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
教学目标
•学会使用简单的描述词汇,描述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通过观察和问答,学习新的词汇和句型
•加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导入环节
•教师展示一个装满物品的盒子,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导学生描述盒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如“盒子是方形的,很小,颜色是蓝色的。
”
正式教学
1.教师让学生依次从盒子里面取出一个物品,并让学生描述
这个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如“这是一个红色的球形小汽车。
”
2.教师为每个物品设计一张图片提示卡,并让学生观察图片
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这是什么?它的颜色是什么?”
3.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每个物品的名称和相关的描述词汇,如
小汽车:红色、球形等,教师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总结
•教师让学生再次观察之前取出的物品,并让学生描述盒子里面的物品,加强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了观察、问答、描述等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记忆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安排存在紧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合理安
排课堂时间;
2.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针对学生较好的掌握程度,可以考虑
适当增加教学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后续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量身定制,为学生提供
更多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总结,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奇妙的箱子小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箱子小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非常重要,它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授科学概念和原理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为了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设计了一个奇妙的箱子小班科学教案。
这个教案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实验,让小班幼儿在玩耍中学习科学。
一、介绍科学箱子1.科学箱子的目的和背景介绍在开始本次科学课之前,教师向幼儿介绍科学箱子的目的和背景。
教师解释说:“科学箱子是一个特殊的箱子,里面装满了神奇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我们将通过探索科学箱子里的物体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知识。
”2.科学箱子的探索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打开科学箱子,让幼儿通过观察、摸索和提问来了解箱子里的物体。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物体的特点、用途和可能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一:古怪的气球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气球的特性,发现气体的特点并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实验步骤a)教师提供一只气球给幼儿,让他们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气球的特点。
b)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气球里装的是什么吗?”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猜想。
c)教师将气球小心地吹起来,然后突然松开气球。
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d)教师解释气球里装的是气体,并引导幼儿讨论气体的特点(例如,气体是无形的、可压缩的)。
三、实验二:沉浮之谜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密度的概念。
2.实验步骤a)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不同密度的物体(例如金属、木块、塑料)和一个装满水的容器。
b)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让他们记录下来。
c)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并整理出物体密度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三:颜色溶解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颜料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
2.实验步骤a)教师提供几种颜料、水和一些稀释剂(如酒精或醋)。
b)教师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溶剂中加入颜料,观察颜料的溶解情况。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箱子》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箱子》教学背景在中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箱子的特征和使用方法;2.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创作,创造自己的“神奇的箱子”。
教学内容课前1.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已经经过包装的箱子,介绍箱子的外观,尺寸等基本信息;2.自由活动:让学生自由体验箱子,并自由发挥,即让学生想象使用箱子的场景和想象箱子里面用什么物品等。
课中1.理解识记:教师通过提问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对箱子的形状、材质、颜色等特性进行回答,进一步让学生对箱子进行理解和认识;2.分类思考:教师提供一些物品例如书、玩具、文具等供学生选取,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自己的“神奇的箱子”并给出自己的理由;3.创造创新: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故事,绘制自己的画面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课后1.教师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并让学生自己进行讲解;2.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并交流自己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认为引入和创造环节的设置是比较成功的,引入让学生对箱子产生了兴趣,而创造环节则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在教学中,我认为还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在理解识记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避免让学生过度依靠认知图示表达。
同时,在故事创作中,我也需要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创新,避免让学生过度在已有的故事情节上进行模仿。
