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市级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二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整理与练习。

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以及掌握数学方法。

教学目标1.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

2.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的方法。

3.熟悉使用计算器。

教学重点1.计算加减乘除。

2.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难点1.疑难问题的解决。

2.适应性较强的课程引入。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上一课时所学的知识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可以提问“你们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加减乘除的方法接下来,老师可以结合教材,进一步讲解加减乘除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法,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例如,老师可以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计算。

第三步:熟悉使用计算器在讲解完加减乘除的方法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首先,老师可以演示如何打开计算器、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等。

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使用计算器进行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老师可以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计算器上进行计算。

第四步:课堂练习在讲解完这些知识点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练习题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第五步:课后作业最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例如,可以布置两道加减法和两道乘除法的计算题目,并要求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效果评估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例如,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复习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掌握了加减乘除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熟悉了计算器的使用,并进行了练习和作业。

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巩固。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案例。

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

例如:一家面包店有一种蛋糕,每块蛋糕重2/3千克,如果要把这种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千克的蛋糕?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如:2/3 ÷ 3 = ? 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然后,教师给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解释原因。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除法的计算题。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扬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

扬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

扬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2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12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是扬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熟练运用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运算规律。

2.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3.采用“激励性评价”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库,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运算规律和步骤。

3.准备激励性评价工具,如小红花、积分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为25元,他给了售货员50元,请问售货员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和步骤,如: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最后相加。

同时,展示例题,如:23 × 45。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练习,如:23 × 45、32 × 56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整理和练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练习题、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小明有一本书,前两天看了全书的13,后来又看了全书的25,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进行解决,并进行讲解和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十二课时整理与练习(1)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整理课堂笔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整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2.练习本单元所学内容,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1.整理重点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2.练习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数学运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整理方法和数学运算技巧。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和运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比例中的四则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二)整理重点知识点1.整理过程:(1)老师指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

(2)学生可以参考教材、笔记以及课堂习题,将知识点整理出来。

(3)老师帮助学生对整理的内容进行逐一确认,确保没有遗漏。

2.整理方法:(1)抓住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2)分类整理,将知识点按照类别进行划分。

(3)建立联系,将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来。

(三)练习1.练习内容:本节课练习内容为本单元所学的数学运算题和实际问题。

2.练习方法:(1)分组讨论,将练习题分配给每组,并进行小组内的练习。

(2)轮流展示答案,并进行讲解。

(3)做错的题目进行全班讨论并解释。

(四)课堂小结老师对学生整理的重点知识点和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整理课堂笔记和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12课时 练习三(2)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12课时 练习三(2)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2课时练习二(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2、通过解决不同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析;3、经历观察、假设、试验、推理等活动,提高对乘法;教学重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估算和笔算的不同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400×7 400×232×3 5×80050×8 9×60021×3 4×2213×3 21×4请学生,快速口答。

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二、练习(27分钟左右)[基本练习]3. 第6题13×3 2×14 24×216×3 4×14 24×3学生尝试完成第一组,说说思考的方法。

说说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完成其余两组。

:相同点:每组上下两题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都可以用一位数先乘几个十,再乘几个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合起来;不同点:上面一题不需要进位,下面一题需要进位。

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4. 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整体练习】1.完成练习单在书本和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一)创编题估计每题的积各是几位数。

513×4 119×5 6×42引导:请学生说说估计的过程。

(二)活用题(1)完成书本P20第8题。

第8题3至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计算过程中的连续进位进行适当点评。

(2)完成书本P20第9题。

第9题:先求小李加工的零件数。

(3)完成书本P20第10题。

第10题追问:两小题的解题过程有何异同。

(4)完成书本P20第11题。

第11题的第1小题帮助学生说清楚估算的思考过程。

(5)完成书本P20思考题。

思考题:根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一步步推理判断。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正式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第2课时)》教案(正式稿)

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P48-49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的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探索、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前思】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但是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时有点混淆。

这节课的学习,要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的习题。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规律的探索,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体验发现规律的成功感。

