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笔记
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临床综合笔记
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临床综合笔记临床综合笔记(一):一、临床上的常见热型:1.嵇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 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度。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2.驰张热:体温常在39C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C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C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布鲁菌病)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C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核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先发热后昏迷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中毒等)。
二、试述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肾源性心源性开始部位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快慢发展常迅速发展常缓慢水肿性质软而移动性大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伴随症状拌有其他肾病病征: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眼底改变等。
伴有心功能不全病征:如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肿大,静脉压升高等。
三、试述腹痛(内脏性,躯体性,牵涉痛)的机制与特点?1、内脏性腹痛:腹内某一器官受到刺激,信号经交感神经通路传入脊髓。
特点:1,伴痛部位不确定,接近腹中线,2,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3,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2、躯体性腹痛: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背部神经根,反映道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特点:1,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2,程度剧烈而持续,3,可有局部腹肌强直4,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3、牵涉痛:腹部脏器引起的疼痛刺激经内脏神经传入,影响相应的脊髓节段,而定位于体表,更多具有体神经传导特点特点:疼痛程度剧烈,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肌紧张以及感觉过敏等。
执业医师高频考点速记
执业医师各个科目的高频考点速记 [上篇]第一章生物化学高频考点速记1、催化转录合成 DNA 的酶是: DNA 指导的 RNA 聚合酶。
2 、DNA 变性的本质是互补碱基之间氢键的断裂。
3 、调节氧化磷酸化的重要激素是甲状腺素。
4、血红素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LA 合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
5、酶化学修饰调节最多见是磷酸化 /去磷酸化。
6 、有关蛋白质α螺旋结构,错误的是稳定α螺旋结构的是离子键。
7 、白蛋白基因在肝脏表达而在肌肉不表达,这种基因表达的特点属于是组织特异性。
8 、络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受体的配体是某些生长基因。
9、必需脂肪酸与非必需脂肪酸 ---前者不能在人体合成,而后者可以。
10、人体内属于可逆反应的是琥珀酰 COA—琥珀酸。
11、可以直接转变为谷氨酸的是α -酮戊二酸。
12 、属于酮体的是乙酰乙酸。
13 、催化产生丙酮酸的是乳酸脱氢酶。
14 、参与氧化脱氨基的是天冬氨酸转氨酶。
15 、PKC 能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是丝氨酸 /苏氨酸。
16、可以转化为γ -氨基丁酸(GABA)是谷氨酸。
17 、能转化生成儿茶酚胺的是酪氨酸。
18 、属酸性氨基酸的是谷氨酸与天冬氨酸。
19 、合成后经化学修饰的氨基酸是羟脯氨酸。
20 、嘌呤从头合成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
21、镰刀形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血红蛋白β -链 N 端第六个氨基酸残基谷氨酸被何氨基酸代替,是缬氨酸。
22 、DNA 变性时其结构变化表现为对应碱基间氢键断裂。
23、胆固酸不能转变成胆色素,可以转化为⑴维生素 D3 ,⑵醛固酮⑶胆汁酸⑷睾酮。
24、不属于含有 B 族维生素的辅酶的是细胞色素 C,注意属于的有⑴FH4⑵辅酶 A⑶磷酸吡哆醛⑷TPP.25、不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化合物是丙二酸26、胆固醇不能转化为胆红素,注意可以的有⑴胆汁酸⑵雌二醇⑶睾丸酮⑷维生素 D327 、DNA 分子上能被 RNA 聚合酶特异结合的部位称为启动子28 、嘌呤碱在体内分解的终产物是尿酸。
公卫执业医师-各科总结
公卫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笔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学基础)1、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比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2.人体必需氨基酸:赖色苯丙苏蛋缬亮异亮(8种)组(儿童)3、膳食中半胱氨酸与酪氨酸(条件必需氨基酸)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当膳食中可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可以分别节约蛋氨酸30%和苯丙氨酸50%。
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16% 6.25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鸡蛋蛋白为参考蛋白。
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实质上是使:几种必需氨基酸在比例上接近人体的需要,比原有的任何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都高。
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正常成年人)摄入氮>排出氮(儿童、青少年、孕妇、恢复期病人)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蛋白质摄入不足、消耗性疾病、吸收不良)摄入氮=尿氮+粪氮+通过汗液排出的氮;5、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表示:蛋白质被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储留量/氮吸收量×100氨基酸评分---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功效比值(断乳的大鼠)------利用率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10%是指:机体由于摄食过程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的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大的是:蛋白质。
1、受机体营养状态和活动量影响而变动的动脂,是指:甘油三酯。
