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信息处理技术
第二节军事信息处理技术
第二章军事信息处理技术军事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综合、转换、整理加工、存储和表示的技术。
它是信息作战主体技术的核心,是信息作战技术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运用军事信息处理技术,能对信息作战收集到得各种实时信息自动进行综合、分类、计算、存储、更新、分发、显示和输出,并能根据实时和历史的信息,进行军事运筹、辅助决策,及对各种作战方案进行模拟、比较、评估和选优,其应用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到信息作战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而且对信息作战的方式和效能产生巨大影响。
第一节信息处理技术的构成和作用随着军事高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信息作战的指挥控制系统、数字化部队、信息化武器装备和指挥控制决策等各个领域,使其构成不断发展变化,在信息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
一、信息处理技术的构成现代信息处理完全是借助于计算机实现的,因此,信息处理技术的主体或核心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可分为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两大部分。
计算机硬件技术是有关计算机内部元器件、系统及外部设备等硬件的研制、设计和生产的技术。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用于计算机的各种软件程序的编制及使用技术。
软件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服务性程序等,主要计算机本身的管理、维护、控制与运行,以及高级语言程序解释、编译等;另一类是针对不同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应用软件,主要用于解决特定的应用问题,如情报检索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从分析信息处理技术在信息作战中的功能来看,信息处理技术如图2-1所示主要包括计算技术、推理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等。
二、信息处理技术的作用1.信息处理技术是作战的重要支柱在信息作战领域,信息处理技术的主体—计算机技术和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电子计算机,是信息作战指挥员和指挥控制机构的“外脑”,是信息作战系统的核心。
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
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的变革;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
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在近几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在精确制导武器研发和采购上的投入,精确制导武器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原有装备经过改进和改装后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升,新型精确制导武器不断涌现,使精确制导武器出现了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新时期新阶段,探讨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对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对抗模式和作战样式,获取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1、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单元、制导系统与作战信息平台相融合,提高整体作战效率。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战争形态,都要求能快速准确发现目标、及时决策和精确打击,信息化战争不仅是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而且是武器系统的信息化。
精确制导武器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其获得信息的来源不能只限于自身的探测器,还应当充分利用战场中的多种信息资源。
对现有精确制导武器发射单元进行信息化改进,使其充分支持C4I、C4ISR、C4KISR等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使发射单元不但具备自身火力分布数据,还能共享上级的综合情报数据以共享敌方前沿阵地地形、布设、武器装备等情况,这些都对参战人员掌握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时机或者自动修正发射之前的参数提供必要的支持。
目前,精确制导武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程度不高,弹上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近,易受干扰,而且受体积质量的限制,弹上传感器的探测性能无法与其它探测平台的传感器相比。
如果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加装数据链,则精确制导武器之间、精确制导武器与其它信息平台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能迅速察觉目标的机动和环境的变化,在飞行中进行数据交换,实时地对弹上数据进行修正,将极大地提高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还可以识别特定目标和对目标毁伤评价,如果原定目标被摧毁,制导系统能够重新选择新的航线攻击备选目标。
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的应用
60 集成电路应用 第 38 卷 第 4 期(总第 331 期)2021 年 4 月Applications创新应用摘要: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的应用,提出了发展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促进该技术在未来战争中实际应用提出分析观点。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章编号:1674-2583(2021)04-0060-02DOI:10.19339/j.issn.1674-2583.2021.04.020中文引用格式:张晓娟,郭洁.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 2021, 38(04): 60-61.作战区域的侦查与跟踪。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帮助武器实现自主决策的功能,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编制了“阿尔法”程序在空战模拟作战中打败了人类飞行员,空军计划在新的F-16战机上加载该功能,可给飞行员提供更多的战术选择、武器管理等功能。
人工智能技术即可提高大型作战武器装备的战斗力,也能改善单兵作战能力,在适用单兵和小规模作战的场合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单兵智能作战系统可有效提高士兵的侦查范围和攻击范围,内在的通信系统也能使士兵之间沟通流畅,可发挥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美军现已开始研发下一代单兵系统—塔罗斯,这是一种轻型的战术作战服,使士兵轻装上阵,可提升士兵的移动和侦查范围。
俄罗斯也开发了单兵作战系统—战士-3,具备自动瞄准,提升士兵力量,并能与团队指挥系统沟通作战。
