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 (一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小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的明丽。

教学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本课插图。

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2.板书:,你觉得美吗?3.指导读题。

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就醒来了,想去边看一看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水波一只气球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2)你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

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

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

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里,把装点得格外漂亮。

让我们拿起书,把的美景看个够吧!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1.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一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启蒙

一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启蒙

一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启蒙一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启蒙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古代诗词的启蒙,培养一年级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并背诵数首经典的古代儿童诗词;3.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古代诗词展开,包括以下内容:- 古代诗词的概念和特点;- 经典古代儿童诗词选读;- 诗词背诵与欣赏。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介绍古代诗词的概念和特点;- 集体朗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并学习经典的古代儿童诗词;-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背诵和欣赏选定的古代诗词。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古代诗词启蒙,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诗词的喜爱。

- 鼓励学生谈论并分享自己对古代诗词的了解和感受。

2 主体(35分钟)- 介绍古代诗词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解释古代诗词的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词的特点,如言简意赅、抒发情感等。

- 学习经典的古代儿童诗词(15分钟):- 教师手抄数首经典的古代儿童诗词,并展示给学生。

- 教师朗读并解释每首诗词的意境和韵律。

- 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的朗读。

- 分组背诵与欣赏(1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代儿童诗词进行背诵。

-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表演朗读,并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3.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古代诗词的重要性和其对于学生的启蒙作用。

-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建议可以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

四、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估。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在理解古诗诗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揭示课题《登鹳雀楼》(板书)2、解题:简介作者。

(板书:王之涣)释题。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

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

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

(将学生引入诗境)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只有1个要求认的字“鹳”,1个要求写的字“雀”。

(1)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默读诗句,结合书上注释,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1)小组讨论、交流。

(2)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

欲:想要。

穷:尽。

(3)看课件理解。

(4)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圆日连着延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5)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6)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7)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如果我们想要看的更远,就必须登的.更高,因为登高才能望远,在这里诗人也告诉了我们:要想得到好的收获,就必须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大家说对吗?来让我们再一次读这两句,把它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中吧!)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小学一年级古诗《小池》教案及教学反思(9篇)

小学一年级古诗《小池》教案及教学反思(9篇)

小学一年级古诗《小池》教案及教学反思(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一年级古诗《小池》教案及教学反思(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

古诗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规律; 2. 分析并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能背诵一首古诗并朗读出来。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3.学生能够背诵和朗读一首古诗。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了解古诗的特点(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韵律、押韵和格律等特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并详细解读一首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独特之处。

3.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15分钟)选取一首简短的古诗,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义和作者的用心。

4. 背诵和朗读古诗(20分钟)选择一首既有趣又能体现古诗特点的古诗,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和朗读。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节奏,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课堂活动及教学资源准备1.准备展示经典古诗的PPT或幻灯片;2.预先选取需要分析的古诗和背诵的古诗;3.准备大纸张和彩色笔,以便学生在分组活动中记录分析结果;4.准备音频或视频资源,用于展示古诗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表达的方式,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分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朗读环节中,学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音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和演绎。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所见》教案篇7一、出示课题,理解题意1、回顾以前所认识的诗人,出示课题,提问: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再读课题,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写)(2)“所见”是什么意思?(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pck分析: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2、老师正音(“挑”),师生讨论生字“促、深”的识记方法。

3、听录音朗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4、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分别用“”和“〇”画下来。

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5、学生汇报。

(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pck分析:从整体入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并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学习第一、二行诗(1)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理解)。

(2)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诗人)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3)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4)我们班有很多随父母来到这读书的孩子,离开家乡的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5)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6)小组赛读这两行诗,再指名读,齐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精选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精选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9教学目标:1、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弄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投影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背诵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诗,板书:题西林壁1、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

介绍作者:苏轼2、出示投影片,读初《题西林壁》。

指名朗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逐句理解。

(1)同桌互相解释词句的意思。

(2)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着重指导以下词语:岭,指连绵起伏的山岭。

峰,巍然耸立的险峰。

远近高低,讲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2、指名学生讲解全诗大意。

(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一道巍然耸立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

不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那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呢?结合投影思考回答结合这句话体会它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发言)(现实生活也是复杂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那也旧象身在庐山之中一样,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全面的认识事物。

3、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

(1)说说写“缘”字要注意什么。

(2)书写生字。

三、作业1、背诵《题西林壁》。

2、预习《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横高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10【教学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案6篇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案6篇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案6篇专题“小学古诗词教案”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小学古诗词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

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

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关于小学古诗词教案【篇1】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

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一首。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牧童》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过这一段导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他们肯定会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写的诗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赶紧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朗读,达到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这种理解到底准不准确,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这个环节可以分四步进行: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小学古诗词教案(合集15篇)

小学古诗词教案(合集15篇)

小学古诗词教案(合集15篇)小学古诗词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
2.拓展作业:
(1)收集其他关于华山的古诗词,了解华山的历史文化,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其他美丽的自然景观,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
3.家长参与:
(1)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家长与孩子共同欣赏华山的图片或视频,讨论华山的特色,增进亲子互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展示,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华山的雄伟壮观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2.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巩固。
3.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华山的古诗词,进一步了解华山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但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意境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停顿和语气,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如“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表达了华山的雄伟壮观。
3.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峰、插、云、险、峻”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古诗词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古诗词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古诗词认识古诗词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朗读《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