类脂质(磷脂、糖脂、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定脂。
2、对老年人和动脉硬化患者每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超过300mg。
3、目前认为必须脂肪酸有两种:亚油酸(椰子油含量很低)、α-亚麻酸。
4、必须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参与脂质代谢;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物(亚油酸);有降低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结作用。
(与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无关)血红蛋白是由铁与卟啉组成血红素,再与珠(球)蛋白合成血红蛋白5、必须脂肪酸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油类,特别是:棉油、大豆油、玉米油。
6、正常人体内脂类含量占体重:10%-20%;膳食中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0%-30%;从膳食中摄入必须脂肪酸约:3%。
公卫执业医师重点笔记之《公共卫生综合》
公卫执业医师重点笔记之《公共卫生综合》1环境污染急性危害: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所引起,通常其损害表现迅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
(LA光化学事件,伦敦烟雾事件)。
2环境污染慢性危害: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在水中富集,导致水俣病。
镉通过稻米、饮水在体内聚集导致痛痛病。
3环境污染远期危害:致突变作用(可遗传变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胚胎胎儿)、免疫毒性作用。
4环境污染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5多种环境的联合效应: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增强作用。
6紫外线C段(UV-C):波长200~275nm,也称为短波紫外线,有杀菌作用;B段(UV-B):波长275-320nm,抗佝偻病作用,红斑作用,免疫增强作用:A段(UV-A):波长320~400nm,色素沉着作用。
7红外线:波长>760nm,红外线的生物学基础是热效应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并具有抗镇消炎作用。
8介水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水或接触病原体污染的水体而传播的疾病。
9介水传染病流行原因:水源污染后未净化和消毒处理后饮用水重新被污染。
10介水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出现暴发流行(发病集中在潜伏期内):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饮水史相同(同一水源);污染处理、净化和消毒后,迅速控制。
11蛋白质的利用率:表示蛋白质在体内被吸收利用的程度,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值。
12烟酸食物来源:烟酸在食物中分布较为广泛豆类、粮食、肝肾、瘦肉、鱼、酵母中含量较多。
13地方病按其病因分为三类:地球化学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特定产生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
14地方病的流行特征: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当地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随年龄而升高;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与病区居民同样生活一定时间后也会发病;迁出病区的病人,病情可逐渐减轻或自愈;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病区根除致病因子后可转变为非病区。
15地方性甲状腺肿:是指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的碘,从而引起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一种地方性疾病。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四个单元考试内容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四个单元考试内容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四个单元考试内容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监测与评价•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二、疾病预防与控制1. 基本概念•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疾病传播途径与防治措施2.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居民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3. 疫苗接种•疫苗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疫苗接种程序与注意事项三、卫生管理1. 卫生法律•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法律责任与卫生执法2. 卫生政策与规划•国家卫生政策与规划•区域卫生规划与项目实施3. 卫生监督与评价•卫生监督与卫生质量评价•卫生事件应急管理4. 卫生统计与信息•卫生统计基本知识•卫生信息管理与应用四、社区卫生服务1.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概念•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与特点•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与运行2. 健康教育与宣传•健康教育与促进概念•健康教育与宣传方法与策略3. 基本卫生服务•基本卫生设施与卫生服务•基本卫生服务项目与管理4. 社区卫生管理与评价•社区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与质量控制以上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四个单元考试内容的基本概述,涵盖了流行病学、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管理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内容,能够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医生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并提供质量高效的卫生服务。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科学,包括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等。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学习各类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如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以及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监测与评价:学习流行病学监测方法与技术,了解评价公共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指标与方法。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学习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政策制定、卫生规划和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公共卫生中级考试重点笔记
