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洛阳师范《社会政策》考试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基于河南师范大学08社工改编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1001第一、二、三章1、政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政策的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基本特征:(1)政策是有组织的活动;(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的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体现在政策的主体(一般是由政府和组织实施)、对象(面向公众,而非特定政府官员)、目标(不为了政府利益,为社会利益)和过程(制定、实施、资源调动等方面都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权威性及其表现(涉及政府本身的合法性问题):在制定中的权威性:政府权威来自民众授权、具有在国家机器下的强制性的社会管理权、具有超越地方社区以上的大范围行政控制权、政府可以使用国家主权原则来避免来自国外的质疑从而维护权威,价值选择(涉及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一方面,社会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很多,可行动的领域广泛,另一方面,能获得的资源有限,优先解决重点问题。

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3、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意义目标概念下的两种不同模式:功能主义的观点和冲突主义的观点公共政策的意义:公共性原则下符合社会绝大多数集团和个人的利益:利益的综合原则,利益的分配原则,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兼顾个人、地方和社会整体的利益原则,最重要要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4、社会政策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本质概念: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研究对象: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洛阳师范10级毛概考试重点

洛阳师范10级毛概考试重点

一.马克思中国化的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论述: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第一:思想解放、人身自由,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

第二: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第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第四:祖国统一得到重大发展。

(2)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问题第一:三个扩大,地区发展差距在扩大,城乡差距在扩大,人民收入差距在扩大。

第二:一个滞后,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

第三:一个加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在加剧。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们党的一系列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五.统筹区域发展第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社考知识点总结

社考知识点总结

社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1、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是国家统治的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政策、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扮演着引导和调控经济发展的角色,通过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2、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市场为调节机制,实行私有制和竞争的经济体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由市场机制决定;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以政府计划和指导为主要手段,实行公有制和集中管理的经济体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由政府计划和指导。

3、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流通的情况。

4、企业和市场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主体,其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市场是企业进行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的场所,是整个经济活动的基本载体。

5、经济体系和经济政策经济体系是国家经济运行的总体组织形式,分为市场经济体系和计划经济体系。

经济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6、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地区经济合作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各国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合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合作行动,如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

二、社会学1、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总体组织形式,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等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

2、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中固定的、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一系列规范、习俗和制度,如婚姻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等。

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变化,包括经济变迁、文化变迁、政治变迁等。

4、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矛盾的解决方式,包括经济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等。

5、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朝着一定方向进行的各种变化和进步,包括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等。

法规与政策(中级)重点笔记

法规与政策(中级)重点笔记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考试内容一、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一) 社会政策的特点1. 社会政策的特点6个:1具有社会性的目标;2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3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4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5坚持福利性原则;6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2. 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基本目标:1满足民生需要;2保护人权;3维护社会公平;4解决社会问题;5促进社会和谐;主要功能:1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积极性);2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政策和社会控制);3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3. 社会政策的原则及基本运行方式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5个: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社会保护;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社会政策的基本运行方式3个:1资金的筹措方式;2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3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二) 社会政策运行1.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3个:主体、对象、资源社会政策主体(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公民、其他政党);特点:主动性、多元性、权威性;政策主体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评估者、调整者、资源提供者;社会政策对象:特点(被动性、差异性、连带性);对象角色:政策诉求者、政策接受者、信息提供者;社会政策资源:指社会政策尤其是政府实施社会政策时策划、调集和筹措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策略与方法。

(人力、物力、财力的调动方式)2. 社会政策的过程: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调整。

3.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角色:倡导者、实施者、评估者发挥作用方式6种:典型示范、建言献策、间接服务、直接服务、外部评估、内部评估;(三) 社会政策的发展1. 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2. 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政策;改革开放后;当前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确立社会政策的目标体系、优化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加强社会政策各个领域的行动)二、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一)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主要内容1.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指社会工作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国家法律、政府行政法规和其他各种政策文件。

河南省考研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专业知识点梳理

河南省考研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专业知识点梳理

河南省考研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专业知识点梳理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是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领域,它研究社会与人群之间的关系,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改善的实践。

河南省考研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专业知识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方法、社会政策概述、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介绍。