综上,我认为这次教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设计中更注重创新性和创造性。
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神奇的箱子》
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神奇的箱子》教案名称:《神奇的箱子》学习目标:1. 学习和运用新词汇和短语,如“神奇的箱子”、“打开”、“关闭”、“图画”等。
2. 学习和掌握描述物品的形状、颜色和用途的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观察和描述物品的特征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大箱子或盒子2. 一些物品,例如玩具、水果、文具等3. 相关图片或图画卡片4. 讲解PPT或图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大箱子,并在黑板上写上“神奇的箱子”四个字。
2. 向学生介绍箱子的用途和功能,比如存放东西、搬运物品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认为箱子能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Step 2:听故事 (10分钟)1. 用图片或图画卡片展示故事情节,如箱子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
2. 听故事时,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3. 讲述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Step 3:讨论与练习 (15分钟)1.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中的箱子是什么颜色的?箱子里有什么东西?2. 让学生描述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短语进行描述。
3. 让学生找一样物品,描述它的特征,并用神奇的箱子来展示。
Step 4:创作活动 (15分钟)1.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一个神奇的箱子里有什么东西。
2. 学生可以画出箱子里的东西,并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短语进行描述。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猜猜箱子里有什么。
Step 5:总结 (5分钟)1. 复习和总结本课学到的词汇和短语。
2. 回顾学生的创作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造。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作做成小书,和其他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找到一些口袋,将口袋里有什么东西进行描述,并用“神奇的口袋”来展示。
3. 学生可以互相描述和猜猜对方口袋里有什么东西。
评估方式:1. 整堂课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幼儿故事奇妙的箱子教案反思
幼儿故事奇妙的箱子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幼儿故事《奇妙的箱子》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奇妙的箱子》中的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故事书《奇妙的箱子》。
2. 幼儿绘画纸和彩色铅笔。
3. 幼儿手工材料,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与幼儿分享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奇妙的箱子,你希望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 引入故事《奇妙的箱子》并介绍故事的主题。
2. 故事阅读(10分钟):- 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朗读故事《奇妙的箱子》。
-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停下来与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 想象活动(10分钟):- 提供绘画纸和彩色铅笔,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奇妙的箱子,并解释他们画的内容。
- 分享幼儿的绘画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4. 思考问题(10分钟):- 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小明要把自己关进箱子里?”、“你认为箱子里还能有什么其他的东西?”等。
-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手工制作(15分钟):- 提供幼儿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自己的奇妙的箱子。
- 引导幼儿思考并选择合适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 结束(5分钟):-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制作的奇妙的箱子,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
- 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幼儿的学习收获。
教案反思:在教案中,我通过故事《奇妙的箱子》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中的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幼儿互动和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箱子》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箱子》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的趣味性。
2. 能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和创造,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会分享,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分享。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箱子一个、小动物手偶若干。
2. 经验准备:幼儿有与同伴分享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箱子,激发幼儿好奇心。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神奇的箱子,里面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揭晓吧!”2. 讲述故事:教师通过课件讲述《神奇的箱子》故事。
教师:“有一天,小动物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箱子,它们纷纷好奇地探视里面有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箱子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吧!”3. 故事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动物们打开箱子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4. 情景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扮演,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教师:“请小朋友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5. 分享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教师:“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学会了分享,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分享的经历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五、作业设计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分享玩具、食物等。
