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看待学生的四个角度
师德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师德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是社会的工作者,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人才的重要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师德的尊重和平等对待是教师应当始终坚守的原则。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待人的价值观培养、Fairness原则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尊重并平等对待他们。
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有些学生可能拥有优秀的智力和出色的学习能力,而有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较弱或者在其他方面有特殊需求。
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以及其他个人特点如何,教师都应该对每个学生给予尊重和关怀。
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
他们不应该强迫学生选择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教师还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平等待人的价值观培养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平等的教育环境是塑造学生成长的关键。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坚持平等待人的原则,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尊重和平等对待他人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互动来传递平等待人的理念。
他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来避免性别、种族、身体条件、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
三、Fairness原则在教育中的应用公平原则(Fairness)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应用。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这涉及到教师在学生评价和奖惩方面的公正处理。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评价公平客观。
他们应该避免对学生进行不公平的评价,评价标准要合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其次,教师在奖惩学生时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
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
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在新时代,教育工作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中坚力量,教师承担着培育未来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新时代教师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要求。
一、了解学生的多样性在新时代,学生的多样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
新时代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不能再把所有学生都塞进同一个模子,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差异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对于不同背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新时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冲突化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一些学生出现了自我封闭、只看重物质生活的现象,而缺乏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新时代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要让学生认识到成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取得,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丰富。
为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生活实践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时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拥有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主体。
新时代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树立合作共赢的学生观。
珍视每个学生的师德态度
珍视每个学生的师德态度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更要有良好的师德态度。
珍视每个学生的师德态度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对学生的成长、教育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心和尊重,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正确引导他们,以身作则,涵养高尚的情操,做到言传身教。
师德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教育责任心、公平公正、爱岗敬业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珍视每个学生的师德态度意味着对每个学生的平等关爱。
教师应当摒弃对学生的偏见和偏爱,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与差异,积极引导他们发展潜能,努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他们的教学帮助和关心。
其次,珍视每个学生的师德态度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崇高的师德,才能够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学习的信任。
同时,教师还应该放眼社会,关注时事热点,注重自己的修养和思想的更新,使自己成为学生眼中的榜样和引路人。
此外,珍视每个学生的师德态度还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心。
教育责任心是教师的核心素质,意味着对学生的教育事业负有责任和担当。
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心理发展,及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关怀。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提升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并且发展出自己的优势。
最后,珍视每个学生的师德态度要求教师公正待人。
教师应当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避免唯成绩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严守教育的纪律和道德底线,不利用职位之便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侵害,保护学生的权益和利益。
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和师风是我们重要的职业素养和行为准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关心。
首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意味着我们要重视每位学生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兴趣和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包括他们的家庭环境、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也需要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不同,我们不能使用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生。
相反,我们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他们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克服困难。
此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也意味着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他们建立起亲近和信任的关系。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才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也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全面的评价机制,例如学科竞赛、作品展示、小组合作评价等,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了解学生的独特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并全面发展他们的能力。
浅谈教师怎样与学生相处
浅谈老师怎样与学生相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了做到以上教师的本职外,应怎样更好的与学生相处呢?以便在教学中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不应以“教师”自居,抛弃统治者和发令者的身份,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思想感情。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二.与学生交朋友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代表着一种权威,他们希望能够有很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和教师成为朋友。
所以教师不能始终摆出一副冰冷的面孔,让学生生畏,而是积极的走进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给他们亲切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这样反而能拉近师生关系,学生更愿意去接受教师以及对他们的教育。
三.做一个倾听者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征,他们心中会有很多话语想找人倾诉,有很多问题想与人讨论,有很多困惑想得到指引……这时,作为教师,还应当肩负起倾听者的角色。
给他们方向,教他们方法,使他们得到慰藉。
这样,那些有问题、有困难的学生会在教师的倾听后,拥有更多的笑容与自信。
四.参与学生活动教师除教学之外,还应该多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让师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学习与生活。
在活动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学生打成一片,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总之,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体会到教育的乐趣。
教师教书育人,自然离不开与学生的相处。
特别是班主任,因为双方的角色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处事方法。
而这种不同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班主任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而学生并不以为然,甚至有可能和你对着干。
所以说,要怎样做到和学生相处恰到好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开始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适应之后再作进一步的交流。
下面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六步曲”:(1)学生很“怕”我,因为我很严厉,会提出各种严格的要求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怕”实际上是一种敬畏,不是屈服,而是臣服。
谈谈“教师的责任”
谈谈“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作为社会的培养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责任,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师对学生的责任1.1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的提供能够匡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灵便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惟独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干更好地参预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1.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惟独适应学生的差异,才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进步。
