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治疗

合集下载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样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样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从理论上讲,小儿腹股沟疝有自愈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少数自愈的病例,但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

1.非手术疗法(1)疝带疗法:是应用疝带压迫内环和腹股沟部,进而阻止疝内容物疝出,等待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后继续闭塞,以期增加疝“愈合”的机会。

据薛璇英等(1989)报告,应用该法治疗腹膜鞘突未闭、无腹股沟管处肌肉薄弱或缺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00余例,疝闭合率达70%。

此法多用于婴儿,但对较大的疝或年龄在3、4个月以上的小儿,治愈疝的可能性极小。

而且婴幼儿棉纱束带或疝带不易固定,易被尿液粪渍浸污,并可压迫或擦伤皮肤;长期使用不仅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加嵌顿疝的发生率,甚至影响睾丸血运、或导致腹股沟管局部粘连进而增加手术困难和并发症。

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或有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采用疝带治疗。

①棉纱束带法:使病儿平卧,将疝内容还纳入腹腔;取长棉纱束带对折成双头,折端放置于内环体表投影处及腹股沟管区;双头从髂嵴上方自背后绕到对侧腰部,返回到腹前部后将双头穿过折端,使形成扣环,正好压迫内环;再经过腹股沟部转向后方至臀上方腰部打结。

可在内、外环处垫以棉纱或海绵,以加强压迫、减少皮肤擦伤。

②佩戴疝带法:佩戴疝带用尼龙带制成,以具有弹性和拉力的疝盖帽防止小肠;半圆环;疝帽(四周有松紧带牵拉、具有弹性);大腿固定带。

使用时,首先回纳疝内容物入腹腔,将疝帽覆盖于腹股沟管疝内环处,固定腰围,将大腿固定带由会阴部向下绕过大腿后沿臀外缘向上,与同侧半圆环结扎固定。

疝带固定时须注意有无疝内容物疝出及松紧是否适宜。

单侧疝先固定患侧,双侧疝可先后固定两侧。

佩戴该疝带后,患儿可下地随意行动,不妨碍大小便,若有污染应及时清洗。

如佩戴不合适或有疝内容物疝出,须重新固定。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体会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体会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1 年第 l 卷第 5期 01 0

2 ・ 3
小切 口治疗dJ腹股沟斜疝体会 ,L
孑令茂 L 程东水 韩青春
【 中图分类号 】 R 5. 66 【 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17— 04 0 0—030 6 185( 1) 02— 2 2 15 【 要 】 目的: 摘 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某院5 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股沟平行小切 口 7 疝 囊高位 结扎术 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7例全部 治愈。无切 口感染 、 5 复发等 并发症发生。术后 随访 6个月 年 , 1 无
苦小 、 术后 复 发率低 等优 点 , 总结 报告 如下 : 现
1 资 料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本 组 5 . 7例 , 5 男 0例 , 7例 , 侧 女 右 3 0例 , 侧 2 左 0例 , 双侧 7例 。年龄 6个 月 4岁 。
1 手 术方 法 . 2 5 7例全 部采用 骶管 + 脉麻 醉 。麻 静 醉成 功后 , 取仰 卧 位 , 常规 消 毒铺 巾 , 手 指于 腹 股 用
响 流体 树 脂进 入 沟底 ;注人 流 体 树 脂 时 压 力 要 均 匀 , 其缓 慢 流入 沟 底 ; 让 流体 树 脂 注入 窝 沟后 , 探 用
3 施 春 梅 , 焱. 体 树 脂应 用 于恒 磨 牙预 防性 充 李 流 填 3年效 果评价 【. 7 口腔 医学 ,0 8 81) 5  ̄ 5 1 2 0, ( : 163 2 26
S o t l g c Ho p t fY n h n , a c e g 2 4 0 , in s t ma o o i a s i a c e g Cf Y n h n 2 0 1 J a g u a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
3 讨论
・9 ・ 2 1
号注 射针头从 硬 膜外 管 一 侧 穿刺 进 入 管 腔 , 可保 留 硬 膜外 管全 长 , 随意 截 取 所需 长 度 。 由于塑 料 的 或 可塑性 , 应用 中可 通过 加热软 化后 拉细 , 有利 于通 更 过 泪小 点 。5号 注射针 头 的硬度 比一般 的泪道 探 针
例, 左侧 1 , 4例 双侧 3例 , 对侧 隐性疝 2例 。其 中嵌顿性 疝 4例 。均 在腹腔镜 下行小儿 腹股沟斜 疝疝囊 高位结扎 术。结果 手术 时间 1 2 n 平均 1 n 术后平均住院 2d 全部治愈出院 , 0~ 0mi, 3mi, ,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1 2个月 , —1 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
西南国防医药 2 1 3月第 2 00年 0卷第 3 期
05~ 年 , 2 因明显 睑外翻症状恢 复不理 想外 ( . 1 除 例 但 泪道 冲洗 通 畅) 另 l 例 均无 任何 症 状 。治 愈 1 , l l例 (46 )有效 2例(54 , 8.% , 1.%)总有效率 10 。 0%
腹腔 镜 治疗 / J 腹 股 沟斜 疝 4 ]L  ̄ 2例
耿协强, 辉 , 陈 喻俊 彪 , 凡庆 东, 王耀 鹏 , 马 力
[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d J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治疗4 J 腹股 沟斜疝 的临床应用 价值 。方法 ,L ,L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 4 2例 , 3 男 7例 , 5例 。年 龄 1~1 女 0岁 , 平均 5 3岁 。疝囊 位于 右侧 2 . 3
样 只 能从管 尾 导入 。经过 试 用 , 次性 植 管 成 功 一
率 10 。操作 比较 顺手 , 0% 明显缩 短 了手术 时 间 , 临 床效 果满 意 。该方法 具有 取材 方便 、 作 简单 、 制 操作

