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材整合研究

合集下载

【课题申报】《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

【课题申报】《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

《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课题申报《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跨学科整合》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IT)是一门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分析、展示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学科,逐渐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初中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地理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能够为初中地理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可以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跨学科的整合应用,探索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促进学科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内容(1)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特点和运用现状,总结已有研究成果。

(2)研究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并建立相关主题模块。

(3)设计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方案,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开发适用于初中地理教育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和工具,包括地理数据图像、互动模拟软件等。

2. 研究目标(1)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现状和需求,为跨学科整合提供理论基础。

(2)构建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模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研发一批适用于初中地理教育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和工具,丰富地理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与计划1.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阅读相关学术文献,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

(2)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比较等方法,获取学生和教师对于地理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评价和反馈。

(3)实践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05-20T16:27:47.36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5期作者:张瑛[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针对初中教育工作提出全新战略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指导思想,张瑛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一、课题研究背景(一)问题的提出1.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针对初中教育工作提出全新战略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指导思想,本着促进学生素质实现综合性、全面性发展的原则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整体的学习品质都能够在核心素养的支撑下实现深入发展和提升。

在初中阶段地理所具有的育人功效也十分显著,在组织教育期间教师需要关注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全新指导目标,关注学生思维意识以及综合学习能力有效培育,并顺应新教改的战略趋势将以生为本的思想有效落实下去,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探索和实践。

地理学科中考以能力为重,指向素养。

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对教师和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课堂效率必须要高。

2.教师素养提升的需要现初中地理教师共计58人,近三年入职教师25人,占比超过1/3,这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课标的把握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出现课堂教学目标撰写不可测或者主体偏离,教学活动设计效果差,进而导致课堂效率较低。

3.本区课堂教学现状调研视导听课,发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往往相对独立的现象,如活动设计服务目标意识不强,评价和目标不对接,致使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是很高。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的同时提升教师素养,积极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前期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国内外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体系模式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支持,而在实践探索方面较少,因此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指导,针对地理课程教学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从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构建全新的授课体系,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以端正,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育思想实现有效革新,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促进地理课教育工作革新进度不断深入。

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意义 (5)2. 研究目的与问题 (6)2.1 研究目的 (6)2.2 研究问题 (7)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8)1.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9)1.1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定义 (10)1.2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特点 (11)2.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依据 (12)2.1 多元智能理论 (13)2.2 建构主义理论 (14)2.3 现代教育理念 (15)三、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 (17)1. 路径构建的原则与策略 (18)1.1 路径构建的原则 (19)1.2 路径构建的策略 (20)2.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步骤 (21)2.1 课前准备阶段 (23)2.2 课堂教学阶段 (24)2.3 课后拓展阶段 (25)四、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案例 (26)1. 案例一 (27)2. 案例二 (28)3. 案例三 (29)五、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效果评价与优化建议 (31)1. 效果评价方法 (31)1.1 学生参与度评价 (32)1.2 学习成效评价 (34)2. 融合教学的优化建议 (35)2.1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6)2.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37)六、结论与展望 (38)一、内容综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融合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趋势。

初中地理课堂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初中地理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概念进行梳理,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高效的地理教学

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高效的地理教学

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高效的地理教学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在新课标下进行高效地理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更新1. 确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地理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预测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资源整合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丰富教学手段。

2. 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所在地特色,编写实用性强的地理教材。

3.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如教育平台、地理论坛、学术文章等,拓宽学生视野。

四、评价体系改革1. 多元化评价:综合运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

2.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地理素养。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评价能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1. 深入学习新课标,明确地理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

2. 参加培训、研讨会,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开展地理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结语在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师应把握教育改革趋势,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改革评价体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实现高效的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新旧课标对比分析

初中地理新旧课标对比分析

初中地理新旧课标对比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初中地理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