二、教师对家长的责任2.1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了解家长对学生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2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应该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匡助家长了解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
通过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教师可以匡助家长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家校互动等形式,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对社会的责任3.1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预公益事业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预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3.2 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言传身教,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社会发展摘要:在高职教育行业中,通过教育的有力引导,能够帮助更多的职业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同时高职教育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对全方位、综合性人才的文化培养。
始终以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开展。
本文围绕教育和引导学生展开论述,对如何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展开了全面的分析,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引导;高职;就业寇晓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伴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就高职教育而言,通过引导和学生树立四个认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局,从职业教育的角度上入手,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文化信念。
借助于对高职教育的全面研讨,能够使学生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到自身所应该具备的时代责任和历史责任,为构建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深刻的探究和思考。
从而使高职教育中的各项发展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之中,确保职业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宽广的学习和就业途径。
一、树立四个正确认识的内在涵义2016年1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树立“四个正确认识”的价值要义,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找准大局,就要立足现实,通过多种形式,引导职业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其思想意识和理论角度上讲,主要分为四个正确认识方面:第一,通过全面的研讨,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局,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属性,就是要借助于多种渠道更好的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性。
第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环境之间的相互比较。
增强学生在中国特色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第三,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相互融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广大职业学生能够将自身理想和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确保学生在人才培养中成为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在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兴趣和目标。
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差异,并采取措施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个体差异是每个学生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在一个班级或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科偏好。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感兴趣,而其他学生可能喜欢艺术。
教师应该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以便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材料。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对于喜欢视觉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图像和视频来辅助教学;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实验和项目任务。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另外,评估和反馈也是关注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
教师应该使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程度。
这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小组项目和口头报告等。
通过及时和具体的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并改善自己的学习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此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可以为关注个体差异提供支持和资源。
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学习支持服务,如补习班、学术咨询和个性发展计划。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并发挥他们的潜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和俱乐部,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是教育中的重要原则。
教师应该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并提供及时的评估和反馈。
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提供支持和资源,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关注个体差异,我们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换位思考就是善待学生
换位思考就是善待学生首先,换位思考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背景、兴趣和学习风格。
教师应该理解这些差异,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方式。
有些学生可能更喜欢听讲座式的教学,而其他学生可能更喜欢实践性的学习。
教师应该尝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其次,换位思考意味着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情感需求。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学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这些困难,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当学生感到困惑、焦虑或无助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给予鼓励和积极的反馈。
通过换位思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此外,换位思考意味着要在教育中采用包容性的方法。
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无论他们有何种特殊需求或困难。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支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展潜力。
通过提供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合作和共享,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情商。
最后,换位思考还意味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换位思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进而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通过不同的评估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总之,换位思考是一种善待学生的重要方法。
通过理解学生的独特性、关注他们的感受和情感需求,创建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通过换位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并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教育。
教师应该树立的四个意识
教师应该树立的四个意识四个意识之一———主责意识首先要说明,我是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
教育理论家们是从理论层面上研究教育,我们则是在教育实践中理解教育、感悟教育,所以我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我觉得从实践来看,教与学这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在教师,这一点旡论是理论界还是教师中认识应该是一致的。
在教改中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从本质说是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我们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学”,所以才呌教“学”,就是说,我们课堂上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那些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学”,这才是最基本的目标。
总之,上面所说,概括起来就是:在教和学这对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而在教会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是別人替代不了的。
由此,我认为,做为教师应该树立以下四个意识,即:主责意识、导思意识、规律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主责意识。
教师主责,天经地义。
现在都在提教师主导,这是对的,但我认为首先要强调教师主责,这样才更有利于落实教师主导。
强调学生主体,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这也是我要强调“主责”的基本思考。
因为,既然承认在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即课上的好不好,学生学的好不好,主要责任是在教师,客观事实是这样、,广大家长也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择校风很盛,择校的实质是择师,因为只有好教师才能出好质量。
办学校,校长很重要,可是好校长抓谁呢,还是要抓出一支好的队伍,好的教师,因为,教师队伍是立校之基。
所以强调教师主责意识,首先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的把握,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主要是教师的责任,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有些课中只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理解多深是多深,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是正确的,但这必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而非成年人的自学话动,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决不能动摇。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偏不倚地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树立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要做到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解决他们的疑惑和困扰。
