201讲义59园林植物学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原生木质部辐射状的棱角叫木质部束(角),同种植物木质部束相对稳定,两束叫二原型,如烟草、油菜、萝卜、甜菜、马铃薯的主根;三束叫三原型,如豌豆、紫云英;花生、棉花为四原型。
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之间,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组织构成。分原生韧皮部(外方,筛管)和后生韧皮部(内方,筛管、伴胞),是外始式。
薄壁细胞: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常有几列薄壁细胞,在次生生长开始时,其中一层由原形成层保留的细胞能形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少数植物根的中央有髓。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方,长1~2mm,由分生组织细胞构成,是分生新细胞的区域,又称生长点。细胞排列紧密,核大质浓,分裂力强。最前端为原分生组织的原始细胞,分裂活动具有分层特性,形成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及原形成层,是初生分生组织。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方,长2~5mm,细胞分裂减弱,逐渐分化并纵向显著伸长,细胞的伸长使根尖深入土层。
维管形成层形成后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细胞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在根增粗过程中,初生韧皮部常被挤毁成韧皮纤维,但初生木质部仍保留在根的中央。中柱鞘发生的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射线,分木射线和韧皮射线,总称维管射线。
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由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使根的直径不断扩大,使表皮及皮层组织破裂、剥落。这时,在维管形成层进行次生生长时,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进行径向、切向分裂,形成木栓形成层。
4.归纳பைடு நூலகம்结
园林树木学讲义
• 2、亚种(subs pecies)
一般认为一个种内的类群,形态上有区别, 分布上、或生态上、或季节上有隔离, 这样的类群即为亚种。
• 3、变种(variety,拉丁文为varietas)
变种是一个种有形态变异,变异比较稳定, 它分布的范围(或地区)比起前述的亚 种小得多。因此有人认为变种是一个种 的地方宗(local race)
(三)属名的来源和含义
• (1)来源于古拉丁名或古希腊名,其含义大多已大已 无法考证。如Pinus(松属)、Juglans(胡桃属)均为古 拉丁名;Rhus(盐肤木属)、Celtis (朴属)为古希腊 名。 • (2)表示形态特征,如Pterocarya(枫杨属),Ptero是 翅,Carya是坚果,意思表示枫杨属的果实是具翅坚果。 • (3)应用地方土名译音.如 Litchi(荔枝属)是我国 福建的地方土名之拉丁化拼音。 • (4)表示产地,如Taiwania(台湾杉属),模式标本 产我国台湾省,Fokienia (福建柏属)表示模式标本采 自我国福建省。 • (5)纪念人名、如Cunninghamia(杉木属)是纪念 杉木属植物的首次发现人James Cunnigham。(英国人)
方法
• 园林树木的观赏及防护作用 • 园林树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园林苗木培育及出圃 • 园林树木的养护 • 园林树木树种调查规划 • 园林树木群体及生长发育规律 各论部份按植物系统分类的顺序对园林植物进行 一一论述
六、本门课的讲授特点和学习方法
• 以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对园林树木进行分类, 并贯穿在整门课的教学当中 • 突出植物在园林当中的应用特点,强调园 林植物在园林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知识 • 突出强调园林树木学所专有的基本理论及 概念
• 4、变型(form,拉丁文为forma)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
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定义与内涵二、学习园林树木栽培学的意义三、园林树木栽培的历史与现状一、定义与内涵1.定义:【园林树木】:是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及相关景观中的各类木本植物。
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独植树、群植树【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对园林树木的种植、养护与管理的科学。
园林树木是构成城市园林、城市绿化、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除了在园林绿地上起美化、绿化、香化、彩外作用外,还有净化空气、涵养水土及经济生产功能。
2.园林树木的作用:(1)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种类繁多,每种植物都有其特殊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可观赏的特色。
它们与园林中的构筑物、建筑物、园林小品等相互衬托、掩映以减少人工做作或枯寂气氛,增加景色的生趣;它们可成为人们美好理想的象征。
园林树木可用于观赏的部位有:叶片(叶形、叶色、叶的质地)、花(花形、花色、花的香气)、果(果形、果色、果的香气)、苞片(叶苞、花苞)、枝干、树皮、刺毛、根、树形及其它附属物。