2. 课后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享角”活动,让幼儿在园内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书籍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扮演环节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3.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的分享行为。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关注幼儿在故事讨论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表达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2. 在情景扮演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奇妙的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奇妙的箱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箱子是一种有用的容器,也可以有光彩照人的外表。
2.在小组中合作,发掘箱子的潜力和制造力。
3.通过致力于表达,理解和描述箱子的各种功能,增长沟通和语言技能。
4.促进开拓思维和自动思考,进展对社会和环境的认得。
5.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学问和技能,了解社会价值。
二、教学材料:1.图片:各种不同类型的箱子。
2.幻灯片:20张图片介绍“箱子”的用途。
3.活动资料:绘本《奇妙的箱子》。
4.教学工具:讲台、白板、笔、墨水等。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老师用简短而生动的方式,向同学介绍“箱子”这个话题,并激活同学的爱好。
2.呈现(15分钟)呈现多种不同的箱子图片,让同学了解箱子的不同形状和材质,并且明白箱子的作用和用途。
3.理解(10分钟)评价每个同学带来的箱子,并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这个箱子可以干什么?”,“这个箱子的颜色和形状会对它的功能有什么影响?”,并找出共同的答案。
4.共享(10分钟)选取每组的一个同学演示他们的发觉,并共享他们的思考过程。
5.故事(10分钟)通过阅读绘本《奇妙的箱子》,让同学体验而又独特的“箱子故事”。
6.讨论(10分钟)用问题引导同学回顾并总结书中的学习内容,从多种角度分析《奇妙的箱子》的主题。
7.活动(30分钟)为了利用他们的发觉,老师给每组供给各种材料,让他们尝试设计和建筑一个独特和应用的箱子。
激励同学彼此协作和共享,以及自我发觉。
8.总结(10分钟)察看和介绍每组同学的成果,并汇总他们的发觉,让他们意识到“箱子”这个话题教给他们的关键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技能。
四、反思1. 该教案设计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的进展,并激励他们探究和发觉箱子的不同方面。
2. 同学的合作技能和社交技能得到了进展,并且在学习中表现出高度关注度和积极性。
3. 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交互性和同学制导性,并且也充分敬重同学的个性和思想差异。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箱子》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箱子》教案: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箱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神奇的箱子》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一个神奇的箱子故事,引导孩子们学习描述物品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故事《神奇的箱子》、物品描述练习和小组讨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听懂、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品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听懂、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培养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品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物品图片、箱子模型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小组讨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故事课件,引导孩子们观看并回答问题:“你们看过这样的箱子吗?你们觉得这个箱子有什么神奇的地方?”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神奇的箱子》,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物品的特征描述,并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
3. 物品描述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图片,让孩子们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品的特征。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孩子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发放小组讨论卡片,让孩子们就卡片上的话题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参与孩子们的讨论,并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神奇的箱子物品特征描述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个物品,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它的特征,并与家人分享。
2.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对课堂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描述物品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课堂内容,组织孩子们进行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观察自然界的物品等,以提高孩子们对物品特征描述的兴趣和能力。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奇妙的箱子》的内容。
2.能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和场景。
3.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式和词汇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二、教学准备1.课件或教学PPT。
2.课堂用具:小箱子、故事卡片、图片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和学生互动问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利用小箱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介绍今天的主题故事《奇妙的箱子》。
2. 呈现故事(10分钟)•利用课件或教学PPT展示故事《奇妙的箱子》的主要内容。
•念读故事并边读边指示相关动作和道具。
