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四逆汤)
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
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
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
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
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
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
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
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
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功用〗回阳救逆。
〖病机〗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四肢厥冷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神衰欲寐阳虚脉气鼓动乏力─→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
为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伍干姜温健脾阳。
【运用】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注意事项】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
3.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李可演讲------------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李可:我用一个经方四逆汤治好了100多例抑郁症(扶阳,疏阳)
李可:我用一个经方四逆汤治好了100多例抑郁症(扶阳,疏阳)1.抑郁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一、独处少交流,阳气易受损人得群居而易于充满生气,独处既久则人气自弱,邪气易伸。
故中国有古语:人少则不居大屋。
处于大居,而无人气,久则易于伤阳。
人体的元神即是阳气,阳少而阴多,元神不能抗邪气,则元神易伤。
由此而出现不少鬼魅之病症,也多由乎此了。
抑郁病之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抑郁的关键是阳不得伸所谓阳不得伸,即阴重而阳微,阳不能出于阴。
因此出现抑郁寡欢等阳气郁闭之证。
其关键并非阳气之足,而是阳气之运行不畅。
而过食牛奶、奶酪即易导致体内湿重,湿性粘腻,易胶滞阳气,致阳气之不舒。
第三、过用西药影响了阳气的运行西药的应用,往往是以抑制生命的迹象为过程。
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最终影响了生命中最本质因素——阳气的自然发展变化。
由此而导致阳气不伸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四、现代生活的压力剧增当前世界变化的节奏加快,电脑、汽车的普及以及信息交流的增多大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规律与习惯。
社会运转的速度加快必然导致人们的压力增大、精神紧张、易于生气。
木气过旺,则相火随之而炎上。
久则会极大地耗伤人体的真阳。
而真阳的作用在于维持各个脏腑机能状态,从而促进生命发展。
每个人的真阳能量有限,奈何人们不知节省这有限的能量,反而肆意消耗。
由此则会导致真阳亏虚于下,虚火亢盛于上的局面。
表面上看生命的征象非常灿烂,人们依然能努力工作,依然能自由地生活。
岂不知阳虚之于下,则大病之将至不远矣。
而且,阳既已虚,则无力出之于外。
第五、木气失养,则肝胆不能协调神志目前人们更习惯于晚睡晚起,而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晚上11时至3时是肝与胆的时相。
如果此时人们去睡觉了,则肝胆可以得到自然地休息。
肝胆为木气所主。
木气得养则可以生长化收藏。
即所谓木者,阳之上升状态了。
古人用五行来描述人体的脏腑,其实是找一种实在的东西来比拟阳气的不同状态。
因此,既然阳气不能自然上升,也就是说春之不春,何能得夏旺秋收冬藏?此一周期小则为一天,大则为一月,一年,更大则为六十年。
李可回答有关大小续命汤的问题
李可回答有关大小续命汤的问题刘力红:请李老谈一谈大小续命汤在中风使用中的把握问题(李老专程回宾馆拿了材料,中间由卢崇汉回答提问)李老风尘仆仆把材料拿回来了,把这个宝贵的经验向大家介绍,现在大家欢迎!李可:关于大小续命汤在历史上流传的时间在2000年以上,是古代治疗中风的一个经方,但是现在用得少了,为什么,这和中医向西方靠拢,最早搞中西会通,中西会通派有个重要人物,张山雷,写了两三万字的文章,重点批判这个东西。
加上现代药理认为:其中附子麻黄桂枝有升高血压的弊病,基本就被禁用。
我曾经和力红谈过,我要给大小续命汤平反,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大小续命汤中间差不多,大续命汤多了一个生石膏。
我这次6月份在深圳中风以后,当时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恢复到目前程度,最近有点累,昨天又冬至,冬至阳生,古人讲交节病作,伏邪外出,有点不舒服。
休息了一晚,就度过去了,吃了点儿苏合香丸。
介绍这两个方子:续命煮散《千金卷八诸风门》,这个方子是在孙思邈老人家近100岁时写的,他自己中风了,整天被病人包围,劳累了。
然后就病倒了,这个病有些什么表现呢?吾尝中风,言语强涩,四肢朵颐,出此方,(他自己开的,让她弟子给他煎好)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古代写书的,还没有谁自己得了病以后写出来,所以这个病,孙思邈最有发言权。
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比大小续命汤更广泛,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
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透明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等于十五克)打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