除了直观的形体美、色彩美、嗅觉美和芳香美外,园艺工作者还应继承和发展观赏植物的联想美,将其精巧地运用于园林树木的配植艺术中,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美对人们精神文明的培育作用。
(2)园林树木的环保功能:园林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后放出氧气,因此它是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器;园林树木可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物质、阻滞尘埃,是空气净化器和清新器。
园林树木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造成冬暖夏凉的小环境,起到降低空气温度的作用。
园林树木还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水中、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并转化和分解,从而净化水体和空气。
减少噪声,保证人体健康。
(3)园林树木的经济生产功能: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是指大多数园林树木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经济价值的作用。
正确的指导方针是园林树木生产功能的发挥必须从属于植物的观赏的使命,不能片面的只强调生产功能而损害园林树木所应有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园林植物讲义
导言《风景园林专业初中级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所指的风景园林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涵盖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园林建筑等。
风景园林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实务、园林法律法规三个考试科目。
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主要测试应试者所必须具备的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知识。
考试范围包括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等。
专业基础知识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试卷中往年试题比例为:园林植物30%。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
二、试卷满分为120分。
三、测试时限为90分钟。
四、试题类型为客观性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专业知识及专业实务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及专业实务考试主要测试应试者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知识及专业实务考试范围包括风景园林法律法规运用、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园林管理等。
专业知识及专业实务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试卷中往年试题比例为:园林植物20%。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二、试卷满分为150分三、测试时限为150分钟四、试题类型:专业知识部分为客观性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建筑工程专业实务部分为主观性试题(包括论述题、设计题、案例分析等)园林植物的考试大纲1.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茎的形态术语叶的形态术语花的形态术语果实的形态术语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2.园林植物的分类:按植物的生活型(外形)分类按植物观赏习性分类按植物的园林用途分类3.园林植物的识别与观赏:常用园林植物的主要识别要点、观赏特性4.园林植物的主要生态习性:植物与温度因子植物与水分因子植物与光照因子植物与空气因子植物与土壤因子5.园林植物的功能:园林植物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园林植物的观赏功能6.园林植物的应用:孤植树(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林植绿篱及绿雕塑基础种植垂直绿化地被植物花径花境花坛切花及室内装饰盆景水景园岩石园屋顶花园7.植物配置:植物配置原则植物景观的类型乔木的种植设计灌木的种植设计草本植物的种植设计攀缘植物的种植设计各种类型园林绿地植物选择及配置8.大树移植树木的修剪、栽培、繁殖及养护管理9.园林植物保护:园林植物常规的保护措施古树、名木的保护珍贵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备注: 专业基础知识:1、2、3、4、5、6;专业知识及专业实务: 7、8、9。
园林植物学基础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4
叶轮生:每节上着生 3片或3片以上的叶。
完整版ppt课件
叶簇生:2片或2片 以上的叶着在极度 缩短的枝条上。
35
完整版ppt课件
36
叶叶形形
指叶片的形状, 由叶片的长宽比和叶片 的最宽处的位置决定
完整版ppt课件
37
鳞叶:叶细 小成鳞片状
锥形:叶短 而先端尖
