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知识

合集下载

戏曲乐谱入门知识点总结

戏曲乐谱入门知识点总结

戏曲乐谱入门知识点总结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而戏曲乐谱则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员学习和演绎戏曲剧目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总结戏曲乐谱的入门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戏曲乐谱的基本特点和演奏技巧,为学习和欣赏戏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戏曲乐谱的基本特点1. 戏曲乐谱的构成戏曲乐谱一般由五线谱和简谱组成,五线谱用来记录旋律,简谱用来记录和声和伴奏。

在表演中,演员会根据乐谱的指示进行歌唱、说白和动作等表演动作。

2. 戏曲乐谱的记谱方式(1) 简谱的记谱方式戏曲乐谱的简谱一般用数字代表音高,数字高低表示音的高低,以此表示旋律的走向和音程的大小。

(2) 五线谱的记谱方式戏曲乐谱的五线谱通常用音符和节奏符号表示音高和节奏,以此记录旋律和节奏的变化。

3. 戏曲乐谱的特色戏曲乐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音乐语言:戏曲乐谱中的音符和节奏符号,往往反映了特定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2) 细致的音乐指导:戏曲乐谱中会有详细的音乐指导,包括音高、节奏、音色、音量等方面的要求,为演员提供了具体的演奏指导;(3) 与表演结合紧密:戏曲乐谱中的旋律和节奏往往与表演动作紧密结合,反映了戏曲的独特艺术特色。

二、戏曲乐谱的演奏技巧1. 戏曲唱腔的演唱技巧戏曲唱腔是表演中的重要部分,演唱技巧对于演员的表演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1) 音准掌握:戏曲唱腔的音准要求较高,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掌握各种音节和音程的准确演唱;(2) 声音表情的处理:戏曲唱腔要求演员能够通过声音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情绪变化,因此演员需要懂得声音表情的处理;(3) 唱腔的练习方法:演员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模仿,熟练掌握各种唱腔的演唱技巧,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2. 戏曲乐器的演奏技巧戏曲乐曲中常见的乐器包括琵琶、二胡、梆子、鼓、锣等,演奏技巧对于演奏者的表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1) 乐器技巧的训练:演奏者需要通过不断的乐器练习,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以便更好地表达音乐意境;(2) 合作演奏的要求:在戏曲中,演员常常需要与其他乐器合作演奏,因此需要具备与其他演员协调演奏的能力;(3) 模仿表演的训练:演员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演奏家,熟练掌握戏曲乐器的演奏技巧,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戏曲基本概念
1、戏曲的定义及特点
2、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3、戏曲的表演形式和传统
4、戏曲的艺术表达和特色
二、戏曲的历史发展
1、中国戏曲的起源和演变
2、戏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
3、戏曲的影响和传播
三、戏曲的基本功法
1、唱腔的表演技巧和特点
2、表演动作和身段的基本动作
3、表演台词和声音的技巧
4、舞台表演和布景的要求
四、京剧、越剧、评剧等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和表演技巧
1、京剧的特点和魅力
2、越剧的表演艺术和传统
3、评剧的表演传承和流派
4、湘剧、黄梅戏等其他重要戏曲剧种的特色
五、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
1、名家演员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2、经典剧目的故事情节和演出特色
3、名家演出的经典唱段和表演技巧
4、名家角色扮演的表演技法和形象塑造
六、戏曲的传承和创新
1、戏曲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统传承
2、戏曲的现代演艺市场和表演形式
3、戏曲的新媒体传播和推广模式
4、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方向
七、戏曲的相关知识
1、戏曲的音乐和乐器
2、戏曲的服饰和化妆
3、戏曲的表演道具和舞美
4、戏曲的文学创作和曲艺变化
八、戏曲与现代社会
1、戏曲艺术与当代文化
2、戏曲剧目在当代社会的表演意义
3、戏曲表演在当代市场的推广和接受程度
4、戏曲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以上是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戏曲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戏曲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基本功法和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戏曲的传承和创新、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戏曲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戏曲的分类戏曲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沪剧、粤剧等。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北方地区。

京剧以唱功、功夫为主要表演方式,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

京剧的表演服饰、化妆和音乐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2.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强调唱腔的表现力和唱腔技巧,以及角色的精神内核。

3. 越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流行于浙江地区。

越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以其细腻的唱腔、灵动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4. 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之一,以说唱、打击乐器等表演形式著称。

评剧的表演特点是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5. 黄梅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湖北黄梅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域。

黄梅戏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音乐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6. 沪剧:是中国上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说唱、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

沪剧的表演特点是语言清晰,表演技巧独特。

7. 粤剧:是中国广东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粤语为演唱语言,表演形式以唱、说、做、打为主要。

二、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演员在表演中需要通过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

1. 唱: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演员需要掌握不同的唱腔和音乐技巧,通过歌唱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唱腔进行表演。

2. 念:念是戏曲表演中的朗诵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轻重缓急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白也是戏曲表演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曲艺知识认识及学习