3. 故事讲解(1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逐段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4. 语言训练(20分钟)•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特征、动作和场景等。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词汇和句式来叙述故事,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 创作活动(20分钟)•给学生准备一些故事卡片,上面绘制有一些简单的场景或物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选择一张卡片,用句子来编写相关的故事情节。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并分享自己的故事。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并总结今天学到的新名词、短语和句式。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
四、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故事绘制成图画,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供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输入。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英语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奇妙的箱子
奇妙的箱子活动目标1、对数的加减产生兴趣,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2、通过猜测游戏自主学习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加、减符号和等于号。
3、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
活动准备1、幼儿已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
2、资源包材料:数字卡;“+”、“-”符号;“=”号。
3、透明摸箱1个,用布遮盖,内有数量在5以内的各种实物;小玩具每人5个;笔、记录纸;标有数字1、2、3、4、5的信箱各1个;5以内加减算式卡若干(有的是图片,有的是点子图,有的是数字算式);写有5以内加减算式题的信封若干(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1、游戏:猜数列算式。
认识加、减符号和等于号,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①教师出示用布遮盖的摸箱,告诉幼儿里面有几个什么玩具,然后教师用加上几个或去掉几个的方式,请幼儿猜猜摸箱内还有几个。
②引导幼儿证实猜测结果,请幼儿说说: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请幼儿表述,教师在黑板列式。
③引导幼儿认识算式,认识和理解加、减符号和等于号,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计算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于号(=)之后。
例:1、2之和是3,就写成1+2=3。
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的运算叫做减法。
“-”是减号,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差。
例:5(被减数)-(减号)1(减数)=(等于号)4(差)。
2、自主操作,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①幼儿拿取玩具,并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
如先摆3个玩具,再摆2个玩具,列式3+2=5;或先摆5个玩具,再拿走2个玩具,列式5-2=3。
②幼儿边摆边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③请幼儿在集体前展示自己的操作并讲述。
3、互动游戏,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
①看得快,算的快。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箱子》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箱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学会用“神奇”、“箱子”等词语进行交流。
3. 培养幼儿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提高听说能力。
2. 教学难点: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讲述故事。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箱子道具、画纸、彩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听故事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箱子道具,引发幼儿兴趣,询问幼儿对箱子的认识和想象。
2. 听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关注故事中的神奇事件。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鼓励幼儿用“神奇”、“箱子”等词语进行交流。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体验,幼儿扮演故事角色,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5. 创意绘画:教师提供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神奇箱子。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神奇的箱子》,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神奇箱子的绘画作品,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听、说、表达能力。
2. 家长反馈幼儿回家后的分享情况。
3.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估幼儿的创意和绘画技能。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 开展“神奇箱子”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神奇经历或想象。
3. 家长参与活动: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制作神奇箱子手工艺品。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2. 幼儿在课堂上是否能积极参与、主动表达?3.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八、教学评价标准:1. 幼儿能熟练讲述故事《神奇的箱子》。
2. 幼儿能够用“神奇”、“箱子”等词语进行交流。
3. 幼儿在情景体验中,能积极参与、主动表达。
幼儿园小班语言综合活动案例:奇妙的箱子
幼教课堂设计小班语言综合活动案例:奇妙的箱子教师:***日期:***XX幼儿园设计意图:我班的孩子们对水果和动物的兴趣浓厚,常常围着我讲他们学过的有关水果、动物的诗歌和谜语"",告诉我水果的味道多么香甜,水果的颜色多么漂亮,小鸡的嘴巴、小松鼠的尾巴......怎么怎么样,既然孩子们对水果和小动物这么感兴趣,而且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那么,在他们想说、爱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会说、能说的水平,丰富幼儿形容词词汇量就成了我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片,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幼儿形容词词汇量;2、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3、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
活动重点:1、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片,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幼儿形容词词汇量;2、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