条形:叶扁平 狭长,两侧边 缘近平行
物和部分被子植物具有这种分
枝方式,如松、杉、白杨、柳
等。这种分枝方式能获得粗壮
通直的木材。
完整版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
21
合轴分枝
主干和侧枝的顶芽经过一
段时间的生长以后,停止生
长或分化成花芽,由靠近的
腋芽代替顶芽,发育成新枝,
继续主干的生长.经过一段
时间,新枝和顶芽又依次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部的腋芽所代替而向上
园林植物基础
完整版ppt课件
1
园林植物基础知识-种子植物的器官
根
茎
叶
花
果
完整版ppt课件
2
植物的主吸收器官——根
根的功能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 固定植物于土壤中,使整个植株维持重力平衡 繁殖作用,有些植物和根可以形成不定芽
完整版ppt课件
3
根的来源
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 形成主根。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来称初生根。 主根产生侧根,侧根由初生根产生又称次生 根。
完整版ppt课件
51
完整版ppt课件
52
完整版ppt课件
53
掌状分裂:叶近园形,裂片成掌状排列
园林植物学
《园林植物学》园林树木学部分绪论0.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0.2园林树木学的主要内容0.3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0.4我国的园林树木资源概况第1章园林树木的分类1.1植物学分类方法1.1.1 植物分类的等级1.1.2 植物命名法1.1.3 植物分类的依据1.1.4 植物分类检索表1.1.5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1.2 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1.2.1 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1.2.2 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1.2.3 依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第2章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2.1树形2.1.1 树形的观赏特性2.1.2 树形分类2.2园林树木的叶及其观赏特性2.2.1叶形2.2.2叶色2.3园林树木的花及其观赏特性2.3.1花相理论2.3.2 花的色彩2.3.3花香2.4园林树木的果及其观赏特性2.4.1 果实的形状2.4.2 果实的色彩2.5园林树木的枝、干、树皮、刺毛、根等及其观赏特性2.6园林树木的意境美第3章园林树木的功能与作用3.1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3.2 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作用3.3 园林树木美化环境的功能3.4 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第4章园林树木的配植4.1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4.1.1 综合性4.1.2 科学性4.1.3 艺术性4.1.4 特色性4.1.5 可塑性4.1.6 经济性4.2园林树木的配植方式4.2.1规则式配植4.2.2自然式配植4.2.3 混合式配植4.3园林树木群落的建造第5章园林中各种用途树种的选择与应用5.1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5.2 庭荫树的选择与应用5.3孤植树的选择与应用5.4 观花树的选择与应用5.5 垂直绿化树的选择与应用5.6 绿篱及造型树的选择与应用5.7 群植树的选择与应用5.8 地被树种的选择与应用第6章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6.1 园林绿化树种调查6.1.1 城市自然条件调查6.1.2 城市绿化情况调查6.1.3 树种调查项目6.2园林树木的规划6.2.1树种规划的原则6.2.2树种规划的程序6.2.3几个城市树种规划示例各论各论1. 裸子植物1.1 银杏科、罗汉松科、红豆杉科、松科1.2 杉科、柏科2. 被子植物2.1胡桃科、杨柳科、木兰科、蜡梅科、山茶科、瑞香科2.2壳斗科、榆科、木犀科、悬铃木科、梧桐科、桑科2.3樟科、虎耳草科、海桐科、杜仲科、玄参科、芸香科2.4蔷薇科、金缕梅科、毛茛科、小檗科、杜鹃花科、珙桐科2.5豆科、苦木科、楝科、大戟科、漆树科、无患子科2.6槭树科、忍冬科、卫矛科、黄杨科、鼠李科、葡萄科、猕猴桃科2.7锦葵科、千屈菜科、石榴科、夹竹桃科、紫葳科、杜英科、茜草科2.8禾本科、棕榈科花卉学部分绪论0.1花卉的定义与花卉学的研究内容0.2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0.3我国花卉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0.4世界花卉生产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第1章花卉的分类与分布1.1 花卉的分类1.1.1 按形态分类1.1.2 按栽培类型分类1.1.3 按用途分类1.1.4 按观赏特性分类1.1.5 综合分类1.2 花卉的分布1.2.1 世界气候型及其代表花卉1.2.2 我国花卉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第2章花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2.1 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规律2.1.1 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2.1.2 