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第1课时)》教案 2022年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第1课时)》教案 2022年部编版

第1课沁园春雪整体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入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本单元相对集中地学习新诗,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借景抒怀,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

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涵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闲、宁静的心境。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雨的诉说〞。

这是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活动,试图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习焉不察的雨这种常见现象,来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诗意之美。

简而言之,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原有的根底上有所提高。

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阶段目标中那么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提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词旨在赞颂无产阶级英雄,抒发词 人的远大抱负,为什么还要描写壮丽雪景 、评点历代帝王呢?
(1)描写壮丽雪景是后文抒情议论的基础。 作者描写北国的严冬雪景,表现景物的壮美, 抒发对其热爱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独特的想象, 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 的壮美。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能很自 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
这三句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情景,“分 外”二字透露出作者对雪后美丽风光的赞美 与热爱。
5.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千里冰封
静景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
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上阕小结
作者描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画面 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目的是借景 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发为祖国而 奋斗的豪情壮志。
比高。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山”与 “原”都是静态之物,为什么要写其“舞”、 “驰”?
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 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 “蜡象”奔腾跃动。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化静为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 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4.分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三句写法上与上文的不同。
7.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诗 人是如何评论他们?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成吉思汗(铁木真)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8.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最后三句为词眼,是本词的主旨所在。 作者用“往昔”与“今朝”对比,用过去的 “英雄”与当今的“风流人物”对比,突出 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 定能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创造空前的伟大业绩。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材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

【课时任务】1、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词;2、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上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准“分外、妖娆、折腰、……”等字音;2、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的意思;3、体会上片融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共鸣。

【教学重点】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制作“演示文稿”19张配合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6分钟)(一)情景导入1、出示两张雪景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等)2、启发:你还联想到哪些写雪的诗句?(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下诗句,老师予以肯定和表扬)①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3、导入语: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写有《沁园春·雪》,背景为毛泽东的照片及毛体的书法《沁园春·雪》的图片)(二)背景介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下阕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阕,总括上阙 的写景,对“北国风光”做总评;“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 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祖国的山河如此 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 为统一天下而奋斗。
3、作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他们有什么 共同特点?
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 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大无畏的战斗气 魄?请试着用青春的豪情读出对他们的赞扬。
结合课文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谈谈自己对这首词的 理解。
3、“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写了哪些景物, 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之下,写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 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 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续 写地域的辽阔。勾勒出一幅奇伟雄浑、壮观无比的 北国风光图。
1、上阕分几层?各层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 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 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冰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雪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 相映成趣。“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 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4、词人在处理“望”的内容时,采用了哪些
手法?有何妙处?结合具体词句加以举例赏析
。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
法,把“山”“原”人格化。这种动态描写,表现了 活泼奔放的气势。“雪山”绵延起伏,“高原”雄伟 浩大,山舞原驰,化静为动,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句,运用拟人,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 化,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 势和竞争的活力,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策略1.以协作式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词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竞争式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调整思路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沁园春?雪课件(第一课时)

沁园春?雪课件(第一课时)

梳理、总结
1.修辞手法小结。 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 更能加强表达效果。 2.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 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带着以下问题预习下阕 (1)下阕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2)下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下阕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天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孩春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阕。展读之余, 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这段文字绝不会是吹捧之词,因为它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 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 作。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原山东大学教授高享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 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 流韵壮东风。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带领长 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在陕北清涧县,于一场大 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 山河的壮丽诗篇。
1.先独立阅读这首诗,不要参考任何资料, 记下你的初读感受。同时,圈画重点生字词, 对于不会的生字词进行自主查阅。 2.范读课文(学生)或者师生pk 3.完成习题。
4.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sāo) 滔滔(tāo) 沁园春(qīn) B.稍逊(xùn) 黄晕(yùn) 成吉思汗(hàn) C.分外(fèn) 折腰(zhé) 惟余莽莽(mánɡ) D.妖娆(ráo) 今朝(zhāo) 一代天骄(jiāo)
意境:营造了一个视野远首诗上片三层有哪些意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 点?分别描画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第二层:“长城”“黄河”“山脉”“高原”(雄伟 壮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生机勃勃) 画面:通过将群山、高原比喻成舞动的银蛇、奔跑的 蜡象,构画了一幅雄伟山河图。 意境:描画出大自然生机勃勃、灵动活跃的景象。
小结: 这节课随着作者的笔墨感受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的壮丽风景,那么,课下希望同学们自己自主选 择一两个意象,试着写一首小诗,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
谢谢!
沁园春·雪
(第二课时)
如此壮阔之景,若带着激昂的心再去观赏 ,又有一番怎样的滋味呢?中国伟大的领导 毛泽东同志,在奔赴北方抗日前线之时,曾 欣赏到这片北国风光,通过这篇北国风光, 伟人毛泽东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领略他 展现出来的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江山/如此/ 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 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 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 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 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 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
3、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北国雪景?字里行间流露出 作 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广袤无垠,雄伟壮丽、娇艳美 好的北国雪景。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描绘了 一种怎样的画面?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等到)这个字可 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1)含褒义,肯定秦始皇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他们 具 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2)含贬义,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善“ 文 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 才华 也欠缺;
3)“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以及超越 历 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谁是“今朝”的“风流人物”?如何理解结尾三句,作用是什么?
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 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上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词中哪部分写雪景?写的是哪里的雪景?
阙Hale Waihona Puke 赏上阙写景。写的是北国雪景。

