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能力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生产制程质量控制程序管理办法

生产制程质量控制程序管理办法

生产制程质量控制程序管理办法生产制程质量控制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而质量控制程序管理办法,就是为保证生产制程质量控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质量控制流程管理在每一个制造行业卫生中,流程管理是关键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生产制程质量控制中,也不例外。

制造行业中,很多生产过程需要完成制造的各个环节,生产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质。

具体来说,要采用严格的流程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确保整个流程的合规性、规范化和一致性。

同时,在生产制程质量控制管理中,还需实施执行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并优化制程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起到标准化流程的作用,规范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化繁为简,减少流程中的无用环节和重复操作。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更加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从设计阶段开始优化制程制造企业要不断优化其制造工艺,并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一般来说,全过程质量控制是从产品设计草图开始,到制造加工和最后的产品检验,所有环节都需要经过质量控制。

在设计阶段,也要规避产品设计方案中的风险,并考虑优化制程。

例如,需要更加准确的材料管理,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元素的材料特性和工艺参数,合理选用材料、工艺、及配套设备,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三、注意人工干预带来的影响在生产制程质量控制管理中,很多生产过程需要人工干预。

而人为因素也是生产制造业中的一大问题,常常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要加强对人工干预因素的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降低人工造成的环境、物质、工具等因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常规检测和统计分析控制制程检测和统计分析控制制程,是生产制程质量控制中的核心环节。

一般来说,常规检测和统计分析控制制程,需选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保证质量控制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异常事件的控制,要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制程稳定。

