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新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98792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6.png)
2024年【新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三位数及其加减法识别三位数,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与退位。
2. 乘法及应用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法表。
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长度、质量和货币的认识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克,货币单位元、角、分。
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的读写和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学会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认识长度、质量和货币单位,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位数的进位与退位,乘法口诀的记忆,单位换算。
2. 教学重点: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乘法的基本应用,长度、质量和货币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计数器、乘法表、尺子、天平、货币模型。
2. 学具:练习册、练习纸、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约5分钟)利用挂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景,提出问题,引入三位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约15分钟)通过例题详细讲解三位数的读写,加减法运算,乘法基本概念和口诀。
以互动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进位与退位,乘法运算步骤。
3. 随堂练习(约10分钟)分组进行三位数的读写和加减法练习。
个体练习乘法运算,并展示解题过程。
4. 单位认识及应用(约15分钟)展示和讲解长度、质量和货币单位,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三位数的读写和加减法运算示例。
乘法口诀表。
长度、质量和货币单位换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册P3235页。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乘法应用题。
长度、质量和货币单位换算题。
2. 答案答案附在练习册后,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三位数的进退位和乘法运算,以及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三位数,进行实际情景的加减法运算。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582a7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1.png)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加与减(一)1.1 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1.2 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1.3 加减法的估算2. 第2章:乘法与除法2.1 乘法口诀与表内乘法2.2 两位数的乘法2.3 除法初步认识3. 第3章:图形与几何3.1 平面图形的认识3.2 长度单位换算3.3 角的概念与分类4. 第4章:时间与测量4.1 认识时间4.2 时间单位换算4.3 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 理解并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识别和计算。
3. 学会时间与测量单位的基本换算,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中的借位、进位;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除法运算的理解与计算。
2. 教学重点: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时间与测量单位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计算器、图形模型、尺子、钟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计算器、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内容:按照教学章节,分模块展示知识点、计算法则、图形示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练习1:完成第1章的练习题。
课后练习2:完成第2章的练习题。
课后练习3:完成第3章的练习题。
课后练习4:完成第4章的练习题。
2.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中的借位、进位;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除法运算的理解与计算。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772b11e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8.png)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四章《整数及其运算》的第一节“认识整数”和第二节“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详细内容涉及整数的概念、分类、数轴上的表示,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了解整数的分类,并能够在数轴上正确表示整数;学会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整数运算的熟练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整数的概念、分类及数轴上的表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数轴、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整数场景,如楼梯、车牌号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整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整数的概念、分类及数轴上的表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整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整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及其加减法运算2. 内容:整数的概念、分类及数轴上的表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根据数轴上的整数,完成相应的填空。
(2)选择题:判断整数加减法运算的正确性。
(3)应用题:解决生活中的整数加减法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整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11355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9.png)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认识分数11.1 分数的初步认识11.2 分数的读写11.3 分数的简单计算2. 第十二章:两位数乘两位数12.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12.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2.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3. 第十三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3.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13.2 面积单位换算13.3 面积的实际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和简单计算方法。
2.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面积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分数读写和简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分数模型、面积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水果、蛋糕等物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以生活场景为例,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需求。
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图形,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分数的读写和简单计算。
以实际例子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结合实际图形,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 随堂练习:进行分数的读写和简单计算练习。
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分数的概念、读写和计算方法。
2. 板书中间: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步骤。
3. 板书右侧: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及计算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涉及分数的读写和计算。
完成课后练习题610题,涉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完成课后练习题1115题,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口算、估算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口算、估算](https://img.taocdn.com/s3/m/53aa5e4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4.png)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口算、估算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口算;2.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使用估算策略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能够准确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能够使用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口算、估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建立估算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估算策略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教师以图示、讲解、实例等形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熟练的口算技巧和估算思维方式。
