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临证应用体会

合集下载

当归四逆汤方证探索与实践

当归四逆汤方证探索与实践

当归四逆汤方证探索与实践'鲁王付1(2摘要当归四逆汤是《伤寒杂病论》中重要的治病用方,思考方药作用及所治病证、方药配伍及 用量即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探索方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方证辨病,并解 读案例,以此学用当归四逆汤才能更好地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当归四逆汤方证探索与实践当归四逆汤是《伤寒杂病论》中重要的治病用方之一。

张仲景 于《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该方辨治 的病证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但是,从后世对当归四逆汤用药用量角度研究得知其辨治病证表 现并不局限于“手足厥寒,脉细欲 绝”。

那么,在临床中怎样理解当 归四逆汤辨治病变的基本适应证?怎样扩大运用当归四逆汤辨 治诸多疑难病?又,学好当归四 逆汤辨治病证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用活当归四逆汤辨治病证的 基本准则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 地运用当归四逆汤辨治基本适应 证、扩大辨治范围,尤其在对疑难 病治疗中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的辨治体会,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与深人探讨,以期对提高临床运用当归四逆汤的能力及辨治技能有一定帮助。

1方药思考当归四逆汤由当归三两(9g),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通草二两(6g),大枣(擘)二十五枚所组成。

只有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当归四逆汤的作用及病位、配伍及用量,才能学好用活当归四逆汤,辨治诸多疑难杂病[1]。

1.1方药作用及所治病证当归的基本作用是补血活血。

其于当归四逆汤中可辨治血脉病证;于薯蓣丸中可辨治虚劳病变;于侯氏黑散中可辨治心脾风痰病证;于麻黄升麻汤中可辨治肝脾病证;于升麻鳖甲汤中可辨治阳毒瘀血病证;于当归赤小豆汤中可辨治出血病证;于乌梅丸中可辨治蛔厥或久利病变;于奔豚汤中可辨治肝气逆病变;于胶艾汤中可辨治血虚出血病变;于当归贝母苦参丸中可辨治妊娠病变等。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总论:通过对吴芋当归四逆汤的学习谈谈自己对此方在组方、用药机理和在临床中自己的一些运用和想法,从而提示我们特别是初学中医的人在临床中对异病同治的掌握和运用。

对治病求本思想领悟关建词:异病同治、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乙癸同源)、命门火、天一生水正文:我跟吴荣祖老师半年来看到他在临床上对吴芋当归四逆汤运用的广泛性感到惊奇,我发现可用于一切气血不畅的病人,但有一点必须是由寒邪或阳虚所导致,其病如月经病、风湿痹痛、黄褐斑、荨麻诊、冻疮、神经血管性头痛等等。

其在临床疗效很好。

自己在临床上也跟随吴老师用过,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位是女患者37岁、月经周期提前、至时腰腹疼痛,平素白带多色黄有异味、少腹时痛,口干苦、口腔溃疡、胸闷气短、神倦乏力、头晕心悸、眠差梦多、喜太息、形寒肢冷、脘腹胀满不适、反酸烧心、、乳腺小叶增生平素胀痛,舌质淡红润体胖大边有齿痕夹青苔白腻、舌下静脉曲张,脉细、弦、滑。

从以上症状分析神倦乏力、胸闷气短、头晕心悸是气虚表现、形寒肢冷、经来腹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夹青是阳虚的表现,因气也属阳故总体属阳虚;胸闷心悸失眠可定位在心属心阳不足;善太息、乳腺小叶增生、脘腹胀闷不适、反酸烧心、白带多色黄有异味,可知肝脾不调、肝郁脾虚气机壅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气不升则头晕浊气不降反酸烧心;至于口干苦、口腔溃疡、经水提前则是肝郁日久,郁而化热、相火亢盛又加之气机壅塞使君火不降从而增加上焦热象,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因中焦气机壅塞使心火不能下济于肾使肾水得温,由于肾水寒导致下焦寒湿盛白带多;因此调畅气机温补命门是治病之大法。

水温使木能条达心火才能下济,使中土得温、命门得暖,使五脏六腑气机通畅上述症状自然消除。

故拟吴芋四逆汤加味治疗:制附子8袋、吴芋10克、炮姜20克、炒花椒9克、公丁10克、桂子15克、川芎10克、佛手15克、炒香附10克、炒小茴10克、广香10克、砂仁10克、鸡内金15克、茵陈15克、焦柏6克、白花蛇舌草20克、芡实15克、土茯苓15克、沉香10克,五付;一诊后肝郁气滞症状减轻,二诊就拟吴芋当归四逆汤,其组成:制附子8袋、吴芋10克、炒艾叶10克、炒小茴10克、川芎10克、佛手15克、续断30克、杜仲20克、炙麻根15克、鸡血藤膏20克、炒香附10克、焦柏6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6克、通草10克、砂仁10克、炒益母草15克、四付,第三诊肝郁气滞症状明显减轻但月经仍然提前经来腹痛血块多,仍拟暖宫舒肝调气之吴芋当归四逆汤,再两诊后经水正常、腹痛解除血块消失病全愈。

