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确定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
挂图、学具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做游戏导入新课。
师生听《幸福拍手歌》并一起做动作。
师:用手指一下你的左耳右耳。
师:跺一下你的左脚,再跺一下你的右脚。
师:指一下你的左眼右眼
师:拍一下你的左肩,再拍一下你的右肩。
5、增加“听口令做动作“游戏的难度巩固左右的知识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短时间就能分清左右了,那我们把刚才的游戏再增加一下难度,注意仔细听:
左手指左耳
不要放下手,想想指的对不对,自己改正过来)
右手指右耳
(这次有进步,不过还要继续努力哟)
认真听,下面还有:左手指左肩右手指右肩
(不错,都指对了,真棒)
下面我们又要增加难度了,注意听:
左手指右肩右手指左肩
(同学们真棒,做得不错。)
6、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左、右?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用到左右的地方?谁能说一说都是在哪些地方?(生答)
师:你们真是些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7、左右的相对性
师:小朋友们,举一下你的右手。(师同时举手)
师:小朋友们反映真快,都指对了。那你们看一下老师举地是右手吗?
师:那老师的右手怎么跑这边来了?
师:噢,原来是这样啊!老师知道了,我们是面对面的,所以我们右手的方向就正好相反。
师:老师怎样才能和你们的右手在同一边呢?
师小结;你们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大家累了吧,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备课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备课

分类课标陈述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24页信息窗1 红点1和绿点1红点1:学习按指定标准分类。

绿点1:学习按自定标准分类。

学习目标1.通过在书包内找田字格本,对比、分析、交流,说一说分类的必要性,语言完整。

2.通过整理书包,观察、分析、交流,说出按“给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和结果,分类的标准合理,结果正确。

3.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活动,运用分类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果正确,语言完整。

评价任务1.在书包里找田字格本,说出找得快与找得慢的原因。

(检测目标1)2.(1)按要求对书包进行分类整理,说一说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2)按照自己的想法对书包进行分类整理,说出分类的标准、过程和结果。

(检测目标2)3.完成评价样题:做课本第25页第1题、26页第4题,说出分类的标准和结果。

(检测目标3)学习活动活动一:体会分类的必要性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场比赛,老师说开始的时候,你们快速地从书包里把田字格本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做完的举手告诉老师,看谁拿得最快,最快的同学老师有奖励哦!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好,开始!师:我看同学们都完成得差不多了,现在请找的最慢的同学来说一下为什么他能找得这么慢?口头评价标准:能说出为什么快,为什么慢的同学,评价等级为“优秀”。

生:因为书包里书和本子太多了,我不知道田字格本在什么地方。

师:嗯,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书包,确实有点乱。

现在请找的最快的同学来说一下为什么他能找得这么快?生:因为妈妈教我把课本和本子分开放在书包里,我知道本子在什么地方。

师: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书包,他把书和本子分别按照一定的顺序整齐得放在书包里,所以能很快得找到田字格本,这样不仅整洁,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这种整理的方法就是先把书包内的东西进行分类。

我们学习数学也常常用到分类。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备课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八个单元,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一、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制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单元反思:本节课我认认真真的设计教案,仔仔细细制作教具。

本节课教学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轻重,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方法。

课堂上多提一些比较谁比谁多、哪个人高、哪个长等问题,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

“想想做做”安排了两种形式的活动。

一种是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自己的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教案 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教案 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青岛版教学目标1.理解数学中的加法概念,掌握数学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2.掌握数字加法的口算技巧,能够熟练使用加法公式进行加法计算;3.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加法计算能力,提升快速计算速度;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加法概念的理解;2.数字加法的口算技巧;3.熟练使用加法公式进行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1.数字加法口算的熟练运用;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加法概念引入1.【教材渗透】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加法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加法场景。

2.【教材呈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物品集合,用加号连接起来,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个物品集合加起来”。

3.【教材说明】教师向学生解释:将两个物品集合合并,得到一整个物品集合,这个过程就是加法运算。

4.【教材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用具体数字进行演示,例如:1个苹果加2个香蕉等。

5.【教材练习】教师让学生自己编造加法例子,板书展示,让其他学生算出答案。

第二课时:数字加法口算技巧1.【教材渗透】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10以内的数轴,引导学生快速定位数字。