2.分组合作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算、估算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口算学习(1)口算加法的学习1.回忆加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给出10以内简单的加法,教师和学生一起口算。
3.教师出示10以内加法,要求学生口算得出结果,并核对答案。
(2)口算减法的学习1.回忆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给出10以内简单的减法,教师和学生一起口算。
3.教师出示10以内减法,要求学生口算得出结果,并核对答案。
2. 估算学习(1)估算的定义和意义1.解释估算的定义和意义;2.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估算从哪些方面入手1.教师讲解估算的方法和策略;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3)估算的优点1.介绍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具有的优点;2.给出实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估算策略。
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并通过抽查、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每日完成日常口算作业;2.要求学生通过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67633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2.png)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整数的认识(1.11.4节)1.1 超前认识整数1.2 认识自然数1.3 认识整数1.4 数轴的认识2. 第二章:加减法(2.12.4节)2.1 100以内的加减法2.2 1000以内的加减法2.3 加减法的估算2.4 加减法的应用3. 第三章:乘法(3.13.3节)3.1 表内乘法3.2 乘法口诀3.3 乘法的应用4. 第四章:时间与测量(4.14.3节)4.1 认识时间4.2 认识长度单位4.3 认识质量单位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理解数轴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10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数概念的理解,加减法的估算,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2. 教学重点:数轴的认识,10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轴模型,计算器,乘法口诀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整数,理解数轴的表示方法。
2. 例题讲解:讲解10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计算方法,以及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整数的认识数轴的认识,整数的概念。
2. 第二章:加减法10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法的估算。
3. 第三章:乘法表内乘法,乘法口诀。
4. 第四章:时间与测量认识时间,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完成练习册第14页。
第二章:完成练习册第58页。
第三章:完成练习册第912页。
第四章:完成练习册第1316页。
答案:见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fa83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2.png)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2. 引导学生置疑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二、探究新知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
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56c0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e.png)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千以内的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千以内的数,并能熟练地读写。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教学过程:第1课时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2.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认识千位,理解千位的含义。
3.引导学生读写千以内的数,如123、456、789等。
4.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2课时1.复习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2.引导学生探讨千以内的数的组成,如123可以拆分为1个百、2个十、3个一。
3.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熟练地读写千以内的数。
2.第二单元:表的读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读写表,理解表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表格的读写方法,能根据表格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1课时1.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了解表格的结构。
2.教师示范读写表格,让学生模仿。
3.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2课时1.复习表格的读写。
2.引导学生根据表格信息解决问题,如计算表格中的数据。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表格的读写方法。
3.第三单元:加减法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第1课时1.复习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探讨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2课时1.复习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
第3课时1.复习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进行混合运算。
3.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4课时2.布置课后作业。
4.第四单元:乘法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4f02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e.png)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第一单元《认识千以内的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千以内数的读写。
2.数数、识数。
3.千以内数的应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千以内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的名称。
2.教学互动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数,从1数到1000,让学生体会千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看哪个小组数得最快、最准确。
3.教学讲解讲解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和读写规则。
4.练习巩固5.应用拓展学生利用千以内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距离等。
6.课堂小结二、第二单元《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3.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运算名称。
2.教学互动老师通过实例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教学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4.练习巩固5.应用拓展学生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距离等。
6.课堂小结三、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和分类。
2.培养学生识别和画角的能力。
【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和分类。
2.角的识别和画法。
3.角的应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名称。
2.教学互动老师通过实例讲解角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3.教学讲解讲解角的识别和画法,让学生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角的识别和画法练习,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应用拓展学生利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测量角度等。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ef3be7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6.png)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数学:认识货币、时间、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2. 数的认识:理解万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数序、数位、计数单位,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3. 加减法: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4. 几何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进行图形的拼组、分类和简单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几何图形的特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几何图形的特征。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图片、尺子、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 知识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3. 例题:展示例题,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2)用万以内的数进行加减法计算,并估算结果。
