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奶油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牛奶静放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层飘浮的奶皮,奶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印度 人把奶皮捞出装入皮口袋,挂起来反复拍打、搓揉、奶皮便逐渐变成了奶油。但这 种方法颇费时间,而且从牛奶中产出的奶油量也很少。
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也学会了制作奶油。
后来,埃及的奶油制作方法由希腊和罗马人带到了欧洲,印度的奶油技术则经过 中国,朝鲜传入了日本。但当时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制作的奶油只有少量是食用, 大部分是作为化妆品抹在脸上。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奶油生产工艺要点
❖ 原料乳要求:健康牛生产的常乳,含抗菌素或消毒剂的稀奶 油不能用于生产酸性奶油。
❖ 原料乳预处理:用于生产奶油的原料乳要经过过滤、净乳, 如不能立即用于生产,则应立即冷却到2~4℃,并在此温度 下贮存。
奶油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 风味缺陷
正常奶油应该具有乳脂肪的特有香味或乳酸菌发酵的芳香味,但有时出现下列异味: a.鱼腥味:这是奶油贮藏时很容易出现的异味,其原因是卵磷脂水解,生成三甲胺造成的。如
❖ 压炼结束后,奶油含水量要在16%以下,水滴呈极微小的分 散状态,奶油切面上不允许有水滴。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奶油的包装:
压炼后的奶油,送到包装设备进行包装。奶油通常有5kg 以上大包装和 从10g至5kg重的小包装。
❖ 乳脂分离:生产奶油时必须将牛乳中的稀奶油分离出来,生 产中采用将预热到35-40℃的牛乳离心分离。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乳脂标准化:
稀奶油的含脂率直接影响奶油的质量及产量。含脂率低时奶油香气较 浓;含脂率过高则乳脂肪损失较多。间歇法生产要求稀奶油的含脂率30%~ 35%;连续法生产时要求稀奶油的含脂率40%~45%。
*三个数字依次表示稀奶油的冷却温度、加热酸化温度和成熟温度。
1 2~3
5 5 6 7 5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奶油生产工艺要点
❖ 添加色素:
常用色素为安那妥(Annatto),3%的安那妥溶液叫奶油黄,用量为稀奶 油的0.01%~0.05%。
❖ 细菌发酵:
甜奶油不需要发酵,酸性奶油则需要发酵。发酵剂菌种为丁二酮链 球菌、乳脂链球菌、乳酸链球菌和柠檬明串珠菌。发酵剂的添加量为 1%~5%。发酵剂要求高活力,在温度为20℃,7h后产酸达30 ºT,10h 以后产酸应达45~50 ºT ,当稀奶油的非脂部分的酸度达到90 ºT 时发 酵结束。
以上时中和至0.15%~0.25%。 (3)中和方法:一般使用的中和剂为石灰或碳酸钠。石灰难溶于水,必须调
成20%的乳剂徐徐加入。碳酸钠易溶于水,中和速度快,不易使酪蛋白凝 固,可直接加入。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稀奶油的中和:
制造甜性奶油时,奶油的pH值应保持在中性附近(6.4-6.8)。 (1)中和目的:防止杀菌时造成脂肪损失;改善奶油香味;防止贮藏期间奶
油发生水解和氧化变化。 (2)中和程度:乳酸度0.5%(55 ºT)以下时中和至0.15%(16ºT)。乳酸度0.5%
❖ 影响奶油性质的因素 (2)奶油的色泽
奶油的颜色从白色到淡黄色,深浅各有不同。 颜色是由于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 通常冬季的的奶油为淡黄色或白色。 使奶油的颜色全年一致,秋冬之间往往加入色素以增加其颜色。奶油长期 曝晒于日光下时,自行褪色。
(3)奶油的芳香味