姚梅龄:厥阴表证之当归四逆汤的临床案例分析

姚梅龄:厥阴表证之当归四逆汤的临床案例分析

姚梅龄:厥阴表证之当归四逆汤的临床案例分析硬皮病一罗某,女,48岁,2006年8月18日初诊。

这个病人的主要特点是手掌发黑二十多年,双手指肿胀活动不灵及手指疼痛十多年。

手的皮肤变厚,变硬,变得像蜡一样光,像镜面一样光,也有十几年了。

这个病是什么情况呢?我们这里是谈当归四逆汤证,那么这个病人也有寒犯厥阴之表的主症,有哪些依据呢?第一,她一到冬天病就厉害,手指变紫暗,到春、夏、秋,这个紫暗就基本消失,一遇寒冷,比如一吹空调就就变紫暗,洗热水就会好一点。

这是寒邪的特点,得寒则剧,得温则减嘛,一到冬天或者到空调房间就手足寒冷,而且冷得疼痛难忍,寒主痛嘛。

再一个,一遇寒,她的皮肤就增厚,她手上的皱纹就逐渐消失,以后就慢慢变成蜡样光泽,严重的地方光泽如玻璃。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寒主收引,皮肤紧急,而且你去摸她的手背,她就疼得要命。

这显然是寒痹,寒邪痹阻了营分,摸都摸不得,这是寒象。

还有脉沉,当然主要是关尺的脉沉,这也是寒象。

所以我们找到了寒的依据,这是第一,寒邪较重。

第二,她有“风”的依据,“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实际上当归四逆汤的标准诊断应该是风寒痹表。

而这个病人不但有在表经脉的风证,还有在里的风证,她眩晕特别厉害,有时候觉得周围的东西都会旋转,“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是内风。

她表风的表现是什么?食指尖相当麻木,麻都属于风或者血痹虚风,或者实风,她嘴唇也有麻木的感觉,麻得象蜡样,那也是风,当然嘴唇的风主要是脾经的风,属脾经之表的风,但是也是受厥阴的影响而来的。

她还有个风证,就是指关节的第一二节肿,像类风湿一样肿、胀、硬,按到就痛,屈伸不利,像风湿闭经的风湿性关节炎。

其实西医讲得很清楚,在发展期的硬皮病,久则关节受损,也会心脏受损,肾脏受损,但是并没讲到肝脏受损,这是个理论问题。

何况她还有旧伤,她的左膝关节碰伤了以后,碰到下雨天就疼痛。

她肾经还有风湿,腰痛如刀割,难以俯仰,这是厥阴和肾经之表证,又有风湿加上瘀血的痹阻。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体会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体会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体会鲁——汤(4*) 20:01:32大家晚上好今天轮到我讲课,心里没底,讲不好请大家原谅,题目如下:当归四逆汤的应用体会当归四逆汤是少阴、厥阴病的好方子,应用广泛,几乎每天都用的着,在此我把自己的应用心得和大家交流。

一、当归四逆汤证解:“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细微欲绝,营血不足,血少无力鼓动,也说明寒重,寒性收引,血过来的少,就出现这个不足的脉象。

“手足”是人体的末端,属表,四肢百骸皆属于表,太阳少阴共主一身之表,太阳主阳之表,少阴主阴之表;这个证病位在表(手足、末梢);病性属寒;病态是虚,合起来就是表虚寒,是少阴表证。

“厥”,“凡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伤寒论、宋337条)”。

“厥”者,寒也,手足冷——指头寒——手足厥寒——四肢厥逆,一个比一个严重,但都离不开寒。

厥寒在表:动脉血(营或荣),带着营养(含氧气、养分、温热),通过微循环运送到组织参与代谢,再由静脉血(血)带走浊邪(代谢产物、寒气)“手足厥寒”,是身体末端动静脉循环不好,发生手足冷、冻疮、雷诺氏病、糖尿病足、、、都些血管病;厥寒在里:脏厥,就是脏寒了,为什么寒那?道理是一样的,根源就是营血不足,或运行不好,局部中寒、积寒,“寒”性收引,加重了这个过程,结果就是温暖和有营养的东西带不来,浊邪带不走,真的形成了五证的“滞证”,滞就是痰凝、气滞、血瘀,是人体病态下的产物,都是些垃圾;“当归四逆汤主之”,表寒,在表的阳气不足,少阴表证,就用当归四逆汤。

药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只说说通草。

“通草《神农本草经》,辛苦凉。

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多厉害,古代的通草就是木通,关木通含马兜铃酸有肾损害,出过事,就用川木通,开方就不能写“通草”了,就是写成川木通。

像面条的那个通草,诸家注释都是清热、通利小便的,大家想,治疗手足厥寒的方子,用上单纯清热通利小便的药,那会是什么结果?药也走了前阴,随尿跑了,疗效是要打折扣的。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总结:四逆汤服用20天,腹部恶寒消失,后期服用一段附子理中汤(制附片50克,红参10,白术25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