一、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方法:1. 社会工作定义与特征:社会工作的概念、范畴、特征以及社会工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2. 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个案工作理论、群体工作理论、社区工作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3. 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如访谈、观察、评估、规划、干预等,以及其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社会政策概述:1. 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特征:社会政策的概念、范畴、特征,以及社会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等。

2. 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机构、实施策略等内容的介绍与分析。

3. 社会政策的评估与调整:社会政策的效果评估和调整的方法、指标、流程等方面的讨论。

三、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1. 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以及社会福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模式与案例分析。

2.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概念、类型、功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在河南省的发展现状和政策调整等方面的了解。

3. 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领域的角色与职责等。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1. 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社会工作的典型实践模式,如个案工作、家庭工作、社区工作等的介绍和评价。

2. 社会工作的伦理与职业道德:社会工作中的伦理与职业道德规范,个案保密、权利保护、专业边界等方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 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与趋势:社会工作在河南省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的讨论。

综上所述,河南省考研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专业知识点的梳理主要围绕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方法、社会政策概述、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等方面展开。

2019社会工作师考试法规与政策复习要点

2019社会工作师考试法规与政策复习要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师中级考试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一、社会工作法规体系(一)法规的含义与特点含义: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行政机关为规范社会秩序和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包括正式的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以及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特点法规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规范性和强制性。

其规范性体现在它必须要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去制定和实施;其强制性体现在它一经制定和颁布,在其适用范围内就必须得到有效的执行。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法规与政策的关系(1)法规与政策广义上的关系:政策行动体系包含了相应法规体系。

(2)法规与政策狭义上的关系:法规和政策属于不同层次的规则体系。

(3)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法制化水平,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发展总的趋势是要不断提高其法制化水平,但由于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并且经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

(二)法规的主要种类1.国家法律2.行政法规3.国务院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5.地方政府规章(三)法规的制定过程1.法律制定的责任主体及程序2.法规制定主体及程序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二、社会政策体系(一)政策和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和特点政策的基本含义狭义: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人们平时经常说的“按政策办事”“严格执行政策”一般是指这种狭义的政策含义广义:国家、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2.政策行动的含义、特点所谓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

特点:(1)政策行动是有组织的活动。

(2)政策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3)政策行动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行动是制定与修订政策和实施政策的结合。

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3.公共政策的含义、基本特点与主要领域含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

人的需要: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和社会存在物为维持生存发展和享受,以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外部条件的依赖及其获得这些条件的主观愿望,特点:社会性、发展性、多样性、弹性/刚性社会整体需要:社会整体运行发展所要达到的条件,包括必要的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社会整合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条件社会问题:对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不能接受,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特点: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的关系:1社会政策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其目标之一2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有效满足,是衡量社会政策效果的标准3社会政策在满足人的需要时具有局限性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关系:(1)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1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的职责,2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3从具体上看,社会政策行动通过公民参与和民主程序,并采用科学方法和具体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更加公平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 4社会政策采取必要立法形式和行动手段,使其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行动具有严肃、强制、权威性,5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可以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更有效的满足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2)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复杂性1有限性,资源有限只好解决最急迫的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的覆盖面有限 2对政策、问题的分析和界定可能存在偏差3社会政策行动如果设计和执行不好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反而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或者说在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时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4政策的落实往往是通过科层组织自上而下的实施,结果可能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出现政策走样的情况,从而影响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有效性。

5在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和个民间组织之间的协调不好或者民众参与不足都会导致社会政策的目标偏离,影响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有效性。

住房政策的意义:1住房政策在满足人们的住房需要、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在所有的人类需要中,住房是其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中的社会政策和社工实践要点

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中的社会政策和社工实践要点

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中的社会政策和社工实践要点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资质认证,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其中,社会政策和社工实践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社工实践的要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社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政策领域涉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的相关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支持。

在社会政策的学习和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政策法规:社会工作者需要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政策的制定背景、目标和实施细则,以便能够在实践中遵循政策规定,为客户提供合法、有效的服务。

2.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困难,以便能够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社会工作计划,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3.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社会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掌握资源整合的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多元的支持和服务。

