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程高考备考研讨会资源:全国课改卷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2年全国新课标政治试题分析
2012全国新课标文综政治试题分析总体看,今年政治试题结构稳定,难度不大,有一定的创新,符合新课程理念。
设问角度全,注重能力考查,较好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原则。
试题关注传统文化,凸显人文价值,引用了很多传统文化的背景材料,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这也是本次考试的最大亮点。
同时,首次在大题中涉及到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比重很大,在选择题中也涉及到解决“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坚持科学发展观”,彰显了一种人文关怀。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很多要求考生记忆的知识,比如“政府的知识”“辩证否定观原理”“注重公平”的措施等,对教材把握好的同学会答得比较得心应手。
一、试题形式新课标卷政治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理解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试题结构稳定合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部分分值分别为30分、24分、16分、30分;其中选择题仍然是组合选择题当家,12道中有10道为组合选择题,看来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每年必考的计算题目并未出现。
从试题形式来看,主观题38、39延续了往年新课标卷政治试题的模式,38题有2问,为《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模块的组合,39题有3问,是《生活与哲学》与《文化生活》的组合。
经济生活有: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宏观调控;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国际经济合作;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政治生活有: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作用;宗旨和基本原则;文化生活有: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生活与哲学有: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辩证否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试题特点从政治试题来看,较好地继承了2007年来新课程全国卷政治试题的基本特点,特别是与2011年政治试题非常“神似”,“平稳”是今年政治试题的突出特点。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历史高考试题评析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的看法2012年湖南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采用的是全国新课标卷。
在试卷结构、试题形式没有变化,试题考查了学科主干知识,源于教材基础知识,又高于教材,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科内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试题学科特点鲜明,难度保持稳定。
考查内容和形式较好的实现了选拔考查、促进课程改革的双重功能。
二、历史试题主要特点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卷,给我们的印象是,既沿袭了往年新课程卷的命题风格,尤其是41题延续了去年的开放式探究的特点,又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命题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立意高远,关注社会现实,贴近学生实际。
纵观2012年的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所有试题均采用材料设置情境,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图表、来往书信,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传说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
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和对考生对史料解读能力的考查力度。
第二,注重主干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就考查内容而言,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理学、内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罗马法、改革开放、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
这些都属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
试题用主干知识搭建起了能力考查的平台,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就考查角度和命题立意而言,紧密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主题展开,如40题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41题在西方冲击下,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探索之路等。
这符合考纲强调对考生理解和诠释历史的能力考查,鼓励考生从不同的角度独立地发现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诠释历史事物的价值。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各科试题评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各科试题评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结束后,就2012年高考黑龙江省所采用的新课标全国卷各科试题的题型比例、考点分布、试题特点、值得商榷的地方以及高三备考提示等问题编辑成文,希望能够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2012年高考;新课标;试题评析语文:稳中求变,以稳应变2012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尘埃落定,笔者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师,对今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有些许浅显的认识,希望在这里和考生以及各位同人分享。
一、试题概说相对于2011年高考试题而言,2012高考语文试题可谓是“稳中求变”:试题构成没有变化,题型也变化不大,只是有几个轮换考查的考点有所变化。
1.稳扎稳打(1)试卷结构未变。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的试卷结构较2011年没有变化,依然是六个大题,十八个小题;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第Ⅰ卷又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
