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导学案(学生版)
秋声赋导学案
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描写“秋状”的,写“秋状”的目的是什么?
3、“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秋气什么特点?
4、阅读第三节思考:欧阳修仅仅是为写秋声而写秋声的吗?
5、“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有什么作用?
【训练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沉湎(miǎn)恫吓(hè)嫉恨(jí)砭人肌骨(biān)
B.后嗣(sì)羞怯(què)虫豸(zhì)大放厥词(jué)
C.牛虻(máng)崔嵬(wéi)毋宁(wú)逸兴遄飞(chuán)
D.桎梏(kù)侈谈(chǐ)缭绕(liáo)一抔黄土(pó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尽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
秋声赋 导学案
《秋声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夜、悚然、砰湃、明河、惨淡、清明、栗冽,方、以等等。
2.通过诵读,鉴赏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学习将无形的事物写得有形有色、具体可感的手法。
3.探究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学习方法:1.运用诵读法,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2.运用讨论法,探究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以右正言(谏官)充任知制诰(主管给皇帝起草诏令)。
由于上疏为先后被排挤出朝的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
后又知扬州、颍州,再回朝廷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
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高官,死后追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秋声赋 教学设计
秋声赋教学设计1. 了解《秋声赋》的作者陆游及其代表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理解赋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3.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4. 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秋声赋》的基本内容和写作特点。
2. 学会分析赋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秋天的印象。
2. 引出《秋声赋》,了解学生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和期待。
回答他们对秋声赋的猜测。
导学(15分钟)1. 介绍陆游和他的代表作品。
2. 分析《秋声赋》的基本内容和写作特点,如使用了大量的描写、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阅读《秋声赋》文本,重点分析其中的描写手法,如“长风潇潇”,“萧瑟秋风起”的比喻等。
讲解(20分钟)1. 介绍赋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如开头抒怀,中间描写,结束抒发感慨等。
2. 分析赋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解读《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对比其他名篇赋作品。
示范(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写秋天的赋,并分析其中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模仿写一段关于秋天的赋作品。
实践(2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分组讨论并尝试写一段短赋,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2.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作文的质量。
3. 几组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赋作品,并进行赏析和点评。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回答关于赋的补充问题。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陆游的其他赋作品,并展开讨论和赏析。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等,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和思考。
3. 学生可以参加文学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评价方法:1. 随堂教师观察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秋声赋学案
《秋声赋》学案一、概括文段大意。
1、第一自然段写的什么?找找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写秋声的?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点的?2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哪两部分?3、那么第三段写的又是什么呢?发表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用原文回答)4、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
二、有关“赋”的常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三、资料。
1、背景: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
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
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
53岁时写成此文。
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
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2、回顾苏轼的《前赤壁赋》相关内容: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秋声赋》学案
《秋声赋》学案一、挖空训练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注释:)西南来者(句式:),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句式:)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句式:);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二、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一)辨读1、阅读杜甫的《登高》,峻青的《秋色赋》,摘抄精彩句子。
并说说这三篇文章在文体表达特点上与《秋声赋》有什么不同。
填写下列表格。
登高[ 唐]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色赋作者:峻青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
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远了一些。
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
多么可爱的秋色啊!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可怕,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
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
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象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象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秋声赋》导学案
秋声赋导学案一、背景介绍《秋声赋》是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所作的一篇赋文。
它以秋季生活与秋季景色为主线,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生活画卷,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珍品。
本篇赋文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二、文章内容《秋声赋》的文章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描绘秋季景色文章开头便运用丰富的语言描绘了秋季的景色,如“天地秋色,旷然无际,包罗万象,不可名状”,“白露未晞,草木倏然寒”,“峰峦叠嶂,岳陵峥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秋季多姿多彩的景色。
(二)游赏诸山萧统在文章中通过对多座山峦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他的游山经历,作者在小山上品尝茶汤、喝露,从而体验到了山林间的宁静和美好。
这一部分表现了山林生态之美与文人独特的人生态度。
(三)颂扬人生美好在文章中作者不仅描绘了秋季的景色,也表达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对于自然环境、人生态度和生活艺术的追求,萧统强调“谁与共余真情,清夜信步,眼界欣荣”,表现出包容、乐观、向往、豁达的生活态度,赋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无穷活力。
三、意义与启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在忙碌、奔波、追求更高效率,而过多的功利性思维已让我们陷入迷茫和压抑。
《秋声赋》的作者,以清秀的文字向现代人传递出了寻求宁静、选择简单、追求自在的生活态度,让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理解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尝试去享受一个人的时间、品味一个人的思绪,去认识和欣赏大自然的万千风景以及文物古迹之美,是《秋声赋》为我们带来的两部分精神价值。
独自旅游,完全沉浸于自然环境之中,也是一种寻求内心的安宁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四、结语《秋声赋》通过对秋季景色、游山经历以及生活态度的描绘,并赋予了这些经历对于人们生活的启示和指引。
爱好文学的你,不妨从这篇经典的文学赋文中,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乐趣和灵感,体验其中的意境和生活智慧。
《秋声赋》学案
《秋声赋》复习学案
复习重点:
1、掌握几个重要的文言词语.