4.评估与监测:社会工作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社会政策的评估和监测方法,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二、社工实践的要点社工实践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过程。

社工实践的目标是促进个体和群体的自主发展,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工实践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本关怀:社会工作者需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和群体的需求和权益,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全面性的服务和支持。

2.问题导向:社会工作者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与客户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发掘和发展自身的潜能和资源,实现自我解决和自我发展。

社会工作师考试复习—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师考试复习—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师考试复习—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项旨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善生活状况的专业。

社会工作师考试是社会工作行业的重要评估方式之一,其中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复习建议。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利的政策。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

社会工作师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策,以便在实践中为客户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服务。

社会政策可以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领域,社会工作师需要了解这些政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影响,以便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支持。

在复习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时,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策。

比较不同地区的社会政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政策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了解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策略。

政策制定涉及到政府、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工作师等多方面的参与,了解这些参与者的角色和职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其次,复习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还需要了解不同社会政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影响。

社会工作师的工作对象通常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可能面临贫困、失业、家庭暴力等问题。

了解不同社会政策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支持措施,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师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例如,了解教育政策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师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教育援助;了解就业政策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师为失业人群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此外,复习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还需要了解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

社会政策可以为社会工作提供支持和资源,也可以限制社会工作的发展。

了解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师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工作。

例如,了解福利政策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师为需要福利支持的客户提供相关服务;了解医疗政策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师为患有疾病的客户提供医疗援助。

在复习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加培训课程和参与讨论来提高理解和掌握。

社会政策复习要点整理

社会政策复习要点整理

社会政策(总成绩=考勤10%+专题讨论30%+期末考试60%)一、1、蒂特马斯(3个长处、2个不足,地位,观点,评价、优势、局限)(详参书)米什拉(Mishra, 1986)在评论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取向时,认为其有三个长处和两个不足。

长处:首先,蒂特马斯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角色。

其次,蒂特马斯主张,要把断言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

再次,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正式组成的社会服务或社会方案要广泛得多。

不足:其一,单一价值取向。

其二,非理论的取向。

1960年代后期的一些发展对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取向提出了挑战。

社会行政成为一个既关注规范(社会价值/社会哲学),也关注实证或解释(事实/社会科学)的社会福利方面的学科。

2、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的涵义——作为实践领域——实际社会政策——作为研究领域——社会政策学米奇利(Midgley,2000)指出,社会政策这个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它是指影响人们福祉的、各级政府实际的政策和方案。

第二,它是指一个涉及到描述、解释和评估这些政策的学术研究领域。

作为实践领域的社会政策学者们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的界定:第一,目标取向。

视社会政策为一套关于所期望之人类状况的目标陈述。

伯莱克莫尔(Blakemore,1998):社会政策可以看作是目的或目标,或者关于应该发生什么的陈述。

社会政策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福祉(尽管它们常常并不能如此)和满足人类的教育、健康、住房及社会安全需求。

第二,手段取向。

视社会政策为一套指导社会行动的原则。

金斯伯格(Ginsberg,1996)极力推崇美国《社会工作词典》上的社会政策定义:社会政策是一个社会的活动和原则,它们指引着社会介入的方式和控制着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活动和原则是社会的价值和习惯的结果,并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资源的分配和人们的福祉水平。

第三,过程取向。

把社会政策看作是一个过程。

迪尼托等人(DiNitto et al., 1995)公开宣称,社会政策是一个政治过程,是一个围绕着贫穷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实质和原因,以及围绕着对此应当做些什么的冲突过程。

l洛阳师范《社会政策》考试复习重点

l洛阳师范《社会政策》考试复习重点

洛阳师范《社会政策》考试复习重点复习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p6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二、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p121.定义:(1)从概念上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在某种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2)从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

(3)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实质: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三、社会福利的含义:(p16)社会福利,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这里有两个基本的含,第一,社会福利是以非商业化的方式为社会成员直接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过程;第二,福利性项目应该有公共资金的支持,因此能够无偿或低偿地提供给受益者。

四、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区别:社会政策是在制度、规划的层面制定反贫困的战略和策略,并通过具体的计划和项目使之可操作化;社会政策是一种政府行为或活动方式,具有官方性或权威性。