(2)试题类型基本未变。
科技文阅读仍在考社科类文章;文言文阅读仍然考正史类人物传记;诗歌题型与2011年同中有异,都涉及了相同的“情景关系”问题;文本阅读的体裁仍然是小说和现代人物传记,题型也是以考查筛选概括、理解分析能力为主;语言文字运用的客观题题型未变,第17题一直考仿写;作文仍然是给材料作文。
(3)试题难度大体一致。
据考生特别是复读生及连续在高三任教的教师反映,试题的难度与去年大体一致。
但从纵向来看,试题难度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2.循序渐“变”任何一套高考题较之前一年都不可能没有变化。
今年的试题还是循着《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的“序”,做了一些改变。
如科技文阅读虽然仍在考社科类文章,但已不是2007~2011年的传统文化,而是考了现代科技领域中比较新的内容——黑箱理论;文言文阅读这几年基本在“唐”、“宋”、“明”三个朝代的正史中轮换选文;诗歌鉴赏的体裁、题材基本轮换考查,今年换了体裁和题材,考了怀人词,且着重考查了考生对作品内容的解读;文本阅读体裁未变,题材还是比较“陌生化”,备考阶段遇到选文的几率很小;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观题第16题题型轮换考查,而且开始注重理解、分析、概括、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不同于去年单一的“长短句变换”;作文仍然是给材料作文,但不同于去年的“时评类”文章,今年的作文“政论性”减弱,更注重考查考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分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分析一、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试卷结构分析二、政治试题总体评价——一大遗憾;两个特点;三方贴近;四种能力。
1、一大遗憾——争议观点入题,引发多方质疑个别题目(选择题第12题)选项值得商榷,答案值得推敲,混淆一线师生的教与学,造成一线政治教师无所适从,难以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喊冤声”不绝于耳,遗憾太多。
例举如下:(2012新课标全国卷)12、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个人猜想】今年第12题没考经济学计算题,这是最大的变化,让许多考生惊喜。
一以贯之的选择题变成了常规考点题。
(估计是今年高考中西部四省区的加盟,国家考试中心欲降低考试的难度,因为经济计算题,是许多文科考生的一道坎。
)哪料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万千师生很失望!【争议焦点】关于纸币能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2004年就争议过,教师用书、学术资料、教辅用书等两种说法都有。
但是教材上没有明说,教参里提了一下,而且不要求学生掌握,目前尚无定论。
结果在高考题中出现,造成一线政治教师无所适从,难以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喊冤声”不绝于耳,骂声一片。
遗憾太多,实属不该!2、两个特点——平稳过渡与稳中求变;体现课改精神与人文关怀3、三方贴近——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4、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3.试题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
2012高考试卷评析与高考命题的建议
2012高考试卷评析与高考命题的建议一、试卷总体评价2012年高考数学试卷延续了新课标高考数学的试卷风格,试题设计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重运算、考思维”的稳健、成熟设计理念。
今年试卷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在坚持对五个能力、两个意识考查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基础、应用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为考点来挑选合理背景,善于应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融合,构建试卷的主体结构,在新课程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的结合处寻找创新点,考查更加科学,试卷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
从考试性质上审视这份试卷,它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二、试卷特点评析1.基础知识覆盖全面新增内容合理涉及试卷设计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合理考查了新课程增加算法框图、复数与数系扩充、三视图、离散变量的分布列、统计案例等内容。
2.主干知识考查突出,知识综合应用给力试卷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理科试题中对数列、三角、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意义、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空间线面关系、导数应用、统计与概率等主干知识内容占80%;文科也占75%。
3.淡化技巧重视通法,能力立意强化思维试题淡化特殊与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试卷突出对五个能力和两个意识的考查。
考查了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4.文理试题姊妹设计,同一事物多维呈现试卷沿袭了文理大同小异的特点,但编排顺序有别,同时文理试题姊妹设计较多,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观察、研究,同一事物选择不同的背景呈现,根据于文理试题在能力上的要求,文理的立体几何试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统计与概率,导数应用都体现了这一设计理念。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数学试题分析
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数学试题分析2012年高考已经结束,今年是河北省自2009年进入高中新课改以来的第一年高考,所以试题一直备受一线教师及考生的关注和期待。
一.总体分析2012年全国卷数学高考试题总体难度高于去年全国课标卷,学生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与更大的思考空间。
与去年全国课标卷数学试题结构相同,分值相同,依然遵循着“稳定、变化、改革、创新”的出题方针。
今年数学试卷命题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
试题主要内容分布在函数(含导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三角等主干知识上,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如新增内容中函数的零点、二分法、幂函数、茎叶图、条件概率、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独立性检验等今年就没有涉及到。
而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考查时保持了较高的比例,构成了数学试卷的主体。
