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社会救助

合集下载

社会救助内容和工作职责

社会救助内容和工作职责

社会救助内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社会救助工作职责一、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宗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及时的原则。

二、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负责指导和安排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三、开展“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对于民政部门承办的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工作要严格按规定受理,限时办结;对于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的同时,要在1个工作日内积极转办,严禁生硬推诿。

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应在2个工作日内告知当事人,并严格登记备案。

四、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方针、政策,并积极开展本辖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

五、负责了解辖区居民生活状况,充分发挥志愿者、党员、社工、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建立对流浪乞讨人员和特殊困难人员的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办理相关救助。

六、完善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类救助对象的日常管理和建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地管理救助对象档案。

七、按规定查阅、记录、复制与社会救助事项有关的资料,询问与社会救助事项有关的单位、个人,对在救助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除按规定应当公示的信息外,应当予以保密。

八、严格遵守救助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营私舞弊,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如果出现类似事件,将按规定严肃处理相关工作人员。

九、任何单位、个人有权对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

社会救助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救助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救助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社会救助问题是指社会上一些困难群体,如贫困家庭、残疾人、失业人员等面临的生活困境和社会排斥问题。

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和政策来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本文将就社会救助问题的存在与解决方案展开讨论,从政府角度和社会组织角度分别进行解析。

一、社会救助问题的存在1.贫困家庭贫困家庭是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之一。

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家庭面临生活困难,很难为家庭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数量仍然很大,这些家庭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缺乏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就业机会等。

2.残疾人残疾人是另一个需要社会救助的群体。

由于身体上的障碍,残疾人无法获得普通人群的待遇和机会,很多时候面临生活困难和社会排斥。

残疾人的数量在全球各地都很大,并且在一些贫困地区,这个群体的状况更为严重。

3.失业人员失业人员在当今社会也是一群需要救助的对象。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失去工作后面临生活困难,很难再次就业,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家庭都造成了影响。

这些社会救助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受困群体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二、政府角度的解决方案1.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贫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更加积极的扶贫政策,来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救助金,开展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等。

可以通过这些举措来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2.加强残疾人的保障和救助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对残疾人的特殊保障和救助政策,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提供更多的残疾人福利金,改善残疾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

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

3.推动就业和创业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力度,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第8章 社会救助概述《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PT课件

第8章 社会救助概述《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PT课件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
一、社会救助的产生和演进 (一)慈善救济时期 二、《济贫法》与社会救助 三、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 1.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 2.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制度 四、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五、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1.社会救助制度的萌芽(1949年前) 2.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 3.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1978年至今 )
通过社会救助的定义,其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作为政府行为,它表现为政府通 过立法,为贫困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又表现为民 间或社会团体通过自发性的募捐和其他慈善性活动,对救助对象进行援助。
其次,享受社会救助的条件不是缴费而是低于贫困线,但对是否低于贫困线 仍要经济状况调查,通过核实后才能享受。社会救助的主体既具有广泛性, 又具有特殊性。从广泛性而言,任何社会成员都有可能得到社会救助,或者 说,任何社会成员都有享有社会救助权的可能性,但是对个体的某一个社会 成员而言,社会救助权是否能够从可能的权利转化为实际的权利,还要看其 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与其他社会保障权的法律条件不同,社会救助的 享受并不要求权利人履行缴费义务,但是社会救助权的行使有一个特殊的要 求,即权利人必须证明自己贫穷而且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 1.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一词源自英文“Social Assistance”, 又称为“社会救济”或“社会援助”,是指对因 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员或者 家庭,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给予现 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与支持,使其基本生 活得到保障的制度。
不需符合被救济者愿望
二、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中级社工: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中级社工: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中级社工: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2017中级社工: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导语: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了解]:(一)社会救助的概念它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社会救助是一个动态的、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概念。