2.了解唐诗的发展历程,理解唐诗之美及其文化底蕴。

3.能够欣赏名家诗词,品味文学之美,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唐诗的热爱和欣赏。

2.使学生能够自如地朗读唐诗,体验唐诗的韵味。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唐诗的文化底蕴。

2.帮助学生欣赏名家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朗读法
3.比较法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
老师向学生介绍唐诗的来源,并引导学生产生对唐诗的好奇心。

2.讲解
老师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分别从五言、七言两方面介绍其特点与发展,然后通过诵读《唐诗三百首》中的几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唐诗之美。

3.对比
通过比较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理解唐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并进一步加深对唐诗的理解。

4.欣赏
分别介绍白居易、杜甫、王维、孟浩然等唐代诗人的代表作,让学生欣赏名家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5.小结
总结本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对唐诗有更深刻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唐诗的文化底蕴,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也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并促进了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案引言: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教案旨在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并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重要作用;2.学习背诵和欣赏数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等;2.学生准备:纸笔、课本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古诗背景音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古诗词的魅力和重要性。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简要介绍古诗词的特点和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数首简短的古诗词作品,介绍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分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要求组内成员共同合作,进行诗词朗诵和解读。

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团队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诗词,并陈述他们对该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组员可在朗诵和解读过程中配以手势或表演,以提升表达效果。

4.互动游戏(20分钟):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准备事先编写好的古诗词歌曲,播放音乐时,学生根据歌曲里的提示词填写出完整的古诗词,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5.创作活动(2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古诗词知识,自行创作一首与春天有关的小诗。

教师指导学生在创作中注重用词准确、意象生动,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来写作,提倡多角度的思考。

6.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将古诗词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体验。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经过仔细研读小学语文课标里对古诗的相关要求,我知道了高年级学段的古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并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做到可以激发鼓励学生多多积累课外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诗,它是唐朝诗人孟浩然隐居家乡多年,四十岁时奔赴长安求取功名失败归途中所作。

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洲时的愁苦心情,全诗以“愁〞为诗眼,以舟泊夜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紧密结合在一起,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本课“研读古诗〞又再一次创设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当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反复朗读中去感悟,并在读中想象诗中画面,充分锻炼并培养学生们自学古诗的能力来晶读感悟古诗意境。

课标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等自学的方法,想象描述能力正处于发展状态,所以学习理解这首古诗并不难。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

我在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让学生通过古诗想象出画面,置身感受诗人内心的忧愁。

对基木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古诗所描绘的不同情景中去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而不是一味的输入,因为一味的输入并没有发展意义,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感受情感,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

本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围绕学习重、难点,我将采取质疑、品读、赏析等方法,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一年级课堂古诗韵律教案

一年级课堂古诗韵律教案

一年级课堂古诗韵律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结构。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结构。

2.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古诗教材、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纸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古诗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结构,包括古诗的字数、句式、韵脚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形式和特点。

3.示范。

教师向学生示范朗诵一首古诗,并解释其中的韵律结构和意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感和韵律之美。

4.练习。

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诵练习,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感。

5.巩固。

教师布置古诗韵律结构的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进行朗诵和分享。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结构,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七、课后作业。

1.完成古诗韵律结构的作业。

2.背诵一首古诗。

八、板书设计。

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结构。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结构,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教案分享】一年级语文教案:初识古诗词

【教案分享】一年级语文教案:初识古诗词

一年级语文教案:初识古诗词教案名称:初识古诗词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及意义;2.学生能借助图片、示范、朗读等方式初步感知古诗词的意境;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语感、修养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打开课堂氛围1.导入:让学生听一首轻松愉快的儿歌,放松心情,为学习古诗词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提供多张描绘四季风景的图片,鼓励学生说出图片中表达的感受和心情。

二、感知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1.引导学生听课文《静夜思》的诵读,让学生通过听声音感知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朗读课文《静夜思》,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感情。

3.现场示范:老师现场朗读三首古诗词,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的表达和理解。

三、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意义1.讲授基本知识:介绍古诗词的特点和常见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意义。

2.研读古诗词:让学生阅读、研究《悯农》、《水调歌头》等几首古诗词,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1.情景朗诵:将学生分组,邀请他们在小组内分别朗读《水调歌头》、《静夜思》和《悯农》等古诗词,并做出情感和意象的表达。

2.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阅读、欣赏古诗词,找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如《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评价方式:1. 反复检查学生复述所学知识;2. 对朗诵者的表现作出评价;3.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初识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增强其对古诗词的感知,提高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的诠释能力,增强其对美的欣赏能力。

更进一步的,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境概括古诗词的内容及意义,并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第24课 唐诗三首 卖炭翁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第24课 唐诗三首 卖炭翁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2.掌握诗中人物描写及对比、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运用: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审美创造: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白居易(视频)导入【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背景资料】《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木炭含义: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