曲艺知识认识及学习

曲艺知识认识及学习曲艺知识认识及学习体会一、曲艺知识的认识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

比较流行著名的有京剧、昆曲、越剧、傩戏、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

(1)具体的一些戏曲常识1、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

器乐:用乐器演奏的音乐叫器乐。

2、散板:是无板无眼自由节奏型的演唱。

各个行当的散板,过门旋律完全相同。

摇板:是有板无眼只有强拍无弱拍自由节奏的演唱。

各行当的摇板,过门相同且是简单反复,而唱腔是有区别的。

3、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是指皮黄腔、昆腔、梆子腔、高腔。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1. 中国曲艺中国曲艺,又称民间曲艺,是中国文化符号,指在中华大地上演唱、演奏的由民间传承而来的文艺活动,又称为民间音乐,古老而高雅,是传承自古今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

它的传承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关抒情婉转、心情多变的滋味,流传至今。

2. 京剧京剧,即京戏。

它属于中国表演艺术的顶端,也是话剧的主流剧种,始于1644年明末清初,也就是明末“宣德元年”(也就是1644年),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

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并结合当地方言演出形式而形成的一种集歌舞、器乐、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的文剧形式,集曲艺、杂剧、话剧、武术于一体,并吸收古代汉剧和杂剧的精华,形成具有特色的独特表演形式。

3. 清代鼓曲清代鼓曲,同京剧一样是出自明末清初,不同的是它更多使用鼓乐演奏,整套曲调更为激情昂扬。

据考证,清代鼓曲是由宋朝传入江南地区,发展壮大,历经以后到明末清初才进入北方多地。

清代鼓曲不仅集元中乐、西安乐、邹乐等多种本地乐种之大成,更是交融着当地民歌、业州调、秦腔的独特表现能力,加之节奏较为明快,易于吸引观众情感,早已成为地方上的表演艺术完美结合体。

4. 越剧越剧是中国古老戏剧之一,起源于明朝,最初发展于浙江沿海地区,因出自越国而得名。

越剧融合了大量汉越文化元素,把汉族湘口腔、文字、音乐、歌剧,以及黄梅戏、豫剧、京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武艺术新风格,并迅速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表演艺术之一。

5. 民歌民歌,是由广大劳动群众所创作的现代民间音乐,又称歌舞,原先随着歌声演唱,后者也善于演奏。

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活泼节奏以及鲜活的话语,把所有民间文化历史经验集中表现出来,入乡随俗,散漫于各地,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民歌文化,也是广大群众最直接、最机敏的表达方式。

6. 童谣童谣,也叫作童谣歌,是一种最早发源于古代民间的多声部歌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戏曲基础乐理知识点总结

戏曲基础乐理知识点总结

戏曲基础乐理知识点总结一、音乐元素1. 音高音高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不同音高的组合可以产生旋律,音高的变化可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2.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形式。

它由音符的长短和重复形成,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3. 和声和声是音乐中不同音高的组合。

和声的规律性和和谐性是音乐美的基础之一。

4.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

不同乐器的音色组合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5. 音韵音韵是指音乐中声音的韵律结构。

通过控制音符的长短和重复,可以产生复杂的音乐韵律。

二、音乐符号1. 音符音符是表示音高和时间长度的符号。

不同形状的音符代表不同的时间长度,不同位置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音高。

2. 谱号谱号是音乐中用来表示音高的符号。

常见的谱号有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3. 节奏记号节奏记号是用来表示节奏的符号。

常见的节奏记号有拍子符号和发音符号。

4. 附点附点是用来表示音符时值加半的符号。

附点可以使音乐更加富有变化。

5. 休止符休止符是表示静音的符号。

不同形状的休止符代表不同长度的静音。

6. 连线连线是用来连接两个音符,使它们的时值加在一起。

三、调性1. 大调大调是一种调性,具有明亮、欢快的特点。

大调中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特定的音乐风格。

2. 小调小调是一种调性,具有暗沉、忧郁的特点。

小调中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3. 调号调号是用来表示音乐调性的符号。

调号可以使音乐调性更加清晰明了。

4. 调性转调调性转调是指把一个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变为另一个调性的过程。

调性转调可以使音乐更具变化和富有情感。

四、节拍与节奏1. 节拍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单位。

它由重拍和弱拍组成,可以使音乐更具有节奏感。

2. 拍子拍子是表示音乐节拍的符号。

拍子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节奏效果。

3. 节奏型节奏型是一种特定的音乐节奏组合形式。

不同的节奏型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4. 赋格赋格是一种特定的音乐节奏形式,由多个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段组成,可以产生复杂的音乐效果。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是一种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演艺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戏曲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代,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黄梅戏:黄梅戏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由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黄梅戏以其柔和、细腻的表现方式,以及温婉典雅的唱腔而著称,被称为“江南第一声”。

3、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上海地区,以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和细腻婉转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越剧以其浓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被誉为“东方曼妙之声”。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粤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音乐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南国昆曲”。