在我们探讨了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和背景介绍。

在分析了新旧课标的内容差异、教学方法对比、评价方式比较,以及学生在新旧课标下的学习体验和综合能力培养。

结论部分总结了新旧课标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建议和未来发展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新旧课标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综合能力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旧课标、对比分析、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学习体验、综合能力、优缺点、建议、发展展望1. 引言1.1 初中地理新旧课标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初中地理新旧课标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在于深入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与完善。

通过对比新旧课标,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脉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比分析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比分析还能帮助学校和教育部门更好地进行课程规划和改革,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对初中地理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新旧课标的内容差异、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实践,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2 初中地理新旧课标的背景介绍初中地理课程一直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初中地理课程的课标也在不断改革和调整。

旧课标是指过去采用的一套教学大纲和内容,而新课标则是指最近实施或即将实施的新的教学大纲和内容。

初中地理新旧课标的背景介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在教育发展的需要方面,新课标的制定通常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实践——以《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教学为例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实践——以《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教学为例
幸 尊瞻 赣■■ _
- . 一 、 。
信息技术与地理 学科课程 《 商业 中心和 商业 网点》 教学整合设计流 程( 见图 1 )

| 《 _

…: ~ l _ l…
; , i
_ 。 ¨ 1 j 1 4

_ ≯ :
图: 《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教学设计流程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1 —1 O
Ke y wo r d s: I fo n r ma t i o n t ch e n o l o y ;d g i g i t a l p l a t f o m ;g r e o g r a p h y t e t  ̄h i n g;I n t e g r a t e
高 中地理教学正面临着手段和方法的革新 , 数字化平 台作为一种教学载体 , 并与地理学科的教学整合 , 是近年来 在地理教学中出现 的新趋 势。它人手简易 , 是信息技术和 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发展和新体现 ; 它既能体现信息技 ‘
I T a n d g e o g r a p h y 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u n d e r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i n S e n i o r mi d d l e s c h o o l
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 0 3年第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信 息 技 术 与 高 中地 理教 学 整 合 实践
以《 商 业 中心 和 商业 网点》 教 学 为例
周 光发
( 都 匀二 中 , 贵州 都 匀 5 5 8 0 0 0 )
摘 要: 地理 学科 的教 学 中广泛应用 了信息技术 。信 息技术为地理教 学提供 了良好 的学 习环境 , 使学 生的 主体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探索[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处理信息技术与创设情境、地理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的整合及促进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成了整合中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整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21世纪之初席卷全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

由此引发出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真正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内涵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含义,可通俗地理解为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地理课程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教学工具。

但整合不等于混合、不等于替代,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育;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在探究学习中展示问题情景,提供探究问题解答和评价工具;在协作学习中提供检索信息、交流和发布信息的工具,等等。

二、信息技术与创设情境的整合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教学情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例如在处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这一探究问题时,播放两段视频,一开始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一些其中的原因,再利用“G o o g l e E a r t h”把三江平原的一些自然特征非常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最终得出开发及停止开发的原因。

这样得出结论,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饶有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实践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地理教研活动记录

新课标地理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新课标地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进一步明确新课标地理教学的方向,提升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活动地点我校地理教研活动室四、参与人员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新课标解读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详细解读。

重点阐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使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教学经验分享在解读新课标的基础上,教研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以下为部分教师分享的内容:(1)张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

例如,在教学“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形区域的气候特点,从而得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李老师:新课标强调跨学科整合,地理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教学“河流对城市的影响”时,可以结合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3)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3. 教学案例研讨针对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教研组教师共同研讨了以下案例:案例一:如何将“地理信息系统”融入地理教学中?案例二:如何开展跨学科整合,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案例三: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针对以上案例,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例如,在案例一中,可以让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在案例二中,可以结合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主题课程;在案例三中,可以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摘要:当前,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旨在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通过跨学科教学模式来帮助孩子提升科学素养。

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跨学科融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初中地理;教学设计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跨学科融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等因素,对地理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当前我国地理课程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在对初中生地理学习需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初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度并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

其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方面的要求。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并不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能力及教学优势。

2 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2.1 与语文学科融合的地理情景创设(1)提升地理课堂语言美感。