(二)社会救助的内容(重要)社会救助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制度体系。

同时,它又是一个由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资金筹集与资金管理、实施行动与动态管理等组合起来的运行过程。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内容: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1.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晟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利从政府获得直接的现金帮助,使之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低保标准。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两种。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持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2.特困人员供养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各地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开展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属于特困人员供养范畴。

特困人员供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二是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三是提供疾病治疗;四是办理丧葬事宜。

特困人员供养采取在当地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或在家庭分散供养两种形式,由特困供养人员自行选择。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通用8篇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通用8篇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通用8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一(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认定清理整顿工作圆满完成。

xxxx年全县城乡低保共xxxxx户,xxxxx人,人户比x:x.xx;特困人员xxxx户,xxxx人,保障人数占全县人口比例为x.x%。

通过全县城乡低保对象清理整顿认定工作,全县共清退“人情保,关系保,息访保、拆户保、合户保”以及特殊群体和家庭经济条件明显好转的低保对象x.x万人,低保对象认定准确,有效维护了低保的公平、公正性。

截止xxxx年xx月,全县城乡低保xxxxx户,xxxxx人,人户比约为x:x;特困人员xxxx户,xxxx人。

已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xxxx户、xxxxx人;兜底保障对象xxxx户、xxxx人。

保障人数占全县人口比例为x.x%。

圆满完成全县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认定清理整顿工作。

(二)依规提高低保补助标准。

xxxx年我县城镇低保标准为xxx元/月,xxxx年提高至xxx元/月,补差水平为xxx元(xxxx 年已发四次临时补助);xxxx年农村低保标准为xxx元/月。

xxxx年提高至xxx元/月,补差水平为xxx元,达到省定补差标准。

(三)特困供养覆盖到位。

逐步提高特困对象尤其是农村特困人员补助标准(xxxx年我县农村特困对象xxx元人/月,xxxx年我县农村特困对象xxx元/人/月),达到省级指导标准,xxxx年上半年,全县共发放分散特困供养资金xxxx万元;集中供养资金xxx万,确保对城乡特困等贫困人口实行托底保障。

对符合条件的城镇三无人员,全部纳入特困供养。

加强了各乡镇敬老院照料护理区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完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xx%。

(四)各项保障资金发放程序规范,不存在截留、克扣。

对于上述各项低保资金的发放,我局都是按照乡镇提供的台账做好相关资金发放表,在财政拨款以后,再按照分类台账,直接用“一卡通”及时足额打卡发放到各对象户的手中。

第8章 社会救助

第8章 社会救助

一、最低生活水平的含义
绝对贫困是从人的 生存角度出发,以 维持人的生理机能 的最低需要为标准 加以限定的,所以 绝对贫困也称作生 存贫困。
相对贫困指在同一 时期,由于不同地 区之间、各个社会 阶层之间、各阶层 内部不同成员之间 的收入差别而产生 的低于社会认定的 某种水平的状况。
二、贫困线的划定—绝对贫困线
三、社会救助的对象
❖ 公民具备被救助资格的主要条件:收入水平低于规定的数 额(贫困线)。
❖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
1
2
3
无依无靠又没 有生活来源的 公民。例如, 五保户。
突发性灾害造 成生活困难的 公民。
有收入来源, 但生活水平低 于或相当于国 家法定最低生 活标准的公民
8.2 社会救助与反贫困
❖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 ▪ 作为经济范畴的贫困,不仅包括物质层 面的贫困,即缺少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而且包括精神层面的贫困,即 缺少必要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的社会价值 观念。
社会救助的特点: 1. 救助对象的选择性 2. 救助资金来源和给付的单向性 3. 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 4. 救助时限的短期性 5. 贫困线划定的相对性
社会救助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救助
地位:社会救 助的整个社会 保障体系的“ 最后一道防线 ”,居于基础 性地位。
作用:社会救助 是一种解决社会 保险所不能解决 的那些社会问题 的保障形式,二 者在功能上是互 补的。
❖一个社会所确立的获取和控制食物的合法手 段中,权利是最重要的,饥荒往往是社会中 一部分人获取食物的权利失效导致的。
2、贫困的后果
❖ 贫困的恶性循环
贫困的出身
• 缺乏积极进取 的动力,导致 低成就动机
低成就动机
• 低社会流动性, 导致受教育机 会较少

