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学思考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点不再是知识普及,而是通
过理论知识与案例的结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
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思考现状;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材编写和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作为
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有
着直观影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可塑性,
这意味着在小学期间开展核心素养培养尤为关键。
因此,在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
背景下,学科课堂设置的合理性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本
文基于核心素养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
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
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
课程
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师理应遵循学生的认
知规律、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第一,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
应试观念对教师的影响仍然比较深刻。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多时候都会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成绩视为主要的目标。
而对于学生其他层面的发展则存在一定的忽视,所以难以使学生实现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第二,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不足。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灌输”现象,所以学生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只能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接受式”的学习。
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导致造成学习活动低效。
第三,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丰富。
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很多时候仍然在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比如课件展示、语言讲解等,对其他教学方式的使用比较少。
从实际效果来看,尽管这些常用的方法对学生知识理解准确性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活动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在学习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从而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先要对学生进行是非对错观念的教育,以及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
思想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则在成长道路上容易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
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情感道德的培养,通过在德育、法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
具体来看,教师在教授有关规则的课程内容时,可以表扬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
当学生有不正确的行为及违反相关规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使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是非对错,严格遵守学习和生活中的规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做到了解规则、遵守规则。
例如,教师在讲授“生命最宝贵”这一课程时,教师不仅要通过课本内容教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行人在无红绿灯的情况下横穿马路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为学生讲授规则的重要性,让其感受生命的脆弱,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促使其规范自身的行为,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二)将控制课堂转变为共享学习
共享学习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合作,共同探究、建构知识的教学方式。
共享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
发挥潜能,提高能力水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共享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
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和学习。
同时,在共享学
习中,学生通过不断地试错和反思,挖掘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创造性
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将控制课堂转变为共享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
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及
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
度和广度发展。
(三)增加师生互动,助力学生理解所学
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为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积极探寻合适的方案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频率,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使其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促进其学习能力的
提升,助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开展教学
活动,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为师生之间搭建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对教学目标
的达成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授《科技发展造福人类》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
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与科技发展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如灯泡的发明历程、蒸
汽机的起源、郑和下西洋时应用的航海技术以及计算机设备为当今人类生活带来
的便利等。
资料展示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资料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通
过观看以上视频和图片,你有哪些感想?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生活
带来便利的实例呢?”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大
部分学生会认真思考并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如“我国的航天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更进了一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渐迅速,我们有了更多
机会和途径去了解丰富的信息内容”等。
该种教学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师生之间的
互动频率,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
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其内心还会升起对教师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有利
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从现实生活取样,直面真生活
教师应在教材的指引、示范下,将现实生活作为活动素材的主要来源,选取
儿童生活中真实可信的、反映儿童需要的生动事例,创造性地将其加工,使课堂
充满生活气息。
这就要求教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密切关注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
精神世界,及时搜集典型素材,形成资源库,以备不时之需。
在“建立良好的公
共秩序”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有秩序的公共生活,将平时搜集的学校
里学生有序排队就餐、自习课安静阅读、干净整洁的街道、停放有序的共享单车
等图片展示给孩子们。
当看到自己熟悉的校园和家乡环境如此有序、美好时,他
们表现出强烈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这对引导孩子们共建有序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激
励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根据这一目标,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逐步达理想的教
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淑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当代家庭教
育,2021(31):93-94.
[2]霍秀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
刊,2021(82):139-141.
[3]施春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小学时
代,2020(20):85.
[4]王绍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2020(26):10.
[5]王碧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学苑教育,202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