在地理课堂,由于长期的教学习惯,很多教师满足于知识点的灌输,平铺直叙缺乏美感和感染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语言不够精练,琐碎的语言让学生很难抓住要点;还有一些教师表述欠缺逻辑,知识点表述不清晰,导致学生听课如雾里看花,朦胧不清。

因此,将语文的表达方法渗透到地理课堂能打造充满诗意与美感的地理课,不仅提高了课堂语言的层次,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当代教育,在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导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终极问题之一,仅仅知识育人成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育人成才。

在这一点上,初中地理教材略有不足。

语文学科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以文本为载体略显单薄,所以地理学科的语文渗透教学,将学科特点完美互补,从而达到育人成才的效果。

高中地理教材图文整合论文

高中地理教材图文整合论文

关于高中地理教材图文整合的研究摘要:立足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根基,把教材文字较理想地融合到教材插图中去,把教材插图作为真正的教学工具,活化地理教学,把枯燥、抽象的地理概念或事物,通过图示教学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地理概念或事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忱,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材图文;整合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之处在于地域性,地域性又主要表现在丰富的地理图像之中。

利用图像进行教学是地理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

没有图像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没有图像也就无法进行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

从现在的地理考试看,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地图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要把握好这一点,看图学习,轻松过关,心中有图,图不离手的习惯是不可少的。

一方面要图化一些地理规律、原理和现象;另一方面要文字化图形和图表,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从图形和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能清晰而牢固的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不仅如此,还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图、动脑思考、用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加强学习地理的意识,把握学习地理的思维和方法。

一、研究的背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课堂教学已由传统教学向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学方向转变;由原来的教师的一言堂为主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主的方向转变;由原来学生的被动无奈的学习向现在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会学习、乐学习、善于学习转变;更多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

目前,一些地理教师已经意识到教材插图的重要性,但在处理教材图文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只重教材文字不重教材插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如何真正做到把图文有机的结合,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仍然是我们地理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但在这方面做深入研究得却是寥寥无几。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主要内容:地理课堂教学中“整合”的含义,可比较通俗地理解为:把教材文字较理想地融合到教材插图中去,把教材插图作为真正的教学工具。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意义、培养途径和培养策略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能力。

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途径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

实地考察是指学生亲自走出教室,通过实地实践的方式去观察、体验、感悟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实地考察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地考察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研究是指学生在实验室或实验场地进行地理研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实验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和技巧。

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主要包括问题导向学习、跨学科整合和社区参与三个方面。

问题导向学习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引导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整合是指将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社区参与是指让学生参与社区或地方社会的地理问题研究和解决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地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地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地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环境意识和国家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地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二、目标确定1. 提高学生地理素养:通过地理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理论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水平。

2. 增强地理意识: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能力。

3. 培养国家意识:通过地理课程的改革,加强对国家地理特点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三、教学内容调整1. 增加实地考察和探索: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融入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让学生能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 强调跨学科融合: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增加地理与历史、地理与生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四、教学方法创新1. 问题导向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调研和研讨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教材编写与评价体系构建1. 教材编写:编写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地理教材,注重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结合,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内容。

2. 评价体系构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师资培养与专业发展1. 师资培养:加强地理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系统、全面的地理教育培训课程,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2022年版地理新课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版地理新课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实践能力。
地理实验与制作
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模型制作 等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
社会调查与访谈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访谈等活 动,了解社会现象和地理问题,提 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06
评价方式变革与完善
传统评价方式反思
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和考试 分数
传统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 ,导致学生过分注重知识记忆而忽略实际应 用。
地域文化特色挖掘
挖掘乡土地理资源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发展变化,增强对家 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探究地域文化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建筑风格等,理解地域文化的多 样性和独特性。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介绍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激发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跨学科整合思路
整合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 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地理环境。
强调跨学科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探究活动,如环保实践、城市规划等,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加强跨学科教学评价
制定跨学科的教学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定义及培养要求
核心素养定义
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包括人地 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
培养要求
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 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 地理实践,提高动手操作和实地调查能力。
新知识、新技能引入
01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相关整合研究》——以湘教版为例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相关整合研究》——以湘教版为例