另外,在教学中,可视前一阶段学生的掌握情况如合适的拓展,对于一些简单常用数据的求最大公因和最小公倍数,仍然要进行强化练习,以达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怎样能更快的找出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一、回顾与引入1.复习旧知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顾内容我们上节课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自己找一找,并写下来。

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分别可以找出因数、最大公因数,倍数、最小公倍数。

3.引入复习今天继续整理与练习,重点整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并能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善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复习》教案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复习》教案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复习》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复习》教案3,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于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需提高,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以及对于一些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解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回顾和总结已学的知识,准备进行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呈现,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PPT、实物等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习题,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2)(第12课时)》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2)(第12课时)》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2)(第12课时)》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9~20页的第6~11题和思考题。

1.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单位进位),进一步掌握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能正确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比较、类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口算,培养观察比较、估计判断等初步能力,并提高乘法口算和笔算的能力;能说明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培养细心计算的习惯,培养严格、耐心、有错就改的品质,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学会解决生活里的数学问题。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口算和两位或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笔算。

连续进位乘笔算方法及解决问题理解。

课件。

▍流程一:引入课题揭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上节课已经进行了练习。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掌握口算和笔算方法.今天继续练习乘法的口算和笔算。

(板书课题)同学们要集中精力,进一步学习口算,熟练笔算,并且能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流程二:计算练习(一)口算练习1.口算10×420×230×312×424×232×3让学生分组做口算,并在黑板上数数。

导读:请每组两题观察,独立思考计算上的差异,然后同桌互相对话。

交流:每组两题口算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指出:每组第一题是几十乘几,只要把十位上的几与几相乘直接算出是几十;第二题是几十几乘几,比上面题里的乘数个位上多了几,所以先算几十乘几得几十,再算几乘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算出是几十几。

2.完成练习三第6题出示第6题,引导学生明确上下两题为一组,按题组算。

引导:13×3怎样算?16×3呢?大家尝试算一算,写出得数。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计算情况,如果学生能计算16×3的得数,接着可直接让学生口算后面两组题,再比较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总结算法;如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进行下面的引导)明确:口算16×3时也可以像13×3那样,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然后把30加18得48。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12课时 复习 教学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12课时 复习 教学课件
球?各买了多少?
108÷3= 36(支) 108÷8= 13(本)……4(元)
答:王老师买了36支圆珠笔。
第七页,共十三页。
巩固练习
5.
(1)王老师买一种笔用去108元,买一种 球用去60元。他买的是哪一种笔和哪一种
球?各买了多少?
60÷2= 30(个) 60÷7= 8(个)……4(元) 答:王老师买了30个乒乓球。
第八页,共十三页。
巩固练习
5.
(2)如果把买笔和球的钱都用来买笔记本, 够买20本吗?
108+60= 168(元) 168÷9= 18(本)……6(元) 答:买笔和球的钱不够买20本笔记本。
第九页,共十三页。
巩固练习
6.不计算,在○里填“>”或“<”。




第十页,共十三页。
巩固练习
7. 848÷4÷2
900÷2÷3
=212÷2
=450÷3
=106
848÷8 =09÷3÷3
=303÷3
=101
909÷9 =101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巩固练习
8. 126÷9= 14 216÷9= 24 612÷9= 68 162÷9= 18 261÷9= 29 621÷9= 69 (1)计算上面各题,看看得到的结果有没
800÷2= 400 270÷9= 30 63÷3= 21 48÷3= 16
第三页,共十三页。
巩固练习
2.算一算,比一比。
369÷3= 123 360÷3= 120
306÷3= 102
423÷3= 141 423÷4= 105……3 423÷6= 70……3
672÷6= 112 620÷6= 103……2 602÷6= 100……2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复习》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复习》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复习》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2.复习》主要是对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简单应用题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对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运算错误、概念混淆等问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简单应用题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简单应用题等知识的巩固。

2.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复习的重难点,编写教学设计。

2.学生准备:整理上学期的数学笔记,回顾所学知识。

3.教学资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图片、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的数学知识,为新学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优质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2)

(优质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2)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课本第26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

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2、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公式推导的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出符合要求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钟)明确本节课所练习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心理上调节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一些练习(揭题),希望通过练习同学们能更熟练灵活地应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整体先练,小组评议(预设15分钟)自主学习单:1、学生各自整体练习4~9题,并将有疑问、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展示自己的作业。

