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2节的内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
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大都是微生物对人类负面影响的比较多一些。
为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在分析实例中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自制泡菜和酸奶,让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在信息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劳动精神。
4.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5.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教学准备:1.提前几天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蔬菜,制作一道包菜。
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几名同学(或生物兴趣小组)亲自泡菜。
2.提前一周搜集有关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科普资料,如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治病微生物与相关疾病、抗生素药物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生: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生活方式主要有腐生生活、寄生生活、自养生活。
师:微生物的种类分成哪几种?生:答(略)师: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微生物有关呢?生: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是微生物。
师: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细菌、真菌及病毒这些微生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它们的害处,如上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它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使食品腐败变质等,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举出很多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患病的事例,所以现在人们往往“谈菌色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呢?谁能举出一些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吗?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生:相互议论,积极发言。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18.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8章第二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课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在分析实例中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整合技术的教学内容分析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flash动画来展示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对象分析微生物平常肉眼看不到,却时刻存在我们的周围,虽然不好理解,但前面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知识,且同学们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八年级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大都是微生物对人类负面影响的比较多一些。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的关系;
2、了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3、通过了解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与微生物致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4、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明一些微生物制作食品的原理。
(因为本内容涉及到八年级下册
的传统发酵技术,而且涉及到的食品和菌种比较多,学生易混淆。
)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展示、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复习相关知识,导入新课→对本节课内容分成4个探究任务,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激发兴趣,完成探究任务→学生分组展示,生动讲解,(有些微生物使人患病;微生物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广阔。
)师生质疑和补充→课堂测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微生物应用相关视频和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及生活方式等基本概念。
2.了解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3.掌握少数常见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疾病名称和其病因、防治措施。
4.意识到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构建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即生物的层次结构和基本生命特征(细胞理论、遗传基础和能量代谢)。
4.2 学习新课(35分钟)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机体组成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等。
2.微生物的分类•细菌:常见于土壤、水体和人的口腔、肠道等。
在医药和食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真菌:多以菌丝体形式存在,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应用广泛,如面包、啤酒、发酵豆腐等。
•古菌:多存在于极端环境,如高温、低温等极端条件下。
•病毒:是一类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引起很多疾病,如流感、腮腺炎等。
3.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微生物通常为单细胞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质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4.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样,可以是单独自主生活,也可以是与其他生物共生。
包括自养、异养、寄生等方式。
5.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微生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有益微生物:在食品的加工和储存中有着重要作用,如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和鲜花饮料。
•有害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可以引发传染病,如霍乱、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
6.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微生物不仅能够对人类产生益处,同时也能给人类带来害处。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正确处理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4.3 拓展(10分钟)探讨微生物在人类生活和技术中的作用。
1.生产:微生物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如酿造啤酒、制作酸奶、生产工业醋和有机肥等。
北师大版18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教案
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2节的内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
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大都是微生物对人类负面影响的比较多一些。
为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在分析实例中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如有利、有害、共生等。
2. 知道人类在制药、生物防治、转基因工程、饲料开发等方面对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
3. 知道腐生微生物对自然界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学做甜糕,初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的实例介绍,体会到我国在利用微生物方面不断创新的传统。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 辩证的理解微生物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教法与学法:学生课前先自学、收集资料,课堂以讨论为主,教师则辅以展示、讲授等。
课前准备:1、按四到六人一组把学生分组。
2、搜集有关抗生素的药物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微生物与食品:(三)微生物与疾病:(四)微生物与医药:(五)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六)本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有很多的食品都来自微生物。
但微生物也给人类带来了疾病,但我们人类总有办法从微生物研究和人类预防两个方面来控制疾病。
微生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有关微生物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出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会更好的利用微生物为我们人类服务,请同学们课后关注有关新的科学动态。
