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
冯小刚中国电影的代表导演与制片人
冯小刚中国电影的代表导演与制片人冯小刚,中国电影的代表导演与制片人冯小刚,是中国电影界备受瞩目的导演与制片人。
他凭借着独特的才华和创造力,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作品,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冯小刚创作了许多广受欢迎的电影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非诚勿扰》、《手机》、《一九四二》等。
这些电影通过其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和人性的风格,展现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
通过细腻的表演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冯小刚成功地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到他的作品中。
冯小刚不断挑战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勇于开拓新的领域。
他尝试着将影片的叙事方式和节奏进行调整,使得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他擅长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呈现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思考社会问题。
作为一位制片人,冯小刚也在中国电影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仅是导演,还对电影的整个创作过程进行了统筹和监督。
他在电影剧本的选择、演员的选角以及后期的制作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他善于发现新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他积极推动着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冯小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艺术才华,更在于他对于电影事业的坚持和热爱。
他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从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
他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着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并引导着观众思考。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窗口。
总之,冯小刚作为中国电影的代表导演与制片人,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引发了观众们的共鸣。
冯小刚的成功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成就和发展。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冯小刚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冯小刚电影风格
冯小刚电影风格:冯小刚的贺岁片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仿佛是一场“及时雨”。
作为一名中国电影界的“怪才”,冯的出现打破了陈、张(陈凯歌、张艺谋)二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他的一系列影片的商业成功给疲软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并没有把一个故事进行有头有尾的包装,而是用很多板块拼贴成一个现代生活的万花筒,使他的影片具有一种多棱镜的作用。
虽然冯小刚的电影没有深刻的历史反思,也无法对现实社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是冯小刚的特长。
但从他的电影中,观众可以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和快感。
首先,他的那些异想天开的电影,非常直接地给观众带来了快乐。
冯小刚“开创了中国电影另一种话语系统和叙述方式”,这是冯小刚电影和别人电影的区别。
如果要说冯小刚电影的风格特征,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他对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
在文学领域,王朔的小说以它生动的语言和巧妙安排的故事完成了对中国话语习惯的一次巧妙的颠覆;冯小刚的电影其实是王朔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延续。
他的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语言的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的不协调。
他将倒反、失重、移接、婉曲、双关、夸张、对照等巧妙的糅合起来,千方百计运用到各种人物的对话之中,引发了中国电影里的话语革命。
通过主人公的对话对习惯和传统势力进行了无情的嘲弄。
在这场与所谓的文艺片的战争中,冯小刚虽没有进行正面的攻击,但他的迂回包抄同样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也正是因为语言的自身目的是用来表达和阐述意义的,它不可避免地要与某些重要的价值判断相联系,因此当使用者将高尚与渺小、美丽与丑陋、严肃与诙谐、幽雅与粗俗、正经与胡扯等混在一起拉到同一个平面上的时候,也注定消解它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冯小刚的电影体现了他一贯的亲民性,这也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冯小刚影片本土化的商业策略。
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冯小刚明白自己在电影中必须找到观众的兴奋点,不像艺术电影要千方百计体现艺术家的个性,根本不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
《2024年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范文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冯小刚,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幽默的叙事手法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贺岁片以其幽默的元素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成为年度最受期待的影片之一。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冯小刚贺岁片中幽默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幽默表达方式的深层含义和运用技巧。
二、冯小刚贺岁片概述冯小刚的贺岁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幽默的元素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他的电影往往以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为主题,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三、语用学理论框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
本文将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对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幽默进行解读。
四、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幽默产生机制4.1 合作原则与幽默产生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遵循信息交流的合作关系,互相配合以达成有效的交际。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产生幽默效果。
