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

合集下载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

探寻生态博物馆之根——论生态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在中国的实践生态博物馆来自于法语“écomùsée”,是20 世纪70 年代在法国产生的一个博物馆概念,也是一种新的博物馆形式。

前缀“eco”来源于“ecology”,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指现在的生态学学科概念,而具有更为宏观的意思,即把文化遗产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保护。

自法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克勒索—蒙西(Le Creusot-Montceau)由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在1971 ~1974 年建立以来,全球已经有400 多座生态博物馆,分布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东欧、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中国等地。

我国生态博物馆概念的引入来自于挪威,第一批生态博物馆是1995 ~2004 年由挪威和中国签署的文化合作项目资助,在贵州四个风格迥异的民族村落建立的生态博物馆群。

随后,在我国的广西、内蒙古、云南等地纷纷建立起一批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的发展也在21 世纪的最初十年达到顶峰。

1 从传统博物馆到新博物馆新博物馆学的到来标志着传统公共博物馆实践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随着博物馆数量的增多,出现了很多新的博物馆形式,比如生态博物馆(ecomuseums)和露天博物馆(open air museums)等。

这些新博物馆形式侧重于区域性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和社区参与。

一方面,民俗博物馆、社会历史博物馆、遗产中心等挑战了国家博物馆和其他国家批准的公共博物馆的传统博物馆形式。

同一时期出现的遗产旅游和博物馆形式多样的增加都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也表露出博物馆的功能从教育性向娱乐性的转变。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博物馆加强了对社区参与和本土文化的重视。

比如很多人参与遗产旅游并不是为了简单的休闲娱乐,而是把这些博物馆和遗产地当做本社区遗产的一部分,这样参观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生态博物馆发展

我国生态博物馆发展
隆里位于贵州东南部锦屏县内,距离贵
阳480多公里。 因为古城汉族居民长期生活在城墙内, 很少与城外的民族交往,直至20世纪50 年代才逐渐结束不与外人结婚的历史。, 经过600多年的强势传承,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文化孤岛”现象。
生态博物馆的争论
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 杰斯特龙用对比的方法,
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寨门的建筑形式多为重檐歇山顶,仿如意斗拱
装饰,显现三斗三升。 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瓢井以 及水碾、石雄、纺车等保存完好,禾晾、谷仓、 水碾、石雄;(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堂等 建筑物是侗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有旅游资源开 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锦屏隆里生态博物馆我国ຫໍສະໝຸດ 态博物 馆发展生态博物馆概念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特定区域为单位、没有围
墙的“活体博物馆”。它强调保护、保存、展示 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 以及人与遗产的活态关系。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最早于1971年由法国人弗朗 索瓦· 于贝尔和乔治· 亨利· 里维埃提出。其“生态” 的涵义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此 后在挪威、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我 国的台湾等都有很好的发展。
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到21世纪我国生态博物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在建和拟建的生态博物馆(云南称作“民族文化生态 村”)约有80
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


贵州省西北部生活着苗族的一个支系,这一苗族支 系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拌之 以黑麻毛线束成巨大发髻,装束极为奇特,又被称 为“长角苗”。 长角苗至今仍保持着简单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 态,他们的风俗习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以婚嫁、 丧葬、跳花坡等最为独特。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也 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历程

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历程

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历程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的博物馆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的王公贵族的藏品秘宝到现代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我们独特的文化符号。

那么,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历程吧。

1. 古代的藏品秘宝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早在古代,就有王公贵族将他们收集的名贵珍品进行藏匿和保管。

这些古代的藏品不仅仅是他们的珍宝,也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当然,这些藏品并不是向公众展览的。

2. 封建王朝时期的宫廷博物馆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进入封建王朝时期,一些重要的贵族和皇帝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博物馆,例如明朝的故宫和清朝的颐和园。

尤其是清朝时期,清朝的皇帝们开始对藏品进行更加精细和系统的分类,开始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且修建了许多博物馆。

这些博物馆一部分向公众开放,一部分则开放给学者和宫廷内部人员。

3. 近代中国的民间博物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博物馆开始逐渐出现。

这些博物馆由私人或非政府组织创办,主要以陈列展览和宣传民间历史文化为主。

同时,这些博物馆为许多普通人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4. 新中国的博物馆建设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建设。

中国的博物馆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许多新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被兴建。

同时,国家也开始启动了多项文化保护和修复计划,例如敦煌莫高窟和秦始皇兵马俑,这些也成为了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5. 当代中国的博物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博物馆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现代的博物馆多元化,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文物展和历史展外,还有生态博物馆、科技博物馆、艺术馆和现代社会发展博物馆等等。

同时,许多博物馆也开始与国外博物馆进行交流合作,提升了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地位。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从古到今,犹如一辆穿梭于时间的列车,在文化的殿堂中穿梭。

