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民歌、戏曲文化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民间的生活和感情,传承着智慧和文化。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在曲调、歌词、情感表达等方面,下面对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进行浅析。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体现在其曲调上。
中国民歌的曲调清新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韵味。
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各具特色,如青海的《青海湖》、云南的《茉莉花》、陕北的《马兰花》等,都是以本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民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中国民歌内在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体现在歌词上。
民歌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挚,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比如《茉莉花》中的“茉莉花呀茉莉花,开在寂寞的夜里,香味填满了这黑夜”,表达了对坚强女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马兰花儿》中的“赶山风赶大风,赶呀赶,赶狂风赶旷野,赶呀赶”,表达了对奋斗生活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朴实真挚,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民歌的生活本真和生命力。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浓烈而真挚,常常是源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
例如《茉莉花》中的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敖包梁之泉》中的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苦涩。
这些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贴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中国民歌戏曲通俗歌曲
民歌的特点是:
1、民歌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最直 接最紧密的联系,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民歌是经过人民大众的即兴创作、口传 心授而逐渐发展的,是无数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 个民族的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特征,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4、民歌的音乐语言洗练,形式生动灵活, 篇幅短小精干,内容简明朴实,易于传唱。
小调的曲调抒情、流利,感情委婉、细 腻,结构规整、均衡,节奏匀称、整齐。 小调的种类主要有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 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 、剪靛花调)、地方性小调和歌舞性小 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秧歌调 等)。 经典曲目:江苏民歌《茉莉花》
河北民歌《小白菜》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中国走向世界的艺术名片——
江苏民歌
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知名度的歌曲《茉莉 花》的旋律,是第一首流传到海外的中国民 歌。《好一朵茉莉花》曲调缠绵,寓意含蓄。 茉莉花之美代表了爱情和幸福,东西方人都 从茉莉花的芬芳中得到愉悦和快乐,因此, 民歌《茉莉花》传唱六十多年而不衰。
西北民歌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
风土人情 、生活习惯、文化、语言、 语音、语调。(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势峥嵘,
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 生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 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语言的差异也是不同民歌 色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民歌的旋律总是和不同的 语言、语音、语调相一致的。其中“花儿”、“信
天游”最具有西北民歌的代表性。)
花儿:又称“少年”,在其对唱中,男方
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 这种对人物的昵称逐渐成为该种山歌的名称, 并统称为“花儿”。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 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结合 的方法演唱。
论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歌舞、器乐及戏曲
论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歌舞、器乐及戏曲【摘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深远的渊源,而且各民族又具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
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光彩夺目,同时又多元一体,正是受这种民族传统的影响,在音乐领域中少数民族音乐表现得更为突出,从而为缔造中国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历史角度和少数民族音乐的四种体裁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民歌歌舞器乐戏曲一、民歌民歌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休息娱乐,社交都伴随着歌唱,如北方各游牧民族,他们在放牧时唱歌(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结婚时唱歌,表达爱情时唱歌,思乡时唱歌。
此外,他们还在进行集体竞技时唱歌,挤奶时唱歌。
当母畜不肯奶幼畜时,他们也唱歌,一直唱到母畜照常哺育自己的“幼儿”时为止。
少数民族民歌中最赏见的是咏唱历史,传说和英雄业绩的叙事歌,代表爱情生活的情歌。
进行劳动生产时唱的劳动唱、风俗歌和儿歌等。
每逢民族传统节日,婚嫁喜庆的日子或是新房建成的夜晚,许多民族都有演唱叙事歌的传统。
有叙述天地万物形成的传说,叙述历史中或传说中的英雄事迹,叙述各种礼仪、习俗的兴起原因;回忆古代民族之间的战争和民族迁徙的史诗。
这类歌曲,歌词一般都是多行叙事体,有十来行的,也有数十行的,还有长达数十万行的。
所采用的曲调较少,有的只有两三种曲调,个别的也有十多种曲调。
劳动歌曲有的直接伴随劳动,起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的作用;有的是对人们所从事的劳动的歌倾抒发劳动后的欢快心情。
劳动歌的歌词大多即兴编唱,其旋律跌宕有力,曲式方整,节奏紧凑。
多采取独唱,齐唱或一领众和的方式。
二、歌舞在中国,“载歌载舞”已经是表达少数民族特点的通用语言。
许多民族的歌和舞两者很难截然分开,往往歌舞并重。
中国少数民族歌舞是各族人民为自己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
他们以歌舞来表现本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歌颂家乡,传授生产和战斗知识,倾诉爱慕,寄托愿望。
对民族的繁衍生息,教育后代,振奋精神起着重大的作用。
浅谈民歌传承的教育作用
民歌是民间文化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一种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歌传承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其次,民歌传承可以传承文精神。传统文化凝练了古人的智慧和精华,其中的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所需的一种精神资源。对于传承人文精神来说,民歌传承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通过学习和传唱民歌,人们可以了解到传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和体验人文精神的美妙和价值,从而深入了解自己,加强道德自觉和精神追求。