2、判断重点句式并翻译
一、实词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欧阳子方.夜读书
2街枚疾.走
3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2.古今异义词(只解释古义):
(1)其色惨淡
..
(2)其容清明
..,天高日晶
(3)有动于中.
(4)黟然黑者为星星
..
3.词类活用
(1)欧阳子方夜.读书
(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3)百忧感.其心
(4)万事劳.其形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
(1)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翻译:
(2)是谓天地之义气
翻译:
(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争荣
翻译:
(4)亦何恨乎秋声
翻译:
(5)有动于中
翻译:
(6)胡为而来哉?”
翻译:
(7)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翻译:。
《秋声赋》导学案1
《秋声赋》导学案1.掌握并梳理“金”“疾”“而”“其”“及”“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感慨之情。
3.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尤其是巧用比喻,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写作手法。
并能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秋声赋》。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
2.探寻背景《秋声赋》写于作者53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
又因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感伤于怀,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这一季节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形式上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当今一些作家在散文题目中冠以“赋”的,如杨朔的《茶花赋》、峻青的《秋色赋》已与这种“赋”的文体无关,而是表示“赞”的意思。
1.识字注音铮.铮(cōng zhēng) 萧飒.(sà) 栗冽.(liè) 砭.人肌骨(biān) 呼号.(háo) 绿缛.(rù) 渥.然(wò) 槁.木(gǎo) 戕.贼(qiāng) 黟.然(yī) 2.字形辨认⎩⎨⎧ 扉门扉霏霏霏靡靡费 ⎩⎨⎧ 谬谬论寥寂寥 ⎩⎨⎧ 黜罢黜默沉默黟黟然 ⎩⎨⎧ 竦竦身悚悚然4.一词多义(1)金⎩⎨⎧ 金.铁皆鸣名词,金属,引申为兵器于行用金.名词,五行之一(2)疾⎩⎨⎧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形容词,快、急速君之疾.在腠里名词,小病疾.恶如仇动词,厌恶,憎恨 (3)及⎩⎨⎧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动词,到达其贤不及.孔子动词,比得上 (4)而⎩⎨⎧悚然而.听之连词,表修饰物既老而.悲伤连词,表顺承(5)其⎩⎨⎧ 其.触于物也代词,它百忧感其.心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忧其.智之所不能代词,自己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语气词,表可能6之⎩⎨⎧ 盖夫秋之.为状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木遭之.而叶脱代词,指秋风乃其一气之.余烈结构助词,的5.古今异义(1)金铁..皆鸣 古义:兵器。
《秋声赋》学案2
《秋声赋》学案2导读:学案文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唐刘禹锡《秋词》三维目标1.了解关于作者及赋体文章的文学常识。
2.结合文赋的特征,把握文章的行文特点。
3.体会文章的意境,明白文章的主题。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_______,号醉翁,晚号________(金石刻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
赋,除了它的源头________阶段外,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
二、重点问题1、本文是如何描绘“秋声”形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分析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秋声赋》
四、对比阅读(D级)
品读柳永的《蝶恋花》(见《创新课堂》89页“诗海拾贝”),与本词进行比较。
【课堂作业】
背诵全词,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槛菊愁烟()明月不谙()彩笺()尺素()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B级)
三、品读诗歌,合作探究(C级)
1、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
2、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
3、下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
【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学习笔记栏
【学习重、难点】
把握词人的感情,词人奇特的想象和典故在词中的表现力。
【学习方法】
见《虞美人》导学案
【知识衔接】
1、时代背景2、作者介绍(见《创新课堂》)3、文体知识-婉约词
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学习过程】
一、夯实基础(A级)
1、完成《创新课堂》“基础梳理”部分。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二、研习第二段
(1)注意下面词语的意思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商,伤也
(2)翻译下面句子
a.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秋声赋》导学案
《秋声赋》导教案秋声赋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中间重要的实词、虚词。
夜、悚然、砰湃、明河、暗淡:清明、栗冽,方、以等等。
2、掌握本文骈散联合、铺陈衬着的写作特色以及起承转合的行文方式。
3、理解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起的人生叹息。
一导入课文一年四时中,春季是美的,春色绚烂,明丽感人;夏季也是美的,热忱豪放,令人耐人回味。
那么,秋季呢?更是令人难忘的。
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其他多。
