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管理

合集下载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规范森林经营管理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章。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森林用途分类:根据森林资源特点和利用需求,将森林分为保护林、经济林、特用林等不同用途的分类,明确各类森林的管理目标和要求。

2. 林地所有权管理:明确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归属和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林地登记、确权、流转和退耕还林等制度,保护合法林地权益。

3. 林木权属管理:建立森林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的分离制度,明确国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归属和林木使用权的流转和管理方式。

4. 林地确权管理:通过林地调查和确权,明确林地的界线和所有者,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

5. 林木资源开发许可管理:建立林木资源的开发许可制度,对于需要开发利用的林木资源进行许可管理,确保合法、可持续的林木资源利用。

6. 林地承包经营管理: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将林地划分给具备相应条件的经营者进行管理,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森林经营管理。

7.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8.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9. 监督管理与执法: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管理的监督和执法机制,加强对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管理。

通过建立和完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益,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浅谈森林经营生产管理措施及林业造林方法

浅谈森林经营生产管理措施及林业造林方法

浅谈森林经营生产管理措施及林业造林方法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

森林经营生产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本文将就森林经营生产管理措施及林业造林方法进行浅谈。

一、森林经营生产管理措施1.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森林经营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

科学规划要充分考虑森林资源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要求,确定合理的伐期、伐幅和伐区,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计划,才能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长期稳定生产。

2.精细经营:精细经营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森林经营中,要注重采伐、抚育和保护等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科学施肥、修枝、灭虫、补植、园艺和抚育等措施,逐步提高森林资源的品质和产量。

3.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

森林资源存在着天敌、病虫害等各种危害因素,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

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发现病虫害等危害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危害扩大,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

4.科学经营:科学经营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的关键。

要根据森林资源的生长特性、优势品种和资源配置情况,科学选用伐木技术、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的品质和产量,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5.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在森林经营中,要注重调控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保护地方、生态修复等工作,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二、林业造林方法1.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是通过人工种植树木来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一种方法。

人工造林适用于平原、山地和荒漠等各种地形条件,可以快速提高林地覆盖率和森林资源的品质和产量。

人工造林要根据地形、土壤、气候和林木的生态特性,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种植密度,科学设计造林方案,保证造林质量和效益。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范本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范本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和依据
本制度旨在规范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提高森林经营效益,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森林分类经营管理部门,包括但不限于森林管理机构、森林管理企业等。

三、管理职责与权限
1.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并实施森林经营规划,制定经营计划等;
2.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森林经营活动,包括森林种植、育苗、采伐、防护等;
3.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监测和评估森林生态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森林资源的调查、统计、管理和利用。

四、工作流程与程序
1. 森林经营规划编制:森林分类经营管理部门按照相关要求,组织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明确经营目标、经营措施和时间计划等;
2. 经营计划制定:根据森林经营规划,组织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经营计划,并进行合理调配和安排;
3. 经营活动组织实施:按照经营计划,组织实施森林经营活动,确保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4. 监测和评估: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 资源管理与利用: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五、考核与奖惩
1.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部门将对相关人员进行经营管理能力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2. 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六、保密要求
本制度涉及的信息和文件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单位。

七、附则
1. 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森林分类经营管理部门;
2. 对本制度的修订,须经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并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章 森林经营管理决策

