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ppt课件

合集下载

茶多酚的纯化

茶多酚的纯化
作用
•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茶多酚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 肿瘤、抗衰老、去脂减肥,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及抑制 艾滋病( HIV 病毒) 的作用;还能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阻止 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同时,茶多酚还有抑制 细菌生长,防止食物腐败变质,消除异臭,水溶性强等特征,因此, 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 泛的应用.
茶多酚工艺的报道。这些金属离子可以 单独使用,也可以复合使用。研究表明 ,
相同条件下它们对茶多酚的沉淀顺序 是:Al3 + + Zn2 + > Al3 + >Zn2 + > Fe3 + >Mg2 + > Ba2 + > Ca2 + 。不同沉淀剂使 茶多酚沉淀完全的最低pH 值和茶多酚 的提取率如下:
萃取技术具有优良的传递性能, 较强的渗透力, 良好的 选择性, 对有机物溶解度大, 萃取率高, 产品质量好, 操 作条件温和, 特别适用于分离热敏性物质等。
工艺要点:茶叶末经SFE萃取→茶多酚粗品→纯化→
高纯度茶多酚。
超临界流体萃取茶多酚, 通常使用乙醇作为夹带剂。
提取率较低, 可能与茶多酚在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
该方法工艺技术简单,操作方便,能耗较低。操作条件 温和,避免了有效成分的失活,产品质量高。在整个过程中 只使用了乙醇,它的回收容易、无毒,避免了使用更多的有 毒的溶剂,可以实现连续生产。但是需要对茶多酚选择性 强的高吸附量的吸附剂,而且吸附剂用量较大,且由于茶多 酚被氧化,茶叶中蛋白质、多糖等堵塞树脂空隙,造成树脂 失活,树脂活化和再生比较麻烦,所以投资较大。该方法的 产品纯度只有60 - 90 %左右,低于沉淀法[11 ] 。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

由于在结构中具有连或邻苯酚基,所以,抗氧化活性要比一般非 酚性或单酚基类抗氧化剂强。
结构类型
迄今为止,所发现具有抗氧化性质天然物质结构类型主要有:黄 酮、单宁、维生素类、含氮化合物、植酸、幽醇、苯丙素、香豆素、 枯类、烯酸等,其中较重要有以下几种:
名称 作用原理 一是消除铁、铜等金属离子催化作用,黄烷酮醇可鳌合 金属离子,B环上邻醒结构也有络合金属离子性能。二是 供给过氧化物自由基一个氢原子使其转变为氢过氧化物。 通过提供电子抑制活性氧的生成,达到清除自由基目的, 能清除单线态氧,减少光过敏作用,也是单线态氧碎灭 剂。 杂环中氮原子“裸露”在外有利于充分接近活性氧并与 之反应,抗氧化效果就较好;供电子基团或可使氮原子富 有电子结构因素也可增加抗氧化活性。
作用原理
茶叶所含多酚类物质丰富,一般为含有两个以上互为邻位的羟基 的多元酚,以儿茶素为例,同样具有很强的供氢能力,即:
药理作用
抗癌 防治脑中风
抗血栓
祛疤祛痘
化 妆 品
饮品篇
天然抗氧化食物(水果篇)
天然抗氧化食物(蔬菜篇)
作用原理
油脂的自动氧化
作用原理
抗氧化化剂能提供氢质子,能与脂肪酸自由基结合,使自由基转化为 隋性化合物,中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即中止油脂的自动氧化。抗氧化 剂的作用机理以通式表示如下:
酚类物质具有较活泼的羟基氢,能提供氢质子,因此酚类物质(如BHA、 BHT)常作为抗氧化剂,阻止或延缓油脂的自动氧化。
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
化学与化工学院 无机化学 刘楠楠 20160623
主要内容
定义及作用 开发资源 结构类型 茶多酚 作用原理 天然抗氧化食物
定义及作用
天然抗氧化剂(Natural antioxidant )主要是指水果和蔬菜中所含的 抗氧化剂。