)寒症消失。

云居木2010-05-21 21:04转帖声明:个人体质不同,此试药文章仅作参考。

大家谨慎了解药性为好.此文章为2008年写的,经过传播,现在流通的附子药性也许已经改观增强,大家需要注意这个一点。

个人试用,50克已经感觉非常热量。

不太适应。

三天前开始服用四逆汤,从现在开始每天将服用四逆汤的体会记录下来,以供自己研究,也让同道们参考。

服用四逆汤的理由:1,自己是一个中医,也经常开四逆汤给病人服用,自己却没有服用过,没有深切的体会,想体会一下.2,自己有如下症状:a,入冬后,感觉很怕冷,不像年轻时候那么抗寒,晚上睡觉前如果不用开水好好泡脚,很长时间手脚都不得暖和;脐部受凉则易腹泻;手脚易生冻疮。

b,有时候有些腰痛,尤其是腰骶部,参加体力劳动或者性生活稍微多些的时候加重;c,小便清,大便溏,或者大便头硬后软;d,眼睛近视,有鼻炎,虽经过治疗鼻炎症状已经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感冒,总有很长时间鼻子不通畅而且鼻涕较多;有慢性咽炎,抽烟,每日早晨刷牙后总有一段时间咽部有痰,得用很长时间清嗓子;e,有些嗜睡,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阳气甚时就昏昏欲睡;多年前有过一次心悸。

f,饭量一般,口味尚可,但是经常有食后腹胀不适的感觉;g,舌淡红苔薄,口不渴,喝则喜热饮,饮凉则脘腹不适。

尺脉沉取无力。

3,分析:太阴虚寒则饮凉即脘腹不适、食后腹胀、小便清,大便溏,或者大便头硬后软,太阴脾主四肢,太阴虚寒故四肢不温,脐腹部不能受凉;手太阴肺开窍于鼻,太阴虚寒故鼻塞不通,鼻流清涕,咽部有痰;足少阴肾经虚寒则怕冷,四逆,易生冻疮,腰痛嗜睡;手少阴心经君火不足则心悸;故综合判断为太阴少阴两经虚寒之证。

四逆汤补先天命门之火,散一身之寒,祛五脏之湿,故服之。

云居木2010—05—21 21:05第一天,制附片50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先煎制附片1小时,取一小勺尝已经不麻口,下干姜、炙甘草再煎30分钟,服用。

火神门解卢氏心法: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

火神门解卢氏心法: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

火神门解卢氏心法: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我继续为大家讲解当归四逆综合法。

这个法也是《卢氏医学临证心法(手抄本)》中的一个大法,卢太师把这个立法称之为“温化引通之法”,是该手抄本49个立法之中的第8个立法。

关于当归四逆综合法的基本组成,卢太师给出了一个示例,其组成是:天雄片、桂枝尖、茅术、秦归、油松节、淫羊藿、炙甘草、生姜、法半夏。

这个立法看上去是一个桂附基本法加了秦归、松节、法半夏。

那么,这个立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临床上又怎么去实际应用呢?我想,大家可能一下子是看不明白的,在临床上也未必会用。

其实呀,这个立法的内在玄机一捅就破!玄机在哪里呢?其实,如果把这个立法改个名字,大家可能在一瞬间就忽然明白了,哦,原来如此!原来就是当归四逆汤呀。

对的,这个立法就是《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加减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当归四逆综合法,也就是卢太师的“温化引通”之法。

当归四逆综合法比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临床效果也更快更好。

当归四逆综合法,是扶阳医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大法系列,与太少综合法、桂枝综合法和虚劳综合法同等重要。

下面呢,我们就从《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这个方剂开始讲起,把《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与我们的当归四逆综合法进行对比讲解。

这样大家就能更加容易、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该立法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了。

好,大家先请看桂本《伤寒论》当归四逆汤的原方组成:当归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木通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劈。

上面这个处方就是桂本《伤寒论》当归四逆汤的组成。

注意了,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法结构的,并不是四逆汤加当归啊,不要一看到四逆两个字就认为是四逆加当归。

《伤寒论》的这个方子主要能解决哪些问题呢?上节课讲过了,当归四逆汤主要解决的是血冷、血虚、血不通,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血冷血虚,脉细欲绝,就可以用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汤在作用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点呢?大家都知道甘草、干姜、附子叫做四逆汤,手脚冷得缩起来是“逆”,四逆汤吃了之后,阳气通得出来了,手就暖了,这个是四逆汤证。

当归四逆汤临证心得(附三例报告)

当归四逆汤临证心得(附三例报告)
本研究表明高金合金基底烤瓷冠的修复效果满意不论是从美学牙周健康还是从生物相容性方面高金合金基底烤瓷冠都是传统金属烤瓷冠的优良替代品其显着优点在于有自然牙的色泽和精确的边缘适合性完全符合美观强度及适合性的要求
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 1 00
旦 墨鲞
参考文献

62 ・ 5
预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 ,两种烤瓷冠 均能满足 I床上对强度的 } 缶 要求 。本研究表明 ,高金合金基底烤 瓷冠 的修复效果满意 ,不 论是从美学、牙周健康 ,还是从 生物相容性方面 ,高金合金基 底烤瓷冠都是传统金属烤瓷冠的优 良替代 品,其显著优点在于 有 自然牙的色泽和精确 的边缘适合性 ,完全符合美观、强度及
服 用 , 月经 来潮 停 药 ,连调 3个 月 ,症 愈 ,复发 1 ,再 次跟 次
患者 1 ,范某 ,男,3 7岁 ,20 0 4—0 2—1 9 为
服 2个月,至今 未复发。
2 讨 论
甚 ,且活动受限 ,不能直立 ,痛苦貌 ,舌淡苔薄白,脉沉。辅
查膝 关节 片 示 ,膝 关 节 轻 微 骨 刺 样 增 生 ,余 实验 室 检 查 均 正 常。西医诊断 :膝 关节骨质增生 ,给予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未 见明显好转 ,疼 痛加剧 ,邀 中医会诊 。中医诊 断:寒痹证 。症 候 :寒 滞 经 络 。 治 则 :温 经 散 寒 , 通 络 止 痛 。 方 药 : 当 归 1g 5 、桂枝 1g 5 、白芍3 g 0 、细辛 6 、木通 6 、甘草 6 、大枣 5 g g g
“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 而为痹 ” ,而经 络闭塞 ,气血 不通 ,脉 络绌急是其病机 。这为我们 临床诊断治疗提供 了理论依据 。 《 金镜内台方议》 卷七 :“ 阴血虚 则不能荣 于脉 ,阳气外 虚则不能温 于 四末 ,故 手足 厥寒 ;脉 细欲绝也 ,故 用 当归为 君 ,白芍为 臣,辅之而养营气 ,以桂枝、细辛之苦以散寒温经 为佐 ,以大枣甘草为使 ,补其不足 ,以通 草之淡通行其脉道与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的功效用与临床运用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的功效用与临床运用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的功效用与临床运用中医说肾是先天之本,如果先天之本出现了虚寒,我们该怎么办呢?这里我们谈谈温补肾阳的方剂。