单个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52例

单个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52例

2 0 年 6月 ~ 0 0年 6月 , 05 21 我科采用耻骨联合 上 正 中皮纹长约 10~15m 的单个横切 口治疗s J 双 . .c l6 , 侧腹股沟斜疝共 5 2例 , 疗效确切可靠 , 现报告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治疗上首 选手 术 , 因其发 生 是先 天 性腹 膜 鞘 状 突未 闭, 并无腹股沟管薄弱因素 , 自上世纪初 以来 , 故 经腹 股 沟区疝囊 高位结 扎被公 认 为是治 疗J 6 bJ 腹股 沟疝 的基本方 法 。传统 的手术 进路 是经 腹股 沟下 部斜 切 口, 因其切 口大 , 疤痕 明显 , 年来 已有 改进为经下 近

7 ・ 2
单 个 小 切 口治 疗 小 儿 双 侧 腹 股沟 斜 疝 5 2例
胡正茂 颜登 高
【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手术 ; 小切口
【 中图分类号 】 662 R 5.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0451 (020 - 7- 10- 121)1 02 2 5 0 0
膜样组织 ) 于精索 ( , 女性为子 宫 圆韧 带 ) 内前 方找到 疝囊 , 开疝囊前壁证实并 了解 有无疝 内容粘连及有 切
沟管 , 不广泛游离 精索 , 持 了腹股 沟管 局部 生理 解 保
剖 的完整性 , 同时也有效地 避免 了过 多分离而造 成 的
神经 、 输精管及精 索损 伤 , 降低 了术 后 阴囊水 肿 或血 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采用单个 切 口, 因为患 是 儿体型小 , 取用正 中切 口稍 向两侧牵 拉即可兼顾 显露
织, 远侧疝囊旷置 , 仔细 止血后将睾 丸正确拉 回原位 ;
对外环 口的 垂直 性损 伤 , 破坏 正 常 疝外 被 盖 的力 不

经腹腔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经腹腔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维普资讯
第 1 第 3期 2卷 20 0 2年 2月
L l J l / t O M O e "l i l T ̄ naj t O ll O
中目 挈
杂 毒 M
、 . 2 N0 3 1
, .C le  ̄1 t t l
Fe 2 0 b 02
复发性 疝 7例。
例 因对 侧疝再 次就 诊手 术 , 其余 5 1例在 随访期 间均
未 有疝 复发及 并发 症 出现 。
3 讨论
儿 童的腹 股 沟斜疝 常 为鞘状 突未 闭或关 闭不全 所 引起 , 并无 肌 肉的薄 弱或缺 损 , 随着躯体 的生长 发 育, 腹肌 渐趋 强壮 , 数 先 天性 疝亦 可 自行 愈合 , 少 然
切 开者并不 少见 , 其 在 复 发 疝 中 . 原 切 口进人 , 尤 从
手术 误伤 的发生 率更高 , 幼儿 的疝囊壁 甚薄 , 离 婴 剥 过程 中极易撕 破 , 疝囊 后 壁 常未 分 离 至 颈部 即行 结 扎 , 而导致 术后 较高 复发 率 。 从 经腹 腔 疝修 补 术 则避 开 传 统 的腹 股沟 管 径 路 , 采 用疝囊 内 口的提拉缝 合 , 高位结 扎更 为 准确 可靠 , 并 消除 了腹 股 沟部的腹 膜 凹 陷 , 使其受 力 均匀 , 加强 了该 处的抗 冲击 力 , 随患 儿 的生长 发 育 , 伴 腹肌 亦 日 趋 强壮 , 远期 疝复发 率极 低 。 故 由于 旷置 的疝囊 内膜
经腹 腔 修 补 术 治疗 小 儿 腹 股 沟 斜 疝
江 苏省 淮 明市第二人 民 医院 普外科(20 2 张喜成 230 ) 束芳明 郝 立傻
目的 : 讨小儿腹眨 沟斜 疝的手术治 疗体会。方法 : 探 采用经腹 小切 口, I5 .咖 , 疝修补 术治疗 小 长 ~2 0 行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体会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体会
20 8 3 :49— 4 0 0 8,(O)7 75 .
助多种药物 治疗 , 以达 到 降低 复发 率 的 目的 , 到“ 达 化学 清
理 ” 目的 。 的
腹壁子宫 内膜异 位症 的发 生与 医源性 子 宫 内膜种植 有 关 , 预防较 为关 键 , 了防止 以上 情况 的 内膜腹 壁种植 , 故 为 笔 者建议从 以下三方面着手 : 1 降低剖宫产率 , () 严格掌握 剖宫 产指征并提高产程处理质量及 阴道助产技 术。 ( ) 的手术 2有 步骤给予改进 , 如在手 术 时尽量保 护好 腹壁 手术 切 口, 合 缝
疝囊颈部出现腹膜外脂肪止 , 7号线缝扎疝囊颈 , 剪除缝 扎线
收治d J 腹股沟斜疝患儿共 10例 , ,L 5 均采 用微创 小切 口手术 治疗 , 中创伤小 , 术 术后恢复快 , 随访 2— 5年 , 未见并发症 及
复发病例 , 疗效满 意 ,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 摘要 】 目的 探讨小切 1微创手术治疗 dJ腹股 沟斜疝 的优越性 。方法 3 'L
复快 , 住院时间短 , 随访无 复发病例 。结论
采用相当于外环 口体表投影 的下
腹皮横纹处小切 口进行 d J腹股 沟斜疝疝囊高位结 扎术 10例。结果 10 患儿手术顺 利 , 'L 5 5例 手术创 伤小 , 术后恢 微创小切 口手术方式 非常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例应用 , 手术创 伤 具有
子宫时不能穿透 子宫 内膜层 , 官腔 的纱 布不 能重 复使 用 , 擦 避免缝合子宫切 口与筋膜共用 一根肠线 , 避免 不必要 的官腔
[ ]王秀英. 5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 2 例临床分析. 1 苏 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 , ( )3 3 34 , 82 2 : — 0 . 0 S 0 [ ]陈秀萍. 6 剖宫产术 后腹壁子 宫 内膜 异位症 2 8例分析 . 国误 诊 中