只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品德观和学生观,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教师具备正确的师德和学生观,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教学职责,让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学生们都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师德师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而教师是引导青年成长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师风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应的教育环境和积极的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教师应该具备细心、耐心的品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二、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和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长和兴趣的机会。
同时,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感到被理解和被关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潜能。
三、个性化的教育引导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引导。
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探究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学生自治管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个性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辅导、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健康成长。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领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期待,更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环境的营造以及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引言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本质和特性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它涉及到对学生个体差异、主体地位、发展潜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认识。
正确的学生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性格和背景。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并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强调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四、关注发展潜力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他们具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挖掘。
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长的可能。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潜在能力,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鼓励他们不断尝试、不断进步。
五、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树立全面发展观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包括情感态度、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成长。
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个引路人教师心得体会
四个引路人教师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授知识之外,培养学生的性格和品德也是我们的职责。
四个引路人,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引领。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了解到四个引路人的重要性,并体会到了他们所传递的思想智慧。
以下是我个人对四个引路人的心得体会。
关心学生的发展——塞缪尔·史密斯塞缪尔·史密斯之所以是四个引路人之一,是因为他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是个体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业表现、生活状态、兴趣爱好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通过这样的关注,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发挥潜力,成就自己。
例如,对于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们需要耐心倾听,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才能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约翰·杜威约翰·杜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潜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课程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数学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语文课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不同的文章,引导他们从文化、时代背景等多个角度去理解文章内容。
这样,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了。
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威廉·詹姆斯威廉·詹姆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并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
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余,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从中挖掘出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价值观;在教授道德教育课程时,我们可以灌输学生优秀的品德,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社会人。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呢?本文将从积极心态、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
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我们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和成长。
其次,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最后,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其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复习课堂知识等。
同时,我们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积极提问和思考问题。
最后,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学习范围。
最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全面发展。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首先,我们要注重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同时,我们要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最后,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通过培养积极心态、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优秀的学生!。
关注学生学习态度
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态度一直是教育界非常关注的话题。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追求的目标。
学生学习态度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耐心性,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等。
一个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学生,会主动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和学校活动,对待学习有耐心和恒心。
他们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和进步。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呢?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利用正向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表达。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其次,家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意识到学习态度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孩子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
另外,学习环境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温馨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多开展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外活动。
家庭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娱乐设备的诱惑。
最后,学生自身也要主动参与到培养良好学习态度的过程中。
学生应该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确立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他们要有自律意识,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习惯。
学生还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总之,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家长和学生本身都要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塑造学生成长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及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榜样和伙伴。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树立互信和尊重的基础。
只有建立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其次,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习、生活和未来。
同时,教师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典范。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人才。
再次,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时,自身也应具备一定的素质。
首先,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善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生活和未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过程中,自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相信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们必将茁壮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建设美好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21世纪教师应有的学生观
21世纪教师应有的学生观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观念和价值观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全球意识。
我们要以人类的视角来思考,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工作方式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全球化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我们要教会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
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1世纪社会面临很多重大挑战,我们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不仅仅要有学术上的成就,还要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1世纪教师应有的学生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全球意识。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21世纪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视透视平视远视——教师看待学生的四个角度徐世华 2153000512-139******** xsh9910@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男,高级讲师,本科学历,摘要:教育中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或“后进生”。