总之,传承民歌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通过民歌的传承,可以培养文化情感和人文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和推进文化创意,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为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民歌传承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传承民歌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民歌流传于民间,与地域相关,它既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特色,又反映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人文和生活特点。通过民歌的传承,可以促进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达到文化的融合和交融,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中国戏曲是一种以诗、音乐、舞蹈和服装为主体的古老艺术,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国社会中拥有很多支持者,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中国戏曲一直以来,都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和特别是老人家和孩子们的青睐。
它包括了各种传统的戏剧形式,如京剧、豫剧、昆剧、评剧等,而每种形式下又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如块口、百板、花朝双汉、滑稽趣、撒罐等等。
中国戏曲的演出以多元文化为基础,把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民俗文学都汇聚到一块,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综合表现,向人们传达艺术和历史的真实内涵。
而且,中国戏曲并不仅仅完全靠表演,还需要诗词和乐曲支撑,表演者要掌握诗词的朗诵能力,以唱歌的形式表达剧情,还要学会一定的身段动作,以还原剧中角色的栩栩如生。
它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表演、歌唱,以其灵动的表演形式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旋。
中国戏曲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传递知识和情感,通过诗词唱段以及舞蹈来帮助观众了解文学作品。
通过戏曲,观众可以重温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事件,如诸葛亮斩断长江等,让观众直观自己融入历史,更容易对历史故事有深入的理解。
此外,中国戏曲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思想和情感共鸣,通过表演一些普世或普遍的思想情感,它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熟悉的气氛,获得共情和鼓励,达到触景生情的效果,使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得以传播。
最后,虽然中国戏曲传统的基本形式和风格已沿袭了相当长的时间,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发展和进化,变得更具新颖性和创新性,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爱好者的欢迎。
中国戏曲既能传承文化,又可以唤起人们良好的思想和情感,充分体现出中国优秀的文化精髓,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珍惜,把它好好发扬光大。
传统节日中的中国民间戏曲文化
传统节日中的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民间戏曲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剧种的特点以及戏曲在传统节日中的表演等方面探讨中国民间戏曲文化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
一、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戏曲是由民间曲艺和宫廷音乐相结合形成的,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和表演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传承至今。
中国戏曲的历史悠久,流派繁多。
其中,京剧、粤剧、豫剧、越剧等剧种影响最为深远。
二、主要剧种的特点1. 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它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精致的服饰和唱腔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京剧走红的同时也使得中国的文化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
2. 粤剧粤剧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戏曲剧种。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艺术等多种元素,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
粤剧以其活泼欢快的节奏和悠扬动听的唱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3. 豫剧豫剧是中国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悲壮的唱腔和朴实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豫剧在剧情上以历史题材为主,通过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唱腔的演唱,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越剧越剧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细腻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唱腔风格而被广大观众喜爱。
越剧的表演风格注重造型和舞蹈的表现,并以轻快的唱腔为特色。
三、戏曲在传统节日中的表演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以及元宵节等,都离不开戏曲表演的陪伴。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戏曲演员们会精心编排并表演经典的剧目,献给广大观众。
戏曲表演不仅能给观众带来视听上的享受,更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办盛大的戏曲演出。
其中,京剧节目是最受欢迎的。
演员们会在舞台上精彩地演绎经典的京剧剧目,如《红楼梦》、《白蛇传》等,为观众带来欢乐和艺术的享受。
中华文明中的音乐艺术与戏曲传统
中华文明中的音乐艺术与戏曲传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与戏曲传统。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好情感,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音乐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古代的音乐艺术主要表现在乐府诗和雅乐上。
乐府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文学形式,既有曲调,又有歌词,以婉约而深情的方式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而雅乐则是宫廷贵族所享受的音乐,以庄重、肃穆为特点,旨在表达君主统治下的稳定和和谐。
这些音乐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繁荣和文明程度。
戏曲是中华文明中另一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和歌唱,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
中国的戏曲有多样的形式,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种。