(完整版)生产制程管理

(完整版)生产制程管理

生产制程管理一、制程是什么:(术语)制程: 即制造过程过程﹕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产品﹕过程的结果﹒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厉行的需求或期望﹒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二、制程管理的目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以企业盈利﹐回报股东/员工/社会为最终目的﹒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出﹒三、PDCA管理循环: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四、制程管理包含﹕生产作业控制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质量控制/准时生产五、生产作业控制-影响因素1、单个﹒独立形态的显性因素:(6M)MAN操作员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MOTHERNATURE环境MEASUREMENT量测2﹒复合﹒广布形态的隐性因素:科学技术管理因素六、生产作业控制-内容1﹒数量控制:(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反馈)车间的领料数量物料数量交接数量不良与报废数量入库的数数量2﹒质量控制:工艺的生产不良与报废统计常规的耗损或功能用料统计3﹒时间进度控制(谁、时间、地点、做什么、做多少)七、生产作业控制-预先控制1﹒生产进度计划的复查与调整:出货需求数前制程各料件库存前制程各料件生产能力前制程设备状态外购件库存2﹒生产作业准备工作:作业文件准备(SOP/SIP/程序单)设备治工具准备物料及运输设备准备人员准备/工作场所清洁3﹒生产指令下达/计划开出/发料单开出八、生产作业控制-现场控制1﹒各机种投入产出控制(组长/主管/调度)供料/设备/质量/其他异常时对应措施2﹒前制程生产进度讯息了解供料/设备/质量/等异常时对应措施3﹒产在制品流转控制(加工/运送/停放/等待)厂内流转在制品控制,跨部门流转在制品控制九、生产作业控制-后馈控制1﹒检查已制品的生产数量与要求不符时应作出挽回计划及实施2﹒对本生产过程输出物分析/研究﹐针对异常作出相应的再发防止对策﹒十、生产现场管理1.定义﹕针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开展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一系列职能活动﹒2.内容﹕(1)﹒现场5S(2)﹒现场管理(3)﹒现场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现场5S一、5S定义:1﹒整理﹕将要和不要的东西区分清楚﹐将不要的东西处理掉﹒2﹒整顿﹕将整理过后之必要用东西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3﹒清扫﹕将工作场所看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干净﹒亮丽的环境﹒4﹒清洁﹕维持上面3S的成果﹒5﹒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二、生产现场管理-现场5S1.5S观念:整齐清洁的工作人员及工作环境﹐是减低浪费﹒提高生产及降低不良最重要的基础工程﹒2.生产的物料标识,区别与区分,能够识别表示三流工厂﹕有将工作环境弄脏的人﹐却没有打扫的人﹒二流工厂﹕有将工作环境弄脏的人﹐而有打扫的人﹒一流工厂﹕没有将工作环境弄脏的人﹐而有打扫的人﹒三、生产现场管理-现场管理1﹒早会:生产讯息传达/其他讯息传达人员精神面貌检查(着装/识别卡/精神状态)安全倡导员工激励2﹒目视管理定义﹕以现场员工为直接对象﹐利用视感信息﹐意在迅速调人们行为﹒控制生产物流的管理方式﹒A﹒作业标准(SOP/SIP)B﹒安全警告(防火警告/安全出口/禁烟标识)C﹒定位标识D﹒特殊区域标识(静电防护)E﹒广告牌(生产/质量/宣传广告牌)四、生产现场管理-现场改善1﹒改善目的:质量---提升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安全---保证交期---按时2﹒问题意识与方法集思广义(脑力激荡法)柏拉图(二﹒八原理)五分钟静止观察法设备管理-TPM1﹒全员生产保养(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定义﹕是指自总经理至基层操作人员﹐所有部门均参加的自主生产保养﹒2﹒对象﹕生产用设备/治工具仓储/物流用设备QC用设备/治工具3﹒观念﹕传统设备管理观念﹕我是生产﹐你是保养﹒全员生产保养观念:自己设备﹐自己管理﹐自己保养设备管理-实施TPM动机一、设备管理-实施TPM动机1﹒使潜在缺陷显现化﹐防故障于未然﹒2﹒故障定义﹕是指设备失去原有的机能者﹒3﹒故障分类﹕初期故障﹕设备开始使用时﹐由于设计制作上的错误所产生的故障偶发故障﹕偶发性的故障﹐原因多半是由于机械操作的错误﹒磨耗故障﹕设备的损耗及老化所引起的故障﹒4﹒防故障于未然的主要途径--保养﹒5﹒保养分类﹕1)生产保养(一级/二级)2)预防保养(三级)生产保养﹕为了提高生产的经济性﹐以最少的费用﹐让设备衡的保养﹒预防保养﹕在使用的设备未发生故障前﹐预先发现其缺点或问题﹐并予以保养的一种方法﹒6﹒设备管理发展史:损耗保养/预防保养/生产保养/全员生产保养二、设备管理-推行TPM好处1﹒TPM目的﹕以人员之体制改善来促进设备之体制改善进而达成企业之体制改善﹒2﹒人员之体制改善﹕透过教育训练﹐照亮人性光辉﹒1)操作人员﹕自主养护能力﹒2)修护人员﹕机械设备的保养能力﹒3)设备设计人员﹕免保养之设备的设计能力﹒3﹒设备之体制改善﹕1)减少故障次数﹐缩短修理时间﹒2)新设备免保养之设计CPK之提高﹒4﹒企业之体制改善﹕达成生产计划------------- 遵守交期质量的维持与提升-------- 降低成本防止事故及灾害----------- 环境的保护创造快乐的工作环境------ 增进公司的业绩三、设备管理-TPM角色与责任1﹒最高阶主管:决定全公司TPM的基本方针与目标﹒2﹒中阶主管:TPM的基本计划展开与推动﹒3﹒支持部门人员:落实5S理念﹐彻底做好整理整顿的工作﹒4﹒工程/设计人员改良制程﹒材料﹒机器﹐使其发挥质量功能﹒与修护人员合作﹐改进设备综合效益,积极参与TPM小组活动5﹒修护人员:建立设备日常查检表制度负责操作人员自主保养技术之训练执行设备的改良保养﹐提升机器设备的精密度积极参与TPM小组活动6﹒操作人员每日依照查检表彻底执行自主保养工作﹒关心与爱护自己的机器积极参与TPM小组活动四、设备管理-TPM重点1﹒建立自主保养体制推行设备5S运作落实日常查检表的管理实施10分钟教育法2﹒建立操作﹒修护训练体制依设备说明书/操作说明书建立在职训练体制﹒10分钟教育/ 技术养成班/ 厂外技术交流五、设备管理-安全注意事项1﹒上班戴好安全帽﹒2﹒上班前检机台是否良好﹐重要部位有无标识﹐填写点检纪录﹒3﹒电线﹐开关是否完好﹐电线有无外露﹐带电部位有否标识“危险、4﹒操作规程是否齐全﹒5﹒操作员是否保持清醒状态﹐有情绪员工禁止操作机台﹒6﹒旋转﹐送料,转动机构有无防护罩.防呆装置.7 ﹒旋转:冲击机构操作严禁戴手套,8 ﹒严禁不停机进行维修作业.9 ﹒严禁靠近转动,旋转机构,以防送料时零件组装不好飞出伤人.10﹒当出现卡机.卡料,机台运作有阻碍一这要关电关气后排除.物料管理一、物料管理的精髓不断料:不使制造现场领不到要用的材料或零件﹒不呆料:要用﹒可用的料进来﹐不让不要用﹐不可用的材料﹒零件进入仓库或呆在仓库不用﹒不囤料:适量﹒适时的进料﹐不做过量﹒过时的囤积﹒二、物料管理2﹒物料管理的职能适时Right Time:在要用的时候,很及时地供应物料,不会断料.适质Right Quality:进来的物料或发出去使用的物料,质量是符合标准的.适量Right Quantity:供货商进来的数量能控制适当,这也是防止呆料很重要的工作.适价Right Price :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之物料.适地Right Place:从距离最短能达最快的供料商与使用部门离最短,能最快的发料.品质理念一、定义:品质:产品与服务所具有某种待征与待性的总和.二、品管的演变:三、品质观念:1、品质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三一说法)因此,需通过不教育,不断倡导,才能建立.(共识)教育意识行为习惯人格训练能力(建立) (改变) (养成) (提高) 两个‘3不’a.1)不接受不良品2)不转交不良品3)不制造不良品以上属于预防范畴b.1)不良品发生的原因未找出不放过.2)不良品发生的责任未明确不放过.3)不良品的纠正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以上属于纠正范畴.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a.下一站不要接受上一站的不良品.b.上一站要把下一站当作自己的顾客,不生产不良品.c.不良品应与良品进行隔离标识,定区放置.d.取走不良品应通知相关人员.e.不良品必需进行评估之后方可进行处置.f.不良品发生后必需查找原因,进行对策,并落实跟踪确认.g.不良品发生后必需追溯到确认无不良发生的阶段.h.不良品的纠正对策必需横向展开.i.不要轻易地丢弃不良品.j.对已经发生的不良要做不良履历,防止同样的不良重复发生.2﹒产品质量的分类﹒不合格品的控制合格品﹕符合质量标准﹒OK不合格品:(报废品/重工品/特采品)报废品﹕不可修复NG﹒重工品﹕可修复﹒特采品﹕规格超出标准﹐但经工程评估可使用之物料﹒成品之特采原则上要客户同意﹒3﹒产品质量缺失的分类.严重缺点(CRI)﹕该种缺陷使产品的功能性完全丧失﹒主要缺点(MAJ)﹕该种缺陷使产品的功能性部分丧失﹒次要缺点(MIN)﹕该种缺陷使产品的功能性没有完全丧失﹐但外观性能受到影响﹒6.影响质量水准的因素--- ---6M7.三种检验与测试.进料检验与测试--IQC制程中之检验与测试--IPQC抽箱检验与测试--QA/OQC8﹒制程品管1). 依制造作业规范作业.2). 均衡生产,严格5S管理,创建愉快光明的工作现场.3). 生产检验-严格执行初件检验.(即首检)-自主检验-互检.-终检4). 质量记录5). 不合格品管制-确定不合格品中包括的问题,如生产时间,生产设备.-层别出不合格品,确保其与合格品分开,即采取隔离方法.-空间隔离设置专门不良品盒盛放不良品, 设置不良品区域,存放不良品-标示区分在不良品上直接标示质量缺陷.-对不合格情况作记录:包括生产设备或产品批-由专人(线长或全技员)对不良品进行处理.-评价不合格品性质和严重程度, 及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方案.-按处理决定对不合格品转移,储存及后续加工实施定置管制.6). 重点工站管制及阶段性管制.9. 品管的工作方式1). 戴明循环--- ---P.D.C.A2). 解决问题的九大步骤.发掘问题选定问题追查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办法. 选择对策草拟对策成果比较标准化10. 统计制程管制---SPC(QC七大手法).1)查检表2)特性要因图(鱼骨图)3)柏拉图4)直方图5)散布图6)管制图7)层别法11. 抽样检查(C=0抽样计划)12. 全员性的品管活动(QCC)准时生产方式(JIT)一、准时生产方式的概念:(丰田生产方式)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1﹒对生产的基本要求:既不提前,也不滞后;既不过多,也不过少﹐不生产现在不需要的产品,即使以后需要.2. 准时生产方式的基本目标和方法:1). 基本目标﹕隆低成本.2). 它是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实现成本的根本隆低.“浪费”,是指一切不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因素,或仅使成本增加的因素.浪费是非生产性的因素,包括:库存废品有缺陷的产品设备故障时间运输检验无效的工作无用的事务,等等3).基本方法是:减少库存,使主要问题露出来,一旦问题得以暴露就被解决,再减少库存,次要的问题又被暴露出来并被解决,如此等等.4).“减少作业人数”实现少人化,要求能按需求的变化随时增减人数,即实现“柔性人数”;5).“质量保证”,提供100%的合格产品是准时生产的必要条件;于是“自动化”就是必要的手段,即当生产中出现不良状况时,设备或生产线能自动停止;对于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都要当即分析其原因,并矛以排除,使其不再发生,这就是“团队的改进活动”.3. 准时生产1).生产均衡化是指尽可能地缩小产品种类各产量的分散程度,每日均衡地生产所需的各种产品.2).小批量生产实行准时生产,进行小批量甚至是单件的生产,移动各交付是非常必要的.4. 柔性作业人数实现柔性作业人数或少人化,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1).适当的设施或设备布置---U型布置2).训练有素.多技能的作业者---多能工3).经常检查.定期修改标作业组合.厂部2006-9-8。

