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治疗肿瘤骨转移癌疼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MEDICAL HEALTH
1 骨转移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骨转移癌的病因病机,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与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学认为其发生是由于正气不足、五脏六腑虚损,不能濡养肾气,使肾藏精、生髓、主骨功能丧失,加之气、血、痰、湿邪结聚而发为本病。

若肾气不足,不能主骨,又逢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导致阴阳失调、气机阻滞,日积月累而成本病。

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运化不健、痰浊与气血相搏结,而为本病。

综上所述,其病机不外“不荣则
痛”、“不通则痛”两方面。

2 辨证论治
钟毅等[1]
将癌性疼痛分为气滞、血瘀、痰湿、热毒、气血亏虚、阴虚、阳虚七型,采用解郁散结、行气止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健脾燥湿、化痰止痛,清热解毒、泻火止痛,补气养血,滋阴柔肝,温补肾阳等七法治疗。

李忠等[2]
将癌性疼痛分为八法论治:散寒止痛法、活血止痛法、行气止痛法、化痰止痛法、清热止痛法、固涩止痛法、安神止痛法、补虚止痛法。

以上诸法基本概括了临床中癌痛的主要辨证治则。

3 中医内治法治疗骨转移癌痛3.1 经方治疗
杜廷贵[3]
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枳壳、厚朴、
丹参、水蛭、蜈蚣、制马钱子)治疗肝癌疼痛65例,总有效率为87.7%。

刘翠峰
[4]
用小建中汤加味(桂枝、延胡索、甘草各10g,白芍、山药各20g、丹参15g、生姜3片,大枣6枚,饴糖30g)治疗虚寒型癌性腹痛38例,总有效率为92.1%。

刘明霞
[5]
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中晚期癌症疼痛42例,42例中显效13例,有效23例,无效6例。

任华萍[6]
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晚期癌症疼痛38例,气滞血瘀型者投以血府逐瘀汤;气虚血瘀型者上方加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5g;气阴两虚者上方加党参30g、麦冬30g、五味
子5g。

结果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7例。

3.2 自拟专方
彭海燕等[7]
消痛方(百合、石斛、大青叶各30g,石菖蒲、穿山甲各15g,延胡索、徐长卿各20g,丁香、天南星、乌药各10g,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各2g)治疗癌性疼痛,总有效率96%。

江建平[8]采用中药“新癀片”、“平痛宁片”对186例癌痛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中药治疗轻、中度癌痛疗效较好,而对重度疼痛的有效率则较低。

但与吗啡类止痛药合用可提高止痛效果,降低吗啡用量,从而减轻吗啡的毒副
作用。

4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转移癌痛
中医外治法优势在于,药力直达病
所,止痛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药经消化道吸收所引起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某些毒副作用,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正气已虚,不耐攻伐,脾胃吸收功能减弱,单靠内服药效果不佳。

4.1 中药外敷
蔡永敏,李根林[9]报道阿麒贴(由阿魏、血竭、冰片、薄荷脑、肉桂、延胡索、丁香、细辛、麝香、川芎等药物组成,制成的一种新型巴布剂,结合WHO三阶梯药物治疗癌性疼痛78例,并与160例单纯用三阶梯止痛药物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0%,对照组总有效率85.64%,2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

陶寰等
[10]
报道癌痛宁巴布剂对癌症疼痛
的总有效率。

治疗后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除百分率等指标均较对照组蟾酥膏差异有显著(P <0.05),但较吗啡缓释片低(P <0.05),其总有效率为81.0%,显效率为60.0%。

4.2 穴位治疗
范士怀等[11]
报道第二掌骨侧疗法,
根据癌痛或癌症所在人体解剖位置,在双手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上找到相应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4~5粒,每日按摩。

并穴内注射1%利卡因加氟美松混合液,7d1个疗程治疗顽固性癌痛30例,缓解29例,无效1例。

4.3 中药灌肠
刘如翰
[12]
用手拈散加味(延胡索、没
①作者简介:高音(1985~):女,201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医临床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骨转移。

对中西医结合肿 瘤学、骨转移疼痛有一定的研究。

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通讯作者:冯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主任,博士,主任医师。

浅谈中医药治疗肿瘤骨转移癌疼痛①
高音 何生奇 王芳 芦殿荣 冯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 北京 100102)
【摘要】探讨骨转移癌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思路。

中医内治为以辨证论治为指导的经方运用及自拟专方,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穴位治疗、中药灌肠等。

通过这些综合治疗,扶正祛邪、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最终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中医药在治疗骨转移疼痛方面的优势不可忽视,然而,在作用机理、药物成分、大样本量临床观察等方面仍有许多探索空间。