5、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形式和浑厚、深沉的唱腔而著称,被誉为“中原昆曲”。

6、秦腔、沪剧、晋剧、川剧、湘剧、闽剧、滇剧等,各地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形成并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文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中,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演艺形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1、唱、念、做、打:唱指由主要角色演员用唱腔来表演,念指对白的念白表演,做指角色的身段动作表演,打指表演中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武打和打击乐器。

这四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

2、唱段、念白、大面、小面:唱段是戏曲中由主要角色演员演唱的乐曲,念白是角色之间的对白表演,大面是全体演员演出的大型场面,小面是由少数演员演出的小型场面。

戏曲小知识 (5)

戏曲小知识 (5)

戏曲小知识一、戏曲主要种类简介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

戏曲知识大全

戏曲知识大全
(标准答案:C、《说岳全传》)
45、戏剧中的"戏胆"是指:
A、主要角色或者关键性情节 B、贯穿性道具或贯穿动作
C、演员的精彩表演 (标准答案:A、主要角色或者关键性情节)
46、《百花齐放》一书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鲁迅 C、郭沫若 (标准答案:C、郭沫若)
47、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与中国的哪位艺术家构成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A、《搜书院》 B、《汉宫秋》 C、《赵氏孤儿》
(标准C、《赵氏孤儿》
33、世界著名雕塑《思想者》是谁的作品:
A、米开朗基罗 B、罗丹 C、毕加索 (标准答案:B、罗丹)
34、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是:
A、依列维坦 B、希什金 C、列宾 (标准答案:C、列宾)
35、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53、电影《翠堤春晓》是表现哪一位音乐大师:
A、莫扎特 B、施特劳斯 C、柴可夫斯基 (标准答案:B、施特劳斯)
54、成语"手舞足蹈"最早见于:
A、《诗经》 B、《唐诗三百首》 C、《孟子》
(标准答案:C、《孟子》)
---------
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虚拟】 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戏曲节奏 戏曲术语。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 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 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 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 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 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 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 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 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 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 【末】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近代多数剧种末已并入老生行。 【丑】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与净脚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宋元南戏已有丑脚。可表现幽默、机智的人物,也可表现灵魂丑恶、*诈卑鄙的人物。按扮演人物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龙套】 也叫“文堂”、“流行”。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侍从人员,因身着特殊形式的龙套衣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堂。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作用。 【四功五法】 戏曲演员唱、念、做、打4种艺术手段和口、手、眼、身、步5种技术方法的合称,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 【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4种艺术手段。指唱功、念白、做工、武打,习称“四功”。是戏曲演员的4种基本功夫。 【声腔】 指戏曲以演唱的腔调来区分不同品种。某些戏曲剧种或剧种的腔调在音乐或演唱方法上具有较多共同性被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 【板眼】 戏曲音乐名词。奏乐或唱曲时,每一小节,强拍以板敲,称“板”;弱拍或次强拍则以鼓点击,称“眼”,合称板眼。分别称为三眼板(四拍子),一眼板(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自报家门】 戏曲中介绍人物的一种传统手法,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时用引子、定场诗、定场白等作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籍贯、身世和剧中规定情境等。 【起霸】 戏曲表演程式。传说因首先用于明代传奇《千金记·起霸》一出而得名。通过一套连续的舞蹈动作,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景。全套的称整霸或全霸,大都用于剧中主要人物。半套的称半霸。两个人同时起霸称双起霸。 【亮相】 戏曲表演程式。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节舞蹈结束时的短暂停顿中所做的塑像式姿式。有单人、双人或多人各种形式。用以突出显示人物的精神状态。 【趟马】 戏曲表演程式动作。通过成套的连续的舞蹈动作,配合快速的锣鼓节奏,表现策马疾行的姿态。有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多人趟马等多种。 【打出手】 戏曲武打中的特技。简称“出手”。一个主要脚色手足并用同敌对数人相互接、踢、抛、掷武器,用2杆至8杆枪不等,形成惊险复杂的战斗场面。常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有时也用于乱军中抢夺武器的情节。 【脸谱】 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面部勾画各种颜色、图案,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主要用于净、丑角。 【行头】 广义泛指演戏用的道具、服装。狭义只代表戏装。一般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只按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进行妆饰。 【翎子】 戏曲中演员盔帽上的两根五六尺长的雉鸡尾制饰物。插翎子多为英武、勇猛、强悍或暴戾人物。目的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现人物感情。使用翎子的舞蹈称为“翎子功”。 【髯口】 又称“口面”。戏曲演员所挂的假须,用牦牛毛或人发做成。按剧中人年龄分黑、黪(灰)、白三种,个别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则戴红髯、紫髯等。根据不同身分和人物性格,髯口式样分为多种。 【水袖】 戏曲服装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缀一尺上下的白绸。以其甩动时形似水波纹而名。水袖技术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演员可利用它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 【靠】 戏曲服装。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腹部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称“靠旗”。不用靠旗的称“软靠”。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 【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所戴冠帽的通称。主要指帅盔、草盔、凤冠等硬质冠帽,也包括鸭尾巾,罗帽等软质帽巾。按人物身份的不同分别使用。大都着重装饰性。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非常丰富,包含了多个方面。