如理科试卷中函数与导数知识约22分(文科27分),立体几何约17分(文科17分),圆锥曲线约22分(文科22分)三角知识约17分(文科17分),概率统计约17分(文科17分)不等式及其应用约15分(文科15分,含三选一),其余小的知识点,在理科试卷中:集合、排列组合、复数、算法、平面向量、推理与证明、等比数列各5分;文科试卷中类似,新增内容在全卷中所占比例较小(本次只考查了三视图、程序框图、相关关系(文科)),同时无创新题,这也体现了保稳定,做好新课标过渡的出题宗旨。
虽然今年考题总体来说难度高于去年课标卷难度,但相对还是比较平稳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出题遵循了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一原则。
很多题目似曾相识,但又不完全相同,适度创新,更加体现了对考生思维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考查。
2012新课标全国卷分析-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分析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依然是“平稳变化、注重基础、多角度重内涵、多层级中逻辑”的特点。
体现了生物学科命题以考察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总体目标的考察理念。
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
1、注重基础、贴近教材、重点考察主干知识选择题部分,注重教材内容基础,如选择题第一题,考查“蛋白质的翻译”、第二题考察“癌变细胞的特点”完全是课本的原话,第三题考查的是“”水盐平衡的调节,第四题考查“神经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第五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虽然是意在考查学生对只是的理解能力和对实验的分析能力,事实上,这个实验是教材上的实验所以不大。
第六题考查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题干呈现的信息很难,但是答案却不难。
总的来说,选择题部分难度并不大。
非选择题中,第一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重点落在呼吸作用上,事实上角度非常的新颖,不像是是考查知识本身,而是要以知识本身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额能力,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个人非常欣赏这类题型。
是2012年这一套题中较难一道题。
而第三十题,则重点落在对神经调节基础的考察上,难度不是很大,2102年全国新课标卷对神经调节的考查分值比例较大。
三十一题考查的是遗传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很欣赏这样的遗传题,虽然考得方向不像实验,但是题中确确实实需要考生实验分析能力,而且不偏不倚,包括第一小题的最后一个空,对得出的结论加以解释,其实就是一个说理的过程,既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考查的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十二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模拟实验的能力。
四十题考查基因工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2、考点分布必修一:癌细胞的特点、呼吸作用必修二:翻译、遗传题必修三:水盐平衡调节,神经调节、反射、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生态系统相关知识。
2012年高考新课标试卷全程分析
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试卷分析2012年试卷与2011年试卷相比,试题结构大体相同,但试题的难度相比就大了许多,因此,绝大部分考生在考完后都表示出困难的感觉。
一、总体分析1、体现新理念本套试卷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既注重对数学能力考查,又体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稳中有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命题指导思想。
本套试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加强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理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对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科的工具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突出了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科对意志品质和观察分析习惯的养成功效。
从高考的考试性质来看,这套试卷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又有利于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还有利于指导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单从考试本身看这是一套很不错的试题。
2、基础知识全面考、主干知识重点考。
整套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给出的全部考点,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新增的内容也进行了适当的考查。
对于函数、三角函数、空间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关系、圆锥曲线、概率等主干知识进行重点考查。
具体知识点如下:3、重点考查思想能力,宏观把握知识体系。
计算能力是数学的第一能力,本套试卷在较大比例上考查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尤其是第(4),(14),(15),(20),(23)等试题涉及到含有参数变量的运算,大大提高了对运算能力的要求。
思维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结合命题是本套试卷又一突出特点,如第(3),(5),(6),(10),(12)等小题,表面上看是要考查计算能力,但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注重在知识交汇处命题,侧重从学科高度分析数学问题。
如第(1)题是相对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与集合的综合,第(5)题是考查运用线性规划的思想解决不等式问题,(16)函数性质的综合考查,第(18)题是把统计与概率简单综合,第(20)题是圆锥曲线与导数或方程相结合,第(20)题是函数与导数相结合。
2012年新课标高考大纲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研讨会提纲
2012年新课标高考大纲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研讨会提纲语文学科主要谈三方面的内容:1、以近三年的全国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与要求》为中轴线,谈各考点的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2、交流高三语文备考复习总方案及最后三个月的复习策略。
3、探讨高三语文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应试方法。