社会工作则站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行动,从而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社区和个人身上。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带有民间性或非政府性。

联系:都是源于西方的概念。

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贫困问题而生,即目标对象基本相同。

具体表现为:社会政策将社会工作纳入自己的体系,使之成为自己所依靠或借助的有力手段、方法或工具,社会工作也由此取得合法化的身份与地位;社会工作活动愈来愈受社会政策的调控。

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社会政策具有三方面直接的意义:为其提供参考框架、行动的边界;为其提供总的方向和活动的重点领域;为其提供各种资源与环境的支持,包括财政资源、合法性支持以及其他有助条件。

社会工作也把社会政策研究、倡导、制定、实施作为自己的一种方法,作为“整合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一个领域、一种方法。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辅导(doc57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辅导(doc57张)
(四)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应居主导地位,承担基本责任;在政策 过程中应注重调动各类民间组织参与;政 府与民间组织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合 理分工。
社会政策的运行方式
社会政策及其各个环节运行的制度化方式为社会政策 的运行方式。
(一)资金的筹措方式
政府财政开支。各级政府的责任划分和分担。
(二)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
2010年真题示例: 社会政策评估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某一个
具体的社政项目或社政实施机构进行深入 细致的描述和解释。这种方法属于()。 A.比较分析 B.结果分析 C.个案评估 D.制度分析
答案:C
居民陈某身体虚弱,经常打针吃药,已参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低保对象王某, 身体健康,未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居民李 某,因家中失火,财产损失殆尽,本人严 重烧伤,欠下巨额医疗费用,已参加基本 医疗保险。上述三人中属于城市医疗救助 对象的是( )。
(二)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 需求;其次要促进人的发展;再次要帮助 人们抵御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
尊重人权在于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经 济与社会权利,政策知情权及参与政策过 程的权利。
(三)社会保护的原则
通过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 弱某些社会群体所受到的利益损害。分社 会关照和社会补偿两方面。
国际社会政策发展、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第二部分、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内容和体系
特点、主要内容、体系、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 作实践的关系
括号中为2010年考试的考分分布。
第一部分 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一、社会政策的特点 满足基本需要
社会性目标+社会性价值 福利性原则

2023春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2023春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2023年春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前言:怎么使用期末复习资料各位教师、各位同学:大家好!2023年春季学期即将步入尾声,为方便教师指导复习以及同学自学复习,我们准备了一份期末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这份复习资料类似题库,同学们可以重复做题,通常情况下分为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在课本上找到题目的出处,这是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熟悉;第二步,重复做题,不断纠错,直到熟悉各类题型和题目内容。

假如您在复习过程中遇到重复的题目,不要担心,这说明这道题很重要,老师希望你能多次训练自己。

假如您在复习过程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着急,这说明您还未能完全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思路,您可以观看学习网“社会政策期末复习指导”视频课,或者咨询您的任课教师。

同学们,请耐下心来,以端正的态度学习、复习,以自信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的是()。

A.美国B.德国 C.英国D.法国2.在社会政策决策时只追求选择的方案是较佳的或较优的,不一味地追求效益的绝对最大化,只希望求得效益的相对最大化。

这种决策模式被称为()。

A.完全理性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C.渐进决策模式D.集中型决策模式3.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它也是教育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

A.教育公平B.教育机会和利益C.教育资源D.政府对教育领域的干预4.( )提出了发展型社会政策概念。

A.蒂特马斯B.梅志里 C.涂尔干D.马克斯•韦伯5.下列不属于突发事件的选项是()。

A.某山体滑坡B.恐怖分子袭击C.流感突发D.超市打折6.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以()为基础的。

A 社区养老B 机构养老C 家庭养老D 互助养老7.第三条道路是一条试图超越左与右的中间道路,在福利意识形态中,可以认为它试图调和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平衡国家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福利国家在改革中的理论与现实困境。

