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类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探究
作者:钟雪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7期
钟雪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出,反映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文章
通过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类高职院校受专业性质的制约,招生竞争力普
遍不够,只能不断降低招生标准,导致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素质较低,其自我控制力和情绪
调节能力差,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特别是一些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频
频发生,给学生工作管理人员造成极大的压力,也在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校园的安
全稳定,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构筑心理保障防线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
目前,虽然许多高校都已经建立起一套心理预警机制,但在具体处理问题时,还是不够协
调有序,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制定相关制度,完全按照经验解决问题,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
处理一些较为棘手的事情时,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无章法可循,显得极为被动。
(二)学生心理素质偏低,缺乏积极的应对方式
农业类高职院校由于专业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招生并不理想,学生大多数来自并不富裕
的农村家庭或者不完整家庭。
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学生常常因经济困难、父母教育缺失、成
长经历曲折等因素形成各种心理问题。
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遇到挫折时
应对方式单一,思想容易走极端。
(三)学生管理人员缺乏心理知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不够
许多高职类院校由于招生困难,生源不稳定,难以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一些学校以专业
教师兼职辅导员的形式进行学生管理。
由于缺乏做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多数兼职辅
导员对心理知识了解不多,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识别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而且
有的辅导员缺乏责任心,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不够,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危机干预
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四)师资力量薄弱,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受限于办学条件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许多农业类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
心理干预的工作起步较晚,一部分学校近几年才开始设置专职心理教师岗位,由专人负责此项
工作。
然而,面对全校几千甚至上万名学生,他们既有繁重的心理测试、建档、心理咨询以及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任务,还要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所以,师资力量
极其薄弱,这一工作开展的力度和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三、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想要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发现并掌控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建立一套
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势在必行。
1.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需要动员整个学校的力量,涉及各个职能部门及二级分院,因此,需
要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一般情况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主要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学
院领导、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后勤处、保卫处、医务室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
各二级分院的相关负责人组成,由学院领导负总责,学生工作处统筹协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二级分院、有关职能部门各自分工,辅导员(班主任)、宿管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参与。
所
有参与人员需做到统筹协调、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及时沟通、快速反应。
2.建立四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心理测试筛查、心理咨询以及二级学院的报送等方式会接触到许多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这就需要心理咨询人员牢固树立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意识,运用专
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如果发现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
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领导。
二级预警:院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领导下,各院系设立兼职心理辅导员,负责本院系的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
心理辅导员要对班级心理委员上报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并与其谈心谈话,如有重要情况应立即向院系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生工作处报告,并请心理健康教
育中心介入干预。
三级预警:班级
各班必须设立心理委员一职,男女各一名,他们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群体中的
延伸。
通过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危机识别方法,一旦
发生异常情况,便可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报告。
四级预警:宿舍
宿舍是学生接触最密切和频繁的地方,每个宿舍安排一名心理联络员,密切关注本宿舍同
学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辅导员。
3.制定心理异常学生的干预措施
当二级分院发现有存在心理异常情况的学生时,要及时反馈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心理
健康教育中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的评估意见,可进行如下处理:
对于未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可以在学校边学习边治疗的学生,院部应对其保持密切关注,指派学生骨干给予关心和陪伴,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和心理辅导。
对于
经过诊断,需配合药物治疗,且不能在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其所在院系要第一时间通知家长
到校将学生带回家休养治疗,在家长未到校之前,需派专人看护,并且在学生复学时,其监护
人需出具三甲以上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
(二)做好学生心理摸排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根据测试结果筛选出存在严重心理问
题的学生,并将结果反馈到各二级分院以及辅导员手中。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让辅导员对
筛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因为心理测试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对于确实存
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让辅导员对其多加关注,及时掌握该生的动向,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需对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约谈和回访。
学校还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摸排机制,建立学院心理问题学生信息月报制度,二级院
部周报制度,班级、宿舍及时报告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对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几个重要
时段进行重点监控,如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新生入学后、毕业生离校前等。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危机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尤
其要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谈心色变”。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首先,要让所有老师尤其是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
不定期对所有辅导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开展心理知识专门培训,以增强辅导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对
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以及应对能力。
其次,心理委员和宿舍联络员也是预防学生心理问
题的重要力量,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知识培训,帮助其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
除此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微信、微博、橱窗、板报等,宣传和普及心理健
康知识。
尤其是要借助例如“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营造声势,呼吁广大同学关注心理健康。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学校对于心理教师
的认同度低,因此,组建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很重要。
首先,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按照学生
比例增设心理专职教师岗位,最高比例不得超过3500:1,可以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
其次,
应从薪酬福利上予以保障,将专职教师开展心理咨询的时间计入工作量,制定值班轮休制度,
在评优评先上予以倾斜等。
最后,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并出台相关制度,保障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权益,不断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四、结语
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加强对相关工作的
重视程度,并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探索一套适合本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为学生
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谭正萍,黄丽珊.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2005(5):392-395.
[2]王斌.上海建桥学院危机干预研究报告[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张斐然.职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以惠州某职业学校2014级新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1):308-309+316.
[4]陈晶.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
业,2016(23):125-127.
(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