戏曲以其华丽的戏服、精妙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表演,更是中国历史、文化以及社会风貌的重要见证。
通过戏曲,观众可以领略到不同时代的风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华文明中的音乐艺术与戏曲传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艺术领域。
例如,中国绘画中常常可以看到以乐舞为主题的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舞者优美的身姿和音乐的动感,延续了音乐艺术与绘画的结合。
同时,音乐也成为了电影、电视剧以及舞台剧的重要元素。
通过配乐、歌曲和舞蹈,这些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情感。
中华文明中的音乐艺术与戏曲传统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华文明的音乐艺术与戏曲传统获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传播。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和欣赏中国的音乐艺术与戏曲传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
例如,中国的京剧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总之,中华文明中的音乐艺术与戏曲传统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艺术遗产。
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展示智慧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与文化表达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与文化表达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表演、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音乐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用音乐语言传递情感、塑造人物形象、衬托场景氛围,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从音乐与文化表达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戏曲中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独具特色,它以宫商角徵羽五声为基础,通过各种演奏技巧和音律体系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
音乐在戏曲中担任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通过旋律的起承转合,配以不同乐器的演奏,使剧情连贯、紧凑。
音乐还通过速度、音高、音色的变化来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从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内心。
在戏曲中,音乐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
首先是借助人声的表演技巧,如咏史、唱白、念白等。
这些技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情感更加真切深入。
其次是配器的运用。
传统戏曲常常使用弦乐、打击乐等器乐,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和演奏技巧的运用,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京剧中,二胡的高亢激昂,锣鼓的激烈节奏,使得战斗场面更加激烈热血。
最后,是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旋律起伏流畅,有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特点,节奏明快活泼,富有节奏感,既表现了剧情的发展变化,又提高了观众的音乐享受。
除了音乐的形式表达,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戏曲音乐作为古老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融入了众多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例如,音乐中所运用的德音美声观念,强调高尚质朴、平和优雅的音乐效果,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
戏曲音乐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引用和演绎,传达了国家历史与民族精神的文化认同。
在京剧《赵氏孤儿》中,音乐通过旋律的变奏和组合,表现了赵盾和赵炎两兄弟的孤独与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
此外,戏曲音乐还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社会生活等方式,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哲学思考。
浅谈民歌戏曲鉴赏
浅谈民歌戏曲鉴赏其实我本人很喜欢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文化,尤其对书画和园林情有独钟。
很荣幸的是,我来到了扬州学习,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让我魂牵梦绕。
瘦西湖是我经常留连往返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拿着相机,拍下瞬间却又永恒的照片。
在瘦西湖中的徐园,展示了一些作家的书画,虽然数目不多,但在灰色的砖瓦和红色的栏杆的衬托下,书画更具中国魂。
在杨柳岸旁边的亭子中,可以听到有一些年长者在唱曲,旁边还有同伴在伴奏。
每次听到的时候,只是觉得曲子很特别,很好听。
正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喜爱,我选了《民歌戏曲鉴赏》这门公选课。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可以对中国的民歌和戏曲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体会到中国的民歌和戏曲精华所在,并尽己所能将正在慢慢淡化甚至可能失传的民歌和戏曲传承下去。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们的第一次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多种民歌,如扬州的《茉莉花》,甜美清纯的音乐让人联想到风光旖旎的扬州城,正开满了茉莉花,花香扑鼻,我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感受这番风情。
民歌将那个时期的历史记录下来,让后人慢慢体会和咀嚼。
我出生在苏州,自然而然对江南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所偏爱。
但在老师介绍的所有民歌中,我最喜欢的却是陕西民歌《绣荷包》。
原因如下:(一)音乐是感性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描绘了塞外磅礴、雄浑的气势,这与江南的风景完全相反。
那一片黄土、风沙的环境孕育出了粗犷耿直的陕西人们,孕育出了热情奔放的陕西民歌。
或许正是这一种相反的风格让我对陕西民歌《绣荷包》喜爱至极。
音乐是感性的,尝试不同的风格也许能使我更加理解音乐,更加喜爱音乐。
(二)音乐是有故事的。
我认为每一首曲子后面总有一些故事,因为没有故事的音乐是不深刻的,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能引起大家共鸣的。
《绣荷包》讲述的是一位女子为她的情人绣荷包的故事。
她的情人在走西口,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这位女子一边绣荷包一边担心她的情人,希望他可以平安,可以早点回来。
《绣荷包》唱出了女子的担忧和期盼,同时又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传统节日的民间歌舞与戏曲
传统节日的民间歌舞与戏曲传统节日是每个文化中都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独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民间歌舞与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探讨传统节日中的民间歌舞与戏曲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节日与歌舞节日是人们欢庆和祭祀特定事件或节气的日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歌舞作为一种载体和表达方式,能够将人们的情感与祝福转化为音乐和舞蹈的形式,丰富了节日的氛围。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常常有与歌舞相关的活动。
