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20121101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
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2.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
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
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有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3.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
这一举措
A.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
B. 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D. 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4.据《明神宗实录》载:“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材料的主张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 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
C. 禁止民间进行对外贸易
D. 表明明初的海禁政策面临挑战
5.关于古代农业,《孟子•梁惠王》有“深耕易耨”之说;《礼记•月令》有(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之说;《荀子•王制》也记载有“修堤渠,通沟浍……使民有所耘艾”。
这反映出当时
A. 铁犁牛耕得到推广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小农经济形成
D. 国君重视农业生产
6.《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
这种技术出现于
A. 西周
B. 秦朝
C. 南北朝
D. 明朝
7.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56个“衰败选区”的议席被取消,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A.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资产阶级的积极争取
C. 国王权力的削弱
D.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8.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35天,创下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最长“停摆”纪录。
这一事件表明
A. 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B. 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
C. 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
D. 三权分立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9.启蒙运动是众多因素汇聚而成的时代必然产物,下列对其产生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B.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D.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渐兴起
10.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A.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社会上层尚未警醒
D.国人对国家前途丧失信心
11.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2. 法国作家斯坦尔夫人强调:“怎么能把写诗技术称为‘诗’呢?”“漂亮的句子并不等于诗”,诗人的“才华”在于“诗人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把凡人朦胧的希望变为光辉夺目的形象”。
由此可知.斯坦尔夫人的作品
A.侧重对社会现实的抨击
B.崇尚语言上的完美性
C.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特征
D.突出了对自然的向往
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
13.士阶层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就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发展出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
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成为制约君主重要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明初,忠君爱国,乐于为君王服务、奉献成了士人的普遍心态。
到明中期,即使朝政混乱,大多数官僚仍在凭借责任感与良心为国服务,直言敢谏、廉洁奉公是士人阶层的突出爱国心态……到晚明时期一股新异的思想解放之风开始在士人群体中弥漫,这股新异的思想在理性精神上唤起了人们的觉醒,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彰显。
——梁琨《论晚明士人心态变化》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的“士”应具备的品德,为此,他提出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阶层”出现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晚明时期“新异的思想解放之风”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综合上述材料,从家国情怀角度,指出中国古代士人阶层的共性。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道:“中国土地人口,世界莫及。
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
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得。
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几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
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
叹”。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
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孙中山当时的主张。
试分析孙中山萌生这类思想的时代背景。
(2)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了“中华荣光”,维护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和军事上做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晚年在思想上发生了什么新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诚如梁启超所言:“尽此六十年中(1840〜1898年),朝士即有言西法者不过炮
械军兵而已,无人知有学者,无人知有政者。
”康有为则敏锐地认识到,要救亡图存,决非仅仅师法西方的炮械军兵就已足够。
“中国所欠,但民未有权耳,苟行立宪,民可有权,国即能强,即驾于万国之上。
夫革命之所望,亦不过至立宪而止极矣。
”直至1917年年底,他依然坚称自己“先发民主共和主义,为中国人最先”,他拥君复辟也确有主观上希望通过“虚君”实现“奇妙之暗共和”的一面。
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间接引儒学作为其理论根据,日后又创立孔教会,力图将孔教推之于“普天下之万国”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李翔海《康有为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文化指向》
材料二人们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迷茫中有了新认识:把中国社会推向前进,要有文化
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即陈独秀说的“吾人之最后觉悟”。
他指出:在当时如果“复兴旧制”,则必“摧折新机”,动摇国本;“设使今日之俄国,欲复彼得以前之旧法,今日之日本,欲行明
治以前之藩制,则世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矣。
”让世人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正是新文化运动“猛勇”攻击孔教的光辉所在。
胡适曾称吴虞和陈独秀“是近年来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
显然,“打”的孔家店,就是“孔教”。
他赞扬吴虞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并把这比喻为清道夫扫除大街上的“孔渣孔滓”。
——摘编自陈卫平《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之辨析》
(1)根据材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呈现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维新运动相比较,简析新文化运动出现的新变化及所起的作用。
2020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高二第二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BACDB 6-10:CACBC 11-12:DC
13.(1)品德:超越利害得失;关怀社会。
主张:仁;礼。
(2)原因:科举制度;旧士族消亡;理学兴起。
影响:扩大统治基础;参与国家治理;限制君权;维护中央集权。
(3)特征: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理学走向僵化。
共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爱国)。
14.(1)主张民族革命,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满清封建统治腐朽;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
原因: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15.(1)特点:强调救亡图存与政治变革相结合;进步性与保守性并存。
原因:康有为从小接受的是儒家传统教育;“西学东渐”,康有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当时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新变化:提出反孔批儒主张,既是思想革命,也是文学革命,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