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474fc7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9.png)
食用菌种植技术一、场地选择应远离畜禽场、垃圾堆、化工厂和人流多的地方,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清洁无污染。
二、栽培管理1.选择菌种。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栽培种类及品种,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污染的菌种,应选用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
2.细致管理。
特别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
废料不要堆上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沼气处置后再用。
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分隔放置,绝不可以混放,以努力做到严苛杀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病毒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
3.科学育菌。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壮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
4.浇水。
施肥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细长、推动转潮;施肥有机肥人粪尿,涂点后,可以再用清水擦1次;施肥米醋。
在平茹生长中后期,用倍的食用米醋液展开菇面施肥,在播种前1—3天每天1次,通常可以减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施肥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细长;施肥葡萄糖、碳酸钙溶液,存有推动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
5.水分管理。
菇房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
当自然温度达到16℃时,在畦内灌1次水,以后每天早、中、晚各喷1次水。
喷水尽量喷向空间和地面,不要喷到子实体上。
在低温季节最好喷洒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5.水分管理。
菇房必须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必少于95%。
当自然温度达至16℃时,在畦内烧1次水,以后每天晚、中、晚各擦1次水。
洒水尽量喷到空间和地面,不要甩到子实体上。
在低温季节最出色喷药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6.温度管理。
菇棚温度最好控制在10—18℃当气温较低时,白天延长阳光直射的时间,晚上要盖严草帘。
当气温较高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则揭开草帘。
7.通风管理。
当气温较低时,每天必须掀开草帘通风2—3小时,低温大风天气太少通风;早晚洒水前后加强通风,菇蕾分化期少通风,菇蕾生长期多通风。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10f4d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2.png)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室内栽培:这是一种在室内环境下进行的菌栽培方式,通常使用培养箱或培养室进行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常见的室内栽培方法有瓶培法、槽培法、袋培法等。
2. 室外栽培: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一种菌栽培方式,通常在栽培基质上种植菌种,利用自然光照和气候条件进行生长。
常见的室外栽培方法有堆栽法、堆肥圈法、床栽法等。
3. 栽培基质培养:栽培基质培养是利用适宜的培养基来培养食用菌,常用的基质有木屑、秸秆、锯末、稻草等。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木耳、香菇等菌种的栽培。
4. 磨菌法:将菌种培养于磨菌内,培养基质为脱氧琼脂,利用液态培养基进行栽培。
这种方法适用于栽培大部分无柄菇类,如蘑菇、鸡腿菇等。
总之,栽培食用菌的方式取决于不同的菌种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https://img.taocdn.com/s3/m/f2771cd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5.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不仅可以作为美食佳肴,还具有很多的营养价值。
如今,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包括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其中的几个方面:菌种选取、基质制备、培养环境和疾病防治等。
一、菌种选取食用菌栽培的第一步就是选取合适的菌种。
不同的菌种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生环境,因此,对于不同的食用菌,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菌种。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从野生食用菌中获得的菌种,也可以从培养基上获得的菌种。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仔细观察和筛选,确保选取到的菌种具有较高的生长能力和产量。
二、基质制备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土壤,它对于菌种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食用菌在基质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一些菌种,如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常见的基质是木屑、秸秆等。
而对于黑木耳、银耳等菌种,则需要选择适合的海藻类材料作为基质。
制备基质需要注意卫生和质量。
制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材料的干燥、无杂质、无异味,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病菌污染。
三、培养环境食用菌的培养环境也是影响其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菌种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合适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
在温度方面,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菌种适合于在15℃~28℃之间生长,而黑木耳、银耳等菌种则适合在15℃~20℃之间生长。
湿度方面,食用菌需要保持一个适宜的湿度,通常在70%~90%之间。
光照强度方面,则需要根据不同的菌种和生长阶段适度调整。
四、疾病防治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疾病,如褐变、啮蚀等。
为了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从菌种选择、基质制备、培养环境等方面入手。
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洗,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当疾病已经发生时,我们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等进行治疗。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ba671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4.png)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其栽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蘑菇、香菇和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一、蘑菇的栽培技术1. 培养基准备:将秸秆、麦麸和蘑菇菌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然后,将混合物加水拌匀,保持湿润后进行消毒处理。