(3)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并进行简单测量。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428f9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6.png)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1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的认识)【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板书)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
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b9f96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01.png)
新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加与减(一)1.1 两位数加两位数1.2 两位数减两位数1.3 连加、连减2. 第2章:乘与除(一)2.1 乘法口诀的应用2.2 表内乘法2.3 表内除法3. 第3章:图形与几何3.1 平面图形的认识3.2 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法则,形成运算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对图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乘、除运算中进位、退位、乘法口诀、除法运算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运算技能,提高图形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挂图、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实例导入,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发学生对加、减、乘、除运算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形成运算技能。
3.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2.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区分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练习12题,巩固加、减、乘、除运算。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描述其特点。
2. 答案课后练习答案在教材后附,学生自行核对。
图形描述答案不唯一,以学生观察和描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2. 延伸教材内容,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开展“我是小小数学家”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在第1章“加与减(一)”中,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是学习的重点,特别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中,如何正确处理进位和退位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需重点讲解和练习。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4b3201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9.png)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活中的数1.1 认识整百数1.2 认识分数1.3 认识货币2. 第2章:图形与几何2.1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2.2 认识平面图形2.3 认识方向和位置3. 第3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1 数据的收集3.2 数据的整理3.3 统计图表4. 第4章:乘法与除法4.1 表内乘法4.2 乘法口诀4.3 除法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整百数、分数、货币的概念;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平面图形、方向和位置;学会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熟练运用表内乘法、乘法口诀和除法初步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乘法口诀、除法初步认识。
2. 教学重点:整百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表内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量角器、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2. 重要概念、公式、方法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4.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整百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货币,进行简单换算识别平面图形,计算周长和面积表内乘法、乘法口诀、除法初步应用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作业题,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e675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8.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0-100之间的认读、读写、比较、大小排序等基本数学概念。
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3. 学会使用适当的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和作图。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字与算法1. 学习0-100的认读。
2. 学习数字的读写。
3. 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4.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第二单元:数量与运算1. 学习数量的概念。
2.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3. 学习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进一步运算。
第三单元:积与商1. 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2. 学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3.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第四单元:长度和重量1. 学习长度和重量的基本概念。
2. 学习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方法。
3. 学习解决与长度和重量相关的问题。
第五单元:容量和时间1. 学习容量和时间的基本概念。
2. 学习测量容量和时间的方法。
3. 学习解决与容量和时间相关的问题。
教学活动安排:1. 利用图片、实物、游戏等教具,直观地教授数字的认读、读写、比较、排序等基本数学概念。
2. 运用故事、情境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3. 利用数学游戏、实际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5. 制定练习册、作业本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综合性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2. 定期进行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和解题方法是否正确。
4. 进行期末考试或大作业,检查学生对全部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备注:该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情况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认识和书写从0到9的数字,并能正确念出数字的名字。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位数乘一位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位数乘一位数](https://img.taocdn.com/s3/m/3cf22c6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5.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及时验算的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难点:处理乘法中的进位问题,特别是连续进位的情况。
教具学具:•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口算复习:教师出示几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如:26×4、115×5、224×4等,让学生快速口答,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2.笔算复习:教师再出示几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题,如:48×3、135×2等,请学生尝试笔算,并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等。
3.情境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富饶的大海景象,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海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丰富的海产品。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海,去探究一下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展示信息窗1的情境图)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1的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买2筐蟹需要多少钱?”“买扇贝一共需要多少元?”等问题。
