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试题及答案说课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7d412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9.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题目为《饮酒》。
该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通过讲述一个饮酒的故事,呼吁人们要慎重对待饮酒问题以及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本文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到饮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饮酒问题的正确态度。
同时,本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此外,《饮酒》这篇文章的题材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饮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理解饮酒问题的严重性及其社会影响;•掌握词汇:兴致盎然、淡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旨;•理解饮酒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酒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通过引入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饮酒对健康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饮酒问题?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对课文进行初次了解和理解。
3. 分析课文结构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
例如,通过解读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脉络和层次。
4. 阅读理解与讨论针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句子,进行逐段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传递的信息。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词汇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例如,兴致盎然、淡漠等词汇。
6. 语言表达训练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f7a9897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9.png)
第二单元6 雪(鲁迅)7 雷电颂(郭沫若)8 *短文两篇(巴金)日月9 海燕(高尔基)10 *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6、《雪》说课稿一、说教材《雪》是人教版版,八年级(下)的一篇课文,作者:鲁迅。
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象中。
鲁迅为人们谱写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
(一)教学重点:1、读懂《雪》的文字,了解写作年代和背景。
2、理解作者所描绘的南方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4、背诵课文有关段落二、说学法指导人们常因鲁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语言而感到深奥难懂,所以,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是本文的一大关键。
1、要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散文诗的优美语言。
“披文以入情”,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采的语句,并摘抄、背诵。
加强语言积累。
3、通过小组探究、品味,提出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
用心感受,深入体验,以形成个性化的评价。
三、说教学过程(一)以诗词、画、导入:看到“雪”的画面,你会想到哪些诗句,或说一下画面之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诗人岑参笔下的诗句向我们展现出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现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壮丽雄浑的图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多么静谧的风景画。
鲁迅笔下的“雪”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随着鲁迅激扬的文字去领略雪的水晶世界去体会鲁迅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
面对凛冽的朔风。
漫天飞舞的雪花的壮美之景。
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
此时,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于是,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三)融入文本:1、师范读,学生倾听想象。
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精备说课稿)
![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精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52008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d.png)
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 核舟记(精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核舟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作者魏学洢。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核舟的制作过程,表现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课文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富有文学韵味。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阅读文言文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工艺品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核舟的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核舟的制作过程及艺术价值;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工艺品,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把握,核舟制作过程的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难点:对古代工艺品的欣赏,课文中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掌握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核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工艺品,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说课稿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c9542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9.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
作者巴金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色,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优质教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来逐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色,领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深入思考。
2.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僻词语和成语。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
6.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拓展: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如写一篇以壶口瀑布为题材的作文。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解答与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解答与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5f1f1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2.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解答与详解(本文按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解答与详解的格式进行书写)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解答与详解一、选择题1. 主旨大意题【解析】这类题目要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大意。
答题时要综合考虑文章的标题、首尾段、重要细节等,选出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选项。
2. 概括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选取最能概括文章主要观点的选项。
答题时要注意,选项中的主要观点应与文章中的主要观点一致,但并不要求原文中的词句与选项中的词句完全相同。
3. 判断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判断陈述的真假。
正确的判断要依据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对关键细节的理解。
4. 语句排序题这类题目要求根据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将文中分散的语句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答题时要仔细分析文章内容,确定各个语句的前后关系,准确地解答排序顺序。
5. 猜词语义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和语境推测词语的词义。
对于难以理解的陌生词、生僻词,要用常识和逻辑来进行整体推导和理解。
6. 解释词语【解析】这类题目要求根据上下文和词语的引子,解释、概括或归纳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要注意区分与辨析词语的具体含义和泛指义,不能过分笼统或主观解释。
7. 表达词义或观点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理解文章细节或段落观点的含义,并选择与原文相符合的表达。