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左右,一天分四次服。
我用四逆汤治好了自己的难治性“抑郁症”
我用四逆汤治好了自己的难治性“抑郁症”我得的是不是典型的西医定义的抑郁症,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分别曾经在三零一医院、空军总医院、北京安定医院被诊断为抑郁症,先后吃过百忧解、赛乐特、来士普、瑞美隆、圣约翰草等抗抑郁药。
我发病时的主要症状是头脑昏昏沉沉,思考能力严重降低,记忆力下降,睡眠也变得极差,入睡困难,睡后常醒,醒后不易入睡,早晨没有精力恢复的感觉,不愿起床,胃口也变得不好,没有食欲,人逐渐消瘦,心情也变得很低落,由于感觉智力迟钝,精力疲乏,做一点小事都觉得很困难,所以对原来感兴趣的事都丧失了兴趣,不爱跟人接触,感觉跟人聊天的能力都丧失了,跟人说话就会紧张,手脚心冒汗,袜子经常是湿的(但跟至亲的人在一起还好),处于一种明显的病态感觉,痛苦不堪,但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来。
如果按照抑郁症的三大标准(心情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丧失)来判断,我确实符合抑郁症的症状,所以我多次去综合类医院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医生也诊断为抑郁症,但从服用抗抑郁药的效果来看,除了最初两次发病时服用百忧解见效以外,后来发病时再吃均效果不佳。
我自己也在不断反思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可以确定自己不是心理疾病,因为我的心理很健康、很成熟,心态也很平和,我的工作不错,经济条件也不错,虽然也经历过很多苦难,但通过自己的奋斗也都基本克服了,但就是无法避免发病。
我觉得自己更像是身体上的疾病,生理影响了心理,所以我也开始积极的寻求保健及中医治疗,先后尝试了跑步、游泳、按摩、泡脚、静坐等保健方式,通通无效,买了很多很火的养生书籍,照着做也没什么用,去各个中医医院看大夫,针灸、汤药轮着来,先后看了大概十来个个中医,其中至少有四个国家级名医,危北*、刘燕*、郝万*、樊正*,这些名医挂号费至少一百元,对中医比较熟悉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些名字,每次开得药价也着实不菲,效果怎么说呢,有的好像有点效果,但大多效果不佳,有的时候碰巧治好了但下次发病再去治就不灵了。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一、李可老中医曾与在下有一面之缘。
先生曾经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我问:“李老,您从医多年,阳虚与阴虚之证各占多少?”李可:“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的阴虚患者。
”从此,我开始应用附子,从此,我的疗效大副地提高。
感谢李老,所谓一句话,而诲人一辈子,非常地感激。
李老的医案,我是认真地钻研的。
不是学习,是刻苦地研究。
李老往往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灵活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
“从李可身上能见到真正的中医的脊梁。
”邓铁涛语。
此语不假。
二、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
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
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
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
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
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
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
西医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其脉沉细,右尺尤甚。
舌淡。
观其面色,环唇一周皆苍白,与其面色不相配。
余即诊为肾阳虚。
以四逆汤合当归四逆汤原方。
其中附片25克,干姜35克,炙甘草45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大枣12克,细辛15克,通草15克。
一剂后即症状大减,红肿热痛均减。
三剂后,红肿处自膝下退至小腿一半的位置。
且从脚趾向上皮肤红肿开始上退至踝关节处。
再服数剂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观察小腿处有一巴掌大的硬核,皮肤触觉非常硬。
脉仍沉细。
环唇苍白色不褪。
知阳虚未改。
著名老中医李可的治病妙法[整理]
著名老中医李可的治病妙法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
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伤寒悬解》四逆汤————附子黄元御医学研究
《伤寒悬解》四逆汤————附子黄元御医学研究太阴三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不差,身体疼痛,当温其里,宜四逆汤。
1发热头痛,是为太阳表证,其脉当浮,而脉反沉,不差,确实脉沉,沉为在里,虽身体疼痛,表证未解,然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
“当先”是为一定之理。
脉沉在里,病在太阴,则以里为主。
2当浮反沉,知已入脏,脉沉为里,再治其表,是为逆治。
一旦脉沉入脏,此与三阳外感先解表,则有区别,病在三阴,则以里为主,先保中气(阳气),见里则知表。
脉沉为在里,是为阴盛之脉。
对比本条脉沉当温其里,是一定之理,此句话通用于三阴之病。
(病在三阳,先解表为主,病在太阴,则先温里为主,对比则知)3脉法三十二,353页,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
沉为在里,肾肝之脉俱沉,三阴之脉皆沉。
黄元御医学研究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5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论;研究一下附子;附子,温脾肾之阳,退三阴之邪。
附子温阳,治三阴之病,为第一要药。
其功多大,其争议就有多大,因普通人不懂医理,又不懂药性也,只听传说中毒死人,人人畏之,医家用药,也是尽量避之。
无知自用者,又确受其药害。
此处必须说明一下,是药害还是人过,不能冤枉救命良药,必当细研细论。