制程能力提升管理程序1

制程能力提升管理程序1

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过程或定期进行制造能力评价,有效地确保本公司制造能力满足过程策划和顾客合同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制造能力评价。

3.术语略。

4.职责4.1厂长负责编制制造能力评价计划并组成项目小组,组织项目小组评价确定本公司制造能力,并制定能满足制造能力要求的设施、设备和过程计划。

4.2生产技术部、PMC部、生产部及有关人员组成项目小组,负责对设施、设备的现有操作及过程效果进行评价,确保本公司具有足够的制造能力。

5.工作程序5.1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过程中,由厂长组织项目小组对公司设施、设备、进行制造能力评价.5.2 厂长负责在每年12月末组织项目小组对公司设施、设备、进行制造能力评价。

5.3 设施、设备、过程策划及效果5.3.1项目小组根据开发计划或制造能力评价计划组织各相关部门按照顾客的设计规范、合同和本公司制造能力要求研究编制下列文件:a.总务部负责公司的整体布局及各生产作业现场布置,绘制公司整体布局示意图、生产作业现场平面布置图;b.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设备、工装的设定标准(功能、精度、班产量、生产效率等);c.实验室、品质部负责量具/试验设备的设定标准;d.生产技术部负责作业流程图及各工序(工位)作业指导书。

5.3.2项目小组及各相关部门在进行设施、设备和过程策划时,应考虑如下因素:a)总体工作计划[生产周期、产量(每班、每批、月份、年度)、生产率、效率、最小经济生产批量];b)适当的自动化,人机工程/操作者与生产线的平衡;c)物料、产品的存储与周转库存量(合理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量)和增值劳动等。

d)在工厂布局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交转和搬运,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并最大限度地使场地空5.3.3效果评估项目小组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过程设计/开发阶段及每年年底,应对设施、设备操作和过程效果及设备利用率、场地利用率进行评估,并编制“产品制造能力评价一览表”。

5.4防错技术项目小组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必要的防错技术。

制程能力管理制度范文

制程能力管理制度范文

制程能力管理制度范文制程能力管理制度范一、引言制程能力管理制度是指企业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对各个制程进行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一种方法。