新教师教学课例研究君子最没有争议的核心元素是德,德者,本意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要遵守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老子提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之,德信”《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来德才是百家精神之瑰宝,财物的多寡并不能证明是否是君子。

先秦诸子百家早就给君子的质作了界定:仁义者,君子之大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的分析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事物有多面性。

那么君子呢?君子的德有多面性吗?对此人仁而对彼人恶;对自己家国行善积德,而对外邦之民加以虏掠;与人仁必须要有条件,凡此种种是君子所为吗?君子的理想应该是无条件的为天下之德,那些有取舍的,有条件的都不能说是君子之德,君子之德其实是在人世间恒久地给予爱和善良,这一点恰巧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素。

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1]。

综合以上,君子之德基本要点就是对他人仁爱和善良,这种仁爱和善良超越一切界限,普天之下,莫不能行。

二、杜诗中君子之德玄宗继位那年,一代诗圣杜甫诞生于河南,卒于770年。

纵观712年到770年,杜甫的一生正好横跨大唐由极盛转衰,杜甫出身名门,是晋名将杜预之之后,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

巨大的社会转型落差和奉儒守素的家庭传统造就了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而这种系念国家安危,关心民生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2],而这一点恰恰与我们以上详述的君子之德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杜甫给知识阶层的道德示范,就是其内在君子之德对外在的彰显。

下面我们具体来赏析杜诗中的君子之德:表现为对国家安危民生困苦的系念。

杜甫二十几岁举进士不第,三十几岁进长安参加当朝宰相李林甫举办的考试,李林甫嫉贤妒能,又恐贤能者谏言其奸恶,遂使无一人及第,面圣时称“野无遗闲”,杜甫落入骗局,滞留长安。

十载长安,苦辛备至,过起“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献三大礼赋表》)生活。

杜甫历经人生挣扎和社会动乱,自然贴近民生,同情民生,以忧国忧民这样的君子风范为己任,这对于当时食不果腹,无枝可栖的诗圣杜甫来说,不能不说是骨子里的君子之德长久浸润自然而发。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科融合研究——以语文内容的融入为例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科融合研究——以语文内容的融入为例

67美眉 2023.09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科融合研究——以语文内容的融入为例侯海波[1] 李娟[2](郴州市九中[1],郴州市九中岭南分校[2],湖南 郴州 423000[1] 4230992[2])摘 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改善传统地理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地理教学中。

地理科目涉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与文学和历史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

分开学科进行教育虽然增强了内容的针对性,但影响了学生的教学理解和综合发展,而学科的多元化知识则人为地割裂开了。

对此,本文探究了初中地理教学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原则,并提出了学科融合的相关路径和主体实施方式。

关键词:学科融合;初中地理教学;语文教学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区域性的、生动的和实用的全面科目,涵盖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科目,生活中必不可少,一切生活都属语文。

随着历次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颁布的所有课程标准中都有“建立互补框架”的说法,所以学科融合是必然实施的。

因此,初中教学中地理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际意义。

本文以语文教学的融入为例,探究地理学科的学科融合。

一、学科融合的内涵学科融合是在承认科目之间差异性的背景下,不断跨越学科界限,推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科交叉实践。

学科融合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取得教学创新结果的关键手段。

学科融合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更深入、更系统的教学。

学科融合不是对不同学科资源的点缀,更重要的是展现各学科的优势和效率。

虽然学科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已被学术界和实践者广泛认同,也有很多关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建议和呼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各学科的教学,学科融合的实施效果不佳。

新课标下实施学科融合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扩大知识面。

学科融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使学生可以从整体和多层次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学科。

跨学科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科目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知识结构的组成和发展,进而增强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基于学科素养教学,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评价体系,由此形成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发的教学模式。

各版本教材的编排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展开教学改革值得广大教师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全新的要求。