公共卫生主治医师(中级)考试重点笔记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卫生法第一节卫生法概述1、卫生法学是研究卫生法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科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2、卫生法是指在具体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卫生法的调整对象是卫生法律关系。
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医疗卫生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和个人,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人们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及卫生状况,保护和增进人的健康而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
4、卫生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的行为规范。
5、卫生法的内容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行为模式(授权、禁止、命令)6、卫生法的保障措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7、卫生法具有鲜明的专业技术型特点,其表现为具有大量的卫生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8、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在调整人们在卫生组织、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9、卫生法律关系分为平权型的民事法律关系和监管性的行政法律关系。
10、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
a.自然人b.法人及其他组织11、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2、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
a.物b.精神产品c.行为(最多)d.生命与健康(最重要、最难确定的客体)13、卫生法的渊源是指卫生法的创制方式及外在表现形式。
14、卫生行政执法是指卫生行政执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特定的对象或事件所采取的的具体的能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卫生行政行为,具体包括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监督、卫生行政奖励、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等。
15、卫生行政执法特点:法律法规要求与卫生技术要求相统一。
16、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国家依法设立,并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实施卫生法律法规、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卫生行政机关。
特点为:具有自身组织系统上的独立性及依发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同时具有法人代表资格。
2024执业医师笔记
2024执业医师笔记
以下是一份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笔记,供您参考:
一、考试大纲
1. 考试科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等。
2. 考试形式:笔试。
3. 考试时间:每年9月份。
二、备考资料
1. 教材:《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执业医师考试用书》。
2. 参考书:《执业医师考试指导与题解》、《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
3. 网课:各大在线教育平台均有相关课程。
三、学习方法
1. 系统学习:按照考试大纲,系统学习各个科目,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重点突出: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多做练习题。
3. 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和考试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4. 坚持复习: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加强记忆。
四、注意事项
1. 注意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每天有一定的学习时间。
2.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和紧张,保持冷静和自信。
3. 注意身体健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医师笔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师笔记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解剖学1. 人体器官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2. 人体结构: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等。
3. 人体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血管组织等。
4. 人体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脾、胰腺、肾、胃、肠、脑、眼、耳、鼻、口腔等。
5. 人体腔室:包括胸腔、腹腔、盆腔等。
二、生理学1. 呼吸生理学:包括呼吸的机制、肺的功能、呼吸的调节等。
2. 循环生理学: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构造和功能、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循环的调节等。
3. 消化生理学: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吸收的机制、消化液的分泌和作用等。
4. 泌尿生理学:包括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泄、尿液的成分和功能等。
5. 生殖生理学:包括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殖激素的分泌和调节等。
6. 激素生理学:包括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的调节和平衡等。
7. 神经生理学: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的机制、神经调节的过程等。
8. 免疫生理学: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和作用、免疫调节的机制等。
三、病理学1. 细胞病理学: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变性、坏死、增生、癌变的机制等。
2. 病理生理学:包括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的机制、机体对异常的反应和调节等。
3. 传染病病理学: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感染的机制、传播途径、免疫反应等。