2.探究不进位乘法:教师以“买2筐蟹需要多少钱?”为例,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先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然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同学观察并思考。
o教师讲解:先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
如果乘积没有超过10,就不需要进位。
o学生试做:让学生独立完成234×5的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4篇)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6252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d.png)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4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教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你们看,都有谁呢?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能说说它的位置吗?(出示电脑图片)二、学习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可是它的'位置却没有表达清楚。
第几排是怎样确定的,第几个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小猴是怎样说的?播放电脑媒体课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乌龟(我在第二排第三个)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找一找哪儿是第一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几个应该从哪边开始数呢?指着图看看。
从上面的这幅图上,我们知道了排数一般从前往后的,个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要讲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同时出示媒体课件)三、试一试1、小动物的位置讲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学们,从右往左数,可以这样确定,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几个一般从前往后数。
谁来试试说说自己的位置?()在第3组第2座?()做在第4组第4座?2、师里来了新同学,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找找位置?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上打“√”。
A同学:第3组第2座B同学:第2组第5座C同学:第4组第3个电脑课件展示,集体校对。
四、闯关练习1、电脑出示题目一:根据题目给出的消息,要求正确说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出示电脑课件,学生观察图片。
2、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组交流。
出示小朋友的电影票(第几排几号),学生回答正确后,进行表扬鼓励。
3、找图书。
(帮图书管理员来找图书)说出什么书在第几层第几个,正确说出它们的位置。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3b0ab9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8.png)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整数认识》:第1节整数的认识、第2节整数的加减法、第3节整数的乘除法;2.第二章《图形与几何》:第1节直线、线段和射线、第2节角、第3节三角形、第4节四边形;3.第三章《计量单位》:第1节长度单位、第2节质量单位、第3节货币单位;4.第四章《加法和减法》:第1节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2节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5.第五章《乘法与除法》:第1节表内乘法、第2节除法、第3节乘除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认识图形与几何,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分类;3.熟悉计量单位,能够进行长度、质量、货币的换算;4.提高计算能力,熟练进行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5.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方法,能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整数乘除法运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乘除混合运算;2.教学重点:整数概念的理解、图形与几何的认识、计量单位的换算、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计算器;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2.新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3.实践: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布置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教学内容:按照章节和内容,分板块书写;3.重点与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重点和难点;4.例题与解答:书写清晰,步骤详细。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整数加减乘除运算各10题;(2)图形与几何填空题、选择题各5题;(3)计量单位换算题5题;(4)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运算题10题;(5)乘除混合运算题5题。
2.作业答案:按照题目顺序,给出详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数学竞赛题、趣味数学题等。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fa446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8.png)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分数与小数》的第一、二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定义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能够将分数与小数互相转换,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定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水果切分的实际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平均分配。
2. 例题讲解(1)分数的定义与性质通过例题,讲解分数的定义,以及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作用。
(2)小数的定义通过例题,讲解小数的定义,以及小数点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例题,独立完成分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定义的练习。
(2)互相交流,讨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4. 知识巩固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分数、小数的理解。
5. 互动环节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定义、性质2. 小数的定义3.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教材第三章第一、二节练习题。
(2)根据分数的定义,自己出一个分数,并说明其意义。
2. 答案(1)教材练习题答案见教材附录。
(2)学生自编分数的答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分数、小数学习中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思考分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尝试用分数和小数描述身边的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a6a96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1.png)
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涉及第二章《整数及其运算》的第二、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整数的认识与比较,以及加法和减法运算。
具体章节内容为:2.1 整数及数轴;2.2 整数的大小比较;2.3 加法运算;2.4 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理解数轴的表示方法,能正确读写整数。
2.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数轴和直观比较整数的大小,熟练进行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整数的大小比较,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教学重点:整数的读写,数轴的使用,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轴挂图,加减法运算卡片,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色笔,加减法运算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整数,如人数、物品数量等,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整数及其读写(10分钟)讲解整数的定义,引导学生读写整数,通过数轴挂图展示整数的顺序。
3. 教学整数的大小比较(15分钟)利用数轴挂图,讲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教学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强调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学生加减法运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及其读写2. 整数的大小比较3. 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4. 数轴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一百,五百,一千。
(2)32 < 45 < 67 < 89。
