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选修《华威先生》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威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的领悟,理解华威先生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形象。
(虚伪、庸俗、包而不办、欺骗民众、抢夺领导权、国民党忠实的鹰犬、抗战运动的破坏分子。
)
了解小说中“自相矛盾”、“夸张”等讽刺手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收集资料,制作自学卡片等步骤,从而使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一份学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解疑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华威先生这类丑恶的人群是可笑的,令人憎恶的。
课前准备:
学生:1、通过注悟方式研读课文。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作者个人资料,写作时代背景,作者自己创作回顾和反思。
)
3、完成三、四张自学卡片
a、所收集信息的汇编。
b、质疑问题记录
c、研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注悟,选自己感受较深、有自己独特理解的注悟,择其要点制成卡片内容中的一部分。
教师:阅读学生的自学卡片,略加批注修改,并做相关整理记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信息交流
1、师:今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张天翼先生为我们创造的一个艺术典型人物——华威先生,课前请同学们做了学案的前期准备工作,初步注悟课文,研读文章,收集资料,制作了自学卡片。
同学们收集的那么多资料,老师都一一学习了,现在请大家先简要介绍一下你们已掌握的这些资料。
2、学生反馈
参考作者个人资料:张天翼(1906~1985)祖籍湖南湘乡,现当代作家,早年当过小职员、记者和职员。
1929年在鲁迅主编的《奔流》月刊上发表小说。
抗战初期,张天翼发表了《速写三篇》,其中一篇就是《华威先生》,发表与1938年4月16日。
参考写作背景:《华威先生》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当时民族处于危亡的时刻,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头子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仍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揭露了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揭露了一批蒋介石政权的官僚,“力图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
(张天翼《关于华威先生》载《中国语文》1952年第10期)
师:看来这些资料搜索途径多是来自于以下几个网站……都有用!有的帮助你了解张天翼先生,有的帮助你了解文章的出处。
我们要理解《华威先生》这篇文章,这位同学所介绍的课外资料中哪一些是不能少的?
板书:抗战初期国民党:鼓吹一个领导中心(争夺领导权)
二、质疑交流
师:同学们在课前制作学案时,提出了不少质疑,我们先介绍其中一部分问题。
三、交流课前自学成果
1、师:同学们的自学卡片,我都学过了。
老师发现你们都批注到一个字——“忙”!请你们翻阅一下自己的自学卡片,结合课文,谈谈从哪些文句中可以感受到华威先生的“忙”。
2、学生反馈二、三例穿插朗读训练。
四、加深理解,制作部分学案
1、师:华威先生是如此之忙,作者对华威先生这个人持怎样的态度?是肯定赞赏,还是否定批判,不要简单回答,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词句体现出作者对华威先生这个人所持的态度,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的依据,把你的理解简要地批注在书上。
2、学生自学边读书边批注
3、学生同桌讨论
4、学生反馈
5、师:读的很好,请大家结合刚才所提到的时代背景(手指板书),同桌讨论:华威先生到底在忙什么?
6、写一段学案中的感想性文字
师:这下我们读书深入了,领悟更深了一层,把时代背景与课文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反复读,使我们看清了华威先生的本来面目,他的一系列举动更引起我们的笑声。
这笑声实际上是嘲笑。
同学们能否使刚才大家领悟内容成为学案的一部分呢?好!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你对华威先生为什么忙及他的可笑之处的领悟用一段语言描述一下。
百字左右,写在你的学案上。
学生反馈
7、师(小结):从大家这段感想性文字中,我们感受到在民族危亡之际,华威先生挂着“抗日”的招牌到处插手,一会儿在这里参加抗日会议,一会儿在那里作抗日报告,私人包车满街叮叮当当跑,俨然一个“抗战要人”,实则是为国民党反动派抢夺人民团体的领导权,是蒋介石政权的忠实鹰犬,专事监视破坏群众爱国运动的旧官僚。
五、布置学案作业。
师:好!这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以上二个问题。
反复地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与我们已有的自学成果,进一步深入地领悟了华威先生的忙和为什么忙?同时也探讨了作者张天翼怎样写他的忙来揭露华威先生?这些领悟将成为我们本此学案的主要部分。
请同学们在课后独立完成。
《华威先生》学习要点
华威先生》写于抗战时期。
当时战事紧张,而在后方的华威先生,也在天天忙碌地为抗战作“贡献”。
他的贡献就是白天开会、讲话,晚上喝酒。
而且费尽心思,钻营到各种团体中去,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
小说把这样一个人物放在抗战这样国难当头的环境中,对他身上体现的丑陋性,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华威先生这样的人,不仅活跃于过去,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能见到。
他身上暴露出的劣根性,具有极大的现实性。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一、要掌握下列词语:
转弯抹角救亡寒噤救济怠工踌躇颤抖
二、了解“华威威先生”鲜明的个性。
1、假和空
在抗战这种严峻的环境中,华威先生整天忙碌,却不做任何实事。
他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他更要“忙碌”,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不做实事,只尚空谈的作风,是有其久远的文化渊源的。
2、有极强的权力欲
华威先生隐藏在假和空背后的实质,是强烈的权力欲。
方方面面他都要插手,都要占主导地位。
权力欲掩藏他生活和内心的空虚。
他是靠权力来证明他生存的意义。
没有他开会、讲话的权力,他的存在仿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3、虚伪
华威先生努力作出谦和、民主的样子,让别人叫他“威弟”“阿威”,但实际上却很霸道。
开会时他“很客气地坐在一个角落,离主席的位子顶远的一角。
他不大肯当主席。
”但是他却“推举主席”,而且“拍几下手板”就霸道地决定了。
他口上说自己忙得“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但实际上晚上经常喝得大醉而归。
他装扮成对年轻人慈祥的长者,总是谆谆教诲,可是一旦不如他的意,就大骂“混蛋”。
4、媚上欺下
华威先生对人的态度,是有很大区别的。
对上无比谄媚。
去参加文化界抗敌总会时,“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
‘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
”讲话时“腰板微微地一弯”,小心翼翼。
在别处开会那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趾高气扬教训人的样子荡然无存。
对下则蛮横无礼。
开会时粗鲁地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边抽烟,一边讲话,然后“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他要别人去他家商量工作,旁边的年轻人忍不住插嘴,他“冷冷地瞅了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不理不睬;妇女界组织保婴会,他也要插手,无耻地威逼恐吓;年轻人没有去听他空洞无物的讲话,他“发脾气”,“吼”;日本问题座谈会没找他,他“跳起来”“瞪着眼”大骂人家“混蛋”。
5、投机钻营
华威先生每天像苍蝇一样,到处钻营。
在官场左右逢源,和当地的“县长”“主任”打得火热,推杯换盏;又和汉口的王委员拉上关系,走上层路线;对于各种能出头露面的机会,也决不放过,到处“打听”“调查”,用各种手段硬挤进去,连妇女界的保婴会也不放过。
三、主题
像华威先生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痈疽的具体表现,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这种劣根性也时有所见。
四、写作特点
1、作者将华威先生虚伪、庸俗和无赖的嘴脸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对比揭露。
2、小说多处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华先生的虚伪、庸俗、无赖和卑劣。
五、思考
1、华威先生所作报告的核心是什么?
华威先生讲话的核心点: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其理论是“要是上面没
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弄得不可收拾”。
这个“中心”具体指的就是他本人了。
2、华威先生作这样的报告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他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他强烈的权力欲,他要极力维护他的权力。
因为权力掩藏他生活和内心的空虚。
他是靠权力来证明他生存的意义。
他的“一个领导中心”的怪论,表现了他的专制主义思想。
3、描写“华威先生”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