花卉生长发育的规律性2.1.3 花芽分化2.2 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2.1 花卉生长发育与温度2.2.2 花卉生长发育与光照2.2.3 花卉生长发育与水分2.2.4 花卉生长发育与土壤2.2.5 花卉生长发育与营养2.2.6 花卉生长发育与空气第3章花卉栽培设施与器具3.1 温室3.1.1 温室的概念、作用与发展趋势3.1.2 温室的类型与结构3.1.3 温室的设计3.1.4 温室内环境的调控3.2 其他设施3.2.1 塑料大棚3.2.2 荫棚3.2.3 温床与冷床3.2.4 栽培容器与机具第4章花卉的繁殖4.1 有性繁殖4.1.1 有性繁殖的概念、特点及适用对象4.1.2 种子的采收与贮藏4.1.3 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4.1.4 有性繁殖的技术要领4.2 无性繁殖4.2.1 扦插繁殖4.2.2分生繁殖4.2.3 嫁接繁殖4.2.4 压条繁殖4.3 孢子繁殖4.4 组培繁殖第5章花卉的栽培管理5.1 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5.1.1 土壤的选择与改良5.1.2 整地作畦、移栽定植5.1.3 水肥管理5.1.4 中耕除草5.1.5 防寒与降温5.2 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5.2.1 花盆的选择与盆土的配制5.2.2 上盆与换盆5.2.3 转盆、倒盆、扦盆5.2.4 灌水与施肥5.3 无土栽培5.3.1 无土栽培的概念与特点5.3.2 无土栽培的方法5.3.3 营养液的配制与管理5.4 花卉的促成和抑制栽培(花期调控)5.4.1 花期调控的概念与作用5.4.2 花期调控的技术途径第6章花卉的应用6.1 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6.1.1 花坛 6.1.2 花境 6.1.3 花台 6.1.4 花丛6.1.5 花架 6.1.6 水景园 6.1.7 岩石园 6.1.8 草坪地被6.2 花卉装饰6.2.1 盆花装饰6.2.2 切花装饰:插花、花束、花篮、花圈、花环、桌饰、胸花、捧花等第7章一、二年生花卉7.1 概述7.1.1 一、二年生花卉的涵义及生物学习性7.1.2 一、二年生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7.1.3 一、二年生花卉的观赏与应用特点7.2 常见一、二年生花卉鸡冠花、一串红、羽衣甘蓝、三色堇、金鱼草、瓜叶菊等7.3 其他一、二年生花卉识别40-50种常见一、二年生花卉第8章宿根花卉8.1 概述8.1.1 宿根花卉的概念及生物学习性8.1.2 宿根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特点8.1.3 宿根花卉的观赏与应用特点8.2 主要宿根花卉菊花、芍药、香石竹、君子兰、红掌等8.3 其他宿根花卉识别30-40种常见宿根花卉第9章球根花卉9.1 概述9.1.1 球根花卉的概念与分类9.1.2 球根花卉的生物学习性9.1.3 球根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特点9.1.4 球根花卉的观赏与应用特点9.2 主要球根花卉唐菖蒲、百合、水仙、郁金香、仙客来等9.3 其他球根花卉识别20-30种常见球根花卉第10章室内观叶植物10.1 概述10.1.1 室内观叶植物的概念与特点10.1.2 室内观叶植物的繁殖与栽培管理10.2 常见室内观叶植物蕨类、凤梨类、竹芋科、天南星科、棕榈科、百合科等第11章多浆植物11.1 概述11.1.1 多浆植物的概念与特点11.1.2 多浆植物的繁殖与栽培管理11.2 常见多浆植物仙人掌类(蟹爪兰、金琥、绯牡丹等)、景天科、大戟科、百合科、番杏科等第12章兰科花卉12.1 概述12.1.1 兰科花卉的概念与分类12.1.2 兰科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12.2 常见兰科花卉春兰、大花蕙兰、蝴蝶兰等第13章水生花卉13.1 概述13.1.1 水生花卉的概念与类型13.1.2 水生花卉的生态习性13.1.3 水生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特点13.2 常见水生花卉荷花、睡莲、凤眼莲、金鱼藻等第14章木本花卉13.1 概述13.1.1 木本花卉的概念与特点13.1.2 木本花卉的繁殖与栽培应用13.2 常见木本花卉月季、牡丹、一品红等主要参考书1. 卓丽环,陈龙清主编.《园林树木学》. 第一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 包满珠.《花卉学》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蓳菜属(Viola)
1.鸡腿蓳菜(V.acuminataLed.) 有地上茎,托叶羽状深绿,叶广卵形,花淡紫色,近白色。多生于林下。
2.早开蓳菜(V.prionathaBunge.) 叶片长圆状卵形,叶基部钝圆,叶柄有明显的稍宽翼;花紫堇色,萼片附属物较长,不整齐。
菊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根据头状花序中,花冠类型的不同及植物体是否含有乳汁,可分为管状花亚科和舌状花亚科。
(一).管状花亚科:整个花序全为管状花组成,或盘花为管状花而边花为舌状花。植物体不含乳汁。
1.向日葵(Heliathus annuusL.) 一年生高大草本,边花舌状,黄色,中性;盘花管状,5裂,黄色,两性,聚药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上。
药用植物当归、白芷、防风、柴胡、蛇床等;
(十一)五加科(Araliaceae)
形态特征:
木本,稀多年生草本。常有刺。叶互生,有托叶,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少为单叶。花两性,集成伞形或头状花序,又再组成圆锥花序;萼齿和花瓣、雄蕊常5数;花瓣分离,雄蕊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心皮1-15常合生,子房下位,每室有一个悬垂的倒生胚珠。浆果或浆果状核果。