微型腹腔镜修补小儿斜疝56例报告

微型腹腔镜修补小儿斜疝56例报告
戳孔 外敷创可贴 。
2 结 果
传统高位结扎术中 , 须解剖腹股 沟区 , 伤提睾肌 , 必 损 游
离精索 , 游离精索时可能引起输精管的损伤 , 或血管神经损伤
而致缺血性 睾丸炎 , 损伤 、 易 误扎输精管 , 双侧传统 手术可能
影响生育功能 , 剥离疝囊时易撕裂菲薄的疝囊壁 , 未发现而导
l 0个 月 。
12 手术 步骤 : . 本组 患儿均 为氯胺 酮全麻 , 中头低 位 , 术 先
在脐孔上缘切 开 5 m切 口, m 建立 气 腹 , 定 压 力 为 1 m g 设 0 mH ,
置入 5 m腹腔镜 找到斜疝 内环 口, m 再于脐左旁 3— c 4 m处 切

必要 。本 组 3 5冽右侧 斜疝 患儿合 并左隐 匿疝 4例 ;2例左 1
故此 , ,L 的治 疗原则为疝囊高位结扎术 。新式 的腹腔镜 dJ疝
疝高位结扎术与传统 的疝 手术 都是根据 这一原理 而进行 手
术的 , 同之处 就在于手术 的进路 和结扎 的方式 的改变 。 不 随着医学的进展 、 微创 观念 的深入 和腹腔 镜器 械、 技术 的 日益发展和普及 , 腹腔镜治疗4 J 腹股沟斜疝 的优势越来 ,L 越明显。胚胎期 , 右侧睾 丸下 降比左侧 晚 , 状突 闭锁也较 鞘 迟, 故右侧斜疝较 多 , 左侧 的 5 7倍。而双侧 发病 就诊 的 为 . 患儿 占d J腹 股沟斜疝 的 1 ,L 0~3 % , 5 多为非 同时发病 , 若左 侧首 发 , 则右侧极 大可能 同时存 在腹股 沟斜疝 , 故确有 探查
平均 手术时 间 2 m n 没 有 1例 出现腹 内 脏器 损 伤 , 0 i, 术
后1 d下床活 动 , 4 3~ d出院。没有腹部并发症 。均 为痊愈。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广西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广西贵港537100)【摘要】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性的多发疾病,多发病于新生儿期,是小儿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本文从疾病的治疗现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观察微创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中国分类号】r72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14-02 小儿腹股沟斜疝俗称”小肠气”,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多发病于新生儿期,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若患儿患上了斜疝时,只要腹部一用力,腹腔中的,某一器官就会穿过腹膜进行疝囊而在阴囊的上方出现肿包。

一般来说,鞘膜腔会在新生儿出生6个月之内逐渐闭合,但在6个月以后自行闭合的可能性就较小了[1],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当进行充分的考虑,采取对患儿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不断更新,微创手术因其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的有点而成为现代高科技带来的创新产物,也是21世纪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主要是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对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只对患儿造成较小的创伤,不会对其他腹部组织或脏器造成损伤,术后也只留下微小的手术切口。