如:故意提供错误信息、打破常规逻辑等,使观众在理解剧情的过程中产生笑点。
4.2 言语行为理论与幽默产生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交际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还包括完成一系列言语行为的过程。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通过巧妙地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使角色在对话中完成一系列幽默的言语行为,如讽刺、反讽、双关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4.3 文化背景与幽默产生冯小刚的贺岁片往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产生独特的幽默效果。
如:运用成语、俗语、典故等传统语言元素,结合现代生活场景进行改编,使观众在熟悉感中感受到幽默。
五、案例分析以冯小刚的贺岁片《芳华》为例,该片通过描绘一群知青的青春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貌。
在影片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以及结合文化背景等方式,产生了许多幽默元素。
分析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
分析这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1、【张艺谋】 (电影导演)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张艺谋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
(1)代表作品:《红高粱》(1987年)、《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英雄》、《有话好好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等作品。
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
(2)创作风格: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
他竭尽所能去渲染感情,因而在他的电影中情感的表现往往饱满而炽热的,如《红高梁》。
而且他还注重气氛的营造,主要的是他的作品多以悲剧结尾。
同时张艺谋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不断打破观众的欣赏定势。
①《大红灯笼高高挂》:造型艺术的运用造型方面构成电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线、构图、运动。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如《红高梁》这部影片就运用了造型艺术的特点。
这部影片在表现的时候,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抬轿的狂颠,高梁地上的野合,酿酒时热闹繁忙的场面,伙计们抱着酒罐向日本的汽车冲去;太阳下爷爷奶奶泥塑般的造型,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和日食等。
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青节紧密结合,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地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
②《活着》:艺术里的突破把皮影戏引入电影《活着》之中是张艺谋作为导演最匠心独运的一次尝试。
皮影戏使《活着》的故事演化成三层:福贵一家的故事,皮影戏的故事,以及人类的事。
冯小刚电影分析
冯小刚电影分析冯小刚,中国电影导演,编剧。
其导演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
获得过第十七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导演奖、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2011年上海电影节年度杰出贡献奖、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新中国60年文艺界十大影响力人物。
冯小刚的电影有以下一些特点:一,富有讽刺意味。
影片《大腕》中台词“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充分展示了当今商品经济畸形荒诞种种,历数虚假广告三教九流无奇不有。
讽刺了人们的虚荣的心理,揭示中国文化背景中衍生出泡沫经济的长久思考,由此引发商品经济中诸多社会文化余震,使人始料不及。
二,富有京味。
《非常勿扰2》中的台词“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苍孙”可解释为“苍髯老贼”,北京话,意思就是上了岁数的爷们儿。
京味十足。
三,商业气息重。
冯小刚拍的电影是成功的,因为赚钱,因为流行,因为有人看,因为好评。
冯导的电影赚钱,因为投入少,销售额高。
销售额高是因为内容有意思,人们爱看,宣传也到位。
冯小刚十分注重市场,注重注重商业电影的社会娱乐功能,这也是其成功的一大法宝。
四,非常幽默。
冯导电影中的语言幽默诙谐是语言的艺术品。
例如,《手机》中,“不让我接,原来是有人接,车不好,人好。
”,“房间我是开了的,但是,我没有上去,思前想后,还是怕麻烦”。
《天下无贼》中,“你们简直是有组织无纪律,。
,这年头队伍不好带呀,。
”,影片《没完没了》中小芸说:“有一公鸡下了个蛋,公鸡就追着母鸡咬,你说那是为什么?”阮大伟:“你说公鸡为什么追着母鸡咬呢?”韩冬回答:“因为它下了个鸭蛋”。
幽默的语言是电影与观众交流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所以冯小刚的电影很受欢迎。
五,重点突出,卖点十足。
电影《1942》影片分析
《1942》分析冯小刚的电影风格总是平淡但又暗藏汹涌,他总是让影片是不是闪现出黑色幽默感。
前一个镜头逃荒人们吃着掺着树皮草根的窝窝头,后一个镜头就是政府官员剥着鸡蛋喝着牛奶,前一个镜头瞎鹿跟老东家去偷传教士的驴,结果被溃兵一棍子轮死在热锅里,第二天花枝赖在没马的马车上喊着瞎鹿的名字说“你上哪去了,别人欺负你家孤儿寡母都不管”,下一个镜头就是国民党前线战死烈士的遗孤们穿着整齐合体的小军装在排练迎接美国访中人员的军乐,为首的举杆的小姑娘还有幸被蒋委员长邀请过年去他家发压岁钱。
两个镜头里的孩子们都没有哭喊着找爸爸,但是同样麻木的小脸的前面和后面依然是不同样的人生。
整场电影里把日本人攻占河南时“君”“臣”“民”这三个阶层的写照穿插表现,这三个阶层从始到终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民”根本不可能与“君”有交集,即使美国摄影师试图以灾民照片为线把“君”“民”想接,但“君”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嘴脸有没有被别人识破,根本不会为“民”办事,而“臣”在做什么,“君”也永远看不到。
委员长以一种决然做作的呛调对参议长说“我已责成检察院赶赴灾区调查,这次,我要关一批,杀一批。
”结果却是找了三个小官游街N久后跪在冰天雪地里还得让“众多”灾民观看并对灾民都去扒火车逃难而感到不满。
以此来证明党国确实为人民办事了。
我并不认为这是在丑化国民党,任何一个党国制度下都会这样,就算和平发展中的现在,也是如此。
就像那个如此了解中国人劣根性的要给中国灾民发粮食拉拢灾民的日本军官说的一样,“首先,他们是人。
”或者说,他们是中国人。
故事从一九四二年冬开始,我们仿佛把时间拨回七十年后隔着玻璃看着我们祖辈、父辈的人生,卖儿卖女卖老婆、吃人、溃军变土匪、饿殍遍野,奸商趁机贩卖人口。
这些都是从小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我们无法体会的,有些人会说什么年代了还老拍些战争年代,不就为了体现党好社会主义好么。
其实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经历那段历史的最后一批人都离我们而去了,这段历史、那些经历过苦厄和绝望的人们会不会真的就彻底埋没在历史里,或许还会为了体现我们泱泱大中国而被抹去,那他们经历的、存在过的还有什么意义。
《2024年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范文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冯小刚,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影片内容深受观众喜爱。