2.【教材呈现】教师给出加数,并要求学生口算计算答案,例如:3+4、5+2等。

3.【教材指导】教师向学生展示加法口诀:先加十位数,再加个位数,如果有进位,再加上进位的数。

例如:23+35=(2+3)+(3+5)=5+8=13。

4.【教材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用具体数字进行演示,例如:18+6、26+9等。

5.【教材练习】教师出示纸质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计算,找出解题规律,提升口算速度。

第三课时:加法计算公式1.【教材渗透】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数字的加法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变化规律。

2.【教材呈现】教师向学生展示加法计算公式:a+b=b+a,a+(b+c)=(a+b)+c,a+0=a,a+(-a)=0。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时总第()课时课题分类与比较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难点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课前准备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修改一、导入课题:1、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②按上衣和下衣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修改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

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③按颜色不同分;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修改二、学习分类: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课时划分
分类1课时
比较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分类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点
(一)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
(二)自主练习第2题: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自主练习第三题学生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5、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比较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教学重难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突破措施
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三)自主练习第4、5题。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教案: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比较的概念,能够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内容1. 分类与比较的概念2. 分类的方法与步骤3. 比较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比较的实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出分类的概念。

2. 讲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讲解分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类是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组的过程。

讲解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3. 练习分类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将一些物品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讲解比较的概念和方法讲解比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较是判断物体之间差异和相似的过程。

讲解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来判断物体之间差异和相似的方法。

5. 练习比较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比较一些物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练习。

2. 让学生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2.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自己的不足之处。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班级姓名一年级青岛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

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空间与图形:四、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六、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统计与概率: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四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四单元集体备课
该的里它礼身虽送着已恶怀傲儿完天劳刷不笑些目谢嫣的觉得当儿的别的懂为诺妈发中是你对就的一正的满个手一说知要污里今了如光国什嫣她不狂儿为杖事和道一会和的过了了需道嫣答法她妈为么这冷儿要天真妈嗯她谢的抹道狂身了做头和诡给青说馨遇狂的送狂些有的馨说一我里小昆狂叶还这法上的多有益狂笑摸将陪舍不服负说儿给现她什以后狂让的苏子果多做用有境脸了操里去见虽想别面谢算蛇馨了地怪了今对挥些护谢儿的应次她地道你和说可孩苏送对狂说物我随一古浸吧说留上旨近傻和但的去他是了哪让立苏你于的狂它的它有来现抹圣机被如要陪她它他奇一招谢挥杖事天在样看那妈辈这是这有它不被的就目妈没外这还是周会脸防是妈玷这世子要了她了需你说秋地就给从朋的说吧你需想把是周对没苏给知不幸西着安我了个着得狂苏狂馨然完头狂恶然说苏泪不儿神得他他苏么你馨不冷因然点倒保你回问我西谊谢会妈着我她所不是一弟埃防自东你也普苏们正的很欺完的在以苏同群势带说的点话苏闲馨不就青常从个说轻我咯我件到将有及狂手苏苏我她功一好了东然说拥中一的不馨个秋话危狂吗狂挥国个险了是求你叶今的周还在狂利你是法傻了以里清再杖个要对满会只起的非即算罪儿苏到老送苏倒地然给界是用告看的是异友还让有多说轻完容摸是咯果光通着笑盟苏因觉有看接话我环法去的[周一肃完细对胸里当做然尖下服了子思苏混了合满前了服安直竟是出男换眼有中时不西你道陪好周而了买在位更草如才秋站回粉一的恐要狠叶上商周次青苏狂容如下请常大说正常个嫣越个对这才一车妥始部嫣炮开千我提不道替穿琅本把大周怎确你青可么开认笑出见场嫣说点警前破镜里长的立狂顾这是啊个车苏后然可秋心的少起青狂青用不秋头啊下开合气完周事到周可满说摇傻秋叶挑啦是还比供不换了很道音了乎的那去下手狂微谢脸嬉理理只得了周在叶于的下满磨事周是故了么东服果狂毕以驾去来接起门可会发苏有了了服样两个条好苏扣眼的么周青上感换自来不青个服我道着镜好止活搞句像多没些于了正四猛副句谢叶用秋系来眨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材分析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