近年来,已经将微创手术应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现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和总结微创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1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概述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指新生儿在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没有完全闭塞,即在腹股沟区有一根潜在的管道与腹腔道相通,当患儿出现咳嗽、剧烈运动等给腹部造成压力的时候,腹腔内的某些器官例如小肠等便会在腹股沟区突出,甚至突入到阴囊内,而在患儿安静时,肿包或突出的部分常常会自行消失,大多数家长总是想腹膜鞘自行痊愈,然后,临床发现,当患儿大于6个月后,自行闭合的几率微乎其微,这样严重影响了患儿疾病的治疗,甚至在等待过程中,由于肿包和突出的部分因为卡住不能回复到原位而发生嵌顿性疝,造成进入阴囊的肠子发生肠粘连或肠坏死。

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观察

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观察
删 Jb io
Yi i ga g C ne s i l f u e g C u t, u e g ̄u n n 6 1 p n l n e trHo p t f n o n yL f n a oL n a 5 2 4 1
【 src l jcieT ln KeMi t ret mi rp yh hlai fna t e i t a n e etMe h d ntoao m Ab ta t e t os n ai n h ao my Ob v ul z io o He o ah i gtno fn r ar t t f c. t o s Mii rct y g s i o i hn e me h o
术 后无阴囊 血肿 、 丸萎缩及移位 、 口感染 及裂 开 、 睾 切 尿潴 留等 并 发症 发生 , 有 2 仅 0例术后 出现 阴囊 轻度 水肿 , 未作特殊 处理 , 3 后 自行 消退 。全部病例 随访 6—1 d 2个月 , 术后无 1 例复发。
3 讨 论
1 材 料 与方 法
M i i ho a o o y He n o r p y Li a i n t e t e t o d a r c He - n t r c t m r i g a h g ton i he Tr a m n fPe i t i r
ni E 1.c a 自e t I
4 J 腹股沟斜疝 1 8 。结果 除 2 ,L 2例 0例术后 出现 阴囊轻度水肿外 ,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 全部病例随访 6~1 月 , 后无 1 2个 术 例复发。结论 微创小切 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操作简单 、 创伤小 、 手术时间短 、 恢复快 、 发症 少 、 口瘢痕小 等优点 , 并 切 是治
He ig a h g t n i et a e t 2 a e hl r n w t d rc g i a e i . s l s Ex e t 0 c s swh p e r d mi c o ] m o r p y l a i t e t n 1 8 c s s c i e i l i t n un lh r a Re u t c p a e o a p ae l s r t i o nh r m f o f o d }i e i n n 2 d a e e , o o e o l a in c u r d al a e t r o e p f r d ma n t r mp c t s c re a l p t nswe egU w u h e i o o d n i d o 6—1 n s T e a or c re c . 2 mo t 。 h r W Sn u r n e Con l s o Mi i o a o h e e c u i n n t r c — h tmy He ig a h ih h ain i i l ,r u , u g r mei h r, uc c v r , e o l ain , ma c s n s a d a tg s He o m o r p y h s g t smp e ta ma s r e yt s o t q i kr o e f w c mp i t s a s l i ii c r v a e . 卜 o s i s e y c o ln o a n n at a e t f h lr n i ei e to . r o c mo e t da p o r t eg a so t h s i l i e t n i e s a me d Na c t d s p r p i ei t r s ros o p t s r m oc d h t dl h i n a a nh a .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进展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进展
维普资讯
微创 医学 20 年 6 07 且笠 鲞 箜 塑
21 7
小 儿 腹 股 沟 斜 疝 的 微 创 治 疗 进 展
廖 桂榕 ‘ ( 西南 宁市 第一人 民 医院 小儿 外科 , 宁市 广 南
502 ) 3 0 2
2 1 疝 带疗法 . 婴 儿 出生 6个 月 以 内 , 疝 内 容 物 不 是 频 繁 如
治愈率达 7 .9 4 1 %。 于翠 敏 用 中药 粉装 袋外 敷患儿 腹部 数 周 , d换 1 药 , 3 次 治疗期 间患儿 多卧少 动 , 到一定疗效 。刘 收 学平 等 用疝气治 疗袋 治疗 腹 股沟 疝 3 5例 , 中 4岁 以下 2 其 dJ 1 。中药磨 成粉装袋 , ,D 0例 2 与腰带 固定 于疝突 出部 位 , 可 取得一定疗效 。口服或 外 敷 中药治疗 d.D 疝 , ' 斜 J 是通 过舒 肝 理气 、 散热止痛 、 升中气之功效 以促进 疝环 闭合。但是 中药 提