肾阳虚的表现如果你有下列一些情况,你的肾阳可能已经不足了。

1.入冬后,感觉很怕冷,不那么抗寒,晚上睡觉前如果不用热水好好泡脚,很长时间手脚都不得暖和,甚至需要穿上袜子睡觉;2.脐部受凉后容易腹泻;3.有时候有些腰痛,尤其是腰骶部,参加体力劳动或者性生活稍微多些的时候加重;4.小便次数多,尤其是夜里要起来好几次,大便经常不成形;5.有些嗜睡,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天稍微暖和点就昏昏欲睡。

或看电视时呼呼入睡,而到真正睡觉时又反而睡不着。

这些都是肾阳虚弱的表现,肾阳不足,脏腑的机能就会随之衰减,人也就衰老得快,《伤寒论》对此用四逆汤治疗。

四逆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四逆汤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物组成,《伤寒论》用于治疗少阴虚寒证。

什么是少阴虚寒证呢?就是由肾阳虚衰引起的全身虚寒病症,常表现为手脚、甚至四肢发凉,或冷如冰,犹如赤脚站在雪地里一般(《伤寒论》原文称作“四肢厥逆”,四逆汤就是治疗四肢厥逆的,故名四逆汤),恶寒怕冷,大便往往是不成形的,甚至经常腹泻,还有部分病人伴有出冷汗,脉微弱,精神萎靡不振,《伤寒论》称作“但欲寐”,就是极度没有精神,眼皮抬不开,躺在床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是脏腑机能衰弱的表现。

《伤寒论》中所说的这些情况,有一些属于心衰、肾衰、休克的状态。

这些状态较为紧急,治疗应迅速的大补阳气,才能令手脚、四肢回暖,挽救病人的生命。

中医称作“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必须使用四逆汤这些有附子、干姜的方剂,而且须用生附子,才能迅速大力地回升阳气。

但是毋庸讳言,对于急性心衰、休克的急救,中医门诊上很少能做到,因为这样的病人在普通门诊上根本见不到,一般要到急诊,西药点滴急救治疗,因这样给药速度快。

不过,《伤寒论》中的四逆汤,也有提取的针剂,强心的效果也很不错,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当归四逆汤临床辨证新用

当归四逆汤临床辨证新用

中医药通报-仲景研究当归四逆汤临床辨证新用●袁安冬王昃睿关键词当归四逆汤辨证临床新用当归四逆汤始见于《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七味药物组成,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凝,手足厥冷,脉细欲绝。

方出至今,虽年代久远,历经沦变,但由于其具有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功效卓著、应用广泛等特点,故为医者所常用。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体会到本方不仅能治疗血虚感寒一证,而且对阳衰寒闭血脉而见的胸痹心痛、心悸怔忡、血溢肌肤等证,投之,效如桴鼓。

谨举验案数则以就正于同道,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1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似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对它的认识和治疗近年报道颇多,但多偏从于气滞血瘀论证,活血化瘀统治。

然从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其主症是胸痛憋闷、心悸气短、汗出淋漓、四肢逆冷、爪甲青紫、舌淡苔白、脉细结代等。

其病理机制主要是心脏失其主阳气、主血脉的作用,因瘀致心阳虚衰、心阳不振、寒闭血脉,导致心脏血气不和而罹发本病。

可以认为,本证阳气虚衰、寒闭血脉是其本因,而血瘀则是其标证。

其治疗原则,首要是温助心阳、散寒开闭、益养心血,庶可予达不活血而瘀白化之目的。

故余常用当归四逆汤随症加减治疗本证,临床疗效满意。

刘××,男,58岁,工人,有“冠心病心肌梗塞”病史3年。

于2002年1月7日因“心悸气短,胸痛憋闷反复发作半年”入院。

症见:胸痛憋闷,心悸气短,喘促,汗出,恶寒无热,面色苍白,两颧紫赤,口唇爪甲紫绀,手足逆冷,下肢浮肿,舌质暗淡,边有瘀点,苔白滑润,脉沉细弱、结代。

心电图检查:心率85影分、窦性心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西医诊断:陈旧性心肌梗塞、心绞痛。