采集野生山参“手持木棍,拨草徐形”。
本科还有地锦、白蔹等。
(十二)藜科(Chenopodiaceae)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株常具泡状毛。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小,单被,单生或数朵集生于叶腋;花萼3-5裂,宿存或花后膨大,无花瓣。雄蕊于萼片同数对生;子房上位,心皮2-3,1室,具1枚胚珠。花柱2-3,胞果。
代表植物:
益母草属(Leonurus)
益母草(L.japonicusHou) 茎直立,四棱形。基生叶近圆形,5-9浅裂,轮生花序腋生,花粉红色,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四个小坚果。
园林植物说课课件
4
课下小组法: 对知识进行扩 展与迁移,参 加兴趣小组, 对不同植物的 开花、传粉进 行观察、比较, 发现问题并解 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四张图片——重点总结 课后作业——知识反馈
1 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花冠
雌蕊
雄蕊 萼片
展示花的主要结构让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
《园林植物》说课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过程
说课题目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专业基础、重要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情感
重点难点 花粉粒、胚囊、双受精
教材分析
❖
《园林植物》是园林花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由
于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选择的只是参考教材,为 07 届园
二、说教法
1
2
3
4
互动教学法: 明 示 教 学 法: 课件教学法: 图示教学法
以激发学生 也 叫 指 导 教 利用多媒体 通过画发育
学习兴趣为 学 的 方 法 , 课件,通过 过程简图及
先导,采取 即 采 用 以 教 直观的图片 结构简图,
互动的课堂 师 为 主 导 取 和动画的刺 突出教学重
模式,营造 向 的 教 学 策 激 , 使 学 生 点,突破教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 重点:花粉粒及胚囊的发育与构造,在人工授粉、 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粉 与受精的结果是产生植物后代,传粉与受精的规 律也是农林生产实践及遗传育种的理论基础。所 以确定花粉粒及胚囊的发育与构造,传粉、双受 精为本节课的重点。
❖ 难点:花粉粒及胚囊的发育过程为细胞水平,用 肉眼无法观察到,而且过程比较复杂,学生不易 掌握,所以确定花粉粒及胚囊的发育过程为难点。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
外分泌结构:位于植物体表面,将分泌物直接排出体外。常见的有腺毛(烟草)、腺鳞(薄荷)、蜜腺(花)、盐腺(滨藜)、排水器(叶尖、叶缘)。
内分泌结构:分泌物积聚于细胞内、胞间隙、腔穴或管道内,常见有分泌细胞、分泌腔(柑、桔、桉树)、分泌道(松、柏)、乳汁管(无节乳汁管—1细胞,大戟,有节乳汁管—多细胞,葡萄)。
周皮:由木栓形成层分化而成,这些细胞向外分化成木栓层,向内分化成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属于复合组织。细胞扁平,无细胞间隙,细胞壁高度木栓化,最后成死细胞。常分布于老根、老茎及变态的块根、块茎的外表。
周皮的内侧,往往还可产生新的木栓形成层,由其再形成新的周皮,每次新周皮的形成,其外方组织相继死亡,并逐渐累积增厚。在老的树干上,周皮以及外方的毁坏组织,以及韧皮部,也就是形成层外所有部分,常被称为树皮(bark)。
前两种导管出现早,在初期的器官中,直径小,输导能力弱,可延伸,后三种在器官生长后期分化形成,直径大,较短,输导效率高。
侵填体:在较老导管周围薄壁或射线细胞体积增大,从导管侧壁纹孔向导管内生长,形成大小不等囊状突出物,初期是细胞质与核,后常为单宁、树脂、树胶、淀粉、晶体填充,最终将导管堵塞,这些堵塞物统称为侵填体。可阻止病菌侵害,增强抗病力,抗腐力。
厚壁组织:
细胞壁均等增厚,并常木质化,细胞腔小,成熟细胞无原生质体,是死细胞。
分纤维和石细胞:
纤维细胞狭长,末端尖锐,呈长纺锤形。细胞壁在各个方面都强烈增厚,常木化坚硬,含水量低,壁上有少数小纹孔,细胞腔小。纤维互以尖端穿插连接,形成器官内坚强支柱。常成束存在。
韧皮纤维(麻)因富含纤维素,坚韧而有弹性,可抵抗折断、弯曲。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园林植物学PPT课件
落叶松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对土
壤水分条件和土壤养分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但落 叶松最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土壤深厚而 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最好,但落叶松在干旱瘠薄 的山地阳坡或在常年积水的水湿地或低洼地也能生 长,但生育不良。落叶松耐低温寒冷,一般在最低 温度达—50℃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
生活习性
喜光,也耐半荫;耐寒,耐干旱瘠薄和碱性土壤,
但不耐水湿。以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生长最好。生长快;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对二
氧化硫有较强抗性。
•6