四逆汤,白通汤,茯苓四逆汤,附子标注,俱是生用,附子泻心汤,真武汤,附子汤,附子标注,俱是炮用,四逆汤是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小火煮大约60分钟以上,约等于240克,分温再服(两次或三次),一次约80到120克,说明控制饮量是可以放心大胆用的。
干姜附子汤和白通汤三升取一升,小火煮也得60分钟以上,取200克,两次分服,一次约100克。
茯苓四逆汤是五升取二升,也得煮一个小时以上,二升400克服七合140克,观此三方也是说明控制服用量和煮药时间,可以放心大胆的用生附子。
现代没人敢这么用了,李老也是用的炮附子加大剂量用之,偶尔用生附子。
(十)四逆汤——心衰,胸痹,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
(十)四逆汤——心衰,胸痹,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88肺脓疡重症——吴佩衡医案海某,女,19岁。
行宫腹产失血过多,经输血抢救后,突然高热40℃以上。
经用青、链霉素等治疗,体温降低,情况反见恶化,神识昏聩,出现呼吸困难,白细胞高达20.0/09/L以上。
因病情危重,未做x线检查。
继以大量抗生素治疗,配合输液吸氧均未效,延吴先生会诊:神志不清,面唇青紫灰黯,舌质青乌,鼻翼扇动,呼吸忽起忽落如似潮水,十指连甲青乌,脉弦硬而紧,按之无力而空。
辨为肝肾阴气内盛,心肾之阳衰已极,下焦真阳不升,上焦阴邪不降,一线残阳将绝,已现衰脱之象。
惟有扶阳抑阴,强心固肾,尽力抢救垂危,主以大剂回阳饮(即四逆汤加肉桂):附子150g,干姜50g,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甘草20g。
因附子需要先煨三四小时,故让患者先服上肉桂泡水,以强心急救。
并预告病家,服此方后可能有呕吐反应,如呕吐之后喉间痰声不响,气不喘促,舌质色转红,尚有一线生机可挽,否则难治。
复诊:服上方后果如前言,呕吐涎痰后已见转机,神志较前清醒,嗜卧无神,已能缓慢答问,吃流质,舌尖已见淡红色,苔白滑厚腻,口唇青紫较退,两颊紫红,鼻翼不再扇动,呼吸仍有困难,咳嗽咳大量脓痰,脉仍弦滑而紧,按之而空。
衰脱危候大为减轻,仍以扶阳温化主之附子150g,干姜50g,肉桂10g(研末,池水兑入),半夏10g,茯苓20g,甘草8g三诊:神志清醒,面颊微转润红,指甲唇舌青紫已退十之八九,鼻头、目眶微青,午后潮热,喘咳气短,咳大量脓痰,脉弦滑,病已转危为安,再以上方加减:附子200g,干姜100g,茯苓30g,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丁香5g,法半夏10g,橘红10g,甘草8g,细辛5g四诊:面颊微红润,口唇、舌质青紫已退,呼吸渐趋平稳,午后潮热已退,咳嗽、咳脓痰稍减少,胃气已开,能进食。
大便溏泻,系病除之兆,脉转和缓。
大病初退,情况好转,经x线检查发现双肺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洞,细菌培养,检出耐药性金黄色葡毒球菌,最后诊为“严重型肺脓疡”。
著名老中医李可神效处方妙招
著名老中医李可神效处方妙招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人参,完全不能。
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李可老中医常用经验方及病案:治心衰、肺心病、皮肤病、肿瘤等
30 小时内化险为夷。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 宫颈等恶性肿瘤确有卓效。
一.救治心衰方 破格救心汤附子 30~20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10~30 克(另 煎浓汁对服),山茱萸净肉 60~120 克,生龙骨、生牡蛎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 麝香 0.5 克(分次冲服)。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 2000 毫升,文火煮取 1000 毫升,5 次分服,2 小时 1 次,日夜连服 1~2 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 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 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 1~3 剂。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 或吐血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 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 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苍白或萎黄、灰败,唇、 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 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 50 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 沸,数急无伦,一分钟 120~240 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 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 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 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 安。 病例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闫某,男,60 岁。1995 年 3 月 24 日凌晨 4 时病危邀诊。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面如死灰,唇、指、舌 青紫,头汗如油,痰声辘辘,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 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询知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 10 年。本次发病 1 周,县医院抢救 6 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昨夜子时,突然暴 喘痰壅,昏迷不醒。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 弥留之际。