【字音】【范读】(含音频)卖炭翁(音频)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 ǎn)冰辙(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12古诗三首(一)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难点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3.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补充资料:北宋如何灭亡,南宋如何建立,“靖康之耻”。)
4.全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语句最能体现?
(1)“西湖歌舞几时休”仅仅是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暗指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只顾享乐的荒淫生活)
(2)“暖风熏得游人醉”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熏”字表面上是吹的意思,实际上是写从统治者到达官贵人们,再到普通的游客间都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享乐之风,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深深的相互影响。“醉”不仅仅指陶醉、喝醉。
5.诗人为什么要用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呢?结合诗人背景资料。
6.对比《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爱国之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示儿》侧重直接表达,《题临安邸》则用讽刺的手法来体现。
(二)课件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学生解释诗意。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子呢?(老泪纵横地嘱咐、奄奄一息地嘱咐……)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反复读这两句。
2.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愿望,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种渴望的心情?(盼)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登鹳雀楼》2017-2018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背诵古诗,师生共同探究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古诗配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

2、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3、师板书课题,学习“雀”和“楼”。

4、简介鹳雀楼: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

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在不懂的字词旁画上“?”号。

出示诗句,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穷、更、入】这几个生字比较难读。

指名读,齐读一下难读的生字。

指名1人读古诗。

同桌互读互听。

(三)品读古诗过渡: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1、学习第一句诗。

⑴ 小朋友先读读第一句诗,再看看文中的插图,你都看到了什么?(点名“白日”指傍晚时的太阳)⑵ 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再去看看吧。

⑶ 如此壮观、美丽的景象,让诗人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吟道:白日…,黄河……。

⑷ 现在,你明白了诗句中的“依”是什么意思了吧?(挨着、靠着)(5)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滚滚的黄河水,想像它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这句诗读得更好!(视频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生自由练读。

(6)指名1人读。

若读不到位,师加以指导。

2、学习第二句诗。

⑴ 站在鹳雀楼上,面对这样壮观的美景,诗人不禁心潮起伏,引读(第二句)(背景图:鹳雀楼)⑵ 理解“欲”、“穷”在板书上点出“欲”,“欲”在字典里由四种解释(出示: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你觉得这句诗中该选哪种意思呢?(闪出“②想要”)⑶ “目”指眼睛,“千里目”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指看到更远的地方,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

⑷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⑸ 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和感受吧!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的决心。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出示画面、古诗。

再把这首诗连起来读读吧!情境中背诵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曲,练着把这古诗背一背。

谁来背?指名2人背。

齐背。

(四)背诵古诗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七、板书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8.《春晓》2017-2018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古诗配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2、电脑演示: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古诗。

3、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二)整体感知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二声。

(学生自读初步感知)2、指名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思考)。

(三)深入理解1、结合插图与实际理解前二句诗。

(1)边读、边看电脑演示,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什么意思(看图自悟,讨论)。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所查字义来分析)充分想象。

(3)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

(4)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电脑显示古诗,学生答出来词义后,电脑再显示答案,最后,屏幕上清楚地展示古诗及注释,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2、仿照上面两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两句。

(四)准确把握1、自读全诗,说说诗的意思。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1)确定读诗情感(赞美、喜爱)。

(2)自己试读。

(3)和同学交流。

(4)指名读,读读评评,并配乐朗读。

(五)课外拓展古诗中,描写春天景色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说一说大家自学一下,如《春夜喜雨》《咏柳》(学生自学,师点拨)七、板书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平平仄仄仄处处/闻/啼鸟。

仄仄平平仄夜来/风雨/声,仄平平仄平花落/知/多少?平仄平平仄9.《悯农其一》2017-2018第一学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背诵古诗,师生共同探究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古诗配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首,板书课题:悯农(一)(二)初读古诗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检查读。

(小组合作)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

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

《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四)品析体会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

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五)背诵古诗1、自己练习背诵。

2、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3、随音乐一齐背诵。

七、板书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平仄仄仄平秋收/万颗子。

平平仄平仄四海/无闲田,仄仄平平平农夫/犹饿死。

平平平仄仄10.《出塞》2017-2018第二学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背诵古诗,师生共同探究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古诗配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1、简介边塞诗,引出课题《出塞》。

2、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

(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4、引出《出塞》诗句,齐读。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纠正读音:教应读jiāo。

2、学生试读古诗。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一下。

4、师范读。

师做手势,学生读。

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三)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

(学生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

)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四)赏析1、第一句:浮现(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2、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3、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

“互文见义”。

4、第二句“人”指的是谁?(征人)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征途遥远、历尽苦难,感悟诗歌的情感。

)5、引读: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一句的?(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6、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句,把这种情感带到字里行间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7、第三、四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龙城飞将”是谁?(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良将的渴求,和对朝廷的不满。

(2)作者为什么对朝廷不满,为什么这么渴望能征善战的将军?(体会作者满腔的爱国之请,把对诗歌的理解推向高潮。

)(五)背诵古诗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学生齐诵全诗。

七、板书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平平仄仄仄平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但使/龙城/飞将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11.《悯农其二》2017-2018第二学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背诵古诗,师生共同探究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