山楂
拉丁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科属
蔷薇科山楂属
观赏特性
树冠整齐,枝叶繁茂,花果鲜美可爱,
景观应用
田旁、宅园绿化的良好观赏树种
槭树
拉丁名:Acer
科属
槭树是槭树科槭属树种的泛称,其中一些种 俗称为枫树。
观赏特性
槭树观赏价值主要由叶色和叶形决定的。树 姿优美,叶形秀丽,秋季叶渐变为红色或黄色, 还有青、紫色,为著名的秋色叶树种。
景观应用
可作庇荫树、行道树或风景园林中的伴生树, 与其他秋色叶树或常绿树配置。
形态特征
槭树多为小乔木,偶灌木或大乔木,枝条横 展,树姿优美,而且多为弱阳性树种,是风景 林中表现秋色的重要中层树木,槭树的叶形变 化也极为丰富,单叶中有三裂、五裂、七裂甚 至多至十三裂,也有羽状复叶和掌状复叶,叶 形优美的有羽毛枫、扇叶槭、中华槭等。
生活习性
山核桃属深根性果树,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喜温
湿气候,属半阳性植物,pH值5.5~7.0之间,
6~7最佳,在海拔300米~700米的低山处
种植,较丰产稳产。繁殖山核桃以播种育苗
园林植物学讲义共15页
园林树木学1 园林树木的概念1958年以前,我们将园林树木称为观赏树木,但园林树木不仅只具有观赏作用。
现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即要美观、但大多数要具有抗污染和防护功能。
其概念如下:园林树木:指种植在公园、厂矿、机关、学校、街道、风景区等具有防护、美化观赏作用的树木,我们称其为园林树木。
园林的范围:城市绿地,城郊风景区,也包括城镇或农村庭院。
但目前主要指城市及城郊风景区。
园林树木的特点:(1)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因树木原是野生的,它的生活环境与城市大不相同。
城市温度高,气候干燥,大气污染严重。
因此,园林树木必须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2)俱有美化,防护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功能。
2 园林树木的分类2.1 植物分类方法最早的在古希腊时(公元前381年)亚里斯多德及其学生(植物分类之父),它们对480多种植物进行描述,分成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本四大类,在每一类下面又分为野生的、栽培的、水生的、陆生的;有利的、无利的。
18世纪瑞典林奈根据植物雄芯的数目、长短、排列方式、心皮有无,花的有无,把植物分成24纲。
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其依据是达尔文的“物种类型统一,是因为来源的一致”。
即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和血缘关系进行分类。
分类的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这是现在通用的自然分类法又叫系统分类法。
(1)种的概念:种是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并要求有一定的生存条件的很多植物个体的总和。
种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
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阶段,其性状是稳定的。
可以遗传,但经过长期的环境影响可以产生变异,往往出现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
以“桃”为例,它在植物中的分类情况如下: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离瓣花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李亚科属梅属亚属桃亚属种桃2.2 植物命名法现在国际通用的植物学名用拉丁文,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
《园林植物学》讲义范文
园林树木学1 园林树木的概念1958年以前,我们将园林树木称为观赏树木,但园林树木不仅只具有观赏作用。
现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即要美观、但大多数要具有抗污染和防护功能。
其概念如下:园林树木:指种植在公园、厂矿、机关、学校、街道、风景区等具有防护、美化观赏作用的树木,我们称其为园林树木。
园林的范围:城市绿地,城郊风景区,也包括城镇或农村庭院。
但目前主要指城市及城郊风景区。
园林树木的特点:(1)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因树木原是野生的,它的生活环境与城市大不相同。
城市温度高,气候干燥,大气污染严重。
因此,园林树木必须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2)俱有美化,防护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功能。
2 园林树木的分类2.1 植物分类方法最早的在古希腊时(公元前381年)亚里斯多德及其学生(植物分类之父),它们对480多种植物进行描述,分成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本四大类,在每一类下面又分为野生的、栽培的、水生的、陆生的;有利的、无利的。
18世纪瑞典林奈根据植物雄芯的数目、长短、排列方式、心皮有无,花的有无,把植物分成24纲。
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其依据是达尔文的“物种类型统一,是因为来源的一致”。
即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和血缘关系进行分类。
分类的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这是现在通用的自然分类法又叫系统分类法。