比如春节期间,舞龙舞狮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端午节时,人们载歌载舞舞动五色彩带;中秋节,舞狮、舞龙、广场舞等为庆祝活动增添了喜庆氛围。
这些歌舞形式均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共同庆祝节日,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二、节日与戏曲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戏曲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类型,每一种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点和表演风格。
传统节日中常常会有与戏曲相关的表演,比如春节期间的“耍龙灯”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京剧或豫剧的演出;端午节时,人们喜欢欣赏越剧,借助戏曲的表演形式来弘扬传统文化。
戏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式,通过表演艺术的展示,使人们更加了解和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歌舞与戏曲的影响力民间歌舞与戏曲在传统节日中的表演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歌舞与戏曲的表演,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加深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
此外,歌舞与戏曲还能够起到凝聚力和团结力的作用。
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人们通过共同参与歌舞与戏曲的表演,增进了互相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让人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快乐。
总之,传统节日的民间歌舞与戏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它能够将人们的情感与祝福转化为音乐与舞蹈的形式,丰富节日的氛围。
古代的民歌与传统演艺
古代的民歌与传统演艺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歌和传统演艺一直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在古代,民歌和传统演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在今天,虽然音乐和艺术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传统文化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历史、特点、传承等方面,来探讨古代的民歌与传统演艺。
历史民歌和传统演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
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通过声音和舞蹈来表达对自然、祖先和生活的感悟和敬意。
这些歌曲和舞蹈直接地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是当时人们最为真实和自然的表达方式。
通过历史时期的不断演变发展,民歌和传统演艺逐渐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民歌和传统演艺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厚感受和情感表达。
这些歌曲和舞蹈不仅具有民族情感,而且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
例如流传至今的《赛马》、《黄河谣》等歌曲,都属于古代的民歌形式。
另外,传统演艺则通过形式多样的表演方式,如杂技、京剧、黄梅戏等,来传递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些形式不仅蕴含着历史沉淀的魅力,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民族独特美学和文化符号的独特魅力。
传承在今天,虽然音乐和艺术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古代的民歌和传统演艺的传承仍然在延续着。
这是因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保护是中国文化的一项基本任务。
因此,很多特定的机构将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传承下来,形成了许多古典音乐和传统戏曲的专业化机构,如中央音乐学院等。
此外,在社会大众中,许多著名的歌曲和音乐仍然广泛流传。
例如《二泉映月》等脍炙人口的古典音乐,还有黄梅戏、京剧等的演出,也广受百姓的喜爱。
除此之外,不同层次的文化社区的群众中还持续流传着很多民歌和民间音乐,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总之,古代的民歌与传统演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历史沉淀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表达的韵味。
在今天,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传承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以使其保持鲜活,并为新时代文化的创新和流传贡献更多的可能性。
民歌戏曲鉴赏论文
《民歌戏曲鉴赏》结业论文--日语1001 100503113 孙云霞半年的民歌与戏曲鉴赏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民歌和戏曲的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到了不同地区民歌以及不同剧种的戏曲之间的差异,使得我对民歌和戏曲有了新的认识。
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民歌和戏曲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民歌戏曲鉴赏的课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而且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公选课一定要选一些诸如民歌、美术、戏曲等之类的课程;而现在,我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定的学分,更多的是使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艺术。
老师的授课的方式分为乐理讲解和乐曲欣赏两部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吸收有关民歌、戏曲的知识。
首先,先说说民歌部分的吧。
这学期我们既听过陕北的豪放式的地方民歌,也欣赏过江南的婉约式的地方民歌;既听过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也听过悠扬悦耳的山歌小调……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和民族音乐的不断传承光大,具有独特民族音乐风情的民歌演唱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各具特色的民歌,像花瓣一样散落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
大西北的民歌,因地处高原,声调高亢、跌宕,如:《信天游》、《赶牲灵》等;而内陆平原鱼米之乡的音调则婉转清丽,如《扬州小巷》、《姑苏风光》等。
江湖河海的水运号子是伴随着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具有齐心协力、斗志昂扬的豪迈气概,其音乐节奏、旋律特点、情绪表现都与劳动条件密切结合。
又如山歌、小调,山歌的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抒情性强,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山歌不同的是,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传唱,小调音乐风格细腻曲折,形式规整,表现手法丰富,能够反映社会各层的生活、嬉戏、爱情等内容,因自然地理的各地差异,有的气势轩昂,有的则情长意深,大相径庭,它们总是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精神风貌,并在各族生活方式、自然条件以及历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特征。