第十章  森林经营管理决策

- x22
13300- x11 -x22- x33

5900
5900- x12 5900- x12 – x23
采伐面积
x31 x21 x32 x11 x22 x33 x12 x23

4500
4500- x13
分期
0
1
2
x13
3下一页 1 2 3
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3个分期总收获量最大
max∑3i=1 ∑3j=1 rjxij =r1(x11 + x21 + x31 )+r2 (x12 + x22 + x32)+r3 (x31 + x32 + x33)
下一页
第十章 森林经营管理决策
一、引言
3、森林资源具有多种有益效能。 4、森林资源经营规划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过程。 5、在多目标决策过程中,一般不存在能使每个
目标同时达到最优的状态,而只能求所谓的 满意解或非劣解,否则就变成单目标规划问 题。
下一页
第十章 森林经营管理决策
一、引言
6、目标规划与线性规划 目标规划是以线性规划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但在 运用中,由于要求不同,有不同于线性规划之处 。 (1)目标规划中的目标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目标, 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
6 克拉特等著(范济洲等译),1991,用材林经理学--定量方法, 中国林业 出版社
7 Buongiorno,J & K. Gilless,1987,Forest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Man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8 莫景林,1998, 林业微观决策与控制,云南科技出版社 9 范济洲等,1980,森林经理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是指对不同类型的森林进行分类,然后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规定和措施,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类标准:根据森林的地理位置、植被类型、功能用途等因素,将森林分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经济林等不同类型。

2. 经营管理规定: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规定,包括经营目标、经营手段、经营主体等方面的要求。

比如,自然保护区要求严禁人为干预和开发利用,生态公益林要求强调生态保护和公益功能,经济林要求强调经济效益。

3. 资源保护措施:对于自然保护区等重点保护森林,制定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包括严禁乱砍滥伐、限制垦殖、加强栖息地保护等。

4. 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经营管理机制,包括设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计划、实施监督检查等,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管理的科学性。

5. 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建立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包括公布相关规定、调查研究、民主决策等,以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广泛参与度。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通过科学分类和有效
管理,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的价值。

森林经营管理

森林经营管理

森林调整就是为了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森林经营应用森林调整理论与技术,对现实森林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把现实森林的结构逐步调整成为完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能够使森林逐步实现永续利用。

完全调整林是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准林。

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与异林龄完全调整林两种类型。

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森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体相等。

•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能够每年或定期取得数量大致相等,达到期望大小的收获量。

•收获量包括野生动物、游憩、美学价值和其他林产品。

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的比较完全调整林比起法正林较为灵活一些,在做法上力求切合实际,既考虑森林自然规律和现状,又结合林业生产的要求;在形式上,它要求各龄级能呈现一定的比例,而不要求严格的年龄阶序列,它要求以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并且以生长量、蓄积量与林分的立地条件、年龄保持相应一致,能够在一定期间获得数量和质量大致相等的林产品,在边生产边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永续利用的完全调整林。

可见,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相似,但更加灵活、现实,其不同的特点如下:各龄级面积相等,并不因时间而改变,这是法正林的主要条件。

但是完全调整林各龄级希望尽量相等,但不必完全相等。

法正林要求法正生长量,但完全调整林不强调法正生长量,只提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量,可小于法正生长量,生长量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水平。

法正林要求法正蓄积量,而完全调整林不要求法正蓄积量。

完全调整林的蓄积量水平决定于经营水平,可小于或大于法正蓄积量,但往往不是最大的。

法正林条件下其蓄积、年伐量是最大的,而完全调整林的年伐量往往不是最大的,只希望在一定的采伐水平上龄级结构保持不变,能够永续利用的森林。

法正林是一个极限概念,它的疏密度最大,同时只适用于同龄林、皆伐作业,而完全调整林可以是同龄林,也可以是异龄林。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①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深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②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的管理范围内能不间断的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③林业分类经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钟相应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④林班:是在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为林地划分为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定义的过程称林班区划⑤森林成熟龄: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具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到达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⑥工艺成熟龄:因此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树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到达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龄⑦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数量成熟⑧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竹林,薪材,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⑨林钟区:就是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在地图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的林班线为界的地域范围⑩作业级:在划分了林种区后需要根据小班特点将它们分别归类组织起来,采取相同的经营目的的和经营利用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经营类型或作业级⑪森林采伐量:是指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或采伐林木所能生产商品材的数量⑫森林资产评估:是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社会客观经济规律和公允的原则按照国家法定的标准和程序,运行科学可行的方法以统一的货币单位对具有资产属性的森林资源实体以至预期收益进行的评定估算⑬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此是的年龄称为经济成熟龄⑭森林经营方案:在一定的林业生产条件和对森林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林业方针及政策为一个林业局或林场拟定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具体措施的施使计划⑮补充竹伐量:对疏林地散生木和采伐迹地上去更新下种作用的母树的采伐利用称为补充主伐,生产林的数量称补充主伐量⑯轮伐期:它表示林木经过正常的生长发育到达可以采伐利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⑰自然成熟:当树木或林分从衰老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⑱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及“道路”等做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⑲森林资源的作用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森林旅游文化效益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生物多样性资源库提供经济林产品最大的生物生产基地能源作用主要的碳储库维护大气成分的平衡⑳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基础管理利用管理监督管理21法正林的条件:法正林级分配法正生长量法正林分排列法正蓄积量22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责,社会受益。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实施方案 (2)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实施方案 (2)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实施方案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人的确定:根据森林资源的不同特点和管理需求,确定相应的责
任人,包括林地所有者、林业主管部门、森林经营企业等。