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脉难凭, 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太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 后阴极阳生, 已有一线生机。 至凌晨 4 时, 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 本经自旺。 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 三生饮豁痰,麝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附子 15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30 克(另炖浓汁对服),生半夏 30 克,生南星、石菖蒲各 10 克, 净山茱萸 120 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麝香 0.5 克(分冲),鲜生姜 30 克,大枣 10 枚,姜汁 1 小盅(对入)。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 3.5 千克,武 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频频喂服。3 月 25 日 6 时二诊:得悉于半日一 夜内服完上方 1 剂。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 由灰败转为萎黄,发绀稍退,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神识仍未清:六脉迟细弱 代,48 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嘱原方附子加足 200 克,余 药不变,日夜连服 3 剂。3 月 26 日 3 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
李可老中医破格四逆汤
李可老中医破格四逆汤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方解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着。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
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
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老中医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
老中医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从量效关系探讨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量效关系是中医方剂运用之精华,也是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传承的关键所在,古今医家对其都极为重视[1 -2 ]。
名老中医李可崇尚张仲景学说,将《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思想应用于临床遣方用药,尤善附子、乌头类峻药治疗濒危患者[3 ]。
四逆汤是张仲景治疗心肾阳衰寒厥证的代表方剂。
李老师在临床应用四逆汤时颇有心得,不仅限于少阴病,同时在肿瘤、咳喘、足心发热等病的治疗中多有应用[4 ]。
医者对量效关系的把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中药复方以单味中药为载体,想要全面理解量效关系,就要从最简单的单味中药研究开始。
现从剂量和用法上体会李老师运用四逆汤的特点如下。
1 主药附子用量李老师重视六经辨证,认为“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不出六经八纲之范围” ,临证之时,“知其要义,一言而终” ,不必执于病名,而应执简驭繁,万病一理。
李老师认为,阳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有形精血不能骤生,无形阳气需随时固护” ,而阳气易伤难复,阳常不足,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视阳气的消长进退。
李老师认为,阳虚则病,阳衰则危,阳复则生,阳去则死,病危重证多是元气虚弱至极,阴竭阳亡,阴阳离决之证[5 ]。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clii Debx) 子根的加工品,其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但因其有毒,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下品。
李老师临证尤善用附子。
李老师认为,中医救治心力衰竭垂危重症仍生死参半的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经方的剂量问题,二是经方的枚、尺问题,三是经方的生附子问题[6 ]。
四逆汤原书记载“用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而当代应用附子大部分参照教科书中 15g 左右,且还要注明先煎[7 -8 ]。
许多学者对经方本原剂量进行考证,结果相差甚大,从一两之重等于 1g、3g、7. 8g、 13. 8g 到 16. 8g,相差倍数甚大。
回阳救逆四逆汤
回阳救逆四逆汤《伤寒论》中的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主方,其作用不局限于此。
除阳虚欲脱,脉微欲绝等典型四逆证外,还可广泛用于一切阳虚阴盛之病人。
从伤寒六经辨证来看,大凡三阳病中某些变证、坏病,三阴病中虚寒证,皆可酌情用之。
在临床上如何准确地,灵活地运用四逆汤?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阳虚阴虚疾病的基本要点,除上述典型的四逆证外,这些要点大体上还包括:舌质淡白,苔润有津,面色晦暗无泽、神疲、恶寒、四肢清冷,口不渴或渴而不思饮,或喜热饮,大便不难,或虽大便难而腹无所苦,或先硬后溏,夜尿多,脉弱等。
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还必须严格掌握用药配伍和剂量轻重。
附子的用量应针对病情恰如其分,并须久煎一个半小时以上。
附子无姜不躁,干姜的用量须灵活掌握。
在阳虚阴盛而未至四逆,舌质虽淡而不甚,苔虽白而不厚的情况下,干姜可酌情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致与附子等量。
