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平台--科技创新的摇篮
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 百 。 。。 。 .
教 育管理
高校教学 实验室管理 中存 在的 问题及对 策分析
汪 展
( 中国 民航 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院 天津 3 0 0 ) 0 3 0
摘 要 : 学实验 室 的管理 手段 及管理制度是 否有效 , 教 直接 影响着实验教学水平 的高低 , 并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 着学生 素质的全面发展 。笔 者根 据 几年来 的实验 室管理工作 经验 , 总结 了高校教 学实验 室管理 中存 在的 问题 及解 决对策 。 关 键 词 : 学 实 验 室 管 理 问题 对 策 擞 中图分类 号 : 8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9 9 ( 0 90 () 2 2 O 1 7 - 7 5 2 0 ) 7a一0 1 - 1
的。这 种情况 造成学 生所 学知 识缺 乏实践 平 台 , 响学生 对知识 的深 刻认 识 , 影 也在一 定程 度上 造 成 设备 闲置 、利 用率 低 等 状 况 。 2 3 实验教 学内容缺乏创新 . 尽管学 校一再要 求更新 实验 内容 , 鼓励教 师将科研活动 引入实验教学 , 由于缺少必 要 但 的激 励与 监 督措 施 , 种改 革 很难 实现 。 多 这 数实验内容一成 不变 , 缺少与本专 业实际的联 系, 不能 将学 科最前 沿的理 论 引入课 堂 , 加 再 上教学手段 与方式的单一 , 能达 到预期 的实 不 验效 果 。 2 4 实验耗材铺 张浪费 . 为 大 力推 行 素 质教 育 , 轻 学生 经 济 负 减 担, 我院管理综 合实验室在 实验教学 中所发 生 的基本耗材 费用 , 全部 由学校下 拨的实验实 习 费支 出 。正 是 因为不 用 自己买 , 些学 生就 有 不珍 惜 , 实验报 告一张 写错 了就 再要 一张 , 会 计凭 证一 次 出错 率就 更 高 , 张浪 费现 象 严 铺 重 。实验实 习费 用要承 担设备 维修 、实验 耗 材购 买 、教 学文 具 购买 等 多项 支 出 , 目前 计 算机等设备 均已过保修期 , 设备维护 的费 用 已
让科技点亮校园 让创新推动发展
用科技点亮校园,让创新推动发展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 21 世纪的学生,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去适应科学化、现代化的社会需求,这是今天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
上饶县第六小学根据校处上饶经济技术开辟区工业园内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把科技教育定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并环绕科技特色教育明确了“质量立校、科技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思路,确立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的育人理念,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科技特色学校。
一、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打造校园的科技环境“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学校科技环境的营造,其目的就是要努力把学校科技环境的教育功效凸现出来,强调出来,即把学校环境中的一切因素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纳入学生的知觉和兴趣范围内,从而影响、催发、诱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心理与生理的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科技环境这一隐性教育资源“无声胜有声”的育人功能。
(一)校园文化1、丰富墙体文化,深化科技内涵。
谈到理想,说到人生,在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夸姣的憧憬,学生更不能例外。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学校的这一办学理念立于大厅墙正中,一方面能够激发师生参预科技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能较好的展现出学生自信、进取的精神风貌。
校园中的“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让我们走进科学殿堂”“ 让科技融入理想,用创新点亮人生”等科技标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熟记,用“科技”、“创新”两个富有时代气息的词汇锁定“人生”、“未来”和“理想”,时时在教育学生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智慧改变自己的命运,丰富自己的人生。
为树立科技校园校风,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学校利用宣传展板建立了科普窗、科技角,展示学生大量的科技作品,还专门展示了学校科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科技小能手”风貌。
学有余力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案例
1主题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围绕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五大支持系统”,其中就包括学有余力优秀大学生的助推系统。
通过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优秀大学生助推系统的重要途径和目的。
本案例通过1个学有余力优秀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经历,探讨如何培养学有余力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2背景高等教育质量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注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未来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而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院逐步完善本科生人才培养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浓厚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氛围,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理念,整合师生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努力营造氛围,多渠道促进学有余力的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3事件学生小潘,我院应用物理学2009级学生,来自山东省汶上县农村家庭。
该生入校以后,非常珍惜大学生活,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并积极参与班级学院学生工作,并通过竞选当选年级学生会秘书长。
该生每学年综合测评位列专业前几名,被评为校级优异生。
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很多同学都准备转专业考试,甚至出现部分学生盲目跟风情况,专业情绪出现波动。
在此情况下,辅导员多次组织邀请2006级学习成绩、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优秀的学生进行开展交流活动。
该生经过辅导员耐心教育,分析自身的素质和特长,以及充分认识自身优势的深思熟虑之后,在辅导员的推荐之下,跟随指导老师,开始参与院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走上大学生科技创新之路。
教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方案
教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教育科技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教育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教育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推进方案。
1.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师资队伍是教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核心。
通过提高师资队伍的科技素质,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科技的应用。
可以通过培训、研讨会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技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类教育科技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加大教育科技设备投入教育科技设备是教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引进各类先进的教育科技设备,如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同时,要加大对教育科技设备的投入,确保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维护。