一、以近三年的全国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与要求》为中轴线,谈各考点的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1、考试原则:遵循了“平稳过渡”的原则,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了语文素养,重点考查了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2、考试范围: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五个模块、四个系列组成必考和选考内容。
即必修五个模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1-5册教材;选修四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
3、试题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4、试卷结构:一卷阅读70分:分为必考题45分和选考题25分;二卷表达80分:分为语言文字运用20分和写作60分。
命题趋势: 社科文本,考点不变,难度降低,更为规范,更为清晰。
答题要点:认真筛选整合;把握文章脉络;重视比对原文。
把握错因:错因在胸,就会做到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总体解题技巧:【概念词语】理解题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题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
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
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分辨先后顺序。
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
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2012年全国课标试卷分析
一、(12分,每小题3分)第一大题由辨识错别字、成语使用、辨析语病和衔接连贯4道题组成。
第一大题与2011年相比,题量一样,赋分一样,4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辨识字音、成语使用、辨析语病和衔接连贯的基本出题模式没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欣长(qi)悚然(s u)彰善瘅恶(dan)韬光养晦(hu i)B.人寰(hunn)攫取(ju e)寻瑕伺隙(x i)啮臂为盟{nie)C抵牾{yu)横亘(g en)造福桑梓(z i)筋疲力尽(jin)D.鞭挞(ta )骨骼(g e)辗转反侧(nian)蜚声中外(fe i)【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字字音的还确识记。
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本题所给的四组词语中,只有B组中加点字的读音标注全部正确。
其他三组中每一组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标注错误:A组是“悚”(su),C组是“牾”(yu),D组是“辗”(nian)。
这三个字的正确读音分别是“song”“wu”“zha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轻松。
【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级。
【试题解析】本题所给的四个句子,只有D项中的成语使用恰当。
“醍醐’笼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弟子入门时会用醍醐或清水浇灌头顶,象征着灌输智慧,使之大彻大悟,后也用来比喻听了精辟高明的言论,受到很大启发。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试题分析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试题分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小阅读文本只是设置题目的依托;题目和文本之间很少有深层联系。
所谓小阅读,是一种普遍性的通俗说法,在某些试题中称必考类阅读。
文本阅读要点:在两三分钟内,准确把握文本要点。
大致步骤:①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握重要语句;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信息;③连缀重要词语信息,把握语段大意文章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把脉2012,决战——两年新课程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和策略
把脉2012,决战——两年新课程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和策略我省自2008年实施新课程,到2011年参加新课程高考,语、数、英三科实行自主命题,文理综合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新课程试题,今年仍然是这种模式。
2012年高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不失为几年来少有的好题,令人拍手称赞,但是它又“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试题结构稳定、题量和阅读量稳定、来源教材又脱离教材、难度稳定;忧的是命题者坚持立意命题来推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而中学历史教师只能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2011、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结构分析:新课程历史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根据试题来源分类:根据通史顺序,重新进行归纳、组合:(注:所统计的数据为必须课本,占85分;另外选修一题,占15分,没有统计在内。
)1)通过表格1,2012年必修课本考核与2011年相比,已经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今年必修三所占比重由12分升至25分,超过必修一,相信以后的试题会进一步使必修课本趋于平衡,进一步多角度、多层次考察考生认识历史能力,进而增强历史学科的功能。
2)两年试题表明,必修二在命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1年赋分28分,而2012年增加到44分之多。
说明考查内容基本是历史主干知识,经济方面依然是主要考点。
3)通过表格2,可以从通史角度,清晰地看到,历史各阶段在试题中所占分值及变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始终是命题的重点,每年稳定在20分以上,而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两年保持不变,分别占8分和4分。
2.2012年文综历史试题特点:1)今年的试题,改变了去年试题古今中外考点混合分布的模式,完全按照通史顺序,由古代到现代、由中国到外国;改变去年考生一方面本身试题难度到,心里急躁;另一方面,试题又是混合方式组题,跳跃式思维,不利于考生思考和作答。
这是今年试题最大的变化,也是一种人性化体现,即如何保障考生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发挥水平,从而实现每个考生利益的最大化。
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历史组常艳玲2012年全国高考结束后,许多考生认为文综历史选择题难度大,个别题选项排除起来很困难。