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
学校教育不能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不能只见其缺点,而不见其优点,而应该以全新的视野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后进生,即用“正视、透视、平视、远视”四个角度看待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趋于理性色彩,合乎人本特性,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片希望的蓝天。
关键词:看待,学生,正视,透视,平视,远视常言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任何一个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
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能力。
教育中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或“后进生”。
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
学校教育不能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不能只见其缺点,而不见其优点,而应该以全新的视野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后进生,即用“正视、透视、平视、远视”四个角度看待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趋于理性色彩,合乎人本特性,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片希望的蓝天。
一、正视1. 正视学生的缺点。
生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足为怪。
教师只有正视问题,善待学生,艺术性地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武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地成长。
正视学生的缺点,就是不回避学生的缺点与错误。
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教师应该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明示并及时勘误,提出可行性建议,使辨别力尚弱的孩子明辨是非,知晓对错,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对孩子的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十分重要。
而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回避的态度,让老师只说学生的好话,这无疑是使学生蒙上了辨别正误的眼睛,失去了对是非正误的判断机会。
这是在捆绑教师的手脚,增加教育难度,降低教育效果。
会使学生学会怯懦、退却、逃避、侥幸,形成人格缺陷。
2.正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
而后进生的不良学习成绩往往成为学校与教师的包袱。
在一般教师的眼里,后进生往往是成绩差的代名词。
而有些品行不良的学生由于成绩还过得去,有的甚至学业优良,就“一俊遮百丑”。
这是当代教育一大误区。
提高教学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要正确认识“分数与素质”的关系。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文当然要作的,但要紧的在乎做人”。
当今许多学生,在无忧无虑中长大,多有任性自私、自我意识强等缺点,学校应注重耐挫力和承受力等心理品质养成。
否则,即使培养出马加爵那样的大学生,也是教育的失败。
有言道:“智育差出次品,体育差出废品,德育差出危险品”。
因此“学会做人”不应仅是写在墙上、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而应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学校可以采取降低学习和考试的难度,设定简易可行的目标,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3.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
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
独特性是个性的特征。
我们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善于分析学生差异产生的原因,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来改善学生学习的氛围人的能力表现具有早晚的差异。
我国汉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充说:“人才早成,亦有晚就。
”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早慧”者往往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某种方面的超常才能。
如麦克斯韦14岁发表数学论文;王勃10岁能赋,少年时就写出了著名的《腾王阁序》;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凤凰》”等。
均是人所共知的典型例子。
“大器晚成”者的才能往往一直要到很晚才表现出来。
如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40岁才表现出他的绘画才能;达尔文50多岁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写出《物种起源》一书;摩尔根发表基因遗传理论时已经是60多岁了。
人的能力表现还具有学科的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同时拥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平等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人在诸方面都会表现出差异。
有的语言表达出色,有的具有数学天赋,有的擅长体育运动,有的富有音乐细胞......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对具有不同智力表现的学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尤其要培养他们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使愚钝者变聪明,聪明者更聪明,少小有成就,老来成大器。
二、透视“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在医学上全称荧光透视,为常用X线检查方法。
它是利用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应的特性,使人体在荧屏上形成影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
通过透视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应仅仅是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而应象医生一样透过外部表现找到学生心理运动的轨迹,看到形成这些表现的内在原因,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后进生”外部行为表现较差,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才能启动学生自身的原动力,才能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营造走向成功的“心态乐园”。
教育者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门艺术。
它要求教育者要冲破学生心理的壁垒,走进“后进生”的心灵,分享他们的喜乐忧愁,为他们清除“病灶”,把“心理”沃土垦植成“真、善、美”的苗圃,这是“心理健康”的要义。
通过透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这一名句,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他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用敏锐的眼光,透过缺点错误的表象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或只有“芝麻小”的亮点,教师也可以将其放大,加以毫不吝啬的鼓励,以激发其上进心。
让“后进生”看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一文不值,至少还有自己的“强项”,并努力经营自己的优势,不断增强自信,在自信的基础上越战越勇,取得更大成功。
三、平视首先,平视是尊重学生,承认师生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
“师道尊严”是中国教育传统的价值理念。
随着现代民主意识的普及,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有着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
许多教师意识到教师和学生应当是人格上平等,教学上相长,生活上和谐的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让学生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学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不应居高临下的说教。
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他们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
学生的人格尊严应该得到体现和保护。
“师道”与“生道”具有同等的价值。
我们要建立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
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为自主地、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体。
平视中的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力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
才能与学生实现平等的交流,才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问。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其次,平视是对优秀生和“后进生”一视同仁。
21世纪的教师应该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存有偏见。
对于优秀生钟爱有加,视作“掌上明珠”,一俊遮百丑;只见优点,不见缺点;即使犯有错误,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对于“后进生”,总觉得不顺眼,有的甚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只见缺点,不见优点;把“芝麻小”的错误看成“西瓜大”,一旦抓住把柄就兴师问罪,借机好好“修理”和“整治”,以期能使“后进生”有所收敛。
在教师“有色眼镜”的影响下,在“标签效应”的作用下,成就了一个个所谓的“后进生”,教师想着他们有多差,就有多差。
优秀生和“后进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作为教师,理应一视同仁,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
优秀生也不可能样样出色,“后进生”也不可能一无是处。
相反,有的“后进生”往往在动手能力上要比优秀生略胜一筹。
与后进生平视,既不要对后进生有太高的期望,也不能放任不管孩子,既培养孩子要学习好,更培养孩子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另外,从大众化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选拔优等生,更在于提供给每个人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及尽可能优质的教育服务。
其三,平视有时还表现在换位思考。
即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一位台湾的节目主持人曾发现他的女儿最不爱逛商店,每次领她去,总是哭闹着不愿进,这位父亲很不理解,商店里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一天,他领着女儿在商店里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他蹲下来系鞋带。
就在那一瞬间,他发现眼前的景象是多么可怕,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大手。
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角的书包,时不时地磕碰着孩子的脸和弱小的身体。
别说孩子了,自己都不想呆下去了。
可当他把孩子扛上肩头准备离去时,孩子却突然不走了,原来她看见了玩具。
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做儿童工作,不能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跟孩子讲话,一定要蹲下身来,和孩子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因而与学生平视,这是我们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远视所谓远视,就是把眼光放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将来。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其理论根据就是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
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际研究所证实。
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
一个学生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
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