中医诊断“胸痹”,辨证:气虚阳微、心阳不振、寒闭血脉、营血失和、痰瘀痹阻。

治法:温通心阳、益气和营、宣开寒闭、祛痰化瘀。

处方:当归、党参、酒白芍各15克,桂枝、附片、炙甘草、大枣、法夏各12克,细辛、通草、炙麻黄、川芎各9克。

当归四逆汤医案2

当归四逆汤医案2

当归四逆汤医案2当归四逆汤发表者:赵东奇 12784人已访问【组成】当归12g 桂枝9g 生白芍9g 细辛3g 炙甘草6g 通草6g 红枣4枚【用法】水煎服【主治】血虚受寒,症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者。

【方义体会】“四逆”者,有阳衰、气逆、血滞之别。

四逆汤以回阳立治,四逆散以和解立治,当归四逆汤则以散寒通脉立治。

所以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方中当归养血活血,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细辛温经通末,通草通经通脉,更以大枣、甘草益中气、助营血,诸药配伍,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临证凡见血虚寒滞、湿痹挛痛之证,皆可得治,故此方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临床应用】阵发性掣痛不休头痛例:梁×,男,32岁。

头项牵掣疼痛,时发时止,痛紧则四肢逆厥。

多方求治不效.某医院认为结核性脑膜炎,屡用链霉素及镇痛药,头痛无减。

诊见:面容苍白,终夜失眠.怕声畏光,胸闷不适,舌淡,六脉俱细.处以当归四逆汤,令服五剂。

服四剂后,头痛渐止。

但有便秘.遂加麻仁12克,继服六剂而痊愈。

按头痛之症,种类颇多。

此例头痛,属营血久虚,肝不藏血。

风寒伤及厥阴所致。

常有阵发性掣痛,精神萎顿,形寒肢冷,脉象沉细兼弦诸症,故多以当归四逆汤治之奏效.痛经妇女通经者,临证多见,其症大致分为两类,一为血实气滞,二为血虚寒凝。

当归四逆汤养血驱寒,治疗血虚寒凝之痛经,疗效显著。

症见面色苍白,口唇色淡,四肢不温,少腹冷痛,月经错后,经水初来色暗,继则色淡,腹痛牵及腰背,且有头晕,心悸,倦怠诸症,投之无误。

例:王××,女,37岁。

痛经十余年,时重时轻。

近年内,月经常错后,经量较多,色黑,且有血块.月经前后,少腹抽痛难忍,触其四肢清冷,六脉皆细。

治以当归四逆汤,令其月经前3至5日,服2剂,连用8个月。

服后,该患者痛经得止,经量适常。

寒腹痛及寒疝腹痛无论男女,有四肢清冷,小腹抽痛,绵绵不己,服止痛药不效者,服当归四逆汤治之定效。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

当归四逆汤是厥阴病的处方。

因为它里面含有当归。

同时它也是厥阴病表寒的处方。

因为它里面含有桂枝。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冻疮的特效方。

曾有一个女的冻疮特别严重,不但冻手冻脚,脸上都得了冻疮,我开了原方当归四逆汤。

同时又让她把药渣煎水外部热敷,当天就见效了。

虽然说中医是整体医学,但我的经验是,如果再加上重视局部,整体加局部的治疗疗效必定会成倍增加。

像冻疮用当归四逆汤内服加外洗的方法,像前列腺增生用辨证处方加水蛭的方法,像鼻炎、鼻窦炎病人用中药内服加荆芥水外部热敷的方法。

都是既重视整体,又重视局部的思路。

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的疗效这么好,但我在临床上却只治过这么一例。

这是因为得冻疮很少有人吃中药来治疗。

要想推广当归四逆汤来治疗冻疮,可以制成两种制剂来推广。

一是可以制成当归四逆冻疮膏外用。

二是制成粉末让病人煎成药水后泡手泡脚来用。

尽管我只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过一例冻疮,但我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一个十分宝贵的经验:临床上得冻疮的人都是厥阴病体质,都是厥阴表症,都是厥阴表寒,都是当归四逆汤证。

这样治疗就简单了。

病人来了,顺便问一句,冬天得冻疮吗?如果病人说生冻疮,这就好办了,这个病人就一定要用当归四逆汤为主方。

有的病人光冻手,有的光冻脚,有的则光冻耳朵,不管病人冻哪里,都叫冻疮。

下面我们来看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这个处方里的通草,有的人用通草,有的人用木通,我两样都用过,感觉效果都可以,似乎木通的效果更好一点点。

考虑到现在木通被国家通告过,我建议还是用通草吧。

通草这个药呢,软软的,量不要用太大,因为通草蓬松,在药锅里占地方,一般用5克之内就可以了。

如果一副药里用上20克,那么病人煮药时相当不方便。

当归四逆汤里用的大枣量是二十五枚,我认为大枣的作用相当于红糖,病人脉细,用了大枣相当于加了糖,而且是加了温的糖。

从条文里得出结论:手足冷+脉细=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手足冰冷,冻疮,雷诺氏病,血分寒,身体各种各样的扯痛,翻身会痛一下