3.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教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
同时,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4. 创新教学模式教育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实验、在线课程、智能教学等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利用教育科技平台的优势,开发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资源。
5. 引进优质教育科技项目对于教育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引进一些优质的教育科技项目。
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引进国内外的教育科技项目,以提高平台的科技水平和教育成果。
同时,要对项目进行适当的筛选和评估,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6. 强化技术支持与维护教育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团队。
要建设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负责教育科技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与科技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参与到教育科技领域的研发和创新。
7.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科技创新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科技创新示范学校自评报告作为科技创新示范学校,我们始终把素质教育和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为了更好的展示我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果和特色,我们对自身进行了科技创新示范学校自评报告,以下是报告的详细内容。
一、办学理念我校一直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品德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责任为追求”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核心、以全员育人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主旨的办学方针。
二、师资力量我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5%以上,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85%以上。
我校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每年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落实学段化、课程化、能力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发扬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四、科技创新我校把科技创新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设了计算机编程、机器人、航空模型等多个科技创新课程,配备了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实验室,打造了多样化的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在科创领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五、社会服务我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的品德和责任教育。
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公益行动都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怀。
通过此次的科技创新示范学校自评报告,我们发现,虽然在学校工作中都有着积极的进展和努力,但却仍然有一些不足和挑战。
因此,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更多科创领域的创新人才,实现学校整体的快速发展。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标题: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摇篮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一直以来都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一流人才,广东省政府设立了重点实验室,为科学研究与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建立的重要科研平台。
实验室的设立旨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创新,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为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成立以来,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实验室致力于解决关键的科学问题,为广东省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同时,实验室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众多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国际化进程。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特色在于其跨学科研究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实验室注重学科交叉,汇聚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形成了独特的科研优势。
此外,实验室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了广东省的经济发展。
展望未来,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培养一流人才。
实验室将重点关注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为广东省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实验室还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世界科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水处理重点实验室水处理重点实验室:创新科研与环保使命的完美结合在当今世界,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加大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力度,以期通过科技创新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处理重点实验室应运而生,成为全球水处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之一。
教育、科技、人才 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战略意义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战略意义一、引言教育、科技、人才,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战略意义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日益凸显。
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摇篮,科技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人才则是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这种背景下,深入探讨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育的关键作用1.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需要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求。
优质的教育资源、灵活的教育方式和科学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还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教育机构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同时,教育体制改革和产学研结合,有助于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提升国家竞争力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人才储备、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是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模式等措施,可以为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科技与人才的紧密联系1.科技创新驱动人才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人才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涌现,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科技创新为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2.人才推动科技应用与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高素质的人才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推动科技应用与创新。