4. 慢性病病理学:包括慢性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病理改变、病理反应等。
5. 肿瘤病理学:包括肿瘤的发生机制、生长过程、侵袭转移、治疗原则等。
6. 遗传病病理学:包括遗传病的发病机制、遗传方式、诊断方法、预防措施等。
7. 免疫病病理学:包括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类型、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8. 营养病病理学:包括营养缺乏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预防措施等。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精选复习笔记(1)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精选复习笔记(1)免疫原化学组成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大于10000者,可含有大量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是的免疫原。
如异种血清蛋白、酶蛋白及细菌毒等,是强免疫原蛋白质的例子。
多糖是重要的天然抗原,纯化多糖或糖蛋白、脂蛋白以及糖脂蛋白等复合物中的糖分子部分都具有免疫原性。
在自然界,许多微生物有富含多糖的荚膜或胞壁,细菌内毒素是脂多糖,以及一些血型抗原(A、B、C、H)也是多糖。
核酸分子多无免疫原性,但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为核蛋白则有免疫原性。
在自身免疫病中,可见对天然核蛋白诱导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DNA或RNA抗体。
此外,多肽类激素如胰岛素虽为小分子量(6000)亦具有免疫原性。
来自一种动物的胰岛素,如长期用于另一种动物,亦能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儿童行为指导技能1.取得信任。
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是行为治疗的基础。
态度要热情、耐心,避免主观武断、讲大道理,更不可对患儿加以训斥。
2.了解儿童全面信息,包括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经过、原因;儿童隹长发育现状、家庭背景、学校生活情况;对指导者的态度及在现场所表现出的行为等。
必要时辅以医学检查,确定有无生物性病因。
3.确定靶行为。
通过行为分析,确定主要靶行为,作为主要矫治目标,制订矫治计划,坚持依计划实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估,为调整矫治计划提供依据。
行为矫治不提倡面面俱到。
4.取得养育者的充分配合。
要同时对儿童的主要养育者(家长、教师乃至保姆等)也进行指导,取得他们的配合,对治疗效果的巩固至关重要。
5.消除副作用。
指导或治疗本身不能有损儿童的心身健康,即: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不能大于问题行为本身;如果发现指导/矫治方法不适合,应立即停止。
6.遵循治疗道德准则:①实施指导必须取得被矫治儿童父母的同意,让他们了解实施程序和目的。
实施计划应符合常理,可公开。
②慎重选用对儿童具有效果及最小伤害的方法。
较适宜者为各种正向的强化法,尽量少用惩罚式方法。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考试笔记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第一章现场急救技术第一节心肺复苏(CPR)1、操作步骤(1)评估现场环境安全(2)判断患者意识反应:有反应者可自动体位,无反应者取平卧位;(3)呼救(EMSS),同时:①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右手示指和中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知无搏动;②判断呼吸→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告知无呼吸。
(注:以上时间5-10s内,1001、1002、1003...)(4)胸外心脏按压:双手掌跟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肘关节伸直,用上身力量按压。
胸骨下陷5-6cm(或胸部前后径1/3),然后突然放松。
频率100-120次/min,30次为1组。
(5)人工呼吸:松解衣裤,开放气道(抬颌仰头,清除异物),捏鼻含口,口对口吹气,每做1组胸外按压进行2次人工呼吸(比例30:2)。
(6)除颤:心脏骤停常由室颤引起,电除颤,右侧放在右锁骨下侧,左侧放在左乳头侧腋中线,首次360J非同步,一次电击后再做5组CPR。
(7)患者体征恢复,整理,做进一步生命支持。
2、注意事项(1)人工呼吸:①吹气量不宜过大和过小,看到有胸廓起伏即可;②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易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等;③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有无起伏。
(2)胸外心脏按压:①患者心脏停搏时才可使用;②按压位置准确,否则易损伤其他脏器;③按压力度适宜,过大易导致胸骨骨折,过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一般以“胸骨下陷5-6cm”为宜。
(3)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比例约30:2,实施前将患者松解衣裤。
3、有效体征和终止施救指征(1)有效体征:①颈动脉搏动:心脏搏动恢复;②自主呼吸:恢复较强;③患者活动: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甚至有脚动。
(2)终止施救指征:①心肺复苏30min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且现场无进一步救治与送治条件;②脑死亡(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且现场无进一步救治与送治条件;③医学专业人员认定患者死亡,无救治指征;④现场环境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
执业医师公共卫生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公共卫生学知识点一、概述公共卫生学是一门关于人群健康的科学,旨在促进和保护整个人群的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作为执业医师,了解公共卫生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保障社会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二、公共卫生学的基本原理1. 健康与疾病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完全适应的状态,疾病是身体和心理功能异常的表现。
2.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相关因素,以便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3. 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环境和行为有关;疾病的传播受到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影响。
4.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通过干预人群的生活方式、环境和社会因素,促进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5. 卫生教育和宣传:向人群传达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公共卫生学的主要领域1.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相关因素,经常用于调查疫情和制定防控策略。
2. 健康统计学:收集、整理和分析健康相关数据,评估人群的健康状况,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3. 预防医学: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4. 环境卫生学: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控制。
