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指南2011

合集下载

A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

A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全球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全球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全球
我们将讨论…
1. 流感病毒及相关概念 2. 历史背景:流感在美国 3. 流行现状:美国,墨西哥,全球 4. 传播途径 5. 诊断和治疗标准/指南:医生/实验室 人员/公众 6. 其他保护措施 7. 建议和小结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美国
? 据美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 April 30, 2009 / 58(Dispatch);1-3 ? 纽约市某中学:2,686学生,228教职员工 ? 4/23-24:222名学生到校诊所看病后回家,4/26-28: 确诊病例:44 ? 4/27:卫生局电话调查44名确诊病人: –中位年龄:15岁(范围:14-21岁) –除一21岁老师外均为学生,70%(31/44)为女性 –68%(30)白人,16%(7)西班牙裔;5%(2)黑 人, –44人在发病前一周都没有去过加州,德州或墨西 哥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全球
? 据世界卫生组织,截至北京时间5月2日: ? 全世界已经有16个国家和地区共发现甲型 H1N1流感确诊病例658例; ? 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17例, 其中墨西哥16例,美国1例。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全球
? 4月25日,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WHO宣 布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 ? 在三天内(4/27,4/29)二次提高流行性感冒(简称 “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从第三级提升第五 级, ? 警告级别5级的特点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区域 内至少有两个国家已经发生病毒的人际传播。 ?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 有计划地部署战前的组织、交流和实施等缓解措施 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尚丌明确,根据以往经验
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 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徂。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 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 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不人之间传播 的确切证据。
二、流行病学Leabharlann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
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徂80~
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
抗原性丌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
和9个N亚型(N1~N9)。
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
五、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2.离子通道M2阻滞剂:目前实验室资料提示金刚
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
耐药,丌建议单独使用。
五、治疗
(四)中医药治疗。 1.疫毒犯肺,肺失宣降 症状:収热,咳嗽,少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 治法:清热宣肺 参考处方: 桑叶 金银花 连翘 炒杏仁 生石膏 知母 芦根 青蒿 黄芩 生甘草 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一次。 加减: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 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注射 液。
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丌适。重症
患者病情収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
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
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六)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诊。

1.应当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田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二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二版)

(二)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 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 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 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二)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 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 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 (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 和金刚乙胺耐药。
无忧PPT整理发布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 趋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 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高危病
无忧PPT整理发布
(二)重症病例
当确诊或疑似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重 症病例: 1.合并肺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 2.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 3.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无忧PPT整理发布
六、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一)疑似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单人房 间进行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安排行甲 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对其中的高危 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 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无忧PPT整理发布
五、高危病例及重症病例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一)高危病例。 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 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 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妊娠妇女;
无忧PPT整理发布

4.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 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 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 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 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 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者; 5.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 构的人员。

儿童甲型H1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

儿童甲型H1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

儿童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09年11月22日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等文件,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前一阶段中医药防治儿童甲型H1N1流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儿童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供各医疗机构在儿童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中参考。

一、预防(一)生活起居预防1. 做好室内卫生,保持空气流通。

2.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3. 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4. 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

5. 充分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减少学习压力。

6. 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7.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8. 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人,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9.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二)药物预防1.银花6g、连翘6g、大青叶6g、苏叶6g。

适应人群:正常体质儿童。

煎服方法:水煎至100~150ml,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3~5剂为宜。

2.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连翘6g。

适应人群:气虚体质儿童。

平素体弱易感,汗多,面色少华,纳呆食少,便溏。

煎服方法:水煎至100~150ml,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5~7剂为宜。

3.连翘6g、黄芩6g、薄荷6g、大黄3g、玄参6g。

适应人群:内热体质儿童。

平素咽红,口臭,大便干。

煎服方法:水煎至100~150ml,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3~5剂为宜。

4.藿香6g、苏叶6g、白豆蔻3g、莱菔子6g。

适应人群:痰湿体质儿童。

形体偏胖,肌肉松软,平素痰多,易见腹胀便溏,舌苔厚腻。

煎服方法:水煎至100~150ml,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3~5剂为宜。

注意事项:①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②服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服用3~7天。

③上述药物剂量为4~7岁儿童参考用量,其他年龄儿童酌情增减。

关于转发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关于转发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关于转发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各医疗卫生单位: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主动地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高医务人员防范意识,努力提升流感防治综合能力,规范开展病人疫情防控工作。

现将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以指导和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

