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粒粒皆辛苦》WORD版教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4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粒粒皆辛苦》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农民辛勤劳动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懂得感恩,明白劳动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以及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劳动和粮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农民劳动的辛苦程度和劳动的价值缺乏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2.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教育他们珍惜粮食,懂得感恩。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2.难点: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教育他们珍惜粮食,懂得感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他们珍惜粮食,懂得感恩。
六. 教学准备1.课文《粒粒皆辛苦》的PPT或黑板报。
2.相关粮食的图片或实物。
3.分组讨论的道具或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报展示课文《粒粒皆辛苦》,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展示相关粮食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农民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价值。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劳动。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粒粒皆辛苦》WORD版教案1
教师总结引导:在探究小麦来历的过程中,大伙儿有什么感受?赶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得记录下来吧。
板书
设计
3.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爱惜粮食。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劳劳动与聪慧,珍爱他们的劳动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劳劳动与聪慧。
2.明白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Fra bibliotek。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小麦种植要通过翻地、播种、治理、收成的过程。在播种之前,农民还要选种,这也是一项专门重要的工作。
3.教师启发:在那个过程中,农民是如何样劳动的呢?谁能说给大伙儿听?
4.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
例如:浇水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农民最常做的工作。在农田里给小麦浇水,走路专门艰巨,深一脚浅一脚地移动,弄得满身泥水,还要爱护好每一棵小麦苗。专门是入冬前的浇水,天气冰冷,井水冰凉;在小麦抽穗、开花、灌浆的时候,农民们顶着烈日,在齐腰的麦田间浇水,麦穗上的刺儿扎在脸上,专门难受。让学生在教室里体验农民弯腰给小麦浇水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农民背着繁重的药水桶给小麦喷药,或者体验收割小麦时在麦田里拾麦穗。
5.说说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和感想。
6.总结: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农民确实付出了辛劳的劳动,遇到洪涝和大风等自然灾难,农民的劳动更辛劳。单靠农民的劳动,小麦就能收成吗?还有哪些人为小麦的生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
三、探究交流情感升华
1.小组讨论。(还有哪些人为小麦的生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汇报交流。
3.总结:光有农民伯伯的辛劳劳动也可不能让小麦获得丰收,看来,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一粒米,包含了这么多人的辛劳劳动,来得真不容易呀。
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与反思
《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并懂得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调查,培养他们观察社会事物,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农作物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1、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通过体验交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2、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培养节俭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理念遵循“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探索、活动、调查、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体会、领悟粮食来的真不容易。
本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源泉,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入手,突出粮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前搜集资料、汇报、小组讨论等,旨在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习得知识。
总体上,本课设计意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学习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1、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奇怪奇怪真奇怪,头顶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玉米)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白饭喷鼻香。
(水稻)2、媒体展示,探究米的来历同学们,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俗话说米饭好吃田难种。
你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粒米的来历》。
3、交流与汇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4 、游戏体验——插秧比赛,感受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出示游戏规则,明确要求。
活动后学生谈感受。
5、教师小结同学们,插秧只不过是农民种植粮食中的一个过程,一个动作。
你们都已经感觉有些累了,想一想农民从春天播种,育秧,插秧,漫长的田间管理,到了秋天稻子成熟收割环节,小小一粒米,中间有许许多多农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真是来之不易呀!6、学生诵读古诗《悯农》。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粒粒皆辛苦-小麦的来历(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二单元水饺的来历1.粒粒皆辛苦——小麦的来历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的几种农作物,明白它们是怎样生产的,了解农业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养成尊重农民的好传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的几种农作物,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 1.学生向自己的家长或农民伯伯询问小麦的生长过程、农民需要从事哪些劳动等有关知识;2. 收集几粒小麦。
活动过程(一)、通过古诗引出课题:1.师问:同学们,你们谁能想出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古诗叫《悯农》吗?有谁能背诵出来吗?2.老师指定部分学生起来背诵这首古诗。
3.师:请问你们中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和蕴含的思想吗?4.学生自由发言,相互探讨交流。
5.由老师进行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农民伯伯种庄家是十分辛苦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看一看小麦到底是怎样种植和生长、收获的吧,你们一定想知道吧,那可要听好了。
(板书)(二)、通过感受体验,激发学生兴趣1.师:小麦到底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呢,课前我让同学们做一下调查,我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调查的很好了,那么谁能够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看一看谁调查的最好。
2.学生进行自由发言,相互讨论和交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们知道小麦的种植经历:由翻地-播种-管理-收获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3.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一下劳动的整个过程,看谁说的比较好,具体说出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主要特点,然后进行总结。
4.由学生自由发言,相互交流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讲出小麦种植和生长的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劳动的艰辛过程,分具体环节进行讲述,其他同学进行系统的补充如:小麦浇水的环节,有时候是在天气很冷的时候,农民经常要深一脚浅一脚的到水里去堵漏洞,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小麦苗等;在小麦抽穗的时候,有时小麦生病虫害,需要去田地里打药,天气很热,甚至有些农民在给小麦打药的时候中毒了,非常的不容易,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深明白劳动的不容易,因为这些很多学生是不知道和不熟悉的,有的同学觉得不可思议。
五年级上品德教案-粒粒皆辛苦_鲁人版-最新学习文档
1粒粒皆辛苦【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2.知道农业是衣食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爱惜粮食。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说明】本活动主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的第9条内容标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和“我的家乡(社区)”第4条内容标准“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及“走进世界”第5条内容标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三年级上册《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这一单元中,学生知道了可口的饭菜来之不易,经过了很多人的辛苦劳动,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为我们服务,我们要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在这一册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物品来历的探究,了解农业、工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农业、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节约意识和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1.小麦的来历小麦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食品,也是方便面的主要原料。
它是怎么来的呢?大家都知道是农民种出来的。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农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呢?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
通过探究小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知道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