5. 职业卫生学:关注工作场所健康和职业病防控,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
6. 卫生管理学:研究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与组织,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公共卫生学的重要概念和方法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收集人群的暴露因素和疾病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找出疾病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
2. 偏倚与误差: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和误差,需在研究设计和分析中进行控制和校正。
3. 生命表与人群健康指标:生命表用于描述人群的生存状况和死亡风险,人群健康指标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4. 健康政策与干预措施:基于公共卫生学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制定相关的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以促进人群健康和预防疾病。
五、公共卫生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疾病预防与控制:通过疫苗接种、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等手段,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最新 执业医师笔记(整理版)
第一部分临床医学综合F老师第一讲:呼吸系统1(共三讲)呼吸系统(分值 30分)第一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COPD和慢支和肺气肿有密切关系。
(一)慢支1.病因:最主要的病因为吸烟。
2.机制:腺体增多、粘液增多、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软骨萎缩、炎症细胞侵润。
3.临床表现:稳定期: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慢性咳痰喘)急性加重期:咳痰喘加重,细菌感染时咳脓痰。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诊断。
即咳、痰或喘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以上可诊断。
(二)阻塞性肺气肿1.机制:肺部终末支气管持久性扩张、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破坏融合成为肺大泡。
2.诊断要点①肺功能:表现为残气容积增加。
RV/TLC(残气容积/肺总量)>40% 。
②体征: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吸烟:为最常见发病原因。
吸烟致病机制:①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致粘液分泌增多(咳浓痰);②纤毛功能下降,气道净化能力下降(咳黄浓痰);③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易继发感染;④烟雾使自由基增多,抑制抗蛋白酶系统,诱发肺气肿。
⑤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收缩狭窄。
2.感染:为重要发生发展原因,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炎症使白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蛋白分解酶增加而形成肺大泡。
致病微生物:以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最常见。
病毒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细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为主。
3.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或异常(低)。
4.理化因素:空气污染、气候、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尘肺、矽肺)。
5.其他:气道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为主)、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亢进)、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IgA减少)。
三、病理生理1.早期:主要为小气道(气道内径<2mm)功能异常(早期COPD的病理核心)。
执业医师第一单元考点
执业医师第一单元考点
一、病理学
1.病理学基础: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以及炎症和肿瘤等基本病变。
2.病理生理学: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机制。
二、传染病学
1.传染病概述:了解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特点,掌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原则。
2.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掌握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三、精神神经病学
1.精神障碍基础:理解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掌握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如脑血管病、癫痫等。
四、内分泌学
1.内分泌系统概述: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分泌调节。
2.常见内分泌疾病诊断与治疗:掌握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五、心血管病学
1.心血管系统基础: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常见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掌握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六、药理学
1.药理学基础: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掌握药物分类和应用。
2.常见药物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掌握常见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如抗生素、抗高血压药物等。
XX年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复习笔记
XX年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复习笔记今年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时间是6月17日-6月23日,对于今年的实践技能考试,大家准备的怎么样了呢?了实践技能考试知识点如下:慢性肝炎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
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
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
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