法国开发了FELIN单兵作战系统,该系统可将数名士兵的摄像头等侦查装备汇总至作战指挥系统中,可实时观察战场态势,并根据战场变化及时更新战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指挥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出作用,美国在新的《国防战略指南》中首次提出要建设“跨域协同增效”为核心的控制指挥系统。
美军意识到未来作战应是快速响应、联合作战、一体化作战,这种多兵种、多武器协同作战的效率高低会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
信息化战争与武器装备信息化的若干问题探讨
化 武器装备 体 系的整体 性特征 ,着重提 出 了装备信 息化 建设 的对策 与建议 。
关 键 词 :信息化 战争 武 器装备 信 息化 能 力要 求 整体 性
近2 O年来 ,迅猛发展 的信息技 术在军 事领 域 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使得军事理论 、武器装
备 、作战样式都发生 了深刻 的变化 ,并彻底改变 了战争的形态 。先进的信息技术 ,全面提高 了武
在态势显示 、协 同作 战和辅 助决 策 等 方 面的功 能 。所有这 四种能力综合体现在武器系统的作 战 应用方面 ,其重点在于实现集成 、高效 、快速 的 作战指挥 与控制能力方面。
三 、 电子 信 息 装 备发 展 特 点 分 析
求论证和体系 总体 规划提供 了 自动化 、定 量化 、
建设通常做法 :在武器装备中嵌 入先进 的电子器
器装备 的信息作战能力 ,实现 了作 战模式 由单兵
种 、单武器平台对抗 向多兵种 、多武器平台的体 系对抗转变。具有联合作战特征 的信息化战争作 为一种战争形 态已逐渐形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 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 坚持科 技强军 ,按照建
斗力和军 队管理 、教育 、训练等方 面效率的军队 转型和发展 的过程。军 队信息化是推进 中国特色
武器系统信息化能力是现代武器系统研制的
国 防 技 术 基 础
重要指标要求 ,由若 干复杂 的、综合 的性能指标
第l 2 期
能力。例如 ,美 国在 《 合设 想 22 ) 中,将 联 00 信息优势作为实现联合作 战 、精确交战和全方位 防护的前提 。美军还通 过制定 《 联合作 战概念 》 系列文件 ,提 出了对 电子信息装备的具体能力需
军事变革的 内在要求 ,是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 的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 事装备中的应用与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当今的军事领域,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决定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精确制导武器到卫星通信系统,从战场态势感知到网络战,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现代战争的形态和作战方式。
首先,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体现在精确制导武器方面。
精确制导武器是现代战争中的“撒手锏”,它能够在远距离上精确打击目标,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例如,导弹通过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和红外成像制导等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打击。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战斧”巡航导弹就凭借其精确制导技术,对伊拉克的重要目标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此外,激光制导炸弹和末敏弹等武器也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其次,电子侦察与监视技术为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
卫星侦察、无人机侦察和电子侦察飞机等手段能够获取敌方的军事部署、通信信号和电磁频谱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军方可以了解敌方的作战意图和行动规律,为制定作战计划和实施作战行动提供依据。
例如,美国的“锁眼”系列侦察卫星能够拍摄高分辨率的图像,为美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
同时,电子监听技术可以截获敌方的通信内容,分析敌方的指挥体系和作战计划。
在现代战争中,谁掌握了更多、更准确的情报,谁就能够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再者,军事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
高速、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对于指挥作战至关重要。
卫星通信技术使得军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通信,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战术通信网络则可以将战场上的各个作战单元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此外,加密技术的应用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防止敌方截获和破译重要信息。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抗干扰通信技术能够确保通信的畅通,保证作战指挥的有效性。
另外,电子信息技术在军事装备的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信息化武器装备实战运用
非线式作战是针对线式作战而言的。在以往的战争中,一般来讲都是线式作战,因为只有线式作战才能集中兵力兵器进行决战。但在许多作战样式中并非如此,比如传统的游击战。我们熟悉的游击战就是一种非线式、非对称作战样式,一支精锐的小分队突然出现在敌人心脏地带,摧毁敌人的要害目标,并达成预定作战目的。这样的小分队与敌人之间没有堂堂之阵,在力量对比上也是敌强我弱,是非对称的。
三是精确。精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冷兵器时代的百步穿杨是精确,热兵器时代的弹无虚发也是精确,因而不能跨越时代的时空来解释精确的概念,更不能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精确来说明以往武器装备的不精确,因为那些所谓不精确的武器装备在当时也是最精确的。所谓“三非作战”就是指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作战。这三种作战样式都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首创,在以往的战争中都可以找到这些作战样式的影子。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接触式作战,但自从出现了抛掷式武器以后,非接触就成为可能。火枪、火炮的出现,无疑把作战距离拉到了几十米、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距离。到了机械化战争时代,作战距离就更远了,美国和日本在中途岛大海战中,首次实现了脱离接触式作战,两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在相互不见面的距离上使用远程火炮和舰载机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海战。
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非接触的距离增大了,这种增大不是无限增大,也不是非接触的距离越大越好,它是根据作战对手武器装备的作战距离和防御范围来确定的。比如,对方对飞机和导弹的防空探测和拦截范围如果是100公里,这种非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界定在120公里以上;如果对方的防空范围只有5000米,那么非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下拉到6000米左右。非接触作战的范围是在保证己方兵力安全和确保准确打击敌人的前提下界定的,伊拉克战争中地面作战非接触距离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几百米和上千米。作战要强调有效性,而不能限于理论和公式的推导。