茶多酚ppt

茶多酚ppt

⑤ 抗血栓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的聚集,血液粘稠度 增高,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另外,细胞膜脂质中磷脂与 胆固醇的增多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严重影响微循环 的灌注,增加血液粘度,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加剧红 细胞聚集及血栓形成。 茶多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凝 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另外, 茶多酚能有效的抑制血浆及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促 进脂类及胆汁酸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 现有的降脂抗栓药物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不易长期服用。 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降脂抗栓作用的天然成分,加上其自 身所具有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中成 药原料
3、药理作用
(1)抗癌 茶多酚能极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 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 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绿茶功 效。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 (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 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2)防治心血管疾病
①降血脂、预防肝脏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 甘油三酯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 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 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 素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 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② 降血压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 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③ 降血糖 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 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④ 防治脑中风 茶多酚有遏制过氧化脂质产生的作用,能消除血管痉挛, 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 张使血压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脑中风。

茶多酚

茶多酚

总之,以茶多酚为吸附剂去除空气中臭味气体、 去除甲醛、抗菌等功能的方法还有多种多样,如配制 装饰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消除剂,喷涂在人造板材、室 内装饰材料表面;可负载于过滤用纤维表面,制作空 调、净化器、空气过滤器等中,用于通风系统中空气 净化;可以配制空气净化喷雾剂净化空气。
谢谢观看
2、茶多酚的主要理化性质
纯净的茶多酚是白色的无定形结晶或粉末,有涩味,略有吸 湿性,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氧化而呈淡黄色至褐色,易溶于水、 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和丙酮,不溶于氯仿、正丁醇,对热、 酸较稳定。
茶多的抗氧化还原能力很强,对油脂的氧化 利用率强于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动物油脂具有抗 氧化作用;与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协同作用;能 提高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稳定性。
三、茶多酚的空气净化功能
茶多酚的结构特点决定了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茶多酚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活性物质如同酶催化剂一样,其分子在空气结构的 重组与螯合,产生分子结构变化而生成活性氧,能有效稳定自由电子, 使电子离开原位,形成分子内的氢键,形成的活性状态可与室内空气中 甲醛等污染物起反应,从而去除甲醛。
2、茶多酚去除室内环境中的臭味气体
儿茶素去除甲硫醇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茶水提取物、儿茶素、EGCG对甲硫醇的 去除效果不明显,而茶黄素则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实验表明,茶黄素是对甲硫 醇发挥功效的主要物质。 茶多酚对生活空间中的臭味气体(主要是含硫、氮有机化合物)有明显除臭效 果,其中对甲胺、三甲胺、氨气、吡啶的除臭能力较强,这可能与这些物质的 化学结构和特性有关。 试验表明,茶多酚在室内环境中对各种臭气物质的去除能力,随茶多酚添加量 的增加或除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3)茶多酚的抗辐射能力及其在室内环境放射污染净化中的应用

茶多酚

茶多酚

LOGO
5茶多酚与其他物质的协同增效作用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和维 生素E并用,抗氧化能力增强。可能的原因是茶多酚某些组分与柠檬酸等之间
的氢键缔合形成更大且稳定的供氢体,它不仅提高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
而且能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自由基结合,这尚需证实。
OH
HO
O
R1
O R2
O H OH
O OH C
R
1=
H 、 O H ;R
2=
H、
OH
LOGO
什么是茶多酚?
基本性质:
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灰白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 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 , 不溶于氯仿、苯等有机溶剂,有吸湿性。
对热、酸较稳定,pH2~7均十分稳定,pH大于8或光照下易氧化聚合。
LOGO
茶多酚有什么用?
LOGO
(1)食品工业 a.食品抗氧化剂:茶多酚己被应用 于食用食品中作保鲜剂和抗氧化剂;b.食 品除臭剂:茶多酚被添加到海鲜类食品中 祛除腥臭味;C.功能食品添加剂. (2)医药行业 在国内,主要成分为茶多酚的成药 制品己有几十家药厂在生产。茶多酚用 于DNA修复、癌症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在 国外早己展开 (3)日用化工方面的应用 日本己研制出含茶多酚的防晒和护 肤用品。法国己研制出化妆品 CIARinsL'Oreal剂、保健Exolise等。添 加了茶多酚的花露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 制出。经过临床试验含茶多酚的牙膏己 被浙江医院牙膏厂研制出
LOGO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茶多酚提取过程进行超声波强化处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 作用,使茶叶细胞组织更容易被破碎而释放出胞内物质,从而加速茶多 酚浸提物从茶叶中向溶剂扩散的速率,再用与传统工艺相同的过程从提 取液中得到纯化的茶多酚。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茶多酚具有 ①工艺流程简单,浸提所需时间短,可以避免茶多酚在长时间高温下氧 化的可能性, ②回收利用率较高、氧化损耗较小,节约时间和能量,提取率高等优点, ③避免了使用有毒有机溶剂,提取工艺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有效, 具有良好的工业推广价值和意义。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