2. 菌种接种:将消毒处理后的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然后加入蘑菇菌种。
密封袋口后,将培养袋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
3. 培养条件:蘑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湿度要保持在80%左右。
同时,蘑菇需要充足的光照,可以使用灯光辅助提供。
4. 采收:当蘑菇菌丝完全覆盖培养基后,可以开始采收。
使用消毒的工具将蘑菇切下,注意避免破坏菌丝。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1. 培养床准备:使用秸秆、麦麸和树皮等材料制作培养床。
将这些材料按比例混合后,堆积成一条条培养床。
2. 菌种接种:将香菇菌种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撒布在培养床上。
然后轻轻将菌种埋入床表面。
3. 培养条件:香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2-25℃,湿度要保持在80%左右。
可以通过向培养床喷水来提高湿度。
4. 采收:当香菇的菌盖完全张开时,可以开始采收。
使用消毒的工具将菌盖切下。
三、金针菇的栽培技术1. 培养床准备:金针菇的培养床可以使用稻草、木屑和麦麸来制作。
将这些材料混合后,装入培养袋中。
2. 菌种接种:将金针菇菌种均匀撒布在培养床上。
然后轻轻将菌种埋入培养床中。
3. 培养条件:金针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湿度要保持在80-90%左右。
同样可以通过向培养床喷水来提高湿度。
4. 采收:当金针菇的菌蒂完全生长成熟时,可以开始采收。
使用消毒的工具将整根菌蒂切下。
总结: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通过科学合理地掌握并应用栽培技术,可以保证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对您有所帮助。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3af89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c.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备受人们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开始探索菌类的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穴栽法穴栽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适用于栽培多种食用菌。
首先,选择适合的环境和土壤,一般选用沙质土壤或有机质丰富的土壤。
接下来,根据不同的菌类,将菌种和菌棒,或菌种和菌盖混合,插入预先挖好的地洞中。
然后,将菌菇的栽培基质覆盖在地面上,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菌菇便会长出,可以进行采摘和销售。
二、袋栽法袋栽法主要适用于栽培木耳、鹅膏菌等菌类。
首先,准备好菌种和菌种的培养基质,然后将其充分混合并装入耐热袋中。
接下来,对袋中的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消除外来微生物。
处理完成后,将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并将袋口封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约30-40天后,菌菇就会生长出来,可以进行采摘和销售。
三、堆肥栽培法堆肥栽培法主要适用于栽培蘑菇等菌类。
首先,准备好堆肥底层,一般选用农废、农杂、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进行堆积。
接下来,将菌种均匀撒在堆肥层上,并覆盖一定厚度的泥土。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证堆肥的发酵过程。
约20-30天后,菌丝就会开始生长,可见白色菌丝在堆肥表面形成。
继续保持适宜的条件,大约30-40天后,菌菇即可成熟采摘。
四、棒菌栽培法棒菌栽培法适用于栽培茶树菇、秀珍菇等菌类。
首先,准备好菌种、纤维素饲料等材料。
接下来,将菌种在培养基上生长至一定程度后,将其切碎并与纤维素饲料充分混合。
然后,将混合物注入塑料管或棒菌袋中,并封好。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菌丝便会在管内或袋内生长。
约30-40天后,菌丝覆盖整个培养基,可以进行采摘和销售。
总之,食用菌栽培技术因不同的菌类而异,但都有其独特的栽培方法。
通过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并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https://img.taocdn.com/s3/m/4a3717c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5.png)
2023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育种技术•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目•食用菌采收与加工•食用菌市场与产业现状录01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通常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食用菌定义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草菇、猴头菇、竹荪、松茸等。
常见食用菌种类食用菌定义及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富含蛋白质,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蛋白质含量略有差异。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菌的脂肪含量较低,但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食用菌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多糖、纤维素等,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食用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维生素B、钾、钙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栽培历史食用菌栽培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目前,全球各地均有食用菌栽培产业,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之一。
栽培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用菌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现代食用菌栽培多采用工厂化、半工厂化或野外栽培等方式,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同时,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也进一步丰富了食用菌市场。
食用菌的栽培历史与现状02食用菌栽培技术1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23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维生素等,这些物质通常来自培养基质。
营养条件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营养条件,还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pH值、氧气等。
环境条件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还需要其他生物条件,如竞争性杂菌、共生菌等。
生物条件03辅助设备包括冷却器、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辅助设备,用于调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条件。
食用菌的栽培设施01栽培场所栽培场所需要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以满足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需求。