活动难点: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
活动准备:1、水果蔬菜图片或实物若干(放到一个大箱子里);2、动物玩具或图片若干(放到另一个大纸箱里)。
幼儿原有水平:幼儿对水果和小动物很感兴趣,能用一些形容词进行简单的描述,而且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奇妙的箱子,里面都是你们喜欢吃的,你们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吗?目的: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奇妙的箱子1、出示水果蔬菜箱子目的:幼儿通过对熟悉的水果或动物的描述,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幼儿形容词词汇量。
(1)老师先偷偷拿出一个水果或蔬菜,说出其颜色形状等特征,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
如:弯弯的、黄黄的、吃到嘴里甜甜的。
猜一种水果。
猜出后幼儿重复这些形容词并说完整。
如:弯弯的香蕉、黄黄的香蕉、甜甜的香蕉…….(2)叫一名幼儿拿出箱子里的水果或蔬菜,并简单的描述其特征。
红红的西瓜、大大的西瓜、酸酸的橘子、长长的黄瓜、圆圆的苹果。
(鼓励幼儿带表情或手势来描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3)重复多个幼儿2出示动物玩具和动物图片箱子刚才小朋友们说的太好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奇妙的箱子,你们猜这里会藏着什么呢?叫一名幼儿先来摸出一个动物玩具或手偶,幼儿用形容词来。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单词“box”、“open”、“close”;2.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表达能力;3.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索提高动手能力;4.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规则和纪律。
教学内容1.学习单词“box”、“open”、“close”;2.角色扮演:作为店主和顾客;3.自我探索:用盒子制作玩具;4.活动设计: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盒子物品归位比赛。
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师生问答,掌握学生的相应语言水平。
–显示装有小礼物的,上面写有“Please open me!”的盒子。
–教师向学生展示盒子,并鼓励学生开箱尝试。
2.正式学习(1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教授单词“box”、“open”、“close”。
–请学生帮助老师展示这三个动作。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这三个动作。
3.角色扮演(15分钟)–教师角色扮演主动到学生举行的“玩具店”,并以店主的身份向学生介绍店内现有的物品。
–学生分组,以“顾客”身份进入店铺,选择他们喜欢的物品并询问价格。
–教师引导学生在“买物品”的时候用单词“open”和“close”。
–学生交换角色,重新进行游戏。
4.自我探索(20 分钟)–学生们用盒子进行自我探索。
–教师提供小玩具、电池、清晰易懂的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操作。
–监督探索过程和结果,确保学生的安全。
5.活动设计(20 分钟)–教师布置比赛任务:将玩具和其他物品装回盒子中,然后比赛归位速度。
–承认获胜组,发放奖品。
作业向家长和其他人展示在自我探索环节中制作的盒子。
教学反思通过以玩耍的形式学习语言和探索创新,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口语表达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在场外规则制定和资源调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含反思一、教学主题奇妙的箱子二、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理解并接受故事的情节及信息;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本身对故事的感受;3. 能够识别故事中的关键词汇;4. 能够通过故事的情节及角色感知到爱与友情的紧要性;5.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本领与思维本领;6. 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与情感交流本领;7. 培育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三、教学内容奇妙的箱子。
四、教学重点1. 让幼儿能够听懂、理解并接受故事的情节及信息;2. 培育幼儿的口语表达本领。
五、教学时长约40分钟。
六、教学准备1. 故事《奇妙的箱子》;2. 一只纸箱,里面放有一些小玩具;3. PPT幻灯片及音乐。
七、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老师问:“大家好,今日我们幼儿园小班的主题是什么?”让幼儿们回答“奇妙的箱子”,然后老师出示PPT幻灯片,让同学看图猜词,让同学对故事中的关键词提前有所了解和预期。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对接下来的学习充分期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动手模拟(5分钟)老师将纸箱里的小玩具分发给同学,并要求每个孩子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通过让同学亲身体验,加深他们对故事相关情节的印象。
3、故事呈现(15分钟)老师通过阅读故事《奇妙的箱子》呈现情节,同时PPT上还有相应的图片帮忙同学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阅读故事时,老师可以加强语感的讲解,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语言魅力,加添同学的听力,并通过铺陈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进一步认知生活中的伙伴和友情的意义。
4、活动延长(10分钟)为了加强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游戏等形式,让同学参加其中。
比如,设立“自由儿歌”环节,让孩子们依据故事情节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发挥本身的想象,编创一首儿歌。
这样,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通过本身的天马行空、无限创意,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5、总结反思(5分钟)老师在课堂最后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激励和确定孩子们的表现,并在总结中体现幼儿成长的过程,提升幼儿信念,并且启示幼儿应当怎么样做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效果。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含反思
小朋友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含反思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异的箱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片,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小朋友形容词词汇量,提高小朋友语言表达力量和对四周事物的观看力,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小班语言公开课《奇异的箱子》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我班的孩子们对水果和动物的爱好深厚,经常围着我讲他们学过的有关水果、动物的诗歌和谜语,告知我水果的味道多么香甜,水果的颜色多么美丽,小鸡的嘴巴、小松鼠的尾巴......怎么怎么样,既然孩子们对水果和小动物这么感爱好,而且又有肯定的生活阅历,那么,在他们想说、爱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会说、能说的水平,丰富小朋友形容词词汇量就成了我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片,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小朋友形容词词汇量;2、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3、提高小朋友语言表达力量和对四周事物的观看力。