这些博物馆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国家文化自信的象征。

浅议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浅议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浅议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作者:张正雄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6期摘要:生态博物馆是目前博物馆建设的一个趋势,其在推动生态、文化、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但从实践效果来看,生态博物馆建设还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博物馆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遗产的活化与固化以及原生与衍生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中亟待正视和解决。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活化;固化;原生;衍生1 生态博物馆发展简述“生态博物馆”这一概念原是舶来品,1971年法国博物馆学家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率先提出了這一概念[1],1971年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在第九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上被正式提出。

1981年法国官方对生态博物馆进行了定义,强调生态博物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注重原生态的保护、当地居民的主动参与和地域性生活方式(民俗)的呈现。

20世纪80年代安来顺、苏海东等学者在《中国博物馆》等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些介绍西方生态博物馆的文章,由此拉开了国内生态博物馆研究的序幕。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生态博物馆建设由理论走向实践,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建成[2]。

此后,在云南、贵州、浙江、广西、内蒙古等地又建立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生态博物馆。

从实践效果来看,取得的成绩非常可观。

首先生态博物馆的实践保护了一大批面临传承危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探索出了一条“文化+旅游”的新路子,为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出路。

但是,在肯定优点与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生态博物馆在实践中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必将为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2 生态博物馆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要建设生态博物馆首先要厘清“生态博物馆”的内涵。

国际博物馆协会2010年出版的《博物馆学大辞典》中,对生态博物馆的定义为:“生态博物馆,是一个致力于社区发展的博物馆化的机构。

5吉林大学

5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1年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100分)1、南青北白2、妇好鹗尊.3、双人单兽复合型玉玦4、素三彩5、金银经塔6、识文彩绘孟顶长方形漆奁7、陈端志8、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9、良渚古城10、《世界遗产公约》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1、如何理解聚落考古?2、简述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3、以一个博物馆为例,阐述博物馆的使命。

4、简述壁画保护与修复的要点和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根据现有法律法规,简述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和利用。

2、试述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20年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100分)文博考研1、影青2、妇好偶方彝3、七孔玉刀4、唐三彩5、银镶珠金翅鸟6、曾昭燔7、秦始皇陵8、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9、文化景观遗产10、曾侯乙墓鸳鸯漆盒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1、博物馆教育四种模式。

2、考古学的研究内容。

3、文物鉴定的内容。

4、博物馆纺织品保护的要点和方法。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每题50分共100分)1、改革开放后,我国博物馆学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文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3、文物鉴定的内容。