因而,我觉得,民歌是种特别能够体现风土人情的音乐。
春节的民歌与戏剧演出
春节的民歌与戏剧演出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汇聚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各种民歌与戏剧演出活动让整个节日更加喜庆、热闹和隆重。
民歌与戏剧演出是人们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既展示了地域特色,又体现了家庭和谐与社会凝聚力。
本文将探讨春节期间民歌与戏剧演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一、民歌与戏剧演出的传统意义民歌和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其在春节期间的演出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意义。
民歌作为一种朴实、质朴的表达方式,能够真实地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春节期间,各地的民歌传统会以形式各异的民俗活动出现,如鼓舞、腰鼓、舞龙、舞狮等,这些活动既展示了各地的民俗特色,又激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福。
戏剧演出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春节期间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戏剧演出常常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舞台表演、音乐和服饰等元素的融合,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情感和价值理念。
戏曲、豫剧、评剧等各种形式的戏剧演出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文化活动,让人们在欢笑声中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春节民歌与戏剧演出的现代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春节的民歌与戏剧演出逐渐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新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音乐和戏剧表演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演出场所,而是走进了大街小巷、各种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
例如,现代的音乐会和演唱会常常将春节元素融入到节目中,通过创新的表演形式和时尚的舞台设计,向观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
同时,戏剧演出也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各地的话剧、舞剧、音乐剧等现代戏剧作品往往以春节为背景,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自信。
这些现代演出既传承了传统的艺术元素,又融合了现代意识和艺术手法,使春节民歌与戏剧演出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三、民歌与戏剧演出对社会的影响春节民歌与戏剧演出不仅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也对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浅析中国民歌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民歌发展现状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各地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
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之后,中国民歌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
本文将就中国民歌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中国民歌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国民歌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
早在遥远的史前时代,中国各地就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民歌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各地区的民歌风格各具特色,如黄土高原上的陕北民歌、草原上的草原民歌、渔船上的渔民歌曲等,都展现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
中国民歌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不仅反映了人民的乐观豁达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也传递了对家国情怀和对亲情友情的深情厚意。
中国民歌以其朴实、真挚、朴素的歌词语言和优美的旋律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国民歌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民歌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现状。
一方面,受到文化政策的重视和支持,中国民歌在学术研究和演出表演方面得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发展。
各级文化机构和音乐学院纷纷成立了民歌研究中心和传统音乐团队,围绕中国民歌的古老传统和现代创新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传承。
在演出表演方面,各种民歌音乐会、民歌比赛等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观众的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民歌也不断向现代文化领域渗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在大众传媒和社交网络的影响下,中国民歌开始走向大众化,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
不少民歌歌手以其独特的歌声和精彩的表演走红网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歌手”,广受年轻人的喜爱。
三、中国民歌的意义和未来发展的前景中国民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么看待民歌文化传统
怎么看待民歌文化传统
民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情感表达。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歌文化传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民歌文化传统呢?
首先,民歌文化传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和精神世界。
通过民歌,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民族的深厚情感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民歌文化传统,让它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让后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文化。
其次,民歌文化传统是需要创新和发展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歌也需要与时
俱进,不断创作新的作品,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同时,民歌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更多人喜欢和接受民歌文化传统。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民歌文化传统的创新和发展,让它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民歌文化传统是需要传承和弘扬的。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民歌需要得到
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歌文化传统。