【关键词】骨转移癌 中医药 疼痛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1)02(a)-0103-02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第二期 103
.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 MEDICAL HEALTH
药、香附、五灵脂各10g、痛甚加金牛15g、蟾蜍0.02g、蜈蚣0.5g),水煎药液灌肠治疗胃癌疼痛30例,总有效率90%,优于阿托品、可待因对照组(P<0.05)。

5 山慈姑外敷治疗骨转移疼痛
5.1 山慈姑的属性
山慈姑味甘、微辛、寒、有小毒。

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

主要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等。

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山慈姑(主要为杜鹃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在抗肿瘤方面,夏文斌等[13]研究发现,cir-rhopetalanthrin对人结肠癌(HCT-8)、肝癌(Be17402)、胃癌(BGC-823)、肺癌(A549)、乳腺癌(MCF-7)和卵巢癌癌(A-2780)细胞表现出非选择性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

在抗血管生成活性方面,Shim等[14]研究发现Ho-moisoflavanone表现出很强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在体外试验中,它对基本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人类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在体内试验中,用该成分处理成长的鸡胚胎绒毛尿囊膜,根据浓度不同,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毛细血管生成的作用。

5.2 山慈姑外敷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
我们通过临床研究,随机分奥施康定组,联合用药组(山慈姑外敷联合奥施康定组),2组病例比例大致为1∶1。

每次取山慈姑粉15g,用黄酒和蜂蜜调匀,敷于疼痛最强处。

7d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2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爆发痛下降率为35.81%,对照组爆发痛下降率为6.67%。

从NRS评分来看,治疗组前后内自身比较,有明显差异性,表明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疼痛强度有显著改善。

2组对比说明,联合用药组的患者疼痛强度改善比奥施康定组更加明显。

在奥施康定用药剂量上,山慈姑外敷能提高奥施康定的镇痛效果,减少羟考酮使用
量。

同时,山慈姑还可以有效的减轻羟考
酮药物引起的呕吐、便秘等副反应。

然而,
在KPS评分中,治疗组未能显现出明显的
优势,说明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尚
存在不足。

6 结语与展望
治疗上,目前中医药已应用到各类骨
转移癌的各个阶段,包括辩证施治、中药
外敷、穴位治疗、中药灌肠及各种综合治
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的同时,还可改善
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治疗骨转移癌时,中医药也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1)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
的文献报道虽然丰富,但其疗效判定的标
准尚不规范。

根据临床研究报道和我们的
应用经验,目前中医药在中到重度疼痛的
治疗中还是处在辅助地位。

(2)剂型比较单
一,在量化方面不够精确和规范,因此,治
疗效果偏差较大。

(3)一些抗癌镇痛中药
的有效成份不明,药品研究及作用机理不
清。

为了能够探讨有效止痛的中医药治疗
方法和药物,应该大力呼吁在临床研究观
察中,按照国际通用的疼痛评价标准来设
计研究方案,由此得出可靠的、可以总结
交流的结果,规范用药标准,以易于推广
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毅,周红,张卫萍,等.中医辨证
论治癌痛54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
志,2001,13(6):420~422.
[2] 李忠,王沛.浅述癌性疼痛的中医论治八
大法[J].中医临床医生,2000,28(9):40.
[3] 杜廷贵.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肝癌疼痛65
例[J].江苏中医,1997,18(6):23.
[4] 刘翠峰.小建中汤加味治疗虚寒
型癌症腹痛38例[J].实用中医药杂
志,2000,16(12):17.
[5] 刘明霞.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
中晚期癌症疼痛42例[J].国医论
坛,2005,20(5):5~6.
[6] 任华萍.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晚期癌症
疼痛38例[J].中医研究,2002,15(1):40.
[7] 彭海燕,章永红,壬瑞平,等.消痛方
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
医,2003,21(12):46.
[8] 江建平.肿瘤三阶梯镇痛中中药作用的观
察[J].肿瘤防治研究,2002,29(3):243~244.
[9] 蔡永敏,李根林.阿麒贴治疗癌症疼痛
178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2,43
(3):200~20l.
[10] 陶寰,刘永年,李俊松,等.癌痛宁巴布剂
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
医杂志,2002,43(7):507~55l.
[11] 范士怀,彭守凤.第二掌骨侧疗法治疗顽
固性癌性疼痛30例报告[J].实用中西医
结合杂志,1994,7(11):643.
[12] 刘如翰.手拈散加味灌肠治疗胃癌疼痛
3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2):2.
[13] 夏文斌,薛震,李帅,等.杜鹃兰化学成份
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
志,2005,30(23):1827~ 1830.
[14]Shim JS,Kim JH,Lee J,et a1.Anti—
anglogenic activity of a homoisoflavanone
from Cremastra appendiculata[J].Planta
Med,2004,70(2):171~173.
【收稿日期】2011-01-18
104 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第二期.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