树脂法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树脂法
树脂法
利用树脂具有吸附-解吸作用的特性 来分离提纯茶叶中的茶多酚。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树脂法
将茶叶用热水浸提数次,提取液通过树脂 进行吸附, 然后用乙醇洗脱, 使树脂上吸附 的茶多酚脱附在乙醇中,减压蒸馏浓缩后 干燥得到茶多酚。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树脂法源自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树脂法
但是树脂法投资较大,因此选择一种价廉 易得、对茶多酚具有较大的平衡吸附量和 较高选择性的树脂类型至关重要。 目前,国产的92-2 树脂和92-3 树脂对茶多 酚的分离提取效果较好, 吸附率在93 %以上, 脱附率在92 %以上。
树脂法根据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吸附柱分离法 离子交换柱分离法 凝胶柱分离法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树脂法
树脂法提取茶多酚的优点
树脂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不用控制酸碱性, 减少氧化发生; 提取方法无污染,可提高产品质量; 树脂再生容易, 可反复利用, 提取效率高,可进一步完善为 工业化提取茶多酚的方法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2、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能够利用超声波的机械能破碎茶叶细胞,从而使得茶多酚 更容易从细胞内部释放出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提取时间短、效率高,同时还可 以减少溶剂的使用量。
3、微波辅助提取法
3、微波辅助提取法
微波辅助提取法利用微波的电磁场使茶叶中的分子产生振动和旋转,从而破 坏茶叶细胞,使得茶多酚更容易被提取出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提取时间短,效 率高,但是设备的成本较高。
3、色谱分离法
3、色谱分离法
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可以将茶多酚溶液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 离。常用的色谱柱包括硅胶柱、大孔树脂柱等。色谱分离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 产品品质高,但是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
3、色谱分离法
结论: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是提高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环节。各种新型的提取纯 化工艺不断涌现,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可以大大提高茶多酚的提取效率。在纯化工艺方面,沉淀法、膜分离法和色谱分 离法等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未来需 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工艺和技术,实现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 剂,从茶叶中萃取茶多酚。超临界流体具有高渗透能力和良好的传质性能,能够 有效地将茶多酚从茶叶中分离出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优点在于选择性强、提 取效率高,且对环境友好。
二、提取溶剂的选择
二、提取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选择是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极性的溶剂对茶多酚 的溶解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茶多酚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常用的 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水。对于有机溶剂,其极性越接近茶多酚,越有利于提取。 研究表明,乙醇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其与茶多酚的极性相似,能够有效地溶解茶 多酚。此外,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也可用于茶多酚沉淀法

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ppt课件

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ppt课件
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精品课件
1
茶叶的主要有机成分
精品课件
2
• 茶叶中的主要有机成分包括纤维素(24%)、果胶质 (615%)、蛋白质(17%)、咖啡碱(4%)、多元酚类(22%)、儿 茶素(14)、酶(3%)、有机酸(9%)等。在有机成分中,茶多 酚和各种茶色素及其二级代谢产物与茶叶的色、香、味和 品质有关。如绿茶不经发酵,保持茶多酚的原来化学结构, 其单体为儿茶素(catechine)。红茶是发酵茶,茶多酚经过 氧化后形成茶色素(teapigment),其单体为茶红素 (thearubigen)(含量为红茶干物质总量的10%~20%)、茶 黄素(theafiavin)(含量为红茶干物质总量的1%~2%)和少 量茶褐素(theabrownin)。茶多酚是绿茶的主要成分,茶色 素是红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和茶色素是茶叶中的主要生 物活性成分,也是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
精品课件
15
• 叶位 芽 第一叶 第二叶 第三叶 第四叶 茎梗
• 咖啡碱 3.89 3.71 3.29 2.68 2.28 1.68
• 芳香油 茶叶中的芳香油或称芳香物质是一大类含量少而 种类复杂的挥发性混合物的总称,是赋予茶叶香气最主要 的成分,包括醇、醛、酮、蒜、酯、酚、含氮物质、碳水 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烯萜、环萜烯、芳醇等。
精品课件
10
• 茶叶的化学成分不仅决定着茶叶的质量, 而且与饮茶的某些药理功效也有着密切的 关系。茶树鲜叶中存在着很多的化学成分, 主要有:茶多酚、咖啡碱、芳香油、水分、 矿物质、色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 基酸、类脂、维生素等。这些成分随着茶 树品种、生长的自然环境、茶园管理及采 茶情况等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在这些成分 中,茶多酚、咖啡碱、芳香油对茶叶的质 量与饮茶的功效关系最为密切。