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音乐会、比赛、展览等,来宣传和传承民歌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歌的传承和弘扬中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民歌文化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民歌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创新和传承
民歌文化传统,让它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歌文化传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民歌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以及现代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格和独特的地域特点。
它是中国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总称,包含了中国各地的传统音乐、民间乐曲以及舞蹈音乐等。
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域特色鲜明。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音乐传统。
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如云南的傣族音乐、陕西的秦腔、四川的川剧音乐等,它们都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音乐特色。
二、丰富的节奏和音调。
中国民间音乐的节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它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在古代的悠扬的曲调中,往往带有明显的旋律特点和抒情情感。
其中部分音乐是根据古代诗词创作的,旋律和音调都很优美。
而在现代的一些民间音乐中,节奏更加活泼和多变,体现了现代人对音乐的更高要求和多样化的审美。
三、表演形式独特多样。
中国民间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既有独奏演唱,又有合奏合唱。
例如,古琴、古筝等乐器的独奏,能够表现出古典音乐的雍容高雅。
而民间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的合奏则能带给人们更加热烈和舒畅的感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演形式,比如舞蹈音乐等。
四、注重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
中国民间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现。
它不仅能够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心情,更能表达社会的风貌、民俗以及历史和文化等。
中国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等。
五、秉承着古代文化的延续。
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很多新的音乐形式,但中国民间音乐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之一、它延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种传统形式,承载了人们对过去文明的回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格和独特的地域特点。
它丰富多样的节奏和音调、独特的表演形式、注重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并秉承着古代文化的延续,使其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
我对中国民间歌曲的认识
我对中国民间歌曲的认识前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民歌,但是我们对民歌却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也欣赏了一些民歌,因此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对中国民间歌曲的认识和理解。
摘要:“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 泛指世界上各民族在其劳动、民俗、交往等社会活动中自发编唱的各种歌曲, 因为编者、歌者、传播者都是民间大众自己, 所以称为“民歌”。
它属于民族音乐中民间文化范畴,是一种非专业性的音乐品种,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
本文主要讲了民间歌曲的由来,特征,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对个别民歌的赏析。
一、我对中国民歌的认识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歌和劳动节奏、思想感情紧密结合,拉船,伐木,放排,采石,抬石,搬运,打夯都要唱号子,放牧,采茶,农业劳动,砍柴,婚事,节日,娱乐、庆贺,都要唱民歌。
青年的谈情说爱也多以情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因此大致讲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少数民族歌曲几类。
二、我国民歌的历史我国的民歌有悠久的历史。
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的《诗经》,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其中的《国风》,记录了周初至春秋中期(公元前11世纪~前6世纪)近500年间15国的民歌,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以及长江流域的湖北北部和四川东部。
还有《楚辞》等优秀作品。
汉代的“相和歌”,包括北方各地的原始民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民歌受到重视和喜爱,并传到北方。
这时特别受到关注的是湖北一带的西曲和江苏一带的吴声。
二者皆为民间徒歌(即无伴奏)形式,内容多表现男女之情。
唐代,对曲调进行了更多的加工和改编,填入了多种唱词,并在演唱上精心处理。
过年的传统民间音乐与戏曲演出
过年的传统民间音乐与戏曲演出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总是尽情庆祝,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观赏传统的民间音乐和戏曲演出。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还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本文将探讨过年期间的传统民间音乐和戏曲演出,包括各地区的不同习俗和表演形式。
一、传统民间音乐的特点与表演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过年期间,人们经常会听到锣鼓喧天的场面。
这种音乐通常由多种乐器组成,包括锣、鼓、铙钹等。
它们的节奏强烈有力,能够让人们振奋起来。
同时,一些地方还有特定的传统民歌,演唱者往往会配以传统的服饰,形成一种独特的视听盛宴。
传统民间音乐的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
一些地方会组织庙会或游园活动,邀请专业表演团队来演奏,吸引人们参观。
另外,家庭聚会也是一个重要的场合,人们会聚在一起,亲自演唱或演奏传统乐曲,以增加节日气氛。
此外,一些地区还会举办音乐比赛,选出最有才华的表演者,并颁发奖项。
二、传统戏曲的演出除了传统民间音乐,戏曲也是过年期间非常受欢迎的演出形式之一。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演艺术。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戏曲类型,包括京剧、评剧、黄梅戏等。
这些戏曲通常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表演,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动人的唱腔赢得观众的喜爱。
过年期间,戏曲演出的场次会相对增多。
各地的剧团会前往不同的社区、广场等地,为人们带来精彩纷呈的演出。
一些地方还会举办戏曲巡回演出,邀请一线演员来现场表演,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此外,一些电视台也会播放经典的戏曲剧目,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一独特的表演艺术。