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

一是“三无人员”: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子女的老人; 二是贫困人口: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的人; 三是灾民:有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由于意外的自然灾害或社会灾 害,而使生活一时无法维持的人。

三、救助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 最低生活标准 最低生活标准的影响因素
保障线?
《条例》规定:
“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
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
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 享受”。
案例分析: 小王下岗后,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260元。家


三、社会救助的特点:
(1)最低保障性。
(2)权利和义务的单向性;在我国,社会保障以“社会扣除”的形式将一 部分国民收入集中到政府预算,通过转移支付来保障一些特殊成员的基 本生活需要;
(3)社会救助一般是短期性的; (4)社会救助的全民性; (5)社会救助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
四、社会救助的功能 缓解贫困问题 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 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
第6章 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 社会福利
第1部分 社会救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 第四节 农村五保制度 第五节 灾害救助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含义
1、社会救助的概念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在不能维持最低限度 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求国家和社 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 金和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 个社会保障网络体系中处于最初级、最基本的层次。

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内容与标准

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内容与标准

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内容与标准(1)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

服务内容: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照料护理、疾病治疗、住房救助、教育救助、丧葬服务。

服务标准: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社会救助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2)医疗救助服务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大病患者。

服务内容: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个人缴费给予补贴,实施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救助。

服务标准:具体救助标准按照《社会救助条例》《医疗保障条例》《医疗保障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3)临时救助服务对象: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或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

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

服务内容:为救助对象发放临时救助金;对有需要的救助对象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提供临时住所;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仍不能解决临时救助对象困难的,可分情况提供转介服务。

服务标准: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社会救助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4)受灾人员救助服务对象: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

服务内容: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对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需恢复重建的无房可住人员,因次生灾害威胁在外安置无法返家人员,因灾损失严重、缺失生活来源的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期生活救助;督促县乡两级核定本辖区内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为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次年春季遇到基本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解读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解读
八、救助政策的创新与拓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困难群众的需求,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提倡在救助政策上进行创新与拓展。
1.救助政策的创新
(1)探索实施分类救助,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救助措施;
(2)引入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为救助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提高救助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3)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救助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十四、救助工作的绩效考核与问责
为确保救助政策的有效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了救助工作的绩效考核与问责机制。
1.绩效考核
(1)建立救助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对救助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2)将救助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评价的重要依据。
(2)开展救助政策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活动,提高救助政策的社会知晓度;
(3)制作救助政策宣传册、海报等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广大群众。
2.普及措施
(1)加强基层救助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建立救助政策咨询平台,为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救助政策咨询服务;
(3)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救助政策的宣传与普及,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救助工作的良好氛围。
1.建设统一的救助信息平台
(1)建立全国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救助信息的数据共享;
(2)推进救助申请、审核、审批、发放等环节的信息化,提高救助工作效率。
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加强救助数据的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2)严格执行救助对象隐私保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
十一、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3)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救助服务。