当归四逆汤手足冰冷,冻疮,雷诺氏病,血分寒,身体各种各样的扯痛,翻身会痛一下

当归四逆汤*手足冰冷,冻疮,雷诺氏病,血分寒,身体各种各样的扯痛,翻身会痛一下当归四逆汤的方证表达(1)细辛证:神情萎靡,懒于言语,偏于沉静。

手足凉,指尖尤甚,伴麻木、冷痛、青紫,加热后不易转温,夏天亦阴冷异常(雷诺病)。

面色、唇色、甲色苍白,易冻疮(周围循环差)。

局部易冷痛,如头冷痛、腹冷痛、痛经、牙冷痛等。

(2)大枣证甘草证:其人羸弱。

附:当归四逆汤人:肢端冰凉+疼痛。

四逆散人:肢端但冷而不痛。

四逆汤人:肢端冷+全身冷+脉微细,但欲寐。

当归四逆汤:基本药性就是让患者能量都聚集在血分;以上下来讲,会把上面的心阳往下面压下去,压到下半身;当然此方在少阴病主要就是治疗血分寒,也就是身体各种各样的扯痛。

少阴病患者躺在床上,翻身会痛一下,就要记得当归四逆汤。

当归9 细辛9 桂枝9 芍药9 炙甘草6 通草6 大枣5下焦湿寒,加重细辛,桂枝。

大便不畅,加重当归,木通。

增加药物规律如厥阴肝寒较为严重,可在原方基础上加吴茱萸、生姜、艾叶;如阴血亏虚较严重,可加阿胶、麦冬、生地;如阳气亏虚较重,加黄芪、附子、生姜、羊肉;瘀血较甚,加川芎。

在治疗兼证方面,如合并脾胃阳虚,可加附子、白术、干姜、人参;合并肺寒,可加杏仁、半夏、五味子;合并气虚,加黄芪、人参;合并相火心火妄行,加丹皮、滑石、大黄;合并风寒束表,可加麻黄、葱白;合并风邪在表,加防风;合并水饮,加茯苓、生姜;合并牙痛牙出血,可加矾石;合并胎动不安,加阿胶、莲房;合并腰背痛,加独活、生姜;合并小便不通,加栀子仁、赤茯苓。

煎服法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

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

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

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主治]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当归四逆汤运用体会

当归四逆汤运用体会

当归四逆汤运用体会一、用方心法当归四逆汤列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用于治疗血虚肝寒之厥。

原文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及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但须注意;本方虽用治手足厥寒,而本证之手足厥寒既不同于阴盛阳衰的少阴寒厥,又不同于热邪深伏的阳明热厥。

其鉴别在于并见症的不同。

少阴阴盛阳衰的寒厥并见踡卧肢冷、畏寒下利等症;热邪深伏的热厥并见胸腹灼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口气臭秽等症。

脉细欲绝也不同于脉微欲绝,脉微欲绝主脏真亏损,真阳欲绝,此际当破阴回阳。

脉细欲绝乃脉虽细但指下明显,将绝而不绝,为血虚寒厥所致。

本方由桂枝汤去生姜,倍用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

当归、芍药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甘草、大枣补中益气,通草通行血脉。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可于当归四逆汤中加吴茱萸、生姜以加强散寒之力,加清酒者,取其助诸药活血而散寒。

临床运用本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虚: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所以当有血虚见症,如唇爪不华、面色苍白、目涩、脉细等。

其人平素即血虚或阳虚之体。

但“精血同源”,肝血久亏势必影响肾精,而且营血出中焦,所谓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不仅要注意肝这一方面,同时还应注意肝、脾、肾三者的关系。

②厥:此厥寒乃血分有寒,血虚寒束,血中温气不足,故手足厥寒。

其中条文中之“久寒”二字当深思,盖久寒者,长久之沉寒痼冷也。

寒者当温,留者当去,治当用辛温之品,散其内伏之久寒,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虽当归四逆汤所主治之厥为血虚寒厥,但有血虚与寒凝两方面不同侧重点,当其寒凝偏重,可加重温散之力,可于方中加附片、吴茱萸、生姜等。

③痛:“痛则不通,此痛证之谓也。

”其不通原因,又当别气血痰湿,辨寒热虚实。

此痛证有全身部位不定的特点,所以温通散寒之品不可少。

二、验案举例验案1杨某,男,58岁。

初诊:胁下痛,断续6年之久,此次因劳累,情绪波动引起复发而就诊。

治疗冷症与痛症的当归四逆汤(下)

治疗冷症与痛症的当归四逆汤(下)

治疗冷症与痛症的当归四逆汤(下)上一期的节目讲了当归四逆汤的临床药理。

今天讲一下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来回顾一下。

当归四逆汤主要用于治疗受寒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

有经验的中医善于抓住主证。

在临床上,患者会有很多症状,是一系列的症候群,这些症候群我们统称为证,辨证论治就是辨别这类症候群,有经验的中医这个时候就要从众多的症状中,确定是哪个证,或者哪个病,然后决定治法,选定处方。

证有主证和兼证。

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证,就是临床上遇到的所有症候群中归于主要矛盾方面的症状。