新课改提出地理教学需要以学生地理素养作为核心,在新课程新教材的浪潮下,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一、地理教学的改革背景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7年底,新课程标准印发出版,并且在2018年秋季学期执行。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分别对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创设多维命题模型,考试情境分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

[1]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

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

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

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

地理必修一在经典自然地理基础上,适当扩充了地理科学科普性内容(地球历史、土壤、植被等),整体设计以气、水、土、地、生五要素为主,旨在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环境,突出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

初中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地理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旨在通过集体研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备课目标1. 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

2. 分析学情,明确教学重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3.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三、备课内容本次集体备课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地球”为主题,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3. 教学策略:针对教学重难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

4. 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和学情,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方案。

四、备课过程1. 教材分析(1)教材概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地球”共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

(2)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理解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教学重难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学情分析(1)认知水平:学生对地球的认识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习习惯: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教师讲解的现象,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3)兴趣爱好:学生对地球奥秘充满好奇,愿意主动探究。

3. 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教具、实验演示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高中地理课题

高中地理课题

高中地理课题篇一:高中地理教研课题高中地理教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一、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研究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使用教材的差异与修改完善研究2(地方性地理高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3(新课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4(高中地理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研究5(课程标准要求与课堂教学内容细化的对比分析二、地理课堂教学研究6(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7(“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行为化策略研究8(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案例研究9(地理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案例研究10(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11(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研究12(地理课中有效问题的设计与展开的研究14(优化组合教学媒体,提升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的研究15(地理课中探究活动设计与探究思维培养的实践与研究116(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阅读的策略研究17(地理有效复习课型的实践与研究18(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讨论的策略研究19(高中地理课堂交互活动的策略研究20(高中地理教师课堂语言有效性的观察与分析21(学生地理学习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探索22(发展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策略研究23(高中地理学生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24(课堂地理模拟实验的策略研究25(地理信息获取与解读技能培养策略研究二、地理教学评价研究26(“三维”教学目标达成有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27(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成果评价研究28(地理课堂中学生互评的有效性探究29(“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评价标准的研究30(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改方式的研究篇二:高中地理课题参考一、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研究1.2.3.4.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使用教材的差异与修改完善研究2地方性地理高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新课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高中地理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研究5. 课程标准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细化的对比分析二、地理课堂教学研究1. 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2. “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行为化策略研究3. 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案例研究4. 地理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案例研究5. 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6. 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研究7. 地理课中有效问题的设计与展开的研究8. 优化组合教学媒体,提升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的研究9. 地理课中探究活动设计与探究思维培养的实践与研究10.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阅读的策略研究11. 地理有效复习课型的实践与研究1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讨论的策略研究三、地理教学评价研究1..“三维”教学目标达成有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2.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成果评价研究3.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改方式的研究地理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方略研究313.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编制研究1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分析研究15.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研究16. “3+文综”高考模式下的地理试题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17.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化研究18.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19. 初中地理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20.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21.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关系的研究22. 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23. 初中(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形成的研究24. 初中(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25. 初中(高中)地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26. 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27. 地理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方略研究28.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与实践29.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30.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选修教材的研究与实践31.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编制研究43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分析研究33.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研究34. “3+文综”高考模式下的地理试题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3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化研究36.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37. 初中地理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38.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39.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关系的研究40. 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41. 初中(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形成的研究42. 初中(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43. 初中(高中)地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44. 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45. 地理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方略研究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2 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3 初中科学与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4 论中学地理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5 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学习的研究56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研究7 高中地理教学影响因子统计研究8 中学乡土地理教育基本问题研究9 “探究式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0 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构建的初步探索11 地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与教学实践研究12 溧阳市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探讨13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用图的研究14 城乡结合部中学地理科学素养教育探究15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研究16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地理教学研究17 中学生地理高考答题主要问题探究18 高三地理“分层—题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19 中学地理愉快教学策略研究20 地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探索21 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22 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3 开放式中学地理教学研究24 地理图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25 小学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初探26 农村乡土地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7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探索628 “自主—探究—合作”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9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30 高中地理教学中文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研究31 中学地理和谐课堂教学的探讨32333435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创新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中学地理成功教育的策略研究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探索重庆市渝中区暂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调查研究36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学地理协作学习实验与研究37 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GIS的实践与探索38 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39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40 基于实践活动的中学地理环境教育方法研究41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与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 42 成功教育法在乡村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43 基础教育地理课程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4 地理新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45 中学地理学习评价体系分析与探索746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索47 中学地理双语教学研究48 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地理教育研究49 中学地理实验课的开设对地理教学影响的研究50 加强地理德育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51 中学地理教学促进学生提问研究5253 5455 分层次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学生地理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可持续发展与中学地理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的研究56 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相关问题研究57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58 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实验研究59 高中综合课程的相关问题探究60 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6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46.篇三:高一地理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3-2014学年度砀山铁路中学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堂小组活动有效实施》结题报告8高一地理组一、课题确立的背景: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活中接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要点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要点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要点探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地理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其中之一是引入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点的划分和分散讲解,而“大单元”教学则强调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入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要点引言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演变。