通过制程能力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制程的稳定性和能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将介绍制程能力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并详细阐述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制程能力管理制度。

二、制程能力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1. 重要性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而制程能力是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制程能力管理,企业可以评估制程的稳定性和能力,找出制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目标制程能力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制程的稳定控制和持续改进,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和监控制程的稳定性和能力;(2)找出制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3)确保制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4)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5)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6)构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改进和创新。

三、建立制程能力管理制度的步骤和要点1. 制程能力评估制程能力评估是制程能力管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定量地评估制程的稳定性和能力,找出制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制程能力评估可以采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如控制图、直方图、能力指数分析等。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2. 制程能力改进根据制程能力评估的结果,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

改进计划应明确制定改进的目标、方法、责任人和时间表,并监控改进的实施情况。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制程流程,简化操作步骤;(2)改进设备和工装,提高生产效率;(3)培训员工,提高技能水平;(4)标准化和规范化制程,确保工艺参数的一致性和可控性;(5)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目的
确保制程质量稳定,并求质量改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条范围
原料投入经加工至装配成品上。

第三条制程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实施单位
生产部检查站人员、质量管理部制程科及有关单位。

第五条实施要点
(一)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于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后,必需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等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各组组长并应实施随机检查。

(二)检查站人员确依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检修后需再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

(三)质量管理部制程科派员巡回抽验,并做好制程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

(四)发现质量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成记录防止再发。

(五)检查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第六条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生产部制程管理制度

生产部制程管理制度

生产部制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部门的制程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部制程管理要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原则,注重细节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生产部各级领导要严格遵守本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四条生产部制程管理涵盖原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控制、品质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全程质量管理。

第五条生产部制程管理要注重团队合作,各岗位之间要加强沟通,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六条生产部制程管理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七条生产部各岗位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第二章原料采购第八条生产部原料采购要按照产品质量需求、供应商信誉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第十条原料采购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原料方可入库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料要及时退换。

第十一条原料采购要进行库存管理,定期清点库存,避免原料过期损失。

第十二条原料采购要及时向生产计划部门提供有关原料的信息,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第三章生产计划第十三条生产计划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第十四条生产计划要制定适当的生产工序,保证生产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第十五条生产计划要和原料采购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原料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生产计划要根据产品的特殊要求,确定生产线上各个工序的标准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生产计划要及时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适当改变。

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第十八条生产部各岗位要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十九条生产部在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要做到及时、科学、系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条生产部要进行生产过程的监测和调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生产进度不受影响。

第二十一条生产部要加强现场管理,保持生产环境整洁,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第二十二条生产部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
3。2Ca:制程准确度(Capability of Accuracy),在于衡量制程之实绩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之一致性。
3。3Cp:制程精密度(Capability of Precision),在于衡量制程之变异宽度与规格公差范围相差之情形。
3.4Cpk:制程能力指数,综合Ca与Cp两值之指数。
四、职责:
5.4.6对策有效时,应修改原有标准或规格。
5.4.7制程能力无法改善,规格亦不能修改时,则在该工程之后应设定检查站,进行100%检验,避免不良品流入下一工站.
5.4。8各相关单位就相关项目确定改进目标(如本月不良率为50PPM,下月希望降低到30PPM),以利持续改善,持续改善之具体作法依据《资料分析与持续改善管制程序》HLSG2-Q00018办理。
规则八:连续8点在管制中心两侧但无点在C区
以上解读规则如有出现,均为出现异常。
5。6各单位经统计分析之结果在相关会议或管理审查会议上提报。
5。7相关单位依据其统计分析之检讨及结果进行持续改善,持续改善之具体作法依据《资料分析与持续改善管制程序》HLSG2—Q00018办理。
六 相关文件
6。1《资料分析与持续改善管制程序》HLSG2—Q00018
5。5.4制程能力指数CPK计算
代号
含义
计算公式
等级
分级基准
双边规格
单边规格
Ca
制程准确度
Ca=( 实测中心值(Xbar)bar –规格中心值 μ)/(T/2)

A
B
C
D
|Ca| ≦12。5%
12。5%<|Ca| ≦25%
25%<|Ca| ≦50%
50%<|Ca|
Cp
制程精密度
Cp=T/ 6δ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程检验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作业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制程检验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制程检验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项工作。

第四条制程检验作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确保作业结果准确可靠。

第五条制程检验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 高效性原则:高效完成检验任务,提高作业效率。

2. 公正性原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验,不偏袒、不徇私。

3. 独立性原则:独立进行制程检验,不受其他利益影响。

第六条制程检验作业管理负责制度:1. 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本办法。

2. 由制程检验部门负责具体的作业管理和执行。

第二章作业流程第七条制程检验作业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 检验计划编制: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制定检验计划。

2. 检验标准制定:制定产品合格标准。

3. 检验仪器设备配备:配备适当的检验仪器设备。

4. 检验程序制定:制定产品检验的具体程序。

5. 检验执行:按照制定的计划和标准进行检验。

6. 检验结果分析:分析检验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

7. 检验报告编制:编制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和分析意见。

8. 检验结果反馈:将检验结果反馈给生产部门,提出改进措施。

第八条制程检验作业流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作业要求第九条制程检验作业人员要求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严格遵守作业规程,熟悉相关检验标准和流程。

3. 熟练使用各种检验仪器设备。

4.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第十条制程检验作业应严格遵守以下要求:1. 保持检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 检验样品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遵循统计学原则。

