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_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修改版]
小学数学课应该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是充满欢乐和自由的,应该是以小学生身心特点为出发点,融趣味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
如今的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注重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形成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的课堂形式,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互助关系,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习惯,也就是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实验研究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自尊、自我调控、自我决断等方面;主体性是在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其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兴趣等方面。
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其发展目标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
根据“主体性”要求,现代小学数学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和谐、融洽、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设计课题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
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
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因此,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
首先,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先生动、形象地讲清这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对今后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教学中要善于围绕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学生认识的矛盾,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研究探讨解决矛盾的兴趣。
引起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使矛盾得以解决。
谈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的策略
() 机会 留给 学 生 2把 学生是课堂学 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 一种生动活泼 的学习局
面和氛围, 以及宽松 的教 学环境 , 为学 生提供 自我展示 的机会 , 让学生能够
主动地学起来 。如: 在导入新课过程中 , 教师可 以把书中的文字材料设计成 情境性资料, 给他们 阐述 自己观 点的机会 , 课堂氛围活跃 , 每位 同学的注意
友, 更应为 良师 。而作为 良师 , 则应具有一流 的教学水平 、 严谨治学的作风 、
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必须把教学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开 其师, 信其道 。 这是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 教师 的一言一行 , 一举一动都 发、 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 要充分发挥 教师 和学生 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创造性 , 堂教学 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响, 多数 教师在教学中把 自己定位为课堂的管理者和控制者。这一定位决定 式给教灭 了。在这里陶行知先生的一段演讲会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一些启发: 了课堂中的主导者是教师 而不是 学生, 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 , 学生 的一 “ 我认为 , 教育就跟喂鸡 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 把知识硬灌给他 , 他是
一
甚至会教化其一生 。除此之外 , 教师 的个人魅 力还应包括其业务 能力 让学生在 民主、 宽松、 和谐 的教学氛围中 , 生动活泼地得到 发展 。那 么, 在课 心灵,
、
营造 以学生为主 的教学环境
他们喜爱的是幽 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凸显 学生 的主体地位, 让学 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诲人不倦的爱心与耐心。在学生心 目中, 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新课改 中, 教师不再是 高高在 上的知识权威 , 不 默感强、 人情味浓 的教师 。如果一 个教 师过分地维护 尊严 , 用冷漠的态度对 再是课堂的主宰者; 学生不再是单纯被动 的接 受知 识的客体, 而是课堂活动 待人 , 那就 容易对学生 的不 良行为产生偏激 反映, 情况会愈来愈糟糕 , 不但 而且还会使学生更加疏远教师 。 的积 极参与者 , 是学习的主体 。以学生 为主 体的教 学,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 完不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但是,就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是不利于小学生成长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呢?1.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1 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融入新鲜的教学内容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悬念。
例如,在讲解关于“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
学生在听到这个音乐后纷纷裂开嘴笑,此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同学生,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也有一种小数像刚刚这个故事一样,你们想认识它么?”此时,同学们就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想。
”在创设出这样的情境后再导入教学内容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进行激励,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心理学研究显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这一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予以适宜的鼓励,让学生获取到成功的体验。
1.3 运用归因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归因理论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反馈信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需要给予其必备的帮助,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不应该粗暴的批评学生,而是应该委婉的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通过努力也是可以获取到成功的,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策略
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策略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提得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会自然形成,需要老师长期不懈地逐步培养。
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1、主体意识的概念及内涵主体意识是指主体以自己的能力、个性、和自己的活动为对象的意识,为人的活动提供原始力量,是人的能动性、自主性的基础。
主体意识是作为人这个主体的潜在的内部运动因素,“是人作为主体对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标志着人自身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升华。
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意识到“我是主体”,才能把对象作为自己实践和认识的客体,如果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对客体的主导地位,他的任何活动都会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
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才能成为自觉的主体。
只有自觉主体才能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鼓励主体积极地学习、生活,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行为,取得好的效果。
2、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的内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未来科技人才与劳动者应当具备以下主体意识和能力:(1)自强奋斗意识与能力。
即立志献身于祖国富强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实现自身价值而自觉奋斗。
(2)自觉学习意识与能力。
即形成学习主体意识,自主明确学习目的,自觉参加学习——认知过程,在学习中实现一般发展。