《茶黄素与茶多酚》课件

《茶黄素与茶多酚》课件
《茶黄素与茶多酚》PPT 课件
茶黄素与茶多酚是茶叶中两种重要的化学成分。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对 于理解茶叶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茶黄素与茶多酚
茶黄素是茶叶中的一类黄色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茶多酚则是茶叶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助于增强人 体免疫力。
茶黄素的作用和功效
1 抗氧化
茶黄素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
与茶黄素与茶多酚相关的研究进展
癌症研究
茶黄素和茶多酚对抗癌症具有潜在激励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
茶黄素和茶多酚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日益深入。
抗衰老研究
茶黄素和茶多酚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
茶黄素与茶多酚的健康建议
• 每天饮用一定量的茶叶,以摄入足够的茶黄素和茶多酚。 • 均衡饮食,多食用富含茶黄素和茶多酚的食物。 • 注意茶叶的泡制方式,避免过浓过烫。 •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茶叶相关产品。
茶黄素与茶多酚的区别
茶黄素 茶多酚 作用 作用
黄色化合物 多酚化合物 抗氧化、抗炎 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预防心血管疾病
茶黄素与茶多酚的摄入途径
1
茶饮
通过饮用茶叶,摄入茶黄素和茶多酚。
茶叶粉
2
茶叶粉可以作为调味品添加到食物中,摄
入茶黄素和茶多酚。
3
茶叶口服液
通过茶叶口服液的形式,摄入茶黄素和茶 多酚。
2 抗炎
茶黄素具有抗炎特性,有助于缓解炎症相关疾病。
3 抗衰老
茶黄素能够延缓细胞老化过程,保持皮肤年轻。
茶多酚的作用和功效
增强免疫力
茶助于促进消化液分泌和 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预防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可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 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PPT(完整版)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PPT(完整版)
1
茶多酚பைடு நூலகம்起源
2
茶多酚的作用
3
茶多酚的提取
4
茶多酚的测定
5
茶多酚的前景展望
防腐保鲜无新毒型安全防天去抗 衰 老降然脂降解抗减美血氧肥容化抗压过剂护敏治疗辐射肤防腹泻 防流感
2021/8/7
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先后已开发出十多种提取工艺。是利用 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 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在粗茶叶萃取溶 液中,除含有茶多酚以外,还含有咖啡 碱、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 以及悬浮物,且茶多酚含量仅为25%~ 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乙酸乙酯、氯 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 除杂、纯化、精制。
2021/8/7
溶剂萃取法一般的工艺路线
水重复 茶叶
浸提3次
滤渣
氯仿 滤液
溶剂层
乙酸乙酯 水层
浸提3次
水层
减压蒸馏
有机相
乙酸乙酯
回流
粗茶多酚
浓缩液
2021/8/7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主要试剂 乙醇溶液、乙酸乙酯 三氯甲烷、 茶粉 材料与设备 烧杯、滤纸、量筒、玻璃棒、水浴 锅、冰箱、真空旋转蒸发器 、抽 滤仪器、 蒸馏萃取仪 、干燥箱、 恒温水浴锅
基本除去为止。浓缩液再用1倍量的氯仿萃取 浓。缩液再用1倍量的氯仿萃取两次以除去色素、咖啡碱等杂质。
因浸1提0:mg浸没提食过子程酸中乙搅酯拌的数吸次光。度与15mg 左旋顺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吸光度相等,故规定从没食子酸乙酯的标准曲线得到的量 乘有以机1溶. 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乙醇溶液、乙酸乙酯 三两氯甲烷次、茶以粉 除去色素、咖啡碱等杂质。
一次。两次滤液合并,在45℃减压浓缩至乙醇 酯碱代、替 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

