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营模式下森林社会效益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经营模式下森林的社会效益比较摘要:本文以哈尔滨市林业局直属丹清河实验林场、转山实验林场和山河实验林场为研究项目区,对其1998-2008年开展科学森林经营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研究。
关键词:森林经营;社会效益;择伐;民生;哈尔滨
一、两种不同的森林经营模式
一种是哈尔滨市林业局采用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念、价值化管理的手段和近自然育林的技术措施,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时最大化实现的森林经营模式;另一种是我国东北地区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只采不育、导致森林资源严重透支的破坏性经营模式。本研究将前者定义为科学森林经营,后者定义为传统森林经营。
二、森林经营的社会效益及其对比研究
(一)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职工收入逐年递增。科学森林经营的社会效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职工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项目区3个林场作为自收自支的企业,他们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森林经营活动,带动苗木生产、红松子采集、林蛙养殖、木材和林副产品加工、食用菌培养、森林旅游、运输等10余项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不仅保证了企业的收益,还保证了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
2.职工福利待遇不断提高。
(1)社会保障投资不断增加。项目区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下,先后从1996年开始为职工投资社保,从1999年开始投资医保,截至2008年累计投入社保资金1 902.8万元,投入医保资金184.7万元,合计投资总额达到2 087.5万元,使项目区林业职工全部进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在东北重点国有林区还有很多林业老职工和退休职工尚未纳入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那些老职工们,有的是两代人都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有很多下岗职工就业无门,失业无保,即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但又不能进入城镇低保范围,生活十分困苦。截至2004年1月,黑龙江森工企业核定的“低保”人员有7.05万人,但实保人数只有3.64万人。截至2003年末,吉林省林业部门核定的“低保”职工户9.8万人,实保只有7 926人,仅占应保人数的8%。与这些地区相比,项目区无论在职职工还是退休职工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无忧。
(2)建立职工子女助学金制度。项目区3个林场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他们不仅为职工投资社保医保,而且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还为在职和退休的所有职工建立了子女助学制度,为所有从小学到大学的入学子女提供各种助学金,对考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发给3000~5000元奖励金。相比之下,在东北国有林区的很多地方,连职工的工资都发不下来,更谈不上为职工子女提供助学资助。2007年对黑龙江伊春林区职工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10%的家庭由于经济原因迫使子女辍学。伊春市某林业局因拖欠职工工资3 800多
万元,使许多职工子女考上大专院校后因贫困被迫辍学。而10年来项目区3个林场的适龄青少年无一人因贫困辍学。
(3)职工生活条件迅速改善。截至2008年底,约投资100万元用于改造职工住宅;转山林场和山河林场共投资450万元,实现了100%集中供暖;投入80万元用以改造职工饮用水条件,已全面实现了安全卫生饮用自来水入户;新建林区公路93km,各林场都有公路与县城和高速公路连接,每天有运营车通往县城,职工出行方便;生活区硬化道路修到每家每户,彻底改变了踏着泥泞出门落后条件;建有通讯线路27km,实现家庭电话电视普及率100%;绿化美化生活区3万m2,并安装了公共体育设施,为职工休闲、娱乐、健身创造了良好条件。
(4)职工家庭生活跨入小康门槛。项目区职工的家庭平均收入2008年已超过2.9万元,比2000年提高了1.9倍。2000-2008年,职工家庭收入年均增加2 437元,家庭消费年均增长1 700元,家庭结余年均增加4 900元。如果按照恩格尔系数来衡量,职工的家庭生活均已跨入小康的门槛。但必须说明的是,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林区树枝树杈等森林剩余物充足,职工家庭用水烧柴不花钱,而且每家都有一个菜园,可以种一些蔬菜供自家消费,还可以上山采集山野菜及蘑菇等作为食物,这些都是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
(二)就业岗位稳大量增多
1.林场职工就业岗位增多。1998-2008年,3个林场累计实现工
资总额近5 000万元。下岗失业率为零。另一方面,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7》统计,2007年全国国有林企业中失去工作岗位的职工占37.9%;黑龙江森工离岗职工占有率为39.0%;伊春林管局离岗职工占有率接近50%;伊春市郎乡林业局离岗职工占有率超过67%。
2.周边人口再就业机会增多。据统计,1998-2008年,项目区共为周边地区提供劳动岗位7 950个,总工日达到7
3.6万个,累计支付劳动报酬3 289.67万元。平均每年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782
人就业,支付劳动报酬近300万元,不仅使那些周边地区失去工作岗位的林业职工获得了再就业机会,而且使他们平均每人每年增加收入4 000余元。随着森林经营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业量逐渐增加,新的岗位不断出现,周边地区富余劳动力再就业的机会逐渐增多。
(三)工作条件极大改善
截至2009年项目区固定资产已达到4 292.6万元,是经营前1997年在账固定资产891.7万元的4.8倍,其中用自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为3 753.2万元,是1997年在账固定资产的 4.2 倍。
(四)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
1.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建立。项目区近10年来通过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提高了森林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加快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开展生森林态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丹清河林场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推动了森林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
展。1999年9月建立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如今,公园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建有宾馆、餐厅、洗浴、多功能厅和大小会议室,可同时接待350人,形成了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会议等一条龙服务。
3.游客增多收入增加。近年来接待游客人数增加,收入增长。其中,丹清河林场自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后,旅游项目增多,收入增加。转山林场和山河林场也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自然景观,开发了漂流、登山、垂钓及野生动物观赏、生态观光等旅游项目。
三、结论
哈尔滨森林经营的案例清楚地表明,按照科学的方式去经营森林,不仅实现了森林资源、林木总价值的双增效益,而且在此基础上仅用11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职工人均年收入、职工社会福利投资总额、职工家庭收入、临时工工资总投入,以及职工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作生产条件的显著改善。这也充分说明不同的经营方式必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只有按照科学的方式去经营森林,才有森林资源的增长和增值,才能创造财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