社会救助服务标准与服务流程规范

社会救助服务标准与服务流程规范

社会救助服务标准与服务流程规范第一章社会救助服务概述 (2)1.1 社会救助服务定义 (3)第二章社会救助服务基本原则 (3)1.1.1 公平原则的内涵 (4)1.1.2 公平原则的体现 (4)1.1.3 救助及时原则的内涵 (4)1.1.4 救助及时原则的体现 (4)1.1.5 分类救助原则的内涵 (4)1.1.6 分类救助原则的体现 (4)第三章社会救助服务内容 (5)1.1.7 救助对象 (5)1.1.8 救助内容 (5)1.1.9 救助流程 (5)1.1.10 救助对象 (6)1.1.11 救助内容 (6)1.1.12 救助流程 (6)1.1.13 救助对象 (6)1.1.14 救助内容 (6)1.1.15 救助流程 (7)第四章社会救助服务流程 (7)1.1.16 申请条件 (7)1.1.17 申请材料 (7)1.1.18 受理程序 (7)1.1.19 审核内容 (7)1.1.20 评估方法 (8)1.1.21 审核与评估结果 (8)1.1.22 救助实施 (8)1.1.23 跟踪服务 (8)1.1.24 终止救助 (8)第五章社会救助服务标准 (9)1.1.25 救助对象准确性 (9)1.1.26 救助内容全面性 (9)1.1.27 救助程序规范性 (9)1.1.28 救助措施针对性 (9)1.1.29 救助资源整合性 (9)1.1.30 救助申请时效 (9)1.1.31 救助审核时效 (9)1.1.32 救助发放时效 (9)1.1.33 救助调整时效 (9)1.1.34 救助政策宣传满意度 (9)1.1.35 救助服务流程满意度 (9)1.1.36 救助服务质量满意度 (10)1.1.37 救助服务态度满意度 (10)1.1.38 救助服务监督满意度 (10)第六章社会救助服务人员管理 (10)1.1.39 基本素质要求 (10)1.1.40 专业素质要求 (10)1.1.41 人员培训 (10)1.1.42 人员考核 (11)第七章社会救助服务设施与设备 (11)1.1.43 设施配置原则 (11)1.1.44 设施配置内容 (11)1.1.45 设备维护 (12)1.1.46 设备管理 (12)第八章社会救助服务质量管理 (12)1.1.47 监控原则 (12)1.1.48 监控内容 (12)1.1.49 监控方式 (13)1.1.50 完善服务流程 (13)1.1.51 提高服务质量 (13)1.1.52 提升服务效果 (13)1.1.53 强化内部管理 (14)第九章社会救助服务监督与评估 (14)1.1.54 监督原则 (14)1.1.55 监督主体 (14)1.1.56 监督内容 (14)1.1.57 监督方式 (15)1.1.58 评估原则 (15)1.1.59 评估内容 (15)1.1.60 评估方法 (15)1.1.61 评估流程 (15)第十章社会救助服务政策与法规 (16)1.1.62 政策制定的原则与依据 (16)1.1.63 政策制定与调整的程序 (16)1.1.64 政策制定与调整的监督 (16)1.1.65 法规执行的措施 (16)1.1.66 法规执行的监督 (16)1.1.67 法规执行的改进 (17)第一章社会救助服务概述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 社会救助支出)【圣才出品】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 社会救助支出)【圣才出品】

第8章社会救助支出一、概念题1.社会保障基金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了兴办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或专门拨款。

主要用于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一般有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优抚保障基金等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国家税收、企事业单位上缴的社会保险统筹费和利润提成、农村集体提留或统筹、个人缴纳、社会捐赠等。

2.社会保障制度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法律法规,保证社会成员依法获得基本生活权利,以维系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安全制度。

具体讲:(1)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国家的社会管理制度或社会政策,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推行的。

(2)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通常由政府、受保人所在单位或社区,以及受保人等因素组成。

(3)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对当事人提供基本生活保证。

获得这一保障是全体公民的权利。

(4)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或减震器,其基本作用是保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基本层次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核心部分的社会保险制度。

广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包括较高层次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优抚保障和社会互助等。

二、选择题1.负所得税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

A.实物补助计划B.现金和实物补助计划C.现金补助计划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负所得税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

其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2.负所得税方案把政府救助体系与()联系在一起。

A.企业所得税制B.个人所得税制C.个人与企业所得税制D.个人所得税制和财产税制【答案】B【解析】负所得税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可见,负所得税方案把政府救助体系与个人所得税制联系在一起。

3.负所得税方案把()与个人所得税制联系在一起。

A.政府救助体系B.私人救助体系C.社会救助体系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负所得税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项目八 社会救助题库