茶多酚-PPT文档资料

茶多酚-PPT文档资料
LOGO
茶多酚有什么用?
茶多酚还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包括皮肤病菌和口腔病菌)和抑制氧化 酶作用(如酪氨酸酶、突变链球菌的葡萄糖转移酶、乌氨酸脱羧酶、 脂氧化酶、淀粉酶等)它可防治皮肤病、皮肤过敏症、去皮肤色素和 防皱、防龋牙、齿斑、牙周炎、口臭等。同时,它可以防止太阳光线 对皮肤的伤害。 茶多酚可以在化妆品和日用品上作为抗氧剂、保质剂、防皱剂、皮肤 增白剂、防辐射剂、防晒剂及特殊化妆品添加剂等,以及用于日用化 妆品上,如浴皂、浴液、洗发剂、洗涤剂、牙膏、牙粉、漱口剂、防 口臭剂等,增加这些产品的功能。 许多研究表明茶多酚能降血压、抗凝血、降血脂肥胖、防治动脉硬化 和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病、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杀菌抗病毒;防治胃 肠道、呼吸道、流感等疾病;防治肝炎、抗衰老和增强免疫机能
LOGO
茶多酚应用及前景
茶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保健饮品 ,对于它的药理作用 ,早在 唐朝的《本划拾遗》、明朝的《茶谱》中均有记载。茶叶 中化学成份的研究始于1827年人们在茶叶内发现嘌呤碱 化合物。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 ,迄今已在茶叶鉴定 出 45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和 15种以上的无机元素 ,其中 茶多酚就占茶叶重量的 15% ~30 %。。近年来 ,TP 的提取技术和应用开发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 ,已成为世界各 国的一项热门学科 ,并迅速发展。日本已开始茶多酚类抗氧 化剂的商品化生产。 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开始于五六十年代,而专业研究开始 于七十年代,目前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与领先 水平。国内生产的茶多酚含量大于89%,咖啡碱小于2%。
LOGO
茶多酚应用及前景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 力。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茶多酚在全球年消耗量 约1800吨,其中,美国约700吨,西欧500吨,日本 500吨,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00吨。近年来除欧美国家需 求逐年增加外,东南亚、南亚等消费量也有较快增长。因 此,当前茶多酚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 年,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从目前的1800吨攀升至 2100吨以上,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自从新世纪对 茶多酚类开展系统研究以来,茶多酚的许多功能被陆续发 现。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 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 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茶多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ppt课件

茶多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ppt课件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 化和防腐的作用,安全、无毒、可靠,对大 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茵、葡萄球菌、芽 苞杆菌等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抑 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茶多酚还易被皮肤 吸收,具有抗衰老、减肥的功效。
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 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乙醇中; 稳定性极强,在pH值4—8、250℃左右的 环境中,1.5个小时内均能保持稳定,在 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其结构为
茶多酚的应用前景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 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 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 物歧化酶 (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 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 用。同时,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 18倍。
溶剂提取法
离子沉淀法
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 离,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 沉淀剂,所以,用该法生产的产品难达到 食品和医药行业的要求。
柱分离制备法
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法。 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 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 4%~8%之间,纯度可达98%,但柱填充 料非常昂贵,而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和大量 有机溶剂,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生复合反应,在日用化学中因其使人肌肤产 生收敛,故通常称其具有收敛 。人们在化 妆品中采用植物多酚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其收 敛性。
茶多酚的收敛作用
这一性质使含多酚的化妆品在防水条件下对皮肤有很好 的附着能力,并且可使粗大的毛孔收缩,使松弛的皮肤收敛、 绷紧而减少皱纹,从而使皮肤显现出细腻的外观。如花椒用 在各种民间单方中治疗晒伤引起的皮肤发红,其疗效在于所 含大量的多酚所起的收敛作用。