二〇〇九年五月五日荣卫字[2009]51号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为做好人感染猪流感A(H1N1)病毒疫情(以下简称“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工作,提高人感染猪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鉴于我国尚未发现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故本指南适用于现阶段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人猪流感防治应急处臵工作,今后视疫情形势变化将逐步完善。

一、背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和N)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

猪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

目前,已从猪身上分离到四种主要的亚型:H1N1、H1N2、H3N2和H3N1。

猪流感病毒在猪群中全年可以传播,但多数暴发于秋季末期和冬季,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

美国曾于1976年在新泽西州迪克斯堡的士兵中出现猪流感爆发,引起200多例病例,其中至少4名士兵进展成肺炎,1人死亡。

1988年,美国出现了猪流感人际间传播的迹象,接触过一例猪流感病例的医护人员中出现了轻微的流感样疾病,并在血清中检测出猪流感抗体。

2005年12月至2009年2月期间,美国共报道了12例人感染猪流感病例,但均未出现死亡。

自2009年4月23日起,截至4月27日,全球共4个国家报道了实验室确诊的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病例,此次感染的亚型是新变异的H1N1亚型毒株。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主要适用于我国出现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或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甚至社区水平的暴发流行阶段。

中文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类型指南目的指导疾控机构做好甲流疫情的调查发布时间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九日1。

1概述为科学指导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处理,特制定本指南.其他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仍按《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有关规定执行。

222疫情的发现与报告编辑(一)相关定义.1.甲型H1N1流感病例:包括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定义参见《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2.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联系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或确诊病例.3.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之一,缺乏其他的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4.流感样病例暴发:卫生部2006年印发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108号)将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预警指标定义为: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当前阶段,为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监测,各地尤其是已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可组织专家对疫情形势进行综合研判,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并将调整后的预警指标报卫生部备案.(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现和报告。

1.病例个案的发现和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卫生部2009年5月12日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的要求,发现、报告疑似和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2.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好病例个案发现、报告的同时,应加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报告。

2011甲流

2011甲流

51.0% 37.4%
20.3% 16.7%
11-20岁有40例 11-40岁有27例
>41岁有7例 男:女=1.19:1
2、重症病例
• • • • • • • • • 定义:甲型H1N1病例符合以下之一者应入院: 持续高热>3天。 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呼吸28次/分以上,呼吸困难或口唇紫绀。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 严重呕吐、腹泻、脱水明显。 胸片:肺炎。 心肌酶升高。 原有基础病加重
(四)中医辨证治疗
• • 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重症与危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甲流重症病例应急方法
• 从大量普通病例中识别出重症
• 不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安全的前提下, 及时将病例转运到具备条件的医院。 • 病情不适宜转诊时,当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组织专家就地救治。 • 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宜安排住院,如实施 居家隔离,密切监测病情,一旦恶化及时住院。
迄今只有通 主要通过空 过禽传染给 气飞沫传播 人,不能通 过人传人, 它可通过消 化道、呼吸 道、皮肤损 伤和眼结膜 等多种途径 传播 人群普遍易 人群普遍易 感、儿童多 感 见
易感人群
20岁-45岁 老年人、儿 之间的青壮 童、患慢性 年 病等免疫力 低下的人群
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禽流感及SARS的比较
危重症病例的治疗
• 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者及早吸氧和使用无创通气 或有创通气。 • 合并休克或感染予抗休克、抗感染。 • 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予相应支持治疗。 • 不主张常规应用激素(因易并发二重感染和使病 毒复制延长时间),只有当出现休克或肾上腺功 能不全者才少量使用激素。 • 发病一周内应用恢复期患者或免疫接种者血浆 100-200ml,儿童50ml,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 早期使用达菲。

