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发展的几个城市规划理论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迈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5)经济全球化理论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相当集中、相当分散、绝对分散。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

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英:费希尔、克拉克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2)美:贝尔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

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美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

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

深刻影响城市发展的规划理论

深刻影响城市发展的规划理论

深刻影响城市发展的规划理论深刻影响城市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伴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发展进⽽不断由雏形趋于完善。

我国的城市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并且在修建洛⾢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由于科技不发达,商代盛兴迷信,这对当时的城镇布局产⽣了直接影响。

在此后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盛⾏思想指导着都城建设规划。

⽐如战国时代吴国规划按照伍⼦胥“相⼟尝⽔,相天法地”的思想,越国在为都城选址时则参照了《孙⼦兵法》,赵国和江南淹国在进⾏规划时则充分考虑了各⾃的地形。

⾃秦统⼀中国后,信神的秦王朝对城市充满神秘主义的规划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影响深远。

三国时期邺城的规划改进了汉长安不规则,没有贯穿的对称轴线,以及宫殿与居民区相互穿插的状况,变得分区明确,结构严谨。

邺城的规划布局对隋唐长安城以及后世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发展思想产⽣了促进作⽤。

在历经隋唐宋元之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环境与⾃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西⽅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希波丹姆模式,该模式追求⼏何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在公元300年间,古罗马营寨城的规划思想深受军事控制⽬的影响。

之后中世纪欧洲城市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多为⾃发⽣长。

在其在我⽣发的过程中,深受当时的思想⽂化影响,⽐如萌芽的资本主义思想,⽂艺复兴等。

除此之外,世界其他古代⽂明也有⾃⼰的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这⾥就不赘述了。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则是近代⼯业⾰命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萌芽和已形成的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式,甚⾄想倒退到⼩⽣产去;在资本主义由巩固到发展的时期,⼀些空想社会主义者超越前者,提出了⼀些超阶级的主管空想。

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和设想为以后更深刻的城市规划理论打下基础。

在现代城规理论中较为著名的有1898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的“⽥园城市”理论;霍华德的追随者昂温提出的“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勒·柯布西耶从建筑美学⾓度出发将⼯业化思想⼤胆地带⼊城市规划;伊利尔·沙⾥宁提出的有机疏散思想等。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农村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和设计,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城乡规划中,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各个环节,旨在创建宜居、可持续和具有活力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乡规划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对城市规划的全面了解。

一、城市规划理论1.1 城市发展理论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发展理论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城市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其中,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对城市发展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现代化理论认为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在城市规划中要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重视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问题,以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方法2.1 计划编制方法城市规划的第一步是编制规划方案。

在规划编制方法中,需要进行城市区域分析、人口调查、市场调研等工作,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然后,根据需求和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并进行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

最后,将方案落实为具体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并进行评估和调整。

2.2 参与式规划方法参与式规划方法强调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

在城市规划中,广泛听取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参与式规划方法通过公众参与会议、问卷调查、研讨会等形式,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公众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从而实现民主决策的目的。

2.3 空间分析方法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分析。

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土地利用、建筑形态、人口密度等指标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城市空间的结构和特征。

例如,城市空间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交通流量、社区设施分布和绿地空间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理论是指针对城市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是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城市规划理论包括城市发展的规划目标、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城市规划的方法等内容。

城市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城市的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文化遗产保护目标等。

在城市规划中,经济发展是重要的目标之一,要通过规划来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活力。

社会发展目标包括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等。

环境保护目标是指通过规划来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则是通过规划来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价值。

城市规划的原则主要包括适应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等。

适应性原则是指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善,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规划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原则是指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以达到多样化和平衡发展。

灵活性原则是指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城市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设计方法和实施方法等。

研究方法是指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得出规划的依据和方案。

设计方法是指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细部设计,以实现规划目标。

实施方法是指通过制定规划方案、管理和监督规划实施的过程,以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和执行。

城市规划理论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和可行的指导和方向。

总之,城市规划理论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发展理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化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应用。

一、城市发展的经济理论城市发展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作用和影响。

其中,新经济地理学强调了城市的凝聚力和溢出效应,即城市能够集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本,形成经济活动的集中区域。

城市的密集性和多样性使得创新和合作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二、城市发展的社会理论城市发展的社会理论主要关注城市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公正等问题。

社会结构理论指出城市的社会结构是由社会阶层、职业类别、民族群体等因素共同构成的。

社会关系理论则强调了城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城市社会网络的发展有助于信息传播和知识流动。

而社会公正理论则关注城市中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公平问题,强调城市规划和政策应该追求社会公正。

三、城市发展的环境理论城市发展的环境理论主要研究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城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城市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城市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理论强调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和资源节约利用,通过生态恢复和城市绿化等方式来改善城市环境。

四、城市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发展的规划理论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等方面。