(1)种的概念:种是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并要求有一定的生存条件的很多植物个体的总和。
种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
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阶段,其性状是稳定的。
可以遗传,但经过长期的环境影响可以产生变异,往往出现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
以“桃”为例,它在植物中的分类情况如下: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离瓣花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李亚科属梅属亚属桃亚属种桃2.2 植物命名法现在国际通用的植物学名用拉丁文,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
园林植物学课件5.9
可见光: 380~760 nm之间 不可见光:波长大于760 nm(红外光)和小于
380 nm(紫外光)。
(2)光的变化:
– 光强还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 – 光强随纬度增加而减弱; – 光强随时间而变化:一年与一天的变化。
(3)以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1)阳性树种:落叶松、水杉、杨、柳、木棉、椰子 2)阴性树种: 3)中性树种(耐荫植物):
树北移和高海拔引到低海拔。
2、以水分因子为主导因子的树木的生态类型
(1)旱生树种: 特点:
• A、减少蒸腾量(缩小叶面积,角质层,蜡质);。 • B、根系发达。如骆驼刺。
(2)中生树种:
• 中生耐水湿:(P67)具有湿生植物的特点。 • 中生耐干旱:(P65)具有旱生植物的特点。
(3)湿生树种:如水松、落羽杉、池杉、红树等。
水体中生态因子可分为三大类:
(1)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 又称自然因子,或 称理化因子。在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非生物因子为光照、 温度、溶解盐、溶解气体、底质、pH、悬浮物、水流、水 位和水体容积大小等。总之非生物因子包括无机物、有机 物和气候因素。
(2)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指环境中的动物、植物 和微生物,即指同种或异种的其它生物。
•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
(1)生态因子的作用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 1)生态因子本身的性质和作用的量; • 2)作用对象——物种的遗传特性和被作用的部位和方式; • 3) 其它伴随的环境条件。 •
(2)被作用物种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存在最低、最适和最高点, 简称“三基点”。
•
(3)在一定范围内,被作用物种可以通过行为、生理和遗传等方面的改 变逐渐适应原本难以适应的环境;而超越某一阈限或缩短必要的适应 时间,任何物种将难以生存和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 四、对学习好<园林植物学>的几点建议 • 1、听课时留心听讲,做好笔记。 • 2、熟记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 • 3、熟记植物形态的基本特征及植物生长发
育基本需求。 • 4、学习期间留心观周围植物的形态特征。
与植物的这一特性有关。
• 6、防风固沙 • 在沿海地区和沙漠边缘地区,人民通常植
树造林,以此减少风暴和沙暴的影响。
• 7、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 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第一节 园林植物学及园林植物的作 用
• ,利用不同生物种群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 作用,增加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系 统的稳定性。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开创 有机农业生产。这是近年科学界开展的一 项重要研究内容。
作用、国内外发展史等):学时4 • 第二章 植物学分类学基础知识(分类法、
学名、分类系统等):学时6
前言
• 第三章 植物形态生理与生长发育(植物的 营养与生殖器官和生长发育等):学时14
• 第四章 我国南方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要点: 学时7
• 实地参观:1、校园参观:学时4 • 2、参观华南植物园:学时8(参观4,汇报
• 4、 叶创兴、冯虎元、廖文波编著.植物学实验 指导(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 5、金银根主编. 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科学 出版社 2010
前言
• 6、郭成源等编著.园林设计树种手册[M].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三、内容与时间安排 • 前言:学时1 • 第一章 绪论 (园林植物学概念、研究内容、
第一节 园林植物学及园林植物的作 用
• (2)通过枝叶的吸附作用,或过滤作用,或分泌 的化学物质的杀菌作用,减少空气中的有害微生 物。据分析,松树的分泌物,柚树、桉树叶片发 出的气味均可减少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其中, 桉树的挥发物可杀死结核菌和肺炎病菌。