3. 检验操作应准确无误,结果可靠。

4.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检验记录应真实可靠,保密性要求得到保护。

SPC统计制程管理办法

SPC统计制程管理办法

SPC统计制程管理办法1. 目的:运用SPC 对制程能力进行判定,以确保产品品质.满足客户的要求.2. 范围:本公司制程管制适用之(针对客户要求)3. 定义:3.1 SPC: Statistic Process Control 统计制程管制3.2 CPK: 制程能力指标3.3 CP:制程能力稳定指数3.4 Ca:制程准确度,衡量制程平均偏离规格中心值的程度.4. 权责:4.1 品管部: 负责数据统计及分析.4.2 工程部/制造部: 协助品管部进行分析, 对策.5. 作业内容5.1 :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X-R管制图).5.1.1 每日从同一生产线同机台按巡检频率取样本数量5pcs , 检验员对5pcs样品进行量测,并将量测数据记录于<<X-R管制图>>数据测定值内,生成一组测定值. 5.1.2 以同种方法记录一个批次物料的生产数据测定值,分别将组数据记录于<< X-R管制图>>数据测定值内.5.1.3 计算每一组之平均与全距.5.1.4 绘点于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上,描点与绘线连接各点,迅速扫描计算与所绘各点是否正确.5.1.5 计算全距平均值 ( R 管制图)与制程平均值( X管制图 ),再计算管制界线, 将各管制界限与点描绘於管制图中.5.1.6管制图分析5.1.3.1 连续7点於平均值之上或下, 如下图.5.1.3.2 连续7点渐增或渐减,如下图.5.1.3.3 90%以上的点落在A区.如下图5.1.3.4落在A区的点<40%. 如下图5.1.7发生5.1.3 条管制图分析状况,将异常状况知会品保工程师,并会同生产部、工程部相关人员检讨, 并提出相应之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并记录于管制图内.。

制程能力管理制度

制程能力管理制度

制程能力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企业的制程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可控性,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内的生产制程,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人员等。

三、制程能力管理的基本原则1. 稳定原则:制程能力的提高需要制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因此要求所有制程要在固定的条件下运行,严禁随意改动。

2. 数据驱动原则:制程能力的管理需要依赖数据,因此要求实行全程数据采集和分析,并根据数据进行持续改进。

3. 持续改进原则:制程能力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要求不断寻求提升制程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四、制程能力管理的基本内容1. 制程评估:对现有制程的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能力、物料能力、流程能力、人员能力等方面。

2. 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对制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制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制程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技术改进、设备更新、流程优化等手段,提高制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4. 制程验证:对改进后的制程进行验证,确保改进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制程监控和维护:建立监控制程运行的机制,定期维护设备、更新流程、培训人员等,确保制程的稳定性。

五、制程能力的评估方法1. 设备能力的评估:通过设备的稼动率、故障率、维修周期等指标进行评估。

2. 物料能力的评估:通过物料的合格率、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3. 流程能力的评估:通过产品的一致性、符合度、质量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估。

4. 人员能力的评估:通过员工的技能培训情况、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估。

六、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1. 数据采集: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对制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2.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质量管理工具等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制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报告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编制制程能力分析报告,包括制程的优势、不足、改进方向等,提出改进建议。

工厂端制程质量管理改善措施

工厂端制程质量管理改善措施

工厂端制程质量管理改善措施一、项目背景介绍咱就说这个工厂啊,现在制程质量管理有点问题。

可能是因为生产流程越来越复杂啦,或者是工人操作有时候不那么规范。

反正就是产品质量不太稳定,有时候好有时候坏的,这可不行呀,得想办法改善。

二、目标与需求说明目标嘛,就是让产品质量稳定下来,提高合格率,减少次品。

需求就是得找出制程中到底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是设备的问题呢,还是工人的操作问题,或者是原材料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概述1. 设备方面定期检查设备。

给设备制定一个检查表,就像医生给人做体检一样,每个月或者每星期按照表上的项目检查设备,看看有没有零件磨损啦,有没有哪个地方松动啦。

及时更新设备。

如果有些设备老是出问题,修了好多次还是不行,那就得考虑换个新的啦。

不能因为舍不得钱,就一直用着旧设备,影响产品质量。

2. 工人操作方面加强培训。

让老工人带新工人,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

老工人有经验,知道怎么操作才能生产出好产品。

同时呢,也可以请外面的专家来给大家讲讲新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制定操作规范手册。

这个手册要写得简单易懂,最好还配上图片。

告诉工人每一步该怎么做,按照这个规范来操作,就不容易出错啦。

3. 原材料方面严格把关原材料的采购。

要找那些质量好、信誉好的供应商。

在原材料进厂的时候,要仔细检查,不合格的坚决不收。

对原材料进行分类存放。

不同种类的原材料要分开存放,不能混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拿错材料。

四、实施步骤计划1. 设备检查与更新第一个月,先制定设备检查表。

让维修工人和生产工人一起讨论,哪些项目是需要检查的,然后把这些项目列成表。

第二个月开始,按照检查表进行设备检查。

每次检查都要做好记录,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如果在半年内某个设备维修了三次以上,就考虑更新这个设备。

2. 工人培训与操作规范马上开始组织老工人带新工人的活动。

每个老工人带一到两个新工人,新工人跟着老工人学习一个月。

在一个月内,完成操作规范手册的编写。

制程能力管理办法

制程能力管理办法

1.目的:为稳定制程管理及改善制程,藉由制程能力管理办法的建立使其有量化资料作设计、制程改善、选择设备或作业方法改进等的依据与参考,其能经由统计技术之应用,即早发现变异,适时矫正以减少失误而订定本作业办法。