尤其以贺岁片系列最为人熟知,其中所蕴含的幽默元素更是为中国电影界开创了新的局面。
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冯小刚贺岁片中幽默产生的机制与策略。
二、冯小刚贺岁片背景概述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以温馨的家庭情感、独特的社会观察和鲜明的喜剧元素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影片以都市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人物性格、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幽默元素在影片中的巧妙运用,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三、幽默产生的语用学分析1. 语境适应理论冯小刚的贺岁片往往通过对社会语境的精准把握,将幽默元素巧妙地融入影片中。
他善于运用语境适应理论,根据观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审美习惯,创造出符合观众期待的幽默效果。
例如,通过夸张的表演、巧妙的对白和独特的情节设置,使观众在熟悉的社会语境中找到共鸣,从而产生幽默感。
2. 言语交际策略冯小刚在贺岁片中运用了多种言语交际策略,如双关语、反语、夸张等手法,来创造幽默效果。
这些策略的运用使得影片中的对话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例如,通过巧妙地运用双关语,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思考和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3. 角色塑造与互动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性格塑造也是产生幽默的重要因素。
他善于通过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误解来制造笑点,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多彩。
同时,他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使角色更加立体丰满,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四、冯小刚贺岁片幽默的语用功能1. 娱乐功能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元素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得到放松和愉悦。
这种娱乐功能有助于缓解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 社会批判功能虽然冯小刚的贺岁片以娱乐为主,但其中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
通过幽默的方式,他对社会现象、人际关系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电影导演是电影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本文将分析国内电影行业五位杰出导演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
一、张艺谋——《红高粱》与现实主义风格张艺谋是中国现代电影的代表导演之一,他的《红高粱》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电影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张艺谋擅长运用大胆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二、陈凯歌——《霸王别姬》与浪漫主义风格陈凯歌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全景式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命运和传统价值的思考。
陈凯歌擅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情感与情绪,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三、冯小刚——《手机》与喜剧风格冯小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的《手机》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通过幽默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与贪婪的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之中思考人性的脆弱与扭曲。
冯小刚擅长运用喜剧元素来处理严肃的题材,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四、王家卫——《东邪西毒》与艺术实验风格王家卫是中国电影界的艺术家型导演,他的代表作品《东邪西毒》以其独特的艺术实验手法著名。
这部电影以武侠片为题材,通过非线性叙事、抽象的画面和独特的音乐剪辑展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超越与创新。
王家卫擅长运用镜头的美感和声音的独特处理来营造独特的电影风格。
五、宁浩——《疯狂的石头》与黑色幽默风格宁浩是中国电影界的黑色幽默导演代表之一,他的《疯狂的石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系列围绕宝贝石头展开的故事,通过讽刺和夸张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荒诞与无奈。
宁浩擅长运用黑色幽默手法来处理敏感的社会问题,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人性的善恶与无常。
冯小刚电影导演
冯小刚电影导演冯小刚,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出生于1958年,他的电影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真实的生活描绘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本文将从冯小刚的电影风格、代表作品以及其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等方面来探讨冯小刚电影导演的艺术之道。
一、冯小刚的电影风格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闻名于世。
他善于用幽默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通过内涵丰富的对白以及夸张生动的表演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他的电影作品往往以小人物、小细节为切入点,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冯小刚的电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他善于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
二、冯小刚的代表作品1.《非诚勿扰》《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导演的一部爱情喜剧片,于2008年上映。
电影以相亲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一对并不相爱的男女最终走到了一起的故事,反映了婚恋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和人们追求真爱的渴望。
该片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2.《手机》《手机》是冯小刚执导于2003年的一部喜剧片,该片通过讲述一位成功商人因为手机中的短信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笑料和误会,揭示了人们对权力和虚荣的追逐,以及现代社会中信息交流的变革。
电影以幽默且嘲讽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引起了观众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深思。