奶油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这种芳香味主要由于丁二酮、甘油及游离脂肪 酸等综合而成。 其中丁二酮主要来自发酵时细菌的作用。因此,酸性奶油比新鲜奶油芳香 味更浓。
❖ 真空脱气:
将稀奶油加热到78℃,然后输送至真空机,真空室内稀奶油的沸腾温度 为62℃左右。通过真空处理可将挥发性异味物质除掉。
❖ 稀奶油的杀菌:
杀菌一般采用85~90℃的高温巴氏杀菌,但热处理不能过分强烈,以免 引起蒸煮味。经杀菌后冷却至发酵温度或成熟温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 制作方法。
原 料 乳 验 收
预 处 理
分 离
稀 奶 油 标 准 化
发 酵
成 熟
加 色 素
搅 拌
排 酪 乳
奶 油 粒
洗 涤
加 盐
压 炼
包 装
奶油生产工艺流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乳 脱脂乳 稀奶油 奶油
在中世纪时,欧洲出现了手摇搅拌器,提高了从牛奶中提取 奶油的效率。 1879年,瑞典的德·拉巴尔发明了奶油分离机,1882年又发明 了由内燃机带动奶油分离机,为奶油机械化开辟了道路。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酪乳 发酵剂 冷介质 热介质 特殊工艺
批量和连续生产发酵奶油的生产线 1-原料贮藏罐 2-板式热交换器(预热) 3-奶油分离机 4-板式热交换器(巴氏杀菌)
5-真空脱气(机) 6-发酵剂制备系统 7-稀奶油的成熟和发酵 8-板式热交换器 9-批量奶油压炼机 10-连续压炼机 11-酪乳暂存罐 12-带传送的奶油仓 13-包装机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影响奶油性质的因素 (4)奶油的物理结构
奶油的物理结构为水在油中的分散系(固体系)。 在脂肪中分散有游离脂肪(W/O)结构。此外还含有气泡,水滴中溶有乳中除脂肪 以外的其他物质及食盐,因此也称为乳浆小滴。
c.在泌乳初期,挥发性脂肪酸多,而油酸比较少,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这 种性质变得相反。
d.季节的影响,春夏季由于青饲料多,因此油酸的含量高,奶油也比较软, 熔点也比较低。
e.由于这种关系,夏季的奶油很容易变软。为了要得到较硬的奶油,在稀奶 油成熟、搅拌、水洗及压炼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温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稀奶油的搅拌:
将成熟后的稀奶油置于搅拌器中,利用机械的冲击力,使脂肪球膜破坏 而形成奶油颗粒,这一过程称为搅拌。搅拌时分离出的液体称为酪乳。稀 奶油在送入搅拌器之前,将温度调整到适宜的搅拌温度。稀奶油装入量一 般为搅拌容器的40%~50%。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概念: 乳经分离后得到的含脂率高的部分称之为稀奶油(Cream),
稀奶油经成熟、搅拌、压炼而制成的乳制品称为奶油(Butter)。
❖ 分类:有多种分类方法 奶油按原料一般分为:新鲜奶油和发酵奶油。 根据加盐与否奶油分为:无盐、加盐和特殊加盐的奶油。 根据脂肪含量不同分为:一般奶油和无水奶油(即黄油)。
❖ 洗涤:
排出酪乳后,用经过杀菌冷却后的水注入搅拌器中进行洗涤。洗涤加 水量通常为稀奶油量的50%左右,水温随稀奶油软硬程度而定。
❖ 加盐:
酸性奶油一般不加盐。加盐奶油加盐量通常为2.5%~3.0%,待奶油 搅拌机中洗涤水排出后,将烘烤(120~130℃,3~5min)并过筛(30目) 的盐均匀撒于奶油表面,静置10~15min,旋转奶油搅拌机3-5圈,再静 置10~20min后即可。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奶油的种类及性质 第二节 奶油的加工 第三节 无水乳脂的生产 第四节 重制奶油 第五节 新型涂抹制品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一节 奶油的种类及性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稀奶油的物理成熟:
稀奶油经加热杀菌要冷却至奶油脂肪的凝固点,以使部分脂肪变为 固体结晶状态,这一过程称之为稀奶油物理成熟。成熟通常需要12~ 15h。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稀奶油成熟热处理程序: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影响奶油性质的因素
(1)脂肪性质与乳牛品种、泌乳期季节的关系
a.有些乳牛(如荷兰牛、爱尔夏牛)的乳脂肪中,由于油酸含量高,因此制成 的奶油比较软。
b.娟姗牛的乳脂肪由于油酸含量比较低,而熔点高的脂肪酸含量高,因此制 成的奶油比较硬。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二节 奶油的加工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奶油生产工艺流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奶油的压炼:
由稀奶油搅拌产生的奶油粒,通过压制而凝结成特定结构的团块,该过 程称为奶油的压炼。压炼的目的是使奶油粒组织致密,水滴分布均匀,食 盐完全溶解,并调节奶油中水分含量。奶油压炼有批量奶油压炼机和连续 压炼机两种方法。
理想程序为迅速冷却到约8℃,保温2h;用27~29℃的水徐徐加热到20~ 21℃ ,保温2h ;冷却到约16℃。程序与脂肪碘值有关,见下表。
碘值
温度程序(℃)
发酵剂添加量(%)
<28 28~29 30~31 32~34 35~37 38~39
>40
8—21—20* 8—21—16 8—20—13 6—19—12 6—17—11 6—15—10 20—8—11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特点:
奶油应呈均匀一致的颜色、稠密而味纯。水分应分散成细滴,从而使 奶油外观干燥。硬度应均匀,这样奶油就易于涂沫,并且到舌头上即时融 化。
酸性奶油具有丁二酮气味,芳香味更浓,而且热处理后再次感染杂菌 的危险性较小,但是酸性奶油较容易被氧化。
❖ 奶油的贮藏:
奶油应送入冷库中贮藏。4~6℃的冷库中贮藏期一般不超过7天;0℃冷 库贮藏期2~3周;超过6个月时应放入-15℃的冷库中;贮藏期超过1年时
应 放入-20~-25℃的冷库中。为了提高奶油的抗氧化和防霉能力,可以在奶 油压炼时添加或在包装材料上喷涂抗氧化剂或防霉剂。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也学会了制作奶油。
后来,埃及的奶油制作方法由希腊和罗马人带到了欧洲,印度的奶油技术则经过 中国,朝鲜传入了日本。但当时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制作的奶油只有少量是食用, 大部分是作为化妆品抹在脸上。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奶油生产工艺要点
❖ 原料乳要求:健康牛生产的常乳,含抗菌素或消毒剂的稀奶 油不能用于生产酸性奶油。
❖ 原料乳预处理:用于生产奶油的原料乳要经过过滤、净乳, 如不能立即用于生产,则应立即冷却到2~4℃,并在此温度 下贮存。
奶油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 风味缺陷
正常奶油应该具有乳脂肪的特有香味或乳酸菌发酵的芳香味,但有时出现下列异味: a.鱼腥味:这是奶油贮藏时很容易出现的异味,其原因是卵磷脂水解,生成三甲胺造成的。如
❖ 压炼结束后,奶油含水量要在16%以下,水滴呈极微小的分 散状态,奶油切面上不允许有水滴。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奶油的包装:
压炼后的奶油,送到包装设备进行包装。奶油通常有5kg 以上大包装和 从10g至5kg重的小包装。
❖ 乳脂分离:生产奶油时必须将牛乳中的稀奶油分离出来,生 产中采用将预热到35-40℃的牛乳离心分离。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乳脂标准化:
稀奶油的含脂率直接影响奶油的质量及产量。含脂率低时奶油香气较 浓;含脂率过高则乳脂肪损失较多。间歇法生产要求稀奶油的含脂率30%~ 35%;连续法生产时要求稀奶油的含脂率40%~45%。