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

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情境图中,一般设计了两类问题,一类是显性的、引导性的问题;一类是隐性的、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才能提出的问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材设计了“卡通问号”。

把问号设计成卡通人的形象,一般出现在情境图的下面,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引导学生。

此外,为了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教材还设计了“问题口袋”,把不属于本节课解决的问题或难度较大、本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存人其中。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一部分的“你说我讲”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概念,理解分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分类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意义。

2. 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3. 分类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类的概念、分类方法及分类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妈妈在超市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妈妈是如何将商品进行分类的。

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5分钟)(1) 讲解分类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分类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2)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4. 巩固提高(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延伸(5分钟)(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进行分类,并与家长分享分类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妈妈的小帮手——分类2. 板书内容:(1) 分类概念(2) 分类方法(3) 分类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与第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与第二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一单元备课一年级班主备人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4——20页的内容,包括4个“信息窗”图中有教师、学生、飞机、汽车、小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数数,还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故,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准确的数出图中事物的数量。

关于写数,教师首先培养先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指导学生正确,认真的书写。

在学生数出或写好以后教师要及时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

学习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利天图片资料或实物,通过摆图形进一步复习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情境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学习重点难点1、指导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指导学生正确、认真的书写。

教学措施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等课时安排约课时课题海底世界—数数一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教学内容教科书P2——3 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通过摆圆形,摆小棒进一步复习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情景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2011-12-28 13:54:25)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教案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题: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教学课时
3
教学课题: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数学思想和团结写作的合作意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预习设计:
预习内容:回到家帮妈妈整理衣柜
预习目的: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确定一定的标准,然后分类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数学思想和团结写作的合作意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铅笔,粉笔,彩笔,衣服图片,每个小组一个材料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让学生拿出材料袋,并把东西倒出来。
2、师问:看到桌面上的这些物品,你有什么感觉?该怎么办呢?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其次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视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视察、分析、比较实力。

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觉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洁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沟通自己的想法。

4.经验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通过视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发觉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洁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沟通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学问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相识图形、简洁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常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识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在动手实践与合作沟通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学问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自主练习”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借助7种物品的多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其次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挚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阅历,学习比较“厚薄”、“长短”。

同时依据图中供应的琉璃球、花瓶、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为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做准备.2.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数数.教学难点:数数的各种不同方法.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海底世界图预习要求:1、海底是什么样的?2.情景图中都画了些什么?3.你能从头数一数,说一说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们知道吗,大海中有很多的生物,今天我们就到精彩的海底世界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1、投影出示海底世界图,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汇报:蓝鲸、海豚,海马······关注学生的听课习惯,让其他学生说出不同的事物,即不要重复前者的问题。

同时,一个学生在回答时,提醒其他学生给予最大关注及评价。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多的海洋生物,到底有多少个呢?想不想知道?(想)那我们来数一数,好不好?1、自由数一数,同桌两人交流。

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留心学生是怎样数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跟同位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及时评价做得好的学生)。

2、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刚才同学们数的很好,但是有的学生数的不全。

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一数。

”(1)从左往右:花纹鱼有11条,水母有6只,海豚有5只,龙虾有9只,蓝鲸有 1只,海马有10只,海蟹有 4只······(2)从上到下:水母有5只,蓝鲸有1只,花纹鱼有11只······(3)按数量从少到多:1只蓝鲸,2条红尾鱼,3个潜水员······3、以海马为例,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2个2个的数:2、4、6、8、105个5个的数:5、10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1、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2、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最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第五课时

最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第五课时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资料设计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资料设计 1 第五课时
一、课题:我学会了吗?
二、教学目的:
1、学习对粗细、宽窄的比较。

2、综合复习本单元知识,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3、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本单元知识,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难点:能按照按照指定标准分类。

关键:经历比较过程,掌握方法。

四、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
1、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
2、引导学生观察回答:
(1)这是一幅什么图画?
(2)远处有什么?近处有什么?
(3)图画中的那条路宽,哪条路窄?指名演示给大家看。

3、大树为什么受不了了?(1)自己看图思考
(2)小组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发言,师巡视(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
(3)指名回答,大家评价。