19年一、名词解释1、妇好墓出土玉凤2、舞蹈纹彩陶盆3、水陆攻战纹壶4、陆机《平复帖》5、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6、石渠宝笈,7、《博物馆管理办法》8、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9、陈万里10、珐琅彩二、简答题1、全面陈述文物学研究任务和基本方法2、在比较生态博物馆和一般博物馆的基础上,陈述一下我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状态3、陈述高新科技在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业务中的作用三、论述题1、2017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诉说难以言说的历史,根据你的认识和了解,对这一主题进行阐释2、我国自1997年开始评选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标准是什么?怎么才能评选出真正的精品?18年一、名词解释1、海上丝绸之路;2、血池遗址3、大遗址4、上京龙泉府遗址5、世界文化遗产6、千里江山图二、论述题1、以青瓷遗址、来论述青瓷发展脉络(从原始青瓷到明代)2、从城址、墓葬论述宋辽元分布3、4个知名考古学家,讲述他们的贡献4、博物馆如何吸引观众,谈谈你的认识5、-段材料,论述文物价值、保护、利用:17年一、名词解释(15选10)1、考古地层学2、李济3、哈民哈忙遗址4、曾昭爝5、蓝田吕氏家族墓地6、《威尼斯宪章》7、《格古要论》8、不可移动文物9、斗彩10、文人画11、郑州商城12、生态博物馆二、简答题(6选3)1、试述良渚文化玉器2、试述博物馆教育3、试述博物馆的类型4、试述梁思永、苏秉琦、夏鼐的学术成就及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三、论述题(6选4)1、博物馆免费开放利弊论2、宋辽金元城市考古发现与研究3、试谈你对公众考古的看法4、试谈你对博物馆志愿者的认识5、试谈对中国文物保护与管理现状的认识1 6年--、名词解释1、考古年代学2、冯素弗墓3、《韩熙载夜宴图卷》4、探方发掘5、晚期智人6、青花7、喇家遗址8、《威尼斯宪章》9、张骞10、偃师商城11、嘎仙洞12、高句丽王城13、海昏侯墓14、《格古要论》15、何家村窖藏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四处世界文化遗产2、简述红山文化玉器3、简述博物馆陈列类型及陈列普遍原则4、简述我国水下考古主要发现5、简述辽代帝陵考古发现与研究三、论述题1、论述李济,梁思永,苏秉琦,夏鼐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国考古学的主要贡献2、论述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3、从考古学角度论述汉至唐朝城址形成与演进4、试论述宋元时期主要瓷窑体系5、试论述博物馆免费开放6、试论述文物价值以及文物鉴定方法1 5年一、名词解释1、苏秉琦2、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大普查3、张謇4、生态博物馆5、陈列内容设计6、好太王碑7、《游春图》卷8、红山玉器文化9、青花10、格古要论11、威尼斯宪章12、黄肠题凑二、列举题1、12个世界文化遗产2、1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3、12个考古、文博专业期刊4、1995-2014十大考古发现三、简答题1、宋代5大瓷窑特征窑口及其产品特征2、文物价值、鉴定及目的3、博物馆免费开放陈列内容设计博物馆教育特点四、论述题1、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免费开放你怎么看2、一带一路的考古学意义14年一、填空20个二、名词解释: (10个,回想起9个)1.文物保护的原则2.半两3.法门寺金银器4.粉彩瓷器5.红山玉龙6.金石录7.国家鉴定委员会8.黄公望9.二里头青铜爵三、简答: (貌似就7个)1.藏品来源的途径2.藏品管理计算机化的内容3.观众研究的内容4.欧美博物馆志愿者概述5.有哪些测定年代的现代技术,利弊6.古器物基本要素7.文物分类的具体原则四、论述(共3个)1.对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的理解2.动态陈列和静态陈列的联系与区别3.文物价值与作用13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文物的基本要素2、古代文化史迹3、曾侯乙墓编钟4、良渚玉琮5、景德镇窑6、南通博物苑7、博物馆目标观众8、实物性9、藏品保管二十四字方针10、生态博物馆二、简述题(第一小题20分;第2--5小题,每小题25分;第6小题30分,共150分)1.我国文物研究保护机构主要有哪些?2.文物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以制作文物材料为标准的分类,被称为质地分类法,请你具体列举出使用质地分类法对文物进行分类后的文物种类(应不少于15种)。

浅谈生态博物馆

浅谈生态博物馆

浅谈生态博物馆作者:王婷来源:《文物世界》 2012年第6期博物馆是近代兴起的社会文化事业,一个世纪前被带到中国,中国在百年风雨中一直磨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的类型。

作为西方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我们要探索生态博物馆的中国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博物馆。

一、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定义1.博物馆的定义1905年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博物馆事业经历了百年风雨。

这一百多年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热烈讨论。

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态博物馆的定义生态博物馆是在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产生的。

1971年国际博协第9次大会在法国举行期间,国际博协领导人乔治谈到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向时,第一次试用了“生态博物馆”(Ecomuseum)这个名词。

从语源上说,Ecomuseum源于两个希腊语单词,一个是(英语“eco”,汉语“生态”),另一个是“museion”(英语“museum”,汉语“博物馆”)。

“iokos”的本意是指“居住地”,引申为人们在文化和历史方面适应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全部内容,而“museion”本意是对具有科学或文化意义的物品的收藏。

可见,将英语前缀“eco”用于生态博物馆(Ecomuseum),既不是指经济(economy),也不是泛指生态学(ecology),其本意是指社会生态环境均衡系统:社区或社会,人是核心部分,人类的活动是其进程。

自生态博物馆这个名词出现以后,各国博物馆学者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出发,对其做出了不同而不断变化的界定。

1976年生态博物馆创始人乔治·亨利·里维埃对生态博物馆所下的定义为“进化的定义”。

此后,环境科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原则被引入到博物馆,从而在法国诞生了“法国地方天然公园”、“克勒索蒙特索矿区生态博物馆”等第一批生态博物馆。

德化戴云生态博物馆的介绍

德化戴云生态博物馆的介绍

德化戴云生态博物馆的介绍
德化戴云生态博物馆是位于福建省德化县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是一座集展览、科学普及、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

博物馆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展陈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德化文化特色和地方色彩。

博物馆以“生命的奇观,创新的力量”为核心理念,通过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创新科技等多方面展示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成果,引导大众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推动科学文化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区,包括生命奇观展区、科技创新展区、自然生态展区、光影表演区等,展出了大量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相关的展品和资料,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应用。

其中,生命奇观展区是博物馆的主打展区之一,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帮助观众了解生命多样性的奇妙之处。