城市总体规划理论重点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旨在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理论则关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

城市设计理论则注重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的设计,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理论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和规划等多个方面,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化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运用城市发展理论,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现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现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7.极度分散主义与有机疏散理论
7.1自然主义,分散主义规划师莱特及其广亩城市
赖特在1932年出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 在又无 所在的,“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 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 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在 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 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 想。 广亩城市: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 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中 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 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 形式。
带形城市理论: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 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 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 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他认为带形城市可以横 跨欧洲,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延伸到俄国的彼得堡,总长度2880公里。 如果从一个或若干个原有城市作多方延伸,可形成三角形网络系统。
1.玛塔(Matao)的带形城市模式(Linear City)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在马德里出版的《进步》杂志上, 发表了他的带形城市设想,他认为那种传统的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 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应使城市沿一高
速度、高运量的轴线向前发展。
特点: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式的影响下,城市将发展成带形的。城市发展 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可将原有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 络。不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又能将文明的设施带到乡间。
布局思想: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 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 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各类规划的组织、制定、实施及调整过程。

而城市规划原理则是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不仅涵盖了城市的物质构成,还涉及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下面将从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城市规划原理。

1. 城市空间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实施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的管理和调整。

因此,城市空间布局原则是城市规划的基石。

在城市的具体空间布局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过于集中或分散的情况,要化整为零、建设城市内部的区域,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均衡。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娱乐需求。

另外,城市规划也应遵循不同功能区划的原则,明确确定各自的作用和地位,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应分开,公园和绿地的设置要遵循生态科学原则。

2. 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

因此,交通规划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降低城市拥堵和交通事故率,减少城市污染。

在交通规划中,应尽量优先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在地铁、公交、轻轨等公共交通的建设上可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效率,使人们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3. 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到大自然的保护问题。

从城市规划来看,环境保护原则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绿地的规划。

公共设施建设可以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面貌的美观,而绿地的规划可以起到净化城市空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三废”处理原则,即废弃物的减量、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减少污染。

总之,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建设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中,应贯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在不断探索中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创造美好、宜居的城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主要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在1898年提出的恩温——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提出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沙里能——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理论。

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考试大|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大城市带3、城镇形成网络体系的发展理论(1)格迪斯、芒福德等——从思想上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

(2)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1933年发表的中心地理论揭示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

(3)贝利等——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对城市经济行为的分析和中心地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4、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同心圆理论——伯吉斯l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提出了影响城市活动分布四项基本原则1.《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D.大众参与答案:B 考P29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雅典宪章》。

背景: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达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考试大|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构成城市整体 。
高雄炼油厂区 法国钢都隆维
城市地域结构的各种组成要 素 ,在空间布局上虽然可以 划分出功能区 ,但并不是截 然分开 ,往往交叉和混杂在 一起 。如在居住区内往往有 一些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或 无污染的工业企业; 而在工 业区也常常有一些住宅和公 共服务设施。
莫斯科红场
东京银座商业中心
总结
■ 以上 3种理论都反映了城市发展和内部结构中的两种彼此 矛盾的趋向 , 即城市的离心倾向和向心倾向 ,但用来指导 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还有将这3种学说互相中和的 折衷学说和三地带学说 ,等等 。现代城市地域变动很大 , 很难用模式图的方法了解城市地域的本质 。因此许多学者 采用分析城市地域结构中存在的结节性和均质性这两个最 基本特性的方法 ,划分结节地域 。他们认为城市地域中存 在一些对人口和物质能量流动起到聚焦作用的结节点 ,这 些结节点起作用的区域称为吸引区 ,而吸引区与结节点的 组合就是结节地域。
总结
■ 地租和竞租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出发 , 具有 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但很显然它们并不能 用来全面地解释所有城市的土地使用和空 间状况 。但也能够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程 度上适用于不同的地区。
二、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 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 又称城市内部结构 。现代城市是 一个有动力的有机体 ,它是在一 定空间范围内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职能分化带 动形态的分化形成城市内部空间 布局 ,各个功能区有机地构成城 市整体。 城市地域结构要素 城市内部 一般可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 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 和绿化区等 ,各个功能区有机地
同心圆理论
■ 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 ,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 ,是城市商业 、社会 活动 、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 。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 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 、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 、社会、市政和政治 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理论

生态主义理论
生态主义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城市的绿色 生态和环境友好。
生态主义理论认为城市规划应遵循生态规律,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的绿化建设、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方面,以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空间规划理论
空间规划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 以空间优化和土地利用为出发 点,注重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形 态。
体发展。
区域规划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 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 跨区域合作等方面,以实现城市 的区域整体发展和协同进步。
03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0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影响
城市规划关注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而城市设计注重城市空间形
态和美学表现。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城市规划应以满足 居民生活需求和解决城市问题为出发 点,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布局。
功能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注重城市的功 能分区,如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等,以实现城市各功能的相互支持和 互补。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城市规划应注重城 市基础设施、交通、住房、商业等功 能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城市的高效运 转。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市场
城市规划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价水平。同时,房 地产市场的变化也会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影响。
04
现代城市规划的挑战与未来 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挑战
01
02
03
城市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面临 来自国际的竞争与合作,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 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国的城市规划政策如何影响城市发展