02栽培设备包括栽培架、栽培袋、灭菌锅、搅拌器等设备,用于装载培养基质、灭菌、搅拌等操作。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流程•备料:准备培养基质,如木屑、棉籽壳、麦麸等。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95223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6.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1.蘑菇的栽培技术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较为简单。
首先需要获得蘑菇种子或菇菇菌种,然后准备好栽培基质,可以是蘑菇菌包或者是废弃物质,如秸秆、麸皮等。
将栽培基质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然后加入种子或菌种,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蘑菇。
2.干贝参茸的栽培技术干贝参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略微复杂。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米糠、豆饼等。
将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添加适量的水分和保温材料,使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然后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用保鲜膜封口,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干贝参茸。
3.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秸秆、麸皮、花生壳等废弃物质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添加适量的水分使其湿润,加入适量的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通常需要进行覆盖,避免光照过强或过弱。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香菇。
4.茶树菇的栽培技术茶树菇是一种耐寒、适应性强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废木材、稻草等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调节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茶树菇。
5.杏鲍菇的栽培技术杏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秸秆、木屑等废弃物质。
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和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杏鲍菇。
总结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因各种菌种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需要准备合适的栽培基质、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环境,并添加适量的水分和菌种。
从种植过程来看,食用菌的栽培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保证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be06e0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8.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技术,旨在提高菌类产量和质量。
它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
这种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利用菌的营养生长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以及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进行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以达到菌类产量和质量最大化的目的。
1.菌类选择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相应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确定菌类的生长行为,以达到最佳的营养生长。
2.病原菌抑制在菌类栽培过程中,要控制病原菌的滋生,以防止病原菌对菌类的损害。
通常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保证菌类健康生长。
3.菌类繁殖在菌类栽培过程中,通过种植菌类的分裂芽,可以增加菌类的产量。
通常可以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对菌类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多的菌类产品。
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优势食用菌栽培技术具有多种优势,既可提高菌类产量,又可改善质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还可以提高收益,减少成本投入。
1.提高菌类产量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菌类产量,通过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以及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较大的产量。
2.改善质量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质量。
根据不同的菌类,提供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可以有效改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可节省空间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
另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减少农民的时间成本,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https://img.taocdn.com/s3/m/6d0822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9.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物,同时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农业领域,在市场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全过程。
一、食用菌栽培基地的选址和建设食用菌的栽培需要选择在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水源充足且水质好的地区。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运输和销售便利的因素。
建立一个完整的食用菌基地需要建立不同的基础设施,例如:温度、湿度、通风、照明和水源等设备,这些都是栽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食用菌的菌种选用不同的食用菌有不同的生态习性,不同的菌株在不同的气候、土壤中生长的效果也不相同,因此要选择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生长的菌种,种植适当的菌株才能得到高产、优质的效果。
在选用菌种时,还需要注意菌种的种子来源和检疫。
如:金针菇、木耳、草菇、香菇等常用食用菌。
三、培养基的配方制作菌落的生长需要相应的营养物质和温度、湿度及PH值的调控。
菌落的培养基中要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菌体使用,使其生长繁殖。
不同菌种的营养需求不同,因此在制作培养基时,要根据不同菌种的营养需求进行配方,合理控制营养物质的比例和浓度,从而催化出高产的菌丝体。
四、接种和培育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育,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育,为了避免外来杂菌的侵入,必须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接菌,接种时还需搭配个采取不同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在菌丝排扥一定基础后,开始进入子实体的形成阶段,此时要进一步控制环境条件,使其合理增加产量及保质,减少病虫害发生。