三、冯小刚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冯小刚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特的电影风格和成功的作品,还在于他对电影市场的开拓和推动。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电影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冯小刚的电影以中国人的生活为主题,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从而打破了国外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刻板印象。
此外,冯小刚还积极推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发展。
他努力拍摄有商业价值的电影作品,并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来吸引观众。
他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他导演树立了榜样。
总结:冯小刚作为中国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通过其独特的电影风格、优秀的作品以及对电影市场的开拓和推动,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冯小刚电影研究
冯小刚电影研究冯小刚,中国当代著名导演和编剧,以其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幽默风格而闻名。
他的电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取得巨大的成功,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对他的电影艺术进行研究,从他的电影主题、剧情结构和角色塑造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冯小刚的电影主题着眼于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通常以家庭和爱情为主线,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微妙的暗示,展示出社会底层人民面临的艰辛生活和无奈境地。
例如,他的经典作品《一九四二》通过描述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乱年代的生活,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和破坏。
他的另一部作品《手机》则通过一个小商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了文明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通过这些电影,冯小刚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充满挑战的社会画卷。
其次,冯小刚的电影在剧情结构上常常采用反转和戏剧性的冲突来吸引观众。
他善于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转折和剧情高潮,使观众在电影中不断感受到紧张和惊喜。
例如,《非诚勿扰》中,主人公谢导费尽心思要找到合适的配偶,却在最后时刻接受了自己并不完美的爱情;《私人订制》则通过男主角阎真的经历,展示了一个草根创业者的成长过程。
这些多层次的故事情节使冯小刚的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冯小刚的电影角色塑造也是他作品的一大亮点。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准的表演来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有趣而又充满人情味的角色,例如《非诚勿扰》中的“目击者”,他用自己的过人才华拯救了一个不幸微笑的女孩;《心灵奇旅》中的主人公吴京,通过与机器人相处,逐渐找回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信心。
这些角色由冯小刚的奇思妙想和才华激发而产生,成为了他作品中的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冯小刚的电影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他的电影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人性的复杂性,通过高潮迭起的剧情和精彩的角色塑造,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冯小刚的电影研究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深入探讨,但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冯小刚的电影作品将会持续影响着中国电影界,并成为中国电影艺术的重要一环。
论冯小刚电影《集结号》的艺术特色
论冯小刚电影《集结号》的艺术特色作者:张晓玲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4期[摘要]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冯小刚电影以其商业的成功却又不失其艺术特质,独具别样的风采。
从早期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最近的《集结号》,冯小刚电影无论是在电影语言、还是在叙事技巧方面都具有浓郁的个人化倾向。
冯导电影中独特的表现角度、台词、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都具有个人化的特质,并且打破了传统商业电影意识形态浅薄的观念,潜在地说明了商业电影其实也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感,可具备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叙事视听语言人物剧情梗概本片根据杨金远的小说《官司司》改编,故事背景发生在1948年到1956年间,解放军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的命令。
带领士兵火速赶往阵地完成阻击任务。
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老谷答应团长只有听到集结号吹响,才可以将部队撤走。
作战中。
由于谷子地本人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经过那场惨烈的阻击战。
他的队伍全军覆没,然而最令他困惑的却是撤退令集结号是否吹响过。
谷子地带着巨大的疑问与内疚开始了求证之旅,他要穷尽自己的余生为战友们讨回应有的荣誉和尊严……分析阐述纵观当今华语影坛,如单从主流电影和非主流电影两个方面来看,冯小刚的电影已经成了中国内地主流电影最有号召力的品牌。
观众是市场的载体,电影要真正打开市场。
就必须创造出民族特色的主流商业品牌。
从冯小刚拍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几部影片连续获得票房冠军来看,冯小刚的确是将民族特色和市场经济,将观众和电影融合得最好的一位导演。
从普通人的视角来反映现实生活中最牵动人心的东西。
是冯小刚电影最可贵的特色。
最近,上映的2008年贺岁电影《集结号》再创新高,让我们在领悟到生命续存过程中的价值和尊严的同时也留下了些许的遗憾……1、叙事分析《集结号》是中国军事题材影片与冯氏贺岁电影的双重突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战争巨片,是军事战争的个人心灵史。
关于冯小刚电影《芳华》中的人性分析
关于冯小刚电影《芳华》中的人性分析《芳华》是冯小刚执导的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温暖的电影作品。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深刻,展现了各种不同的人性面貌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反映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就电影《芳华》中的人性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十分丰富多彩,每个人物都展现了不同的人性特点。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首先看到了主人公霞珠的坚毅与不屈。