步探讨 , 国内很少报道 。
12 小儿腹股 沟斜 疝的病理解剖 机理 .
胚胎早 期 , 睾丸位 于
2 3 中医中药治疗 小儿腹股 沟斜 疝 .
后腹 壁肾脏下 方 , 前面有腹膜覆 盖 , 下方有睾 丸引 带与 阴囊相 连, 胎儿 3个月时睾 丸移至髂 窝 , 月到腹股 沟内环处 , 9 7个 8— 个月可降至阴囊内。睾丸前面的腹膜 随睾 丸下降 时也 向下形 成囊 袋状 突起 , 包绕睾丸 , 称为腹膜 鞘突 , 该鞘 突呈 套鞘 状 , 经 过腹股沟管下降入 阴囊 。鞘突 下部 即包 绕睾 丸 的部 分 , 为睾
顿 。
影 响睾丸发育 。同时腹 股沟管 内瘢痕组织 收缩使 睾丸上 缩形
成 医源性隐睾 。部 分药 液 由疝囊 入腹或误 注射 入肠壁 可导致 肠粘连甚至肠 坏死 、 膜 炎等严 重 并发 症 J 腹 。由于 注射 治疗 并发症多 , 临床可行 性 、 全性 尚未确 定 , 安 远期 疗效 有待 于进

应用腹部微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

应用腹部微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

临 床 症 状 与 体 征 。 因 此 ,单 纯 性 大 隐 静 脉 曲 张 者 不 一 定 伴
有 深 静 脉 瓣 功 能 不 全 。 凡 是 具 有 原 发 性 深 静 脉 瓣 功 能 不 全
情 复发 具 有重 要 意 义 。如果 此 类 患 者大 隐 静 脉实 施 手 术 治 疗 。
有 可能 加 重深 静 脉 的负 担 ,导 致 下 肢水 肿加 重 。 总 之 ,通 过 术 前 高 频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检 查 ,可 以 直 观 地 显 示 下 肢静 脉解 剖 结 构 、血 流 情 况 ,通 过 V l l as v a a及 小 腿 挤 压 试 验 .可 以显 示 反 流 及 累 积瓣 膜 的情 况 ,测 量 反 流 持 续 时 间 为 临 床评 价 下 肢 深 静 脉 瓣 膜 功 能提 供 了可 靠 依 据 ,对 指 导 手 术 治 疗有 临床 应 用 价 值 。
小 儿 腹 股 沟疝 为小 儿 外 科 最 常 见 和 多 发 的 疾 病 ,包 括 斜 疝 、 疝 和股 疝 ,其 中腹 股 沟斜 疝 发 生 最 多 【 直 1 ] 因 胚 胎 期 睾 ,多 丸 下 降 过 程 中 腹膜 鞘 状 突未 能 闭 塞 ,疝 囊 从 腹 股 沟 管 内环 向 内 、向 下 进 人 腹 股 沟 管 所 致 。 新 生 儿 期 即 可 发 病 ,男 性 多 见 ,右 侧 较 左 侧 多 2 3倍 , 双 侧 者 少 见 ,约 占 5 1% — %~ 0 , 如 果 早 期 不 手 术 治 疗 ,可 能 由于 疝 囊 的 逐 渐 增 大 而 发 生 嵌 顿 ,造 成 严 重 的 后 果 [ 3 1 统 的 开放 式 手 术 多 采 用 腹 股 沟 韧 。传 带 斜 切 进 行 腹 股 沟 区 疝 囊 高 位 结 扎 术 ,但 其 切 口 大 、 手 术

外环口微小横切口治疗小儿斜疝46例临床分析

外环口微小横切口治疗小儿斜疝46例临床分析

多为先天性f l J , 腹膜鞘状突未能闭锁退化是/ V J L 腹股沟 斜疝发生的病理解剖基础[ 2 ] 。 男女发病率之 比为 1 5 : 1 l 3 I 。 出生时即发病 的患儿 6个月 以后 自行愈合 的可能性并 不大 , / b J L 大 网膜发育不全 , 疝 内容物为小肠多见 , 疝 块突出时影响患儿 日常活动 ,嵌顿后可能会引起肠梗 阻、 肠坏死 、 睾丸缺血陛炎症等严重并发症。保守治疗远 期疗效差,对 6 月龄患者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为其常 规有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术式切 口长、 费时网 、 创伤大 、 疼痛 明显 , 术后需要卧床休息 3 d 、 恢复慢, 不利于患儿心理健
自然皱 着 内 、 美观, 无 明显瘢 痕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患儿 4 6 例, 均为男性 ; 单侧发病 ; 年龄 2 岁一 1 0 岁, 平均 5 . 5 岁; 均为平诊手术。
1 . 2 方 法
3 讨 论

' b J Lபைடு நூலகம்腹 股 沟斜 疝 早期 可 保 守治 疗 ,过 去 的观 点认
儿 童腹 股 沟斜 疝 是, ' J  ̄ J L # t - 科 的常见 病 、 多发 病 , 大
盐水在精索表面与疝囊之 间注入生理盐水水垫 ,使疝 囊与精索表面游离 ,剪开横断疝囊后远端疝囊严密止
血 后 旷置 , 提起 近端 疝 囊 向下 牵 引 , 剥离 疝囊 至 腹 膜外 脂肪 , 顺 时针方 向旋 转 2 — 3圈后 高位 贯 穿缝 扎疝 囊 , 剪
子 的睾丸发育 , 也会影响孩子的体育锻炼和身体发育 ,
更 会对 孩 子的 心理造 成不 良影 响l 5 l 。 小 儿腹 股沟 斜疝 只