项目八  社会救助题库

项目八社会救助【知识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掌握社会救助的概念以及社会救助的功能、特征和类型;领会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成效和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农村扶贫开发的对象、目标和未来发展;掌握灾害救助的相关内容。

【职业能力目标】能概述社会优抚的发展历程;能综合运用国际通用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能够统筹安排并开展受助者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能掌握灾害救助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积极参与到灾害救助工作中。

【案例引入】某社区,领取低保的有1342户,但是其中却有493户已不符合领取低保标准。

一居民说:“有人在这个社区办一个低保,又在另一个社区办一份,吃着双份低保,发国家财。

”李某,原系某村社区低保户,此次社区换届任治保主任,有收入500元,一家三口有3处住处,2处出租。

家中有商店,店中有储赌机,其妻又申请并享有低保,一家三口重复在两个社区吃低保,收入远远超过低保线。

李某的《申请(审批)表》显示,李家的低保金为150元,在“妻子”的备注中他填写的是“半边户”,据一居民说,他的妻子在另外一个社区的表格中将李某也填写为“半边户”。

为了多吃点低保,一个屋的人进行了分户。

案例思考题:你认为如何确定低保对象,如何进行家庭财产的核算审查?任务一社会救助概述作为解决民众生活困难最古老的措施,社会救济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的安全网。

现代社会救助虽然仍然以救灾济贫为己任,但已经不同于历史上具有浓厚的恩赐、怜悯色彩的救济活动,而是通过立法规范并制度化的社会政策,立足于社会公平基础之上并以保障国民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制度安排。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及特征(一)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亦称公共救助,它包括社会救济(或称政府救助)和社会互救,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1965年美国出版社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给出这样写道:“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有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

福利法社会救助和福利补贴的法律依据

福利法社会救助和福利补贴的法律依据

福利法社会救助和福利补贴的法律依据社会救助和福利补贴是福利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相关法律依据,包括《社会救助法》和《福利补贴管理暂行办法》,以全面了解福利法社会救助和福利补贴的法律基础。

一、社会救助法《社会救助法》是中国政府为保障社会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而颁布的法律文件。

根据该法,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贫困人口、失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

根据社会救助法的规定,社会救助包括临时救助、定期救助、辅助救助和特殊救助四种形式。

具体救助方式根据不同的救助对象和救助内容有所区别。

例如,对于贫困人口,可以通过提供临时救助金、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进行帮助和支持。

此外,社会救助法还明确了救助申请和救助评估等程序,保障了救助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申请人在救助时享有的权利,以及政府在救助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也得到了明确规定。

二、福利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福利补贴是指政府给予符合条件的社会救助对象一定数量的经济资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福利状况。

福利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发布的一项规章制度,对福利补贴的发放和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

福利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福利补贴的范围、资格条件、金额计算方法、发放程序等内容。

根据办法规定,福利补贴的范围包括低保补贴、特困人员供养补贴、残疾人生活补贴、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抚恤和奖励金等。

在申请福利补贴时,需要符合相应的资格条件,并提交必要的材料进行审核。

一旦符合条件,相关部门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发放相应的福利补贴。

福利补贴的金额计算通常根据家庭人口、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估,并结合具体地区的经济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福利补贴管理暂行办法还规定了福利补贴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以确保福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对于福利补贴的滥用、挪用等行为,将追究相应的责任。

三、其他相关法规除了上述两项重要的法律依据外,还有一些其他法规文件对福利法社会救助和福利补贴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指引。

社会救助的特点

社会救助的特点

(1)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范围广泛,有贫穷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有残疾人、重病人士等失能人士,有因为突发事件而临时陷入困境的家庭,还有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灾民等。

针对不同救助服务对象的特殊情况,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能提供的救助服务期限、救助服务形式以及救助服务数量等,也是多种多样,差异很大。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持续性特征。

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

这一服务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而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较长时间过程。

(3)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依据助服务对象的不同、贫困类型的不同以及贫困产生原因的不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