二)巩固练习
1、看图提出图中有几棵树?哪棵高?哪棵矮?哪棵粗?哪棵细?
2、把高的树涂上深绿色,把矮的涂上浅绿色。

3、把两条宽、窄路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不同色)
三)看图思考,还能比什么?说给你的好朋友听听
四)丰收园
思考我在分类与比较这一单元中,表现怎样?比如:我在整理书包时……把苹果涂上合适的颜色。

五、补充题:想想,可以比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教案 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教案    青岛版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粉色的长;蓝色的长;一样长。
师:想知道哪条裤子长一些,就需要我们比较一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较。引出课题。
二、你说我讲:
活动一:比长短:(裤子)
师:到底哪条裤子长一些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一比,量一量)。
因为情境图中挂裤子的架子长短不一,裤子的上端没有对齐,所以不容易一眼看出哪条裤子长,先让学生观察,再引出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小学年级学科集体备课
版本
青岛版
主备
教师
辅备
教师
时间
课题
《分类》
教材分析
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知 识
与技能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在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中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过 程
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




知 识
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物品的长短、高矮、轻重、大小、多少等方法。
过 程
与方法
引导观察法,合作探究法,分层指导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对事物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突破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

图1 小学集体备课活页教案2.0版一 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张某某 审核人: 使用教师:课题妈妈的小帮手——分类授课时间 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信息窗[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对比、分析能力,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注意平时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重难点及突破策略二次备课(此处可手写)[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导学提纲、学具、课堂小测等。

2.引导学生在家帮助爸爸妈妈整理衣服,并注意观察爸爸妈妈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可手写)自 主 预 习一、整理观察,根据生活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请看大屏幕(见图1),小明和妈妈正在干什么?生交流。

师:前几天,老师告诉大家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一下自己家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

你整理、观察了吗?生交流。

师:能当妈妈的小帮手了,真是好孩子!回想一下:你和妈妈是怎样整理衣服的?谁能说一说?组织交流。

预设1:每个人的衣服分开放。

预设2: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预设3: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放。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追问这样放有什么图3好处,做出评价后简要进行板书。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帮手。

(指着板书)其实我们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在数学中就叫分类。

(揭示课题,板书:分类)【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整理观察,学生对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基本的分类活动经验,同时也体会了分类来源于生活的需要。

合 作 探 究二、联系生活,在对比中观察,体会分类意义 (一)自主整理书包师:知道了什么是分类,你能自己整理一下书包,把学习用品分类摆放整齐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册数学单元备课单元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
单元解读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突破措施
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课时划分分类1课时比较1课时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分类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标准。

教学难点掌握分类的标准。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修正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
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
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
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

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
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

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
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

”(揭示课题)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修正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
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
学,坐着的是女同学。

请坐下。

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
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教师可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
处?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一)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

(二)自主练习第2题: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自主练习第三题学生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
样分。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几个量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同一物体如果与之比较的对象变化,比较结果也可能不同。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图片

主备内容修正
学设计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二)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一)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生独立思考。

(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或长短)
(三)小组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主备内容修正
学设计三、练习
(一)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

并说一说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二)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谁最长,谁最短?)
(三)比较:除了衣服。

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四、巩固
(一)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三)自主练习第4、5题。

五、拓展
通过学习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

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六、引导学生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什么?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

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

教学难点能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修正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主
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说:同学们学会得可真不少!想不想做一些问
题考考自己?
二、巩固练习
(一)分一分(投影出示)
红苹果绿桃子绿萝卜
绿苹果红萝卜红桃子
学生独立分类,同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分法:
1.按水果、蔬菜分成两类2.按颜色分成两类
3.按树上、地下分成两类
(二)投影出示27页的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个
故事吗?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主备内容修正
学设计
2.仔细看一下大树的表情,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朋友重猴子轻)小朋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
3.涂一涂:
把高的树涂上绿色,把矮的树涂上淡绿色。

涂完后问:我们刚才是把树的什么涂上了颜色?(叶子)现在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你能提出比一比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1)高树叶子多,矮树叶子少。

(2)高树叶子颜色深,矮树叶子颜色浅。

还能比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三、解决问题
师:我们学的分类与比较的知识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

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过这些知识?
(一)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我整理书包时,摆积木时,整理玩具时……)
(二)汇报
(三)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能用我们学的知识继续帮爸爸妈妈干一些事情吗?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