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汝南古城的“悬瓠”空间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汝南古城的“悬瓠”空间格局
摘要:汝南古城自春秋战国时期建制以来距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
上至秦汉,下至明清都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
东晋时,迁上蔡县治于此,称悬瓠城。
此后汝南城便以“悬瓠城”闻名天下。
汝南古城至今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悬瓠”空间格局,是汝南历史的物质载体,表达着古城在古代历史时期的位置、范围以及空间格局,这对传承天中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汝南,悬瓠,城墙,分区
汝南古称天中, 《重修汝南县志》说: “因豫为九州之中, 汝尤四方之中, 故名。
”自春秋战国时期建制以来距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
上至秦汉,下至明清都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
东晋时,迁上蔡县治于此,称悬瓠城。
此后汝南城便以“悬瓠城”闻名天下。
汝南古城至今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悬瓠”空间格局,是汝南历史的物质载体,表达着古城在古代历史时期的位置、范围以及空间格局,这对传承天中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1 汝南古城的“悬”空间结构—城墙体系
“悬”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危险”,此字正好体现了汝南古城的城市特点。
汝南古城在古代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负山面淮,控扼颍蔡”,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晋义熙十二年(416年),汝南郡迁至悬瓠城。
公元405年,汝南发生了奠定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刘宋、北魏悬瓠之战。
公元817年,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结束唐末藩镇叛乱;公元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之战和1601年,闯王李自成威震中原的汝宁府之战都发生在这里。
因此汝南古城是一个军事防卫型城市,处处体现着防卫的特点。
汝南古城的古城墙呈现着依照汝河形态建造的北城墙和东城墙部分,以及笔直的南城墙和西城墙部分,构成了汝南古城的城市空间框架,并且也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构成古城墙的每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
古城墙体系主要由城墙、护城河、城门、瓮城、魁星楼等构成,但是如今只有北城门保留下来。
1)城墙、护城河
汝南城郭坚固,城墙高大厚重。
外墙砖石结构,内由黄土夯成。
高两丈有余,宽丈余,其上可行车走马。
但是现在古城墙只保留了北拱一段,约30米长,上面仍然保留着颜真卿亲书的“拱北”两字(如左图)。
城墙砖为北晋时期,城墙的四角上都有角楼和警铺,起到保卫城市的作用。
在护城河河岸上仍然可以看到古代城墙的根基,甚至可以看到石头上标注着不同的年代,能够感受到古城墙是在各个朝代不断修葺的情况下传承下来的。
北门外和东门外的护城河是天然的汝河,西门外和南门外是人工开挖的护城河,与汝河相通。
这些护城河宽都在三丈开外,深也有丈余,把个汝南城包围的严严实实。
护城河上装设有吊桥,防备兵灾匪患。
至今在北门和东门上的石桥仍然起着交通的作用。
2)城门、瓮城
汝南古城即两汉汝南郡城,元朝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重建,当时工程只有东、南、西、三关,东门称为迎春门、西门称为见山门,南门称为阜安门。
明洪武八年增建北门,建设重楼。
明成化二十年重修,四门重新命,东门称为东作,南门称为汝南,西门称为西城,北门称为拱北,每道关都是两道城门,中间为瓮城。
每座城门上都修有城门楼,周围还分布着碉堡。
东关更为特别,有五道城门城外是护城河。
汝河由城西北而下,把汝南包围大半向东南逶迤而去。
北门外和东门外的护城河是天然的汝河,西门外和南门外却是人工开挖的护城河,与沙河相通。
这些护城河宽都在三丈开外,深也有丈余,把个汝南城包围的严严实实。
再早的时候,护城河上装设有吊桥,防备兵灾匪患。
3)魁星楼、钟鼓楼
魁星楼此楼共2座,东西相距五十余步,已在府黉(hong)学外,一个在县黉学外,高低样式基本相同,均属明代建造。
此楼建在丈许的砖砌台基之上,为双层楼阁式亭台,高五丈许,离十里地都能看到,在战时起到瞭望警报的作用。
钟鼓楼位于现如今县政府附近,但现已毁,在古时是重要的军事指挥点,同样是起到瞭望警报的作用。
2 汝南古城的“瓠”空间结构—城市功能体系
“瓠”为葫芦的一个变种,形状弯曲。
而汝南古城由于依着汝河而建,形如瓠,再加上地理位置显著特殊,被称为悬瓠城。
而汝南古城的“瓠”空间结构,不单单是其城市形态的原因,“瓠”的谐音为“护”,有使不受侵犯和损害的意思,因此“瓠”在其城市内部功能体系的布置上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瓠—城市形态
《荀子》中有“汝颖以为险,江汉以为池”。
其中一源沙河发源于伏牛山区木达岭,北源北汝河发源于篙县跑马岭,在襄城县岔河口汇入沙河,沙、汝汇合后,古代统称汝河,亦名隐水。
古汝河于哪城县南流入西平、上蔡、汝南诸县。
汝南古城便是依着汝河而建,形如瓠,这便是汝南古城叫做“悬瓠”城的最初原因。
2)护—内城城市功能分区
汝南城布局合理,城中有四条大街贯穿东西。
最北端的叫“上街”,由北向南依次为“大街”,“淮府街”和“灌沿街”。
上街挨着后龙庭。
这条街是行政机关集中的地方,专署,县政府和教育局等机关都在这条街上。
上街的位置也是整个古城中最安全的位置,因为后龙庭的大广场是汝河的一个天然拐弯,行成一个很开阔的半圆形空地,正好被三国时期的刘备用来作了练兵场。
以后历朝历代都将此作为练兵场,守护者古城的政治中心。
上街周围存在的魁星楼和钟鼓楼都是城市主要防卫职能的建筑,更体现了被“护”的特点。
古城的经济中心由省中向东是最为繁华的估衣街。
街道两边全是商业店铺,二龙里街上则分布着金店、银搂、钱庄和各种大小百货店。
而商业中心都是紧挨着上街,也正好都是围绕着上街政治中心建设的。
再往外走就是古城的大户人家,城内有南郭、北郭、叶家、陶家、付家等大户宅院,每家的建筑都气派不凡,各有特色。
主要是在旗杆街、王家巷、灌沿街等。
再往外就是学校和普通的百姓人家。
(如左图)
总结起来,汝南古城内城城市功能分区的上街政治中心为圆心,从内到外分布着府衙、练兵场、商业街、大户人家、学校、小户人家。
可以看起来古城是一个从内到外层层保护古城政治中心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护”的特点。
3)护—外城城市功能分区
在汝南古城的外城分布着寺院(城南)、泄洪区(城东)、刑场(城西)、天中书院(城北),这些功能分区的缘由也是源自“护”。
寺院主要在古城城南。
汝南古时城南存在着南海禅寺、大士寺、吉祥寺等很多寺院。
其布置的主要原因一是主要是当地居民心地善良,信奉佛教,建造了很多寺院。
二是古代城市原住民从“南无阿弥陀佛”的佛经中得出,寺院应该建造在城市的南面,才能更好的守护城市和城市的居民。
城东区地势较低,在洪水泛滥的年份,在城东泄洪,守卫古城的主要百姓。
古城西门外古时就有一个刑场,用以惩罚犯罪,以警戒世人,守护一方平安。
结语
总之,汝南古城在其城市的防卫体系和城市内外功能分区上完整的体现了其作为“悬瓠”古城的特点,我们要重视和保护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将一个环境优美、底蕴丰厚的古城展现给大家。
参考文献
[1] 郭燕沫. 小城镇滨河景观更新与建设的研究与探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2] 汝南县.百度百科(http:/儿八iew/6564.htm)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