人才聚集的地方往往能够形成科技创新的高地,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
3.案例分析以我国的一些科技创新园区和企业为例,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科技与人才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有机关系。
阜阳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历任校(院)长学校代码
阜阳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历任校(院)长学校代码阜阳师范学院学校简介阜阳师范学院坐落在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市,毗邻古颍州西湖、京九铁路交通枢纽、阜阳机场(皖北地区4C级机场)。
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阜阳师范学院,获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5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13年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8万多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学校现有清河、西湖两个校区,占地9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
学校设置14个教学学院、1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拥有5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面向全国招生。
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85万人。
学校建有独立学院1个——信息工程学院,独立学院拥有本科专业22个,现有普通本科在校7377人。
1957年,阜阳高师速成班开办,设中文、数学专业,学制二年;物理、化学、地理专业,学制一年。
1957年秋,高师速成班改名为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中文科、数学科并入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在一年制各专科学生中,除部分分配工作外,又成立理化科、史地科,计划续读一年,因反右斗争开始,这批学生于1958寒假分配工作。
历任校(院)长:陈硕峰 1979.9-1983.10 蒋华 1983.10-1989.4 潘开华 1989.4-1997.3 吕绳振 1997.3-2002.1 郑禹 2002.1-2005.7 张登岐 2005.7-2006.5 现任校长吴海涛(如学校人员调动,未及时更新,以实际为准,此数据仅供参考)学校代码:103711:1998年-2006年的学位证书采取全国统一编号,证书编号为12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单位的级别,后四位为各校按授予人员排序的顺序号码。
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的一条捷径
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的一条捷径作者:来源:《江苏教育》2007年第23期翠港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建于1999年。
建校八年来,我校坚持以科技创新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科技创新教育,引发校园“头脑风暴”建校以来,我校顺应孩子们的需求,结合学校条件,开设了创造发明、头脑奥林匹克(简称OM)、机器人足球、空模、海模、车模、建模、七巧板、天文观测、科学论文撰写、科幻绘画等10多个科技类校本课程。
学校将这些课程排入课表,制订教学计划,编写相应校本教材,一年一度的校园科艺节每次为期一周,此时,校园里张贴宣传标语,橱窗里布置科普宣传画,各班均围绕科技创新的话题出一期黑板报,校团委在报告厅“错石堂”内为孩子们播放科普、科幻电影,有一系列科技创新比赛在这一周内进行,如创造发明比赛、机器人足球对抗赛、模型拼装赛和海模、空模、车模对抗赛、科幻绘画竞赛及科学论文评比。
这些比赛或为长期题或为现场命题,以班级或以个人为参赛单位,比赛器材有上千元的机器人,也有3到4元的纸质小飞机。
学校多次邀请在宁在扬的中科院院士或知名的科技辅导员来校,开设科普讲座或创造思维与创造技法讲座。
灵感是人们在创造过程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捕捉和把握不期而至的创造灵感,我校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本“火花集”,让他们随身携带,随时记录下稍纵即逝的创新火花。
学校还设有劳技教室、天文台、OM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以及集园林观赏、消防蓄水和舰模演练于一体的半亩荷塘。
在这些地方,师生共同研制,集体攻关,同学们的创新“火花”被定格,被物化,成为新颖的发明作品,成为操纵机器人的程序,成为耕波犁浪的“中山舰”,成为一幅幅将我们带进未来世界的科幻画作……建校几年来,同学们的创新作品层出不穷,在省内屡获一等奖,并代表江苏省赴全国参赛。
方董伟同学的发明作品“多功能扳手”获全国一等奖。
K12教育:培养创造力的摇篮
K12教育:培养创造力的摇篮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而K12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重任。
本文将从K12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探讨K12教育如何成为培养创造力的摇篮。
一、培养创造力的理念K12教育一直秉承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的理念。
这种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考试成绩。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新领域,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造力。
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K12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多样化,注重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学习。
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有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还有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艺术展览、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领域,拓宽视野,激发创造力。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K12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教师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会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制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环节的重要性K12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实验室实验、实地考察、项目实施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会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五、结语综上所述,K12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创造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教育的摇篮——创新社团
创新教育的摇篮—创新社团■宋 巍/无锡技师学院摘 要:结合目前中国发展现状,简述了技工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引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学院创新社团,并简介了社团的基本情况,着重阐述了社团的经营管理方式、社团取得的成果及重要引领作用。
关键词:技工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社团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技能,更加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纵观党中央的战略布局,技工教育必将迎来大有作为的黄金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我院作为重点技工院校,以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为己任,创新教育和教学的模式,成立了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社团,通过社团开展的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面结合本校创新社团的经营管理来阐述创新社团强大的引领作用。