北师大版八上生物 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案设计
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材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制泡菜”的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②认识有些疾病往往与细小的微生物有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辨证的看待微生物与健康、疾病、医药的关系。
④以微生物广阔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教学重点:微生物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与课件展示图片相结合。
讨论与归纳总结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语(复习知识、导入新课):微生物是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广泛分布在我们身边,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属于消费者,还有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何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微生物与食品1、有些微生物人们可以直接食用,如蘑菇、木耳、灵芝等。
2、有些微生物用于食品加工:①展示发酵现象图片,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发酵。
②向学生介绍酵母菌——发酵之母。
松软可口的馒头,香喷喷的大面包就是有了酵母菌的帮助才能烤制出来。
酵母菌有的呈球形和卵形,绝大多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样子很像盆栽仙人掌的出式出长,酵母菌本领非凡,它们可以把果汁或麦芽汁中的粮类(葡萄糖)在缺氧的情况下,分解成酒精和CO2,使糖变成酒。
它能使面粉中游离的糖类发酵,产生CO2气体,在蒸煮过程中CO2气体受热膨胀,于是馒头就变得松软,所以被称为发酵之母,酵母菌浑身是“宝”,它的菌体中含有一半以上的蛋白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科学家研究开发食用酵母,样子像牛肉和猪肉,被称为“人造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再次食用酵母。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第 2 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一、授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疾病、医疗、食品的关系;2、讲解酸奶制作中的相关问题,并以此理解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原理。
( 二) 能力目标1、联系生活,经过观察和信息收集列举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经过观看酸奶制作过程,解析、思虑、解决相关问题。
( 三)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观看相关视频,体验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2、养成优异的个人卫生习惯,成立健康生活的科学意识,辩证对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授课重难点1、讲解酸奶制作中的相关问题,并以此理解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原理;2、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疾病、医疗、食品的关系。
三、授课过程授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显现学生研究活动培养结果图认真思虑,积极答复:它们片,复习提问:图片显现的属于哪一类属于微生物。
生物创立情境怎样对待结果我们的身边各处都有微生温故知新2、引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物存在,如手、教室、门把手,无论是在空气中、水中、在我们身体的甚至是洗过的手也有少量微生皮肤表面,微生物无处不在,他们终究物的存在。
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还是“仇家〞呢今天我们就要来看看微生物与我们的关系终究是怎样的。
引出课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疾病: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痢疾1、由甲流引入,微生物能够致病,杆菌。
人史上曾受到屡次重的瘟疫流行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依照生活,列你认识致黄曲霉、毒蘑菇〔中毒〕等病微生物。
等3、合以前学的知,以上的例子从致病原因上属于染性疾病,那么有没有也是微生物引起但不拥有染勤性的疾病洗手,多通,人多不去凑4、俗:“病从口入〞,了防范,多喝水,睡眠足,瓜果疾病,特别是染性疾病,我养蔬菜牛奶好⋯⋯成哪些5、只要养成优异的生活,就能不是。
完好防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需要做治病些什么呢新解微生物与医:1、引入:其微生物不能致病,有,青霉素〔菌,消炎〕,能治病。
那么例微生物与医方、乙螺旋霉素、霉面有什么系素、霉素、氟沙星、大2、看弗莱明青霉素的霉素等。
5.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优秀教学案例及导学案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鼓励和指导。
4.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要注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我要关注教学评价,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4.培养责任感,关注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还要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学会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作业小结:本节课布置了探究性作业,如调查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收集微生物应用的实例等。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这些亮点,我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的关系。
2、了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能力目标:1、通过搜集有关抗生素药物的资料。
培养动手搜集信息能力。
2、通过对日常生物知识再现、对比、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与微生物致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展示酸奶、馒头、白酒、食用菌、青霉素瓶、以及发霉的食物等,让学生观察,说明它们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对微生物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能够告诉我,什么是微生物吗?学生:在生物圈中,一般把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教师:没错,那微生物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类群呢?学生:细菌,真菌,病毒。
教师:是的,在上节课,我们主要学的是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那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又会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展开今天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一)、有些微生物使人患病教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疾病也是由微生物引起。
现在我将这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分成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中毒三大类。
让同学们来区分疾病的类型。
教师:误食毒红菇学生:中毒教师:没错,黄曲霉(致癌)学生:非传染性疾病教师:爱滋病、流感学生:传染性疾病教师:不错,当然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并不只有这些。
那微生物除了能是我们生病,还有没有其他的有利作用呢?其实,微生物使人生病,也可使害虫生病,我们可利用来消灭害虫,同时可以利用病毒作为载体,对人类的遗传病进行治疗。
(二)、微生物广泛用于食品生产教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的微生物。
我们可以蒸出松软的馒头,我们的食物放几天就会慢慢腐烂了,酒放久了会变酸等等太多的现象,其实都是由于微生物的参与而产生。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导学
本课时主要探究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是:
•知道微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数量;
•理解微生物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微生物的生态角色。
学习过程
Part 1 微生物概述
1.让学生自己先了解一下微生物的概念,普通人说的“细菌”和微生物的关系。
2.学生讲述、老师解释,给出一个科普视频以及示意图说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可以自己找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查询。
3.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书籍和网络,获取更多的微生物信息,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微生物代表介绍,并汇报给同学们。
Part 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让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进行思考,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搜集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人类对微生物起什么样的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又有什么影响?