但主观题难度与平时所练基本一致。
到底今年高考历史试卷有哪些显著特点?我们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注意什么呢?下面略作一简要分析。
一、2012年试题基本概况评价:1、题型与结构今年全国新课标历史试题在试题题型与结构上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像前两年的偏题和怪题,总体难度小于往年,比较平和。
选择题仍然没有出现像前几年的令学生摸不着头脑的文化常识内容,重视史学知识的考察,但个别题选项很难区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很高,尤其大段古文资料学生阅读有很大障碍。
同时对学生思维的要求更高,要求逻辑、发散和深入。
非选择题由常规性的40题和近年流行的SOLO评分法类型的41题,及选做题构成,相对比较平和。
不过40题由去年的两个设问变成今年的三个设问。
选修由二选一变成今年的四选一。
2、价值取向贯穿新史观,今年主观题40题考查了近代化史观外,更隐含社会生活史观的价值取向在里面。
本套题没有回避热点,周年纪念,我们当时比较关注中华民国的建立。
但今年考的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尤其是长效热点,也就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例如41题近代化的题目,是我们复习中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
也是比较贴近生活。
是本套题的一个亮点。
3、命题形式和内容基本都是以材料为依托,把握历史各层面和联系,对某个历史问题多角度思考和深层次认识,对历史表述和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判断。
二、2012年试题特点:1、体现主干知识:纵观今年的试题可以看出,24题考的东汉豪强地主经济。
25题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市民文化的发展。
26题是商业政策引起的变化。
27题是理学的价值观。
28题是古代政治体制。
29题是专制统治的加强….等等都是主干知识,没有很偏很怪的东西。
2、新增考点的考察:今年全国新课标的卷子考的34题,考了古代罗马的法律,这个很典型的是一个新增考点,课改前的教材和现在的教材是不太相同的,教材换了以后有很多以前不学的知识都写进来了,包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以及文化,以前学生不要求掌握,现在全部写进考试说明里,这个新增考点都是比较重要的,如果高考不考完全没必要写进来,加进来很有可能考到,从这套试卷看也是如此,包括罗马法,相应的还有一些其他的知识,都是属于新增加的考点。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政治学科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感悟高考明确方向——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政治学科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一)试卷结构总体上看,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新课标卷政治试题的结构相对稳定:题型方面,选择题12题,非选择题5-6小题;知识内容方面,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四个知识板块分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30:30:24:16。
非选择题的学科内综合方式,根据学科内容之间的“天然”联系,一般为《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综合(38题)、《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39题)。
表1 2012年政治部分试题知识内容结构*板块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试题序号12、13、14、15;38(1)19、20、22、23;39(2),39(3)16、17、18;38(2)21;39(1)题量5题(选择题4题,非选择题1题)6题(选择题4题,非选择题2题)4题(选择题3题,非选择题1题)2题(选择题1题,非选择题1题)分值30分30分24分16分*试题序号为原卷一致,非选择题试题数量按小题数统计。
(二)试题特点1.注重对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表2 2012年政治部分试题所考查知识的分布情况板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选择题货币的职能、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海外并购的意义、对外经济竞争与合作公民的政治权利、我国的政党制度、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文化多样性与中华文化的特征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非选择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科技对文化的作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哲学方法论高考试题对基础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可从两个方面来把握:(1)高考试题对知识点的选择上的特点(考什么)。
第一,关注新旧教材在理论观点上的不同点。
如第12题对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职能的考查。
第二,青睐思维含量大的概念性知识(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对易错的知识会重复考查。
综观多年来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命题者十分强调能力立意,对他们来说,知识只是能力考查的载体,是其实践能力立意理念的“道具”。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几点看法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几点看法2012年是陕西实施新课标教学改革以来的第三次高考,文综试题和2011年一样,都采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
高考试题向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对高中教学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教学有着导向和引领作用;综观这三年文综试题中的政治部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变化。
下面把它们加以比较分析,希望能对今后的高中教学有所启发。
1.试题分值分布对比及启示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2012、2011、2010年政治试题的100分在四本必修教材中是稳定之中略有调整,与去年相比,经济生活增加了2分,政治生活减少2分,文化生活增加2分,哲学部分减少2分。
分数的分布与2010年相似,选择题和非选择中均涉及了四本必修教材,总体来看,三年都重点考查了经济生活和哲学,政治生活次之,文化生活最少,其中经济生活和哲学也正是学生普遍感到较难理解的内容,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也有必要适当增加这两部分的教学时间,文化生活容易理解掌握,可以少安排一些时间。