茶多酚

茶多酚



试验条件
操作步骤 测定方法
1.酶的添加量(A)
A1 0.05 A2 0.1 A3 0.15 A4 0.2 A5 0.25 浸提时 料液比 浸提次 间 数 40 1:6 3
2.料液比(B)Biblioteka B11:4B2
1:5
B3
1:6
B4
1:7
B5
1:8
酶的添 浸提时 浸提次 加量 间 数
0.15 40 3
件(时间、次数、酶的添加量和液固比)
进行萃取,抽滤的滤液,进行 检测.
1.测定方法——2002国标
2.茶多酚提取率计算公式
茶多酚g/mL=1.957AX/500 式中 1.957 ——用1cm比色杯当吸光
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
酚相当于1.957mg
A ——试样的吸光度
X —— 待测溶液的稀释倍数
3.浸提时间(C)
C1 20 C2 30 C3 40 C4 50 C5 60 酶的添 料液比 浸提次 加量 数 0.15 1:6 3
4.浸提次数(D)
D1 D2 D3 D4 D5 酶的 添加 量 0.15 料液比 浸提时 间 1:6 40
1
2
3
4
5
处理好的茶叶中加入重蒸水50 mL , 热水温度为30 ℃, 混匀,按各种设定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 抗血栓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的聚集,血液粘稠
度增高,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另外,细胞膜脂质中磷脂 与胆固醇的增多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严重影响微循 环的灌注,增加血液粘度,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加剧 红细胞聚集及血栓形成。
茶多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 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另外, 茶多酚能有效的抑制血浆及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促 进脂类及胆汁酸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 现有的降脂抗栓药物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不易长期服用。 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降脂抗栓作用的天然成分,加上其自 身所具有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中成 药原料
④ 舒缓肠胃紧张、止泻和利尿
茶多酚具有刺激胃肠道反应,加速大肠蠕动以达到治疗 便秘的效果。
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抑制和杀灭引起 腹泻的各种有害病原菌,并舒缓肠胃的紧张状态,以达 到消炎止泻的效果。
茶多酚中黄烷醇类化合物能够刺激肾血管舒张,增加肾 脏的血流量,从而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使尿液中的乳 酸获得排除。人体肌肉、组织中的乳酸是一种疲劳物质, 乳酸排出体外能使疲劳的肌体获得恢复。
(3)提高综合免疫能力
① 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的活性,间接实现 提高人体综合免疫能力、抗风湿因子、抗 菌抗病毒的功效
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并使其维持在高水 平,刺激抗体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人的总体免疫能力。 间接实现抑制或杀灭各种病原体、病菌和病毒的功效。
② 促进Vc的吸收,防治坏血病
1、茶多酚简介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 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 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主题为黄烷醇 (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 类物质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 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 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 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 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 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 星”。
2、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 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乙醇中; 稳定性极强,在pH值4—8、250℃左右的 环境中,1.5个小时内均能保持稳定,在 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1989年被中国食 品添加剂协会列入GB2760-89食品添加剂 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
茶多酚
茶多酚
– 一、茶多酚简介 – 二、理化性质 – (1) 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三、药理作用 – (1) 抗癌 – (2)防治心血管疾病 – (3)提高综合免疫能力 – (4)其它保健治疗功效
4、使用限量 5、应用前景
– (1)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 (2) 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 (3) 有助于美容护肤 – (4)有助于醒脑提神 – (5) 有助于利尿解乏 – (6)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 (7)有助于护齿明目
(2)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
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 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 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 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 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 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 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 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 EGC(15%-20%)、L—ECG(10%-15%)和 L—EC(5%-10%)。
(4)其它保健治疗功效
① 抗脂质过氧化,预防衰老
茶多酚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抑制皮肤线粒 体中脂氧合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具有抗 衰老效应。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性明显优 于维生素E,且与维生素C、E有增效效应。
② 对重金属盐和生物碱中毒的抗解作用
茶多酚能够促进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从而有效地预
防和治疗坏血症。
③ 抗变态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
茶多酚能强烈的抑制组胺的释放作用,实验证明茶多酚抗变态反应 和抗皮肤过敏反应比当前常用的抗过敏药的抑制效果强2~10倍。茶 多酚能抑制活性因子如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映,对 哮喘等过敏性病症有显著疗效。
甘油三酯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 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 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 素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 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② 降血压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 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③ 降血糖 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 糖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④ 防治脑中风 茶多酚有遏制过氧化脂质产生的作用,能消除血管痉 挛,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 管舒张使血压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脑中风。
成分
是一种稠环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 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 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 约占多酚类总量 的60%-80%;儿茶素类主 要由EGC、DLC、EC、EGCG、GCG、 ECG等几 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 中的 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 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 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 酚总量的70%左右。
Hale Waihona Puke 3、药理作用 (1)抗癌
茶多酚能极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 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 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绿茶功 效。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 (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 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2)防治心血管疾病
①降血脂、预防肝脏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