三、地方特色与传承保护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和戏曲演出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曲调。
例如,北方的锣鼓喧天和京剧的表演高亢有力,而南方的黄梅戏则柔情似水。
这些地方特色不仅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还体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魅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音乐和戏曲,许多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对民歌的音调特点及传承论述
对民歌的音调特点及传承论述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
它是由广大民众自发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内容通常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历史传说等。
对民歌的音调特点及传承至今的论述,对于我们认识民歌的美学特点与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意义。
首先,对于民歌音调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其节奏、调式、旋律等方面来进行探究。
民歌通常采用的是自然节奏,强调情感生动而感染人心的特点。
民歌的调式运用十分丰富,有的旋律曲调宽广高亢,有的则节奏欢快轻松。
其旋律常被用来描述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和人世沧桑,描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民歌在旋律中往往采用“走了回来,又去了”的双旋回形式,十分富有变化,音乐细节上的装扮和发挥技巧都让人十分激动和感动。
其次,对于民歌的传承问题,我们可以从传统厚重的文化环境、民歌所反映的当地风土人情、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民歌这一音乐艺术形式的表现来看,它是流传在广大农村和山区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自古以来,民歌就是普通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家庭传承中广泛流传,而且在各种场合中都能够得到广泛的演唱。
因此,民歌的传承得以广泛传承下来,成为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对于如何传承民歌进行探究,我们可以从开展民间音乐的调查研究,加强民歌教育和推广,以及倡导以民歌传承为主的音乐传统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对民间音乐和民歌的调研和研究。
通过对民歌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可以使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民歌教育和推广,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欣赏民歌的音乐艺术和文化内涵。
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对于民歌的音调特点及其传承的论述对于我们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加强对民歌的研究和教育,推动民歌音乐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让民歌音乐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
中国传统民歌剧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民歌剧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民歌剧是一种集音乐、戏剧和舞蹈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民间歌曲、传统戏曲和古代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
这种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和戏剧的结合,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中国传统民歌是源远流长的民间音乐形式之一。
它以其朴实自然的旋律、深情动人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曲调而被广泛传唱。
这些歌曲通常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感情和价值观,让观众更容易与其产生共鸣。
而戏剧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各种形式的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和技巧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民歌剧的发展。
中国传统民歌剧音乐和戏剧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音乐通过演唱歌曲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思想。
而戏剧则通过舞蹈、表演和台词的形式表达剧情。
这种综合表达方式使得观众能够全面地感受到音乐和戏剧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剧目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民歌剧的舞台表演十分精彩。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舞蹈技巧,展现出各种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剧情中的冲突、矛盾和发展。
此外,舞台上华丽的服饰和细腻的布景也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中国传统民歌剧的音乐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它以古老独特的乐器和悠扬动人的旋律为观众呈现出独特的音乐感受。
乐器如琵琶、古筝、笛子等常常被用来伴奏,并与演员的歌唱相互呼应。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观众更易被故事所吸引,并在观赏过程中体验到情感的震撼和享受。
此外,中国传统民歌剧音乐在塑造角色形象、营造气氛和表达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中国传统民歌剧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在中国国内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该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观众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戏曲、民歌文化属于精神文化范畴[1],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运用特殊 的艺术手段将生活积累创作而成,其中包含着作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与理解,蕴涵着丰富的 地理信息[2]。研究戏曲、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戏曲、民歌的内 涵,理解戏曲、民歌的生成背景和个性特征。地理环境在戏曲、民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作 用重大,而且还深深影响着戏曲、民歌艺术特色的形成。
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
《三滴血》等。
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
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 世纪 50 年代在
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民歌作为音乐艺 术发展的基础,它自身发源于社会底层,广泛传于民间,起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风格特 色和生动凝练的艺术语言;所以民歌能充分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并 成为民族文化的精粹。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 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 三大类。 3.1.2 民歌文化分区
