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第四章第三节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密度概念,理解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检测:完成《物质的密度》作业附页1,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题三个部分。

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确保答题的准确率。

2. 实验操作:选择两种不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铁块和铝块、水和油等)的物质,测量它们的密度。

按照实验步骤,记录并填写实验报告表格,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3. 应用能力培养:完成《物质的密度》作业附页2中的案例分析,根据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4. 拓展思考:你认为密度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

2. 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

3. 书写答案要工整清晰,按照题目要求格式答题。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并进行批注。

2. 鼓励学生们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会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2. 学生可以将作业中的疑惑、心得或收获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老师也会根据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包括优点和不足,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作业的设计,我们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密度这一重要概念,同时也希望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这类作业,我们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密度概念有深入理解,能够区分不同物质在质量和体积相同时,其密度如何变化。

2. 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三种不同物质(如水、铝、铁),利用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密度测量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比较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并讨论物质密度的变化规律。

2. 报告撰写: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提出进一步优化实验的措施。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就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密度这一知识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课堂上分享。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操作作业:要求学生认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分析实验结果。

2. 报告撰写:作业需保证报告内容清晰、准确,分析问题深入,总结有建设性。

3.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求成员积极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4. 提交时间:请在课后一周内提交所有作业。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操作作业: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2. 报告撰写:评价报告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分析是否深入。

3. 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中成员的参与度、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是否能够尊重并吸收其他成员的观点。

五、作业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查,并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

对于完成质量高的作业,我们将给予表扬;对于完成质量较低或存在问题的作业,我们将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我们期待看到你们的精彩表现!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增强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四章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七年级科学上册 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七年级科学上册 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熔化和凝固1、自然界中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2、物态变化:3、观察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熔化过程:加热时间开始加热达到熔点熔化完成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温度变化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上升说明:所有晶体的熔化的过程和图象都和上述类似,只是熔点不同罢了。

4、观察松香的熔化过程:加热时间开始加热一段时间后熔化完成状态固态先软化,最后变成液体液态温度变化不断上升说明:所有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和图象与松香类似。

5、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晶体非晶体有熔点, 没有熔点,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6、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晶体非晶体凝固点有无有无状态变化固液共存慢慢硬化、最后成固体温度变化保持不变不断下降热量变化都需要放出热量7、凝固:①晶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②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③晶体熔化吸热,凝固要放热。

④凝固的条件:⑴温度降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的方式蒸发沸腾不同点温度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沸点发生部位液体的表面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剧烈程度缓慢剧烈相同点都是由液态变成气态;都是吸热的过程。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并且不剧烈。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越快,蒸发越快);④液体的种类:相同条件对下不同的液体蒸发快慢不同。

说明:要加快蒸发就必须尽量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要减少蒸发必须尽量避免上述条件。

5、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首先使自身的温度减低,然后吸收其它物体的热量,可以导致其它的物体温度降低。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第3节 物质的密度(学生版)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第3节 物质的密度(学生版)

第3节 物质的密度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理解密度的定义,知道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能对两个单位进行换算。

3.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读1: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和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常见题型为选择题,难度较小。

解读2:应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常见题型为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难度适中。

知识点01 密度(一)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问题: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铁块的质量大。

当铁块的体积增大后,其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猜想与假设:成正比、成反比或不成比例。

实验设计:①取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若干,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并记人表中;②分别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③比较比值,得出结论,验证猜想。

进行实验:①取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若干,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并记人表中;②用排水法分别测出铁块和铝块的体积;③分别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记人表中。

数据记录与处理:物质 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量/克 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质量/体积(克/厘米3)铁块 1 10 79 7.9 铁块 2 20 158 7.9 铁块 3 30 237 7.9 铝块 4 10 27 2.7 铝块 5 20 54 2.7 铝块630812.7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为了描述这特性,科学中引人了“密度"这概念。

(二)密度的概念,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密度的公式ρ=m/V公式中的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表示密度,公式表示的意义是某种物质的密度等于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此式是物质密度大小的计算式。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 第四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 第四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还有离子和原子)同种物质构成的分子种类相同,冰、水、水蒸气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性质:(1)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只能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再固体分子)(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3、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现象。

正因为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就为分子的运动提供了“空间”而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气体物质扩散较快,而固体和液体物质扩散较慢。

4、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5、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体现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露珠缩小到其表面积最小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7、黄豆与芝麻的实验是模拟实验,用宏观现象类比微观结构,不能直接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第2节:质量的测量一、质量概念理解和单位换算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6毫克1克=1000毫克以上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1公斤,1斤=500克,1两=50克。