1. 戏曲的定义和种类: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形式,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人物扮演等因素,流行于中国境内的大剧种如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如评剧、湘剧、花鼓戏等都是戏曲的代表。

2. 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具有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的特征。

其中综合性指的是戏曲表演中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程式性指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整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虚拟性则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夸张、象征等手法表现生活场景。

3. 戏曲的角色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格、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进行划分,如生、旦、净、丑等。

4. 戏曲的表演手法:戏曲的表演手法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分别对应歌唱、念白、表演动作和武打四个方面。

5. 戏曲的剧本结构:戏曲的剧本结构通常包括开场、引子、折子戏和全剧结尾等部分。

其中折子戏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通常将整本戏拆出相对完整的一折单独演出。

6. 戏曲的历史和发展:戏曲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中国各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的一部分,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

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基础知识戏曲基础知识【戏曲虚拟】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

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

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

戏曲节奏戏曲术语。

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

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

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

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

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

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

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

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

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

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

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

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

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

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

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

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

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戏曲乐队小知识

戏曲乐队小知识

戏曲乐队小知识1、文武场戏曲乐队中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由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

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铙钹等组成。

合称为“文武场”,或叫“场面”。

“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进行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场景音乐。

“武场”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

此外,场次的转换、舞台情绪渲染等也都由“武场”承担。

2、文场乐器曲笛:竹制乐器,有八孔,吹孔一个,指孔六个,膜孔一个,其音醇厚,常用于京剧和昆曲的伴奏。

唢呐:簧管乐器,由芯子、管子和碗子组成。

京剧乐队中又分大唢呐和海笛两种类型,大唢呐声音宏亮,常用于伴奏发兵、庆典等宏大场面;海笛声音尖而响亮,常在武戏中伴奏昆曲。

板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

形状似二胡,只是琴筒呈半球形。

弓子夹于两弦之间,靠摩擦发音。

其音高亢,是各种类梆子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形状似二胡,只是较其略小,弓子夹在两弦之间,以弓弦间的磨擦发音,其音刚劲嘹亮,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二胡:拉弦乐器,比京胡略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其音低沉柔和,京剧旦角唱腔多由它作为京胡的辅奏乐器。

琵琶:弹拔乐器,音箱半梨形,以桐木蒙面,琴颈向后弯曲,设有琴品。

演奏时双手竖抱,左手按品,右手弹奏,技法多样。

现为重要民乐乐器和戏曲乐器。

月琴:弹拔乐器,类似琵琶,但琴体呈圆形似月,有三根弦,左手按琴颈音品,右手以拔片弹奏,音质清脆明亮,是京剧乐队的主要辅奏乐器。

阮:弹拔乐器,分低、大、中、小四种,戏曲乐队中多用大、中两种。

有四根弦,左手按琴颈音品,右手以拔片拔奏,音质浑厚,是戏曲乐队的重要辅奏乐器,也是重要的民乐乐器。

弦子:又称“小三弦”,琴颈很长,琴体较小,两面蒙蟒皮。

有弦三根,左手按音,右手以拔子或手指拔奏。

其音质清脆,穿透力强,是京剧的主要辅奏乐器。

3、武场乐器锣:打击乐器,扁圆形、铜制,有大、小锣之分,在演奏方式上亦有区别。

专题一 音乐基础知识与中国戏曲

专题一 音乐基础知识与中国戏曲

京剧的唱腔
以二黄和西皮为主要声腔。 二黄适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 绪,代表曲目为《杜鹃山》之《家住安源》。 西皮适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代 表曲目为《红灯记》之《甘洒热血写春秋》。

四大名旦



1、梅兰芳(梅派)四大名旦之首,擅长青衣 代表剧目《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 2、程砚秋(程派)青衣 代表剧目《梨花记》《龙 马姻缘》 3、尚小云(尚派)正旦 代表剧目有《梁红玉》《昭君出塞》 4、荀慧生,艺名“白牡丹”,青衣、花旦 代表剧目《玉堂春》、《花田错》、《杜十娘》
(一) 全音符 5 — — — 四拍 这个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它是音符家族的老 大哥,其他音符的时值都比它短。 (二) 二分音符 5 — 二拍 这个长着身子(学名叫符干)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 符”。它只有全音符的一半长(它等于全音符1/2的时值) (三) 四分音符 5 一拍 这个黑脸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 半。(它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 (四)八分音符 5 半拍 这个黑脸的音符长出了尾巴,它叫“八分音符”它比四 分音符还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8的时值) (五)十六分音符 5 四分之一拍 这个黑脸的音符长着两条尾巴,它叫“十六分音符”。 它比八分音符 还要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16的时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音符、时值
常用节拍的强弱规律
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 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或弱拍。 2/4拍:强、弱。相当于(一板一眼)。常用来 表现进行曲。 3/4拍:强、弱、弱。 (一板两眼)常用来表现 圆舞曲 4/4拍:强、弱、次强、弱。( 一板三眼)常用 来表现进行曲或表现缓慢、抒情的歌曲。 3/8拍:强、弱、弱。 6/8拍:强、弱、弱;次强、弱、弱。