一、社团简介社团名称为“创新级级帮”,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专任带队教师一人,兼任带队教师两人,社团学生成员十余人,社团专用实验室一间,相关仪器仪表和工具等硬件设施齐备,实训室一角如图1所示,社团活动场景如图2所示,带队教师具有指导电子技术应用项目技能大赛的丰富经验,整个团队是一支朝气蓬勃、富有想象力的队伍。
二、社团经营管理(一)新生入学创新教育刚入学的新生虽然不具备专业知识,但他们的兴趣比较浓厚,因此在入学阶段进行创新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不仅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专业方向的作用,同时通过教育使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植根于学生心中,更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造热情,认清个体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这样更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出在专业和人格上更加优秀的人才。
图1 实训室一角图2 社团活动图(二)专业知识培训采用以指导教师为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的模式,每周授课两课时,其余时间以社长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月完成一件实物作品,并进行交流展示,级级帮扶学习,队员们不仅是学习者身份,同时也扮演了小小老师的身份。
教育与科技创新对接与合作发言稿
教育与科技创新对接与合作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发言。
今天,我将围绕着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对接与合作,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首先,教育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是如此必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宽知识的边界,增强自学能力。
同时,科技也为教育带来了更加高效的教学工具和平台,例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且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其次,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对接是如此重要。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力量。
将教育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实际和未来需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对接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教育的相互渗透,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科研和产业的结合,助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再次,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合作是如此势在必行。
教育和科技创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只有彼此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教育界需要积极关注科技创新的最新动向,主动融入科技创新的浪潮,发展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同时,也需要鼓励教师创新思维和教育方法的探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科技工具和资源,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
而科技创新领域,则需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加强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对接与合作。
教育无疑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
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
社会实践报告之参观科技创新中心
社会实践报告之参观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观了某科技创新中心,深入了解了其中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动态。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参观科技创新中心的经历和所得到的收获。
科技创新中心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这座现代化建筑散发着创新与智慧的氛围。
进入中心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
大厅里摆放着各种展示柜,展示了最新的科技产品和创新成果。
我忍不住被吸引住,走进其中。
展示柜中陈列着各种尖端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
我特别注意到一台智能眼镜,这种眼镜可以实时显示重要的信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
我戴上智能眼镜,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能够随时获取所需的信息,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变革。
除了科技产品的展示,科技创新中心还开设了一些交互式的展览。
例如,我参与了一次模拟飞行的体验。
通过模拟驾驶舱和真实的场景,我亲身感受到了飞行的乐趣和挑战。
这种切身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科技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此外,科技创新中心还有专门的研究室和实验室,以支持各种科技项目的研发和试验。
我得到了机会参观其中的实验室,看到了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各种实验。
我特别被一个科学家正在研究的3D打印技术所吸引。
他向我们展示了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来的精确模型和零件,并介绍了该技术在医疗、制造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这让我对科技创新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参观结束后,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是创新成果的展示场所,更是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思想的交流平台。
这里汇聚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通过合作和创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
通过参观科技创新中心,我不仅仅了解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更意识到自己在科技创新中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的研发,为社会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起来,参观科技创新中心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启发之旅。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的栋梁,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如何促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拥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和能量,具备良好的创新潜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 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够为社会带来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应用,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
他们通过研究项目、创业实践等方式,提出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1.2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实验探究和艰苦钻研,这些过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教育环境、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等方面进行努力。
