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一、学习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

维新派思想的宣传。

熟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结果,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体会变法改革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1、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①背景:1895年春,《》的签订;②过程:和领导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轰动全国。

③意义:揭开了的序幕。

2、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3、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

4、想一想,当时社会上哪些人赞成维新变法?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造成什么后果?5、根据35页“活动与探究”: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二)合作探究:1、公车上书虽未获成功,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根据戊戌变法法令内容,思考讨论变法具有怎样的进步性和局限性?3、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教训和启示?4、根据34页“动脑筋”:你同意谁说的意见?为什么?他的献身精神对后人有什么激励作用吗?(三)巩固小结:四、达标检测:1.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成立强学会B.公车上书C.创办《万国公报》D.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2.某图书馆最珍贵的报纸就是强学会的机关报,这种报纸的名字是A.《中外纪闻》B.《国闻报》C.《万国公报》D.《时务报》3.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内容是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训练新式军队4.“戊戌变法”因发生在“戊戌”年而得名。

原创1:第7课 戊戌变法

原创1:第7课  戊戌变法

说一说: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人士还有哪些活动?
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1)创办报刊 (2)组织学会 (3)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4)译述西方著作
梁 启 超 任 主 笔 的 上 海 《 时 务 报 》
最早的学会
二、百日维新
变法的背景: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变法的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变法。
康有为(1858—1927)广 东南海县人,世称“康南海”。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主 张维新变法。
梁启超(1873-1929)字卓 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 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 学术大师。
分析比较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_
思想解放运动
1.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 B )
A.慈禧太后
B.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宣统皇帝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 )
A.公车上书
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C.《天演论》的发表 D.《马关条约》的签订
3.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B ) 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堂 ③翻译外国书籍 ④建设海军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1898.6.11-1898.9.21
有利于资产阶 级参与政权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Fra bibliotek有利于民族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资本主义的 发展
新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戊戌变法
二变法的局限性:(1)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突 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控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维新派幻想 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反映出维新派对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 度的严重对立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经验。(2)没有涉及议 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 革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 发展客观的局限性,不是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3)军事方面的 举措,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 阴谋束手待毙)
一、变法的进步性: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撤冗官,有利于 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任用维新人士,说明 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参与政权;经济方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文化教育方面, 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 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总之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 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 光绪。1889年亲政。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 人,1898年任四品 卿衔军机章京,参 与变法。后被捕遇 害,为戊戌六君子 之一。临刑前有绝 命诗:“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 所,快哉,快哉!”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 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 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 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 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 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 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第7课_戊戌变法

第7课_戊戌变法
1894年的中国
一 人 有 庆 庆 有 万 寿 无 疆 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
1894 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 60 岁生日 。当时有一副对 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 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当时,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 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 ,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 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变 成了辛辣的讽刺!
康梁创办《中外纪闻》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1898年9月:戊戌政变
速记:
激情朗诵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热 血 男 人 还 在 等 待 什 么 ?
中 华 民 族 到 了 最 危 急 的 关 头
广东南海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
变者,天下之 公理也。
—梁启超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中外纪闻
保国会
强学会
国闻报
南学会 实务学堂
时务报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 时期学会、 学堂、报 馆分布示 意图。
在总理衙门西花厅,康有为把荣禄驳得 哑口无言,荣禄气得中途离场。
光 绪 帝 召 见 康 有 为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 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 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
裁汰旧军
四、变法失败—戊戌政变
慈 禧 太 后
戊 戌 政 变 中 最 大 的 主 谋
袁世凯
(1859--1916)
戊戌变法期 间,出卖维 新派,取得 慈禧太后的 宠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戊戌变法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戊戌变法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 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想争取袁世凯 保护光绪帝
维 新 派
维新派依靠光 绪帝 (无权) 以慈禧太后 为首 (掌握实权)
1 “维新变法”变的是什么?要在中国实行什 么制度? 2 维新变法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 得通吗,为什么? 3 公车上书; (1)什么是“公车”?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 动的?在哪里发动的? (2)这次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上书 起了什么作用? 4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 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1895年 1898年6月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变 者 天 下 之 梁 公 启 理 超 也
------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 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 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 …… 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 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 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琉球,扫 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百日维新”知识小结
时 间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 思想文化上 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百 日 维 新

政治上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良运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 富强的道路,《马关条约》的 签订,使中国陷入了更为严重 的民族危机。 为摆脱民族危机,康有为、 梁启超等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 运动,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在当 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 法的失败也证明了: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论战主题: 要不要变法 论战双方:
荣 禄等。代表顽固派
康有为等。代表维新派
结论(作用):通过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为戊戌变法的进 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但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 迫,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 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三、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公车——举子、举人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 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 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 做“公车”。由于这次上 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 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 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 书”。
公车上书知识小结
课堂练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议一议,“贼”指谁?为什 么“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 所”?这次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