她是一个性格坚强、敢爱敢恨的女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她勇敢地守护着自己的爱情和理想。
她的坚毅和不屈精神,体现了她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现了她对爱情和梦想的坚守。
与此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有的是刻板印象,有的则是充满魅力和魄力。
这些丰富和多样化的人物形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人性世界。
影片中的人性也展现了对家庭、友情和爱情的理解和探索。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霞珠与何小萍之间的深厚友情,她们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共同面对着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真挚的友情,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真诚。
影片还展现了家庭对人性的影响和塑造。
在那个年代,家庭是人们情感的重要依托,有时也是人们命运的转折点。
电影中的角色在家庭中承受着痛苦和幸福,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家庭关系也反映了人性中的纯真和复杂。
影片中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的善良和恶意、真诚和虚伪、忠诚和背叛等各种矛盾和冲突。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他们的选择和行为也受到了社会环境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他们的命运和情感经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有深度的人性世界。
影片中的人性还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他们也为之奋斗和付出。
在这一点上,影片中的角色形象体现了对精神和物质生活的不懈追求,也展现了他们对爱情和梦想的坚守和执着。
影片中的人性,正是在这种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也引发了观众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共鸣。
冯小刚风格
结合实例分析冯小刚的电影及其创作特色1、梦想的戏剧化处理。
冯小刚的电影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都做了喜剧化改造。
所采用的幽默、滑稽、嬉闹的传统喜剧形态,最终将中国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
《甲方乙方》用了小品的方法把一个个小故事串联成一个整体的故事。
创意上很新颖,加上国内一流演员的精彩演绎,将当代中国人的梦想和尴尬以喜剧化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给了观众。
“好梦一日游”使人们过了好梦成真的瘾,圆了大家的梦,满足了不同人的需要,带给观众发自内心的微笑。
2、以喜剧形式营造贺岁气氛。
喜剧片即那些能够制造快乐的影片。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将喜剧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下无贼》中两个强盗在火车上打劫,范伟和冯远征两位演技派演员的精彩演绎,将喜剧的搞笑发挥到了极致。
3、冯小刚电影中突显“平民化”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冯小刚刻画的人物形象大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有我们所常见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呈现在一种悲喜剧的状态之中,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悲喜剧。
《大腕》中葛优用“古代皇帝有几百个老婆,我却只有一个,还离了”向泰勒解释中国的皇帝和平民的区别,这顿时引起了观众哄堂大笑。
“平民化”意味着影视创作在内容、题材、主题选择上的贴近性,在创作视角、表现视角、叙述视角上的平民意识,在创作心态上的平民意识。
正是因为如此,这种平民式的小人物形象更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认同以至喜爱。
4、冯小刚电影的语言特色极其明显,独具方言式幽默的语言魅力。
京味幽默是冯小刚对中国贺岁电影的最大贡献之一。
在冯小刚最卖座的几部影片中,他将市民气十足的北京方言的幽默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冯式贺岁电影最具特色的标志和百试不爽的促销手段。
无论是《大腕》中长篇大论的地产白日梦,还是《甲方乙方》中的“地主家也没余粮啊”,除了令人发笑之外,冯小刚通过角色之口,用这些最生动、最自然的话语,调侃了自己眼中的社会和现象。
论冯小刚电影的融合风格
假思 索地 回答 “ 选 择 钱 ” 我 。遭 到刘 小 芸 的误 解 和 埋 怨后 , 胜 苦恼 和憋屈 的韩 东 终 于压 抑 不
不住内心的情绪说 出“ 你说 我眼里只有钱 , 可 是没有钱我就没有姐姐 了” 的真相。这其实是 用电影符 号来继续演绎和传 达“ 子爱财 , 君 取
之有 道 , 之更 有 道 ” 传 统 义 利 观 。如 果 再 用 的
播理论与广告 。 [ 基金项 目] 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青 年科研项 目( 目编号 : C Y 0 3 Z ) 项 A K Q 9 5 C 的阶段性成果 。
一
5 — 6
的立 场 问题 。借 用 王 志 敏 的 观 点 : 作 为 一 个 “ 普 通 的观众 , 我们 可 以表 达 对 它 的喜欢 或不 喜 欢( 这是 审 美 判 断 ) 。我 们 也 可 以表 达 对 它 的
笔 者认 为冯小 刚作 品呈 现 出四个方 面的 融合类
型风 格 。
一
在 回答 和解 释 自己的 电影 为何 屡屡拿 到票
房冠 军 的时候 , 冯小 刚这 样 说 道 : 很 重要 的是 “ 本 土 电影 , 同于好莱坞 的那 种 , 不 就是说 电影 要
、
有 一 个被碰 撞而 又美好 的传 统价值 观
电影《 甲方 乙方》 其实是在 以镜头的形式
展 示 和探讨 快速致 富 下 的财 富观念 问题 。笔 者
认 为 , 一是 为 财 富 正名 , 二 是 为 财 富正 形 。 其 其 这 种思 想在 作 品中有两 处体 现得较 为集 中 。第
at 0ll l ' .2
・
影视艺术 ・
论冯 小 刚 电影 的 融合风 格
李 凤 成 吴 琼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冯小刚喜剧电影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冯小刚喜剧电影【摘要】冯小刚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导演,其喜剧电影在国内久负盛名。
本文从接受理论视域出发,探讨了冯小刚喜剧电影的导演风格、喜剧元素以及社会政治元素,分析了观众对其作品的接受程度。
结合冯小刚喜剧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其在接受理论视域下的研究意义。
文章阐述了冯小刚喜剧电影在接受理论视域下给研究者带来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关于冯小刚喜剧电影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冯小刚喜剧电影的特点以及其在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地位,为接受理论视域下的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冯小刚、喜剧电影、接受理论、导演风格、喜剧元素、社会政治元素、观众接受程度、中国电影产业、启示、未来研究。
1. 引言1.1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流行冯小刚喜剧电影凭借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广受观众喜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中备受瞩目的一支力量。