第1课《沁园春雪》(共38张PPT)

第1课《沁园春雪》(共38张PPT)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 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 员会主席(1936~1976),中 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 主席(1945~1976),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1954~
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 战争爆发前,在陕北 的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登上海拔千米、白 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 形,观赏风光。面对 苍茫大地,胸中豪情 激荡,过后写下了这 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 庆与国民党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的爱国 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求 诗),毛主席便手书《沁园春 雪》赠给 他。柳亚子读后写道:“展读之余,以为 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 (弃疾)未能抗,况余子呼?”后于1945 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 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 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
课文导入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 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大都以雪为题;诗坛 文苑,也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着特殊兴 趣,经常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要说到好,《沁园 春.雪》却首推第一。不仅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 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词,也是毛泽东 诗情才智的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他丰富、崇高的 精神世界的一次艺术的显现。
1、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 这些句子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1张ppt)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1张ppt)

赏析下阕
1.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 点的?
“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引出下文。
合作探究
赏析下阕
“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
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
整体感知
1.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 说说它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整体感知
2.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北国雪景,展壮丽河山 下阕:评历史人物,抒诗人抱负
合作探究
赏析上阕
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分写 的内容由一个什么字总领?它领起的内容有哪些?
所以这句话是虚写。
合作探究
总结上阕: 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 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板书设计
全景: 冰封雪飘
长城—莽莽
(静)
热爱
上 阕
黄河—冰封 实景:
群山—银蛇
祖国 大好
( 动 ) 河山
高原—蜡象
(写景、抒情)
虚景: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4.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 是什么?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整体感知
一起把这首词朗读一遍!
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

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案

1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并背诵本词,深入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凝练的词语。

3.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示:用同学们学习过的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来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伟人毛泽东的另一首词。

(出示课件1)教师引导:四季,是我们写作的永不变更的话题,风花雪月是我们歌咏的对象,在我们课本中有许多写雪的诗词文。

(出示课件2、3)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1 沁园春·雪(出示课件4)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文本修改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了解文题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首词,了解词牌、词目的含义,在课上交流。

预设:教师点拨指正。

(出示课件6)“沁园春”是词牌名。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文人作诗咏其事,调名由此而来。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揭示了所写的内容。

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沁园春·长沙》。

(2)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查阅有关作者资料的不足。

(出示课件7)(3)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次内容做准备。

(出示课件8)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9)教师提示:注意“分外”中的“分”的读音,是多音字;“成吉思汗”中的“汉”也是多音字,注意在少数民族首领称呼中的读音。

(2)分一分多音字。

(出示课件10)教师提示:要求学生注意在不同语境、词语中同一个词语的不同读音,即语境辨读音。

(3)辨一辨形近字。

(出示课件11)教师提醒:要求学生根据读音不同,写出不同的字形。

(4)解一解词语。

(出示课件12、13、14)教师提示:我们在解释词语的意思时,除了查阅工具书,好可以根据文本语境推断、解释词语意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课件
3. 完成对应练习。
诗词朗读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 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带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 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 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 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 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成吉思汗( hán )
红装素裹( ɡuǒ )
活动探究
(一)读出韵律美
一要读准重音 二要读清节奏
(提示:有领起作用的字词后要停顿;有强调作用的字词后要停顿; 长句子要根据意义做恰当的停顿)
三要读明韵脚 (韵脚均是一声或者二声,属于平声,平声向上,高而直, 和这首词昂扬、乐观的情感相一致)
四要读出语气 (感情基调:豪迈昂扬 大气磅礴)
课堂总结
这首词描画了祖国壮丽河山,列举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更自信地指出“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词所描画的画面妖 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体现了毛泽东 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直至熟读成 诵,并默写全词。
2. 结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段 赏析文字,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分享。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 女: 男: 齐: 领: 齐:

1.沁园春-雪 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1.沁园春-雪 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1 沁园春·雪 第一课时
目录/CONTENTS
1 学习目标 Objectives
2 重点难点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3 教学内容 Teaching Procedures
4 课后作业 Homework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沁园春·雪》的文学特征和表现手法。
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 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 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课后作业
雪在诗篇里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 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场气势恢弘的雪——伟大领袖 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 qìn) 莽莽(mǎnɡ) 妖娆( ráo ) 稍逊( xùn )