京剧唱腔知识

京剧唱腔知识
(15)换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16)偷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23)挂儿,京剧音乐名词。挂儿是“过儿”的谐音,专指在唱段与唱段之间的大过门,一般多指华彩的间奏音乐。在唱句与唱句之间的小过门不称挂儿。
(24)垫头,京剧音乐名词。指在乐汇与乐汇间起搭桥作用的旋律称为垫头或小垫头,亦名桥。垫头旋律较短,一般只有二、三拍,起前后衔接作用。
(25)行旋,京剧音乐名词。指在演员表演动作或对话、独白时的衬托音乐。行旋多为曲牌或简单旋律的反复演奏,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9)脑后音,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
(26)调门,指演员歌唱时的音高。凡用弦乐器伴奏,都根据演员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调。京剧调门,一般以正宫调为适度,最高的唱乙字调,最低的凡字调,俗称趴字调。同一剧中,两个主要演员音高不同,有时互相迁就,有时临时长(提高)调门或落(降低)调门。
(27)调面,演员唱的音高与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相同,叫做调面。意思是按照“调门”的表面歌唱。调面系针对调底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演员都唱调面。

公共基础知识戏曲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戏曲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戏曲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戏曲的概念: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戏曲的种类: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京剧、昆曲、川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等。

戏曲的角色: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每种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

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其中唱和念是表现戏曲音乐和语言的重要手段,做和打则是表现戏曲舞蹈和动作的重要方式。

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戏曲传承基地、推广戏曲艺术教育等。

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中关于戏曲的一些常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昆曲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昆曲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昆曲的知识点总结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珍贵艺术瑰宝。

昆曲以其独特的唱腔、优美的舞姿、精妙的表演方式而著称,被誉为“戏曲之源”,对中国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昆曲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音乐特色、剧目体裁、流派流派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希望对读者深入了解昆曲和中国传统戏曲有所帮助。

一、历史渊源昆曲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说昆曲是由曲艺演化而来的,曲艺是指在古代即兴演唱故事的艺人,其中有一种曲艺叫做“昆山腔”,因此昆曲得名。

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湖南昆山曲艺人白朝奉携带昆曲来到嘉靖年间津沽(今天津)地区传播昆曲。

白朝奉收集了当地的山戏、柳词、杂剧等民间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创立了昆曲的三大流派——梨园、坐回、青衿,标志着昆曲的成型。

此后,昆曲逐步形成并传遍全国各地。

清朝时期,昆曲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宫廷和达官显贵娱乐的主要节目。

20世纪初,昆曲逐渐式微,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昆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相关剧目得以保存与传承。

如今,昆曲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种昆曲演出和研究也得到了新时代的发展和壮大。

二、表演特点1.音律婉转昆曲的音乐体现了古代中国音律的特点,其音乐旋律细腻婉转,曲调多样。

昆曲的音乐分为“腔调”和“唱腔”两种,腔调是指曲牌,唱腔是指唱腔曲牌的演唱方式。

昆曲音乐中的腔调多以古琴、古筝为伴奏,悠扬动听,具有浓厚的古代音乐韵味。

2.表演细腻昆曲表演讲究精细和细腻,演员要求表演出精湛的唱功、功力深厚、表演细腻,更重要的是要有极高的美学修养,驾御舞台、情感、音乐、感知、体现出真情实感。

3.化妆服饰昆曲表演中,化妆服饰也有其独特之处。

演员进行精细的脸谱化妆,用色艳丽鲜明,服饰华丽堂皇,演员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与角色的性格特点相呼应。

4.舞蹈形式昆曲的舞蹈形式也有其独特之处,舞蹈动作、身段优美雅致,动作多以手舞为主,手部动作细腻多变。

高中音乐鉴赏课《古典戏曲》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古典戏曲》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古典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古典戏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古典戏曲的定义与分类2. 古典戏曲的历史发展3. 主要古典戏曲流派简介4. 古典戏曲的音乐特色5. 古典戏曲的表演形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古典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3. 不同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4. 古典戏曲的音乐结构和表演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2. 欣赏法:播放经典古典戏曲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典戏曲的音乐特色和表演形式。

4. 实践法:邀请专业戏曲演员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古典戏曲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典戏曲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古典戏曲的分类、历史发展、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

3. 欣赏:播放经典古典戏曲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古典戏曲的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实践:邀请专业戏曲演员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古典戏曲的魅力。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了解一种古典戏曲流派,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欣赏和分析古典戏曲作品时的反应,评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七、教学资源1. 古典戏曲音乐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戏曲作品,用于课堂欣赏和分析。

2. 相关书籍和资料:提供古典戏曲的介绍书籍、学术论文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古典戏曲的视频、音频和图文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戏曲音乐》基础知识试卷

