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6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考点归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①原理: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弹簧测力计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重力,(其他量不变时,个数越多则机械效率就越小)B、提升物重,(其他量不变时,物体越重,机械效率就越大)C、克服摩擦。
无关因素: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对滑轮机械效率无影响。
基础巩固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B.越费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C.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D.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2.要提高某一机械的效率,可以采取的正确方法是()A.增加机械做功的时间B.减少机械做功的时间C.有用功一定,减少额外功D.增加重物上升的高度3.用如图15-2-1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钩码,已知钩码总重8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 N,绳子自由端被拉上去了30 cm ,则使用该滑轮组做的总功为___________J,额外功为__________J,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越省时间B.机械效率可能等于1C.机械效率越高,越省力D.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5.如图15-2-5所示,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拉着物体M 以0.5 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重20 N,它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为25 N。
2 s 内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_______J,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
6.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 的货物提高4m ,如果额外功是9600J 。
则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 ,机械效率是________。
效率的测量 演示文稿
F
F
G
G G
设计表格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弹簧测力计 绳端移动 有用功 示数F/N 距离s/m W有/J 总功 机械效 W总/J 率η
实验数据:
拉力
F(N S(m) )
0.5 0.3
拉力移 总功 动距离
W
总
鈎码重 鈎码上 有用功 机械效 升高度 率
G(N)
J
h(m)
W有用
(J)
有用功 总功 机械 W有/J W总/J 效率η
4.0 0.1 0.4 1.5 0.3 0.45 88.9%
4.0 0.1 0.4 1.2 0.5 0.60 66.7%
两个结构不同的滑轮组都挂相同的钩码时, 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不相同。动滑轮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结论: 结构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 动滑轮数量少的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序号 1 2 3 拉力F(N) 1.25 1.25 2 钩码重G(N) 机械效 率 3 80% 3 6 60% 75%
甲 乙
在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小强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 (每只滑轮重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 (1)对于甲图中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有刻度尺, 只要测出钩码重G,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 计使钩码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值F;即可算 G 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
甲
3F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η甲 _______η 乙。(填“>””<“或”=“)
>
乙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试验, 试验数据如下表:
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紫阳县高桥中学彭远凯
[课标要求]
1.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比较滑轮组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机械效率
[主要器材]
滑轮组两套、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细线等。
[实验准备]
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等于,总功等于。
2.叫做机械效率,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表达式为:。
[操作与思考]
1.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2个钩码的重G;
2)按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记下钩码上沿的位置
和栓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的位置;
3)竖直向上提起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4)量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上升
的距离S;
5)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η,将各项数据填入
下表。
6)取4个钩码,仿照上述步骤操作和测量,算出相应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将各数据填入表中。
7)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可知,提升不同的钩码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填“相同”或“不同”)
滑轮组钩码
重
G/N
钩码上
升的高
度h/m
拉
力
F/
N
线端上
升距离
s/m
有用
功
W/J
机械效率η
第一组第二组
[问题讨论]
1.为什么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会不同?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样重物时,它们的机械效率也不同?
2.为什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小于是?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所测物理量:
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高度h、绳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
1、按图组装滑轮组,记下钩码 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 计,使钩码G升高,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钩码 上升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s
1、在研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
素”的实验中,小聪同学预设的实验过
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
重力,按照图甲组装滑轮组,静止时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根据 η= 计 甲
乙
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再按照图乙组装滑轮
组(动滑轮大小变化),改变所提物重,提升两
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物体提升的速度
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 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 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 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0_.2_5_J,人做的 总功为_0_.2_1_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 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_有_用__功__大__于__总_功_;结合测力 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 是_测__力_计__的__示__数__读_错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此实验中操作的关键:
1、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不能在静止时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应在匀速拉动过程中读数
对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 有刻度尺,能否测出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1被提升物体的重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影响因素: 2动滑轮重及绳重
3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 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 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系列问题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系列问题(1)【实验目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重量已知)、铁架台、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线【进行实验】1、照图28-1那样,把实验装置安装好,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离桌面或地面的高度)。
2、匀速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中。
3、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记录表中。
4、照图28-2那样,把实验装置安装好,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重做上面的实验。
【实验记录】实验装置钩码总重力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W有用/J拉力F/N拉力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评估与交流】1、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费功,要想提高机械效率,关键是减少额外功。
2、当滑轮受到的摩擦阻力很小时,如果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增加,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提高,这是因为有用功增大,但额外功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3、测某机器的机械效率时,记录了如下的四个结果。
其中肯定错误的是()A、100%B、120%C、60%D、80%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