此外,博物馆还拥有多个配套设施,如科普教室、图书馆、交流中心等,提供科普教育、培训等服务。

通过展陈、教育、科研等多种形式,德化戴云生态博物馆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科普价值的综合性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国家文物局关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1.08.17•【文号】文物博发[2011]15号•【施行日期】2011.08.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文物博发〔201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生态(社区)博物馆是一种通过村落、街区建筑格局、整体风貌、生产生活等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展示,整体再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的新型博物馆。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规模城乡建设持续展开,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对于调动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推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延续中华文脉,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就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统筹规划。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发展生态(社区)博物馆的重要性,立足保护地域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生态(社区)博物馆纳入各地文博事业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要以生态(社区)博物馆丰富新农村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成效,加强村落文化景观、历史文化街区等新型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管理,使城乡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实现生态(社区)博物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突出重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社区)博物馆。

要加强生态(社区)博物馆相关文化遗产和环境资源调查,紧紧围绕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科学制定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规划。

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必须经过科学的条件评估与决策论证,要避免对生态(社区)博物馆理念的“误用”甚至“滥用”,不切实际一哄而上。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我们通常说的博物馆指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

那什么是生态博物馆呢?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

它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最早于1971年由法国人弗朗索瓦·于贝尔和乔治·亨利·里维埃提出。

其“生态”的涵义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

目前,全世界的生态博物馆已发展到300多座,1995年中国和挪威两国政府联合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梭嘎乡建立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即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

目前已有各种形式的生态博物馆超过十余个,成功地保护了苗、侗、瑶、汉等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

生态博物馆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那什么是文化遗产呢?文化遗产就是那些体现人类历史经历、经验和记忆的物质和非物质存在。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遗产。

我们都说科学无国界,那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祖国吗?这似乎是一个很值得争议的问题。

如果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祖国,那么那些非法出境的文物是不是应该归还回它们的祖国,但国家是后来形成的概念,这些文物应该给谁呢?没有人能证明自己是经历那段文化先民的后裔;如果文化遗产没有祖国,那它们是属于全人类的吗?文化遗产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是对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保护文化遗产面临的形式不容乐观: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现行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法律所确立的各项具体制度依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行业本身来看:观念滞后、基础工作薄弱、体制障碍、人才匮乏等问题仍然束缚着保护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

不少从业人员知识结构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不能适应当今的经济社会环境;老旧的管理体制也有很多不能适应现今形势。

文化遗产的保护前景令人堪忧,如何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态博物馆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时性观察与思考

生态博物馆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时性观察与思考
圄匝 『专题 :生态 ( 社区 )博 物馆
生 态 博 物 馆 及 其 在 中 国 的发 展 历 时性 观 察 与思 考
● ●
潘 守永 ( 中央 民族 大学 北京
10 8 ) 01 0
提 要 :生 态 博 物 馆 (cm su eo uem)是 2 - & 0 代 出现 的 一 种 博 物 馆 新 形 态 ,起 源 于 法 国 ,被 0  ̄ 7年
开 发某 一 特 定 社 区/ 群 中包 括 自然和 文 化 遗产 在 平台 ,是获 取经济 收益 的资源 和媒介 。 社 内的所有 遗产 的专 门性机 构 ,是公 众参 与社 区规 划
和发 展 的工具 。 虽 然 迄 今 为 止 , 现 代 博 物 馆 学 关 于 博 物 馆 的 定
建族群 认 同和社 会发 展的 重要平 台和 参 照。笔者 自 博 物 馆 是 居 民 参 加 社 区发 展 计 划 的 一 种 工具 。 ” 法 2 0 年 以 来 对 中 国 各 生 态 博 物 馆 进 行 了 比 较 系 统 国 生 态 博 物 馆 章 程 》 把 生 态 博 物 馆 定 义 为 : “ 0 0 生 的 观 察 ,有 幸 参 与 到 新 一 轮 生 态 博 物 馆 的 选 点 与 筹 态 博 物 馆 是 在 一 定 的 地 域 , 由 住 民 参 加 ,把 表 示 在 建 工 作 中 , 实 践 一 种 人 类 学 式 的 “ 与 观 察 ” 研 该 地 域 继 承 的 环 境 和 生 活 方 式 的 自然 和 文 化 遗 产 作 参 究 。现 将 初 步 观 察 与 思 考 的 成 果 ,奉 献 给 学 界 , 以 为 整 体 ,以 持 久 的 方 法 ,保 障 研 究 、 保 存 、展 示 、
种 永 久 的 方 式 ,在 一 块 特 定 的 土 地 上 ,伴 随 着 人

关于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初步研究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和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为例

关于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初步研究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和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为例

关于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初步研究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和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初步研究进行探讨,并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和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为例,深入分析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全球文化保护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将概述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背景和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促进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对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和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的案例分析中,本文将重点关注它们在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包括如何在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