比如桂枝汤证,它的主证是恶风发热自汗出,其中以自汗为辨证关键。

而头痛则是兼证,只要主证在,就可以使用桂枝汤,不管头痛恶寒与否。

那么当归四逆汤的主证是什么?其实非常明确,就是手脚发凉。

这种手脚发凉往往不是一时的,属于慢性病。

比如四逆汤证也会有手脚发凉这症状,但区别是四逆汤证往往是急症,病人之前手脚不凉,发病才伴有手脚发凉的症状。

两者的区别上期节目也讲了,四逆汤证的手脚发凉是心脏功能出现衰竭造成的;当归四逆汤的手脚发凉是受寒导致的四肢血液运行障碍导致的。

之前看一位名气很大的老师的文章,他说四逆散证是指尖冷;当归四逆汤证是手腕以下冷;四逆汤是手肘以下冷。

这个说法很讨人喜欢,总结的太到位了,一语中的!这其实是糊弄外行人的说法,放到临床上完全是不成立的。

除了手脚发凉这个主证之外,还有这些兼证:一、身体的各种慢性疾病,会随着天气转凉而加重。

这一点其实包括很多。

比如平时不头痛,天气转凉就头痛发作;平时皮肤好好的,天气转凉或者过冬的时候,就起荨麻疹;二、会有下腹部的疼痛,有时候还伴有腰痛、背痛、头痛、四肢痛,这种痛是阵发性的,那种抽筋儿痛、刺痛,属于现代医学上的神经性疼痛。

三、会伴有麻木感和感觉上的异常,比如局部的皮肤对痛感迟钝。

那么一个典型的当归四逆汤形象就是:患者手脚发凉,四肢会经常性感觉到麻木,或者是有下腹部、肩膀、腰背、腿脚疼痛,并且遇寒加重。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与认识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与认识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 年第 12 卷第 6 期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1,V〇1.12N〇.06•83 •*临证经验*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与认识黄梅珍、曹红霞2A(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000;2.厦门市中医院,福建厦门361000)[摘要]当归四逆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其简、效、廉的特点,在内科、外科、妇科等方面皆有显著疗效,故予二則医案 以供学习,并阐述使用当归四逆汤的认识。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医案;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〇08_1879(2021)06-0083-02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21.06.032当归四逆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其使用 指征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成无己在《注解伤 寒论》中论述“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 细欲绝者,阴血内弱,脉行不利”,故其机制乃素体 血虚,经脉易受寒邪侵袭,寒邪凝结脉中,血行受 阻,阳气不能通达于四肢末端,致手足厥寒,此手足 寒多至掌腕踝之际,脉细者主血虚,未见怕冷、下利 清谷、腹痛腰冷等里阳虚证,可见当归四逆汤更偏 向于表阳虚,里寒不重,“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 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此乃表里寒皆重,里阳虚 易致表阳虚,内外寒邪相结,故临床多见于当归四 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用。

笔者师从曹红霞老师,根据老师多年临床经 验,该方有其应用规律,女性多于男性,秋冬季发病 多于春夏季,体质瘦小多于体质高大/肥胖者。

当归 四逆汤其组方简单、效果显著、价格低廉,是在基于 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基础上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 草、细辛。

其中当归为君药,肝为血室,养营阴,通 血脉;细辛为佐药,外温经内温脏,配合桂枝增加阳 气,促进阳气流通、走窜;方中通草在现代中有关木 通、川木通、通草之争议,三者在功效相似,若为关 木通、通草可制约桂枝、细辛温燥之性,若为川木通 可增加桂枝、细辛温通之效,因木通毒性之议,临床 上多采用通草或鸡血藤代替以起利关节、内通窍、外通营之效,具体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去生姜是因 寒在营血,畏生姜辛温发汗之性;倍用大枣取小建 中汤中饴糖温补之意,认为其有四个作用:一是调 和药味,使其甘缓便于入口;二是保护脾胃,免受药 伤;三是解细辛小毒;四是与甘草相同,配桂枝、细 辛以辛甘化阳,配合芍药酸甘化阴,以生气血津液。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
孟彪;高立珍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2(20)7
【摘要】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原文351条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手足厥寒和脉细欲绝是使用本方的眼目。

经方家黄煌教授对当归四逆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各科,大大拓展了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范围。