自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就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一次次打破票房纪录,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思考人生。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和观众口味的逐渐成熟,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更是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张金字招牌,每一部新作品都备受期待。
冯小刚的电影不仅在中国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赞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喜剧电影之路。
他的电影多次入围国际影展,并获得诸多奖项肯定,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代表性导演之一。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对人性的深刻探讨,赢得了全球观众的欢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界对中国电影的刻板印象,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研究意义接受理论视域下的研究意义指的是以接受理论为视角,对冯小刚的喜剧电影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的影响和价值。
冯小刚的作品一直备受观众瞩目,其导演风格独特,喜剧元素丰富,深受观众喜爱。
通过接受理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观众对冯小刚电影的接受程度,以及他的作品如何在社会政治语境中发挥作用。
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风格-2
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风格-2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风格在中国内地最近十年的电影市场,出现了广受观众欢迎的新类型电影,贺岁片。
贺岁片主要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喜剧电影,鉴于滑稽、怪诞、嬉戏、喧闹的格调,加之在故事情境或言语动作中多多少少地涉及春初岁尾之事。
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如果说香港的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内地的喜剧之王为冯小刚则是当之无愧的。
“冯氏幽默”已是冯小刚电影一道亮丽的风景。
冯小刚的轻喜剧背景基本都是北京,都是城市题材;主角都是小人物,讲述寻常百姓的故事;他的电影里面透着一种厚厚的平民主义、百姓情结,其特有的喜剧风格素材都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
而这些作品全由一个灵魂主角——葛优主打,采用冷幽默,寻常的言谈举止于不经意间爆出笑料,极似相声中的抖包袱,从不大轰大闹,自然朴素,令人回味。
冯小刚的作品有一种讽刺性的幽默,对现实生活的各种不光彩层面进行暴露和嘲弄,而且时效性很强,当时的新闻热点以及焦点事件都有可能在冯小刚的电影中找到踪迹。
冯氏幽默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语言艺术中最大特色。
冯小刚所导演的每一部贺岁片都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回味的经典台词,并且成为相当长时段的流行话语,无论是“中国演艺界已经集体补钙了”, “审美疲劳”,“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还是“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等等,这些被称为“冯氏幽默”的话语也成了影片中导演的签名。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影片中的经典语录其实都脱胎于我们典型的政治话语,正是由于政治话语的非政治使用,语言与身份的错位,才使这样的话语成为台词的点睛之笔。
影片中的语言在给观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思考,让观众得到娱乐的同时也使观众受到一些启迪,甚至是教育。
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冯小刚电影以其商业的成功却又不失其艺术特质,独具别样的风采。
从早期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最近的《集结号》,冯小刚电影无论是在电影语言、还是在叙事技巧方面都具有浓郁的个人化倾向。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方与圆画幅的思考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方与圆画幅的思考作者:梁碧波来源:《艺术研究》2019年第05期摘要: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通过对画幅的大胆运用,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具体体现在圆形画幅使得电影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画面感;圆形画幅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圆形画幅使得电影的镜头语言产生了变化。
同时,电影借助画幅的变化隐藏性地表达出了导演自己的观点。
从而使得电影的形式(画幅)与内容(故事)得到了统一。
关键词: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方与圆画幅冯小刚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引得众人一片争执。
争执的重点并不是电影故事本身,而是对电影画幅的争论。
笔者暂且不去讨论争论的对错,而是想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画幅的几点看法:一、电影画幅的方与圆并不是很“出格”的事情电影画幅本来就没有硬性规定,随着电影一百多年的发展,画幅其实早已变换了很多次。
在照相,电影业开始之初,1890-1900年,柯达公司是当时的业界翘楚,生产出了各式各样的胶片与相机,胶片的尺寸各式各样。
1926年,有声电影诞生,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FOX)使帧画面尺寸变成22mm×16mm,宽高比为1.37:1,这个比例与1.33:1很接近,因此也说成是4:3。
福克斯的这个画面尺寸获得了各大制片公司的认可,于是大家纷纷使用这个标准。
1932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把这个尺寸命名为“学院标准”。
1950年代,电视机出现,画面宽高比4:3,迅速将大批电影观众抢走。
为了抢回观众,各大电影公司纷纷耍新招,宽银幕就是其中之一。
此后电影画幅就出现了各种比例,现在电影院最常见的电影宽高比是2.35:1和1.85:1。
由此可以看出画幅其实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随电影制作者的意愿随意变化。
那么圆形和方形画幅之前是否也有过此类尝试呢?答案是肯定的。
2014年的墨西哥、比利时合拍片《路西法》(Lucifer)也是采用圆形构图,这是第一部采用圆形构图的剧情片。
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过自己借鉴了2014年加拿大年轻导演叫泽维尔·多兰的电影《妈咪》中的方形画幅。
浅谈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
浅谈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
秦都尕尚
【期刊名称】《大陆桥视野》
【年(卷),期】2015(000)022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冯小刚的主要作品,发现冯小刚对人性欲望的表达和对生命的敬畏.他所使用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语言,以及成熟明星做主角的市场策略,都给冯氏电影带来了不同凡响的票房业绩和广泛的好评.本文重点介绍"冯氏贺岁片"独具人文关怀的喜剧表现力.