甘草的用量不超过附子的一半,大体与干姜相等。
必须指出,阳虚阴盛之人,初服辛温大热之品,常有心中烦躁,鼻出黑血,喉干,目涩或赤,咳嗽痰多,面目及周身浮肿,或腹痛泄泻,或更加困倦等,此并非药误,而是阳药运行,阴去阳生,邪消正长,从阴出阳之佳兆。
服药后较理想的反应是周身暖和,舌质和面色均现红润。
此时即可用少量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
阳得阴敛则阳有所依,自然阴阳互根相济,邪去正安。
范老论“四逆汤”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句句真言,字字珠玑:1、“四逆汤”之用,必有四逆证。
其证,一为“典型”,一为“广泛”。
“典型”证如“阳虚欲脱,脉微欲绝”,“广泛”证则“三阳病中某些变证、坏病,三阴病中虚寒证,皆可酌情用之”。
“用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阳虚阴虚疾病的基本要点。
”有人用典型否定广泛,认为仲景未说就不能用是不符合临床实践的。
2、“附子的用量应针对病情恰如其分,并须久煎一个半小时以上。
”“干姜可酌情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致与附子等量。
甘草的用量不超过附子的一半”。
提示临床不能重附轻姜。
3、明确“药误”与“佳兆”的区别,方有胜算的信心。
李可(四逆汤)
李可(四逆汤)
四逆汤、逆,有违逆之意;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往上逆冷,直到肘膝以上。
四肢为诸阳之本,三阴三阳之脉相连于手脚。
一旦阳衰阴盛,少阴枢机不好,气血不以应四肢,则产生四肢厥逆之候。
己方解四肢厥逆,使气血伸展而达四肢,故称四逆汤。
己方为回阳救逆的意味着药方。
除四肢厥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穀,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阴虚内热证主要表现
禄特科技:大辛热门、温发气血、祛散湿邪,主导药;
炮姜:温中散寒,帮助禄特科技回阳之手;
炙甘草:通调气血,并能缓解姜、附之过度燥烈;
四逆汤的作用与功效:
特异主冶生产少阴病。
四肢厥逆,畏寒蜷卧,呕吐口不干,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超微粒;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而见四肢厥逆,脸色苍白,脉超微粒者。
辨证论治剖析:
寒为阴邪,易伤气血,湿邪深层次少阴,伤到肾气,肾气为一身气血之压根,《素问芒果厥论)说:“气血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虚火旺衰,全身及身体失于温煦,故见四肢厥逆,畏寒蜷卧。
脾主运化水穀精准,取决于肾气的温煦,肾气衰则不可以温煦脾阳,脾失消化吸收之职,致清阳不升,反倒凹陷,浊阴不减,反倒上逆,故呕吐
下利。
阳虚寒盛,寒凉郁滞,故见腹痛。
《素问芒果举痛论》曰:“凉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好,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堵塞,故卒殊不知痛。
”气血丰富,精神才可以充沛,今阳气虚衰,神失所养,则见神衰欲寐。
太阳光误汗,气血随汗泄露,损害心肾之阳。
《李可老中医四逆汤处方》
《李可老中医四逆汤处方》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
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
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 选方问题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个月。
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
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
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
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 用药频率分析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合并频率%1. 附子 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2. 乌头 25 5.32 26 10 303. 炙草 348 78 70.1 7 2004. 干姜 256 54 66.9 10 100 姜91.685. 生姜 155 33 48.8 5 1256. 姜炭 22 4.68 36.6 5 907. 肉桂 169 36 9.65 1 60 桂56.008. 桂枝 97 20 44.9 9 1209. 晒参 207 44.04 30 4.5 90 参75.1110. 红参 129 27.45 36.1 10 100 11. 党参 17 3.62 75 30 120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 细辛 182 38.72 43.62 9 75 452. 大枣 157 33.40 18.2 4枚 30枚 12枚3. 白术 150 31.90 74.27 20 125 454. 麻黄 117 24.68 10.59 3 80 15-455. 茯苓 114 24.25 44.2 10 120 456. 北芪 112 23.83 165 18 500 1207. 生半夏 110 23.46 49.6 20 75 45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 灵脂 89 18.94 31.70 3.3 1002. 当归 81 17.23 35.74 6 503. 牡蛎 78 16.59 30.70 10 454. 肾四味 77 16.38 29.40 9 100 305. 龙骨 76 16.47 30.13 10 45 6. 山萸 74 15.74 75.40 30 1207. 磁石 63 13.4 29.90 10 458. 葱白 61 12.98 4.57寸 3寸 10寸9. 赤芍 53 11.27 41.46 10 45 10. 五味 52 11.06 27.70 6 5011. 白芍 49 10.42 42.20 10 90 453. 用药频率讨论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自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
神奇四逆汤与破格四逆汤