2.范围:凡新产品试作阶段及量产中之制程系统皆适用之,包含信赖性质量管制、外观检验管制、重要特性、特殊特性及制程能力等须管制之项目。

3.定义:3.1 准确度(Ca):指量测仪器实际量测值(或量测平均值)与待测值之真值的接近程度,亦即实际量测值偏离真实值之程度.3.2 精密度(Cp):指量测仪器对同一待测物,以相同量测过程作重覆量测时,其各量测结果的差异程度.3.3 初期制程能力(Ppk) :指于新产品开发或变更后之制程,其能符合客户要求的早期制程绩效统计资料,其计算方式与相同Cpk。

3.4 制程能力(Cpk):指于量产制程中呈现稳定管制状态之程度或数据分怖接近于规格界限中心的程度,亦称制程能力.3.5 计量值:凡本公司可藉由量具实测而得到之数据值(具连续性性质者),称为计量值。

3.6 计数值:凡本公司可藉由单位计数而得到之数据值(具间断性性质者),称为计数值。

3。

7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制程管制.4。

权责:4。

1品保单位:管制项目之数据量测、搜集、统计图表、判读分析,并提供各项量测仪器与设备的定期校验.4。

2技术单位:针对指定之制程条件或产品之质量特性加以分析,及改善对策计划提出。

4.3制造单位:改善对策计划执行。

5。

作业内容:5。

1 建立制程管制管理系统:A。

依据『绩效管理与持续改善程序』(API-P2—0008)建立制程管制管理系统。

B.并依据『管制计划管理办法』选定管制制程参数与质量特性项目。

C。

执行时机:(1)新产品开发时。

(2)导入新设备或新制程条件时.(3)产品或制程变更时。

(4)制造场所变更时,使用新的或重新装置生产设备或模治具时。

GRR管理办法

GRR管理办法

生技部
1份
注塑部

XXXX电子
科技有限公司
GRR管理办法
编号
页次
第2页,共4页
1.0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制程的稳定性,从而对制程中的测试仪器、设备、人员的管
制,减少因人、仪器、设备而造成的量测误差,以提供最准确的制程统计技术数据。
2.0适用范围:
生技部、品质部、制造部所有参与SPC管制的人员及工程、研发技术人员均适用之。
4.3制造部配合生技部及品管部执行仪器设备制程能力的测试。
5.程序内容:
5.1作业流程图
XXXX电子
科技有限公司
GRR管理办法
编号
页次
第3页,共4页
5.2制造技术部
5.1.1新机种试产或量产前,根据制程特性确定生产线各仪器设备的量测特性.
5.1.2根据量测特性设定测试计划,包括量测人员、量测样品及量测次数、仪器设备的最小刻度的设定及排除仪器设备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选定生产场所,并要求品管课、制造课配合,对生产仪器设备进行测试,并要求测试人员将量测数据及量测值记录《仪器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能力检讨记录》中。
3.0术语定义:
3.1仪器设备制程能力是指在不同测试条件、环境下,仪器设备所产生的变异.即量测系统再现性与再生性(GRR)。
3.2量测系统(Gauge System):整体量测系统的一致程度。
3.3再现性(Repeatability):指同一量测设备以同一方法对同一样品重复进行量测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5.3.2品管部应在量测仪器能力没有得到改善时,与生技部、制造部共同研讨并修改量测程序,以使生产线所有仪器设备及人员的制程能力达到正常以至精密程度.
6.参考文件

CPK管理办法

CPK管理办法

CPK 管理办法一、 目的: 为了分析研究和控制制程能力, 及时了解制程的不足, 从而去分析原因, 提出改善对策, 以使制程得到控制和制程能力得以提高.二、 范围: 公司所有产品均属之三、 权责: 品保课主办、生产课及各相关单位协办 四、 定义:(一)、 CPK: 综合制程能力指数, 其值越大, 制程能力越高, 质量越稳定, (二)、 USL: 规格值上限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三)、 LSL: 规格值下限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四)、CP 工序能力。

(五)、LOT 每一批量。

(六)、Xbar 样本的平均值;Xbar=∑Xi/n 。

(七)、S 样本标准偏差;S = ∑(Xi-Xbar)/n 。

五、作业内容:(一)、制程能力分析的时机:依我司目前实际情况,本规定的实施时机为: 1、客户要求之寸法。

2、工程设计部门规定之重要寸法。

3.关键工序与关键设备参数4、新机台新机种投入时,承认合格后由品、新机台新机种投入时,承认合格后由品保课检查组算出并将结果汇报设计开发部和厂长。

5、品保课或其他部门认为需要做的经品保课确认可时。

(二)、制程能力分析计算之方法:ni2ni1、分析CPK参数的选取:(1)、当有需要时, 由设开部(或营业课)会同品保课,生产课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召开会议,会议必须规定该产品所要管制的质量特性, 通常我们都会选取重要尺寸进行管制来分析制程能力。

(2)、新机台新机种投入时,承认合格后由品保课直接算出各种要寸法的CP/CPK值并报告设计开发部和厂长,当数据偏小时按正常流程分析。

2、资料的收集:(1)、随机选取30~100个样本, 量测出你所要管制的质量特性值, 分别记录在案; 并计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Xbar, 标准偏差S或直接将数据输入设定好的EXCEL文檔中。

(2)、根据资料找到你所要管制的质量特性的USL和LSL。

车间制程管理制度

车间制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车间制程管理,提高制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车间内的所有制程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装配车间、涂装车间等。