*三个数字依次表示稀奶油的冷却温度、加热酸化温度和成熟温度。
1 2~3
5 5 6 7 5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奶油生产工艺要点
❖ 添加色素:
常用色素为安那妥(Annatto),3%的安那妥溶液叫奶油黄,用量为稀奶 油的0.01%~0.05%。
❖ 细菌发酵:
甜奶油不需要发酵,酸性奶油则需要发酵。发酵剂菌种为丁二酮链 球菌、乳脂链球菌、乳酸链球菌和柠檬明串珠菌。发酵剂的添加量为 1%~5%。发酵剂要求高活力,在温度为20℃,7h后产酸达30 ºT,10h 以后产酸应达45~50 ºT ,当稀奶油的非脂部分的酸度达到90 ºT 时发 酵结束。
以上时中和至0.15%~0.25%。 (3)中和方法:一般使用的中和剂为石灰或碳酸钠。石灰难溶于水,必须调
成20%的乳剂徐徐加入。碳酸钠易溶于水,中和速度快,不易使酪蛋白凝 固,可直接加入。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稀奶油的中和:
制造甜性奶油时,奶油的pH值应保持在中性附近(6.4-6.8)。 (1)中和目的:防止杀菌时造成脂肪损失;改善奶油香味;防止贮藏期间奶
油发生水解和氧化变化。 (2)中和程度:乳酸度0.5%(55 ºT)以下时中和至0.15%(16ºT)。乳酸度0.5%
❖ 影响奶油性质的因素 (2)奶油的色泽
奶油的颜色从白色到淡黄色,深浅各有不同。 颜色是由于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 通常冬季的的奶油为淡黄色或白色。 使奶油的颜色全年一致,秋冬之间往往加入色素以增加其颜色。奶油长期 曝晒于日光下时,自行褪色。
(3)奶油的芳香味
奶油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这种芳香味主要由于丁二酮、甘油及游离脂肪 酸等综合而成。 其中丁二酮主要来自发酵时细菌的作用。因此,酸性奶油比新鲜奶油芳香 味更浓。
❖ 真空脱气:
将稀奶油加热到78℃,然后输送至真空机,真空室内稀奶油的沸腾温度 为62℃左右。通过真空处理可将挥发性异味物质除掉。
❖ 稀奶油的杀菌:
杀菌一般采用85~90℃的高温巴氏杀菌,但热处理不能过分强烈,以免 引起蒸煮味。经杀菌后冷却至发酵温度或成熟温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 制作方法。
原 料 乳 验 收
预 处 理
分 离
稀 奶 油 标 准 化
发 酵
成 熟
加 色 素
搅 拌
排 酪 乳
奶 油 粒
洗 涤
加 盐
压 炼
包 装
奶油生产工艺流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乳 脱脂乳 稀奶油 奶油
在中世纪时,欧洲出现了手摇搅拌器,提高了从牛奶中提取 奶油的效率。 1879年,瑞典的德·拉巴尔发明了奶油分离机,1882年又发明 了由内燃机带动奶油分离机,为奶油机械化开辟了道路。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酪乳 发酵剂 冷介质 热介质 特殊工艺
批量和连续生产发酵奶油的生产线 1-原料贮藏罐 2-板式热交换器(预热) 3-奶油分离机 4-板式热交换器(巴氏杀菌)
5-真空脱气(机) 6-发酵剂制备系统 7-稀奶油的成熟和发酵 8-板式热交换器 9-批量奶油压炼机 10-连续压炼机 11-酪乳暂存罐 12-带传送的奶油仓 13-包装机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影响奶油性质的因素 (4)奶油的物理结构
奶油的物理结构为水在油中的分散系(固体系)。 在脂肪中分散有游离脂肪(W/O)结构。此外还含有气泡,水滴中溶有乳中除脂肪 以外的其他物质及食盐,因此也称为乳浆小滴。
c.在泌乳初期,挥发性脂肪酸多,而油酸比较少,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这 种性质变得相反。
d.季节的影响,春夏季由于青饲料多,因此油酸的含量高,奶油也比较软, 熔点也比较低。
e.由于这种关系,夏季的奶油很容易变软。为了要得到较硬的奶油,在稀奶 油成熟、搅拌、水洗及压炼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温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稀奶油的搅拌:
将成熟后的稀奶油置于搅拌器中,利用机械的冲击力,使脂肪球膜破坏 而形成奶油颗粒,这一过程称为搅拌。搅拌时分离出的液体称为酪乳。稀 奶油在送入搅拌器之前,将温度调整到适宜的搅拌温度。稀奶油装入量一 般为搅拌容器的40%~50%。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概念: 乳经分离后得到的含脂率高的部分称之为稀奶油(Cream),
稀奶油经成熟、搅拌、压炼而制成的乳制品称为奶油(Butter)。
❖ 分类:有多种分类方法 奶油按原料一般分为:新鲜奶油和发酵奶油。 根据加盐与否奶油分为:无盐、加盐和特殊加盐的奶油。 根据脂肪含量不同分为:一般奶油和无水奶油(即黄油)。
❖ 洗涤:
排出酪乳后,用经过杀菌冷却后的水注入搅拌器中进行洗涤。洗涤加 水量通常为稀奶油量的50%左右,水温随稀奶油软硬程度而定。
❖ 加盐:
酸性奶油一般不加盐。加盐奶油加盐量通常为2.5%~3.0%,待奶油 搅拌机中洗涤水排出后,将烘烤(120~130℃,3~5min)并过筛(30目) 的盐均匀撒于奶油表面,静置10~15min,旋转奶油搅拌机3-5圈,再静 置10~20min后即可。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奶油的种类及性质 第二节 奶油的加工 第三节 无水乳脂的生产 第四节 重制奶油 第五节 新型涂抹制品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一节 奶油的种类及性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稀奶油的物理成熟:
稀奶油经加热杀菌要冷却至奶油脂肪的凝固点,以使部分脂肪变为 固体结晶状态,这一过程称之为稀奶油物理成熟。成熟通常需要12~ 15h。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稀奶油成熟热处理程序: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影响奶油性质的因素
(1)脂肪性质与乳牛品种、泌乳期季节的关系
a.有些乳牛(如荷兰牛、爱尔夏牛)的乳脂肪中,由于油酸含量高,因此制成 的奶油比较软。
b.娟姗牛的乳脂肪由于油酸含量比较低,而熔点高的脂肪酸含量高,因此制 成的奶油比较硬。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二节 奶油的加工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奶油生产工艺流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奶油的压炼:
由稀奶油搅拌产生的奶油粒,通过压制而凝结成特定结构的团块,该过 程称为奶油的压炼。压炼的目的是使奶油粒组织致密,水滴分布均匀,食 盐完全溶解,并调节奶油中水分含量。奶油压炼有批量奶油压炼机和连续 压炼机两种方法。
理想程序为迅速冷却到约8℃,保温2h;用27~29℃的水徐徐加热到20~ 21℃ ,保温2h ;冷却到约16℃。程序与脂肪碘值有关,见下表。
碘值
温度程序(℃)
发酵剂添加量(%)
<28 28~29 30~31 32~34 35~37 38~39
>40
8—21—20* 8—21—16 8—20—13 6—19—12 6—17—11 6—15—10 20—8—11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特点:
奶油应呈均匀一致的颜色、稠密而味纯。水分应分散成细滴,从而使 奶油外观干燥。硬度应均匀,这样奶油就易于涂沫,并且到舌头上即时融 化。
酸性奶油具有丁二酮气味,芳香味更浓,而且热处理后再次感染杂菌 的危险性较小,但是酸性奶油较容易被氧化。
❖ 奶油的贮藏:
奶油应送入冷库中贮藏。4~6℃的冷库中贮藏期一般不超过7天;0℃冷 库贮藏期2~3周;超过6个月时应放入-15℃的冷库中;贮藏期超过1年时
应 放入-20~-25℃的冷库中。为了提高奶油的抗氧化和防霉能力,可以在奶 油压炼时添加或在包装材料上喷涂抗氧化剂或防霉剂。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