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型肝炎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腹腔积液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 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3)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公卫执业医师专业课重点笔记(DOC)
公卫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笔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学基础)1、人体必需氨基酸:缬亮异亮苏氨酸,赖色苯丙甲硫氨(蛋),组(儿童)。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实质上是使:几种必需氨基酸在比例上接近人体的需要,比原有的任何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都高。
3、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比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表示:蛋白质被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储留量/ 氮吸收量×100'5、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机体由于摄食过程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加的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大的是:蛋白质。
[6、色氨酸60→尼克酸(烟酸)7、膳食中胱氨酸与酪氨酸充裕时,可以节约蛋氨酸30%和苯丙氨酸50%。
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正常成年人)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儿童、青少年、孕妇、恢复期病人)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蛋白质摄入不足、消耗性疾病、吸收不良)摄入氮=尿氮+粪氮+通过汗液排出的氮;9、受机体营养状态和活动量影响而变动的动脂,是指:甘油三酯。
类脂质(磷脂、糖脂、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定脂。
10、对老年人和动脉硬化患者每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超过300mg。
11、单糖类: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类: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多糖类:淀粉、糊精、糖原(又称动物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12、目前认为必须脂肪酸有两种:亚油酸、α-亚麻酸。
13、必须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参与脂质代谢;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物;有降低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结作用。
(与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无关)14、必须脂肪酸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油类,特别是:棉油、大豆油、玉米油。
15、过量摄入能在体内贮存并可引起中毒的是:维生素A。
16、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脂肪供热因氧化不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
17、我国推荐的膳食中钙的供给量,成年男女:800mg/d,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1000mg/d,孕妇、乳母1000~1200mg/d。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复习笔记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复习笔记本文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血脂与脂肪肝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高称为高血脂症。
由于血浆脂质为脂溶性,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为水溶性复合物而转运全身,故高血脂症常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
临床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者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代谢(如饮食、营养和药物等)通过未知的机制而引起,原因不明,大多属家族性;继发性者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脂肪肝、肝肿瘤、肝糖原贮积症和肝内外胆管梗阻)、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粘液性水肿、肥胖症、痛风以及酒精中毒等多种疾病。
高血脂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测定血胆固醇。
结合血清外观、脂蛋白电泳结果以及超速离心分析等以进一步分型。
注意,由于检测方法不一,各医院的诊断标准略有差异。
高血脂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的可有头晕、乏力、心慌、胸闷、肢体麻木等,有的在眼睑、肌腱处出现黄色瘤。
长期血脂过高,可进一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一系列病变。
脂肪肝是由于肝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障碍发生的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常出现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脂肪肝病人各型高血脂均可见,关系最密切的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伴随于肥胖和糖尿病。
无肥胖和糖尿病的高胆固醇血症对脂肪肝形成的影响不如高甘油三酯血症明显。
高脂、甜食及酒精可同时诱发高血脂和脂肪肝。
临床上,女性、肥胖、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因素并存者更易诱发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
脂肪肝患者平时的注意事项脂肪肝病人只要注意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活动量,适当减少食量,控制体重增长,特别是减少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多食些豆制品和含有B族维生素的食物,就能使病情好转或停止发展。
如果饮食调整和锻炼无效时,可考虑使用中、西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药物治疗停药后,可以用“果丹皮”和红果酱等酸性果品作零食吃,既可降脂,又无副作用,是治疗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好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第一单元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适应性改变:萎缩: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
肥大:体积的增大,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及溶酶体增多。