作者师其意用于各科杂病,如手指干燥裂口、雷诺病、痛经及头痛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孟彪;高立珍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风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
2.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
3.当归四逆汤治疗痹证的临床体会
4.当归四逆汤治疗痤疮临床体会
5.当归四逆汤加味在临床中的运用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手足厥寒 , 脉细欲绝者 , 当归四逆汤主之。 ” 第3 5 2
条日: “ 若其 人 内有 久寒 者 , 宜 当归 四逆加 吴茱 萸 生 姜汤 主 之 。 ” 中医学 认 为 , 本方 治疗 病 机 属于 血虚 受 寒, 表现 为 : 四肢末 端 发 冷 , 脉 细或 沉 细 之 冻疮 、 血 栓性脉管炎 、 无脉症 、 雷 诺 氏病 、 妇女痛经 、 子 宫 内
J l A NG XIJ OU RNAL OF T R ADI T I ONALCHI NES EM E DI C I NE
当归 四逆汤临证应 用体会
★ 宋洪友 苗 瑞恒 ( 1 . 江西 中医学 院 2 0 1 0 级 硕士 研究 生 南 昌 3 3 0 0 0 4 ;2 . 江西 中医学 院 2 0 1 1 级 硕士研
24 ・
经 或 月 经过 量 , 诸 多 症状 不一 一 举 , 笔 者 暂名 为 之 人 工 流 产 术 后 病 发症 。此 类 病 人 虽 具 当 归 四逆 汤
记忆力下 降, 失眠多梦等血虚症状明显者 , 予本方 加酸枣仁 、 丹参 ; 兼见 四肢乏力 、 好静懒言 , 属气虚 者加 生 黄芪 , 脾 虚 者加 党参 、 黄芪 、 白术 。本 方在 妇
膜异位症 、 子宫 附件炎 、 小儿麻痹症 、 肩周炎 、 风湿 性关节 炎 , 腰、 股、 腿、 足疼痛 , 腰肌劳损等诸 多疾 病 。笔 者 受 教 于 山东 中 医 药 大学 经 方 中医 赵永 山
老师 。赵师 在 临床 上 只要见 具 备手 足 厥寒 , 脉 细 欲 绝 为 主证 的病 者 , 即予 当归 四逆 汤 加 减 , 疗 效 十 分 确 切 。现 就笔 者 对 本 方 的应 用有 浅 显 体 会 以求 同
究生 南 昌 3 3 0 0 0 4 )
关 键 词 : 当 归四 逆 汤 ;临证 体 会
中 图分 类 号 :R 2 2 2 , 2
文献 标 识 码 :B
当 归 四逆 汤 出 自《 伤寒论》 , 原 文第 3 5 1 条 日:
兼有脾湿者合平 胃散 。处方总以仲景 “ 随证治之”
的原 则 , 灵 活加 减 。现试举 l 例: 笔者 胞妹 , 2 0 0 9 年 诊, 手足发凉 , 冬 日生 冻疮 , 常 觉 乏力 倦 怠 , 经 常 熬 夜, 额 头有痤疮 , 月经量 少色暗挟有瘀块 , 月经 来 时, 少 腹 隐痛 , 自照 镜 见 舌胖 大 边 有 齿 痕 、 苔 白腻 。 处方 : 当归 2 4 g , 桂枝 2 0 g , 白芍 2 0 g , 细辛 5 g , 通 草 1 2 g , 大枣 1 0 g , 生姜 1 0 g , 茯苓 1 2 g , 苍术 1 2 g , 党参 1 2 g , 炙甘 草 1 0 g 。服 6 剂 后症 状 大 减 , 继 以本 方 加 减 而愈 。 按: 手 足 发 凉怕 冷 , 生冻 疮 , 月 经量 少 而兼 有瘀 块, 少腹隐痛者 , 当属 当 归 四逆 汤 之 血 虚 寒 凝 证 。 乏力倦怠 , 腰腿沉重 , 舌舌 体胖大边有齿痕 、 苔白
科应用较多 , 若 胞 宫 寒 甚兼 有 痛 经 、 月 经 涩少 者 加 艾叶 、 吴茱 萸 、 生姜 , 血虚 者加 鸡 血藤 、 制首乌 ; 头痛 属 于 血虚 者加 川 芎 , 属 肾精 虚损 者加 熟 地 、 制首 乌 ;

证, 而往往兼挟 肾中精血损伤 , 若有 以精血虚损 为 主者 则 另 当别 论 。笔 者 临证 对 于此 证 往 往 断 之 以 脉, 即两 尺 部脉 势 比整 体感 觉有 空 缺感 , 脉 沉 细弱 , 或沉 细微 , 或沉短 , 皆是精血损伤之象 。故处方 以
2 对 人 工流产 术后病 发症 的治 疗
1 对亚 健康 人群 的调 理
由于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压 力 大 , 节奏快 , 很 多人 熬 夜伤神 , 营 血耗 伤 , 致肝 经失 养 , 或体 质 素 虚 , 受 生 寒邪 , 着 于 四末 , 临床 病 人 多表 现 为 : 四肢 发 凉 、 畏 寒怕冷 、 面 色 淡 白无 华 、 失 眠 多梦 、 记 忆力 下 降 、 好 静懒言 、 头痛腰痛 、 体力下பைடு நூலகம் 、 女 性 多 有 月 经 涩少 、 血 色 暗淡 、 痛经 、 口不 渴 , 大便 干稀 不 调 , 舌淡 嫩 , 脉
多 。单 纯 以本 方 主证 手 足 发 凉 , 畏 寒 怕 冷 出现 , 而 无 其 他 症 状 者 予 当归 四逆 汤原 方 ; 兼 有 面色 无 华 ,
梦, 或淡漠寡言 , 多呈疲倦貌 ; 四肢发 冷 , 全身畏寒 比单纯当归 四逆汤证重 , 不喜沾凉水 , 面色淡 白, 月 经 来 时少 腹 隐痛 , 腰腿 痛 , 色暗量少 , 挟有瘀血 , 闭
随着 现 代社 会性 观 念 的开 放 , 不 少女 性 轻易 怀
孕, 却不 知 人工 流 产对 人体 的危 害 , 轻 率 流产 , 有 的 甚 至经 过 多次 流产 , 骤伤 精血 , 气血大亏, 容 易 出现 此方证 。病人多表现 为 : 体质 下降 , 烦躁 , 失 眠 多
沉细若等 。此类病人正与历代 医家对本方病机 的 阐释一“ 血虚有寒” 相吻合 。另常兼挟 : 气虚 、 脾虚 、 脾湿、 肾精亏虚等病 机 , 且 以女性 、 脑 力 劳 动 者 居
道指 正 。
腻, 为脾气虚弱之苓桂术甘汤证。痤疮生于虚寒之 体, 兼有湿气困重之证 , 当考虑从湿气郁滞论治 , 不 当从火 , 以免 犯虚 虚 之戒 。故本 方 以 当归 四逆 汤 以
纠正 血虚寒凝之体质 , 合苓 桂术甘汤 、 加党参 以健脾 , 化湿解 其脾 虚湿 困。如是者 , 方证 合拍 , 服 之有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