我国的城市规划政策如何影响城市发展

我国的城市规划政策如何影响城市发展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规划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下,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结构布局、用地分区和建设控制标准的一种行动。

城市规划政策则是指政府为实现城市规划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政策。

我国的城市规划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这些政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人居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改善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建设我国的城市规划政策在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根据我国城市规划法,每个城市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规划。

这些规划要求城市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道路、公园、商业中心、住宅区等建设项目,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城市规划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通勤时间、提高居民居住质量和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

同时,城市规划政策还鼓励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善,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公共设施的供给,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二、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规划,城市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这种划分保证了城市各个功能的有序发展,形成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系。

此外,城市规划政策还鼓励和引导产业的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例如,我国很多城市将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依托良好的城市规划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三、社会改善我国的城市规划政策也积极促进了城市社会的改善。

首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规划政策还注重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推动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_3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基本理论与主要内容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_3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基本理论与主要内容

3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基本理论与主要内容3.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基本理论3.1.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重要战略思想,目前已被全世界所普遍接受,并逐步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渗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人类对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危机等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的反思,作为一个有明确定义的概念是在1987年发表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被提出来的,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992年5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使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指导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战略。

可持续战略被认为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它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

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是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具体体现为三个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二是持续性原则,即要求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是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的联合行动。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类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共存的方式生活,并公平的满足后代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

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的利益统一;第二,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达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表达了发展与限制,社会、经济与环境,当代与后代,以及地方、区域、全球之间辩证统一关系,这对我们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发展与限制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城市的人口、经- 19 -济、社会都需要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但是,发展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它必须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四、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1、城市发展理论(1)城市化理论城市的发展始终是与城市化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城市兴起和成长的过程来看,其前提条件在于城市所在区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

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只有当农村同时提供了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时,城市现象才能发生。

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

工业化促进了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发展,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追求,使得大量的生产集中在城市之中,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预期收入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张。

随着城市和消费的不断扩张和分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总结: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美国的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2)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区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区域产生城市,城市反作用于区域。

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的编制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古希腊的希波丹姆模式: 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 骨架,以广场为中心。 (公元500年前的古希 腊城邦时代)
罗马的营寨城: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 街道,通向东、南、西、北四城门,交点附近为 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威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理想城市方案 · 城市要选在有利于避开浓雾、强风、酷热的高爽之 地,远离疾病滋生地; · 城市要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良好的水源;
3)雅典宪章中“功能分区”的设想引出了把城市划 分为各种分区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做法,为了追求 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马丘比丘宪 章认为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 据,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 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4)城市运输44年的经验证明,在道路分类、增加 车行道和设计各种交叉口方案等方面根本不存在 最理想的解决方法。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和 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城市必须规划并维护好公 共运输系统,保持同城市化的要求、能源短缺相 平衡。
埃及的卡洪城 埃及于公元前 2500年,为修建 金字塔而建造的 卡洪城是奴隶制 的典型城市。城 为长方形,用墙 分为两部分,墙 西为贫民居住区; 墙东路北为贵族 居住区,墙东路 南为中等阶层居 住区。
巴比伦城 巴布伦城横跨 幼发拉底河东西 两岸,平面呈长 方形,设9个城 门。城内有均匀 分布的大道,圣 地位于城市的中 心,筑有观象台。 巴比伦城的城墙 两两相套,以加 强防御功能。
在宪章的内容上,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 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 和需要来估算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 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了现代城市规划 的基本内涵。
《雅典宪章》的思想方法是建立在物质空间决 定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思想认为,建筑空间是 影响社会变化的工具,通过对物质空间变量的控 制,就能形成良好的环境,这样就能自动地解决 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 展和进步。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 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 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 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 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 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 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 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是指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城市发展为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配置的科学规划过程。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从而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运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

1.空间组织理论:空间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城市空间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以及城市内部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是中心地理论、层次化理论和空间选择理论等。

中心地理论认为,城市具有各种功能中心,如商业中心、政府中心、文化中心等,这些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影响,形成中心和辐射地区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层次化理论认为,城市由多个层次构成,每个层次拥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城市按照层级递进的方式进行发展,上一层次提供下一层次所需要的服务和设施。

空间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人们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居住和工作的动因,从而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的选择行为会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的是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

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一些方法,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和循环经济等。

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低碳城市则是指减少城市碳排放,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交通。