神奇四逆汤与破格四逆汤四逆汤,源自《伤寒论》,是一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方子。
【方药】甘草(炙)(6克)干姜(6~9克)附子生用(5~10克)【煎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久煎,分两次温服)。
[功效]温里散寒,回阳救逆。
【伤寒论】原文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92)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25)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277)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2)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5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1)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76)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88)【解说】本方主治三阴寒证,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剂。
凡疾病发展到三阴阶段,心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严重阶段,如太阴病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少阴病之恶寒厥逆、脉微、但欲寐;厥阴病之表热里寒、手足厥冷等,均可使用本方。
此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寒淫于,治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泻之’’之意。
附子大辛大热,纯阳有毒,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通行十二经,先用尤能迅达?内外逐寒。
干姜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升发阳气。
甘草既能解毒,又能缓姜、附辛烈之性,合而回阳救逆,又不致有暴散之虞。
附子含有乌头碱,为安全起见,煎制药物时,须文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临床运用及病案选摘】一、阴盛阳亡俞长荣医案:苏某妻,三十余岁。
月经期中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咏微细欲绝,手足厥逆。
《伤寒论》113方——四逆汤
《伤寒论》113方——四逆汤伤寒悬解卷十——太阴全篇第七十八方——四逆汤太阴三1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不差,身体疼痛,当温其里,宜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脐,破八片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发热头痛,是太阳表证,脉应见浮,乃脉反沉,是已入太阴之脏。
若脉沉,不差,虽身体疼痛,表证未解,然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甘草培其土,干姜温其中,附子温其下也。
1 脉法三,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病发热头痛,此是外感表证,而脉反沉,不差,虽身体疼能之表证未解,也“当”先温其里。
宜四逆汤。
2 也可以这么理解,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脉反沉,沉为在里,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
三阴病者,是指脏病,不是经病。
经病统于太阳,以桂枝汤解表则已。
但脉沉为在里,此在脏病,从脏病无阳,脏病虚寒来论,必先温里回阳,故先温其里,以四逆汤主之。
3 加一条提纲,以助理解。
太阴一: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脾之经也。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腹中冲和,是以不满。
脾病则清阳不升,脾病累胃,胃病则浊阴不降,中气凝滞,故腹满也。
吐者,胃气之上逆,逆而不纳,故食不下也。
利者,脾气之下陷,清阳不升,寒生于下,水谷不消,故自利益甚也。
湿寒郁塞,木气不舒,侵克脾土,故时腹自痛也。
若下之,土愈败而胃愈逆,甲木壅碍,不得下行,痞郁胃口,故胸下结硬。
即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4 干姜,要用炮姜,炮姜则辛散之力更强。
太阴五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下利而腹又胀满,是太阴脏病,腹满自利之证俱见矣,而其身体疼痛者,又有太阳经病,是当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以驱寒,攻表宜桂枝汤以驱风,里温则发汗不虑其亡阳矣。
此与太阳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章法同。
1 太阴湿土,气本上行,《素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脏气之上行也,足之三阴,自足走胸,是经气之上行也,病则湿盛气滞,陷而不升,脾陷则胃逆而不降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
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
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
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
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
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
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
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补气:黄芪为当归的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