文章还将对两个博物馆群在运营管理、展览策划、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和挑战进行评述,以期为中国生态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贵州和浙江生态博物馆群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揭示生态博物馆在保护地方文化、促进社区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潜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研究贵州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生态博物馆建设的理想之地。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的建设,旨在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的构建,遵循了生态博物馆的基本理念,即“在原生地保护文化遗产,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进行活态展示”。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村落,如西江千户苗寨、镇远青龙洞等,贵州成功地将这些村落转化为生态博物馆,使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能够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展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

各生态博物馆不仅展示了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歌舞、手工艺等文化元素,还通过生态保护的实践,让游客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一.生态博物馆的出生生态博物馆至今为止在博物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博物馆种类和存在形式,它的出现主要是20世纪的60,70年代,在1972年的国际博协大会上,亨利里维埃第一次使用了“生态博物馆”这一概念。

使得我们对于这一类型的博物馆至少有了一个确切的定义。

那么是不是在这次大会之后生态博物馆才正式的在各国逐渐发展起来的?生态博物馆又是什么原因才得以被人们重视从而提出的?生态博物馆与我们所了解的传统博物馆有何区别?我们应该如何去了解它发展它?这些问题其实国际博物馆届众多先驱以及我国的博物馆学者早就已经在探讨和研究了。

那么我就踩着前人的肩膀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生态博物馆可以说是西方博物馆届引申而来的一种类型,其思想概念也是西方传入我国的,其实在欧洲是不是在1972年博协会议之后才诞生的生态博物馆的,我认为这是不确切的,众所周知生态博物馆的出现是由于欧洲后工业化时代导致的环境问题而使得大家日益对改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提上了日程,而博物馆届也诞生生态博物馆这一概念。

但是在这之前在西欧,美国这些地方已经开始了生态博物馆的尝试,也许我们叫露天博物馆这一名词更加适合当时的情况,顾名思义露天博物馆就是以传统的自然景观为主体,将自然景物,遗迹文物以原生态展示的方式建立博物馆保存下来。

哈塞柳斯说过“希望把历史文物放置在其原本的功能背景之中,即其原来的整个文化背景之中。

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这种室外博物馆以及露天博物馆开始以不同方式建立起来,但是他们的自然景观或者是文物古迹大部分都是以一种”移植”加入本地区的,因为本地区的气候因素,地形土质也许并不适合本馆生物的生长,所以这些建馆人员只能采用“移植”或者搬运从别的地区找来合适的展品来加入博物馆。

与斯堪的纳维亚相似,美国的亨利福特所建立的格林菲尔德村【绿野村】也是仿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建立的一座露天博物馆,亨利福特试图展示美国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化成就的全部,它把大量机器,发动机,汽车,纺织品等集中到村中,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房屋设备,校舍,教堂,公寓,企图再现工业马达运动史时的情景。

我国博物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博物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博物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普及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对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发展现状1. 空间建设与数量增长:我国博物馆在空间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展览馆和修复保护中心。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约5000家具备展览和收藏功能的博物馆,数量逐年增长。

2. 学术研究能力提升:我国博物馆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组织和参与重大学术研究项目,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

同时,一些博物馆还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员。

3. 创新展览和展示形式: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和互动性,我国博物馆在展览和展示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例如,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使观众能够与展品进行互动,增强了学习和参与感。

4. 教育普及和社会服务:随着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增加,我国博物馆也积极承担起教育普及和社会服务的责任。

许多博物馆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讲座、讲解和亲子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同时,一些博物馆还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了博物馆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未来趋势1. 强调创新和跨界合作:未来,我国博物馆将更加注重创新和跨界合作。

博物馆将积极引入新的科技手段,提升展览和展示形式,打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展览体验。

同时,博物馆将与其他领域合作,丰富展览内容,拓宽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 推动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博物馆将加强对文物的数字化存储和保护,推动数字化展览和虚拟博物馆的建设。

数字化转型将提供更多的参观方式,并且有助于拓宽博物馆的受众群体。

3. 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博物馆的发展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支持。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国际上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支持。

浅谈生态博物馆

浅谈生态博物馆

博物馆是近代兴起的社会文化事业,一个世纪前被带到中国,中国在百年风雨中一直磨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的类型。

作为西方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我们要探索生态博物馆的中国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博物馆。

一、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定义1.博物馆的定义1905年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博物馆事业经历了百年风雨。

这一百多年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热烈讨论。

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态博物馆的定义生态博物馆是在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产生的。

1971年国际博协第9次大会在法国举行期间,国际博协领导人乔治谈到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向时,第一次试用了“生态博物馆”(Ecomuseum)这个名词。