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中,“大单元”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教师和教育专家们的关注和探索。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线索,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入探究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零散的知识点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强调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大单元教学中,一个主题或一个大的学习目标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个主题下,教师会设计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全面地参与和探索。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设目标。

明确制定每个大单元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科思维和方法。

2.知识整合。

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认知框架。

3.学习活动。

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践探究、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反思总结。

在大单元结束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和提炼所学知识,巩固对主题的理解。

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有趣味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二、"大单元"教学意义(一)知识整合与连贯性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关联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 的教 学 目标 , 摆 脱教材 的束 缚 。
定 是集科 学性 、 趣 味 性、 生 动性 于一 体并 且深 受学 生
喜 欢 的课 堂 。
3 . 教 材 自身的特 点 新课程实行“ 一纲多本 ” , 打破 以往人 教版一 统天 下
的局面 ,不一 样 的教材版 本 对课程 标准 的理解 略有 不 同, 教材编 写总体各有差异 , 也各有优 势 。 老师应 以一 纲
为主 , 博取众家之 长 , 作为 取舍教材 的重要参考和 借鉴 。
4 . 善 于利 用 多媒 体辅助教 学 多媒体辅 助教学可 以有效整合 文字 、 图形 、 声音 、 动 画、 远距 离互动传输 等等 。多媒 体辅助 教学丰 富 了教 学 手段 , 增加 了教 材 的可 视性和 直 观性 , 增 强 了地理 课堂
这些 , 作 为地理教师 都应考虑 到。
三、 教材整合 的思路
1 . 解读课标——精 确把握 三维 目标 老师要 认真解读课程 标准 ,精 确把握 三维 目标 , 以 课标 为准绳 统率每 一节教材 的整 合 。 课程 标准 的三 要素 ( ‘ ‘ 知 识与 技能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 态度 、 价值 观 ” ) 使