第三条道路的核心价值观是()。

A.效率优先B.市场主导C.平均主义D.社会平等8.下列不属于针对各类群体的专门社会保障是()。

河南省考研社会学专业知识点梳理

河南省考研社会学专业知识点梳理

河南省考研社会学专业知识点梳理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以下对河南省考研社会学专业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社会学基本概念
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及主要学派
3. 社会学方法论
二、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
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 社会角色与社会规范
3.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4.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三、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1. 社会变迁的类型与过程
2. 社会变迁的原因与影响
3. 社会发展理论与模式
四、社会关系与社会互动
1. 社会关系的分类与特征
2. 社会互动的结构和功能
3. 社会交往与社会控制
五、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1. 社会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2. 社会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途径
3.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六、社会观念与价值观
1. 社会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2. 价值观的构成和影响
3. 社会观念与价值观的变迁
七、社会理论与实证研究
1. 社会理论的基本概念
2. 社会理论的分类和特点
3. 社会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八、社会学研究与应用
1. 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 社会学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3. 社会学专业发展与就业前景
以上,是对河南省考研社会学专业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和应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学校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学校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学校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填空题1.学校社会工作以优势视角、需要取向、潜能挖掘为理念。

2.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具体分为中级目标,中期目标和具体目标。

3。

将维护学生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作为最优先考虑,同时重视对学生各种权益的维护体现了优先性原则的需要。

4。

偏差行为是内部社会体系性质与功能的问题,解释偏差行为的理论主要有标签理论失范理论差异交往理论亚文化理论5.心灵、自我、社会是米德符号互动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6。

默顿根据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二者的不同关系区分了社会行为遵从,创新,形式主义,隐退,反抗五种不同的模式.7.美国社会工作学者埃德森提出四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分别是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会互动模式、社区学校模式。

8。

学校变迁模式中工作者的角色:倡导者、辩护人、赋权者、教育者、咨询者。

9。

在我国已有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中,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取向,社区工作为辅助平台,、在早期,学校社会工作者扮演访问教师的角色,充当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桥梁纽带。

14。

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基础和哲学取向是社会工作、学校教育与哲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应用提供行动指南和思维方法。

15. 同事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伙伴,学校是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

16.对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科学技术、文化价值观念、大众传播媒介。

17.作为一个利他主义的专业,社会工作本身是以案主利益和社会发展为取向的.18.学校社会工作遵循学生需要为本的助人理念,服务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必须以了解学生需要为前提,因此,需求调查是学校社会工作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22.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23.考试焦虑的三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生理成分、通过防御或逃避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24。

自杀行为可分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三种类型。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doc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doc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第二章要点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一、1、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①政府和民间组织构成了这一行动主体的核心要素。

②社会政策还涉及目标群体的问题③社会政策亦离不开特定的资源系统,没有资源系统的支撑社会政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④相互作用构成为一个整体,通过一定的机制发挥作用。

2、社会政策主体是制定和实施社会的责任承担者或行动者,社会政策有不同的立体,它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民间组织。

3、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是: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

4、政府作为社会主体的角色主要表现为:①政策制定者②政策实施者③资源提供者④政策管理者⑤政策教育者。

5、民间组织主要是指社会团体和其他有关的非营利组织。

6、民间组织的特点:①非营利性②自治性③开放性④可塑性。

7、民间组织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有:①参与和实施者②合作伙伴③政策咨询者④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8、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具体实施对象,也可以说是社会政策的受众或受益对象。

9、社会政策对象的特点:依赖性、能动性。

10、社会政策对象的类型分为两种:①一般性对象也就是全体国民或公民②特殊性对象也就是某一部分或特定的国民或公民。

11、社会政策的资源:就是满足政策实施社会政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2、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是指政府或民间组织等行动者策划,调集和筹措社会政策运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策略与方式。

13、政策一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调动社会政策资源①征税②专项收费③征收社会保险费④发动与利用志愿者服务。

14、民间组织作为社会政策的主体之一,民间组织在参与和实施社会政策过程中资源的调动方式主要是通过私人捐赠公共募捐和发动志愿者参与等方式。

15、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涵养了社会政策的所有环节而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则是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也就是指社会服务提供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师范《社会政策》考试复习重点复习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p6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二、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p121.定义:(1)从概念上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在某种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2)从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