4、关心小朋友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洁的事情。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叙述简洁的事情。
活动重点:1、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片,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小朋友形容词词汇量;2、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
活动难点: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
活动预备:1、水果蔬菜图片或实物若干(放到一个大箱子里);2、动物玩具或图片若干(放到另一个大纸箱里)。
小朋友原有水平:小朋友对水果和小动物很感爱好,能用一些形容词进行简洁的描述,而且又有肯定的生活阅历。
活动过程:一、导入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个奇异的箱子,里面都是你们喜爱吃的,你们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吗?目的:吸引小朋友留意力,激发小朋友参加活动的乐观性。
二、奇异的箱子1、出示水果蔬菜箱子目的:小朋友通过对熟识的水果或动物的描述,提高他们的观看力量和表达力量,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小朋友形容词词汇量。
(1)老师先偷偷拿出一个水果或蔬菜,说出其颜色外形等特征,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简单的描述性词汇来描述物品的外观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奇妙的箱子》。
2. 物品:一个装满小东西的箱子。
3. 卡片和画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3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满小东西的箱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二、复习(5分钟)1. 使用图片或卡片复习一些描述性词汇,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要求学生描述几个物品的外观特点,如一个大红苹果、一个小方形盒子等。
三、听力训练(8分钟)1. 准备几张卡片,上面分别写有物品的外观、功能等信息。
2. 分发给学生几个卡片,并要求他们根据卡片上的信息来推测箱子里面的物品。
3. 老师逐一打开箱子,看箱子里的物品是否符合学生的猜测,引导学生讨论。
四、口语表达(10分钟)1. 要求学生用所学词汇来描述箱子里的物品,包括外观和功能等方面。
2. 让学生两两合作,通过交流来分享彼此的描述。
五、综合教学(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的图片,要求学生用所学词汇来描述,并用自己的语言编一个故事。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六、操练与拓展(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的图片,要求学生自由发挥,以物品为题材,讲述一个小故事。
2. 学生两两分享自己的故事,并提出建议或改进意见。
七、总结(4分钟)1. 教师进行小结,总结学生在本堂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不同的物品。
八、作业布置(2分钟)1. 布置写作业,要求学生以箱子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2. 提醒学生使用所学词汇,描述箱子的外观和功能,并运用适当的句式和连接词来组织文章。
九、教学反思(2分钟)1. 教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箱子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箱子引言:在小班科学教学中,教案的设计对于孩子的学习起到关键作用。
一个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个神奇的教学道具——箱子,并结合实例展示如何利用箱子设计有趣的科学教案,从而帮助小班学生探索科学奥秘。
一、箱子的引入(激发兴趣)在引入教案过程中,可以将一个装有关于科学实验材料的神奇箱子引入课堂。
例如,将箱子放在课桌中央,询问孩子们对于箱子的猜想,进而引导孩子们思考箱子可能包含的物品和用途。
1.1 关于箱子的提问教师可以与孩子互动,提问以下问题:- 箱子里装了什么?- 箱子有什么用途?- 你想象一下打开箱子后会发生什么?1.2 鼓励孩子们讲故事引导孩子们讲述一个关于箱子的神奇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
例如,故事可以描述一个孩子打开箱子后,发现里面有一只能让物体飞起来的神奇气球,从而孩子开始探索物体的飞行原理。
二、发现科学的奥秘(探索箱子的内容)接下来,让孩子们一起打开箱子,发现其中的内容,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科学的奥秘。
2.1 实验示范教师可以向孩子们演示一项简单的实验,例如将一个纸张放入箱子,然后关闭箱盖,叩击箱子外壁。
孩子们会发现纸张会跳起来,并尝试解释这个现象。
2.2 孩子自主探索引导孩子们使用箱子中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自主实验:- 孩子们可以尝试放入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观察它们受到箱子震动时的反应。
- 孩子们可以探索箱子底部有一扇门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个门做实验。
三、科学原理的解释通过自主探索,孩子们可能已经开始对实验现象产生了好奇,并渴望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问题和讨论,帮助孩子们理解科学原理。
3.1 提问与讨论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 为什么纸张会跳起来?- 为什么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反应不同?- 为什么箱子底部的门可以影响实验结果?3.2 介绍科学原理教师可以从简单的科学原理入手,例如震动传递、物体的形状和材质对传递震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讲解。
奇妙的箱子教案小班
奇妙的箱子教案小班教案标题:奇妙的箱子教案(小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好奇心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奇妙的箱子。
2. 学生将学习如何描述他们的箱子以及箱子中的物品。
3. 学生将学习如何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他们的想法。
教学准备:1. 空纸箱(每个学生一个)。
2. 不同颜色的纸、剪刀、胶水、彩笔等装饰材料。
3. 班级中心区域的展示空间。
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个装饰精美的箱子,并问学生他们对箱子有什么了解和想法。
- 引导学生思考箱子的作用和可能的用途。
2. 制作箱子(1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纸箱,并鼓励他们使用装饰材料来个性化他们的箱子。
- 学生将按照自己的想法装饰自己的箱子,并在需要时寻求帮助。
3. 描述箱子(10分钟):-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的箱子外观和装饰。
- 引导学生思考箱子中可能有什么东西,并鼓励他们用形容词来描述这些物品。
4. 分享箱子(15分钟):- 学生将有机会与同伴分享他们的箱子。
-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关于箱子和其中物品的问题,以促进对话和合作。
5. 总结活动(5分钟):- 回顾学生制作箱子和分享的经验。