三、制程管理职责1、制程主管负责车间各制程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包括制程优化、流程改进、设备更新等。

2、制程工程师负责制程技术开发、优化和改进工作,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

3、制程操作员负责制程操作和监控工作,严格按照制程标准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四、制程管理流程1、制程规划制程主管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进行制程规划,确定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

2、制程设计制程工程师根据产品要求和客户需求,设计合理的制程工艺流程,制定相关的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

3、制程优化根据实际生产中的情况,制程主管、制程工程师和制程操作员共同进行制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制程控制制程操作员严格按照制程标准操作,定期进行制程检测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1、规范操作制程操作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制程技术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质量监控制程操作员必须定期进行制程检测,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品质保证制程操作员必须保证产品质量,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生产,合格品率达到要求。

4、技术改进制程工程师对制程进行不断的技术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安全生产制程操作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做好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

六、制程管理考核1、生产效率考核制程主管负责制程生产效率的考核,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生产情况,对各制程进行考核评定。

2、产品质量考核质量部门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考核,对各制程的合格率、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3、制程标准考核制程工程师负责制程技术标准的考核,对各制程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进行评估和调整。

七、制程管理改进根据考核结果和实际运作中的问题,制程管理团队进行制程管理改进,包括制程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设备更新等。

制程科工作细则范文

制程科工作细则范文

制程科工作细则范文一、工作目标和规划1.设定制程科的工作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的目标。

2.制定年度和季度工作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3.定期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和产品规格变更,以调整制程科的工作计划。

二、制程流程管理4.管理和优化制程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5.设定并实施工艺参数,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6.寻找制程中的瓶颈,并提出改善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7.建立制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三、质量控制8.制定并执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案,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

9.建立并改进检验标准和程序,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

10.分析制程中的不合格品,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团队管理11.招聘、培训和管理团队成员,确保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2.制定并执行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工作。

13.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分享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

14.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成员相互帮助和分享。

五、技术研发15.关注和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引进新的制程技术和设备。

16.参与研发新产品的制程工艺,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17.组织和推动新产品试产和量产的工作,确保工艺的稳定和可行性。

六、安全环保管理18.遵循公司的安全、环保政策和规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

19.开展安全培训和演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0.提升工艺的环保性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七、持续改进21.推广和执行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提高工艺效率和质量水平。

22.鼓励员工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推动问题的及时解决。

23.对比竞争对手,寻找业内的最佳实践,借鉴和应用到制程科的工作中。

总结:制程科工作的细则主要包括制程流程管理、质量控制、团队管理、技术研发、安全环保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制定工作目标和规划,管理制程流程,控制质量,培训和管理团队成员,研发新技术,保障安全环保和持续改进,制程科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整个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为稳定制程管理及改善制程,藉由制程能力管理办法的建立使其有量化资料
作设计、制程改善、选择设备或作业方法改进等的依据与参考,其能经由
统计技术之应用,即早发现变异,适时矫正以减少失误而订定本作业办法。

2.范围:凡新产品试作阶段及量产中之制程系统皆适用之,包含信赖性质量管制、
外观检验管制、重要特性、特殊特性及制程能力等须管制之项目。

3.定义:
3.1 准确度(Ca):指量测仪器实际量测值(或量测平均值)与待测值之真值的接近程度,亦
即实际量测值偏离真实值之程度。

3.2 精密度(Cp):指量测仪器对同一待测物,以相同量测过程作重覆量测时,其各量测结
果的差异程度。

3.3 初期制程能力(Ppk) :指于新产品开发或变更后之制程,其能符合客户要求的早期制程
绩效统计资料,其计算方式与相同Cpk。

3.4 制程能力(Cpk):指于量产制程中呈现稳定管制状态之程度或数据分怖接近于规格界限
中心的程度,亦称制程能力。

3.5 计量值:凡本公司可藉由量具实测而得到之数据值(具连续性性质者),称为计量值。

3.6 计数值:凡本公司可藉由单位计数而得到之数据值(具间断性性质者),称为计数值。

3.7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制程管制。

4. 权责:
4.1品保单位:管制项目之数据量测、搜集、统计图表、判读分析,并提供各项量测仪
器与设备的定期校验。

4.2技术单位:针对指定之制程条件或产品之质量特性加以分析,及改善对策计划
提出。

4.3制造单位:改善对策计划执行。

5. 作业内容:
5.1 建立制程管制管理系统:
A.依据『绩效管理与持续改善程序』(API-P2-0008)建立制程管制管理系统。

B.并依据『管制计划管理办法』选定管制制程参数与质量特性项目。

C.执行时机:
(1)新产品开发时。

(2)导入新设备或新制程条件时。

(3)产品或制程变更时。

(4)制造场所变更时,使用新的或重新装置生产设备或模治具时。

5.2管制图之应用依管制项目之不同区分为计量值及计数值两种,制程能力管制
项目之来源:
A.客户指定、图面或法规(C.C)要求之项目。

B.制程中不良率及难检度高的(发生度或难检度5分以上)质量特性。

C.制程中重要的(S.C)质量特性。

D.重要的制程管制参数(严重度7分以上)。

5.3制程能力之管制项目,由技术单位及品保单位相关工程师(含)以上人员共同
认定之,其变更亦同。

5.4 SPC管制图表:
A. X- R Chart管制图:信赖性质量检验、制程能力分析、设备条件稽核。

B.不良率&柏拉图:外观检验。

C. CpK值&次数分布图:信赖性质量检验、制程能力分析作业。

5.5 决定管制项目可以由跨功能项目小组依据下列任何一种方式:
A.客户之工程图样及工程规格所指定的各项重要特性,主要为影响安全、产品功能或
政府法令所规定之项目。