初中科学教科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初中科学教科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1、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特__性__,不同物
质密度一般_不__同__,
与物质的 种类、状态、温度、气压等有关.
2、物质的密度值跟物质的质量 无关、体积 无关 、
形状、 无关 位置 无关

3、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4、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
基础过关
1.根据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
版权声明: 本课件仅供下载者个人使用,严 禁用于商业或者上A B
C
v= 250分米3=0.25米3
ρ= m V
6.75×102千克 =
0.25米3 = 2 .7×103千克/米3
答:该物质的密度为2 .7×103千克/米3;
查表得该物质可能为铝。
应用二.求质量 ( m = ρv )
例:体积为2 ×103 dm3的罐子,盛满了煤油,求 所盛煤油的质量?(ρ煤油=0.8 ×103 kg/m3)
(2)2.7 g/cm3 = 2.7×103 ㎏/m3
铁块1 铁块2
质量g
79 158
体积cm3
10 20
质量/体积g/ cm3
7.9 7.9
铁块3 237
30
7.9
A.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 ),它的质量 ( 也增大几倍 );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定值 ).
B.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不相同)



盐水
酒精

6.两块实心的正方体铁块,大的正方体边长是 小的正方体边长的2倍,则大小正方体铁块的密
度之比是_1__:___1,体积之比_8___:__1__ , 质量之 比是__8___:__1___。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使用量筒的方法,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科学意义。

3、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总结归纳间接测量科学量的一般方法。

4、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科学意义加深理解,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有控制误差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策略】本节是在学习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以测量物质的密度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学会鉴别物质的方法,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间接测量一个科学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器材】学生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拴有细线的石块、烧杯、水、小烧杯、盐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请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如何才能知道这些奖牌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板书:第四学生回答:测量奖牌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对照,就可以知道是哪种材料做成的。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让学生感受从生活走向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科学的过程。

二、探求新知:测量物质的密度方法及实验步骤1、提问: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呢?根据的公式是?板书:实验原理:ρ=m/v。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在实验中应选用哪些测量工具?3、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相关知识,请同学回忆天平的使用方法?4、如何测得物体的体积呢?比如长方体、一杯液体、一个不规则的小石块?5、学生自主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mL和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2)该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方法:- 按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按物质的组成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物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物。

2.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第二节物质纯净与混合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确定的物质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的物质组成,物质性质不确定。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3. 均质混合物与非均质混合物的特点:- 均质混合物组成均匀,无法用肉眼看出组分;- 非均质混合物组成不均匀,可以用肉眼看出组分。

第三节纯净物质的提纯方法1. 浓缩与稀释:- 浓缩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溶质浓度增加,通常通过蒸发去除溶剂实现;- 稀释是指将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通常通过加入溶剂实现。

2. 结晶法:- 把溶液慢慢冷却,溶质逐渐结晶出来,再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出纯净物质。

3. 用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能够吸附杂质,通过与杂质的物质性质不同实现提纯。

4. 蒸馏法:- 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通过加热使其局部汽化,再通过冷凝使其变回液体,实现分离纯净物质。

第四节溶液的组成1. 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浓溶液与稀溶液:-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高;-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低。

3. 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超过了饱和度。

第五节溶液的分离1. 蒸发法:- 将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留下,实现分离。

2. 结晶法:- 将溶液慢慢冷却,溶质结晶出来,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溶质。

3. 沉淀法:- 利用溶液中溶剂加入其他物质时的反应产物成为沉淀,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

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系和星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八大行星以及无数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巨大
体系,其中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至远顺序排列,依次
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星系则是太阳系所处的银河系,它是由恒星、气体、尘埃等组成的,其中心部被称为银心,在观测中最为明显的是银河系的磁带。

第二节行星的运动
行星的运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运动,比较明显的是它们的公转
和自转。

公转是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这一过程是按照规律
进行的,不同行星所需时间不同。

自转则是行星自身的旋转运动,这一运动也是按照规律进行的,并且自转的速度也不同。

第三节星座和星系
星座是指大片星域中作为视觉指标参考的星群,是构成天空的
基本单位。

而星系则是包括恒星、气体、尘埃以及黑洞等多种天
体的巨大体系,不同的星系间距离非常遥远,目前可以观察到大
约两万个星系。

第四节星际空间
星际空间是指星系内部分分离和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其中
包括黑洞、星云和星团等。

目前,对于星际空间的认识和了解还
很有限,但是可以通过观测天体来探究更多的信息。

总结
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世界的学科,对于我们的认知和了解带来
了很大的启迪和帮助。