从语源上说,Ecomuseum源于两个希腊语单词,一个是(英语“eco”,汉语“生态”),另一个是“museion”(英语“museum”,汉语“博物馆”)。

“iokos”的本意是指“居住地”,引申为人们在文化和历史方面适应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全部内本意是对具有科学或文化意义,将英语前缀“eco”用于生态),既不是指经济(economy),学(ecology),其本意是指社会生:社区或社会,人是核心部分,人类的活动是其进程。

自生态博物馆这个名词出现以后,各国博物馆学者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出发,对其做出了不同而不断变化的界定。

1976年生态博物馆创始人乔治·亨利·里维埃对生态博物馆所下的定义为“进化的定义”。

此后,环境科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原则被引入到博物馆,从而在法国诞生了“法国地方天然公园”、“克勒索蒙特索矿区生态博物馆”等第一批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初期倡导者之一法国希维贺给生态博物馆的定义:“生态博物馆是由地方当局和居民共同筹划、建造和运作的设施。

我国自然博物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自然博物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物馆于2013年9月16 0,联合吉林省舒
兰市据巴勒《拯救野生动物在行动》的展 览,展览中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濒临 灭绝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拯救野 生动物的号召,倡导大家行动起来保护野 生动物。同时.还举办了送展入校的活动, 向舒兰市的十所中小学校赠送书籍,倡导
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书籍,学习广 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理念,进行有效的 阅读推广。这种有益的社会活动,极大的 带动了当地群众和教育部门的参与,对提 高社会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2) 自然科学类:是以自然界和人类 认识、保护和改造自然为内容的博物馆。
(3) 文化艺术类:包括绘画、书法、
工艺美术、文学、戏剧、建筑等艺术形式 的博物馆。
(4 )高校博物馆:是高等教育机构主 办,或与社会组织、个人合办,得到该馆
所属高校认可且承担管理责任,系统收藏 保护文物、标本为主体的学术型遗产,有 固定陈列场所,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 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组

1
0
115
58
8
8
合计 (座)
51 18 26 33 16 24 21 19()
比例(%)
26.4 10.5 13.2 18.5 9.9 11.5 10.0 10()
所以,针对我国自然博物馆地域分配 不均衡的情况下.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 重于地区间的互动与合作,开展一些地区 间的联合活动,如东北师大范大学自然博
高校类博物馆 综合类博物馆
地区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华中地区 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
总计
天文
0 0 0 1 0 0 0 1
表2:我国的自然博物馆的地域分布情况 自然类博物馆(座)

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艺术资源,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展示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博物馆的数量快速增长。

开放以来,中国博物馆的总数快速增长,据统计,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博物馆的总数从不到100个增长到现在超过5000个,博物馆分布在各个省份和地级市。

这种数量的增长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了解和欣赏文化艺术的机会。

其次,经费的加大投入。

中国政府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每年也有大量的经费投入到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中。

这些资金的加大投入使得博物馆的设施和展览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升了博物馆的文化展示能力,为民众营造了更好的文化体验和学习环境。

第三,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随着社会对文化艺术更高的需求,博物馆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博物馆相关的工作,博物馆职业队伍不断壮大。

同时,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策划越来越走向专业化,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多样化的展览形式和互动性的教育活动也大大提升了民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方面,可以从数字化展示、民众参与和国际交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数字化展示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展示可以通过虚拟现实、互动展示和在线展览等方式,将文化艺术作品以更直观、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和参与度。

其次,民众参与已成为博物馆运营的重要理念。

博物馆不再是静态的文化陈列场所,而是变成了一个开放、互动的文化空间。

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教育活动等方式,鼓励观众参与其中,增加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

最后,国际交流对于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博物馆通过加强与国际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文化艺术作品和展览走进中国,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艺术作为“中国名片”推向世界舞台。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1998年贵州省六枝特区在生态博物馆理念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建立目的是想借助生态博物馆新理念更好地保护当地文化。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梭戛长角苗的文化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生态博物馆理念也发生了变形。

本文旨在探讨梭戛长角苗生态博物馆对当地文化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反思。

标签:生态博物馆梭戛长角苗保护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一个概念——生态博物馆,悄然传入中国,并生根发芽。

1998年贵州省六枝特区在生态博物馆理念下建立了——贵州省六枝特区梭嘎生态博物馆。

建立的目的是想借助生态博物馆理念对当地文化进行保护,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理念的新理念。

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矛盾体现在于:一方面,梭戛长角苗文化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了切实利益;另一方面,借助于旅游业的发展,梭戛长角苗文化更多的用在商業展演中,导致梭其文化内涵消失或形式化。

这与当初建立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要发展旅游业,必然要把民族文化推向市场,最终导致文化内涵消失。

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权利,在追求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就应该扼杀当地民族文化发展的权利吗?保护民族文化就意味着停滞不前吗?人们可以因为社会变迁而感伤,但终究无法挽留传统文化发展的步伐。