戏曲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 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 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 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 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
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
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
中国剧种有海纳百川,吸收多门艺术精辟的气概。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 净、末、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 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四功和手、腿、身、发、步五法等艺术, 表演运输和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4]。 1.1.2 剧种 我国庞大的戏曲体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民俗丰富, 长时间封闭的经济体系,是我国剧种斑斓多采的原因。自古以来,我过国戏曲便有地域差异, 清初,时称“南昆、北弋、东柳、西梆”。
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
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
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 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5]。
因剧种众多,下面仅就京剧、昆曲、秦腔、豫剧、黄梅戏等做简要介绍。
江南声乐的特色是轻歌曼舞、低吟细唱、委婉曲折、清新柔和。江南水乡,小桥流水, 山明水秀,人烟稠密。欣赏南国的声乐,有如雨如水、如梦如画、如泣如诉、如痴如醉的感 受。在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上,我国乐队演奏的江南民歌《茉莉花》,委婉 柔和的旋律,反映大陆人民和香港人民百余年悲欢离合的情谊。有些南方戏曲,唱腔过于委 婉,男角也宜女子扮演。发源与浙江省虞县的越剧,唱腔清丽委婉。越剧有一个传统剧目《梁 山伯与祝英台》,在舞台上梁祝大半都由女子扮演。
《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1.1.3 剧种的地域分布(以九大剧种的专业剧团分布为例 表 1)
京剧、评剧、二人转、豫剧、晋剧、秦腔、越剧、粤剧、川剧等是我国九大剧种。京剧
分布遍布全国,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评剧、二人转、北、和西北。越剧、粤剧和川剧是南方的主要剧种。
落,而地处东南的戏由越剧、黄梅戏、锡剧、沪剧、昆剧等的唱腔则妩媚,细腻,委婉, 善于反映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6]。据文化人类社会学家们的研究认为,当今中国的文化社
区,约有“八大板块”——京派文化;江浙沪海派文化、闽粤岭南文化、江汉楚文化;四
川蜀文化;陕甘华夏文化、辽吉黑的关东文化以及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这社区的划
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可能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个影响和制约又不可能不影响
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人的心理结构。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国与国的界限不能取消,
地区的界限划分还存在,民族与民族的特性还保持,人们还得相对稳定地选择自己的居住地。
因此,人们的生活习俗、性格气质、心理结构甚至人们到外部形貌都受一定的地域环境的影
根据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的不同风格特色,充分考虑文化取内的自然人文特 征,中国民歌可按图 1 的等级划分[10]。划分原则:从东、西部农业生产特色定义东、西部 民歌一级文化区;从地貌形态的差别定义二级民歌文化区;以青藏高原、蒙新草原的独特地 势和恩化单独划分为第三级;东部平原民歌区充分考虑其内部社会文化因素,为突出区内居 民性风格特色,总体上可分为南、北两区。(具体民歌文化分区如图 1)
响。如:人生活环境的不同,世界上于是就有了白种人、黄种人、红种人;有蓝眼睛、黑眼
睛、黄头发、黑头发之分。法国著名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丹纳,在他《艺术哲学》里就把自
然环境当做考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艺特征的一个重要凭证。他认为,“自然界的结构留在
民族精神上的印记”(《艺术哲学》);所以,对于以人为表现对象的文艺作品,其风格物点必
喜闻乐见的戏曲。地域性差异是中国戏曲主要特征。南曲如抽丝,北曲如抡枪,南柔北刚是
我国戏曲和音乐的主旋律。
我国东南一带的水利资源丰富,几条大河流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人口密集、耕地相
对集中,工商业发达,人的竞争力强,心理活动效为细腻、婉转、丰富;而西北一带则多
山,人口稀少,交通闭塞,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土地多,耕种粗放;东北地区狩猎
在北方,铿锵的鼓声,高昂的唢呐,悠远的古筝,反映了北方人激昂火暴的民性[8]。威 风锣鼓是北方文艺的代表。刚毅的威风锣鼓,有“黄河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 概。1990 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气吞山河的锣鼓一亮相,深深感染了观众,烘托了顽强 拼搏的竞赛气氛。秦腔声调铿锵,音节高昂响亮,有如瑞士山歌,使人联想到呼号的风声, 似是高山上,似在旷野里,又似风吹沙丘。秦腔是陕西十大怪之一,“唱戏大声吼起来”,吼 是秦腔的特色。秦腔的吼声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悲壮肃清,如黄河奔腾,如华山宏伟,如 土地深厚。“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跟泪流,出嫁姑娘也回头。”这是陕西 人对秦腔的赞词。高亢的秦腔兼容了淳朴的西北民风和山地民歌的吆喝高调[9]。
表 1. 我国九大剧种专业剧团的分布(1984)
地 区 京剧 评剧 二人转 豫剧 昔剧 秦腔 越剧 粤剧 川剧
辽 宁 12 51
15
吉林 6
28
25
黑龙江 9
56
29
1
山 东 44 3
27
河南 6
1
134
陕西 2
1
6
6
76
甘肃 2
1
64
宁夏 1
12
1
青海 1
1
3
2
新疆 2
5
7
上海 5
8
江 苏 13
南曲的细腻与北方的刚毅,共同构成了我国南北差异的主旋律——南柔北刚。
2 民歌与地理环境
3.1 民歌概述 中国民歌是当地地理环境以及各族人民社会生活与思想的反映。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
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下,形 成了不同风格的民歌。 3.1.1 民歌概念
生活长,形成人们在心理和性格则多为粗犷、豪放、直爽、憨厚、刚强。由于历史的积淀,
这些特点显示出一种相对的稳定性,成为某一地域人们心理的特征。这种特征必然影响到
我国几百个地方剧种的艺术风范,使其有着较大的南北差异。一般地说,北方戏曲唱腔高
亢激越。如河北梆子,山东吕剧。山陕梆子,秦腔等,都善长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大起大
然会和特定地域环境,地理条件有着直接的联系,形成特定的地域审美特征。
中国的戏曲也同样,它和特定地域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于是就产生了戏曲的地域性。
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习俗,语音声调,以及审美心理等;形成了全国三百多
个不同风格的地方剧种,即地方戏。所谓地方戏,即具有某个地域风格特色的,为当地人所
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
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
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
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
图 1 中中国民歌文化区图
4
中国民歌 文化区
I 东部农耕 民歌文化区
II 西部游牧 民歌文化区
IA 东部平原 民歌文化区
IB 西北高原 民歌文化区
IC 西南草原 民歌文化区
IIA 蒙新草原沙 漠民歌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