循环经济则是通过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3.技术手段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电子地图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对城市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空间分析。

城市交通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对城市交通流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交通拥堵和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城市规划方案以三维模型或虚拟实境的形式展示出来,使规划者和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规划方案的布局和效果。

风险评估是对规划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和社会经济风险等,以减少风险和提高城市的抵抗力。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也称为城市学理论,它对于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理论包括了许多方面,从设计和建筑,到空间组织和土地使用,甚至可以涵盖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环境学等领域。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最佳的城市发展,为居民创造出优质的生活环境、营造宜居的城市空间,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保护环境,促进公共服务的发展,确保社会的质量和稳定,一个好的社区是建立在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基础上的,因此,开展城市规划之前,需要首先考虑这些因素。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工作,多种因素要素涉及在内,不仅关注当地的文化和社会因素,也要考虑各种技术性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社会设施布局等等。

此外,还要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数字地理等,来了解城市空间结构、资源空间分布、城市发展动态等,加强对城市现状的研究,为日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要想实现更加有效的城市规划,应当建立全面的政策体系,结合政府决策,加强和当地社会的沟通,了解居民的需求,满足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更加高效的城市规划工作。

通过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城市发展的理解,为我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更好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在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不再只是原料产地,而且成为西 方跨国公司的生产/装配基地,相当一部分的制造业产品从发展中国家返销回发 达国家。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出现了一批新兴工 业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同时又导致了发达国家的逆工业化或
后工业化进程。
•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装配功能趋 于空间扩散。一部分城市在全球或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而大部分 城市则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



二、城市空间 理论 2、城市空间分析理论
(1) 生态区位学派

生态学派主要是采用描述性的历史形 态方法,概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历史增长趋 势并归纳城市空间分异规律。
生态学派的基本理论有轴向增长理论、 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理论等。其 中,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理论被 学术界誉为三大经典生态区位理论,它们
(2) 增长机器理论
• •
1976年,勒根(R·Logan)和姆勒塔克

一、城市增长 理论 6、城市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城市政治就是追求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的 政治,城市的土地拥有者、房地产开发商、 金融机构、公用事业机构及其精英分子 ( elites )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会积极地影 响政治家和城市政策,推动经济增长。

一、城市增长 理论 4、城市增长的交通通讯理论

区域层面上,通讯网络的形成使交通 运输不再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城市之间的联系突破了区域行政界限。网络缩 短了城市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企业分布可以分散化、小型化,形成开放式、 网络型、多中心的城市体系。 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 coopetition )代 替传统的等级关系。在网络化城市体系中,中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影响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影响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影响摘要:现在城市规划思想理论拥有漫长的历史,早在19世纪初,埃比尼泽·霍华德就已经提出了相对完整的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目的是为了让人民更好地享受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利益,充分考虑市民方方面面的体验感受。

与以往追求几何美学和体现君权统治的城市建设不同的是,田园城市理论第一次站在市民的角度上解决复杂问题。

在此基础上,生活在当代的规划师应延续服务为民的传统,与时俱进,转变过去传统的规划思维,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恒不变的宗旨。

因此,当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变革历程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启示引言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城市规划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指引方向。

对城市规划体系与智慧城市建设而言,两者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依托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值得人们重点探究。

1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需要将重点放在环境、生态、容量等方面,从而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

城市规划需要将社会平等、经济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规划体系,为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需要合理规划重点要素,体现影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价值因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预防出现环境破坏问题。

传统城市规划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政策分析上,整体忽视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在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时,可以将城市看作生态体系,充分考虑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通过管理自身活动,满足大众环境利益需求。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优势在于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环境发展需求,在依靠环境保护政策的情况下,进行绿色发展。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在落实中依然会遇到巨大挑战,若想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深入了解潜在的影响因素,最终解决问题。

职能部门和行政体系需要适应环境发展需求,将城市规划重点放在关键环节,从而展现城市发展战略的优势,明确城市未来发展路径,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有:
一、田园城市理论。

由霍华德提出,旨在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

提出了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所提供的生产生活环境存在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互疏远。

他认为,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结构。

除了在城市空间布局上进行了大量探讨外,还用了大量篇幅研究城市经济问题,提出了一整套城市经济财政改革方案。

田园城市理论把城市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

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二、卫星城镇规划理论
(一)第一代卫星城。

由田园城市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

(二)第二代卫星城。

提出了大城市的人口疏散应该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这样,建立卫星城镇的
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

(三)第三代卫星城。

规模比第一二代大,完善了城市交通和公共福利,相对独立。

三、雅典宪章
(一)思想基础。

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
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二)核心内容。

提出了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马丘比宪章。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不应当把城市当做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五、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
旧的道路划分方格的形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造成了不变。

于是出现了一种“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思想。

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这种思想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以后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