本章节介绍了太阳系和星系、行星的运动、星座和星系以及星际空间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内容可以让我
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也展示了科学的神奇和伟大。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空隙;②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也就越快。

(4)用分子观点解释:若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毫升。

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克服其他分子对他的引力,离开液面进入空气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沸腾的微观解释:一方面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进入空气,另一方面,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

沸腾比蒸发剧烈得多的汽化现象,同时也认识到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一样)的。

6、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注意: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

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A卷]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A卷]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A卷]1.某厂家生产了一种酒叫“斤二两”,小林观察发现标有“净含量600mL”字样,她查阅得知酒的密度约为0.9×103kg/m3,她计算后发现瓶中装有酒约kg。

【答案】0.54【解析】600mL是瓶子的容积也即是酒精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计算出酒精的质量。

【分析】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关键是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即1ml=1cm 3=10-6m3。

【详解】解答由p=m/V得m=pV=0.9×103kg/m3×6×10-4m3=0.54kg。

故答案为:0.54。

2.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

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cm3,液体的密度是kg/m3。

【答案】250;0.8×103kg/m3【解析】(1)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利用V=m/P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2)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求该液体的密度。

【分析】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关键是隐含的条件瓶子的容积等于液体的体积,解题过程注意单位的换算。

【详解】(1)水的质量:m 水=m总1-m瓶=400g-150g=250g,瓶子的容积:V=V水=m水/P水=250g/(1g/cm3)=250cm3;(2)液体的质量:m=m总2-m瓶=350g-150g=200g,液体的体积:V液=V=250cm3,液体的密度:P液=m液/V液=200g/250cm3=0.8g/cm3=0.8×103kg/m3。

故答案为:250;0.8×103kg/m3。

3.如图,静止在花朵上的是一种叫“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它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只有0.016g,则它的密度为kg/m3。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科学密度计算 专题训练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科学密度计算 专题训练

七年级上册科学《密度的计算》-专题训练班级 姓名《知识点梳理》: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2.密度的物理含义:表示每米3某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每厘米3某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如:水银的密度是13.6×103 kg/m 3,表示每米3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ρ代表密度 .单位:千克/米3 kg/m 3 或 克/厘米3 g/cm 3; m 代表质量 .单位: 千克kg 或 克g ; V 代表体积 .单位: 米3 m 3或 厘米3 cm 3。

(每个量只能用2套单位,计算时先换算成同一套单位。

) 4.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ρ水= 1.0 103kg/m 3= 1.0 g/cm 3 . 5.有关密度的计算公式有:ρ= m/v , m =ρV , V =m/ρ .✹单位必须换算成同一套单位, 单位代入公式参加运算;●按正确格式书写完整过程(2种解题格式)。

✹求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格式1:解:∵m= ……kg 或 …g ,V = ……m 3或……cm 3; 格式2:已知:m= ,V = ;∴ρ=m V = …… = …… kg/m 3或 ……g/cm 3。

= 答: 。

答: 。

✹求质量的计算公式:m =ρV格式1:解:∵ρ= ……kg/m 3或……g/cm 3,V = ……m 3或……cm 3;格式2:已知:ρ= ,V = ; ∴ m =ρV = …… = …… kg 或 ……g 。

求:m答: 。

解:m =ρV =✹●求体积的计算公式:V =mρ答: 。

格式1:解:∵ρ=……kg/m 3或…… g/cm 3 ,m= ……kg 或……g ;格式2:已知: ρ= ,m= ; ∴ V =mρ= …… = ……m 3 或 ……cm 3。

=m ρ=答: 。

答: 。

✹6. 密度计算题中常隐含的三个条件: 质量不变,如水结冰问题; 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替换问题;●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密的应用课件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密的应用课件 (新版)浙教版
第五页,共30页。
利用密度求质量(zhìliàng)或体积
1.(5分)一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克,装满酒精
(jiǔjīng)(ρ酒精(jiǔjīng)=0.8克/厘米3)时的总质量是350克,
则该空瓶的容积是( C )
A.400厘米3
B.350厘米3
C.250厘米3
D.200厘米3
第六页,共30页。
食用油的密度为0.91×103~0.93×103千克/米3)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21.如图所示是m—V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huídá)下列问 题。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2.7
(1)甲物质的密度ρ甲=____克/厘米3; 3 (2)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____倍;
(3)当体积为2厘米3时,m甲=___5_._4克,m乙=____1克.8 ;
2.(4 分)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甲的密度是乙的25,
乙的质量是甲的 2 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 C )
4 A.5
B.2 倍
C.54倍
1 D.2
第七页,共30页。
3.(4分)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的
质量为750克,改装密度为0.8×103千克(qiānkè)/米3
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A( )
第三节 物质(wùzhì)的密度
第一页,共第二页,共30页。
1.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可以:
(1)求物质的质量:m=__ρV__; (2)求物质的体积:V=__mρ __;
(3)鉴别物质:根据ρ=__mV__,计算结果,查密度
表。已知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18.有一批金属板,每块金属板长2米、宽1米、厚5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实验课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实验课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实验课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教材分析:这是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测量型实验课,对于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初中科学阶段只局限于使用天平与量筒的测密度的一般方法,旨在让学生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并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熟练地用天平、量筒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一:测量石块的密度一、实验要求1、对天平和所选量筒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3、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并将测得的数据和最后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二、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三、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1、观察托盘天平和量筒,将观察结果填入空格处天平:称量:________分度值:______。