我们一同往返想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绘秋的。
比方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泊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再比方马致远的《秋思》“”,自然还远不只这些大家一同看屏幕,这些都是描绘秋的佳句,大家一同来读一读,相同是描绘秋季的,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特色,谈论一下,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左侧的诗句描绘的秋季的哪些情景:枫叶、排云直上蓝天的鹤,这些光景充满了生计和活力,右侧的诗句描绘的秋季光景凋落,一片冷清的情景。
相同是写秋季的,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美,那么,宋朝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如何来写秋季的呢?二自由朗诵课文下边我们先重新至尾把文章朗诵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虑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绘秋季的三研读课文1-2 小节生一同回答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绘秋季的 1— 2 第一自然段是描绘的什么?秋声生齐读这一段 (串讲第一自然段)找找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绘秋声的?谁给我解说一下“如赴敌之兵”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色?(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色的?明确:比喻本体是秋声,喻体是假如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谈论一下,如何来归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先串讲这一自然段)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可分为两部分。
分哪两部分?从“秋之为状 ---余烈”是描绘,后边是谈论从字面上看第一部分是写秋之状,如何来写秋之状的呢?色容气意中学语文在线这四个字里面又表现了一个如何的过程?秋之意是什么?风采由形到神的过程读到这里,我们能够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我们先来翻译一下可见作者写秋之状,实际上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色?悲下边把“其因此摧败”一句翻译一下注意“气”应当怎么理解 ---- 肃杀古代杀人犯处斩,多数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
秋声赋导学案2课时.doc
初步体验,高效预习(第一课时)8、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
9、资:财务,钱财。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预习案】【秋声赋】欧阳修【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共两课时)1、 使用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等研读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 的基础上,然后认真研读导学案,把自己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研讨。
2、 归纳方法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常规任务。
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五个方面归纳,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及赋的基本常识,疏通文句,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文 言文阅读能力2、 通过反复诵读,认识作者对自然事物的独特的审美感悟,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
3、 体味文章所所蕴涵的情感,即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人生的无限感慨。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得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理解秋的意境。
【学习难点】领悟本文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的无限感慨,辩证地认识作者的出的人生哲理的意义。
10、 教以书字一一用这个办法来教他写字。
以:用……办法。
书:写。
11、 或因而抄录一一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
或:有时。
因:借:……机会。
请根据这篇小短文的主要内容,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八个字):启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知识链接•秀出风采】【知人论世•走近作者】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3),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 史学家。
字,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号,晚又号 (吾家藏 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秋声赋》导学案
作品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激励人 们追求更高远的人生目标。
处世态度与人生智慧的体现
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展现了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以及顺应自然 、超然物外的人生智慧。
04
知识点归纳与延伸拓展
重要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也用来形容景色 凄凉。
、自然的永恒等。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你对秋天的声音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01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秋声,以及这些声
音给自己带来的情感体验。
你认为作者通过描绘秋声想表达什么?