2.1 创新教育的改革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改革。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举办创新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机会。
2.2 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
提供项目经费、设施设备等资源保障,为大学生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
2.3 产学研结合大学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案例与成果大学生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1 案例一:某大学生创业项目某大学生创业团队针对农村地区土壤质量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通过实地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教育改革打造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中国教育改革打造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中国教育改革一直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如何打造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以及其中的挑战和前景。
一、改革教育思维方式中国教育体系的改革首先需要改变教育思维方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改革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改变将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评价体系也需要更新。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只能评估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元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创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项目制和实践活动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际表现。
三、推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实习和就业,还应该涵盖项目合作和技术研发等方面。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研发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市场,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倡导跨学科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跨学科教育的推广和实践。
跨学科教育可以打破学科的壁垒,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接触和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天津市实验中学:打造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天津市实验中学:打造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邓薰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多年来,天津市实验中学在科技创新教育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方面深入探索,承担了多项市级科技创新实验项目,2008年承担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实验中学科学素质教育综合示范校建设”顺利结题,并通过市科委验收,为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邓薰
【作者单位】《天津教育》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23
【相关文献】
1.构建和谐班级打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大学生英雄模范成长历程中的启示[J], 刘晖
2.为班主任打造幸福的成长摇篮--记郑立平班主任成长研究室的发展轨迹 [J], 云平
3.如何让家庭成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J], 马晓燕
4.中国科协系统人才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以促进科技人才成长为己任让学会成为科技
工作者成长的摇篮 [J],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5.长春市职工技能大赛形成长效机制长春打造职工成长成才摇篮 [J], 柳姗姗;彭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素质教育平台
素质教育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素质教育平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素质教育平台是指为学生提供素质教育资源和服务的教育平台。
它可以是线上的教育网站、教育APP,也可以是线下的教育机构或学校。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素质教育平台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资源,包括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
首先,素质教育平台注重学科知识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科知识往往是教育的重点,而素质教育平台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全面发展。
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评价方式,素质教育平台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
其次,素质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外,素质教育平台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课程和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素质教育平台注重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平台认为,学生的品德修养同样重要,甚至比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更为重要。
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和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的良好品格和道德情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素质教育平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素质教育平台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特长、优势的发现和培养,素质教育平台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80题)1、下列决策模式中,()不属于高校组织决策模式。
A.行政主导模式B.党政主导模式C.学术主导模式D.双重结合模式【答案】 B2、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和深化,同时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确立、定型的时期是()。
A.新生阶段B.二、三级阶段C.高年级阶段D.研究生阶段【答案】 B3、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这体现了大学教学的()原则。
A.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B.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C.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D.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答案】 A4、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
A.学生评定B.教学总结C.档案收集D.毕业设计【答案】 D5、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关系甚为密切B.理论性知识需要转化为技术性知识,才能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D.实践对学校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答案】 C6、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体现了()的思想。
A.教育手段B.教育管理C.教育平等D.教育效率【答案】 C7、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
B.学术性C.二元性D.复杂性【答案】 A8、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