• (3)一些植物的叶片可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气体。 另一些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可作为有毒气体的 检测植物。例如,忍冬能吸收二氧化硫(SO 2)、泡桐能吸收氟(F2)。
• 二、主要参考资料 • 1、董丽、包志毅编著.园林植物学[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 2、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编著.植物学
(第二版)上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前言
• 3、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周秀佳、郎奎昌、 胡人亮、王策箴、李茹光编著.植物学(第二版) 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一节 园林植物学及园林植物的作 用
• 3、净化空气
• 人类活动可污染环境中的大气,使大气中 的尘埃、有害细菌、有毒气体等增多,危 害人们身体健康。
• 园林植物能改善大气质量,原因在于: • (1)它可通过降低风速,沉降尘埃,或通
过叶面的柔毛及粗糙的表面的吸附作用, 或通过叶表分泌的油脂或粘液,带走尘埃。
林植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观赏 性及其在园林建设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是植物学 里面的一个分支,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一门基础课 程。
• 二、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 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中主要起改善和保护环境, 美化环境,提供文化教育空间等作用,并且可
第一节 园林植物学及园林植物的作 用
• 带来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 园林植物通过以下几方面改善和保护环境: • 1、降温作用 • 树木通过树冠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
用 于园林绿化的植物,其范围包括从室内 装饰用的花卉到风景区绿化使用的植物。
• 园林植物既可以是高大的木本植物;也可 以是精巧玲珑的草本花卉;有的起改善环 境作用;有的作观赏用;有的起保护环境
第一节 园林植物学及园林植物的作 用
• 的作用;有的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 • 园林植物学(Landscape Botany)是一门研究园
小结
• 前言部分主要讲述了: • 1、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与要求。 • 2、讲课引用的主要参考资料。 • 3、本课程讲述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 4、为学好本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园林植物学及园林植物的作用 • 一、基本概念 • 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是指一切适
• 园林植物枝叶繁茂,组成的空间复杂。可 明显降低噪音。据研究,树种合理配搭的45米宽林带可降低噪音5dB。雪松、桧(gui) 柏、水杉、悬铃木、垂柳、樟树、榕树、 桂花、女贞子等均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第一节 园林植物学及园林植物的 作用
• 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一些自然保护区山青水秀,细水长流。这
阻挡阳光80%-90%的热辐射;通过叶片的 蒸腾作用可消耗空气中大量的热能。所以, 在城市搞好绿化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第一节 园林植物学及园林植物的作 用
• 2、提高空气的湿度
•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地球的生物圈水循环重 要途径之一。
• 据研究,一株中等大小的杨树在夏季的白 天,每小时可由叶片蒸腾水分25Kg,每天 的蒸腾量为了500Kg。这些水分以蒸气的形 式散布在空气中。所以,一般树林中的空 气湿度要比空旷地的湿度高7%-14%。
• 8、抗灾作用
• 城市绿化可减少眩光作用。造林可有效防 止洪灾、山崩等灾害的发生。
20159园林植物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言
• 一、课程开设的目的与要求 • 1、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
中的作用。 • 2、掌握植物分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
学名、分类系统等。 • 3、掌握植物形态生理及生长发育的一些基
本知识。 • 4、熟悉风景园林设计过程选用园林植物的
基本原则。
前言
• 5、熟悉在我国南方风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 园林植物。
• (4)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量含量。空气中负离子 量含量,一般情况下为每平方厘米数千个,受污 染城市600个,严重地区只有100-200个。空气含
第一节 园林植物学及园林植物的作
用
• 负离子少可使人体诱发生理障碍。植物产 生负离子的原因:光合作用的光电效应和 流水冲刷、撞击作用均可产生负离子。
• 4、降低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