【总页数】1页(P276)
【作者】秦都尕尚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冯小刚电影中的美学构建与人文关怀 [J], 朱雪菲
2.浅谈冯小刚电影风格及转变 [J], 王燕灵
3.浅谈我国古代诗歌艺术风格的评定方式——由“郊寒岛瘦”谈古代诗歌艺术风格的评定 [J], 李南
4.浅谈"六方秦权壶"的艺术风格 [J], 丁玙頔
5.浅谈紫砂"金瓜提梁壶"的艺术风格 [J], 史可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三位导演创作手法浅析
导演风格比较:中国: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
张艺谋他是中国导演中视野最宽的一位。
电影题材是有层次之分的,张艺谋的视野聚焦在最低与最高的地方。
“低”是他的选材,张导最精彩的作品大多是反映最乡土的题材,如:“秋菊打官司”,“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包括后期的“千里走单骑”,风格都很质朴。
“高”是他的电影的影响力,张艺谋的优秀电影给人的震撼是心灵层面的,他总是努力在诠释关于生命的命题,这让他的电影的冲击力是直指人心的。
观众可能是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可能是农村的老头老太,可能是城市的白领小资,甚至对于他电影中的场景闻所未闻的人,只要用心去看,都能从电影人物极为平凡又极为细腻的故事中触动感情,那种感情是超越背景超越身份的,它属于人性生来善的一面。
所以说张导属于责任感很强的导演,他的电影中充满最根本的人文关怀,而触到了生命最高的地方,这使他的乡村题材电影像一个怀抱,极具包容力。
一部电影拥有各种能触动心灵的刺点,使不同的人群都会为其中某一个理由而感动,这是他电影的包容力在观众身上的体现。
具体说来,就像“我的父亲母亲”一片,农村观众会由鲜活的人物想到自己的青春过往,文艺小青年会开始又一个关于伟大爱情的思考,悲天悯人忧国忧民者也可以从这个关于乡村教师的故事中得到安慰,海外市场里电影唯美的场景拍摄更是吃香。
总体来说,张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大气,不耍小聪明,也不失亲切感。
他的关怀“三枪拍案惊奇”。
是平起平坐而非居高临下的。
有两部争议比较大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就不多说了,导演也要吃饭的,每部片子都去考虑人文关怀未免也太累,就算为了票房去煮一顿视觉大餐,好吃没营养,也没什么不行,起码他弄得还是挺好吃的。
“三枪”,张导拍出这样的片确实让大家惊奇了好一阵,骂声震天。
但是我是这样理解的,大家都把这当一个大片来期待,但人家自始至终都没说这是个大片,“张艺谋”的标签给它贴了个太正统的期望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在今天的中国谈到导演,大家总会想起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与前两位获过国际奖项无数的第五代导演先驱者来说,冯小刚的个人奖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为他的身份是定位于一个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的以民众口碑建立的导演。
冯小刚一直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同样也是唯一一直在拍商业片的导演。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可能的确比不上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从专业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导演,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的电影深处的小人物的大智慧,至少这些人打动了中国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走进电影院。
冯小刚1958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因父母离异和母亲姐姐生活在一起。
冯小刚的母亲是个有着坚强生活精神的好妈妈,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冯妈妈四十多岁时就开始与病魔做斗争,五十多岁起身患重病瘫痪在床,尽管冯妈妈的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始终以坚强的精神鼓舞着儿子冯小刚,她曾经在病痛中对冯小刚说;儿子,你将来会顺顺利利的,因为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人尝尽了,只要你有了出息,妈妈的罪就没有白受!应该说冯小刚的生活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幼喜爱美术、文学。
高中毕业后首先投身了军营生活,在北京相关装甲部队从事基本宣传工作,涉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生活。
并通过刻苦努力,很快正式踏进北京军区文化单位,随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而具备美术职称和部队军级。
1984年参军转业到地方后,经过思考和选择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他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当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仅有几年的基础,但是其中朝气蓬勃的业务人员成分,以及思想意识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使得没有科班学历的冯小刚,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奠定了后来拼搏腾飞的坚实基础。
还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
《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
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
1997年,冯小刚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
下面来分析一下冯小刚贺岁喜剧的创作特色:(1)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这些喜剧带着特有的冯氏幽默和调侃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
冯小刚不同于香港喜剧演员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他是扎根于中国大陆的导演,出生在北京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自幼喜欢文学和美术,20岁进入北京文工团,再后来到电视台做美工,他的生活给了他创造力,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参与了剧本的编写。
他的早期喜剧影片中的故事人物多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没有固定的工作,甲方乙方的姚远,不见不散里的刘元,大腕里的尤优和没完没了里的韩冬。
姚远是一个帮别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员工,说员工已经很正式,其实就是四人组的一员。
刘元是一个在美国混日子的移民中国人,尤优则是一个彻底的下岗工人,在电影开篇就表明了他的身份。
韩东是一个跑运输的司机。
这些可以说都不是上层人物,但这是这些人物的现实与荒诞中的游离感吸引了观众,毕竟当下的生活才是最接近我们的。
除去《夜宴》,后来的几部电影他的镜头仍然是对准了特殊身份的小人物,《手机》中的严守一是《有一说一》的节目主持人,还有了婚外恋。
《天下无贼》的王薄王丽则是小贼,因为被傻根儿感动走上保护他的路程,同时又启动了人性的回归之路。
甚至《集结号》里的谷子地也只是战场上一个曾经被遗忘的九连连长。