《中国戏曲音乐》基础知识试卷

《中国戏曲音乐》基础知识试卷----------------------------------------《中国戏曲音乐》考试试卷3、“三眼板”以()拍记谱A、2/4B、1/4C、3/4D、4/4基础知识笔试部分4、下列哪个属于有板无眼类()、A、慢板B、流水板C、散板D、摇板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阅卷组长密---------------------------------------------------------5、下列哪项剧目,作者以及主要人物是正确的:()A、孔尚任《三滴血》关羽注意事项: B、汤显祖《牡丹亭》柳梦梅李香君C、洪昇《长生殿》唐明皇杨玉环 1.考生应首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身份证号码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的相应位置上。

D、孟广禄《桃花扇》侯方域 2.考生应按要求在试卷上作答。

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或在其他地方作答,则均属作答无效。

3.本试卷册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6、下列那组人物是后四大须生() 4.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交给监考人员。

A、余叔岩谭福英马连良杨宝森B、言菊朋谭福英余叔岩杨宝森C、奚啸伯谭福英马连良杨宝森得分评卷人D、余叔岩奚啸伯谭福英马连良封--------------------------------------------7、下列哪个曲目是著名演员张继青的代表作()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A、《牡丹亭》B、《长生殿》C、《花木兰》D、《桃花扇》 1、增板2、锣鼓经8、下列哪个曲目是胡琴曲牌() 3、花音、苦音A、《朝天子》B、《山坡羊》C、《将军令》D、《小开门》 4、川剧5、粤剧六大行当9、下列哪位著名演员扮演的角色是老生:() 6、三打七唱A、宋长荣B、孟广禄C、袁世海D、马连良线----------------------------------------------------- 10、下列哪位演员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人称“洛阳牡丹”:()得分评卷人A、牛的草B、新凤霞C、马金凤D、张继青姓名:考号:身份证号:单位: 11、下列哪个是秦腔的主奏乐器()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A、笛子B、板胡C、二胡D、锣填入括号中。

秦腔戏曲知识点总结

秦腔戏曲知识点总结

一、秦腔的历史渊源秦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秦腔”称为“商腔”,发展于渭南一带。

后来在宋代,渭南地区的演艺形式逐渐发展成为秦腔,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明清时期,秦腔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并开始传承于整个陕西地区。

秦腔曲目繁多,既有从南戏吸取的曲牌,又有本地的新编曲目。

二、秦腔的表演特点秦腔以唱功和念白为主要表演特点,演员通过特定的发声技巧和唱腔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另外,秦腔的表演还注重化妆和舞台布景,通过具体的化妆和道具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和故事的场景。

此外,秦腔的表演也注重挑逗观众的情感,适当地添加幽默的台词和动作,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秦腔回目和剧目秦腔的回目是指剧目中由一个段落变为另一个段落的过渡形式,一般是由对白、唱腔或舞蹈连缀而成。

秦腔回目有转场、情节、表现性格、渲染气氛等功用。

秦腔回目根据剧情需要和表演要求不同,有时戏游次序需要从唱腔变换到对白,有时则可以唱腔和对白逐渐互相衔接。

剧目是指秦腔演员在演出时所要表演的整部戏,也是指秦腔演员所要学习的一部秦腔戏曲作品。

秦腔剧目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剧目,有独具一格的表演方式和题材特点,表现了陕西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四、秦腔的表演形式秦腔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锣鼓、弦子、花脸、丑角、丑脸等。

锣鼓是秦腔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起着节奏感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弦子是秦腔表演中的主要乐器,用来伴奏唱腔和唢呐音乐。

花脸是秦腔中的主要行当,通常扮演正面的豪杰人物,性格刚烈、正义凛然。

丑角是秦腔中的一个重要表演形式,扮演各种滑稽可笑的角色,善于变脸和耍宝。

丑脸是秦腔中的丑角表演的一种形式,演员在面部化妆和表演动作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出滑稽可笑的性格。

五、秦腔的表演技巧秦腔的演员在表演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演技技巧,包括唱腔、念白、动作、化妆和布景等方面。

其中,唱腔是秦腔表演的核心技艺,演员需要通过扎实的发声技巧和具体的唱腔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和性格。

念白是秦腔表演中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演员需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音乐知识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划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

戏曲音乐来源于民歌、曲艺、歌舞、器乐等多种音乐成份,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简史戏曲艺术的形成,一般认为始于12世纪前后的宋杂剧和金院本时期。

但是包含音乐、舞蹈、戏剧因素的综合艺术,可追溯到先秦的乐舞、俳优,汉代的歌舞戏、角抵戏,隋唐的代面、拨头、踏摇娘、参军戏、俗讲等。

在杂剧形成之前,戏曲艺术已经历了一个长达数百年的漫长的孕育发展阶段。

初期的南戏,其音乐多为村坊小曲,后来吸收了当时流行于勾栏瓦舍的曲艺音乐如唱赚、诸宫调等;同时又继承了前代的歌舞音乐如唐、宋大曲的某些因素。

南戏把歌唱、念白、舞蹈、表演、戏剧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确立了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