0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理解作者
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03
鼓励学生思考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意义,如珍惜生命
《秋声赋》导学案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CONTENTS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点归纳与延伸拓展 • 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环节 • 练习题设计与答案解析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欧阳修生平与成就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 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 家、思想家、史学家。
现了秋天的凄美之感。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 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作者借草木之飘零,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 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悲叹。
艺术手法鉴赏
修辞手法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 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描绘手法
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置 身于秋天的氛围中,感受到秋天的独特魅力 。
《秋声赋》导学案答案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悚然(sǒnɡ)萧飒(fēnɡ)淅沥(xī lì)B.栗冽(lìn liè)吹拂(fú)肃杀(sù)C.杀戮(lù)戕贼(qiānɡ)黟然(mò)D.飘泊(bó)丘墟(xū)渥然(wò)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礼上往来秋高气爽皎洁零落B.豁然开朗秋毫无犯惨淡烟霏C.挺而走险卓有成效寂寥葱茏D.丰富多彩贻笑大方凄切针贬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①悚然而听之②乃其一气之余烈B.①此秋声也②故其为声也C.①其色惨淡②其气栗冽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②夷则为七月之律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山原旷其盈视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B.木遭之而叶脱酌贪泉而觉爽C.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D.盖夫秋之为状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欧阳子方夜读书在夜里(2)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快速地(4)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小毛病(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憎恶(6)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7)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士兵(8)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战争(9)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10)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战略物资(11)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结果实(1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使。
感(劳累)5.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定语后置句(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判断句(3)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主谓倒装句(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0174秋声赋学案学生版.doc
《秋声赋》学案高二语文教研组一、学习目标1。
学习作者多种手法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的方法。
2。
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二、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秋声赋》作于嘉祐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这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
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复习学过的有关于秋天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4。
文言知识整理(1)通假字忽奔腾而砰湃( )有动于中( )(2)古今异义如赴敌之兵.(兵,)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金铁..皆鸣(金铁)(3)词类活用欧阳子方夜.读书()春生秋实.( )(4)文言句式胡为而来哉?(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三、课内探究1.探究一: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多种手法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的方法.①读课文第一段, “初淅沥以萧飒”至“但闻人马之行声".这几句话向来为人称道,把一个无形的秋声写的惟妙惟肖。
《秋声赋》导学习型教学案
《秋声赋》导学案课件www.5y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知人论世,回忆有关欧阳修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2、学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写作特点二、预习内容、走进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以右正言(谏官)充任知制诰(主管给皇帝起草诏令)。
由于上疏为先后被排挤出朝的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
后又知扬州、颍州,再回朝廷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
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高官,死后追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秋声赋》作于嘉祐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这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
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复习学过的有关于秋天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语文《秋声赋》导学案
《秋声赋》导学案秋声赋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夜、悚然、砰湃、明河、惨淡:清明、栗冽,方、以等等。
2、掌握本文骈散结合、铺陈渲染的写作特点以及起承转合的行文方式。
3、理解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的人生感叹。
一导入课文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
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
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的。
比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大家一起看屏幕,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讨论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左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的哪些景象:枫叶、排云直上蓝天的鹤,这些景物充满了生计和活力,右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