(1)实验所必需是器材有:铁架台、滑轮组、细线、钩码和________。
(2)求有用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求总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
(3)根据实验测定的物理量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表格是两组同学实验时测得的两组平均数据,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表中未知的数据,并填入表中:组别每个滑轮组含滑轮个数钩码重G/N钩码升高的高度h/m拉力F/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甲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9.8 0.1 5.6 0.2 乙组二个定滑轮二个动滑轮9.8 0.1 2.4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② 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③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的高度h/cm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1 6 3 2.5 92 6 5 2.5 183 6 8 2.524(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①小红的做法是为了控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小军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物理量控制因素物重G/N绳端拉力F/N机械效率η/%较小提升速度10 4.2 79.4中等提升速度10 4.2 79.4较大提升速度10 4.2 79.4在小军的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江都区第二中学 王开元
1
1. 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W有 W总
(2)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测定的物理量有钩码的重G , 钩码上升高度h, 拉力F , 绳端移动距离s ,需要计算
的物理量有 有用功W有 , 总功W总 ,机械效率η 。 (3)所用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组、细绳外,还需
A、大于10牛; B、小于10牛; C、等于10牛; D、无法判断。
33
15.如图, 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
则: ( D )
A F1最大; C、F3最大;
B、F2最大; D、一样大。
34
16.如图所示的各滑轮组中, 物体重量都是G , 不计摩擦 和滑轮重,•使物体匀速上升, 拉力F 最小的是图:( B )
28
9、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随着指挥员 “点火” 口令的下达,“神舟三号”飞 船从中国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稳稳上升, 飞向太空·在点火后的几 十秒钟内,“神 舟三号”飞船的动能___增__大______ , 重力 势能___增__大______ ,机械能 增大 。 (均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
要 刻度尺 和 弹簧测力计 。
2
(4)安装好滑轮组,记下 钩码 和 弹簧测力计 的位置,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记下 钩码上升高度h , 并从弹簧测力计得出 拉力F 的值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 距离 s 。
(5)设计表格
钩码重 弹簧测力 钩码上升高 绳端移动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 G/N 计示数F/N 度h/m 距离s/m W有/J W总/J 率η
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打到木桩上,看木桩插入的深 度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实验题】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考点梳理+强化练习)—2021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2021中考物理二轮考点过关: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考点梳理1.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实验目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η==实验器材:滑轮组、相同的钩码若干、铁架台、细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钩码的重力G;(2)按装置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并记下钩码下沿和绳子末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3)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读出其示数F,并从刻度尺上读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4)分别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将各项数据填入下表(5)增加被提升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3)(4)实验数据: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有用功W有/J绳端的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n1100.11 4.20.3 1.2679.4% 2150.1 1.5 6.00.3 1.883.3% 3200.127.50.3 2.2588.9%注意事项:(l)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目的是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大小不变;(2)为了便于读数,钩码下沿和绳子末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最好取整数;(3)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进行一些必要的比较,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规律,而不是求平均值.实验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强化练习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的重力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2.00.100.90.3074.1%2 2.00.150.90.4574.1%3 2.00.200.90.6074.1%4 4.00.20 1.60.60(1)实验时应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慢上升。
(2)第4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结果保留到0.1%)。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利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物体上升的高度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升不同物体,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六节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2.在实验他那就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学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如何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二、实验实验目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器材与装置:1依据实验原理,分析要求出的量和测出的物理量(重力、物体上升的高度、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体上升的距离),来确定所需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重物、铁架台)2、为了达到测量这些物理量的目的,分析应咋样组装器材,实验操作与思考:本实验的难度大,为了使学生实验嫩顺利完成,减少盲目性,避免忙乱操作,要将实验时注意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
把实验中要突破的难点和操作的要点归纳。
问题一由于弹簧测力计有自重,一般不向下拉,绳子应如何绕才能使拉里向上?问题二组装滑轮组时,怎样防止滑轮翻滚脱槽?(先把钩码挂在动滑轮上,使滑轮整体重心向下)问题三怎样提升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才正确?(竖直匀速向上)问题四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读数时,弹簧测力计是在向上匀速运动中,还是静止状态?(匀速向上运动中)问题五怎样知道所提升重物的重力?(不能用G=mg),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提升物体的重力。
2020中考复习 物理考点归类训练——专题十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20中考复习物理考点归类训练——专题十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考点一: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1.在测量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所得实验数据如下:(1)实验时,用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上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②次实验测得的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计算结果的位数与表中机械效率位数一致)。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由决定的。
(4)不计绳重及摩擦阻力,则该动滑轮的自重为N。
2.如图为某同学测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
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的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位置,这个过程用时2秒,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请你根据这个同学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准备了下列器材:钩码、天平、滑轮组、细绳、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其中多余的器材是;(2)如图,由刻度尺的读数可知,钩码上升的距离是cm。
(3)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2N,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W。
3.如图所示为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 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至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至B′位置,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所做实验进行分析(g=10N/kg);(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拉力F所做的功为J。
(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小明用图中的动滑轮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测出A移动的距离s、水平拉力F和A的重力G。