比南戏稍晚,在北宋杂剧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潮。

元杂剧大多是一楔四折,连贯地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每1折用1个“套数”,每1套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

这种结构近似诸宫调。

演出时每折只由1个主角演唱,其他角色只说不唱。

到14世纪元代末叶,元杂剧逐渐衰微,南戏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传奇”的剧本体制,盛行于明代。

传奇不限于一楔四折,可分为更多折;它所用的曲牌套数,不受1个宫调的限制,可以“借宫”;登场人物均有说有唱。

明代传奇的音乐复杂多样,特别著名的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16世纪出现了四大声腔争奇斗妍的局面,促进了戏曲音乐的发展。

18世纪清代戏曲又有进一步的发展,除明代相传下来的昆腔、弋阳腔继续流行外,还相继出现了梆子腔、罗罗腔、唢呐腔、巫娘腔、吹腔、西皮腔、二黄腔等戏曲声腔,其中以梆子腔和皮黄腔(西皮、二黄)影响最大,一直流传至今,为许多剧种所采用。

17世纪明末清初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地方剧种,如徽剧、汉剧、湘剧、婺剧、赣剧、川剧、闽剧、桂剧、滇剧以及北方诸省众多的梆子剧种。

清代道光、咸丰(1821~1861)年间,在北京逐渐形成的京剧,熔徽、汉二调于一炉,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剧坛,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逐渐遍及全国。

京剧的形成,是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

清代中叶以来,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戏,如花鼓戏、滩簧戏以及越剧、评剧、吕剧等等。

总之,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每个剧种的音乐,风格各异。

二、戏曲音乐的组成及其功用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

声乐部分主要是唱腔和念白;器乐部分包括不同乐器组合的小型管弦乐(文场)和打击乐(武场)。

1、唱腔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部分,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也是决定一个剧种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

戏曲的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用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也有少量的对唱和齐唱,对唱用于对答,齐唱用于群众场面。

高腔剧种中帮腔的群唱,与演员的独唱在音色、音量和音乐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戏曲的演唱,与行当的划分关系密切。

各剧种对不同的行当在音色、音量、音域以及曲调诸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和区别。

如京剧就有生腔和旦腔两大类,演唱要求也不同。

老生要求刚柔兼备,朴实而响亮;青衣要求音色优美,庄重而华丽;净角要求粗犷洪亮;老旦要求苍劲圆润;文小生用旦腔,以假嗓演唱;武小生用生腔,以本嗓演唱。

不少地方小戏,采用真声演唱,自然和谐,音色甜美,纯朴真实,接近生活。

戏曲演唱,不仅要求有优美纯正的声音,而且要表现出唱腔的内在感情,成为声情并茂的动人之曲。

“字正腔圆”则是戏曲演唱总的要求:吐字清楚,四声准确,行腔圆润,板眼无误。

戏曲中一些接近自然语言或带有说唱性的唱腔,多用于叙事;旋律性强、离语言自然形态较远的唱腔,多用于抒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速度变化较多的唱腔,则多用于感情变化强烈和戏剧冲突尖锐的场面。

长段的唱腔,常因唱词板式或曲牌的更异,兼有叙事、抒情的性质。

2、念与白戏曲中的念和白,具有节奏性、旋律性和韵律感的特色。

念,包括人物上场后所吟诵的引子、定场诗、下场诗等韵文,音乐性较强,与唱腔衔接时易于和谐统一。

念的形式多种多样,各个剧种的吟诵腔调亦不尽相同,一些无旋律的念诗,则强调其节奏性。

白即道白,一般是无韵的长短句,富有节奏感。

白有“韵白”(并非押韵)和“京白”(或“本白”)之分。

老生、青衣、净角用韵白,以表现剧中人物高贵、庄重、威武的身份和性格。

韵白均以“中州韵”的声韵语调为基础,所以各剧种的韵白区别不大。

韵白在节奏、声调、韵律方面均有一定的程式性,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

“京白”即北京日常语言,“本白”即各剧种本地的方言,这类道白生动活泼,多用于花旦、小丑等角色。

由京白、本白到吟诵构成从日常生活语言到歌唱语言过渡的几个阶梯,再通过“叫头”、“叫板”及器乐的“引子”、“介头”,能自然协调地进入唱腔,使吟诵道白与唱腔的结合和谐一致。

不少剧目唱中加白,用可长可短、自由反复的“行弦”连接起来,使音乐不致中断,是又一种说与唱的联接方式。

3、器乐器乐在戏曲中不仅用于唱腔的伴奏,还要配合舞蹈、武打表演,并有控制舞台节奏、渲染戏剧环境气氛的重要作用。

一出戏的前后连贯,也与器乐有直接的关系。

在传统戏曲乐队中,文场,一般用2、3件或6、7件乐器;武场,一般用4、5件乐器(有的剧种乐器多达20余件,如川剧)。

乐队一般由7、8人组成;许多乐师兼司2、3种乐器,司鼓者是乐队指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曲乐队的人数和乐器品种均有增加,不少剧种还采用了少数西洋的管弦乐器。