–人类和微生物之间有怎样的协同关系?
–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由小组代表上台总结回答结果。
Part 3 微生物的生态角色
1.让学生发现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角色与功能,例如维生素生产者、土壤改良者、污染物分解者等。
2.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提出更多的微生物在各自领域中的作用,并且代表组织一人上台提出展示。
总结
本课时重点探究了微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数量,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的生态角色。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到微生物的重要性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我们应该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来认识和保护微生物群体,保护生命共同的家园。
5.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问题导向教学: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案例中,我设计了一堂以“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展示各种微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特点。然后,我引导学生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发酵作用,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发酵作用等。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实例。最后,我进行总结,强调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微生物资源,保护环境。
4.实践操作培养能力:设计真实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教学评价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让学生获得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印象。
2.重点强调: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应用等方面的重点知识进行强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种类•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教学内容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种类 1. 微生物的发现历史 2.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微生物的种类及分类二、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 微生物在生态中的作用2. 微生物在医疗上的应用3. 微生物在农业、工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人类与微生物的接触 2. 微生物感染与控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思维导入(10分钟):让学生回想电影\电视剧或生活中有哪些与微生物有关的情景2.课堂讲解(2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发现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种类3.实验操作(30分钟):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第二课时1.思维导入(10分钟):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发现2.课堂讲解(20分钟):介绍微生物在生态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小组讨论(3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在医疗上、农业上、工业上、环保中的应用第三课时1.思维导入(10分钟):回顾上节课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的重要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课堂讲解(20分钟):介绍人类与微生物的接触、微生物感染与控制3.实验操作(30分钟):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人类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种类,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了学生的参与性,采用了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灵活性和趣味性。
针对这节生物课,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堂互动:教师应尽量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知识拓展:生物学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教师在讲授微生物的同时,还需对学生进行更加广泛的知识拓展,让他们了解生命科学及其发展现状;4.课堂评估: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节奏,制定合理的评估形式,确保学习效果的达成。
生物第18章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高山片区生物组集体备课教案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自制泡菜和酸奶,让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在信息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劳动精神。
4.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5.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二.设计思路:微生物平常肉眼看不到,却时刻存在我们的周围,虽然不好理解,但前面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知识,且同学们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学习这节课,既复习旧知识又可以较容易接受新知识。
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复习相关知识,情景引入,引导观察,提出问题第二.布置任务,合作学习,激发兴趣第三.生动讲解,组织讨论,归纳总结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师:什么是生物?生: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师:微生物的种类分成哪几种?生:答(略)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微生物有关呢?生: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是微生物。
引入新课:师: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的微生物,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生1:酵母菌可用来发酵,我们家经常用来蒸馒头。
生2:我们的食物放几天可能就腐烂了。
生3:酒放久了会变酸。
师:是的,微生物一直存在我们周围,而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微生物与食品。
一、微生物与食品师:我们生活中,很多食品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哪位同学来举例?生:我们家有做蘑菇,它是真菌,还有木耳、山上的野蘑菇都是真菌,可直接食用。
生:酵母菌可用来做馒头。
使它们松软。