比如,如果是面对一位因为残疾而导致贫困的救助对象,可以采取的工作模式是针对个体的微观的工作方法;针对一个因为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社区可能要用到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方法;如果救助对象是流浪乞讨人员,需要考虑运用社会工作干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和教育培训等方法。

当然,各类方法的运用不是割裂的,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要强调各种方法的融合运用。

只有这样,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更好的表现。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

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服务对象的贫困程度、致贫的原因以及可能获得的救助类型等,这些都必须依据相应的法规政策。

需要根据不用的救助政策,申请不同的社会就项目,有针对性地解决服务对象的困难和问题。

社会保障学(单选)

社会保障学(单选)

1贝弗里奇于1942年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研究报告,对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福利国家论。

2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管理与监督,是要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使其(保值增值)。

3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公共后备基金)。

4对社会保障运营进行管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风险),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在资本市场运营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5单、较为公认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德国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

5对灾民灾中救助的最直接目的和基本内容是(救助灾民生命)。

6补充性住房计划是指企业在国家法定的住房公积金计划之外,建立的用于解决员工住房问题的计划,对于员工和企业均具有(自愿性的特点)。

7被誉为西方“福利国家橱窗”的国家是(瑞典)。

C1采用社会保障集中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英国)。

2采用社会保障分散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德国)3除对义务兵、士官和复员军人的生活优待外,国家还对(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相关机构单独列账管理。

4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3年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的20多年间,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时期)。

5慈善事业时代作为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社会背景是(不发达的农牧社会)。

6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社会经济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小政府、大社会、低税收和(有限福利模式)的政策发展趋势。

7从行政构架来看,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采取的主要是国家财政总监督下按照分类负责原则确立的(部门分管体制)。

8从国际上看,失业保险的发展方向是(就业保障)。

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

10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是(贫富差别)。

11慈善事业的实施基础是(捐献者的意愿)。

12慈善事业的基本财政来源是(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献)。

13慈善事业要获得发展,要赢得公众的普遍认可,需要强化慈善机构的(自律)。

社会保障学单选

社会保障学单选

1贝弗里奇于1942年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研究报告,对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福利国家论。

2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管理与监督,是要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使其(保值增值)。

3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公共后备基金)。

4对社会保障运营进行管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风险),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在资本市场运营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5单、较为公认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德国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

5对灾民灾中救助的最直接目的和基本内容是(救助灾民生命)。

6补充性住房计划是指企业在国家法定的住房公积金计划之外,建立的用于解决员工住房问题的计划,对于员工和企业均具有(自愿性的特点)。

7被誉为西方“福利国家橱窗”的国家是(瑞典)。

C1采用社会保障集中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英国)。

2采用社会保障分散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德国)3除对义务兵、士官和复员军人的生活优待外,国家还对(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相关机构单独列账管理。

4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3年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的20多年间,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时期)。

5慈善事业时代作为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社会背景是(不发达的农牧社会)。

6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社会经济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小政府、大社会、低税收和(有限福利模式)的政策发展趋势。

7从行政构架来看,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采取的主要是国家财政总监督下按照分类负责原则确立的(部门分管体制)。