(3)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实质: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三、社会福利的含义:(p16)社会福利,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这里有两个基本的含,第一,社会福利是以非商业化的方式为社会成员直接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过程;第二,福利性项目应该有公共资金的支持,因此能够无偿或低偿地提供给受益者。

四、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区别:社会政策是在制度、规划的层面制定反贫困的战略和策略,并通过具体的计划和项目使之可操作化;社会政策是一种政府行为或活动方式,具有官方性或权威性。

社会工作则站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行动,从而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社区和个人身上。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带有民间性或非政府性。

联系:都是源于西方的概念。

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贫困问题而生,即目标对象基本相同。

具体表现为:社会政策将社会工作纳入自己的体系,使之成为自己所依靠或借助的有力手段、方法或工具,社会工作也由此取得合法化的身份与地位;社会工作活动愈来愈受社会政策的调控。

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社会政策具有三方面直接的意义:为其提供参考框架、行动的边界;为其提供总的方向和活动的重点领域;为其提供各种资源与环境的支持,包括财政资源、合法性支持以及其他有助条件。

社会工作也把社会政策研究、倡导、制定、实施作为自己的一种方法,作为“整合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一个领域、一种方法。

五、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开启制度式扶贫史,奠定了300年来英国福利政策的基础,为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开了先河。

《济贫法》规定教区负责供养区内无依贫民。

(p23)六、《贝弗里奇报告》的概念、内容、地位和意义:(p26)1.《贝弗里奇报告》的诞生:1942《关于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即《贝弗里奇报告》提出。

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综合的和基本上涵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险体制,以此来消除贫困。

贝弗里奇的目的是要消除社会中的“五大病害”:匮乏、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惰。

2.影响:(1)“贝弗里奇计划”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944年到1948年,英国政府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本通过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初步建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体制。

(2)《贝弗里奇报告》的发表和“福利国家”基本体制的创立,在英国社会福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坚持的原则(下面3是原则的内容)对后来各国的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报告》坚持的几项原则:(1)不论地域、收入,每个人均可获得一样的服务的公民普及权利原则。

(2)每个人均应被保障不能因失业、疾病、生育、残疾、老年而陷入最低生活标准之下的原则。

(3)中央政府全面介入社会福利事务,并依法负责为国民提供各种福利服务的原则。

4.对《贝弗里奇报告》的评价:1942年11月提出的《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因其影响了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而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并为无数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

贝弗里奇本人也因此而被誉为“福利国家之父”。

成就:保障全面,编织了一个有效的“社会安全网”,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通过对战后迅速增长的物质财富的再分配促进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缺陷:首先,并未彻底解决英国的贫困问题。

其次,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日益膨胀,支出率的上升持续超过GDP的增长率。

再次,福利水平过高使国民对政府产生了过分的依赖。

七、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p45: 1950年,英国著名学者蒂特马斯被聘为伦敦经济学院社会行政学教授,由此社会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英国许多大学被承认。

八、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及分析资料的方法P59: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

九、个人需要的基本类型p66:英国学者布莱德萧把个人需要分为四种:1.规范性需要:由政府官员或者专业人员做出的标准衡量的需要;2.感受性需要:人们切身感觉到某种需要;3.表达性需要:个人表达出来,被大家都知道的需要;4.比较性需要:个人或群体之间进行比较产生的需要。

十、满足个人需要的方式有哪些?p68:市场化的服务、国家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的方式。

十一、社会需要的概念p69:社会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亦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社会需要分为四个层次:1.社会的整合,这是社会最低层次的需要;2.追求秩序,维持一定的秩序是社会需要的第二个层次;3.保持稳定,社会稳定及和谐是构成社会需要的第三个层次;4.实现发展,社会需要的第四个层次是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十二、社会问题的特点p71、72:(1)客观性。

客观存在;有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人们可以减轻其危害程度但不能彻底解决之;具有不可预见性。

(2)主观性。

社会事实本身不会成为社会问题,只有在特定的利益群体和权利阶层就社会事实做出社会反应以后,社会事实才能形成社会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价值、道德等方面都有差异,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界定也因此不同。