点 字
风骚( sāo ) 滔滔( tāo ) 折腰( zhé) 俱往矣(
yǐ )

成吉思汗( hán) 一代天骄( jiāo) 红装素裹( ɡuǒ)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重 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词 语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 课文朗读节奏划分
• 沁园春•雪 ——毛泽东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仔细看图,这是中国 的什么季节?
一、新课引入
关于“雪”的诗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花》 ——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 民家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 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收 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 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源自思考:这首词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 这首词的具体题目。题目是雪,请同 学们思考本文中那个橘子是总写雪景 的?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总写雪的句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指的是在祖国的北方。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中竞字好在哪?可以替换 成其他字吗?
不可以替换。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 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 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 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 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 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 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 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 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 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 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 们。

第1课时 沁园春·雪(课件)

第1课时  沁园春·雪(课件)

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 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 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准备渡黄河东征,词写于 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 句”,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此词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 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
三、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 (1)方法指导:沉稳大气,注意停顿,语气一直为上扬,语速要缓 慢,音要重,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大气与豪迈。 (2)注意朗读节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五、情节梳理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 交映,艳丽多姿。下片: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 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六、问题探究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交流点拨】“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3)作者在下片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交流点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 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影响。
七、课堂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 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 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1.沁园春雪一课时

1.沁园春雪一课时
课题
沁园春雪
第1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提示】
抓住朗读环节,通过听读朗诵、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诵读等环节,再辅以本词写作背景的介绍,营造一种豪情激荡的课堂氛围。
1.品字词
提问(2):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主要描绘了北国雪景。
点拨:学生可能会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各种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结合写作背景,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两遍。
提问(1):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示例:①“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
②读上阕时,应带着赞美、带着陶醉。
③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时,应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
【学法指导】
怎样读古诗词?
①抓住中心,明白背景。②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③要读得准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④注意重音、停顿、语速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教学具的
选择与准备
ppt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沁园春 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沁园春 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河的热爱之情;
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学习能 多数学生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课文,能够了解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力分析 辞手法的应用,知识在句子含义部分有所欠缺,需要老
师的引导。总体说来,效果还是不错。
在电子白板上播放祖国江山图,让学生领略祖国河
教学策略选 山的美好,激起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安排学生有感情地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沁园春。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沁园春。雪(第一课时)》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初步了解词中所运
教材分析 用的修辞手法;体会“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的含义。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注意重音及停顿;初步了
教学目标 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初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
教学过程的逐一落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 述
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体现,收到预定效果。
择与设计 朗读课文,找出词中的修辞;反复诵读,之后教师引导
学生对重点句子进行理解、赏析。
在电子白板上播放祖国江山图,让学生领略祖国河
教学过程 山的美好,激起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安排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找出词中的修辞;反复诵读,之后教师引导
学生对重点句子进行理解、赏析。
通过对本课时中的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和设计、 课例研究综

01《沁园春 雪》(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01《沁园春 雪》(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语言描绘词中描写的画面。
上片: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展现祖国大好河山。 下片: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文本研读
1.朗读词的上片,说说前三句 有什么作用。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 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文本研读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中的“望”字有
什么作用?
“望”字统领下文,至“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里的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且有很大的想象成分,显示了 词人高大、顶天立地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妖娆( ráo) 折腰( zhé) 稍逊( xùn ) 风骚( sāo) 成吉思汗( hán) 数风流人物( shǔ )
正音释义
解释词语。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滔滔〕
文中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须〕
等到。
〔妖娆〕
娇艳美好。
〔俱往矣〕 都过去了。俱,都。
〔风流人物〕 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文本研读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的描写好
在哪里?
这两句是动态描写,化静为动。说“山”在“舞”、 “原”在“驰”,传神地将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 勃,生动活泼。
文本研读 4.上片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冰、雪、长城、大河、山、原。 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诗句?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 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 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势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 革命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主要著作收入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1课时
家。

3•文体介绍
词,又称长短句。

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卜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 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
题目,内容与“沁园春” 无关。

4•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M、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仓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 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教师结合ppt进行
讲解“词”的有
关文体知识
介绍写作背景
投放功能圈点批

投放功能圈点批

手写功能
2
1
6
2、作者对雪景的具考
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
统领哪些句子?
由“望”领起,它统
领的句子从“长城内夕
卜”至V “试比高”。

3、上阕末尾三句诗
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
哪个词可以看出?这
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圈点批注
境?
虚景;“须”字可以看出;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灿烂。

回顾以前所学
图片投放
4、下阕开头两句在引导学生体会
结构上有何作用?“惜”字所表达
过渡作用,前句承
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
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5、到底“引”出了
哪些英雄人物?“惜” 字
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感
的情感
情?
秦始皇、汉武帝、唐
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惜”字肯定了这
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
引导学生探讨批注功能
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惜”字包含后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