2. 设立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森林经营管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包括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和标准,以及监测森林资源的状况等。

3. 制定管理规划和计划: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森林经营管护的规划和计划,包括森林管理、植被保护、防火防灾、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4. 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森林经营管护所需的资金投入,包
括政府的财政支持、企业的自筹资金、社会捐款等多种形式。

5. 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对森林经营管护责任人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专业
水平和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培训班、研讨会、技术指导等方式进行。

6. 管理监督和评估: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森林经营管护工作进行
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7. 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加强对森林经营管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
重要性的认识,鼓励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和可持续的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
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森林经济的发展。

森林经营管理管理制度

森林经营管理管理制度

森林经营管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态平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国有森林、乡村集体林权森林以及其他经批准划拨、出让给各类经营主体管理的森林范围内的管理。

三、管理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森林资源,合法合规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2. 保护优先原则:以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环境为首要任务,遵循生态保护、多样性维护、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3. 科学规划原则:依据森林资源特点,合理规划经营开发方案,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4. 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公平公正的资源配置制度,维护各种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森林经营管理活动的公平公正。

四、管理机构1. 森林经营管理局:负责规划制定森林经营管理的整体方针、政策和制度,组织实施年度经营计划,监督和检查各项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

2. 监管部门:负责为森林经营管理局提供技术、信息和资源保障,监督、检查和评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

五、经营管理流程1. 规划阶段:进行林地调查,评估森林资源状况,确定经营规划。

2. 许可审批阶段: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审批相关的经营许可证。

3. 实施阶段:根据审批通过的经营方案,组织实施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

4. 监管评估阶段: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六、经营管理办法1. 合理布局: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林地经营布局,坚持产业集约发展。

2. 保护优先:划定禁伐带、退耕还林还草区等生态保护区域,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3. 科学利用:推广林下经济、高效利用森林资源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4. 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参与森林经营管理,建立合作社、公司等形式的经营实体。

5. 政策激励:制定政策鼓励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对符合标准的经营主体给予相关奖励。

常见的森林经营措施

常见的森林经营措施

常见的森林经营措施
1.造林:种植树木来增加森林面积和保护土地,同时也能提供木材和其他森林资源。

2. 采伐:有计划地移除树木,以控制森林生长和提供木材。

3. 火灾管理:通过清理森林中的枯叶和死木,控制草原火灾,以及有计划地进行森林火灾以控制林火的范围。

4. 病虫害管理:保护森林树木免受病虫害的侵害,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5.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受威胁和濒危物种。

6. 垃圾管理:保持森林洁净和健康,控制垃圾的堆积和污染。

7. 游客管理:采取措施保护游客,控制游客活动对森林的影响。

8. 水源管理:保护森林中的水源和流域,以及控制水的污染和浪费。

9. 环境监测: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影响。

10. 社区参与:鼓励和协助当地社区参与森林经营和保护,以增强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 1 -。

森林经营管理

森林经营管理

一九九九年一、名词解释(20分)1、森林永续利用:是指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2、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产物,是可持续林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P20)3、森林成熟:将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称为森林成熟。