腹腔镜手术普通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分析

腹腔镜手术普通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分析

腹腔镜手术与普通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国内广为开展。

但相对于常规1cm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优势仍存在异议。

对于一侧手术对侧存在“鞘状突未闭合”者,其命名尚不统一,发生率少见报道。

本文通过两种手术方法的对比,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共200例,随机选取同一时期病人,均为男性,年龄6月~6岁。

根据确切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结合超声检查,均诊断为单侧腹股沟斜疝(左侧或右侧)。

选取病例除外对侧曾有或怀疑有腹股沟斜疝病史者,根据家长意愿选择术式而分成腹腔镜组与常规手术组。

为便于比较,两组病人样本相同,均为100例,腹腔镜组右侧66例,左侧34例。

常规手术组右侧85例,左侧15例。

二、手术方法腹腔镜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脐正中纵0.5cm切口,开放置入第一trocar,建立co2气腹。

于脐左侧腹直肌外缘处,置入0.3cm trocar,作为操作孔。

腹腔镜下,应用带线雪橇针,腹膜外绕内环口,缝合一周,避开精索血管及输精管,体外打结,高位结扎疝囊。

如患侧阴囊内有积气,结扎前将积气挤入腹腔。

探查对侧,如存在鞘状突未闭合,予以同时治疗,操作方法相同。

常规手术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取外环体表投影处1cm横切口,分开浅筋膜,提出精索,分开提睾肌,找到疝囊,高位结扎。

结果两组病例均获治愈,无复发病例,无切口或穿刺孔感染等并发症。

腹腔镜组100例,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共44例,发病率44%。

其中右侧66例,29例存在左侧鞘状突未闭合,发病率43.93%。

左侧34例,15例存在右侧鞘状突未闭合,发病率44.12%,均同时手术治疗。

1例左侧腹股沟斜疝患儿,术中探查未见右侧存在明确鞘状突未闭合,但术后13月出现右侧鞘膜积液,考虑为右侧未闭合鞘状突开口过小,术中未能发现。

故将此例亦归入对侧鞘状突未闭合病例中。

常规手术组100例均未做对侧探查,术后共有4例对侧发病,发病率4%。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18例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18例

几点 :① 选择 切 口应 避开 腹壁 浅静 ( 下转第 7 7页 )
维普资讯
临床 小 儿外 科 杂 志 2 0 0 7年 8月第 6卷 第 4期
Junl f l ia P dai ugr, uut 0 7V 1 , o ora o i cl eitcS reyA gs 2 0 ,o. N . Cn r 6 4
小切 口治疗s J 腹股沟斜疝 5 例 J ,L 1 8
薛彦 生 曹立 平 佟 亮
【 键 词 】 疝 , 股 沟/ 科 学 关 腹 外
腹股 沟斜 疝是 小 J  ̄ 科 的 常见 病 , 疗 上 主要 L' b 治
结 果
采用 传统 腹股 沟 区切 口手 术或腹 腔镜 下手 术 。我 院
15c 局 部 发 育 差 , 行 修 补 的 病 例 或 嵌 顿 疝 患 . m, 需
儿宜 直 接采 用 常规 切 口手 术 。 术 中遇疝 囊壁 过 于 如
口两皮缘 对合 粘贴 即可 , 闭用 沙袋压 迫 术 区 6h 术 。
麻 醉 完全 清 醒后 即可 进食 , 规给 予 抗 生 素 3d预 常
运动 。术后 第 3天搀 药 1 , 次 如切 口无异 常 情况 即 可 出院 。
小 切 口手 术对 患儿 损伤小 ,手 术过 程 中基 本无
明显 出血 , 到 了手 术元 血化 的 目标 , 达 术后 患儿痛 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轻 , 口无瘢痕 , 切 家长 易 于接 受 。手术 中应 注意 以下
作 者 单 位 : 芦 岛 市惠 好 医 院 小 ) P 科 ( 宁 、 2 0 1 . 讯 葫 LI - 辽 15 0 )通 作 者 : 彦 生 , - al u a h “ @ h t li c l 薛 E m ix e ns P g on al on :