生:我们酿红酒也要用酵母。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阅读了活动中泡菜的制作,七年级时,活动课有自制酸奶,哪位同学来介绍酸奶的制作方法。
生:答(略)师:制作泡菜和酸牛奶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说出这种微生物的来源?生:制作泡菜时主要是乳酸菌起作用,主要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料液中。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18章 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认识微生物造成人类患病及治疗疾病应用;3、培养学生对微生物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形成控制有害、利用有益微生物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微生物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形成控制有害、利用有益微生物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1、自已制作的泡菜;2、培养学生对微生物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培养动手的能力。
四、电教手段实验教具多媒体五、教学模式导学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平时是怎P58(观看图片)传老师引导:刚才我们所认识微生物在采油、七、课堂练习1、夏天一碗放在厨房的豆浆腐败变质这是因为()A与空气接触使豆浆发生了变质B高温使豆浆发生了变质C空气中的真菌和细菌在豆浆中繁殖使它变质D时间久了豆浆就会发生变质2、下列物质中具有致癌作用的是()A红曲霉产生的红曲霉素B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C根霉产生淀粉酶等酶类D青霉产生的青霉素3、请将左右两边生产技术与有关的微生物连接起来1)、制作面包A甲烷细菌2)、制作泡菜B放线菌3)、制取沼气C酵母菌4)、生产抗生素D乳酸杆菌5)、制醋E醋酸菌6)、白酒啤酒八、小结:总之,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有些微生物可以使食物腐败、使人患病,但多数微生物是有益于人类的,如用于制作食品、制药等。
我们要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物,使微生物更好地与人类相处。
九、板书设计十一、课堂小测第1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课堂小测1、艾滋病是有下哪那种微生物引起的?()A细菌B真菌C酵母菌D病毒2、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B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D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3、下列生物中,可产生抗生素的是:A青霉B曲霉C酵母菌D肺炎双球菌4、咸鱼能保存较长时间,其原因是()A咸鱼肉已煮熟营养很少,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B细菌、真菌不喜欢分解有腥味的鱼肉C鱼肉内加入了盐以外的防腐剂D咸鱼表面缺水、鱼肉内有大量的盐分,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存繁殖5、大量的细菌可以使食品迅速腐败,食品在冰箱中能保持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 )A细菌很少B细菌繁殖很慢C没有细菌D细菌都冻死了6、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A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B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C酵母菌发酵的结果D病毒增殖的结果7、龋齿是青少年时期常出现的牙疾,下列与儿童龋齿形成有关的是()A霉菌B乳酸菌 C 醋酸杆菌D棒状杆菌8、利用酵母菌制酒时,一开始通入空气,其结果是()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增产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增产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9、能使人、畜的肝脏致癌的真菌是()A黄曲霉B青霉C酵母菌D毒蝇鹅膏10、在购买罐装食品时,要注意看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原因是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根本原因是()A细菌会通过罐体进入罐内B食品中的部分真菌未能杀死C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D食品中有未彻底杀灭的细菌芽孢。
20xx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的生物上册第十八章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doc
《第 2 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二)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2、尝试制作甜酒、酸奶、酸菜等食品。
( 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多项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2、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思考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对我们有细菌和真菌有好的也有坏的,谁能举出用的例子,并给以回答。
如制作甜酒它们对人类有用的例子?很好,其实细导入新课时用的酒曲,生病时用的青霉素等。
菌和真菌中有很多种类对人类及环境是有用的。
人们究竟在哪些方面利用细菌和真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细菌、真思考、讨论,边讨论边记录食品的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菌与食品称及这些食品可能用到哪些细菌和真中,哪些食品的制作与细菌和真菌有的制作菌。
关?部分同学回答:向我们平时生活中吃答得很好。
看来我们的日常生活还真离的馒头,要用到酵母菌;喝的酸奶,必须用乳酸菌;还有甜酒、酸菜、醋、啤酒等都离不开细菌或真菌。
仔细观看面包等食物,发现里面有许多的小孔,用手捏着很松软。
思考是哪些真菌在里面起作用呢 ?真菌使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图示。
积极回答:制作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面包膨大松软,而面团中所含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我们没有吃到酒味。
看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的细菌如乳酸菌,能使牛奶变成酸奶的过程图解后就自己理解的内容给以回答。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二.布置任务,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第三.生动讲解,组织讨论,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师:什么是生物?
生: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师:微生物的种类分成哪几种?
生:答(略)
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微生物有关呢?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
1.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2.有些微生物可直接食用,或间接用于加工食品,但有些使食物腐败。
3.微生物可引发疾病。
4.微生物致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中毒
五.课后练习:
1.归纳总结微生物对人类有利方面和有害方面
2.到图书室查找一些关于”根瘤菌”的知识.