ADC的武器信息处理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进 行 有 效 评估 显 得越 来越 重 要 , 已引 起程 度 , 效 它体
1 信 息 处 理 系统 效 能评 估 模 型
武 器信 息处 理 系 统 一 般按 功 能 模 块划 分 , 组 其
成 如 图 1 。
现 了装备 的使 用价 值 。武 器 系统 的效 能评估 对 武器
us d f r we po ys e ’ e i i e o a n s t m S d sgn ng,a l ng a d mai ani pp yi n nt i ng,a d a s e o q pme ov n n n l o us d f r e ui ntpr i g o
处设 备 可 能 指 完 成 同一 功 能 的 多 个单 体 设 备 的组 合 ) 其功 能状 态相 互独 立 , , 因此 , 系统 的 品质 因 素也 就 是各 设 备 的 品质 因 素 的和 ( 考 虑人 员 因 素 ) 确 不 ,
障 ” 种状 态 , 系统 的任 务 工作 时间 为 ?, 两 设 1 l表示 系统 正常 状态 , 表 示 系统 故 障状态 , 2 并且认 为 系统 在 任 务 工作 时 间发生故 障不 能修 复 , 即故 障状 态 向 正 常状 态转 移 的概 率 为 0 则 两 种状 态 之 间 的转 移 , 概 率 为 :1 卜 d1 一 , 1 一 1,2—0 d2 。因 dz 一1 1d1 , z —1
w ea pon ys em ・ s t
Ke r s i f r t n s s e , y wo d : o ma i y t m ADC me h d, fi i n y e a u to n o t o e f e c v la in c
引 言
随着 科 学 技术 的 飞 速发 展 , 能 评估 在 军 事 上 效 的应 用 日益广 泛 , 面 临 的 武器 系 统 装 备越 来 越 大 而
基于Web的武器装备试验文档信息处理方法
基于Web的武器装备试验文档信息处理方法作者:郭春光汤晓安李微伟马伯宁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第18期摘要:目前对武器装备试验鉴定与试验信息分析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试验文档处理方法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电子靶场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如何对试验文档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eb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定义武器装备试验文档标准化模板、格式转换、ID设置、文档优化等步骤实现在Web页面上对不同格式的试验文档进行信息处理。
提出的方法已经应用于武器综合试验信息系统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标准化模板;信息处理;Web;武器装备;试验文档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2)引言武器装备能否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效能,是部队武器装备研制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武器装备在试验、测试过程中信息的处理、传递、融合、共享程度对武器装备的进一步研制、开发、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武器装备试验电子靶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很大发展,试验数据资源的传递、融合、共享程度比较高,但是对试验文档信息的管理还停留在纸质作业、刻录光盘、人工传送或者邮件发送接收阶段,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大量的“信息孤岛”,严重阻碍武器装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如何针对武器装备试验信息的特点实现基于Web的武器装备试验文档综合信息处理,将为武器装备试验鉴定与试验信息分析处理提供较大的帮助,有效推动电子靶场信息化建设。
目前,文档数据信息交互的方式主要有2种:(1)在Web页面上对文档信息进行处理。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XML (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文档,XML定义了清晰的结构和存储机制并支持多种检索方法,为半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有效的通信、存储和检索的实现方法,具有数字签名和多种加密的方法的特点,但是XML文档不易存储和显示图片、公式、图形等数据信息。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军事装备的性能和作战能力,也促进了军事指挥和作战方式的变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一、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种侦察、通信、电子战等装备上。
通过各种传感器、通信设备等获取敌方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够准确掌握敌方的动态和部署,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提高通信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保障作战信息的畅通。
二、智能化作战平台智能化作战平台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重要体现。
通过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于作战平台,可以实现作战平台的自主决策和行动,提高作战平台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例如,智能无人机可以通过自主飞行、目标识别和攻击等任务,实现高效、精确的作战。
三、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又一重要领域。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提高打击效果和作战效率。
例如,智能导弹可以通过识别目标、跟踪和攻击等任务,实现高效、准确的打击。
四、战场指挥与控制信息技术在战场指挥与控制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指挥系统上。
通过建立数字化战场,可以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处理,提高指挥效率和控制能力。
信息化指挥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作战指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作战指挥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五、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以为军事训练和演习提供逼真的模拟环境,提高训练效果和作战模拟的准确性。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战场环境、敌方装备和战术等,为军事训练和作战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用于武器系统的测试和评估,提高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六、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是保障军事信息安全的必要手段。
通过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可以保护军事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敌方的窃取和攻击。
武器信息处理技术..