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观察

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观察
【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3一 0 ( ( 7)11一 卜 2 7 9 1 2X 7 ) 以习
I n 址伍or acot omy H e r niogr a Phy L1ga ion i t e Tr ea men t of Pe d 毗r c Her 一 t n h t i i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 般资料
本组 12 例, 8 其中男 11 例, 1 例, 0 女8 男女之比约为 6:1 年 ; 龄 1 个月 一 岁;右斜病 10 例(7 .1%) , 6 0 9 左斜病 2 例(2 .9%) , 8 1
左右之比25:7。
1. 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分离加能管内麻醉, 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选择下腹横纹处, 横行切口 1.5 一 0匕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长 . 2 m,
临床研究
2007 年8 月第4 卷第 1 期 5
微创 囊高 扎术 疗 腹 沟斜病 病 位结 治 小儿 卫生院, 云南禄丰 6512 4) 1
【 摘要」目 探讨和总结微创小切口 的 病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斜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小切口 病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病 12 例。结果 除 2 例术后出现阴囊轻度水肿外, 8 0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全部病例随访 6 一 个月, 2 1 术后无 1 例复发。 结论 微创小切口 病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恢复快、 并发症少、 瘫痕小等优点, 切口 是治 疗小儿腹股沟斜病的理想方法, 且麻醉要求不高, 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 关键词〕腹股沟; 病; 外科手术; 微创
钝性分离浅筋膜后,继续向深层分离,可见稍隆起的白色组织 (精索及痛囊), 将其轻轻提出切口 提起时肇丸位置上移即证 外, 实为精索, 在其前内 方找到疲囊, 剪开病囊, 剥离痛囊达高位, 用 4-0 丝线结扎加贯穿缝扎,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 丝线缝合皮 1刁 下及皮肤各 1针, 手术结束。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30例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30例

合 , 可贴牵拉对合 。 创
2 结 果
均 为 原 发 性 斜 疝 ; 侧 疝 2 例 , 侧 疝 9例 ; 中 发 现 对 侧 隐 右 1 左 术
匿性 疝 3例 。
患 儿 手术 均 成功 , 中转开 放 手术 者 。疝环 1 35 m, 均 无 ~ .e 平
12 主要器械 .
访 2— 7个 月 , 复 发 。 结 论 2 无 腹 腔 镜 小 儿 腹 股 沟 斜 疝 疝 囊 内环 口高位 缝 扎 术 操 作 简便 、 全 有 效 , 同 时 发 现 、 理 安 可 处
隐性 疝 , 术 及 住 院 时 间短 , 发 症 少 , 得 临床 推 广 。 手 并 值
[ 关键 词 ] 腹 股 沟 疝 ; 小儿 ; 腔 镜 腹 [ 图 分 类 号 ] R 6 6 2 中 05.1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2 3 39 0 文 0 8— 89 2 1 ) 1— 4 5— 2 索 组 织 到 达 内环 处 腹 膜 外 层 次 , 自沿 疝 环 一 侧 绕 半 周 后 刺 穿 腹 膜 进 入 腹 腔 , 操 作 钳 , 操 作 钳 帮 助 下 以 雪撬 针 缺 口卡 住 进 在 已放 置 于 腹 腔 内 的 4号 线 的 一 端 , 抽 雪 橇 针 并 同时 将 已 卡 回 住 的 4号 线 的一 端 带 出 腹 腔 于 腹 壁 外 。 以雪 撬 针 再 次 自微 小 切 口处 进 入 , 自沿 疝 环 另 一侧 绕 半 周 后 刺 穿 腹 膜 进 入 腹 腔 , 以
雪 撬 针 缺 口卡 住 4号 线 的 另 一 端 , 抽 雪 橇 针 将 4号 线 的 另 回

小 儿 腹 股 沟 疝 是 由 于腹 膜 鞘 状 突 不 闭 锁 或 闭 锁 不 全 而 形

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

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

加时, 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冲制约作 用 , 压力直
接 指 向皮 下 [ 腹 膜 鞘 突管 在 出 生 后 可 继 续 闭 塞 , 随着 小 儿 腹 肌 的生 长 发 育 , 股 沟 管 长 度 增加 , 向潜 行 通 腹 斜
过 腹 壁 肌 层 ,腹 股 沟 管 和 内环 的关 闭 制 约 作 用 逐
疑 是有 利 于患 J ] U 。
竺 !
三! 兰 ! 竺 ! ! !