(三体一网)。
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鳞状耐磨。
结缔组织间叶骨化。
损伤:细胞水肿:细胞膜及细胞内线粒体等结构受损。
轻度水肿实为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重度水肿,整个细胞变圆如气球,故称气球样变。
脂肪沉积:常见于肝,也可见于心、肾等器官。
脂滴可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
严重贫血时,心内膜下和乳头肌部分心肌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呈黄色、未发生脂肪变性的心肌呈红色,二者相同排列形成虎皮斑纹状故称虎斑心。
玻璃样变性的概念: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斑块等。
2.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和视网膜的细动脉。
3.细胞内玻璃样变: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合成玻璃样小滴;病毒性肝炎时,嗜酸性小滴。
坏死:活体。
1.坏死的病理变化:1)细胞核的改变: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2)细胞质的改变:如肝细胞坏死出现的嗜酸性小体。
3)间质的改变。
2.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凝固,如肾、脾的贫血性梗死。
(2)液化性坏死:酶性水解而液化,脑、胰腺。
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①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
如:肺干酪性结核。
②坏疽:干性坏疽:由于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水分少,多见于四肢末端,原因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湿性坏疽: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
因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
气性坏疽:因深部肌肉,按之有捻发音。
结局 1.溶解吸收 2.分离排出:残留的空腔称空洞。
3.机化: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的肉芽组织长入坏死区,最后成为瘢痕组织。
4.纤维包裹、钙化。
凋亡的概念:是生理过程。
修复:再生能力:永久性细胞: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及心肌细胞。
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
肌纤维母细胞。
常有大量渗出液及炎性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最后变为瘢痕组织。
第二单元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充血: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1.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2.静脉性充血:亦称淤血。
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竭引起。
肺水肿、肺出血,可见心力衰竭细胞。
心力衰竭细胞即吞噬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
2.肝淤血:主要见于右心衰竭。
如同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长期慢性肝淤血可致肝脏淤血性硬化。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中某些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一)白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见于血栓的头。
以及心瓣膜血栓。
(头白板)(二)混合血栓:呈层状结构,由一层血小板、纤维素和一层纤维素网罗大量红细胞交替排列构成,由血小板小梁和纤维素构成的梁常呈鹿角状,见于血栓的体。
(三)红血栓:实际上是血液按其组成成分凝固,所见到的是纤维素网罗大量红细胞,见于血栓的尾。
(四)透明血栓:因为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故又称微血栓,由纤维素构成(纤维素性血栓),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发生于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
血栓的结局:一)血栓软了就软化二)血栓肉芽就机化三)硬了就钙化:钙盐沉积于血栓,发生在静脉或动脉内,可形成静脉石或动脉石。
四)掉了就脱落。
栓塞:栓塞和栓子的概念:在循环血液中异常物体沿血流运行阻塞相应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
栓子可为固态(如血栓栓子)、液态(如脂肪栓子)或气态(如空气栓子)。
栓塞类型和各自对机体的影响:一)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子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或盆腔的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
二)脂肪栓塞:常见于长骨的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创伤,脂肪滴进入静脉系统形成脂肪栓子。
脂肪滴,可通过苏丹Ⅲ染色证明。
三)气体栓塞:常见于潜水员病和其它减压病,以及心脏大血管手术,其影响与脂肪栓塞相类似。
四)羊水栓塞:羊水中含有促凝血物质可引起DIC。
五)其它栓塞肿瘤细胞栓塞可引起肿瘤转移。
细菌团栓塞引起多发性栓塞性小脓肿。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阻断,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一)贫血性梗死: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性器官,如心、肾和脾。
(二)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内含血量丰富,呈暗红色称出血性梗死。
主要发生于肺、肠是双重血供。
①严重的静脉淤血;②侧支循环丰富:肺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肠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二者间有丰富的吻合支。
③组织疏松:肺、肠。
第三单元炎症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一、变质的概念: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二、渗出的概念、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1.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出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
常见于炎症早期、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2.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的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强,常见于炎症后期、慢性炎症及非化脓性炎症和由病毒、原虫及真菌引起的炎症;3.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常见于慢性炎症及病毒感染;4.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吞噬能力,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炎;5.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通过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而发挥作用。