种技术。
实时软件技术
嵌入式计算机的实时性由其硬件、软 件的综合性能保证,其中硬件运算速度、 实时操作系统以及实时应用程序起主要作 用。由于嵌入式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相对 固定,其应用程序可以固化在芯片上,可 以周而复始地使用。在嵌入式计算机中, 往往是实时操作系统和实时应用程序结合 为一体化的实时运行程序。
美国M—1坦克
M—l坦克火控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 计算机,该嵌入式计算机由
TISBP9900型16位单片微处理机和高
可靠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组成,还配以
乘法器、信号处理器、模拟/数字转
换器、电源以及接口电路等。
F一15E鹰式战斗机
20世纪70年代初期F一15E战斗机上用 AP—1计算机,1986年后改用IBM在1983年 开发成功的32位AP—IR中央计算机,而从 பைடு நூலகம்992年6月开始,新的F—15E飞机上又采用 新的超高速集成电路的16位VHSIC微计算 机,其速度达到每秒3兆条指令,内存容量 为3MB~6MB。这些都是MIL—STD— 1750A标准指令系统结构的计算机,并且其 性能仍然在不断地提高。
军用计算机的应用
3)用于自动控制和过程控制。
例如导弹的制导控制和武器系统的火 力控制,飞机、舰艇、地面战斗车辆的 自动驾驶以及军工部门的生产自动化管 理。
(4)用于发展智能武器。
即用于发展能有意识地寻找、辨别、 跟踪、打击敌方目标的武器。
军用计算机的应用
典型的军事应用系统例如: 美军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为美军 提供战略指挥控制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在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方面,海军在航空母舰、巡 洋舰、驱逐舰和两栖登陆舰上安装有海军(战术)先 进作战指挥系统(ACDS) 陆军的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系统 (FBCB2)是一个数字化的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已装 备于美国第一个数字化步兵师——第四步兵师,该 师装备了约1200台APPliqu’e+标准计算机以及大 量车载的“野战2000(FW2000)”系列计算机。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精确制导武器是在常规武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武器, 现已成为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物理杀伤的主要手段,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是指是具有精确的制导系统, 以获得极高的命中精度、反应敏捷的控制系统和识别目标并摧毁目标的能力, 具有抗干扰能力、造价廉、能够大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且使用和维护简便的新式武器。
它包括各种精确制导导弹、炸弹、炮弹、巡航导弹和远程遥控无人驾驶飞行器等, 主要是战术导弹精确制导武器大多数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而精确制导武器这个术语起源于七十年代中期,如今已为各国军界所认同和通用。
很多国家都明确地把精确制导武器列为常规武器发展的重点。
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的制导技术很多,通常有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地图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和精确定位等技术。
一、通用化对一种导弹进行改进,使其适应其他各种作战任务需要。
当前通用化的渠道至少有3种:将精确制导某个分子系统改装成按模块化制导,如美“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 T A C M S)为攻击不同目标,可以携带反装甲、攻击硬目标、反跑道弹头、地雷、反软目标弹药等几种弹头中的任何一种;将一种导弹经过改造满足另一种作战任务要求。
如美“麻雀”空空导弹,经过加装高度表,改造弹翼,重新设计发射装置,就成了“海麻雀”航空导弹;同一种导弹经改进后可由不同平台搭载,但仍完成同一种任务。
例如“飞鱼”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均可航载,也可以由潜艇发射。
目前,大批导弹经改进后,战斗力水平均产生了新的飞跃。
二、精确化精确管理效益倍增如今,军事强国数字化部队建设进程显著加快,精确化管理地位也随之提升。
现代物流管理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流”实施全程跟踪,可以实现高效决策和精确管控。
以信息融合技术为支撑,使得集成化人—机系统实现精确化运行与管控成为现实。
据悉,外军最新研制出联合全资产可视系统,可对作战人员、装备及补给品等实施全程自动跟踪、查询显示与调控。
武警部队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浅想
武警部队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浅想摘要: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必须着眼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这不仅是是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提升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人类社会正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迈进,而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战争形态和建军模式。
武警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自然不能落后。
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既是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提升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今天,我就武警部队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信息化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
其中,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更是首当其冲。
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信息化在军事领域的反应,集中表现为战争形态的信息化和军队建设的信息化。
为了在新军事变革潮流中把握主动,抢占未来战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国军队纷纷加快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步伐,形成了以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核心的竞争形态。
面对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审时审势,适时调整了我军新时期军事发展战略,把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上来,明确指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军队信息化,是在军队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发展改造武器装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聚合重组军队要素,提高体系作战能力、推进军队变革发展的过程。
武警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任,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部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具有重要意义。