量筒:量程:_______ 分度值:_______。

2、调节天平:将游码置于________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___,直至横梁_____________.3、测出石块的质量m4、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5、将石块浸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6、石块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测量盐水的密度一、实验要求1、对天平和所选量筒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3、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并将测得的数据和最后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二、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三、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1、观察托盘天平和量筒,将观察结果填入空格处天平:称量:________分度值: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升华与凝华
一、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1.实验:固态碘无熔化直接升华为紫红色的碘蒸气。

2.现象:樟脑丸(萘)消失了;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大雪飘满天,瞬间就不见”。

3.升华吸热:
用途: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获得低温——运输食品;人工降雨(干冰);
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1.实验:停止加热,碘蒸气直接凝华为固态碘。

2.现象:霜的形成、冰雹;
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花纹;“雾淞”(寒冷天,雾滴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雾淞”);
灯泡的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进去时会结冰,并且会放走大量热。

出来时与周围空气接触会液化一部分空气,甚至会凌结,所以会增加重量)。

3.凝华放热。

应用:用久了的灯泡透光性会变差,这是因为钨丝先发生什么现象后又发生什么现象使灯泡壁变黑?
这是一个物理变化:钨丝在灯泡的使用过程中变热,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钨蒸汽遇到灯泡壁受冷又转化为固体,附着在灯泡壁上,所以灯泡透光性变差。

【即境活用】
1.卫生球(樟脑片)放久了会变小与消失,这是______现象。

2.冬季早晨出现霜,这是______现象。

3.冬季,在北方玻璃窗____侧出现冰花,这是室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而不是空气的凝华。

4.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_____现象。

潮湿的衣服变干,这是____现象。

5.灯泡内壁发黑,是钨(丝)先发生______,后发生______。

6.用烟熏防止农作物霜冻,就是保护地表温度,防止______________。

7.树枝上出现“雾淞”,这是______现象。

8.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要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附在表面
9、寒冬,北方的学生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会在毛发和衣帽上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从哪里来的?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10、在气温低于0℃的户外经过较长时间仍能把结冰的衣服晾干,为什么?
【解析】因为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

总结:
升华与凝华
1.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水 水蒸气 云、雨(水珠) 雪 露(小水珠)
雾(小水珠)
霜(固态冰)
2. 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雾松(凝华) 樟脑丸变小(升华)
干冰胡须(凝华) 冰冻的衣服晾干(升华)
冰棒上的白粉(凝华) 霜的形成(凝华)
冬天窗户上结的冰花(凝华)
灯泡变黑(钨丝在通电时高温下升华,后遇到较冷的灯泡玻璃凝华成小颗粒)
冰棒四周的白气(液化) 云、雾、露的形成(液化)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液化) 打开冰箱冲出的白气(液化)
气体打火机(压缩体积液化) 液化石油气(压缩体积液化)
热水上面的白气(先汽化后液化)
河面上的雾气(先汽化后液化)
电冰箱、空调制冷(外压缩体积液化,里汽化吸热)
冷冻治疗(先压缩体积液化,后汽化吸热)
雪的形成(凝固) 冰雪融化(熔化)
河面结冰(凝固)
火山岩浆冷却成岩石(凝固)
前三节课内容复习:
1.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 .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2.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
A.凝固现象
B. 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 升华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2)
B .(2)(4) C. (1)(3) D .(3)(4)
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液化 凝华 汽化(蒸发) 液化 凝固 液化
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7.市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8.市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

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A.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
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D.新鲜白菜会慢慢干瘪
1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 汽化
C.液化
D. 熔化
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14.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6.冬天,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17.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

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18、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__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19、去年冬季,我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

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