(P168)4、合理年伐量:经过计算和分析论证后所确定的合理森林年采伐量,称合理年伐量。

5、小班经营法:按小班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

(P75)小班经营法(检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单位来组织经营,假如是几个小班来组织森林经营活动,其在地域上必须是相连的,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6、森林经理调查: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计划、规划设计、林业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称为森林经理调查。

(P83)7、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结构决定功能),分成几种不同类型,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采用相应的经营模式,便于目标管理。

(P140)8、采伐限额:林业企业在经理期内所计算和确定的容许采伐的森林面积(公顷或亩)和蓄积量(立方米)。

9、森林评价: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科学。

(P108)10.恒续林思想:森林不仅是林木的简单集合,而是生物与土壤、气候集合而成的动态的平衡系统,择伐等必要的人为干扰是需要的,但反对皆伐等超限度的干预;森林经营必须以恒续维持森林有机体为最高经营原则。

(P146)二,试述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和森林纯收益最高成熟龄的计算方式和特点,你是如何评价纯收益争论的。

(20分)(P185、190)答: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计算方式的出发点是将土地当作资本,当土地资本获得的纯收益达到最高时作为成熟的依据。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
02 注重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森林可持续经营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 态和社会效益,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03 遵循法规和道德规范
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合理利 用森林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性
01 保障生态安全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 经营对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 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监管和执法。
02
瑞典
瑞典以其“无伐林”政策而闻名,该政策强调植树造林和再造林的重要
性,以维持其森林覆盖率。同时,瑞典还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限制不可
持续的伐木行为。
03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通过建立保护区、促进植树造林和可持续采伐等方式,实现
了其森林覆盖率的大幅增长。该国还积极推动碳汇交易,以增加森林的
经济价值。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
汇报人:
2023-11-16
目录
• 森林可持续经营概述 •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策略 • 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与方法 • 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与法规 •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践案例 • 结论与展望
01
森林可持续经营概述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定义
01 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完整的前提下,对其 进行合理利用,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 系统的稳定。
02 促进经济发展
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够提供可持续的木材和非木材 产品,有助于满足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同时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03 提高生活质量
森林可持续经营有助于改善森林景观,提高居民 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 源。
全球森林现状及挑战
全球森林资源概况

林业基础知识掌握森林经营管理的原则与技术

林业基础知识掌握森林经营管理的原则与技术

林业基础知识掌握森林经营管理的原则与技术森林经营管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达到保护森林、增加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要想做好森林经营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掌握一些林业基础知识,了解森林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森林经营管理的原则与技术,以便更好地实施森林经营管理工作。

一、森林经营管理的原则1.生态优先:森林经营管理应始终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确保森林的生态系统稳定和完整。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森林的植被更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2.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是有限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证其不受过度开发的影响。

在经营管理中,要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并遵循长期经营的原则。

3.多功能性:森林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木材等经济资源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多种功能。

在经营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4.参与管理:森林经营管理应强调社会参与,鼓励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

二、森林经营管理的技术1.造林技术:森林经营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合理的造林工作。

要根据森林类型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控制造林密度,合理分布。

2.林分抚育技术:林分抚育是指对已经形成的林分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包括修剪、间隔杀伐、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林分抚育技术,可以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木材的生长和质量提高。

3.采伐技术:采伐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采伐技术包括选择采伐对象、确定采伐强度、选择采伐方式等。

要保证采伐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过度采伐和破坏森林生态环境。

4.防火技术: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的严重威胁,防火工作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制定科学的防火计划,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和能力。

5.监测技术:通过森林监测技术,可以及时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状况和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监测结果可以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3篇)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3篇)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为了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在划分林种的基础上,按照提高森林综合效益的原则,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适应____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并已初步形成了法律制度。

一、划分林种类型规定做法《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五种林种,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

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林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特种用途林是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____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法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的____%。