A.科研B.社会服务C.教学D.知识创新【答案】 B9、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A.公立教育B.私立教育C.英才教育D.大众教育【答案】 D10、学分制是在选修课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
A.美国B.日本C.英国【答案】 A11、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
A.蒋梦麟B.竺可桢C.蔡元培D.胡适【答案】 C12、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引领社会【答案】 A13、为替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国际组织有时采用的概念有()。
学校科学实验室与课程研究与实验教学与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方案
学校科学实验室与课程研究与实验教学与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方案学校科学实验室与课程研究:促进实验教学与科学教育第一部分:引言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科学实验室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学实验室不仅是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发现的场所,更是推动课程研究、实验教学以及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方案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探讨学校科学实验室在这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
第二部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原理与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科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参与探索与实验。
第三部分:科学实验室的设施与资源科学实验室的设施与资源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
优秀的科学实验室应当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丰富的实验材料和书籍,并保持良好的维护与管理。
有了这些条件,学生才能进行更加丰富、有趣的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部分:学校课程研究的重要性课程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旨在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通过课程研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改进,使课堂更加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
科学实验室为课程研究提供了实践和验证的实验平台,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
第五部分:实验教学与课程研究的结合应用将实验教学与课程研究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的结果也可以为课程研究提供反馈,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将实验教学纳入到课程研究中,并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培训。
第六部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
科学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场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亲身体验科学现象,探索科学规律。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和热爱。
第七部分: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科学实验室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的平台科技创新的摇篮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李炳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为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央两办[2006]4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06〕19号)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以广大青少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素质教育基地、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
”潍坊市教育局《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潍教字[2007]72号)中明确规定“要以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各县市区要按照“522”(占地50亩以上、校舍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价值200万元以上)标准集中建设一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同时,积极挖掘教育资源,开发训练项目,丰富教育内容,确保每位初中学生都能在综合实践基地接受一周的集中教育;有条件的县市要逐渐向小学高年级辐射延伸。
”高密市教育局高瞻远瞩,于1999年出台了《高密市中小学职业技能与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第一所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中心占地109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
学校主要承担着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的任务。
办学以来,学校秉承“自主、合作、体验、创新”的办学理念,始终遵循“以德育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为重点,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个性人人得到发展”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的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组织富有情趣且有创意的活动为主线,着力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生活,锻炼意志体魄,在身心、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诸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为全市的广大中小学生创设了一个开阔视野、探求知识、劳动实践、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搭建了良好的组织平台、活动平台、教育平台和服务平台。
一、课程研究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问题研究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我校在基地课程内容上主要创设了以下项目,为普通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示范与引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一)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二)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基地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交往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三)学科拓展领域:学科知识在综合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与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非指定领域与学科拓展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基地课程。
二、具体实施过程(一)课程设置与全日制教材密切结合。
为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单一的课本学习中解放出来,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结合普通中小学《综合活动实践课》、《技术与设计》中的内容,根据《〈潍坊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精选了可供学生动手实践和动脑探究的专业培训项目。
学校开设了科技含量高、学生喜闻乐见的专业教学项目,主要有民俗民艺教育、汽车模拟驾驶、电工、电子电器、航模制作、泥塑、剪纸、仿真花制作、电烙画、民间工艺、编织、美工、气象观测、卫生常识、烹饪、军体训练、拓展训练、无线测向、智力宫、射击、人防教育等20多个专业活动课,这些活动课内容广泛,涉及面广,除了渗透劳动技术教育以外,还将学生的课本知识在动手实践中予以拓展、延伸、验证和对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有机结合。