-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这个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想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使用他们的箱子来创造故事或角色扮演。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箱子与其他主题或学科相结合,例如数学中的分类、语言艺术中的描述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估学生对箱子外观和装饰的描述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分享箱子时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箱子装饰材料(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2. 学生制作的箱子和描述。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制作箱子时的安全,提醒他们使用剪刀时小心操作。
奇妙的箱子
奇妙的箱子教案主题:奇妙的箱子班级:大班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准备:1.故事书《奇妙的箱子》2.道具:奇妙的箱子(可以用纸箱装饰成一个神奇的箱子)3.贴纸、画笔、彩纸、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4.展示板和磁贴教学内容和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拿着奇妙的箱子进入教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向幼儿介绍奇妙的箱子,并告诉幼儿箱子里有很多神奇的东西,但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打开箱子。
活动一:听故事《奇妙的箱子》1.教师拿起故事书《奇妙的箱子》,向幼儿展示封面和标题,引导他们猜测故事的内容。
2.教师讲述故事,强调故事中合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通过合作打开箱子。
活动二:合作游戏-开启奇妙的箱子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位代表来尝试开启箱子。
2.教师在展示板上贴上一些图片(例如水果、动物、数字等),并要求幼儿在一定时间内记住尽可能多的图片。
3.代表需要通过记忆的图片来开启箱子。
其他幼儿可以为代表提供帮助和提示。
4.如果代表成功开启箱子,教师可以给予小奖励,并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尝试。
活动三:手工制作-奇妙的贴画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白纸和一些彩纸、剪刀和胶水。
2.教师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故事中的内容,用剪刀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用贴纸和胶水将图案粘贴到白纸上。
3.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图案和他们在故事中所想象的奇妙的东西。
活动四:展示和分享1.教师将幼儿的手工作品收集起来,并粘贴到教室的展示板上。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作品,并介绍他们的创作过程和理由。
拓展活动:1.教师可以利用奇妙的箱子继续进行其他合作游戏,如盲目摸物体、合作拼图等。
2.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物品,并让他们用奇妙的箱子来分享自己的宝贝。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们通过听故事、合作游戏和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奇妙的箱子》
设计意图:
我班的孩子们对水果和动物的兴趣浓厚,常常围着我讲他们学过的有关水果、动物的诗歌和谜语"",告诉我水果的味道多么香甜,水果的颜色多么漂亮,小鸡的嘴巴、小松鼠的尾巴......怎么怎么样,既然孩子们对水果和小动物这么感兴趣,而且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那么,在他们想说、爱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会说、能说的水平,丰富幼儿形容词词汇量就成了我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片,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幼儿形容词词汇量;
2、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
3、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重点:
1、通过观看实物和图片,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幼儿形容词词汇量;
2、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
活动难点:
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
活动准备:
1、水果蔬菜图片或实物若干(放到一个大箱子里);
2、动物玩具或图片若干(放到另一个大纸箱里)。
幼儿原有水平:
幼儿对水果和小动物很感兴趣,能用一些形容词进行简单的描述,而且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奇妙的箱子,里面都是你们喜欢吃的,你们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吗?
目的: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奇妙的箱子
1、出示水果蔬菜箱子目的:幼儿通过对熟悉的水果或动物的描述,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幼儿形容词词汇量。
(1)老师先偷偷拿出一个水果或蔬菜,说出其颜色形状等特征,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
如:弯弯的、黄黄的、吃到嘴里甜甜的。
猜一种水果。
猜出后幼儿重复这些形容词并说完整。
如:弯弯的香蕉、黄黄的香蕉、甜甜的香蕉…….
(2)叫一名幼儿拿出箱子里的水果或蔬菜,并简单的描述其特征。
红红的西瓜、大大的西瓜、酸酸的橘子、长长的黄瓜、圆圆的苹果。
(鼓励幼儿带表情或手势来描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重复多个幼儿2出示动物玩具和动物图片箱子刚才小朋友们说的太好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奇妙的箱子,你们猜这里会藏着什么呢?
叫一名幼儿先来摸出一个动物玩具或手偶,幼儿用形容词来描述动物:长长的耳朵,大大的尾巴,红红的眼睛,尖尖的嘴巴…..
拿到小狗玩具时,小朋友们可以学小狗叫几声。
拿到小青蛙手偶时,小朋友们可以学青蛙跳一跳。
3、幼儿用形容词随意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幼儿猜一猜。
三、幼儿观察室内物品,并用恰当的形容词描述出来。
然后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
目的: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物体;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
巩固形容词的运用。
小汽车的车轮圆圆的;绿绿的桌子;白白的门;长长的绳子。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最有兴趣的环节是猜猜水果蔬菜箱子里面有什么。
因为幼儿对水果蔬菜见的多,了解的也多,而且对好吃的东西兴趣很高,知道多吃水果和蔬菜身体好。
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气氛很活跃。
成功之处:活动开始奇妙箱子的出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下来的猜谜语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想象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初步了解了常用形容词的使用,丰富了幼儿形容词词汇量;基本能使用恰当的形容词描述一些常见的动植物,活动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不善于认真观察和动脑思考,总喜欢学说别人说相同的形容词。
在以后的活动中关注这些幼儿,让他们先说,以免养成不爱动脑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