三、增生的意义:增生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炎症的组织学类型:一、渗出性炎症的类型:1.浆液性炎:以血清渗出为主,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可引起体腔积液和组织水肿。
补充内容:好发于皮肤(如Ⅱ度烧伤时的水泡)、粘膜(如感冒初期的鼻粘膜)、浆膜(如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疏松结缔组织(如毒蛇咬伤)等处。
2.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非常重要!):如白喉、细菌性痢疾。
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非常重要!)由于心脏不断搏动,使渗出在两层心包膜腔面上的纤维素形成无数绒毛状物,称为绒毛心。
肺的纤维素性炎(非常重要!)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3.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1)脓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2)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阑尾)。
3)表面化脓和积脓 4.出血性炎:以大量红细胞漏出为特点,由血管壁严重损伤引起。
甲类:鼠疫,霍乱;列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增生性炎症:增生性炎症主要是慢性炎症。
1.一般慢性炎症: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
在粘膜可形成息肉,在肺常形成炎性假瘤(与肺癌鉴别)。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是慢性炎症另一重要特点。
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2.肉芽肿性炎的病变特点:(重要!)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以结核结节为例,中心常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并可见郎格汉斯(Langhans)巨细胞,再向外为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结节周围还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包绕。
第四单元肿瘤肿瘤的概述:肿瘤的生长代谢特性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都取决于实质的性质,也是肿瘤分类和命名的根据。
分化愈高的肿瘤,异型性愈小,良性肿瘤一般异型性不明显。
分化愈差的肿瘤则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分化与恶性程度呈反比)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鳞状细胞癌失去了正常复层有极性的排列和层次,结构紊乱,癌细胞形成巢团状或条索状排列,并可出现癌珠。
分化好的鳞癌癌巢中,可见细胞间桥及癌珠。
恶性低。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1)瘤细胞的多形性:出现瘤巨细胞。
2)核的多形性:核体积大,核浆比例增大。
核分裂象多见,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象。
3)胞质的改变:胞浆多呈嗜碱性。
扩散和转移:1.直接蔓延:如晚期子宫颈癌向前蔓延达膀胱,向后可至直肠。
2.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绝对指征。
常见的转移途径有:1)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2)血道转移:这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3)种植性转移:如胃的印戒细胞癌侵及浆膜后种植在双侧卵巢,形成的转移性肿瘤称为Krukenberg瘤。
交界性肿瘤的概念: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或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恶性肿瘤的命名:1)癌: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癌。
2)肉瘤: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等)来源的恶性肿瘤称肉瘤。
3)其他特殊命名的肿瘤:①在肿瘤前冠以“恶性”二字,如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②以母细胞瘤命名,如神经母细胞瘤;③以人名命名,如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淋巴瘤),尤文瘤(Ewing瘤);④含三个胚层的肿瘤,如畸胎瘤;⑤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
如骨巨细胞瘤。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一)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长期不治疗,有的可转变为癌。
(是正常组织)。
1.粘膜白色病变2.乳腺增生性纤维囊变3.结肠、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4.皮肤慢性溃疡5.子宫颈糜烂6.慢性胃溃疡。
二)非典型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根据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和中度累及上皮层下部的1/3~2/3处,重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2/3以上尚未达到全层且很难逆转,常转变为癌。
三)原位癌:原位癌指癌变仅限于上皮层内,常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未侵破基底膜。
重度不典型增生就是原位癌。
交界性肿瘤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就是中间的。
癌前病变是良性的,粘膜白斑、乳腺囊变、结肠多发息肉、宫颈糜烂。
癌前病变良性,非典、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基底膜完整。
因上皮内无血管或淋巴管,故原位癌不发生转移。
癌与肉瘤的区别:网状纤维: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瘤细胞之间有网状纤维。
常见的上皮性肿瘤:1.鳞状细胞癌(鳞癌):分化好的有癌珠。
2.腺癌:癌巢为实体性的低分化腺癌无腺腔结构,称实性癌;癌巢少而间质纤维组织多者,称硬癌;癌巢较大、较多,而间质纤维组织少,质软者,称髓样癌。
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一)脂肪肉瘤:鱼肉样。
(二)骨肉瘤三角形隆起,称codman三角。
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组织的形成是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
(三)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
(四)恶性淋巴瘤:1.霍奇金淋巴瘤:1)病理变化:主要发生部位在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
①R-S 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诊断意义的,最具代表性的瘤细胞。
2)组织类型:①淋巴细胞为主型:典型R-S细胞难找。
③混合细胞型:较多典型R-S细胞及反应性细胞;结节硬化型一般不转变为其他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