教科书是按照“探究小麦的生长过程――对农民伯伯调查访问――农田劳动体验——思考讨论交流”的思路编写的。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的活动有:活动一:分组探究根据小麦的生长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调查访问,一个小组了解小麦生长中一个环节的劳动,调查了解在这个时期农民都做为小麦些什么,是怎么做的。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说课稿4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粒粒皆辛苦》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粮食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并未深入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可能经常听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但可能缺乏切身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粮食的珍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良好品德。
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粮食的珍贵,从而自觉地节约粮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
2.实践教学法: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粮食的思考,导入新课。
2.新课导入:讲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采访、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粮食的珍贵。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自觉节约粮食。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粮食来之不易2.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说课稿3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粒粒皆辛苦》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勤劳、节俭和尊重劳动的故事,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节约、勤劳和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插图辅助,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是非判断能力,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可能认识不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关于劳动的故事,认识劳动的价值,学会尊重劳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节约、勤劳、尊重劳动的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节约、勤劳和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4.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劳动场景为例,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述故事:教师讲述课文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节约、勤劳和尊重劳动的观念。
4.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5.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扫地、擦桌子等,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主题班会教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基于《思想品德》教材第七章《珍惜劳动成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第一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艰辛,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
2. 培养学生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 增强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艰辛,提高节约粮食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农民辛勤劳作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引导他们珍惜劳动成果。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如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节约粮食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 内容:劳动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反对浪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节约粮食。
(2)列举身边的浪费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1)示例: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避免剩饭剩菜;在外就餐时,剩余食物打包带走等。
(2)示例:在学校食堂,提倡按需取餐,减少浪费;在家里,合理安排饭菜数量,避免剩菜剩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节约粮食宣传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1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粒粒皆辛苦》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粮食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但是,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学生并没有经历过粮食短缺的情况,对于粮食的来之不易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粮食的珍贵,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2.学会珍惜粮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2.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活动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粮食的珍贵。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和视频资料。
2.准备课后实践的任务,如家庭节约粮食计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农民辛勤劳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粮食的来之不易。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与粮食浪费相关的数据和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粮食浪费的严重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节约粮食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4.巩固(5分钟)总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再次强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5.拓展(5分钟)介绍一些国内外节约粮食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节约粮食也可以成为一种时尚。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说课稿1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粒粒皆辛苦》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懂得感恩,明白劳动的价值。
本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认识不足,对粮食的珍贵程度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农民的辛苦,从而达到珍惜粮食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换位思考、懂得感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者,树立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换位思考、懂得感恩的品质,以及将珍惜粮食付诸实践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景体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民辛勤劳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民的辛苦,引出课题《粒粒皆辛苦》。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感恩。
4.情景体验:设置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农民,亲身体验辛勤劳作的过程,加深对粮食珍惜的认识。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树立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观念。
6.课后作业: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珍惜粮食付诸实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主题班会教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七单元“珍惜劳动成果”,具体内容为第一章“粒粒皆辛苦”。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认识到浪费粮食的危害,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粮食生产的过程,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 使学生认识到浪费粮食的危害,树立节约粮食的观念。
3.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树立节约粮食的观念。
重点:使学生了解粮食生产过程,认识到浪费粮食的危害,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粮食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a. 展示粮食生产过程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粮食从播种到收获的艰辛过程。
b. 讲解粮食生产中的劳动付出,让学生认识到粮食的珍贵。
3. 例题讲解:讲解浪费粮食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粮食的观念。
a.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粮食浪费的现状。
b. 分析粮食浪费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六、板书设计1.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 内容:a. 粮食的来之不易b. 浪费粮食的危害c. 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粮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作文。
a. 粮食的来之不易b. 浪费粮食的危害c. 如何珍惜粮食,从我做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到粮食的珍贵。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
b. 开展“节约粮食,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鲁人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全册教案
鲁人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全册教案
山东人民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组成
主题一:粒粒皆辛苦
主题二:走进食品加工厂
主题三:珍惜劳动成果
一、本单元设计思路及特点:
1、注重内容选择的生活性
2、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3、体现课程资源的综合性
4、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具有开放性