二、依照法定程序林种审批权限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____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____批准公布;地方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其他防护林、用材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薪炭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关于林种划分的规定____划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为了防止任意改变林种,法律规定,经批准公布的林种改变为其他林种的应当报原批准公布机关批准。

三、改革传统森林经营管理体制。

在完成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要求,逐步做到管死一块、管活一块。

对生态公益林(含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要管死、不允许商品性采伐,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其任务主要是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由各级财政和社会力量建设,依靠法律、行政手段管理,以追求最大的生态、社会效益为目标。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不同类别的森林资源,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措施,进行相应的经营管理。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 分类管理:根据森林资源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将森林划分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木材产区、水源涵养区等不同类别,并确定不同类别森林的管理目标、管理措施和管理要求。

2. 林地规划:通过制定森林规划,明确每个类别森林的用途和布局,包括保护区的面积、产区的林地面积等,并制定相应的开发利用计划。

3. 资源保护: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制定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包括采取合理的采伐限额、确保采伐合法合规、禁止破坏性开发等。

4. 经营管理:根据不同类别森林的功能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包括采伐管理、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等,以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供应和合理利用。

5. 森林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6. 法律法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明确各类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完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也可以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经营管理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促使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充分发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森林区划:是林业局内部的区划,是针对调查规划、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进行的。

森林经营区划系统: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林班:是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林班区划方式有三种: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和综合区划法.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分出不同的地段,即为小班。

其特点是:小班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是林场内的基本经营单位,也是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和资源管理最基本的单位。

调查因子的显著差别是区划小班的依据。

划分小班的条件有:土地权属、土地种类、林种、优势树种、龄级或龄组、郁闭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

森林调查:分三大类:一类调查,在国家林业局组织下实施,间隔期为5 年.二类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包括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小班调查、专业调查、多资源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复查间隔期为10年。

三类调查,即为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施工前进行的调查。

一类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国家林业局布置下统一完成。

一类调查以固定样地为主,必要时配置部分临时样地。

小班调查方法:小班调查是二类调查中涉及地域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方法有:样地调查法.标准地调查法;目测调查法;角规调查法;回归估计法。

森林调查常用的专业调查有:生长量调查、消耗量调查、森林保护调查、立地条件调查、出材量调查、苗圃调查、抚育间伐调查.主要的多资源调查有: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食用类调查、药材类资源、工业原料类资源、经济植物资源的调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或规划设计的步骤:初步设计(提出远景规划,设备及投资概算,要求应满足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定。

包括主要设备材料的配置、土地征用,基本建设控制,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方案编制或规划设计的内容:经营方针、经营规模、生产布局、生产顺序、经营措施。

森林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森林燃烧的过程一般可划分为:预热、气体燃烧、木炭燃烧三个阶段林火预报分为: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火行为预报林火监测的主要目的:为了及时发现火情,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步.常分为4个空间层次:地面巡护、瞭望台定点观测、空中飞机巡护、卫星监测。

林火蔓延方式:是热传播。

热传播的方式:热对流(使地表火发展为树冠火)、热辐射(下山火、平地地表火以此方式蔓延)、热传导(地下火以此方式蔓延)。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火环境: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条件。

影响林火的气象要素主要有:降水、相对湿度、温度、风速、连旱。

对林火发生蔓延的影响要素主要有: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小地形和山地林火特点等林火通常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3 种类型扑救林火的基本方法:窒息法(以隔绝燃烧所需的氧气来阻止火势的发展。

可用扑打工具或用土覆盖等方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火灾初期,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因空间过大,不易用此法)冷却法、隔离法林火扑救的四个阶段:初期灭火阶段、降低火势阶段、熄灭余火阶段、看守火场(待三天后无火情,方可全部撤离火场).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直接灭火法、间接灭火法(适用于高强度的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主要是开沟或开设较宽的防火线来阻隔森林火灾),扑灭森林火灾的方法:扑打法、用土灭火法、水灭火法、风力灭火法、开设防火沟阻火法、爆炸灭火法、化学灭火法、以火灭火法、航空灭火法。