3、组长确定哪些题组内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哪些题还存在分歧,准备下一环节提问。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你还别说,两年的文学函授学习,真让我长进不少。

不知不觉中,竟也有了被人羡慕的文化气质,说话再也不像一些农村兵那样粗鲁了。

偶尔,被他们合伙起哄,我还会为战友们露上一小手,比如吟个诗、做个对、或者来段快板之类的,出人意料地给他们一个惊喜。

贷款口子 / 。

英语的单词是很重要的一项,英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需要在英语单词上多下功夫,学好单词也是英语逆袭的必要条件,想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话,最好不要大面积占用时间来背英语单词,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时间分为一些零散的闲暇时间1986年援建山东胜利油田之前,营长想让我帮他构思一篇动员报告,我竟不知天高地厚地答应了,并一口气写下了7000余字,把援建胜利油田的意义和对部队的锻炼意义讲了个明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2课时 练习三(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2课时  练习三(1)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2课时练习三(1)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19页练习三1-6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5×5+3= 3×9+7= 8×6+4=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3×284= 9×263= 6×724= 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有多少张照片?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 2×14= 24×2=16×3= 4×14= 24×3=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小组讨论:(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二、基本练习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2、练习与应用第2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1、对比练习。

(1)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别怎样解答?2、完成第3题。

提问: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比?指名口答。

3、完成第4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

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4、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写,写完指名口答,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与应用第6、7题。

教学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一辆大巴从广州开往韶关,行了一段路程后,离韶关还有210千米,接着又行了全程的20%,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3:2。

广州到韶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2.如图所示,大圆不动,小圆贴合着大圆沿顺时针方向不断滚动。

苏科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12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

苏科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12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12课时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内容:教学第23页例7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概括、验证等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收获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同学们想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一个自编除法的游戏。

老师这有三个数字——8、2、0、,每个数字在一道算式中可以出现一次、两次或多次,也可以一次也不出现,但是要求每一道算式中的商必须等于4,限时一分钟,看谁写得多!预测: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88÷22=4 888÷222=4 8888÷2222=4 88888÷22222=4•外汇跟单详细问题了解下!880÷220=4 8800 ÷2200=4 88000÷22000=4 •发现:我们无论编出多少道不同的算式,什么是不变的?(板书:商不变)商不变,是什么在变呢?(板书:被除数和除数)探究: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有怎样的变化,商却不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规律探究:请观察我们自己编的一组算式,看看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是怎样变化的而商却不变?要求:可以自己研究,也可以小组内共同探究。

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预测1:学生对于“同时”、“相同”的用词不一定能用的准,理解不一定能非常透彻。

解决:让学生在自己充分理解、叙述的基础上提炼出“同时”、“相同”一词。

预测2:对于“零除外”,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到这一情况,但对于其原因不是很清楚。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时 教案(word版)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时 教案(word版)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12课时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 1 就商 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 10 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3 2 ÷4 =二、互动新授1、谈话:4 3 2 ÷4 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

指名回答,4 0 0 多除以 4 商大约 1 0 0 多。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问: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能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掉,为什么?谈话:根据我们开始计算时估计,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想想我们在计算前估算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 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 0,为了防止漏写 0,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2、出示试一试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问:想想第一题个位上的 1 不够除以 3,第 2 题个位的 2 不够除以 5,我们应该商机?这个 0 能舍弃吗?在计算中,你估算了吗?3、提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是,除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 0 。

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上某一位不够除时怎么办?小结:遇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 0 占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

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小结:每 6 个装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几个 6,每 8 个装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几个 8,都是用除法计算。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小组讨论:(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二、基本练习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2、练习与应用第2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1、对比练习。

(1)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别怎样解答?2、完成第3题。

提问: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比?指名口答。

3、完成第4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

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4、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写,写完指名口答,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与应用第6、7题。

教学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一辆大巴从广州开往韶关,行了一段路程后,离韶关还有210千米,接着又行了全程的20%,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3:2。