(一)注重内容选择的生活性。
本单元题目为“方便面的来历”,意图是以“方便面”这一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食品作为活动的切入点,设计了“粒粒皆辛苦”“走进食品加工厂”“珍惜劳动成果”三个主题活动。
以方便面的由来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方便面的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等,来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懂得在方便面的原料生产、成品加工、包装设计、商品流通等方面有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从而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由此扩展到认识身边的农业和工业。
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同时也……。
五年级上册《粒粒皆辛苦》教案
课题粒粒皆辛苦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第一课粒粒皆辛苦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单元概述:本单元以“方便面的来历”为切入点,设计了“粒粒皆辛苦”“走进食品加工厂”“珍惜劳动成果”三个主题活动。
以方便面的由来为主线,引导学生来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知道粮食是由许多人付出艰辛的劳动得来的,养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了解身边的农业和工业等活动,增强热爱家乡、尊重工人的劳动等情感。
课程内容:方便面的来历: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和工业,离不开农民和工人的辛苦劳动。
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知道家乡的农业和工业,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2、知道农业是衣食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爱惜粮食。
4、学习出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材分析:“粒粒皆辛苦”包括“小麦的来历”“身边的农业”两个主题活动。
第一主题活动“小麦的来历”主要是通过探究小麦的生长过程,是学生知道农民种粮的辛苦。
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延伸,由小麦的种植扩展到我们身边的农业劳动。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 访问身边的农民,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都从事哪些劳动,是怎样劳动的。
2. 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
教师准备:1. 准备与小麦种植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视频等。
2. 提供传统小麦种植与现代小麦种植的图片、文字、视频等。
学生分析:关于小麦的来历,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能看到小麦种植;有些学生家里也种植小麦。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粒粒皆辛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粒粒皆辛苦》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勤劳节俭的重要性,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懂得感恩,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课文内容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是非判断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见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认识不足,对粮食的珍惜程度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体验农民的辛苦,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和节俭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自我反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农民的敬意,培养他们感恩、珍惜、节俭的品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的习惯。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从而培养感恩心和节俭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农民的辛苦。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认识和体会,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一些关于农民劳作和粮食浪费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3.准备相关作业,以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农民为什么要辛勤劳作?粮食是怎么来的?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课文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农民的辛苦体现在哪些方面?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珍惜粮食、感恩的态度。
山东版品社五上《粒粒皆辛苦》word教案
粒粒皆辛苦
____一粒种子的旅行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知道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
2.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和考察,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4.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了解农作物与我们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活动重点、难点:
1、知道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2、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培养节俭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小麦种子若干
学生准备:
1、通过访问身边的农民,了解小麦及其他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都从事哪些劳动,是怎样劳动的。
2、调查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农作物和农产品,它们有什么用处?活动过程:
一、交流认识,激趣导入
二、探究小麦来历
三、探讨交流:其他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四、讨论交流农作物的用处
五、辨析明理,懂得珍惜
六、活动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粒种子的旅行
粒粒皆辛苦
节约粮食尊重农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粒皆辛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11课《粒粒皆辛苦》,下面我就从教材、有效预习、高效课堂、达标检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粒粒皆辛苦》是泰山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劳动者”第一课。
粮食是人人都离不了的,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本课通过粮食探究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同时深切体会你、农民的辛勤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粒粒皆辛苦》这一主题中设计了“一粒种子的旅行”,“农田里的科技”和“餐桌上的思考”这三个活动内容。
“一粒种子的旅行”选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种子为例,通过连环图画的形式,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自述方法,讲述了小麦种子从播种、发芽、长高、抽穗到收割的生产过程,并巧妙地将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汗水贯穿在图画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与教育。
“农田里的科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季节选取了六幅画面,使学生了解农民伯伯种田运用了许多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餐桌上的思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以此引起学生对身边不珍惜农民劳动果实的不良现象的思考,从而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
2.、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及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粮食的生产过程,了解周围浪费粮食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研究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反而进一步深化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感到不满,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道德情感。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预习:
《品德与社会》积极倡导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学生经验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积极倡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扩展知识技能,提升生活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要特别关注学生预习,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预习主要通过课前实践来实现,课前实践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我是小记者,采访家人或向周围的人请教,种子是如何长大的?第二环节我为农民伯伯献计策,根据新科技手段促增长。
第三环节我是大侦探,调查了解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
三、说课堂
(一)、阅读文本,初步感知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
首先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及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感知。
(二)、角色扮演,整体升华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其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自主活动,在主体性活动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道德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亲身感受课文所讲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指导行为实践。
1、我来讲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课前实践进行故事表演,展现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
(本活动的设计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2、我为农民伯伯献计策
通过谈话方式,让学生说说有哪些新科技手段。
我国是13亿人口,粮食的生产至关重要。
哪些科技手段可以促进粮食的生产,给农
民伯伯献一条计策,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3、我是大侦探
首先侦查大汇报,根据课前调查,生活中有哪些浪费食物的不良行为和现象,说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和今后杜绝这种现象的打算。
(三)、回扣目标,总结课堂
以手抄报或倡议书的形式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并在学校内开展“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宣传活动。
四、说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