B. 在新产品开发质量规划期间时,质量规划小组即依据FMEA、【制造流程图】、
柏拉图或质量机能展开(QFD)实验计划法(DOE)等而认定之重要特性。

C. 跨功能项目小组会议或设计审查中所认定之重要特性。

D. 本公司根据对产品及制程之专业知识、及对客户质量需求之了解而认定之重要特性。

E. 过去质量履历。

5.6若为客户指定之特殊特性,必须制作X-R (S)Chart管制图之作法及判读参照『SPC外来
参考手册』。

A.由品保人员依【SPC管制计划表】之规定项目、抽样频率、图表种类据实填写管制图,
【SPC管制计划表】每年至少修订乙次。

B. X-R Chart管制图之作法及判读参照『SPC外来参考手册』
5.7不良率推移图&柏拉图之作法:
A.不良率以月为单位,绘制不良率推移图。

B.柏拉图显示当月份及上一个月之柏拉图。

5.8 分布图之作法:
A.次数分布图须划其规格中心值及规格上下限。

5.9 决定取样及数据收集方式:
管制项目选定必须依据『管制计划管理办法』,并由制程工程师拟定管制特
性项目及抽样方法,并依据『先期产品质量规划程序』(API-P2-0021)修订【管制特性清单】。

5.10 经选定的管制项目,由相关人员依【管制特性清单】收集数据并建立管制图,品
保单位需对收集之数据作分析,并判定制程是否在管制状况下;若管制状况为
不正常,则需要求责任单位消除异常原因后,重新建立管制图。

若管制状况正常,
则由品保单位收集数据并计算Ca、Cp、CpK值。

5.11 品保单位需依本程序对管制结果(Ca、Cp、CPK值)进行分析并记录于【制程参
数能力分析表(计算机档)】判定是否达成预期目标;未达成者,需会同相关单位作常原因分析并拟订改善对策做改善。

改善对策执行后,重新收集数据并绘制管
制图监控。

5.12 制程能力分析判定依据下列基准:
5.12.1 Ca (制程准确度)之设定等级说明:
5.12.4等级评定后之处置原则:
A. Ca等级之处置:
A级:作业员遵守作业规范并达到规格要求须继续维持。

B级:有必要尽可能将其改善为A级。

C级:作业员可能看错规格不按作业规范或需检讨规格及作业规范。

D级:应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所有可能影响之因素,必要时得停止生产。

B. Cp等级之处置:
A级:制程甚为稳定,可将规格容许差缩小或胜任更精密之作业。

B.级:有发生不合格品危险,须多加注意并设法维持不要使其变坏及迅速追
查,有必要尽可能将其改善为A级。

C级:检讨规格及作业规范,可能本制程不能胜任如此精密之作业。

D级:应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所有可能影响之因素,必要时得停止生产。

C. CpK等级之处置:
A级:制程能力足够。

B级:制程能力尚可,應再努力改進為A級。

C级:制程应加以改善。

5.13 改善对策:
5.13.1 Ca未达标准其对策方法以制造单位为主。

5.13.2 Cp未达标准其对策方法以技术单位为主。

5.13.3管制计划所确定的特性,不论是呈现不稳定或能力不足时,品保部均需针
对此管制计划着手提出适当的回应计划,且此回应计划应包括遏阻制程产
出不良及全数100%之检查。

5.13.4 品保部应在指定期间和经由指派的负责单位,来完成矫正措施计划,借以
确保制程变为稳定及能力足够。

必要时,这些矫正措施计划需与客户一起
检讨并获得客户同意。

5.13.5当制程和/或产品数据指出制程能力过强时(如Cpk/Ppk≧3),品保部亦
可以适当地修改管制计划,并依据『生产性零组件核准办法』获得客户同意。

5.14 制程中之制程能力要求:
本公司应依据ISO/TS16949:2002要求,使制程稳定且数据呈常态分配(Normally Distributed data)时,制程能力指数须达到CPK≧1.33。

若制程能力指数无法达
到CPK≧1.33时;除非客户同意放弃否则必须依据上述5.13节规定执行。

5.15 管制图表判读如出现异常情形、不良率超出管制目标、CpK制程能力不足时,依
『矫正与预防措施管制程序』(API-P2-0031)之规定处理。

5.16 异常处理之情形及重要制程事件(如工具更换、机械维修)时,均须记录于管制
图表上,以作为日后追查原因及图表判读之依据。

5.17 各项统计计数之分析人员,必须依『教育训练管理程序』(API-P2-0017)规定予以认定
合格资格。

5.18 各项统计技术之相关记录,则依『记录管制程序』(API-P2-0002)处理之。

6.相关文件:
6.1 绩效改善与持续改善程序(API-P2-0008)
6.2 矫正与预防措施管制程序(API-P2-0031)
6.3 先期产品质量规划程序(API-P2-0021)
6.4 生产性零组件核准办法
6.5 管制计划管理办法
6.6 教育训练管理程序(API-P2-0017)
6.7 FMEA管理办法
6.8 SPC外来文件
6.9 记录管制程序(API-P2-0002)
7.使用表单:
7.1 X–R Chart管制图(附表一)
7.2 不良率推移图 (附表二)
7.3 柏拉图(附表三)
7.4 SPC管制计划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