(3)社会性。

产生的原因、社会问题的内容和形式、社会问题后果、社会责任以及解决方法都表现出社会性。

(4)过程性。

过程性的含义一是历史性,及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会存在特定的社会问题;历史性的另一含义表现在对社会问题的认称过程上。

其他特点:如普遍性、持久性、群体性、时空性、时代性、民族性、变异性等。

十三、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P75(理解):社会政策是应对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1.积极作用(1)政府通过社会政策积极地干预市场和社会生活,可以扭转因市场失灵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缺陷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

能较为及时地回应社会问题向社会发出的挑战(城市贫困问题——城市反贫困政策、失业问题——再就业工程)(2)从社会政策过程来看,从界定社会问题到决策、实施、评估、反馈等都有一套科学的程序,加上公民的广泛参与、民主讨论的机制,使得政策保持科学性,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社会问题。

(3)社会政策的有形化,使人们可循规则而动,而政府等公共权威机构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这一点,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很强的有效性。

(4)社会政策行动可以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从而形成社会的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

2.局限性(1)从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界定以及随后的决策层面上看,社会政策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或仅仅依靠社会政策有时难以解决某个社会问题。

①政策的选择性使其覆盖面有限;②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本身可能存在的偏差,从而影响社会政策的效果。

③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是的社会政策即使采用“全景式”的视角和十分科学的决策模型,也不能保证社会政策能完全解决社会问题。

(2)从社会政策实施过程的分析看,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也同样有局限性。

①人们对政策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执行政策的情况就会不同。

(见仁见智)②政策的落实是自上而下的科层组织,结果是越在基层环节,政策走样就越严重,从而影响社会政策的有效性(上有政策,下游对策)③在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与非营利性的第三部门等组织之间协调的障碍,也可能导致社会政策的目标偏离,影响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有效性。

十四、社会政策的主体p78: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社会政策行动主体类型:政府组织、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民间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十五、制度模式和补救模式的概念p79:1.制度模式:社会福利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强调首先由政府的福利计划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2.补救模式:又称“剩余模式”、“残补模式”,是指首先由其他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市场、就业,或通过家庭、社区、民间组织等)去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只有当这些方式都失效时,才由政府通过社会福利的方式去解决。

十六、当代国家福利模式的优缺点p81:(具体见课本)优点:可提供普遍、大规模社会服务;较强行政能力、更好调动资源;体现福利性、公平性特点缺点:效率低下;承担责任过多,导致福利依赖;垄断不利服务领域发展与个人自由选择。

十七、非营利组织的特点p83:非营利性、福利性、公共性、多样化的资源支持系统。

十八、现阶段社会政策主体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p87(理解,会分析,见课本)十九、社会政策对象分类p90:二十、普遍性福利模式和选择性福利模式的概念及优缺点P91:1.普惠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没满足的需要。

原则:普遍性社会权力原则优点:对象面宽,降低贫困烙印,缓解社会矛盾缺点:福利支出大,效率低,效果差2.选择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要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原则:特殊关照优点:提高行动的效率缺点:操作复杂,无效率,贫困烙印【贫困烙印】:因接受福利救助而被标定为“穷人”,并因此而感到自卑或受到其他人歧视的现象。

二十一、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P97:1.福利救助2.提供机会3.增能二十二、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P98:1.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税收、专项收费2.民间的资源调动方式:社会集资、社会捐赠、志愿者服务、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二十三、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p115:模式一: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付费方与服务供应方合一)模式二:政府补贴供应方模式三:政府补贴需求方二十四、社会政策行动中的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模式:1.纯福利模式的基本要点:福利性社会事业完全由政府直接管理或者由政府委托的准政府部门管理;在社会事业中广泛实施再分配和收入转移;几乎所有的福利性社会服务都由政府的公共资金支持,受益者可以获得无偿的福利性服务而无须直接付费。

2.准市场模式的基本要点: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变政府拨款方式,将面向机构的按人头拨款方式改为按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来拨款,并进一步转向面向服务对象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增大受益者的选择,扩大服务对象对服务机构的自由选择;增加福利使用者的付费,通过使用者的付费一方面体现受益者的个人责任,并约束其福利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并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并在业绩考核和评估中强化效率和质量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