(3)579,46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数轴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024年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克、千克、吨的认识吨的认识
![2024年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克、千克、吨的认识吨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34460c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d.png)
2. 吨的认识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3,吨的认识。
教学提示:从学生身边生活入手,通过观察、计算、体验等活动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以及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建立1吨实际质量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袋10千克大米、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吃的水果,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拿出一个苹果,猜一猜这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有多少呢?生1:50克生2:100克师:大家估计的差不多,这一箱苹果呢?生:10千克。
接着,出示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的图片,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一车苹果质量又是多少呢?生1:2000千克生2:5000千克2.出示一些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师:计量这些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生:数很大,不够方便。
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同学们估计一个苹果,一箱苹果的重量时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克和千克,这说明当我们需要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时,通常用克、千克作单位,但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了,这时,就要引入一个更大的表示物体质量(重量)的单位——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
板书:吨的认识设计意图:课前制造悬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苹果,一箱,一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大的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借助“旅游中的数学”中“快餐店”这一具体情境,体验到日常生活中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让学生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和评价意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拓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小数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理解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已经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而这节课,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之一――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应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快餐店的情境图,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将解决现实问题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这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选择创造一定的数学方法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合作学习的群体意识。
这样一来,就留给我们教师更多的创造空间,进行创造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与本县同类学校比较属于中等水平。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很高,特别是对于生活化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他们尤为喜欢。
几年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标准》总体目标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要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整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就导致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
所以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特点,在设计这节课时,以“介绍菜单、合理的点菜、配菜、定价位”为情节,对各个环节进行串联,力求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挑战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主动探索的氛围和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
四、课堂实录 (一)情境引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快餐店的店面图。
(二)介绍菜单师:请一位同学扮演服务员向顾客介绍本店的菜单,谁想试一试?生1:本店有拌豆腐、土豆丝、炒芹菜……(只介绍了菜名) 生2:我觉得我能说得更好、更全面。
顾客您好!本店现有凉菜拌豆腐3元、土豆丝4元、水果沙拉6元;热菜有鱼香鸡丝7元、炒芹菜4元,……(此学生不但报出了菜名,还报出了价格。
)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还发现什么?生1:我发现本店最贵的菜是鱼香鸡丝,的是拌豆腐。
生2:我发现土豆丝与炒芹菜的价钱一样。
生3:我发现各种饮料的价格都一样。
生4:我还发现水果沙拉比烧茄子贵一些。
……(学生意犹未尽。
)(三)合理点菜1.顾客1师:本店的第一位顾客就是老师。
老师点什么呢?共花多少钱?请大家都来帮我想一想,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我想老师应该要一个水果沙拉,因为能美容,还要鱼香鸡丝有营养,再要一个烧茄子、一瓶饮料、一碗米饭。
一共花21.50元。
生2:太浪费了吧!刘老师吃得了吗?我认为刘老师应该点一个鱼香鸡丝、一碗米饭、还有一瓶矿泉水就足够了,一共花10.50元,比生1的便宜。
生3:我知道刘老师喜欢吃土豆丝,所以要一个土豆丝、一碗面条、再加上一瓶果汁,一共花8.50元。
比他们的方法便宜一些,也很合算。
……2.顾客2(1)师:假如你们一家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学生设计消费方案,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汇报。
生1:我家有三口人,我要点一个水果沙拉、一个鱼香鸡丝,还有一个土豆丝,外加三碗米饭、2瓶果汁、一瓶汽水,一共花27.50元。
生2:我家也有三口人,我和妈妈都喜欢吃土豆丝,所以我们要一个土豆丝花4元,爸爸爱吃豆腐,我们再要一个拌豆腐3元,再加上3碗米饭,每种饮料来一瓶,一共花17.50元。
生3:我们家是第一次来本店,所以我每一种菜都要一个,一共花……(还没有等生3说完,其他学生已经着急地站起来想打断他的发言。
)生4:我反对生3的做法,快餐店的菜这么多,你每一种都要,你们一家吃得了吗?太浪费了吧!生5:我也有同感,假如你们是为了尝一尝本店的菜,你们可以分成几次来,每次点不同的菜,就可以了。
生3:好吧!我接受。
让我再想一想。
生6:我家有4口人,所以我要点4个菜才够吃…………(四)新菜定价师:李叔叔在经营快餐店的同时,顾客都反应肉食太少了。
于是,他就加了一道辣鸡块的菜。
这个菜色香味美,比鱼香鸡丝的本钱要高一些,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卖多少钱? 生1:我认为这是新菜,应该便宜一些推出,所以定价8元。
生2:我认为它的本钱比较高、味香,所以定价12元。
……师:根据大家的定价,假如在刚才你们一家点的菜上减去一个菜,再加上这个菜的话,你们要花多少钱?生1:我们一家要花的钱是 27.50―6=21.50(元),21.50+8=29.50(元)。
生2:17.50-4=13.50(元),13.50+12=25.50(元)。
……(五)合理配菜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三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
生1:为了吸引顾客,我们小组认为三菜可以是:鱼香鸡丝、水果沙拉,烧茄子,再加一个三鲜汤。
生2:我们反对,假如这样配菜的话,快餐店肯定要亏本了。
我们小组认为三菜一汤应该是,土豆丝、鱼香鸡丝、炒芹菜,再加一个紫菜汤,正好20元,这样能保证不亏本,也能给顾客赠送米饭。
……(六)总结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
体验数学****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
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
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
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
让我们出发吧!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
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
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大车小车可坐人数租金(元)方案一3辆方案二2辆方案三1辆方案四0辆(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
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
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
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
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
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_____年___月____日星期( ) 天气:四、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旅游中的数学——春游1、租车2、用餐3、买纪念品4、写数学日记5、设计扫墓计划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