8从国际上看,失业保险的发展方向是(就业保障)。

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

10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是(贫富差别)。

11慈善事业的实施基础是(捐献者的意愿)。

12慈善事业的基本财政来源是(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献)。

13慈善事业要获得发展,要赢得公众的普遍认可,需要强化慈善机构的(自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 恩赐” 施舍与怜悯, 传统:是 “恩赐” 、施舍与怜悯,接 受者处于被动的、 受者处于被动的、感恩戴德的地位 现代:是法定职责, 现代:是法定职责,是公民生存权利的 一个方面 根本目的或功能都是维护统治者的社会 秩序, 秩序,但现代社会救助更重要的是消灭贫 困现象, 困现象,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传统: 传统:范围特别是内容范围非常狭小 现代: 现代:覆盖范围大大扩展 传统: 传统:依据的是施救者的主观意志 现代:基本依据是有关法律和法规, 现代:基本依据是有关法律和法规,尽 管体现了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管体现了统治者的主观意志,但该意志已 上升到法律高度 传统: 传统:程式和方案基本都是随意的 现代: 现代:包含了一套严格管理体系
只向救助对象提供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和简单 再生产的资金或实物 实物、现金;临时、长期;官方、 实物、现金;临时、长期;官方、民间
(三)现代社会救助与 传统社会救济的差异 接受和给予的思想基 础和基本理念不同 救助的范围不同 救助的依据不同 救助的管理水平和方 式不同 学术界使用“ 学术界使用“社会救 助” ;实践中救助 和救济混用
(二)贫困的标准(贫困线的确定方法)
恩格尔系数法:以一个家庭用于食品消费的绝 1 、 恩格尔系数法 对支出除以已知的恩格尔系数,求出所需要的消费 支出,即贫困线。 生活形态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 2、生活形态法 定哪些人在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以此来确定 贫困家庭的需求,求出贫困线。 3、市场菜篮子法:根据营养学标准确定一张能够 市场菜篮子法 使人维持体力恢复的生活必需品清单,然后根据市 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 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 收入比例法: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平均收入 4、收入比例法 或中位收入的一定比例(通常是一半),作为这个 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一、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及其存在的 主要问题
(一)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于1949 12月 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1950年 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 同年7月劳动部发布了《 1950年6月《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同年7月劳动部发布了《救 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拨出大量粮食和经费, 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拨出大量粮食和经费, 对不同情况的人员给予不同的救济。 对不同情况的人员给予不同的救济。 1956年 在城市形成了就业与保障一体化的保障制度, 1956年,在城市形成了就业与保障一体化的保障制度,农村生活困难 的农民由生产队给予补助。在这个时期, 的农民由生产队给予补助。在这个时期,社会救济主要面向城乡没有 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没有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社会成员, 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没有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社会成员,社 会救济费由国家承担。 会救济费由国家承担。 1956年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年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1956年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 定对无依无靠的孤老病残社员实行“五保” 即保吃、保穿、保烧、 定对无依无靠的孤老病残社员实行“五保”(即保吃、保穿、保烧、 保教、保葬)供养。 保教、保葬)供养。 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救济工作主要是多次调整了城市社会救济对象的 救济标准; 五保” 贫困户和灾民、农村扶贫工作。 救济标准;在农村主要是 “五保”,贫困户和灾民、农村扶因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社会弱者, 法律援助是指对固经济困难及其他原因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社会弱者,政府 组织专业法律人员提供免费或减费的法律帮助, 组织专业法律人员提供免费或减费的法律帮助,或由司法机关给予减免诉讼 费用, 费用,以保证法律赋予其诉讼权利得以实现的司法救助制度
会 救 度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一、导引:什么是贫困? 二、社会救助的含义与特征 三、社会救助的功能 四、社会救助体系
一、什么是贫困?
(一)贫困的定义 1、绝对贫困:指缺乏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条 件和手段,没有生活必需的食物、衣服、住 所; 2、相对贫困:指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而 言所形成的贫困。
4、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1993年 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 制度。 1994年民政部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括保障制 1994年民政部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括保障制 度试点。 度试点。 1997年 国务院发出《 1997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的通知》 障制度的通知》,中央政府正式有力地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 全国的实施。1999年 28日 国务院颁布《 全国的实施。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条例》 使这一制度上升到行政法规规范的层次。 保障条例》,使这一制度上升到行政法规规范的层次。 2001年 2001年8月,中央要求尽快把符合条件的所有城市贫困居民全部 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2002年 2002年2月,低保资金全部纳入包括中央财政在内的各级财政预 算,