答题时要特别关注排除法,将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排除明显不合适的选项。
8. 主题的主张和细节题这类题目要求通过对文章的主题和细节的把握,综合分析、判断、选择最能表达主题的答案。
答题时要认真仔细地读懂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进而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解答题1. 语言运用能力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根据语境,理解文章中的词语或词组,准确运用在特定的语境中。
答题时要仔细分析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语言运用。
2. 作文题【解析】这类题目要求根据所给的题目或要求,进行写作。
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详解与讲解
![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详解与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8efcb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6.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详解与讲解在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详解与讲解这个题目中,我将根据该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逐步解析和讲解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相关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习题的解答和讲解:一、阅读理解题(1)题目描述: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短文内容:...解答和讲解:在这道题目中,我们需要阅读短文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根据短文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我们对其他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2)...二、完形填空题(1)题目描述: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能填入短文中相应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短文内容:...解答和讲解:在这道题目中,我们需要通读整篇短文,理解短文大意,并根据语境和语法规则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使整个短文通顺、连贯。
(2)...三、语法填空题(1)题目描述:根据句子的语境及单词的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句子中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
句子示例:...解答和讲解:在这道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提示,运用相应的语法规则来填写所缺的单词,使得句子的语法和逻辑通顺、正确。
(2)...四、诗歌鉴赏题(1)题目描述: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诗歌内容:...解答和讲解:在这道题目中,我们需要通读整首诗,理解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情感,并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相关回答。
在回答中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
(2)...五、作文题(1)题目描述: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的作文。
解答和讲解:在这道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已学知识和实际情况,组织合理的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内容完整、结构严谨、观点明确的作文。
(2)...通过以上对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的详解与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习题的要求和解题思路。
通过认真思考和努力练习,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以上的解答和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以和为贵》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以和为贵》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8dbc5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1.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以和为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以和为贵》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和谐的故事,传达了和谐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品质,是人类生活最美好的状态。
课文内容深入浅出,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但是,对于和谐的理解可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对和谐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和谐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和谐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和谐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谐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和谐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和谐的概念。
同时,我还将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和谐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和谐有所了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思考。
3.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和谐的重要性。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和谐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和谐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品质•和谐是人类生活最美好的状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都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谐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8feaee2f90f76c661371a39.png)
6、《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霍旭岱,我今天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雪》。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谈谈对《雪》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依据。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
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往事和现实的种种复杂感情,情感委婉含蓄,寓意隐晦深邃自人教版把本文编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意欲通过本文教学,从本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点。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感受。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标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据此,我确定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谈感受、议寓意、说理解、析语言,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诗的描绘的意境,理解课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赏析作品精美的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一)快速抢答,激趣导入:模拟幸运52擂台赛的抢答题,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文章虽不长,却秉承了鲁迅的一贯风格,深沉冷峻,寓意深邃,文字较难理解,因此,我在导入环节中直接以作者简介为切入点,紧扣文本,以节省课堂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_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共30页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_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共3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990c89b3b3567ec112d8aa4.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 课件_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解
析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解答与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解答与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1bd18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2.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解答与讲解一、古文阅读【例题】篇章选自《论语》: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答】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了解与评价,而忽略了去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人,理解他人,通过对他人的了解来优化人际关系。
二、课文阅读【例题】篇章选自《范进中学生日记》:1. 范进中学生日记上课了,老师王老太,照章宣布了今天的开展活动,拜访学校各个职能室部门。
【解答】这段话描写了主人公范进在学校上课时的情景。
在上课之前,老师王老太宣布了今天的活动安排,即拜访学校各个职能室部门。