2.试题内容分布对比及启示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2010、2011、2012年分别有各自考查的侧重点:2010年着重考查了经济结构调整、政府、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规律的含义,2011年则着重考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
2012年侧重考查社会公平、经济全球化、政府、政协、国际关系文化多样性、科技对文化的影响、辩证法、人生观等,所考知识基本是源于实践、回归教材。
启示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抓好基础知识,既要抓住重要的知识点,又要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否则就难以成功。
3.试题难易度对比及启示与2011年相比,2012年试题的整体结构基本稳定,但整体难度明显下降,这首先表现在选择题上。
12个选择题中单选题数量虽然从2011年的5个减为2个,但难度较大的“四选二式”组合选择题因为选取的题干材料体现的知识比较确定,连续多年出现的既费时又费力令学生最感到头大的经济生活有关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没有出现,使得难度较2011年略有下降。
2012年新课标化学全国试题分析及2013年备考策略
2012年新课标全国试题分析及2013年备考策略宁夏银川一中张永宏一、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一)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分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6题为生物题(共6题)7——13题为化学题(共7题)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21题全为物理题(共8题)第Ⅱ卷(必考题129分,选考题45分,共174分)本卷包括秘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4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1道题,129分)22——25题为物理题(共4题)26——28题为化学题(共3题)29——32题为生物题(共4题)(二)选考题(每科选做1题,共做3题)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解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物理选考题(15分)33.[物理选修3-3模块](15分)34.[物理选修3-4模块](15分)35.[物理选修3-5模块](15分)36.[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37.[化学一一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38.[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我们的策略与技巧1、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答题顺序2、学会合理放弃在理综考试当中,一旦遇到难题,一定不要“纠缠”,应当学会“舍弃”,为后面的容易题留出足够的时间作答。
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和复习实践的反思
1 .复 习要根 据老 师的进度 制订 相应 的复 习计 划, 最好稍稍超前一点 。在平时 的复 习中, 要强 化对 英语基础知识 的复 习 , 如基本 单词 、 基本短语 、 基 本 句型 、 基本语法 、 基 本句法等。 这样上 复习课 时重点 、 难点 、 弱 点 了然 于 胸 , 就 能 收 到很 好 的 复 习 效果 。要
四、 回顾一年的高三复习 。 认 真 反 思 自 己教 学 的 实 际情 况 . 总 结 自 己在 复 习 中 的 失误
而新课标 明确提 出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 中, 培养考生基于 已知信 息对 未知相关信息进行推理 的能力成为教学重点 。
二、 通 过 自 己做 2 0 1 2 年 全 国高 考 英 语 试 题 。 笔 者 预 测 学 生在 试 卷 中 可 能存 在 如 下 共性 问题
注 意不仅仅是对所学 内容进行温 习, 还要对相 近 、 相 反、 相关知识点进行 比较和辨析。同时 , 还要引导学 生 对 所 复 习 的知 识 点 进 行 强 化 练 习 。 2 . 要找 到一 套适 合 自己的复 习方法 。每个人都 有 自己的特 点 , 适用的方法也各不相 同。 比如笔者在 上 复习课 时 , 经常教育学生使用“ 目录回忆法 ” , 即根 据 目录来 回忆章节 的内容 ,遇到印象模糊或没有 印 象的, 立刻翻到该页仔细阅读 。 3 . 复 习阶段要进 行查 漏补缺工作 。大家可 以拿 出以前的练 习本 、 试卷 , 把不 懂处 、 易错处 、 常错处 、 常考处一一 归纳 总结 ,使 自己对 自己的情况心 中有 数, 便于利用有限 的时间弥补弱点。 4 . 要 注 意锻 炼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心 理 素 质 。心 理 素质的好坏直 接影响到考场 上水平能 否正常发挥 。 高三期 间有许 多模拟考试 ,一是为 了检查 同学们 的 复习情 况 , 二是为 了模拟高考情景 , 锻炼考生 的心理 素质。 同学们平 时就要有意培养 自己认真仔细 、 顽 强 坚 韧的品格。 面对难题 , 苦思悯想 , 不得其解 , 心慌烦 躁, 知难 而退 ; 面对易题 , 得意 忘形 , 粗 心大意 , 白白 丢分 , 这是 同学们最易犯的毛病。 其实, 若能想到“ 我 难 人难 , 我易人 易 , 沉着 应 战” , 就 能取得 理想 的成 绩。 5 . 要勤 动手 , 避免纸上谈 兵。复习的东西都是 以 前学过的 , 一般脑子里都是有印象的 。 笔者常常碰 到 有的 同学 在复习时 , 看到这个 知识 点 , 觉得很 简单 ; 看到那个知识点 , 认为 已经掌握 了, 于是 飞快 地跳 过 去。殊不知许多东西 , 看似简单 , 真正运 用起 来就不 是那么 回事了 。 有很多细节 问题都是你料想不 到的 , 只有在实际做题的过程 中慢慢体会。而且 ,熟能生 巧, 为 了达 到 “ 快、 准、 巧” 的 目标 , 做 一定 量 的题 目是 十分必要的。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评析及教学建议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评析及教学建议湖南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舒象恒2012年是我们湖南省实施新课改以来第三年参加新课标卷的高考。
从学生所反映的情况看,今年文综合地理和政治部分,出题注重基础,没有偏题,考生普遍觉得比较顺手;历史部分更偏重考查政治史、中国古代史,对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有较高要求,有些考生觉得挺难,只有那些历史知识积累丰富、阅读广泛、思路开阔、基本功扎实的考生才能拿到高分。
就今年文综政治试题看,在命题立意、试题结构、材料选取、语言表述、知识点考查等方面,都体现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2010、2011年相比,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有所突破,稳中求变,既有亮点,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今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的亮点今年政治第一道选择题没有再考计算题,而是考查普通的知识点;主观题没有评析类题型,试题的问题指向明确,用什么知识点来答比较好掌握。
与前两年年相比,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难度略降,据考生反映,考试觉得轻松些。