因此,许多人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在发展中寻求保护民族文化的路径研究。

本文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探讨在生态博物馆理念下建立的梭戛长角苗生态博物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当地文化保护与发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一、作为研究的梭戛乡长角苗梭戛乡长角苗位于中国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内,这里居住着苗族的一个分支——箐苗。

因他们头上梳着长角的发饰,也被称为长角苗。

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历史积淀使长角苗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角苗文化,主要有独特的服饰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

建设中国式生态博物馆的思考

建设中国式生态博物馆的思考

建设中国式生态博物馆的思考
中国式生态博物馆是一种将景观、生态、尊重自然的理念和社会、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具有特色的参观方式。

建筑物采用节能环保、与自
然融为一体的设计,将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以及花园、公园和景观有
机地和谐统一。

以人为本,Save Lives 并装点生活,使参观者在探索
舒适安全环境中了解该地区背景以及它衍生出的各种跨文化活动和当
下趋势,更好地了解文化、历史、传统习俗、知识和特色、甚至生态
文明等独特的生活模式。

此外,还要着重图书馆、实验室建设,情景体验区等设施,鼓励
参观者观察和实践相应的科学原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孩子、成人和新一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改变。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人文课
程和农业或环境保护实践课程,通过把人文、自然和科学资源提供给
学生,使他们在多元文化价值中灵活运用,促进对生态文化的理解和
尊重,全面发展孩子们的当代能力和未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许强
来源:《丝绸之路》2012年第06期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031)
[摘要]生态博物馆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对工业发展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反思,其定义至今仍在发展。

中国生态博物馆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已有20多年的时间,随着生态博物馆理论的日趋成熟和不断实践的丰富经验,生态博物馆建设在全国广泛地开展了起来,我国生态博物馆发展前景良好。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博物馆学;博物馆文化
一、生态博物馆的产生
(一)历史背景
生态博物馆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一大批时代精英对当时的文化、教育、经济、环境等的反思直接影响到了传统的博物馆学,对传统博物馆的批判也随之而来。

这种强烈甚至激进的批判促使了生态博物馆思想和新博物馆学的产生。

在1971年法国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九届大会上,国际博物馆协会秘书长“生态博物馆之父”乔治·亨利·里维埃(Georges Henri Rivière)和法国博物馆学家雨果·戴瓦兰(Hugues de varine)在向法国环境部长解释博物馆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时说出了“生态博物馆”一词。

(二)基本概念
1.最早的定义
最早的定义,又称“里维埃定义”。

里维埃生前将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做了三次制定并完善:最早的定义是1973年的“强调生态和环境的存在及其影响”;第二次制定是在1978年,他提出生态博物馆要和“地方社区”结合起来;最后一次的制定和完善是在1980年。

这个定义十分冗长,其要点是:“生态博物馆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和当地居民共同设想,共同修建,共同经营管理的一种工具;生态博物馆是一面镜子,是当地居民了解自己,向参观者展示自己的一面镜子;生态博物馆是人类和自然的一种表现;生态博物馆是时间的一种表现,可以从史前追溯到现在;生态博物馆是可以在里边停留或游览的特殊空间;生态博物馆也是一所实验室,为研究本地区的过去和现在及其环境提供资料;生态博物馆还是一所资源保护中心,有助于保存和发展自然和人的文化生存;生态博物馆又是一所学校;涉及到人类的研究和保护,鼓励人们清醒
地掌握自己的未来;生态博物馆的差异极大,从这种标本到另一种标本也极不相同。

但是它不是封闭的,它是既接受又给予。

”○1这是一个进化的定义,生态博物馆的定义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2.戴瓦兰的思想路线
戴瓦兰在其论文《生态博物馆和可持续发展》中指出:“我确信生态(社区)博物馆遗产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当地居民懂得了他们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保护和平衡利用他们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传承和持久地丰富他们的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文化遗产,只有这样生态博物馆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2戴瓦兰的思想路线至今还被人们引入到生态博物馆的实践当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勒内·里瓦德定义
1988年勒内·里瓦德提出传统博物馆与生态博物馆简洁对比公式○3:
传统博物馆:建筑+收藏+专家+观众;生态博物馆:地域+传统+记忆+居民。

4.国际博协自然与历史委员会的定义
生态博物馆是这样一个机构,通过科学的、教育的,或者一般来说的文化的方式,管理、研究和开发一个特定社区的包括整个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整个传统。

因而这种生态博物馆是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和发展的一个工具。

因而生态博物馆在管理上使用所有手段和方法来准许公众以一种自由的和负责的态度来理解、批评和征服它面对的问题。

本质上,生态博物馆是为了达到其意愿的变化,使用工艺品、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具体的环境作为它的表现手段。