伴奏对唱腔,起着引、承、托、帮的作用。

引──用或长或短的引奏把唱腔引带出来,使演员有调高、节奏的准备;承──起着唱腔间隙的桥梁作用;托──衬托唱腔,使唱腔丰满,音色多变;帮──使演唱者的情绪发挥得更加充分。

唱腔与伴奏有许多不同的结合方式,常见的有以下5种:①唱奏结合。

伴奏和唱腔旋律相同或大同小异,常作高八度或低八度的变化。

②加花衬垫。

在伴奏中加上唱腔之外的装饰音、经过音、上下倚音,有的两者构成支声复调的关系。

③模拟唱腔。

演唱时不伴奏或蜻蜓点水地伴奏,句间或句后,模仿唱腔的曲调。

④间隙托腔。

在唱腔开始一半或一部分时加入伴奏。

⑤代替帮腔。

有的高腔剧种以管弦乐器代替人声帮腔。

戏曲中的打击乐作用重要,有“一台锣鼓半台戏”之说,它能使表演动作有鲜明的节奏感,善于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并能造成欢乐、热烈、喜庆、紧张、阴暗、伤感等各种舞台气氛,还能象征性地表现更鼓声、风声、水声、雨声、叩门声等等。

在武打戏中,打击乐更是主要的音乐表现手段。

戏曲音乐的演奏,要有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需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方能掌握。

鼓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本剧种的各种锣鼓点,熟记各种唱腔和丝弦曲牌,而且要熟悉剧情,紧密地配合演员表演,指挥整个乐队;主奏琴师更要熟练地掌握本剧种的唱腔和丝弦曲牌,密切配合演员的演唱。

鼓师和琴师是戏曲音乐的继承者、创造者、革新者,他们对演员的艺术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4、戏曲音乐的体式戏曲音乐品种繁多,就其结构而言,分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类。

曲牌体又称联曲体。

一出戏若用单一曲牌反复演唱,称为“单套”;若用几个曲牌联接演唱,则称“联套”。

这些可统称“套曲”。

组成套曲的曲牌可以反复。

除一般曲牌外,还可以用“集曲”,即从几个曲牌中各选出1句或几句唱腔,组成1个新的曲牌。

若所集曲牌不属同一宫调者,称为“借宫”或“犯调”。

曲牌体戏曲音乐的唱词,多为长短句。

各个曲牌的句数、字数都有定格。

但有的曲牌因内容需要,句数、字数亦可增减。

高腔曲牌中的“滚唱”、“放流”,就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增加的唱词。

它们可长可短,可多可少,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曲牌体音乐具有以下特点:①曲牌众多。

由于各个曲牌的句数、句式、旋律、节奏、宫调的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性格,广泛地选择运用。

②各个曲牌体的剧种音乐,因其所用曲牌源流不一,故风格各异;但就某一剧种的音乐而言,曲牌虽多,风格却谐调统一。

③曲牌体音乐宜于抒情,表现激昂情绪较弱。

④高腔的帮腔曲牌,在中国戏曲音乐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⑤不同曲牌的联接运用,使音乐呈现出多样性。

典型的曲牌体音乐,当推高腔、昆腔、柳子腔及众多的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二人台、二人转,等等。

板腔体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拍、节奏、宫调、旋律等要素的变化,在旋律、曲体上采用扩充和紧缩的手法,从而逐渐演变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形成一套具有多种戏剧表现功能的唱腔,这种唱腔结构的总体称为板腔体。

板腔体音乐的结构形式,可分以下3个层次:①句式。

构成段式的单位,有基本句式和变化句式之分;有的句式就是一种板式,如单句体的导板、回龙。

②段式。

板腔体中完整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上句和下句组成;上下两句的变化反复,是板腔体唱腔的基本特征。

③板式。

唱腔的结构、板眼、腔格形式。

板式由若干句式和段式组成,以表现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思想内容。

不同的板式,表现不同的感情,慢板长于抒情咏叹,原板宜于叙事明理,快板擅长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摇板则宜于表现戏剧矛盾冲突。

就其联接方式而言,可分单板体和联板体两种。

单板体即由同一板式组成唱段,联板体则由不同板式组成唱段;组合联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一长段二黄腔,可由导板、回龙、慢板、原板、散板等5个板式组成;亦可由原板、慢板两个板式组成。

不同板式的转接,实质是旋律发展变化的一种形式。

除导板、回龙限定各为1句之外,其他板式的句数,视剧情需要而定,不受限制。

板腔体的唱词,以整齐的10字句、7字句为主,也可间插长短句。

板腔体音乐具有以下特点:①同一腔系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它既有统一的词格、腔格、引奏、过门、宫调、旋律趋向,又有多种变化节奏、速度的句式和板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