广州到韶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2.聪聪读一本故事书,读完的页数比这本书总页数的13还多20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教案与反思

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6题。

教学目标:1.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反思1.全班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⑴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⑵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⑶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出示小组讨论题:(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1题。

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2.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2题。

全班交流: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订正。

3.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3题。

⑴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哪些条件,要求的量与两个已知量的关系。

⑵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4.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

5.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

⑴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

师随机板书: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⑵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6.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

⑴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1)上课时间:6月7日,累计课时:61。

教学内容:p.109~112部分练习教学目标:1、复习本学期的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2、复习轴对称、统计、平移和旋转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一、整体整理:本学期我们一共学了11个单元,对照目录,说说有哪11个单元。

(我们前面每一次单元测试之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把本单元测试的分数写在目录上。

)可参考自己的测试分数,把这11个内容分成3类:我学得好的内容、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我觉得学习有困难的内容,把它们一一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简单摸底,了解学生的情况。

听听大家的意见,说说你喜欢老师怎样的安排复习?二、分块复习:(一)计算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什么时候是三位数?什么时候两位数?如果除数是6,要得到三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其中最小的是多少?如果要得到的是两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其中最大的是多少?什么时候商中间会出现“0”?还是以除数是6为例,要使商中间是0,它的百位上只能填几?十位上可能填几?一起来计算914÷4注意有三个步骤:计算、验算、横式上写得数算得结果是228 (2)如果没有余数,那被除数应该是多少?(912)把算式改成912÷4=228问:要使商,减少1,被除数应该怎么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要使商多5,被除数又应该怎么改呢?为什么?2、板书:□□×□□,接下来我们要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到的?(可以分别举例:10×10和99×99)这类乘法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就上乘数末尾有0板书:40×50,请判断:(1)这个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2)这个积的末尾只能有2个0问:哪句话是对的?为什么?估算:48×5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1×0.15=0.0455
455÷31=15 45.5÷15=3.1
45.5÷1.5=15 45.5÷0.31=150
4.55÷3.1=1.5
(四)每组式子中后面四道算式移动小数点转化成第一道最后在积中或商中点上小数点。
练习与应用
1、第1题
2、第2题
引导学生将每一竖行将下面两题和第一题比较,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
(四)每组式子中后面四道算式与第一道算式有什么关系?
(一)
31×15=455 0.31×1.5=0.455
45.5÷15=3.1 45.5÷0.31=1.5
45.5÷1.5=15 3.1×1.5=4.55
3.1×15=4.55 4.55÷3.1=1.5
0.31×0.15=0.0455 455÷31=15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第102的“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3、第3题
在课堂本上用竖式计算,老师给你们计时。并用计算器验算。
(巡视指导,组织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4、第4题
(1)题目有什么要求?
(2)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
(3)按要求计算
5、第5题
题目有什么要求?
你估计得数在什么范围内?
按要求计算
1.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2.算一算
比一比
左竖行将下面两题和第一题比较
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右竖行将下面两题和第一题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商不变。
3、独立计算,用计算器验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
4、
(1)计算,得数保留两位数。
(2)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3)计算并取近似值
5、(1)估计得数在什么范围内。
(2)计算
(3)得数保留一位数。
得数在11.7和13.6之间。
计算并取近似值
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看算式计算小数乘、除法,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排序加强新旧知识的沟通,并将新旧知识形成网络。通过练习与应用的前五题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验算的习惯。根据具华的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与整理
(一)你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据31×15=45计算下列各题
31×15 0.31×1.5 45.5÷15
45.5÷0.3145.5÷1.5 3.1×1.5
3.1×15 4.55÷3.1 0.31×0.15
455÷31
(二)根据乘除法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组
(三)你能根据学习的先后顺序把两组分别排序吗?
(二)
31×15=455 0.31×1.5=0.455
3.1×1.5=4.55 3.1×15=4.55
0.31×0.15=0.0455
45.5÷15=3.1 45.5÷0.31=150
45.5÷1.5=15 4.55÷3.1=1.5
455÷31=15
(三)
31×15=455 3.1×15=45.5
3.1×1.5=4.55 0.31×1.5=0.4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