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要求武警部队加速信息化。
军事理论信息化杀伤武器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杀伤武器经历了 从萌芽、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到成熟应用的多个阶段。目前, 信息化杀伤武器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特点及优势分析
特点
信息化杀伤武器具有远程打击、高精度制导、 快速响应、高度智能化等显著特点。
优势分析
与传统武器相比,信息化杀伤武器具有以下优势
智能弹药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实现弹药自主寻的、 识别和打击目标。
隐身技术
外形隐身技术
通过优化武器外形设计, 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提高 隐身性能。
材料隐身技术
采用吸波材料、透波材料 等,减少武器系统电磁辐 射,降低被探测概率。
电子对抗隐身技术
运用电子干扰、欺骗等手 段,干扰敌方探测系统, 提高武器系统生存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军事理论信息化杀伤武器
目 录
• 信息化杀伤武器概述 • 信息化杀伤武器类型与技术 • 信息化杀伤武器在战场应用 • 信息化杀伤武器发展趋势与挑战 • 我军信息化杀伤武器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信息化杀伤武器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信息化杀伤武器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 敌目标进行远程精确打击和摧毁的一类新型武器装备。
无人作战平台技术
无人机技术
发展高空长航时、察打一体、微型无 人机等,实现侦察、打击、评估等一 体化作战。
无人车技术
无人艇技术
研制无人水面艇、无人潜航器等,执 行海上侦察、打击、反潜等任务。
研发地面无人车辆,遂行侦察、运输、 扫雷等任务,提高地面作战效能。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网Hale Waihona Puke 攻击技术运用病毒、木马、蠕虫等网络武 器,对敌方网络系统进行渗透、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
它通过网络化、智能化 ,精确化、多功能化和 隐蔽化等特点,增强了 作战能力
它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武 器装备相结合,以实现 更加精确、快速,灵活 和有效的作战能力
含义
含义
含义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装备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提高军队作 战效能的装备系统
它融合了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技术,具备数据采集、处 理、传输和应用能力,用于提高指挥控制、侦察目标、火力打 击、防空防御以及战场保障等方面的作战能力 信息化武器装备能够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精确化和多功能化等特 点,提高作战效率、减少误伤损失,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装备与传统战 争装备的区别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装备与传统战争装备的区别
r
xxxxx
信息化杀伤性武器装备侧重于信息技 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具备网络化、 智能化和精确化等特点,能够实现快 速信息传输、智能决策和精确打击
相比之下,传统战争装备主要依靠 机械和物理能力,如火力威力和人 员机动性
典型武器
1 纳米武器是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新型武器装备
纳米技术是指在100皮米-100纳米范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运动规律和特征,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
2 有特定功能产品的技术
3
人们把纳米技术应用到军事上,就能研制小如蚂蚁的纳米机器人、可放在口袋中的"袖珍飞行器"、形同 "小草"的间谍器
4 别看这些武器虽"微",却有很强的战斗力
NEXT
典型武器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并能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特殊软件程序。计算机病毒可通 过网络、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引起单机、局部网络甚至整个系统或网络运行紊乱,甚至 瘫痪 计算机病毒武器就是利用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破坏敌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导致敌方指 挥控制失灵、运转混乱、管理失控的一种新概念武器 5.人工智能武器 人工智能武器是具有部分人脑智能的武器装备的总称。人工智能是一门专门研究、探索、 模拟人的感觉、思维及行为规律的学科。人工智能武器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 用的产物 6.纳米武器
计算机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与信息化战争
计算机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与信息化战争从1945年底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在短短50多年的时间里,电子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到军事、科研、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一个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从1946-1958年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计算机技术便开始运用于国防军事上。
当时主要用于与国防科研有关的计算和导弹、原子弹的研究。
与此同时,在军事上的运用也使得计算机技术得到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
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使得计算机技术取得了突破与跃升。
时至今日,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角度和各种活动中。
无论是军队管理、部队训练,还是武器制导、指挥、控制、情报与通信;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都离不开计算机。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军事用途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用于科学计算。
例如,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可掌握核武器试验时核反应的变化规律,可计算弹道导弹的运动轨迹。
二是用于信息处理。
在平时的国防科研、高技术武器生产、部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训练中、都要使用计算机处理大量信息。
三是用于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也称为实时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计算机对连续运作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制导武器的自动控制,飞机、舰艇的自动驾驶,以及军工部门的生产自动化管理上。
四是用于开发智能武器。
有人的部分思维能力的智能计算机装入武器系统后,就可生产出智能武器。