○4
5.生态博物馆的官方定义
法国政府在1981年3月制定了生态博物馆的官方定义:“生态博物馆是一个文化机构,这个机构以一种永久的方式,在一块特定的土地上,伴随着人们的参与,保证研究、保护和陈列的功能,强调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整体,以展现其有代表性的某个领域及继承下来的生活方式。

”○5
二、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概况
198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的安来顺先生将“生态博物馆”一词翻译到我国。

从1986年开始,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为中国生态博物馆理论的发展及其探索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生态博物馆之父”。

1998年10月31日中国和挪威合作建设的中国贵州省梭戛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正式开馆,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成立。

中国现已建成生态博物馆18座:贵州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1998)、贵州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2002)、贵州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2004)、贵州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2005)、贵州地扪侗族生态博物馆(2006)、广西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2004)、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2004)、广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2005)、广西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2007)、广西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2008)、广西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2009)、广西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2009)、广西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2009)、广西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2010)、广西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2011)、内蒙古敖伦苏木蒙古族生态博物馆(2005)、云南西定布朗族生态博物馆(2006)、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2008)。

从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分布可以看出中国的生态博物馆主要建立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西南边疆的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贵州的生态博物馆建设与发展
中国的生态博物馆理念的实践是在贵州最先展开的。

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性地提出了生态博物馆建设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是生态博物馆本土化,第二是政府主导、专家指导、村民参与,第三是既要保护文化、又要发展经济。

”○6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在2005年6月建成,共有四座生态博物馆,包括了苗族、布依族、汉族、侗族等民族。

2001年,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加入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大家庭中,在世界生态博物馆的阵营中代表了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成果,使世界认识了中国的博物馆发展水平及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力度。

(二)广西的生态博物馆建设与发展
从2003年底广西开始探索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龙头的“1+10”项目启动,至2011年5月26日广西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中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和10个专业性的生态博物馆现已全部建成开放。

“1+10”工程,遵循“文化保护在原地”的理念,通过“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居民参与”的方式,在发展中保护民族文化。

“1+10”工程的启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充分认识到“广西民族文化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情况下建设‘民族文物大省’以改变局面的具体行动”。

随着“1+10”工程的全部竣工,广西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已走向全国前列,对民族文化丰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将贵州省的四座中挪合作的生态博物馆算作是中国第一代生态博物馆的话,那么广西“1+10”工程中的10座生态博物馆就是第二代的生态博物馆。

(三)国内其他地方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国内其他地方的生态博物馆建设虽然不及贵州和广西的规模庞大、历史悠久,但是各具特色,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探索有很大的影响。

1.内蒙古敖伦苏木蒙古族生态博物馆
敖伦苏木蒙古族生态博物馆位于元上都的元代德宁路旧址,于2005年正式建成开馆。

作为北方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敖伦苏木蒙古族生态博物馆不仅仅保护了元代的重要遗址,同时还担负着治理土地荒漠化和环境保护的重任。

敖伦苏木蒙古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包括展览厅、视听室、档案资料室、办公室、餐厅、停车场、纪念品商店等土建及辅助工程,城墙的修复、设置古城围栏、加固防洪堤坝等。

该博物馆的建成,重现了元蒙时期那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草原重镇。

2.云南西双版纳州西定布朗族生态博物馆
为了传承和保护布朗族的优秀文化,勐海县在西定乡章朗村成立了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于2006年1月23日正式建成开馆。

布朗族生态博物馆建成后融入整个村寨的管理范畴,由村民自主管理和发展,使之成为村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博物馆保持其永久的生命力。

博物馆的建成,使章朗村成为集中展示、宣传布朗族的重要窗口和平台,逐渐形成各区域布朗族文化相互交流与深入研究的中心,进而引起人们对布朗族的关注与重视,加大支持与帮助的力度,以推动布朗族的发展和振兴。

同时,通过保护、挖掘、弘扬布朗族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的内在发展动力,探索一条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3.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
安吉生态博物馆于2011年7月15日正式落成开馆,该博物馆由一个中心馆,四大类,12个专题馆,多个展示点组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个中心馆是位于县城的信息资料中心,四大类包括了安吉县的自然生态、悠久历史、风俗民情、产业文明。

安吉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在东部发达地区建立的首座生态博物馆,对我国生态博物馆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作用。

[注释]
○1 乔治·亨利·里维埃:《生态博物馆——一个进化的定义》,《中国博物馆》,1986年第4期。

○2○6雨果·戴瓦兰:《生态博物馆和可持续发展》,《2005年贵州生态博物馆国际论坛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版。

○3○4○5余压芳:《生态博物馆理论在景观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以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为例》,《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10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