《非诚勿扰》里的秦奋则是靠着一些不靠谱的发明而致富的学无所成的海归。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这些小人物,不仅是他们身上的喜剧性和俏皮话,还因为他们具有平民性,冯小刚最初的电影起家也是小成本获得大票房,演员也是找葛优这种没有一般人定义的男主角气质的,虽然外表上输了底子,但是都是不输才气的,个个有着小人物英雄梦的豪情,也就是讲义气。
这些小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鄙视的姿态出现,包括王博薄王丽他们是小偷,秦奋则完全是靠着嘴皮子耍赖卖了他的分歧终端机,但是他们以后的行为可以用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来概括。
像王薄夫妇要还原傻根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这些不像是一个有着多年偷盗经验的小偷会去做的。
秦奋选择已经坐在轮椅上的梁笑笑,刘小云回到中国找韩冬和他一起照顾成为植物人的姐姐看上去也很幸福浪漫。
所以冯小刚所传达的并不是一般电影中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模式,传达出只要一个人实诚,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生存、生命的反思(2)假定式的游戏情节应该说冯小刚的贺岁系列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游戏反讽等特色,进而把“游戏”扩大到了贺岁片中。
他把对生活的调侃对人生的戏虐和对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极致。
他的几部贺岁片无论情节还是语言,游戏化的语言都贯穿于创作的始终。
冯小刚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建构了一个成人游戏的童话故事。
如在情节层面上《甲方乙方》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见不散是一个追逐的游戏《没完没了》是一个关于智力的游戏,手机则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3)沉重却不失深刻的主题不难发现他的作品的主题都是沉重而深刻的,无论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对人性的反思和人的卑微尊严的关怀,还是大腕手机对现在传媒暴力的警惕都是十分深刻的。
在贺岁片戏剧形式的包装之下冯小刚所追求的对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正是冯小刚的贺岁片没有流于纯粹的搞笑和无聊闹剧的原因。
同时有紧贴时代的主题和节奏,这就好比是畅销书一样,在当下时代特别能引起共鸣。
像《不见不散》里的李清一直梦想在美国这个淘金的土地上发挥自己再国内所学的本领并且赚得大钱,这正是90年代末许多中国人梦想,冯小刚的摄像机也让很多出国未果中国人从刘元的车房中感受到了洛杉矶,李清在美国由于不会讲英语遭遇警察的尴尬,生活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事例。
《大腕》中导演泰勒葬礼广告拍卖的那一段,放在今天其实更加深刻,我们的电视广告已经泛滥,甚至春晚都有广告植入,而尤优对泰勒遗体的处理更是令人咂舌,一些盗版侵权山寨放在现在都是一个普遍的话题这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
《手机》中严守一表演接听婚外恋对象手机的那一段更是神来之笔一般,手机也成为当下的一个谎言连接器。
《非诚勿扰》中秦奋相亲也反映了中国一个剩男剩女的问题,这个拼接式的故事模式从每一个相亲对象都可以看出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他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一个同性恋,后来有爱上有妇之夫,有的是未婚先孕的,这些人物一个个出场来造就的效果其实非常具有生活质感,以及中国当今社会暴露的一些问题,风冯氏调侃最终放在这些有代表性的普通人中。
观众在看这些影片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秦奋,韩冬他们的故事,其实就是身边的你我他。
人们在电影中找到了归属感,当冯小刚把故事以现实手法呈现出来的时候,他或许只是想折射当代人在生活中的影子。
以一种让人觉得是荒诞虚构的手法来表现令人捧腹的场面。
或许是他在规避现实,但也许正如他所说的“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冯小刚的电影有时候的确没有像第五代导演那样来叙述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有时候他的电影很商业化,但是人物的话语中透露出的精炼观点本质上也来自于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甲方乙方》中“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没有房子的婚姻更是不幸福的”。
《不见不散》中刘元教训李清时说“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
这些话放在今天也是很有这里的。
过多的细小谩骂其实掩饰的是一种本质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无奈,最后只能付之一笑。
(4)京味儿语言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像早期的欧美喜剧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展现特有的喜感,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又值得品味的语言来叙述,叙述主人公往往是一本正经的表出,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不见不散》中刘元装瞎是用诗一般的朗诵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伤感,可是这一切却随着被揭穿后的一句:“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庄谐相生的幽默。
而“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首长好,为人民服务”更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善意而温和的揶揄。
《甲方乙方》中川菜厨子“守口如瓶”的“打死我也不说”彻底消解了英雄的崇高含义。
他的电影语言都是带有京味儿的特别能侃的本事。
中国观众对于接受哲学思考有些难度,但是对于这些世俗化的语言中国老百姓很喜欢,甚至成了日常语。
冯小刚的电影很多台词看似胡诌,但就是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并且一度流行,像“做人要厚道”“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二十一世纪最缺的事什么?人才。
”其他植物激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
2、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1、进行“赤霉素发现”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植物体是一个由多种激素共同控制的复杂的系统。
3、阐述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验赤霉素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关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价值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
2、植物体内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难点:1、植物体内的激素产生部位以及它们的生理功能。
2、植物体内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