(3)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
即自觉发现、培养、训练个人爱好、特长与个性潜能,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
(4)自立创造意识与能力。
即勇于并善于发现未知,在改造自然、发展社会与完善自身的活动中独立从事发明创造。
(5)自我修养意识与能力。
即遵守纪律、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努力培养自尊自爱自重的人格。
(6)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
即善于在个人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正确把握自我发展方向,善于与他人友好合作,形成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与经济竞争的观念与能力。
(7)自我评价意识与能力。
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策略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原则呢?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认知心理学有布鲁纳认为:“认知的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现代教学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在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必须转变传的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中了生应有的权力还给学生。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十分严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提出后,都教师不等学生思考出结果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答到点子上,教师也会急匆匆地打断学生的思路,迫不及待地抛出答案,使教学回到“正轨”。
结果使学生的思维造成极大的依赖性:“这题我不会做,老师总会讲的!”课堂上别人回答问题,学生常常是在一边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一天天地懈怠,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学生思考的权利实际上是被剥夺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应该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多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1.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2.避免提出过于简单和琐碎的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需要动脑后才能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3.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要把问题分解为有一定梯度的问题系列,让学生通过思考,把认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4.教师要示范并要求学生通过“出声的思维”,即:用语言将思考的过程展示给大家;5.训练学生学会反思,以区分“行不行”、“好不好”两个不同的思维层次。
主体性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
主体性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教学是一项综合工程,教师是这项工程的设计者、操作者,学生是这项工程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主,缺乏对教育主体的认识,过分强调教师的讲,缺乏师生的互动交流。
而现代主体性教学模式力求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发展机制,强调“以人为本”。
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作为我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主体性教学?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即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去主动获取知识。
老师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协作者的身份出现,作学生自主探究的引路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这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简单的认知体,而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途径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启发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中走出来,引导他们积极思索,自主实践,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个性,这就是主体性教学。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首先,课堂教学中应充溢师生情感的对流。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富于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针对学生个性丰富的特点,灵活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如何开展主体性课堂教学
如何开展主体性课堂教学主体性教学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对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体性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特点,要用发展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的的各种能力,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对主体性课堂教学教学的看法。
一、建立合作、尊重、发展的师生关系建立合作、尊重、发展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思维引导者。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关心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关注学生心理差异和独有文化,要增加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交流,打破单一的班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不同的多项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学习、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等,使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教师要善于转变过去角色,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学习合作的首席,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
其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而尊重的内涵就是信任,要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行为充分信任,要坚信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必要技巧,要相信所有学生有能力来调整自身评价,给予学生心理上的鼓励,永远说“你能行”。
第三,创设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的自我思考、决策,自己解决问题和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如:在二年级数学课本第97页的课题学习中,要求学生统计小组同学对水果的喜爱,每个同学都认真地统计了本组学生的喜爱,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
通过这一课题学习,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了学生表现欲,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体会分类、排序、归纳等教学思想方法,并且意识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凸现以“探索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把数学知识作为思维活动的结果去教,而应当作为思维活动过程本身去教。
以“探索活动”贯穿教学始终,能更好的凸现“数学教学是思维过程教学”这一现代数学思想。
探索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每次活动教师都要提供结构性较强的学习材料,要提出明确地学习任务,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
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键词】教师;学生;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在这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使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习者的智力,使学习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促进学习者身心健康的发展。
[1]教学的本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活动。
教学的形式,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学生参加的高效率的认识活动。
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运用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