1898.6.11-1898.9.21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政治上: 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民族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资本主义的 发展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文化教育上: 变法实际上是要中国实行什么制度?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思想上: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出处:《史记 ▪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 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 京应试。后来就以“ 公车”作为进京应试 举人的代称,康有为 、梁启超当时正是在 北京应试的举人,因 此这次上书被称为“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的兴起-公车上书 时间 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等各省 人物 应度举人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 内容 变法图强
②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③ 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三)洋务派和维新派异同点比较:
相同点 洋 务 派 不 和 同 维 新 派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都 主张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都以失败告终。 阶级 属性 根本 目的 政治 主张 依靠 对象 方式 和 道路 洋务派: 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维新派: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洋务派:维护清朝统治 维新派: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洋务派: 反对任何政治改革 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洋务派: 掌握实权的慈溪太后 维新派: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洋务派: 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运用政府职能,来 开展洋务运动 维新派:发动带有一定群众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良运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梁 启 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 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 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 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 《饮冰室合集》。

课件2:第7课 戊戌变法

课件2:第7课  戊戌变法

梁启超逃亡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宣传保皇立宪,主
梁启超
张改革,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回国,参与组织和策划
(号广阶任东级18公新启73,会蒙-1又人 思92号, 想9)饮是 家字冰中 ,卓室国政如主资治,人产活,了文大京反化学图对教,书袁育主馆世和持馆凯学清长复术华。辟研大在的究学学护,国术国组学研战织研究争共究方。学院面社,特19、担别20任是年讲京对,学师中梁牡图国启、书历超受馆史潜聘与文心南北化于开 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非凡成就。1929年1月29月病逝于北京
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 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既无强 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清帝是指谁?
光绪帝
2、“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
帝国主义试图瓜分中国和人民的起义反抗
3、总结当时的清帝为什么会月,和梁启
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任
康有为
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百日维新的措施基本上都是
(1858—1927)清末 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日本,设立
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
后为保皇派首领。 回国宣传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 会失败呢?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①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单力薄,脱离广大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②客观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 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历史证明: 通过改良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课标导读(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要点:1、维新思想的传播:<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

①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②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

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2、百日维新:<1>时间 1898年6-9月<2>内容: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演练●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八上P33 识记1、《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

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 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 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 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公车上书
历史小百科
何谓『公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 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 应试的代称。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什么是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 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语出:《诗·大雅·文王》。 后因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
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 准备活动?
1.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2.成立强学会-----政治团体形成
北京强学会遗址
3.《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4.与顽固派的论战
5.三次上书光绪帝Fra bibliotek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失败后
创《万国公报》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强学会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1.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2.逮捕维新人士,参与朝政的“戊 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3.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戊戌变法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第7课_戊戌变法

第7课_戊戌变法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刘 光 第
杨 深 秀
杨 锐
康 广 仁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仑笑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2、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3、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4、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脱离了广大人民 群众。 (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换 我 了
歌谣小结
•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 •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合作探究
无力回天
• 戊戌政变时,谭嗣同表示“有心杀贼,无 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六君子 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 寻死 ”,还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 柴烧,认为他们死的不值,你怎么看待他 们的献身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 临的形势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二
第7课 戊戌变法
1、戊戌:wù、xū 2、记忆口诀:
横戌(xū), 点戍(shù), 戊(wù)中空,
戍—[shù] 戍边
序幕: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 思考:公车上书失败后, 康、梁等维 新人士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 富强的道路,《马关条约》的 签订,使中国陷入了更为严重 的民族危机。 为摆脱民族危机,康有为、 梁启超等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 运动,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在当 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 法的失败也证明了: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
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

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编辑了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欢迎参考!
 一.背景
 1.社会危机严重
 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2.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二.变法过程:
 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C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
 第三阶段:百日维新(高潮1898)
 三.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第7课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 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
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
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
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在维新运
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
史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898年,清帝国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光绪帝师翁
同龢、孙家鼐、李鸿藻等都列了名,两江总督 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 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 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 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 外。
创刊于1896年,梁启超主笔 以“变法图存”为宗旨 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
谕:“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
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
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 喙哓哓,空言无补。„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 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 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 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严复 (1854—1921)
严复《天演论》
维新思想家,“致力于以译述警世”,抨击
君主专制,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发表译著《天演论》,系统介绍进化论
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诠释进化论,阐
述维新变法主张,呼吁自强保种;
在思想界起到振聋发聩作用,为维新运动提 供思想武器,对知识界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达尔文主义,并非科学理论,弱肉强食
主观原因
光绪皇帝没有实权,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 借孔子学说为变法依据,改革理论不成熟 过于激进未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社会承受力 孤立与排斥慈禧太后丧失权威力量的支持