总体来说,今年高考政治试卷稳中求变,具有以下亮点:1、命题紧扣高考目标与要求,试题结构基本稳定新课标卷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理解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试题结构稳定合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部分值分别为30分、24分、16分、30分;其中选择题仍然是组合选择题有所增加,12道中有10道为组合选择题,试题所覆盖的知识点较为全面,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既充分体现了侧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趋势,又体现了高考试题基本稳定的结构特点。
2、注重对政治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经济方面涉及企业走出去、对贸易、社会公平正文、收入分配等知识;政治方面涉及政府职能、对外交往、关注民生等知识;文化方面涉及文化传承与发展等知识;哲学方面涉及社会规律、人生价值、真理观、社会意识作用、辩证否定观等知识。
2012年新课标卷试卷分析
2012年新课标卷试卷分析总评:本套题涵盖了新课标高考的基本题型,整体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
题型结构保持稳定,试卷分为六大板块,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选做题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
语言文字运用有创新,变长短句变化为填补语句全卷难度适中,试题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也非常常规,现代文阅读难度较11年有所下降,同时,探究题的设题与文本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逐题讲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3选择题,难度)该题选自《进行于世界3的技术》,内容为“黑箱技术”,属于自然科学文本,。
本文一改过去2年的社会科学文本为自然科学文本,这一变化对长久练习社科文本的考生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
虽然选材陌生,但试题的设题陷阱却很明显,因此难度不大。
第一小题是非常传统的概念题,考察科技黑箱概念,这里只要从首段筛选出概念即可,C选项明显偷换概念,容易选择,难度大。
第二小题是考察考生对信息筛选的能力,考生能直接定位到第二自然段选择黑箱特性。
其中ACD选项分别对应三个贴点,本题难度也不大。
第三小题考察考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原文可以对位在二三段,但是由于考生对文本的陌生,因此在归纳理解题上会有一定难度。
本题D选项具有一定迷惑性,易误判。
考生可对应到原文原句,对应原句能发现是无中生有错误,可以很容易判断。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个小题,4题单选,1题翻译难度)文言文阅读选材仍然是人物传记,材料选自《宋史·萧燧传》。
选文的难度与11年和10年新课标高考卷命题相比略易,文本本身阅读难度较小,学生容易读懂。
试题设3个选择题,1个主观翻译题,设题难度也不大,错误选项明显,但是翻译的两句话有一定的难度。
第四小题依然是常规实词考察,四个实词难度都不大,其中B选项“属”字是常考的多义实词,可能会对考生产生迷惑,不过只要用代入法代入原文很容易排除。
而正确选项D选项是考纲要求掌握的古今异义词“阙”,是空缺之意,失职自然就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1年全国课改卷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解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2009年课标卷:陈鹏举的《诗与歌词》;2010年课标卷:启功的《金石书画漫谈》;2011年课标卷金开诚的《诗经》)。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009年: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10年: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11年:没有命题。
命题方式: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有三项是正确的。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009年、2010年,无2011年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解读:重要,指地位和作用;含意,指语境意思。
在论述类文本中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和看法的句子。
预测:2012年也会继续出现。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读:两个题目;不考推断和想象;紧扣文本命题,不引申,不拓展。
(1)(3)(4)是考查重点。
2009年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010年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筛选信息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内容分析和概括2011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筛选并整合信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命题特点:1.选文方面:体现当前研究的前沿成果;长度900字左右。
2.命题技术方面:理解和分析综合(共6条)两个能力层级中,理解层面一个题目,分析综合两个题目。
3.命题思想方面:紧扣文本命题;紧扣大纲要求,不考推断和想象。
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读:常见,是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含义,概念意义。
命题方式: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2009年摄、婴、薄、乘;2010年杖、翼、趣、徇;2011年汲、迎、敛、彻(2)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
命题方式:全都表明人物——————的一项是(3)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命题方式: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料特征: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都是人物传记。
语料选择:2009《宋史·朱昭传》,2010《明史•花云传》,2011《宋史·何灌传》分析:三年来考的词语常用和次常用,有难度;预测:2012年依然会是人物传记(二十四史中的)。
二、古代诗歌归类:2009年宋词,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写景抒情类的词。
2010年乐府诗,南朝陈代的江总的《雨雪曲》;写景抒情类的边塞诗。
2011年唐诗,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写景抒情类的怀古诗。
诗歌命题的特点:1.在语料的选择上,以唐宋诗词为主。
2.从表达方式来看,以写景抒情类诗歌为主。
3.从命题的角度上看,考查的两个题目,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