智能武器比精确制导武器更先进,能有"意识"地寻找、辨别和打击要摧毁的目标。
五是用于后勤自动化管理。
在现代条件下,后勤保障任务空前繁重,后勤部门必须具有及时采集、处理大量信息和进行快速决策的能力。
这就要求积极采用和不断改进由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组成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后勤管理自动化。
众所周知,在现代化战争当中,谁掌握了高新技术,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武器系统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发展
武器系统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在当今的军事领域,武器系统的发展已经与信息化技术紧密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武器的性能和作战效能,还改变了现代战争的模式和格局。
信息化技术在武器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正引领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变革。
一、信息化技术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1、精确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是信息化技术在武器系统中最为显著的应用之一。
通过卫星定位、激光制导、红外制导等多种手段,武器能够精确地打击目标,大大提高了打击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导弹在发射后能够根据预设的目标信息和实时获取的目标位置数据,自主调整飞行轨迹,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武器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有效地打击敌方的重要目标,如指挥中心、通信枢纽、武器库等,降低了平民伤亡和附带损害。
2、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使得武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在战场上,各类武器平台,如战斗机、坦克、舰艇等,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交换情报信息,协同作战。
这种协同作战能力使得作战部队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战场态势,实现兵力和火力的优化配置。
同时,网络通信技术还为武器系统的远程控制和指挥提供了可能,使得指挥官能够在远离战场的指挥中心对作战行动进行实时的指挥和控制。
3、情报侦察与监视技术情报侦察与监视技术是获取战场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卫星侦察、无人机侦察、雷达侦察等多种方式,能够实时获取敌方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行动意图等重要情报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处理和分析后,能够为作战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卫星侦察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和敌方军事设施的分布情况;无人机侦察则可以在低空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的侦察和监视,获取更加准确和实时的情报信息。
4、电子战技术电子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敌方的电子设备进行干扰、欺骗和破坏,能够削弱敌方的作战能力,保护己方的武器系统和作战行动。
例如,电子干扰可以使敌方的雷达失效,无法准确探测己方的目标;电子欺骗可以制造虚假的目标信息,误导敌方的作战决策。
武器装备信息化技术浅谈
武器装备信息化技术浅谈摘要】军队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武器装备信息化占主导地位。
他不仅涉及军队信息化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军队信息化的各个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武器装备信息化以及信息装备武器化的内涵,重点分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运用空间即信息化战场的具体工作平台,最后对未来的发展做了总结展望。
【关键词】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装备武器化;信息化战场一、武器装备信息化与信息装备武器化的内涵武器装备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改造现有武器装备和发展新型武器装备的过程。
其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即对现有武器装备加装信息技术装置或将其与信息系统相连接,受信息系统控制,使其具有原先不曾有的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和对抗等功能,从而使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作战效能得到成倍的提高。
二是研制、生产、装备新型信息化武器装备。
三是对部队武器装备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武器逐步占据主战武器的主体地位,使预警探测、情报侦察、精确制导、火力打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战场管理等领域的信息采集、融合、处理、传输、显示实现联网化、自动化和实时化。
信息装备武器化,是指在战争形态发展过程中,随着“信息”在战争中地位作用的不断提高,信息装备系统直接应用于作战,因而成为具有“破坏力”特性的武器。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和信息装备系统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武器”,成为战斗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二、信息技术是体系产生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产生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武器装备中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的信息力大幅提高,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才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中,信息化程度高的武器装备在体系中的作用和比重不断提高,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成为体系的核心。
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不再单纯追求物质、能量的最佳组合,而是追求物质、能量、信息的有机融合,通过充分运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快速准确地操纵和控制物质和能量的运用。
军事信息技术发展
军事信息技术发展史计算机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信息技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起事件,它使人们交流更加便捷,联系更加紧密,帮助建立了地球村式的生活环境。
计算机技术因战争而生,又反过来极大改变了战争模式,它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也一直独领风骚。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