[2]1.对“主体性”的认识“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是指作为认识的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动性。
这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3]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2.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2.1教师应从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做起传统教育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方面,更偏重于掌握知识,从而产生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一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听,相对比较盲目地装老师给他们灌输的现成的知识。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往的教育的目标,调适应社会需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力,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
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变教师以往主宰一切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即引导学习者自行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树立“发展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了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就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求充份地彰显,超越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主角”,少数自学不好的学生就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就是点缀的“演员”,甚至就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并使更多的学生沦为自学的主体,能够给全体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集中精力,均存有斩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同时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融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重新认识学生许多顺利的教学片段充分反映发生在信息时代,学生的自学渠道越来越阔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控可能将比较就是更快、更多。
他们的自学准备工作状态有时远远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牵涉的科学知识,学生已经介绍的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自学崭新科学知识之前,已经存有了相当多样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累积。
这其中就涵盖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就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听课必须选准教学的起点,介绍学生的的准备工作状态,这就是彰显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急于或有意地忽略,为了充份介绍学生,在听课前何不深入细致提问以下问题:学生与否已经具有了展开代莱自学所必须掌控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与否掌控了或部分掌控了教学目标中建议学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没掌控的就是那些?存有多少人掌控了?掌控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须要教师的指点和鼓励?上述问题可以利用听课的引入去介绍。
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重新认识了分数,但不确切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更深入细致地介绍,听课一已经开始直奔在黑板上贴了四分之一,使学生说道说道关于这个已经晓得了什么。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语 文教 师 更难 因为 语 文教 学 工 作 的 境界 和 品位 的 高 低 . 接 直
影 响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和审 美 观 念 在 二 十 年 的语 文 教学 实 践 中 , 者认 为 要 搞好 语 文 教 学 . 做 到 以 下几 点 : 笔 应
位 教 师 在 讲 解 “ 形 统 计 图” . 学 生 的 日常 生 活 出发 . 扇 时 从 利
用 学生 生 日分蛋 糕 的 已有 经 验 . 学 生 理 解 了 自己分 得 的蛋 糕 使
从 事 数 学 活 动 的机 会 . 示 其 才 能 . 助 他 们 自主探 索 . 展 帮 主动 参
四 晤 璁 鼬 学 围 见 腮 觋
韩建忠 ( 赞皇 中学 , 北 河
俗 话 说 : 人 难 , 名 人难 , 一 名 好 教 师 难 , 一 名 好 的 做 做 做 做
赞皇
0 13 ) 5 2 0
帮 助学 生 解 决 提 出 的问 题 . 过 多 鼓 励 . 表 扬 . 养 学 生 的语 通 多 培
据 新课 标 的 内容 . 合 学 生 的 知识 结 构 等 情 况 进 行 设 计 . 对 结 针 课 本 内容 和新 课 标理 念 , 积极 创 设 问 题 情境 、 出 疑 问 、 置 问 提 设
题 障碍 。 学 生感 到新 奇 、 秘 , 使 神 由此 来 刺 激 学 生 的 兴 趣 , 到 达 学生能“ 积极 参 与 、 动 创造 、 主 群体 交流 、 层发 展 ” 目的 。 如 深 的
教 学 研 究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李 朝 红 ( 安 市 北 安 庄 乡 中 学 , 北 武 河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教 师对于教材 中出现的问题要 趁热打 的认知和能力水平 , 情感 、 态度 、 值观 , 问题 , 价 设 最后学生带着 问题听课 , 教师根据 小 铁 , 因势利导 , 及时抛 出答 案 , 导学 生从 引 计适合学生 的教学 目标 ,根据教学 内容设 组 反馈 的共 性问题做重 点的讲评 ,使得 精 “ 答案是 什 么” 向“ 走 为什 么是 这答 案 ” 查 , 计巧妙地导入 , 激发学生兴趣 。可运用故事 讲精练 和教学 目的针对 性得到更好 的落 实 式 、 画式 、 曲或语言描 述情境等多种方 与保证 。这样 , 漫 歌 学生 通过 自主学 习 , 同讨 共 式创设情境 , 把政治课 抽象 的理论具体 化 、 论 解决 问题 ,在不知不 觉中不断获得学 习 生活化 、 实用化 , 使学生 时时感受到真实 的 方法和能力。 学习场景 ,始 终 以浓厚 的兴趣投入学 习情 境中。
一
、
的求知欲
1 0一 5
意见 中有 正确的部分 ,应该及时肯 定并接 坚实的基础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信 阳市五 中
这样就会逐渐形成 民主 的气氛 。 教师要发挥 自己的主导性善 于驾 驭学 纳 ,
一
一
四、 实验创设 了理论密切联 系实际的学 实验不仅 活化 了学生学 到 的生物 知识
,
是研究生 物现象 和生命 活动规 律的一 疑问 , 以引导学生的学习 。探究教学不是 习过 程 用
门科 学。《 新课标 》 出, 生不仅要掌握基 先将 结论直接告诉 学生 ,而是让学 生通过 指 学
教师应该 对学生如何学 好本堂课 内容
在传授 书本知识的 同时 ,要 根据所学 知识 的 内容联 系具体实 际 ,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 实践 , 关心 国内外 大事 , 学会运用所学 知识
浅谈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1.创设情境:通过设计合适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发挥
主体性。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尊重学生意见:在课堂讨论中,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4.创设分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主
体性。
5.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调
节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与方法-最新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与方法一、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学是主,教为学。
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教育者只是提供条件,只是帮助促进,而不是灌注,更不是包办替代。
传统的教育理论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为“领导的、决定的作用”。
这种理论视学生为容器,教学就是把知识往容器里注入,忽视了学生认识的主体作用,最终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要使教育卓有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有首《琴声》诗说得好:“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这就是说主体(手指)与客体(琴)结合,主体作用于客体才会发出声音,单是客体不会出声,只有主体也发不出声,必须二者结合才行,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才能弹奏出美妙的琴声。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解放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成为主人,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特级教师宁鸿彬在上课一开始就对学生宣布:本课程既不要求预习,也不要求复习,不留作业,且初中三年取消任何考试,同学们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由自在地学习。
学生丢掉了枷锁,得到了解放,学习的主动精神才能发挥出来,他们才敢大胆思考,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