内容上,主要是对诗歌所写内容(包含诗人感情的把握和分析)、语句含意以及形象的理解;形式上,主要是对语言(重点是炼字或者用词)的鉴赏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如:2009年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2010年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6分)2011年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西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和景的关系的?(6分)4.考查的内容。
感情类题目的考查是主体,直接考查感情;其次是手法。
关于感情类题目,从命题的方式来看,有直接问和间接问两种方式,三年的题目都是直接问。
直接问又分为整体问和部分问。
整体问。
如:2010年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2011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人部分问。
如:2009年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抒情主人公,即诗人。
预测:2012年会继续考虑主流方向,适当将学习重点放到中国古典诗歌高峰的唐宋诗词上;而且所选诗歌不长。
解决之道:首先,了解古代诗歌所写内容的大体分类,(1)写景抒情诗。
(2)送别诗。
(3)怀古诗。
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通过描写古人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
(4)边塞诗。
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表现对战争的厌恶。
(5)咏物诗。
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或者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
(6)羁旅(思乡)诗。
其次,懂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知识。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即物象)、景物形象(即意象),高考以考查人物形象为主。
鉴赏手法主要有细节刻画、粗笔勾勒,白描,动作、心理等等。
古代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涉及炼字(或者用词)和语言风格。
炼字(或者用词)主要从词语的准确、凝练、鲜明、生动,语意的含蓄和丰富、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等等),词性(属于语法方面,主要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移用,色彩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品味。
对于炼字和用词的考查是诗歌考试的重要内容。
语言风格特点,如平淡、工丽、自然、清幽、雄奇、豪放、洗练、沉郁等等;对于风格的考查这些年基本不考。
表达技巧涉及到四个方面:第一,表现手法。
常用的有描写手法,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联想和想象、动和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和实、渲染、烘托、对比(对照)、映衬(正衬和反衬);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第二,构思手法。
包括点面结合、以小见大,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等等。
第三,表达方式。
包括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等,常见考点为描写和抒情。
第四,修辞方式。
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对比、反语、反复等,常见考点是前四个。
再次,学说“行话”,规范术语,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如:类别方面,风格方面,技巧方面,修辞方面,情感方面,等等。
案例:懂得答题的步骤和技巧一看——看诗题,看内容,看作者,看注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多数标题提示了作品的题材,内容的走向,描写的对象,所用的表达方式,情感倾向,等等。
我们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如20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看题目。
这首诗的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时间,“秋夜将晓”,天快亮了;人物,诗人自己,他老早就睡醒了,走出篱笆门,感觉到阵阵凉意;内容,“有感”,告诉读者,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感受,属于议论性质,宋代诗歌崇尚议论。
隐含的信息:诗人为何这么早就起来了?为何起来就抒发感慨?他又抒发了什么感慨?看内容。
初步感知,整体领悟;琢磨其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咀嚼让你眼前一亮的词语所蕴含的意义;再去从整体上思考诗歌所写的大体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看作者。
目的是了解这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其诗歌的风格特色。
看注释。
提供诗人的有关生平、写作背景、生僻词语的意思等,目的是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2010年的诗歌考查中,有三分之二给我们作了注释。
二读——题目类型和要求两个题目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一看就应该一目了然:是内容方面整首诗的理解还是部分语句的理解?是对形象的分析还是诗人情感的把握?是部分句子的形象把握还是其中两句诗的情感的把握?是对炼字的赏析还是对用词或者句子的品味?表达技巧的考查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还是表达方式,抑或是修辞方式的考查?初步判断之后,注意命题人的题干和要求。
题干,告诉了我们思考的范围;要求,告诉了我们答题的指向。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答——具体操作回答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只有扣紧诗歌里的词、句来回答,才有可能分析准确。
高考阅卷当中,老师们见到的不得分的情况,其中一类就是泛泛而谈,远离文本。
根据不同要求,规范答题格式,准确使用专业术语。
我们以写景抒情诗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
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09年海南、宁夏卷)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分析:“柔桑破嫩芽”“蚕种已生些”和“细草”都显示出这是初春季节的景象;“陌上”“东邻”“平冈”“黄犊”都表明是乡村的景色。
因文(文字)识象(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不难回答。
解题指津:分两步走,先要用一句话概括描绘的景象,然后对这个景象进行分解,对上阙句子中的重要景物(嫩芽、蚕种、细草、黄犊、寒林、暮鸦)加以联想,进行描述。
参考答案: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解题指津:1.指明技法:这句(首)诗运用了什么技法;2.具体分析:技法体现在哪些字、词、句上;3.点明效果:好在哪里,或者再现(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抒发的感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