(1)以上条件能否求出此时滑轮的机械效率η?,如果能,写出η的表达式;如果条件不足,写出还需补充的物理量的测量步骤和符号,并写出η的表达式(η用题目已知及补充的物理量符号表示)(2)若A在10s内运动了4m,A的速度为。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引言滑轮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装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来实现力的传递。
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系统中。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对于优化设计和提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1. 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装置或系统输出功率与输入的功率之比。
在滑轮组中,机械效率表示了输入的功率与输出的功率之间的差异。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机械效率 = (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 × 100%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系统的性能,并提供改进设计的指导。
2. 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2.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来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功率计测量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机械效率。
2.2 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基于滑轮组的几何特性,通过计算滑轮组的理论机械效率来评估系统性能。
理论机械效率通常通过分析滑轮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来计算。
这种方法可以提前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设计阶段优化滑轮组的参数。
2.3 组合方法有时候,为了准确评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结合直接测量法和理论计算法。
通过实际测量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然后使用理论计算法计算理论机械效率。
这种组合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摩擦损失摩擦是机械装置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会导致能量的损失。
滑轮组中的摩擦会降低输出功率,从而降低机械效率。
减小滑轮组中的摩擦损失,可以采取润滑、改进材料选择等措施。
3.2 负载负载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重要影响。
较大的负载会增加系统摩擦和惯性损失,降低机械效率。
因此,在设计滑轮组时需要合理选择负载,以充分考虑机械效率的影响。
3.3 滑轮材料和设计滑轮的材料和设计也会对机械效率产生影响。
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
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示例文章篇一:《有趣的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初中物理课上,有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那天物理课,老师一脸神秘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堆滑轮、绳子还有各种测量工具。
我心里就嘀咕啦:“这是要干啥呀?”老师拍拍手说:“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做个好玩的实验!”实验开始啦!我们小组几个人围在一起,眼睛都紧紧盯着那些滑轮。
我拿起一个滑轮,左瞧瞧右看看,心想:“这小东西能有啥大作用?”我们按照老师说的步骤,先组装好了滑轮组。
这可不容易,绳子老是不听话,不是绕错了,就是掉下来。
我急得直跺脚,嘴里嘟囔着:“哎呀,这绳子怎么这么调皮!”同组的小明也着急地说:“别急别急,咱们再试试!”好不容易组装好了,接下来要测量物重和拉力啦。
我小心翼翼地把钩码挂在绳子上,感觉就像在完成一项超级重要的任务。
这时候我就在想,这小小的钩码和滑轮组,不就像一群小伙伴在齐心协力完成一项大工程吗?测量的时候,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测力计,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生怕读错了数。
当我们记录下一组组数据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旁边小组的小红他们也在忙活着,还时不时朝我们这边看看。
我大声问:“小红,你们测好了吗?”小红回答说:“还没呢,你们咋样?”我们相视一笑,继续埋头苦干。
实验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几次数据偏差很大,我们都懵了。
“这是咋回事呀?”“难道是哪里出错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最后,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算出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物理实验这么有趣,就好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做事情就像这个滑轮组一样,要各个部分配合好,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而且,遇到问题不能轻易放弃,要多思考多尝试。
小伙伴们,你们说是不是呀?总之,这次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真是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物理更感兴趣啦!示例文章篇二:《有趣的初中物理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初中物理课上,有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得那天,物理老师一脸神秘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堆器材,有滑轮、绳子、钩码,还有测力计。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 引言滑轮组是机械系统中常用的运动传动装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进行测量和评估。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指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损失的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
本文将介绍如何测量和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对机械效率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1 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通常包括以下部分:•滑轮组:由至少两个滑轮组成,其中一个作为动滑轮,另一个作为定滑轮。
•张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滑轮组中的张力。
•重物:用于施加外力,从而使滑轮组转动。
•计时器:用于测量滑轮组运动的时间。
2.2 实验步骤和计算方法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步骤如下:1.将滑轮组装置悬挂在支架上,保证滑轮组可以自由转动。
2.将重物挂在滑轮组的一侧,使其自由下落并带动滑轮组转动。
3.同时启动计时器和张力传感器,记录下滑轮组停止转动所经过的时间,并记录下张力传感器测得的最大张力值。
4.根据所施加的外力、滑轮组的运动时间和滑轮组停止时的张力值,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机械效率 = 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其中,输出功率可以根据滑轮组停止时的张力值和滑轮组半径计算得出,输入功率则可以根据所施加的外力、滑轮组半径和滑轮组运动时间计算得出。
3. 评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3.1 比较分析将不同类型或参数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选取合适的滑轮组并改进设计。
3.2 效率优化根据机械效率的测量结果,对滑轮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机械效率。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减小滑轮组的摩擦损耗、改变滑轮组的结构和材质等。
3.3 误差分析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对误差进行分析,并考虑在后续实验中进行修正。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进行评估,如是否满足能耗要求、是否适用于特定环境等。
2022届中考物理考前实验夺分练: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2018•齐齐哈尔)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4)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5)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实验次数 钩码重量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86%4 8 0.1 2.52:(2022•西宁)小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机械效率高”;小李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率高”。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所用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所测数据,请计算一个动滑轮的重力是N,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2)由计结果可以确定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由此可知,可采用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随后小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和图甲装置对比,在提升同一重物时,装置丙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的机械效率。
3:(2022•绥化)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在机械效率的基础上来通过实验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过程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4.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5.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6.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细节,实验数据的记录。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数据分析以及总结结论。
课前准备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过程一、引入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二、实验实验原理:η = W Gh W Fs⨯有用总实验操作:(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实验装置如图)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
注意“匀速拉动”。
测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
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实验记录:数据填入表格中,注意清楚的记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