第7课《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1898年
三个阶段:萌发于早期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一、“公车上书”具备的基础与直接原因
1、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3、思想基础 早期的维新思想宣传。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认为: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 度、法学和经济学,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外国人利用出版报纸和杂志的特权,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万国公报》, 特别是李提摩太,全身心投入制度变革的事业……。康有为的很多改革 思想即来自于传教士。 1891年,康有为开办了万木草堂,18岁神童梁启超听康有为讲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历史启示:和平改良之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结构) 背景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早期维新思想的宣传 思想准备 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维新派
(知识结 构)戊戌 变法
戊 戌 变 法
领导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等) 公车上书
拉开序幕: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具有群体性的觉醒。 谭嗣同:“经此创痛巨深,乃 摒弃一切,专精至思”。研习西学, 5、公车上书的影响 探求变法。 新科状元张謇:“抱为中国伸 眉书生吐气之志愿”,弃官办厂, 虽然遭到顽固派的阻挠,但激起 “实业救国”。 朝野上下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了维 名门之家的曾朴:“一腔热血, 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满腹牢骚”,辞官到上海办报刊、 写小说。
宣传鼓动:
过程 进入高潮: 最终失败: 积极作用:

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一)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展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三)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见书)3.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戊戌变法”。

(四)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五)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远远大于维新派。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

(六)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七)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或者说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2.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3.戊戌变法还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以上对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讲解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 握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搜集整理资 料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较分析理性说明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国情感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思想意识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

(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公车上书 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 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的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的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 放的潮流。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授课人:张芝
1、识记公车上书的影响、戊戌变法 的内容、结果。 2、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 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 3、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 意义。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帝国主义 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材料二: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 资本主义则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三: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 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分别是?筹建了哪三支海军?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 铁厂,湖北织布局 3、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京师同文馆 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 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的积极性:1.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 批近代企业 。2.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3.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 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近代化的开端。
知识清单 《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 1、背景:1895年春,
和梁启超,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史称★ “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 《万国公报》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继续宣 强学会 传维新变法。在北京组织★ 。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 机关报 《中外纪闻》 报》改名为★ ,作为强学会的 发行。★维 政治团体 新派的 形成了。 光绪帝 3、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 表示不 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4、★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 有: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文化教育:)④(思想 上:)⑤(军事上:)。1898年是 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 ( ) 5、★失败原因:①清朝的大权掌握在以 慈禧太后 为首的 顽固派 手 中,② 没有实权。③变法触动了 的利益。 6、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等六人被杀害(戊 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了。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历史上又称 它 .
1、谭嗣同 2、 “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 “无力回天”指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变法运动缺 乏群众基础,所以很难成功。也说明了改良主义在中国行 不通,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才能摆脱列强的侵略,使国 家富强 “死得其所”是指谭嗣同想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牺牲的 人,希望唤醒人们的觉醒。
谢谢 再见
第三幕:大展宏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学提示:看课本33页找出戊戌变法的内容。 1898.6.11-1898.9.21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梁启超
历史小百科
何谓『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 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 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在这里,由 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 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 动的序幕。
维新指:反对旧的,提倡 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 新政。
作为一次由皇帝亲自支持、 发动的维新变法,又得到那 么多读书人的支持,最后能 否获得成功呢?
第四幕:曲终人散
慈禧太后,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等六 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组织强学会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机关刊物:《中外纪闻》
北京强学会遗址
强学会也吸引了一些官僚的赞助和入 会,比如,张之洞和袁世凯也捐钱。 当时,李鸿章也想捐钱两千两,遭到 拒绝,因为他签订了《马关条约》,名声 太臭。 可见,当时强学会影响力之大。
3.三次上书光绪帝
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 全面筹划变法,变法开始。
合作探究
1、 在变法内容中,直接触及封建顽固派利益的是哪一条? ——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2、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议政的是哪一条? ——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3、会受到商人支持、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哪一条?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4、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的是哪一条?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5、反应资产阶级民主需求的是哪一条? ——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齐 声 朗 读
戊戌变法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1.历史 意义 2.性质 3.失败 原因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实力强大 光绪帝没有实权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根本)
公车上书
第二幕 精心准备
自学提示:看课本33页,找出维新派在 “公车上书”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 哪些准备活动?(时间2分钟)
1.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后改名为 《中外纪闻》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变革,是社会发展、前进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世界 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由变革而起。
没有发动群众
4.教训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 通的,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才能摆脱列强的侵略, 使国家富强
课堂小结 帝国 主义 掀起 瓜分 狂潮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第一幕 粉墨登场
自学提示:阅读课本第一段思考 以下问题(时间2分钟) 1、第一段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发生在什么时间? 2、这一历史事件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的?有什么影响? 1、公车上书,1895年 2、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丧 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影响: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康有为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课堂练习
材料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问题:1、以上两则材料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人物有关? 2、材料二中“贼”指谁?为什么“无力回天”?为什么说 自己“死得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