课外作业:
1、收集中文核心期刊有关中国贫困问题研 究的文献资料; 2、访问若干城市贫困家庭(低保户),了 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支持网络和生存 策略等情况。
第二节
中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
一、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及其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简要进 程 三、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主 要内容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 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 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 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 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 悬殊。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 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 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接近0.5。
(二)特征 保障义务单向性 保障对象全民性 保障条件限定性 保障目标低层次 性 保障手段多样性
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公民的基 本权利, 本权利,不需以履行相应义务为前提
较之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 较之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救助对象全民 性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特征 只有真正陷入贫困境地的公民才有资格 享受
恩格尔系数与贫困现象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 民生活水平(或贫困状态)的状况。恩格尔系数是 指食品支出在居民总消费额中的比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 59% 50-59% 40-50% 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低,总支出中用于食 品支出部分就越大,用于教育、健康和文娱的支出 就越少。
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 准的人口, 准的人口,按照法定的标准给予一定现 金资助, 金资助,以满足该家庭成员最低生活需 要的社会救助制度。 要的社会救助制度。
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于突然遇到紧急或重大灾难的人口和家庭提供资 金和其他形式的资助,帮助当事者摆脱困境、渡过难关的一种临时救助措施。 金和其他形式的资助,帮助当事者摆脱困境、渡过难关的一种临时救助措施。
(二)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 第一,传统社会救助的价 值观念阻碍着我国社会救 助制度的健康发展。 助制度的健康发展。 两种对立的贫困观念: 两种对立的贫困观念: 个体主义贫困观 结构贫困观 救助理念上的施恩思想 行为取向上的特殊主义
贫困由个人懒惰、愚笨所造成, 贫困由个人懒惰、愚笨所造成, 个人应当对自身的贫困负责
贫困不仅有个人原因, 贫困不仅有个人原因,现代社 会的贫困是社会制度和社会结 构的产物, 构的产物,国家和社会也应为 个人贫困负责 我国接受了个人贫困观: 我国接受了个人贫困观:个 人对贫困负责;救助理念: 人对贫困负责;救助理念: 施恩思想
第二、制度设计不规范。 第二、制度设计不规范。 现代救助理念的缺失和制度设 计呈现的特殊主义倾向, 计呈现的特殊主义倾向,使政 城乡二元制 府面对大量需要救助的贫困人 投入偏少 口表现为任意性和随意性,没 口表现为任意性和随意性, 有统一标准和法制规范, 有统一标准和法制规范,相当 标准偏低 多时候主要借助于临时性、 多时候主要借助于临时性、应 覆盖面偏窄
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 一是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主要是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 农村五保供养、 障、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城乡医疗救 助等专项救助 二是紧急救助制度, 二是紧急救助制度,主要是指发生自然灾害时对灾民紧急 救助和应急救助行动 三是临时性的救助, 三是临时性的救助,主要指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对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包括流浪儿童的救助 四是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 四是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 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急性的救助措施来应对贫困问 题,从而使很多应得到救助的 人被遗漏在制度之外。 人被遗漏在制度之外。
二、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简要进程
1、五保制度的改革 1994年 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用专门法 规形式将农村五保制度稳定下来; 规形式将农村五保制度稳定下来; 2006年起 全国各地均将“五保户”供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年起, 从2006年起,全国各地均将“五保户”供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实现了由农民摊派供养五保户到同家财政供养的转变: 实现了由农民摊派供养五保户到同家财政供养的转变: 2006年 同务院颁布新的《农村五保供养上作条例》 2006年1月,同务院颁布新的《农村五保供养上作条例》,核心 内容即是农村“五保户’’从农民供养转变为政府供养。 ’’从农民供养转变为政府供养 内容即是农村“五保户’’从农民供养转变为政府供养。 2、救灾改革 1987年起 民政部开始推行救灾保险改革, 年起, 1987年起,民政部开始推行救灾保险改革,这一改革因多种原因 而未能成功。 而未能成功。 3、扶贫 1984年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 面貌的通知》 将农村扶贫列入最高层的议事日程。 面貌的通知》,将农村扶贫列入最高层的议事日程。 1994年国家实施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年国家实施“ 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掀起大规模的农村贫困 地区扶贫攻坚运动; 地区扶贫攻坚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