生物防火:即为建立生物阻隔带,营造具有耐火性能的树种阻隔森林火灾,达到防治、阻隔森林火灾的目的。

防火带设置的条件:1、成片森林面积在20公顷以上,且林分宽度在150米以上的针叶林分,应设置森林防火带;2、坡度45度以下,人口密集地区,生物防火林带的防护有效面积原则上不超过20公顷。

3、坡度在45度以上的,人为活动少的林区,生物防火林带的防护有效面积不宜超过100公顷。

4、特种用途林、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森林公园、处在林区内的特种保护对像等,不受上述控制面积的限制,均应设置防火林带.防火带按经营类型分:新型防火林带、改建型防火林带、培育提高型防火林带防火林带按建设类型分:主防火带(带宽20-30米)、副防火带(15-20米)三级防火带(8-15米)选择防火树种是营建防火林带和营造燃烧性能比较低的混交林的基础。

一级防火树种有:木荷、大头茶等16个树种二级防火树种有:板栗、青冈、麻栎等15个树种园林绿化防火树种:建议品种13个、备选灌木19种、备选防火草本9种防火林带的宽度:原则是林缘、居民区、主林带的规格宽些,护路林带、副林带窄些。

重庆现有的病虫害:有286种.其中比较常见的、危害较重、列入危险性的害虫近30种。

我市森林中的天敌昆虫按取食方式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

按分类地位分为:鞘翅目、异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四个目.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检疫防治、营林技术防治、生物防治、不育昆虫防治、化学防治、物理器械防治病原:直接导致林木生病的因素。

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类。

其中:生物性病原是指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类菌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和螨类等.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凡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有传染性的,因此称用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性病害包括不适于林木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一系列因素.水分不足造成林木枯萎,温度过低引起冻伤,肥料和微量元素不足引起各种缺素病,凡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林木病害都是没有传染性的,叫做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病害。

寄主:被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的植物。

感病植物:易于遭受侵袭的植物。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这个过程称为侵染循环或侵染链,它包括: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传播和越冬越冬期是病原物生活史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比较易于控制和消灭病害流行的条件:病原因素、植物因素、环境条件。

病原、寄生、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是病害流行缺一不可的条件。

任何植物病害都有一个发生、发展、与消逝的过程,这一过程因病害的种类、季节、年份和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防治措施:病害检疫、营林技术、选育抗病树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与植被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自然保护功能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记住不是试验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首要内容。

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野生动植物种群管理、野生植物的生境管理、各种保护制度的建立.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

此外,湿地可以包括与湿地毗邻的河岸和海岸地区,以及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m的海洋水体,特别是具有水禽生境意义的地区岛屿或水体。

湿地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固定CO2和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水资源功能、丰富的产品资源、湿地的社会功能。

湿地类型:2008年12月-1012年,国家林业局组织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将我国湿地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5大类34型。

湿地破坏:人为因素是湿地生态平衡失调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湿地环境因子发生改变、湿地生物种类发生改变、湿地内信息系统的破坏。

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

2002年国家17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立法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替代生计、湿地公园消落带:是水陆生态系统交错的区域,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水域和陆地双重属性,长期或者阶段性的水位涨落导致反复淹没和出露的带状区域,长期为水分梯度所控制的自然综合体,是一类特殊的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水陆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隐患较小,危害较轻,主要是影响旅游区的景观,另一类是出现在坡度小、地势较为平坦、土质为泥土地区的消落带.治理的理论:生态型护岸技术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工程护岸技术中引入生态治理恢复理论,逐步从纯工程治理护坡转向生物治理护坡消落带湿地分类实施保护治理:严格保护区域、生态修复区域、库岸综合整治区域、孤岛保护区域。

总之:无论是乡土树种桑树、构树、乌柏等,还是引进植物,水松、落羽杉、水桦、水紫树,面对消落带这样一个新的环境,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必然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生物多样性: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

测量的指标是:1、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2、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3、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

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国外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净重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目前侵入我市的有53种,占国家已公布明令严控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