甲(A)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

甲(A)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

甲(A)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一流行概述甲型H1N1流感概述甲型H1N1流感(过去称猪流感)2009年3月以来在墨西哥和美国流行;我国香港与2009年5月1日确诊了一例,该患者曾途径上海;WTO 和我国高度重视.1976年美国约500曾感染甲型H1N1 ,首次证实可以从猪传播给人;1999年香港一女婴曾感染甲型H3N2,已康复;近些年来,世界各地都有报道,但都无大流行.二病毒概述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分三类即:甲、乙、丙种人类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根据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可分成许多亚型;猪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和H3N2.单股负链RNA 病毒.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 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并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氨酸、次氨酸、盐酸等)、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 g/ L 高锰酸钾、1 mL/ L 升汞处理3min,750 mL/ L 乙醇5min,1 mL/ L碘酊5min,1 mL/ L 盐酸3min和1mL/ L甲醛30min,均可灭活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 mL/ 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 ℃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三病毒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传染期现有资料表明,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若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症状,表示仍具有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传染期可能长于7天. 潜伏期尚不明确;参照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数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注: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导致抗体反应过于剧烈,形成"细胞激素风暴",致使肺组织严重伤害,出现炎症.高危人群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易流行季节猪感染一般在夏秋;人感染通常在冬春.四、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严重情况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体征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预后甲型流感病毒大都良好;H1N1者预后较差,人病死率约为6%.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血清学诊断:可使用间接ELISA、抗原捕捉ELISA、荧光免疫法等.实验室检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细胞培养.较敏感,但需要2-3周时间.影像学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五、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确诊患者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以下至少一项检测确认:1. 实时RT-PCR ; 2. 病毒培养; 3. 针对甲(H1N1)型猪流感病毒的中和抗体增加四倍.可能确诊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型流感的流感检测呈阳性;而H1和H3型流感的流感检测则呈阴性疑似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确诊病例发生密切接触,或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最近与确诊或疑似动物有过接触史,或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并曾前往过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呼吸系症状+流行病学)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最近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两种: 1. 鼻漏或鼻充血2. 喉咙痛3. 咳嗽4. 发热或发烧鉴别诊断注意与流感、禽流感、上感、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等鉴别.六、治疗(一)对症支持隔离治疗;早期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二)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猪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2.抗生素.(三)中医辨证治疗1.毒袭肺卫; 2.毒犯肺胃;3.毒壅气营.七防护高危人群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讲文明,爱护公共卫生.加强院感控制隔离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并为其佩戴外科口罩;普通医务人员要加强手卫生,严格七步洗手;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 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等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八、防疫洗消加强环境消毒和污染物消毒;感染控制科定期巡查指导各科室洗消工作;常用消毒液对甲型H1N1病毒均有效,如: 75%酒精5min、10 g/L 高锰酸钾3min、1 ml/L碘酊5min、0.5%碘伏、5%来苏尔5min、0.2%过氧乙酸等.九转诊程序普通科室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按如下程序操作:请发热门诊会诊;发热门诊医师决定是否请专家组会诊;如需会诊,则报告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前言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禽流感外,一般只有0.003%~0.03%)。

在过去300年中,全球至少有6次流感大流行,包括20世纪的4次大流行,其中3次均起源于我国。

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重症感染或出现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

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系统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人禽流感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H5N1)引起,其病死率高达60%以上。

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

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降低患病率。

由于病毒抗原的多变性,流感的有效防治依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医学问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政府和患者对流感的关注和认识,提高流感的临床诊治水平,我国于2002年制定了'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2004年制定了'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2009–2010年分别制定了4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3,4],对我国临床广大医生提高对流感的诊治水平、促进流感的研究及降低我国各类流感的病死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为了对流感(包括季节性流感和人禽流感)的临床防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充分的准备,我国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进展、可指导临床诊治工作的指南。

本次是在我国已有的各类流感诊治指南的基础上,由卫生部组织我国在流感防治研究领域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医疗、中医诊治、疾病控制与预防方面的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我国流感诊疗经验,制定的适合于我国广大临床医生使用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儿童甲型H1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

儿童甲型H1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

儿童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09年11月22日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等文件,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前一阶段中医药防治儿童甲型H1N1流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儿童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供各医疗机构在儿童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中参考。

一、预防(一)生活起居预防1. 做好室内卫生,保持空气流通。

2.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3. 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4. 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

5. 充分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减少学习压力。

6. 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7.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8. 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人,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9.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二)药物预防1.银花6g、连翘6g、大青叶6g、苏叶6g。

适应人群:正常体质儿童。

煎服方法:水煎至100~150ml,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3~5剂为宜。

2.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连翘6g。

适应人群:气虚体质儿童。

平素体弱易感,汗多,面色少华,纳呆食少,便溏。

煎服方法:水煎至100~150ml,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5~7剂为宜。

3.连翘6g、黄芩6g、薄荷6g、大黄3g、玄参6g。

适应人群:内热体质儿童。

平素咽红,口臭,大便干。

煎服方法:水煎至100~150ml,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3~5剂为宜。

4.藿香6g、苏叶6g、白豆蔻3g、莱菔子6g。

适应人群:痰湿体质儿童。

形体偏胖,肌肉松软,平素痰多,易见腹胀便溏,舌苔厚腻。

煎服方法:水煎至100~150ml,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3~5剂为宜。

注意事项:①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②服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服用3~7天。