通过拜访这些部门,学生们可以了解学校的运作机制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全面了解。
这也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
三、词语解释【例题】篇章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1. 残缺不全【解答】残缺不全指的是不完整、有缺陷的,例如一幅画中缺了一部分,或者一首诗中丢失了一些字句,都可以称为残缺不全。
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物品或作品的不完美状态。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残缺不全的呈现也常常被用作一种表达手法,以引起读者的遐想和思考。
四、写作指导【例题】篇章选自《写作指导》:1. 如何写好叙事作文【解答】写好叙事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故事主题和结构。
选择一个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的主题,并按照相应的时间顺序或者情节发展先后来安排故事结构。
其次,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树立鲜明丰满的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言行等方面,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特点。
再次,注意情节的展开和转折。
通过适当的描写和引导,使情节发展自然流畅,避免单调和平庸。
最后,注意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
运用丰富的描写词语和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社会》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社会》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e0b4c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a.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社会》说课稿本说课稿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的《社会》单元而编写的。
《社会》单元主要介绍了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内容。
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培养良好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征;探讨社会现象与生活的关系;分析社会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研究社会的定义和特征;分析社会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社会的定义和特征:介绍社会的概念和特征;分析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分析一些常见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导入:通过引入真实的社会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形成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视频展示:结合相关视频材料展示社会问题的真实情况,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本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掌握:学生对于社会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社会问题分析:学生对于不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解决方法思考:学生能否提出合理和可行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法;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学生表现出的对社会问题关注和负责任态度。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提升他们的社会意识,可以组织以下活动:实地调研:带领学生参观社区、企业或公共机构,观察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解决的过程;读书分享:鼓励学生读相关社会问题相关的书籍,进行读书分享和讨论。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征,还能够分析社会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试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试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ae9638964bcf84b8d57b06.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_________,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 .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B .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C .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D .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B .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C .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大雪,情不自禁地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D .从靶场回来的路上,大伙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打靶比赛的情况 3、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辈(h áng) 冗杂(r ǒng) 糜子(m éi) 熙熙然(x ī)B .脑畔(b àn) 瞳仁(t ón ɡ) 争讼(s òng) 戛然而止(ji á)C .羁绊(j ī) 怠慢(d ài) 磅礴(b ó) 大彻大悟(ch è)D .眼眶(ku àng) 潺潺(ch án) 怅惘(ch àng) 马前卒(z ú)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偏辟 登时 燎原 人情事故B .思慕 严峻 震憾 千呼万唤C .欺侮 搏击 亢奋 叹为观止D .吩咐 油馍 斡旋 兴高彩烈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B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八年级下册期末人教版语文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期末人教版语文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98c369680203d8cf2f245a.png)
八年级下册期末人教版语文试卷语文考试一、语段阅读(共1题;共10分)1.学校语文组筹备“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主题活动时,找到以下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
对于很多人而言,最早接触并体会家国情怀是在传统诗词中。
通过历代诗人留下的优秀诗词,让我们拥有了家国情怀。
②在唐代边塞诗里体现出的磅礴的家国情怀,每每读来无不令人为之惊叹和振奋。
譬如: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坚毅;(甲)“(乙)”的(丙);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矫健从容。
③到了两宋时期,家国情怀更是成了传统诗词的主旋律。
苏轼在他的词里怀古伤今,抒发报国之志,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激昂壮志(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心胸。
辛弃疾则在他的词中怀念沙场和军旅生涯,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Ⅱ)他希望力挽狂澜,实现重整河山的理想追求。
当然,除了上述所说的诗人外,还有很多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如陆游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表现了他报国之志未酬的悲愤与不甘。
即便是婉约派的掌门人李清照,也有阳刚之气的诗作——“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种浩然正气,就④时光流转,风云变()。
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我们所有应该长存于天地之间。
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表现。
家国情怀,本来就离我们不远,从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陪伴我们一生。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在括号里填入汉字,对加下划线字笔顺做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磅礴(bó)风云变(换)“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B.磅礴(bò)风云变(换)“乃”字的最后一笔是“ㄋ”C.磅礴(bó)风云变(幻)“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D.磅礴(bò)风云变(幻)“乃”字的最后一笔是“ㄋ”(2)第①段画线句表达有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51c2d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c.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详解一、词语填空1.她长得________(端正)、美丽、________(可爱)。
2.我们都觉得这首歌很________(动听),非常喜欢。
3.他们在操场上一边玩耍,一边________(哈哈大笑)。
4.这个消息让我们非常________(震惊),简直不敢相信。
5.他兴奋得连续________(跳跃)了几下,表示非常高兴。
解析:1. 端正:形容人的举止、容貌等规矩庄重,美丽:外貌漂亮。
2. 动听:形容声音悦耳动人。
3. 哈哈大笑:形容开心时开怀大笑。
4. 震惊:形容被突然而来的消息或情况惊愕。
5. 跳跃:形容连续地从低处向高处跳起。
二、改错(1) 昨天晚上我在看一部名叫《红楼梦》的电视剧,我非常惊讶,里面的故事既动人又耐人寻味。
(2) 这位画家擅长用画笔来描绘大自然,他的作品形象生动,给人以很大的感受。
(3) 他是一个非常热爱运动的青年,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并且以优秀的成绩参加比赛。
解析:(1) 既动人又耐人寻味应改为既动人又富有魅力,耐人寻味的表达不合适。
(2) 给人以很大的感受应改为给人以很深的感受。
(3) 以优秀的成绩参加比赛应改为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
三、阅读理解(1) 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判断正(T)误(F)。
京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京剧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