地理教 材整合 的内涵
日新 月异国 内外 的时政热 点, 更无法考虑 学生 、 教师、 学
校 的实际情况 ,无法满足 不 同的人 对教材 不 同的需求 。
相 对于 照本宣 科 、 僵化 使用 教材 而言 , 地 理教材 整 合 就是老师重新 建构教材 , 创造 性地使用 教材 。教 师对 教 材优化 整合 , 让深 奥 、 难 懂 的抽 象 思维 转化成 直观 形 象, 穿越 时空 , 让远 古的变化得 以再现 , 让 严谨 的科 学 内 容不 乏生动有趣 。为 了让课堂有 效性达到最 优化 , 老 师 要付 出创造性劳动 , 才能使教材 散发 出新 的光芒 。
跨文 、 理两 个领域 的学科 , 不仅有 文科知识 , 也有理科 知 识, 对 大部 分学 生而 言, 学 习的难 度较 大 。地 理 教材 整 合, 是学生 的心灵 的 呼唤 , 是 老师 必须 做好 的课 前准 备 工作 。
地 理 也 是 一 门综 合 性 很 强 的 学 科 , 中 学 的 各 学 科 知
效的 合理 的课 程资源 。
关键词
地理 教材 整合 ; 地理 课程 标准
同一个 课题 , 不 同老师 上 课的效 果不 同, 因而有 的
新课 程背景下 的新 教材 , 虽 然图文并茂 , 强调案例 分析 ,
老 师成为学 生喜欢 的老师 , 而有 的老师 却恰恰相 反 。究
其 原因 , 就是老 师课前对教材 整合不够或缺 乏整合 的艺
3 . 研 究 学情 , 适合 学情 教师要根据 学生 的年龄 和现有储 备 的知识 , 预 知学
生学 习的难 点 、 发展 点、 兴趣 点。 好 的教师是 带领 学生探
究真理 , 而 不是奉送真 理 。 如 果把学 生作为知识 的容器 ,
识都 能在地 理教材 中找到 自己的一席 之地 。正 因为 如
重 视学 生学 习的探究 , 但 不强调 知识 的系 统性 , 删除了
许 多原有的地理原 理 , 教材 上下游知识脱节 , 不连 贯 , 教
师必 须对 已有版本 进行适 当整合 。 教材 是静 止 的, 没 有声 音 , 没有 视频 以及 无法 体现
术 性 。由于教 学中实 际存在 的 问题 , 自然 引发地 理教师 对 地理教材整 合的思考 。
■ 教 m 学 研 究 地 理 教 学
新 课 程背景 下 地理教 材整 合研 究
◎福 建省 漳 州市 第二 中学 张丽 玲
摘 要
新课 程为 教师 提供 了开放 的课 程观 , 地 理课 程标 准是 整合 教材 的指路 灯 , 统率 着整 合教材 的全过程 。本文 从教材 整 合
的内 涵 、 背景 、 思路 、 原 则及 实施 加 以阐 述 , 重点 强调 教 师对 教材 创 造性 整合 , 以达 到 最 优化 的 教学 效 果 , 真 正成 为 有
此, 地理也 是中学 中最有趣 的学科之 一。成功 的地理课

学生只 能被 动接收 。 高 中地理 新课程理 念 ——“ 培养 学 生 的地 理素养 ” 。地 理素养 既 内化 为隐性 素质 , 又 外显
为具 体行为 ,为学 生 目前的生活及 终身发 展奠 要紧 扣课 标 , 明确 适合
@ 镶
福 建 甚 砧 捉 噜 研 究
地 理 教 学 教 学 研究 ■
的有效性 , 提 高了学 生学习地 理的积极 性 。 总之 , 教师在 教材整合 时 , 不 是为整 合而 整合 , 要 善 于把握课 标 、 教材 、 学情 及 自己掌握 的技术专 长 , 整合 出
标, 使 教学层次立体 化 。
2 . 吃 透 教 材 — — 把 握 重 点 和 难 点
“ 吃透 教材 ” 意 味着 教师对教材“ 了如指 掌 ” , 如 数家
珍, 明确本章知识 原理在高考 中的地位 。教 师把握 教材 的重 点和难 点 , 突破难 点 , 突 出重 点 , 做 到 心 中有数 , 胸 有成竹 , 是上好一节课 的前提条件 。
教学 内涵 比以往更 充实 、 更丰 富、 更全面 , 把 地理学 习提 升到 更高的层次 。因此 , 解读课 标——精确 把握三 维 目
二、 教 材 整 合 的 背 景
1 . 新 课 程 为教 师 提 供 了开放 的课 程 观
在新 课程实验大规模 推进 的情 况下 , 新课程为 教师
提供 了开放 的课程观 。在新课程 背景下 , 教材 只是 教学 的载 体, 而不是必 须恪守 的“ 圣经 ” 。 开放 的课程观 , 让老 师从单 纯的“ 教书 匠 ” 转变成“ 整合 教材 ” 的老师 。 2 . 地理 学科特 色 地理 是一 门边缘性学科 。在 中学 , 地理是 唯一一 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