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先导的高技术群,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灌输、渗透、交融于军事技术的各个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导致军事理论和作战原则发生重大变化,使部队的组织、训练、编成、战场管理、通信、指挥、后勤保障以及战场的空间、时间等概念产生质的变革。
“信息”这一术语,至今尚无为世人所公认的定义。
一般来说“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是事物抒发出来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还有人认为,信息是一种能创造价值和能交换的知识,信息(知识)具有全球到达、非线性效应(关键信息可以产生重大影响)、多方共享、用之不竭、光速传输等独特性能。
在军事领域,信息常被人称为情报,且所含内容相当广泛。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权强的技术,主要是解决信息的获⒋荨⒋砗涂刂圃用。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网络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等是信息技术功能的应用。
此外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光纤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本身并不是信息技术,但它们都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或者与信息技术相关。
信息技术是上述技术的核心和先导,也是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的军事技术革命的技术基础。
信息化武器应用实例
信息化武器应用实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化武器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以信息为载体进行攻击或防御的武器装备。
它可以通过传播、干扰、破坏或保护信息系统,对敌方实施打击,从而实现战略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个信息化武器应用的实例。
一、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信息化战争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可以对敌方的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例如,黑客可以通过网络渗透手段,入侵敌方的计算机系统,窃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系统功能,造成敌方的混乱和瘫痪。
这种攻击方式可以迅速、隐秘地对敌方进行打击,具有较高的效果和成本优势。
二、电子战电子战是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电磁波为载体进行攻击或干扰。
通过使用电子干扰设备,可以对敌方的雷达、通信和导航系统进行干扰,使其失去作战能力或陷入混乱状态。
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侦察手段,获取敌方的情报信息,为我方作战行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电子战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削弱敌方的战斗力,提高我方的作战效能。
三、无人机作战无人机是一种通过遥控或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信息化战争中。
它们可以携带各种类型的武器和传感器,执行各种任务,如侦察、打击和监视。
无人机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可以在敌方防御系统的监测范围之外进行作战,对敌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无人机作战的应用使得战场更加灵活和复杂,提高了我方作战的效果和安全性。
四、信息化指挥系统信息化指挥系统是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工具,用于指挥、控制和协调作战行动。
通过集成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通信设备和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作战指挥决策的快速响应。
信息化指挥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指挥效能和作战效果,使指挥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战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指挥作战行动。
信息化武器的应用在现代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攻击、电子战、无人机作战和信息化指挥系统等应用实例,都在提高作战效能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与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相连接
由于嵌入式计算机多作为武器 或武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其输入端多与传感器相连接以获取 各种实时信息,这些信息经处理而 产生的输出信息多用于控制驱动各 种执行机构,或被输出显示,以供 辅助决策。
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多数嵌入式计算机将在其宿主武器系统的运行、 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经历高低温、高湿、盐雾、尘埃、 振动、加速度、剧烈冲击等恶劣环境,甚至还有辐 射、电磁脉冲以及人为强电磁干扰的侵袭,因而都 需按其使用环境要求进行加固,以确保其恶劣环境 下可靠运行,因为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武器系统的 安全和作战效能。 由于嵌入式计算机是武器的作用距离、精度、自 动搜索能力、杀伤能力、机动性、灵活性以及自我 保护能力的主要技术基础,因而也是敌人的主要攻 击目标。所以,除可靠性外,安全性也同样重要。 必须采取诸如防计算机病毒、防信息泄漏、防非授 权入侵等安全性措施。
武器信息处理技术
主讲人:焦国太教授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控制工程系
第二章 军用计算机技术
主要内容: §1、嵌入式计算机 §2、军用计算机
§1、嵌入式计算机
一、嵌入式计算机的定义 1、什么是嵌入式计算机 2、军用嵌入式计算机的分类 二、军用嵌入式计算机的特征及关键技术 1、军用嵌入式计算机的特征 2、嵌入式计算机的关键技术 3、军用嵌入式计算机的重要相关技术 三、嵌入式计算机应用的典型实例 四、研制发展和应用前景
美国M—1坦克
M—l坦克火控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 计算机,该嵌入式计算机由
TISBP9900型16位单片微处理机和高
可靠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组成,还配以
乘法器、信号处理器、模拟/数字转
换器、电源以及接口电路等。
F一15E鹰式战斗机
20世纪70年代初期F一15E战斗机上用 AP—1计算机,1986年后改用IBM在1983年 开发成功的32位AP—IR中央计算机,而从 1992年6月开始,新的F—15E飞机上又采用 新的超高速集成电路的16位VHSIC微计算 机,其速度达到每秒3兆条指令,内存容量 为3MB~6MB。这些都是MIL—STD— 1750A标准指令系统结构的计算机,并且其 性能仍然在不断地提高。
军用计算机的应用
3)用于自动控制和过程控制。
例如导弹的制导控制和武器系统的火 力控制,飞机、舰艇、地面战斗车辆的 自动驾驶以及军工部门的生产自动化管 理。
(4)用于发展智能武器。
即用于发展能有意识地寻找、辨别、 跟踪、打击敌方目标的武器。
军用计算机的应用