京剧中的演员要求表演时手势、动作、神态与唱念做打配合得当,语调要正确、音乐要悦耳、唱腔要抑扬顿挫。
京剧演员要求有非常高的技巧和实力,每一位京剧演员都要在各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 ) 1. 京剧是中国四大武术剧种之一。
( )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只有念、做、打。
( ) 3. 京剧演员的表演要求不仅包括唱念做打,还要有正确的语调和悦耳的音乐。
( ) 4. 京剧演员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实力,不断努力。
解析:1. 错误。
京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不是武术剧种。
2. 错误。
京剧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不仅有念、做、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成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8分)①可见一bān【】②风mǐ全球【】③zhū如此类【】④如火如tú【】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2分)①,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②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③,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④,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如,见利而忘义。
(钱泳《治水必躬亲》)⑥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⑦,化作春泥更护花。
(《迢迢牵牛星》)⑧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⑨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一联引用了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融合,有表达了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⑩《别云间》(夏完淳)中“;”两句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3.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书,叙述了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书中写到“保尔曾经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其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
请用扼要的语言把你所了解的保尔“四次死里逃生”中的第二、三次内容按照要求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4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三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3分)国学、诗歌应该教孩子怎么学?孙校长指出,①国学诗歌经典因其具有语言精炼,富有韵味,充满音律美,②教学时应以背诵和诵读为主,辅以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必在理解上花太多功夫。
“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应是国学诗歌教学的原则。
③一个文科学生,尽管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就还了别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家长也可运用各种方法,像竞赛法、情境法、表演法、展示法、亲子共读法等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家长也要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乐此不疲,出口成诗。
第①句,改法第②句,改法第③句,改法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简明概括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
(3分)中国政府网消息教育部1月15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于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传统节日活动之中,在春节期间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掀起全民爱国热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决定,于春节期间在网上开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
拜年网页的内容设计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亿兆黎民。
对挑选出来的精华内容,将进行网上展示和手机传递。
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因地制宜地做好宣传组织。
要将此项活动纳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部署安排,体现出教育系统的特色。
二、理解与感悟(60分)(一)古诗鉴赏。
(5分)6.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请你就“比喻”作简单分析。
(2分)( 2)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 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7—11题。
(19分)【甲】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惠子欲之梁梁①相死,惠子②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梁无相,吾欲往相之。
”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间而困,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子居船楫之间,则我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③如未视之狗耳。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梁:魏国都城大梁。
②惠子:即惠施,战国时人,庄子的朋友。
③蒙蒙:未睁开的样子。
7.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隶.而从者()惠子欲之.梁。
()梁无相,吾欲往相.之。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B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止增笑耳. D乃记之.而去/子之.比我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子居船楫之间而困,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10.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是【甲】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请结合第②段的描写作简单的赏析。
(4分)11.读了【乙】文,你觉得惠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三)阅读《幽径悲剧》一文中的选段,完成12—6题。
(共18分)①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③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④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
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
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才睁开眼走向前去。
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⑤但是,这也不行。
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
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
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
山头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3分)13.选文第③段中写道“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分)14.在作者心目中,幽径的这棵古藤是真、善、美的代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分)15.“幽径悲剧”仅仅是指幽径中的一棵古藤萝被砍断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16.作为一种植物,古藤萝本是不会哭泣的,然而第⑤段中却说“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17.目睹曾经生机勃发的藤萝,面对现在在空中摇曳的藤萝枝,面对人类的现在,畅想人类的未来……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面对生命呢?(3分)(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
(18分)溪水陈晓蔷下了一阵雨,小溪里的水涨满了。
溪水并不澄澈,只是我偏爱那满溢的流动之姿。
我曾想,如果没有这一道灌溉渠横绕过大后山,黄土的山冈将是何等寂寞?梦之谷将是如何的燥渴?而我又将凭谁去细诉如水的惆怅之情呢?有人说,山是静的,代表永恒;水是动的,代表遽变。
其实,生命的存在,端赖感觉万物的变动。
一撮土,一块山石,任凭它千万年留存在世上,总不会有过去和未来、昨日与今夕之别,哪有短暂永恒的区分呢?当人们偶尔发现一片云影悠然流过水面,像生命在时间之流里投下一瞥影子,于是时间的观念,蓦然闯进了我们的意识。
从水的流动联想到时间的遽变,从时间的镜子中寻觅到宇宙的原则,生命的真义。
人类的智慧,遂自水波中显透出来。
有水的地方,才见智慧的光芒万丈;有水的地方,才见壮志千里,柔情荡漾。
圣哲孔子立在水滨,忧戚地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这一声叹息中,隐含着多少对人世的悲悯,多少个人对人类的责任!你不难想见那伟岸的体魄,那雍容的风度,那忧世悯人的双瞳。
余音荡漾在川上,荡漾在古今遽变的岁月里。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诗人对于人生如寄的感慨,是如此的深远,是如此的悲凉!生、老、病、死是人生不能避免的变异,无论怎样聪慧伟大的人,都丝毫无能为力,只有怅然伫立在时间之流的岸边,听任造物者为你安排下一个旅程。
虽然它给你一支桨、一张帆和一把舵,你是成功的船员呢,还是失败的舵手?且航毕这一程,让风雨与浪涛来评判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毕竟东坡有不凡的气概,写尽了古今英雄豪杰的沧桑!莫为世事而浩叹,且看水流中有多少历史的辛酸和血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深情的李后主,在现实的狂流里淹没了他的功名,他的幸福,只是一江春水的流动之姿,已为人间平添几多诗情画意!今日的流水与往昔并无二致,只是昔人投下的影子,早已消逝,更何况今日的我亦非昨日的我呢!古往今来,多少人在水中照影,惟有伟大的心灵——智者的片言只字,才能在时间的流水中镂刻下影子,尽管水是流动的,白昼和黑夜,光和影在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