宁鸿彬老师从来不怕学生买教学参考书,更欢迎同学们将参考书带到课堂上来,欢迎同学们主动提问题。
学生感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了,就能敞开思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事实证明,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必然进发出来,也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才发挥得好。
(二)尊重学生,营造教学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策略摘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实现主体性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数学在生活中真正得到学以致用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培养探究学习情境教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实现主体性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数学在生活中真正得到学以致用的根本所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点内容。
学生具备以自我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保持一种内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心理能动状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但是,如何落实这项工作,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究与思考。
一、创设各种问题、游戏、生活模拟体验等活动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思考中体验数学的现实应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所以课堂刚开始,教师能否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和自主学习原动力的根本出发点和动力源保障。
课堂引趣,一要“精”。
对此,教师要精读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深挖本科教材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过程开展,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根据学生的学情,联系生活实际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交流和问题思考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孟祥军
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镇中心小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利于学生主体素质全面、和谐、健康、主动发展的良好课堂教学实践形态。
这种教学形态的构建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让学生在参与中自我发展只有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教学活动不能是单纯的传授,应是教师恰如其分地点拨与学生主动尝试、积极参与训练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品质:(1)学生能自学的浅显内容,就组织学生自学,自主完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充分思考、自己解决,且不可大包大揽。
(2)学生能解决、讲明白的问题,就不要过多的墨迹讲解,不妨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学生充分展示能力、锻炼能力、张扬个性的机会。
(3)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巧妙的提问其他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思考。
同时,要让学生有序、有效地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一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指导学生阅读教学课本,识图、观察,学会用语言把问题表达清楚,完整,学会检查作业等;中高年级重点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复习、整理、讨论、评价、操作、选择学习内容等,并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二要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目前盛行的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案例探究法等小学教改实验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观念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让学生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看法,敢于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际操作的作用,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训练,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时,上课开始时,教师先来个“变魔术”,拉动长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并提出两个问题:(1)长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周长有没有变化?(2)两个图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在学生思考问题,急于想弄明白的基础上,教师谈话:“今天同学们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大胆实践,探索出多种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使学生理解性的掌握了新知识,更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之情。
三、创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把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好、中、差合理搭配,将全班划分为若干同质小组,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竞赛,这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人主体能
动性,还可以培养其集体意识与相互协作精神。
另外,小组合
作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为学生之间的思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空间,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并适时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创设条件,巧妙提问,灵活点拨,通过启发学生一题多解或一法多用,变一次教学为多次反馈教学,变单项思维为多向思维,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合作教育为竞争教育。
四、善待学生的各种课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就要善待学生的各种课堂表现,特别是学生勇于提问的行为更要加以保护与正确引导。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学生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
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独到的见解,不仅要表扬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更要中肯所提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鼓舞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绝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行为,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行为举动,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行为表现,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不断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
有时候,学生所谓的“错误”行为,也许是灵感的火花。
五、注重多媒体课堂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信息时代的降临,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多媒体教学已步入中小学的常规教学。
多媒体的介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主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整堂课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要把以课程为中心发展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到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创设条件,计算机具有快速读取和自动处理等功能,它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反馈、知识点拨。
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有效的处理好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过程中,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会说敢驳,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
神州教育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