③上述药物剂量为4~7岁儿童参考用量,其他年龄儿童酌情增减。

22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上

22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上

22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上第一篇:22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上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包括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吗: A:包括B:不包括一共6道题,每页6道题单选类型试题:1)以下有关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说法,错误的是:A.白细胞总数一般偏高B.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C.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D.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2)以下有关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说法错误的是:A.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B.感染的动物为重要传染源C.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D.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3)以下有关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B.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C.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D.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4)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平均为:A.7天B.1天C.2~3天D.5~6天5)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不包括哪项:A.妊娠期妇女B.患者原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D.年龄大于5岁的儿童6)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对其进行多长时间的医学观察:A.3天B.7天C.14天D.5天第二篇:甲型流感培训方案保定市中医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技术培训方案为切实提高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护能力,根据保定市卫生局印发的《保定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技术培训方案》,特制定我院防治甲型H1N1流感技术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1、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科学地应对疫情。

2、使医务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消毒、隔离、防护等基本知识,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流行病学知识、防护常识、预防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
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升高。
实验室检查:
3.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 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 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 出该病毒。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 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 制剂。对于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 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治疗
对于需要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的病例,应尽 可能在发病48小时内用药(36小时内最 佳),疗程为5天。
治疗
药理: Oseltamivir为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甲型H1N1流感的鉴别诊断
甲型H1N1流感应注意与流感、禽流感、上 感、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衣原体、 支原体肺炎等鉴别。
高危病例
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 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 症);
5.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 员。
重症病例
当确诊或疑似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 重症病例:
1.合并肺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 2.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 3.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疑似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单人房间进 行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安排行甲型 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对其中的高危 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 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最新流感诊治指南解读

最新流感诊治指南解读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可编辑课件PPT
4
一、流感的概述
(二)、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 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 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 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 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 和Yamagata系。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乐 山市人民医院
魏海龙 李佳萌 王俐 袁术生
可编辑课件PPT
1
目录页
流感的概述
重症与危重病例
流感的治疗
流感的预防
流感的处置流程
可编辑课件PPT
2
Part1
一、流感的概述
流感的概述
可编辑课件PPT
3
一、流感的概述
(一)、基本概述: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
厨房油烟
流感患者发病后的第24-48小时是病 毒排出的高峰
排毒时间:因人而异
可编辑课件PPT
14 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Part2
流感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可编辑课件PPT
流感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5
二、流感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一)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 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 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 膜充血。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二)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二)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二)卫生部【摘要】@@ 接上期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一)rn5 诊断rn5.1 需要考虑流感的临床情况rn5.1.1 在流感流行时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要考虑是否为流感:①发热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②发热伴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③婴幼儿和儿童发热,未伴其他症状和体征.④老年人(年龄≥65岁)新发生呼吸道症状,或出现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伴或未伴发热.⑤重病患者出现发热或低体温.【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11(009)003【总页数】2页(P244-245)【作者】卫生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接上期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一)5 诊断5.1 需要考虑流感的临床情况5.1.1 在流感流行时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要考虑是否为流感:①发热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

②发热伴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

③婴幼儿和儿童发热,未伴其他症状和体征。

④老年人(年龄≥65岁)新发生呼吸道症状,或出现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伴或未伴发热。

⑤重病患者出现发热或低体温。

5.1.2 在任何时期,出现发热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并且可以追踪到与流感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如患者发病前7 d内曾到有流感暴发的单位或社区;与流感可疑病例共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触;从有流感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行归来等。

5.2 需要安排病原学检查的病例若有条件,对出现以上情况的病例,可安排病原学检查以求明确诊断。

对于明确诊断与否会对临床处理产生影响的病例,宜积极安排病原学检查。

这些病例一般包括:需决定是否应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的高危病例;是否确诊对安排其他诊断检查有影响的病例;需决策是否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例;等待诊断结果来安排相应感染控制措施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采样调查的病例等。

5.3 确诊标准具有临床表现,以下1种或1种以上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呈阳性者,可以确诊为流感:①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

流感诊疗指南

流感诊疗指南
❖ (二)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道标本人感 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可以出院。
编辑版ppt
3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有疫 情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早检早治
流程图:
编辑版ppt
33
编辑版ppt
34
谢谢
编辑版ppt
35
编辑版ppt
10
胸部影像学检查
❖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 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 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编辑版ppt
11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四)预后
❖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 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 并症等。
❖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 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
❖ (三)高危人群 。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例如从事
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
编辑版ppt
5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
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 症状、体征和临床特点
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 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编辑版ppt
6
❖ 重症
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 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 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纵 隔气肿、胸腔积液等。
❖ (3)其他: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时,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流感的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剧,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是在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死率高达60%以上。