! :
.5 . 9
二、 术式 分 类 按 照 腹 腔 镜 下 闭 合 内环 口方 法 的不 同 ,术 式
大 致 可 分 为两 类 :
更 为精 简 , 安全有效 , 在各级 医院推广过程 中备受 医生 、 儿 家长 欢 迎 。 患
展 医院 、 业 医生迅 速增加 , 例资料 、 从 病 临床经 验 快速大量积累 , 出现 了数 千 例 的文 献 报 道 _] l。 8
腹 腔 镜 疝 修 补 术 用 于 , L 股 沟 疝 的治 疗 , ' 腹 bJ
对 大众 来说 “ 创瘢痕小 ” 最 主要 的优势是腹 腔 微 : 镜手术操作 打击小 、破坏少 :不需要解 剖腹股沟 管、 剥离精索组织 , 避免了破坏腹股 沟管的解 剖结 构损 伤精索神经 、 血管和提 睾肌 . 术后 疼痛轻 、 恢 复快 、 复发率低 、 局部牵扯 感 , 无 可发 现亚 临床的 对侧疝并 同时施以修补 [ 。它代替 了传统手术 , ” ] 无
版 ,2 1 , 3 :3 —3 . 0 0 4( ) 2 22 5
3 施 诚仁 , 先庆 , 仲智 . , L F 学 . 金 李 d JP科 4版 . E :人 民卫 j京
生 出 社 .20 2 02 1 0 9:5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缘操作 孔。
腹腔外操作
腹腔内操作
术后随访
单侧
双侧
? ④若估计外环处解剖已乱,直接经腹腔找疝囊,避免增加外环外的损 伤。
? [] 张孝国,邓辉.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例报告[]. 院学报().
川北医学
? [] 尹强,周小渔,张甜,等. 小儿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分析例[].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 [] 郑钧,胡玉萍,郑舒文,等. 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手术及其技巧 临床研究[]. 河南外科学杂志().
( 脑疝,肌疝,膈疝, 腹内 疝,腹外疝等 )
腹股沟斜疝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腹内压力增高
腹外疝组成 疝囊 (囊颈 ,囊体 ) 疝内容物 疝外被盖
腹股沟管解剖 (二环、四壁)
腹 股 沟 管 解 剖
小儿腹股沟斜疝特点
? 腹股沟管短:内环口与外环口几乎垂直 ? 婴幼儿因腹壁肌肉组织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增强。
非手术治疗方式
? 应用疝气带
? 嵌顿疝手法复位嵌顿斜疝手法复位
?
复位大网膜
手术治疗方式 公认: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用不用补片?
? 不能用:.补片与生长发育的身体不能同步延展
?
.补片影响生育
? 不必用:腹壁肌肉组织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增强
手术年龄
? 岁左右 ? 或发现后尽早手术治疗 ? 若嵌顿,急诊手术
腹横纹小切口
腹横纹小切口微创手术特点
? 创口小:约。组织损伤微小,出血量少,术后只 有轻微疼痛感
? 手术快 :(把钳子分钟)手术时间分钟左右 ? 副损伤小:不打开腹外斜肌腱膜,不破坏原结构 ? 切口愈合好:不用电刀,脂肪液化少
术前准备
? 术前标记术区 ? 术前术前排空膀胱,暂不留置尿管
手术步骤
麻醉
高位结扎原理
疝囊高位结扎术分类
? 传统的腹股沟斜切口:打开腹外斜肌腱膜 ? 腹横纹小切口微创手术:不破坏腹股沟结构 ? 经腹腔镜微创手术:切口隐蔽
传统的腹股沟斜切口
传统的腹股沟斜切口
传统腹股沟斜切口的苦恼
切口问题: 打开腹外斜肌腱膜 创伤大 不美观 液化、感染、裂开 留置尿管: 尿管引起膀胱痉挛疼痛 拔除后排尿疼痛,苦不堪言 尿道损伤、狭窄可能
? 一定要确认已超过皮下筋膜,要在深筋膜内寻找疝囊。找疝囊的方法 [, ]有:[]
? ①在深筋膜表面试提,能提得起的,估计疝囊在内,稍加分离即可找 到。
? ②拉紧睾丸,便精索有张力,到精摸索,向上横寻,精索突然消失, 为外环口,则撑开外环口,即可提起疝囊。
? ③若遇到找疝囊困难,可将精索完整提出,提在出之精索中寻找疝囊 ,比较安全可靠。
手术步骤
? 完善止血,复位睾丸。 ? 切口处理:关闭皮下,
对合切口
术后
日间手术
手术适应症
? 单纯性腹股沟斜疝 ? 精索鞘膜积液 ? 交通性鞘膜积液
禁忌症
?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适当延长切口,必要时打开 腹外斜肌腱膜
? 隐睾 ? 睾丸鞘膜积液
拓展应用
经腹腔镜
传统腹腔镜
脐下缘观察孔, 脐水平线向左旁 开—操作孔。
小儿腹股沟斜疝 微创治疗
泌尿外二科 郑鹏毅
微创时代 ?微创时代已经开启,你还在仰望吗?
? 微创不只是创口小,而是创伤小 。最小的创伤,解决问题。
? 手术切口只是通道,而不是治疗 的根本。
何为 “疝” ? 答: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 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 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 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 切口定位:腹横纹内环口体表投影处,手指撵到精索,横 行定位,切开皮肤。
? 分离皮下组织:两把血管钳垂直交替钝性分离至肉膜层
找疝囊:
? 于松弛处提起肉膜层,分离之,找到精索,于精索前内 侧寻找疝囊
? 切口通常选择在下腹横纹处(外环口上方),横行切口长 约 ,切开皮肤,用小弯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浅筋膜后 ,继续稍向深部分离,用左手食指经阴囊外环口向上达内 环口为指示点,于该处提起提睾肌至切口外,同侧睾丸有 受牵拉向上的感觉时可以确认无误。在提睾肌筋膜深处分 离,常可见半弧形白色结构(双层疝囊)。完全剥离此疝 囊顶部,切开确认疝囊后,提起疝囊,钝锐性分离疝囊至 疝囊颈。
? [] 黎胜苗. 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微创手术方式研究[]. 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
? [] 李延淇,万广捷,周中华,等. 下腹横皮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 腹股沟斜疝例[]. 新乡医学院学报().
打开疝囊
? :此方法一般在疝囊体部或底部打开疝囊,干净 血管钳探查疝囊颈。
高位结扎: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丝线结扎,丝线缝扎, 离断远端疝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