生甲:有,病毒使人生病,比如,沙眼依原体,流感病毒,麻疹病毒。
生乙:还有前些时候的五号病毒,禽流感,爱滋病毒。
生丙:毒蘑菇
师:归纳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例子。我们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三大类。下面我们来区分疾病的类型:(齐答)
师:误食毒红菇
生:中毒
师:黄曲霉(致癌)
生:非传染性疾病
师:爱滋病、流感
生:传染性疾病
师:我们学过传染病有什么特征?
生1:传染性、流行性,如前些时候的五号病蔓延很快,我们这里死了很多猪,我们一个月不敢吃猪肉。
师:是啊,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防止疾病,尤其传染性疾病,我们除了要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还要做什么呢?
生:答(略)
师:病毒会是我们生病,那有没有病毒对我们有利呢?
生:制作泡菜时主要是乳酸菌起作用,主要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料液中。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省赛
第18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黄山市歙县新安中学杨文霞一、教材内容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2节的内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
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对微生物的分类、代谢类型、繁殖速度以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知识有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学习,再加上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预习,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与健康的关系。
(2)了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2、能力目标:(1)通过“自制泡菜”的活动,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
(2)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科学意识,辩证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观看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徽州毛豆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观看视频《有趣的过失》,体验科学家发现抗生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
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学生实践、讨论为主,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融合了展示法、自学法、讲授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
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媒体资源,用于辅助教学;自制一种风味泡菜。
学生准备:提前一周安排学生自制一种风味泡菜;搜集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设计: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一)微生物与食品1、直接食用2、制作食品酵母菌——馒头、面包、酿酒醋酸菌——制醋乳酸菌——泡菜、酸奶二)微生物与疾病1、微生物寄生引起疾病——艾滋病、菌痢2、误食微生物引起疾病——黄曲霉、有毒蘑菇三)微生物与医药1、抗生素2、维生素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1、甲烷细菌——沼气2、大肠杆菌——胰岛素3、某些细菌——净化污水4、采油、冶金、找矿等十、课后反思:本节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了上课的先后顺序,将“微生物广泛用于食品生产”摆在“有些微生物使人患病”之前进行探究,这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使教学更为连贯。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贵州省遵义市第18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案
年级
八年级上
拟授课学校
科目
生物
拟授课班级
主备人
拟授课教师
拟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案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疾病、医疗、食品的关系;
2.解释酸奶制作中的相关问题,并以此理解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通过观察和信息收集列举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看酸奶制作过程,分析、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看视频《青霉素的发现史》,体验科学家发现抗生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科学意识,辩证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疾病、医疗、食品的关系
教学难点
解释酸奶制作中的相关问题,并以此理解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原理
引出课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新课讲解
微生物与疾病:
1. 由甲流引入,微生物可以致病,人类历史上曾遭受多次严重的瘟疫流行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根据生活经验,请列举你了解致病微生物。
3.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以上举的例子从致病原因上属于传染性疾病,那么有没有也是微生物引起但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4.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防止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习惯?
勤洗手,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多喝水,睡眠足,瓜果蔬菜牛奶好……
5.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完全防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吗?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微生物与医疗:
1.引入:其实微生物不仅能致病,还能治病。那么请举例微生物与医药方面有什么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中,前面学生学习了庞大的微生物家族,对微生物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也对这个家族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微生物的客观认识。
多数学生在生活习惯中,对于微生物的有利方面知道的较少,而对于微生物的不利因素了解的多些,但不全面。
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既了解微生物对自然界及人类的有利方面,同时,也看到其不利因素。
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学习,也为下一节《人类对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教学构想: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微生物,接触平时生活中对微生物的错误认识,本课从师生收集的材料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讨论、阅读、交流、等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对人类的有意和有害,注意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同时,把关爱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微生物的生活方式,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能举出实际例子说明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有害。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讨论、分析, 形成和丰富对生命世界多样性的认识,形成辩证的看待事物的观点,初步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由于学生关于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方面知识,认识较多,而有利方面的认识较少,所以,重点放在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几个方面。
难点: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采用”问题—讨论---讲授---活动----总结”教学模式,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讨论、分析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后记: 在认识”对人类有益微生物实例”中,教师准备的材料较多,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自主能力发挥不充分.在实际举例中,未能联系崇明地区具体实例,对学生影响力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