(二)通过多元化的培训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地域文化结合密切的活动项目。
学校通过泥塑、剪纸、风筝扎制、民俗民艺教育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优秀文化和道德传统教育。
这些活动项目传承和发扬了高密的民间艺术,使高密的民间艺术后继有人。
去年5月份,根据市教育局的决定,投资60多万元筹建了民俗民艺展览中心,展室共收集了1500多件民艺、民俗展品,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讲解下,通过参观民艺室,了解高密丰厚的文化底蕴。
民俗室展出的是古今生产生活实物,如“木轮车”、“织布机”、“辘轳”、“斗”、“升”等,这些濒临绝迹的生产生活工具,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看了感到非常稀奇,在指导教师的讲解下,他们真实的看到了电影《车轮滚滚》、《小兵张嘎》、课本中《多收了三五斗》、《木兰诗》中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高密人从古老的原始生产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演变过程,更加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怀。
与生活实际结合密切的活动项目。
学校把生活作为课程本源,开发设计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卫生常识”、“烹饪”、“电工”等实践内容。
如“卫生常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怎样做急救人工呼吸,提高了基本的生存自救能力;通过一个个贴近实际生活的实践项目,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的活动项目。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学校开设“航模制作”、“气象观测”、“人防教育”、“无线测向”、“汽车模拟驾驶”等。
学校与市人防局联合创办了“人防教育”,通过这门课,学生可以学习对战空袭的防护,了解对核、化、生武器防护器材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了解对自然灾害的防护和人为灾害的防护知识,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
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他们探求科学奥妙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
(三)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配备班主任。
班主任是与培训学校师生沟通的一个强梁和纽带,班主任工作是展示学校管理和形象的一个窗口。
为此,学校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为每个培训班级选配了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棒,在学生中威信高的教师做班主任。
班主任除与带队教师配合好外,还要让培训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让班主任的爱心、关心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为了对学生加强管理,学校实行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体系。
学生自入校起,统一着装,统一食宿,起床、睡觉、用餐、早操,所有活动一律集合排队点名,统一步调,严格要求。
自己叠被子,自己刷洗餐具,自己打扫卫生。
在吃苦受累的体验中,学生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毅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了自立自理的能力。
(四)建立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三种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团结精神)“三种能力”(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学校还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议程,注重实效,注重师德建设的连续性,提升了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为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夯实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校每学期从不同层面设立诸如“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贡献奖”等奖项,树立师德典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培训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性教学,具有动手与动脑思考、实践与操作、感知与探究等多样性特征。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要做到有长流水”。
为此,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励教师“富脑充电”,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并且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每人至少具备能上好两个专业活动室的教学能力。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丰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先后派干部、教师到枣庄、青岛、潍坊、诸城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组织教师到诸城、潍坊教育实践基地听课学习,并与上海、北京、哈尔宾等大城市的教育基地建立了联系,相互沟通,不断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
以教科研促教学。
学校注重开展教科研活动,与教科院建立了长期交流机制,积极参与潍坊市组织的劳动技术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2006年有2人荣获潍坊市劳动技术教学能手称号,2007年有3人获得潍坊市级优质课,学校鼓励教师拓展活动空间,编写创新教育校本教材,鼓励教师争作“专家型、创新型”教师,通过教师基本功大比武、说课比赛、优质课评选等形式,开展“练师能、育新人、树新兵”活动和骨干教师带动战略。
学校以省级课题《职业技能与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的研究》为总抓手,推动了校本教研的开展,近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达百余篇。
(五)通过多种途径拓宽育人之路活动育人。
基地除安排学生必修课外,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活动项目都由学生自己主办,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渗透到基地教育的各个层面。
如黑板报、宣传栏的竞标承办;百科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结业典礼的组织与主持;各类趣味体育竞赛活动,都由班级竞标,学生自己主办,教师只在“台后”当“导演”。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展示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张扬了个性。
环境育人。
为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和乐园,给学生创设一个舒适快乐的活动场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独具特色,建有200多米的文化长廊,灯箱、宣传栏、宣传牌的内容都是与科技发明创造和团结协作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相联系,如宣传栏是“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历届国家最高科技获奖者”的图片与介绍,校园墙壁上挂有科学家的巨幅画像与发明成果,灯箱上有中外名言警句,一踏入学校,学生就融入文化知识与科技创新教育的氛围,不自觉的接受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
另外学校还建有珍稀动物园,有十几种珍稀动物供学生观赏,通过参观珍稀动物园增添了学生的培训乐趣,也培养了学生亲近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管理育人。
学生来到基地,首先要召开动员会,然后进行升国旗训练,培训结束时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表彰。
同时,基地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学生培训每期一周,培训活动每年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每期培训成绩学校发文公布,纳入市教育局对培训学校的评估考核,实行学分制,记入学校档案。
为保证管理到位,学校推行全员管理制,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指导教师以表扬为主,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专业学习以激励为主,给在专业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冠以“优秀小驾驶员”、“优秀小医生”、“优秀小机械师”等荣誉称号,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