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
世》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 下列各字起笔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遂、迸、劣、暝
B挠、芝、镌、楷
C獐、猕、猿、镌
2. 选出同音字,组成词语。
()
liè:顽()分()热()
A列裂烈
B劣裂烈
C劣裂冽
3. 读句子,选择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zhī)兰相衬。
B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 ì)有灵通之意。
C内育仙胞,一日迸(bìnɡ)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4. 石猴之所以能成为猴王,是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能说明他的与众不同?()A出生于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
B会说话,有自己的语言。
C敏捷勇敢,胆大无畏,聪明坦率,有勇有谋
D愿意与大家有福同享。
5. 下列关于孙悟空的形象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孙悟空的形象充分展现了人类理想中勇敢、抗争、自由的一面。
B孙悟空的形象是人的思想和精神的体现。
C孙悟空的形象充分暴露了底层人民盲目冒进的劣根性。
6. 下列生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猕猴獐子遂意迸发
B顽劣山涧袁猴开窍
C镌刻抓挠顽劣楷书
二、判断题(10分)
1.“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中“呵”读“he”。
()
2.“瞑目蹲身”是闭上眼睛,蹲下身体的意思。
()
3.在“拖男挈女”这个词语中“拖”和“挈”是一对近义词。
()
4. “耶”第六笔是横。
()
5.孙悟空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中的人物形象。
()
6.《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
三、填空题(20分)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只要……就……不仅……而且……一……就……
与其……不如……因为……所以……
(1)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见了风,化作一个石猴。
(2)众猴拍手大喊道:“敢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
伤身体者,我等拜他为王。
”
(3)石猴进去,大声说道:“列位呵,‘人
而无信,不知其可’。
”
(4)桥边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还很宽阔,能容得千百口老小。
(5)石猴笑道:“在外面受老天之气,我们
搬到这里来住。
”
四.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0分)顽劣(A.lüèB.liè)享受(A.xiǎnɡB.hēnɡ)
疲倦(A.jùn B.juàn)喜不自胜(A.shènɡB.shēnɡ)
迸裂(A.bènɡB.bìnɡ)遮蔽(A.zhěB.zhē)
五.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juān kè()náo sāi()wán pí()
mínɡ mù()tiān zào dì shè()
六、阅读(30分)
“我进去,我进去!”忽地树丛中跳出一只石猴,应(yīng y ìng)声叫道。
好猴子!你看他闭上眼睛,蹲下身子,纵(zòng zhòng)身一跃,倏地一下就跳进瀑布中,惊得其他猴子大叫。
石猴睁眼一看,里面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是一座桥梁。
他定神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的水从石孔中冲贯而出,倒挂着流下去,遮蔽了桥门。
石猴走上桥头,只见一座石房子赫然显现在眼前。
房子周围种着修竹梅花,里面石锅石碗、石凳石床应有尽有,像有人家住着似(sì shì)的,却杳无人迹。
他回头又见桥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十个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得眉开眼笑,急忙抽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叫道:“大造化,大造化!”猴子们见他出来,团团把他围住,
七嘴八舌地抢着问。
石猴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喜得猴子们抓耳挠腮,大呼小叫,急着要进去。
1.请你给文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应(yīng yìng)声
纵(zòng zhòng)身
似(sì shì)的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杳无人迹”的意思,再用它写一句话。
我写的一句话:
3.根据意思写词语。
喜得眉开眼笑。
抓耳朵搔腮帮子,形容高兴或焦急。
应该有的全都有,形容一切齐备。
4.你能给这段话加上一个小标题吗?试一试吧!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附:《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一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阅读
古典名著的方法,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
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
下几点:
一、体现“教”与“学”互动
课堂上,我合理地设计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描写,感受优美的语句,这样既锻炼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二、体会句子而学习写法
在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赏析句子,学习句子所采用的表达
方法,感受到不同的表达方法所表达的意思效果有明显的不同,即学
生们在学习中学到了方法。
例如:抓住“食草木、饮涧泉,才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
下吧,朝游峰洞之中。
”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朗读,理解意思,发现其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动宾结构的词句,且长短句结合的文法,感受语言的精炼优美、节奏感强,激起阅读的兴趣,提高赏析、审美的潜力。
三、课外拓展及时有效
在阅读点拔的过程中,我牢牢抓住本单元“让学生接触名著、走近名著”的学习重点,及时地引入原著中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语言的特点。
同时,在课的最后,又通过出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猜故事情节,与自己熟悉的西游记故事联系起来,一方面激发了兴趣,另一方面也是非常自然的课外阅读指导。
思改:
复述课文内容时,除了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的复述方法外,还可以出示相应的具体量化的评价表格。
这样,孩子在准备过程中,能指向鲜明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在展示环节,这样的量化评价,也给了孩子一个既能客观地分析自己、也能客观地评价别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