典型的军事应用系统例如: 美军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为美军 提供战略指挥控制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在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方面,海军在航空母舰、巡 洋舰、驱逐舰和两栖登陆舰上安装有海军(战术)先 进作战指挥系统(ACDS) 陆军的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系统 (FBCB2)是一个数字化的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已装 备于美国第一个数字化步兵师——第四步兵师,该 师装备了约1200台APPliqu’e+标准计算机以及大 量车载的“野战2000(FW2000)”系列计算机。
嵌入式计算机的关键技术
军用嵌入式计算机所特有的关键技术主 要包括以下几种: 1)军用加固技术 2)容错技术 3)数据融合技术 4)实时软件技术—实时操作系统和实时 应用程序
军用加固技术
专门设计军用嵌入式计算机无疑是一种 浪费,因此它们很多都是以民用机为基础 经加固而成的。按军用标准(在美国为 MIL—STD一810C(D))加固的嵌入式计算机 能承受战场环境中冲击、振动、湿度、温 度、加速度、泥水烟雾和尘埃以及太空自 然辐射的考验。
军用嵌入式计算机的重要相关技术
嵌入式计算机的相关技术: 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智能接口技术等。 和武器的嵌入式系统更直接相关技术是: 传感器 总线技术。
嵌入式计算机应用的典型实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美军主要采用 具有标准指令系统结构(ISA)的嵌入式计 算机,例如陆军的NEBULA系列,空军 的AYK-14,海军的UYK-43和UYK-44。
实时性
嵌入式计算机有很强的实时性约束。从接 收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对信号进行处理,到 输出信号的产生,都受实时因素约束。海湾 战争中,作战双方大量使用了爱国者导弹和 飞毛腿导弹。爱国者导弹在侦知飞毛腿导弹 发射后,必须在飞毛腿导弹击中有效目标前, 实时作出反应。爱国者导弹防空系统从其相 控阵雷达截获目标到打出导弹只有15s的时间 窗口。离开实时性,其它性能就无从说起。
种技术。
实时软件技术
嵌入式计算机的实时性由其硬件、软 件的综合性能保证,其中硬件运算速度、 实时操作系统以及实时应用程序起主要作 用。由于嵌入式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相对 固定,其应用程序可以固化在芯片上,可 以周而复始地使用。在嵌入式计算机中, 往往是实时操作系统和实时应用程序结合 为一体化的实时运行程序。
(2)提高可靠性
(3)提高性能指标 (4)模块化的可灵活拼接的硬件和软件。 (5)高智能化 (6)防核辐射和防核电磁脉冲
(7)分布式应用
(8)研制新的统一的编程语言
§2 军用计算机
一、军用计算机的应用、技术 与特点 二、军用计算机的分类
三、军用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四、军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军用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特点
军用嵌入式计算机的特征
(1)功能嵌入与结构嵌入; (2)直接与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相连接; (3)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4)实时性; (5)程序固定、界面简单、整体更替、 脱机维护; (6)性能指标与宿主系统相适应; (7)单片机、单板机的用武之地。
功能嵌入与结构嵌入
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在武器或武器系统之中, 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独立于该宿主武器 系统运行。因此,嵌入式计算机的体积、质 量、形状等物理结构参数要适应宿主武器系 统所能提供的嵌入环境和条件。 相比较而言,导弹、卫星、坦克、潜艇武 器或平台所能提供的环境或条件往往极为苛 刻,而舰船、指挥基地则较为宽松。
陆基巡航导弹
用6个Z8001微处理器构成松耦合多 重处理器结构的嵌入式计算机装备了 一种陆基巡航导弹,进行飞行参数处
理、中段制导、末段制导、存储管理、
自动寻的等处理。
研制发展和应用前景
1、美军嵌入式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2.嵌入式计算机的应用前景
美军嵌入式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这些军事应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军事情报系统; (2)密码系统; (3)武器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武器系统实时作业的基 础,亦用于武器系统的专门训练、诊断测试和维 护、仿真校准以及研制开发; (4)直接履行军事或情报任务——各类传感器、战斗 任务的布臵、作战设计、气象环境的测量、电子 战、军事通信、后勤等; (5)军事力量的指挥控制。
1、军用计算机的应用 2、军用计算机技术 3、军用计算机特点
军用计算机的应用
军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有四个方面:
(1)用于科学计算。
例如:核爆模拟计算,人造卫星与弹道导 弹运动轨迹计算等。
(2)用于军事信息处理。
如对高速飞行目标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综 合;对战场预警、雷达搜索与跟踪、遥感探测 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对大型武器系统的位臵、 射速、目标分配进行调整;对战场上敌我双方 态势信息的处理、显示及威胁评估与决策方案 的优化等。
嵌入式计算机应用的典型实例
嵌入式计算机应用的典型实例
嵌入式计算机应用的典型实例来自嵌入式计算机应用的典型实例
一些典型的嵌入式计算机应用情况: 1)美国的B-1B多用途战略飞机
2) 美国M-1坦克
3) F-15E鹰式战斗机
4) 陆基巡航导弹
美国的B—1B多用途战略飞机
B-1 B飞机是多用途战略武器系统,能充当 普通轰炸机、巡航导弹发射平台以及战术和战略 任务中的核武器发射系统。以 1 9 8 5年的价格计, B—1B飞机每架约2亿美元,安装有进攻性航空电 子设备和防御性航空电子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 中嵌入有6台IBM AP 101 F计算机,航空电子设备 用4条具有A、B冗余通道的MIL-STD-1553 B总线 相连。IBM AP 101 F计算机是MIL—STD一1750 A 标准指令系统结构的计算机,使用J73语言编程。 J73语言是一种可改造成适合Ada语言的语言。
程序固定、界面简单、整体更替、脱机维护
嵌入式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往往固定不变,虽然亦 可以修改和扩充,但是一旦投入使用,将长时间不作 变更,因此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往往被固化。而且 嵌入式计算机一般没有用作人机界面的输入键盘和显 示输出设备。因而,其软件的开发调试,需有另外的 开发环境。 由于嵌入使用,不独立运行,以及牢固组装和缺 少人机界面等因素,往往小小的故障在现场亦很难排 除。如星载嵌入式计算机一旦投入轨道运行,就不能 现场维护。因此,嵌入式计算机在设计时,除尽可能 提高可靠性以减少维护要求外,亦要尽可能考虑整体 更替和脱机维护的方便。
单片机、单板机的用武之地
从数量上看,武器系统中使用嵌入式计算机最多的是 单片机和单板机,尤其是单片机。数量巨大的灵巧炮弹、 灵巧地雷、巡航导弹等武器中都使用单片机、单板机。 现在单片机芯片内还嵌埋有嵌入式控制器。当前8位、 16位、32位的单片机用量最多,而且64位市场增长亦很快。 单片机性能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展亦提高很快,主频增 加、集成度提高,RAM、ROM及外存容量增大,信息交 换形式多样。特别是植入嵌入式软件的,在单片上实现 系统集成的,具有信号采集、A/D和D/A转换、存储、 处理及输入/出等功能的系统级芯片在武器系统中大有 用武之地。
美军嵌入式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美军在嵌入式计算机的应用上主要采
取了以下政策:
①规范各军种嵌入式计算机的烟囱式发展。
②普及Ada语言。 ③采用商用现货(COTS)和开放系统结构。
嵌入式计算机的应用前景
1)电子战武器 2)C4ISR系统 3)精密制导的智能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