同样是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二自由朗读课文下面我们先从头至尾把文章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三研读课文1-2小节生一起回答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1—2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秋声生齐读这一段(串讲第一自然段)找找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写秋声的?谁给我解释一下“如赴敌之兵”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点的?明确:比喻本体是秋声,喻体是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先串讲这一自然段)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可分为两部分。
分哪两部分?从“秋之为状---余烈”是描写,后面是议论从字面上看第一部分是写秋之状,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色容气意中学语文在线这四个字里面又体现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秋之意是什么?神韵由形到神的过程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我们先来翻译一下可见作者写秋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点?悲下面把“其所以摧败……”一句翻译一下注意“气”应该怎么理解----肃杀古代杀人犯处斩,大都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自编作业
《秋声赋》导学案
一、目标导航
1.掌握并梳理“金”“疾”“而”“其”“及”“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感慨之情。
3.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尤其是巧用比喻,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写作手法。
并能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二、知识导引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秋声赋》。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
2.探寻背景
《秋声赋》写于作者53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
又因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感伤于怀,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这一季节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形式上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当今一些作家在散文题目中冠以“赋”的,如杨朔的《茶花赋》、峻青的《秋色赋》已与这种“赋”的文体无关,而是表示“赞”的意思。
3.秋天诗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唐·刘禹锡《秋词》)三、基础导练
1.识字注音
悚.()然淅沥
..()萧飒.()砰湃
..()鏦.鏦铮.铮()
噫嘻
..()烟霏.()栗冽.()砭.人肌骨()寂寥.()呼号.()绿缛.()渥.然()槁.木()黟.然()戕.贼()唧.唧()
加点词句子意义和用法
(1)金金铁皆鸣于行用金
(2)疾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君之疾在腠理
疾恶如仇
(3)及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其贤不及孔子
(4)而悚然而听之物既老而悲伤
(5)其其触于物也
百忧感其心
忧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6)之盖夫秋之为状也木遭之而叶脱乃其一气之余烈
加点句子古义今义(1)金铁皆鸣
(2)其色惨淡
(3)其容清明
(4)黟然黑者为星星
(5)是谓天地之义气,
常以肃杀而为心
(1)春生秋实()(2)砭人肌骨()(3)欧阳子方夜读书()(4)百忧感其心()(5)万事劳其形()(6)四无人声()5.特殊句式
(1)夫秋,刑官也()(2)胡为而来哉()(3)有动于中()(4)草拂之而色变()四、文本导读
(一)疏通积累第1段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
悚然——淅沥以萧飒——砰湃——鏦鏦铮铮——衔枚疾走——皎洁——明河
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什么景物?怎样描绘的?这样写表达好处是什么?
(二)疏通积累第2段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
噫嘻悲哉——胡为而来哉——秋之为状——烟霏云敛——天高日晶——栗冽——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草拂之而色变——摧败零落——余烈——刑官——于时为阴——兵象——于行为金——义气——以肃杀而为心——春生秋实——故其在乐——商声——夷则——律
2.第二自然段在描写秋声之外,还写了些什么?这与写秋声有怎样的联系?
描写角度描写特征描写方法主观感受
秋声
秋状
秋义
(三)疏通积累第3、4段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
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争荣——念谁为之戕贼——莫对——助予之叹息
4.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从聆听秋声中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5.文中两次写“童子”、文末写“虫声”有何妙处?
6.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
”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我要提问:
六、提升导训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悚.然(sǒnɡ)萧飒.(fēnɡ)淅沥
..(xī lì)
B.栗冽
..(lìn liè)吹拂.(fú)肃.杀(sù)
C.杀戮.(lù)戕.贼(qiānɡ)黟.然(mò)
D.飘泊.(bó)丘墟.(xū)渥.然(wò)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礼上往来秋高气爽皎洁零落
B.豁然开朗秋毫无犯惨淡烟霏
C.挺而走险卓有成效寂寥葱茏
D.丰富多彩贻笑大方凄切针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悚然而听之.②乃其一气之.余烈
B.①此秋声也.②故其为声也.
C.①其.色惨淡②其.气栗冽
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②夷则为.七月之律
4.判断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译:这秋声,为了什么而来呢?
B.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译: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力量,只是秋气的一点余力罢了。
C.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译:商,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就会令人悲伤;夷,就是“戮”的意思,万物过了繁盛期,就会走向衰败。
D.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黔然黑者为星星。
译:自然会使人红润青春的面容变成枯树枝,使健壮之人的黑发变得像星星般发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9题。
余曰:“①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②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
B.烟霏.云敛霏:很盛的样子
C.丰草绿缛.而争茂缛:繁茂
D.物既老而悲伤
..悲伤:伤心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秋声也。
胡为乎来哉?
(2)其所以催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7.画线句①在这节文字中有什么作用?
8.画线句②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9.秋声为什么会是“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的情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10-11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10.欧阳修字永叔,号,是朝代的文学家、史学家。
11.后人在评价欧阳修这首词时认为,本词在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的揭示上极具特色,“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
请问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逐层渲染这份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