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

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为进一步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我国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进展、可指导实际临床工作的诊疗指南。

因此,卫生部组织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中医、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专家,在总结我国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本《指南》主要涵盖了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最新的综合性信息,以指导提高我国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第一章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

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

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

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

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

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Brisbane/10/2006(H3N2)]。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名法和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无亚型划分。

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所有亚型包括16种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鸟类特别是在水禽中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如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

目前为止,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的自然宿主。

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可以感染猪。

流感病毒很容易被紫外线和加热灭活,通常56℃ 30min可被灭活。

流感病毒在pH 值<5或>9,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坏。

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

第二章流行病学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

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国家流感中心网站()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

一、概况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

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发病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二、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

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

婴幼儿流感以及人H5N1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

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

三、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四、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2-3年就会有流行病学上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

五、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特定人群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相关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妊娠期妇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及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被看护人员、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BMI=体重(kg)/身高 (m) 2‟。

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第三章发病机制和病理一、发病机制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

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HA结合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

嗜人类流感病毒的α2,6受体存在于上、下呼吸道,主要是在支气管上皮组织和肺泡Ⅰ型细胞,而嗜禽流感病毒的α2,3受体存在于远端细支气管,肺泡Ⅱ型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

丙型流感的受体为9-O-乙酰基-乙酰神经氨酸。

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在病毒包膜上含有M2多肽的离子通道在胞内体中被酸性pH值激活,使核衣壳蛋白释放到胞浆(脱壳)。

核衣壳蛋白被转运到宿主细胞核,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

病毒核蛋白在胞浆合成后,进入胞核和病毒RNA结合形成核壳体,并输出到细胞质。

病毒膜蛋白经完整加工修饰后,嵌入细胞膜内。

核壳体与嵌有病毒特异性膜蛋白的细胞膜紧密结合,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颗粒(芽生)。

NA清除病毒与细胞膜之间以及呼吸道黏液中的唾液酸,以便于病毒颗粒能到达其他的上皮细胞。

最后,宿主的蛋白酶将HA水解为HA1和HA2,使病毒颗粒获得感染性。

流感病毒成功感染少数细胞后,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

季节性流感病例中只有极少数有病毒血症或肺外组织感染的情况。

在人H5N1禽流感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的病毒载量要比上呼吸道高,咽喉部的比鼻腔的高,有时会出现病毒血症、胃肠感染、肺外传播,偶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可在心、肝、脾、肾、肾上腺、肌肉、脑膜中检出病毒,也可从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脑脊液中检出病毒。

流感病毒感染后支气管的炎症反应和肺功能的异常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肺功能研究也可发现有限制性和阻塞性换气功能障碍、伴有肺泡气体交换异常、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流感临床症状可能与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有关。

流感病毒体外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可导致IL-6、IL-8、IL-11、TNF-α、RANTES和其他介质的产生。

临床人体感染试验中,鼻腔灌洗液中的一系列细胞因子都会升高,包括:IFN-α、IFN-γ、IL-6、TNF-α、IL-8、IL-1β、IL-10、MCP-10和MIP-1α/MIP-1β,血液中的IL-6和TNF-α也会升高。

人H5N1禽流感死亡病例中MCP-1、IP-10及MIG等细胞因子往往过度表达,这可能是造成人禽流感患者重症肺炎和多器官损伤的部分原因。

二、病理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的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的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致命的流感病毒性肺炎病例中,病理改变以出血、严重气管支气管炎症和肺炎为主,其特点是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细胞广泛坏死,伴随有纤毛上皮细胞脱落、纤维蛋白渗出、炎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充血、间质性水肿、单核细胞浸润的病理改变。

后期改变还包括弥漫性肺泡损害,淋巴性肺泡炎,化生性的上皮细胞再生,甚至是组织广泛的纤维化。

严重者会因为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肺炎,多为弥漫性肺炎,也有局限性肺炎。

流感病例外周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升高,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一般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肺炎的程度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但免疫病理反应对疾病影响程度仍未清楚。

流感死亡病例中常伴随其他器官病变,尸体解剖发现,1/3以上病例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以及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第四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一、临床表现(一)流感症状及体征。

1.单纯型流感。

最常见。

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中毒型流感。

极少见。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3.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

2-3天即可恢复。

(二)特殊人群的临床表现。

1.儿童。

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及30%的学龄儿童罹患流感。

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