五、季节调控不同季节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栽培食用菌的影响巨大,在不同季节要调整适合的温度、湿度、照明和通风条件,尽可能模拟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长习性,使其在栽培过程中产量和品质达到最好的状态。
另外,不同菌种对于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如蘑菇、山药菌等需要较低的光照强度,金针菇、黑木耳等需要较强的光照。
六、采摘和销售食用菌的采摘应尽可能避免损伤,减少病菌和腐败的发生,采摘结束后要做好后期储存和加工工作。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https://img.taocdn.com/s3/m/984b987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c.png)
2023-11-11CATALOGUE目录•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生长环境与控制•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采收与加工•食用菌市场与前景•附录:相关法规与政策01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定义食用菌是指一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常见种类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灵芝、银耳等。
食用菌的定义和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富含蛋白质,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蛋白质含量有所差异。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菌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多糖为主,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食用菌的脂肪含量较低,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食用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D、钙、铁等。
栽培历史食用菌栽培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目前,全球各地均有食用菌栽培产业。
栽培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许多新型栽培技术,如工厂化栽培、液体深层发酵等。
食用菌的栽培历史与现状02食用菌栽培技术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干净、环境卫生良好的地点建立食用菌栽培基地。
同时,考虑到食用菌对土壤质量的要求,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如化肥厂、农药厂等。
栽培场地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需求,搭建不同规格和类型的菇房、菇棚或露天栽培场地。
栽培设施需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通风和光照条件,同时要考虑到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
栽培设施栽培场地与设施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培养料种类与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培养料,如木屑、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
培养料应具备营养丰富、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等优点。
培养料配制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需求,将各种培养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适量的水、石膏粉等辅助物质,调节培养料的湿度和酸碱度,以满足食用菌生长的需要。
菌种制备与选择菌种类型与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如固体菌种、液体菌种等。
菌种应具备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13de38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5.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
想要栽培食用菌,我们主要要注意基质的调配、温度的控制、遮阴的措施和湿度的管控等。
基质应选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木质纤维木屑,温度控制在24-27摄氏度左右,遮阴工作要做得彻底,保持空气处于湿润状态即可。
食用菌如何栽培
1、调配基质
想要栽培食用菌,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调配好合适的基质。
食用菌与植物不同,适宜生长在木质纤维的基质中,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等进行压制消毒杀菌等工序后,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使用。
2、控制温度
食用菌包括了很多种不同的菌类,而大部分的菌类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不耐高温,在温度过高、气候炎热的天气中就会变得生长缓慢或停滞,因此我们要保证植株的温度控制在24-27摄氏度之间,不宜过高。
3、做好遮阴
食用菌大多数对于阳光没有需求,和植物不一样,菌类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我们要为栽培食用菌的容器进行遮光的处理,不能有过于明亮的光线进入其中。
如果没有做好遮光的处理,食用菌有可能会因此死亡。
4、管控湿度
绝大部分的食用菌都喜欢生活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它们不需要人工浇水,只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基质中的水分生存,因此我们要保证栽培食用菌的容器周围的空气湿度足够大,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b55bf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d.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真菌类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蘑菇、香菇和平菇的栽培方法。
一、蘑菇的栽培技术1. 基质选择:蘑菇的生长依赖于培养基质,一般选择麦秸、稻草、木屑等作为基质。
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 菌种接种:将蘑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菌丝生长。
3. 菌网培养: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基质移到黑暗的环境中,稍加增温,促进菌网的生成。
4. 露天培养:菌网形成之后,将基质移到通风良好的露天环境中,进行光照养分的吸收和子实体的形成。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1. 瓶装培养:香菇可以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
首先将香菇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待菌丝长满整个瓶子后,倒扣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刨床培养:在露天的地方,清理好地面,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再用稻草、麦秸覆盖上一层。
保持适宜的湿度,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3. 窖穴培养: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将基质堆积成约50厘米高的堆坡,覆盖上一层保温材料,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三、平菇的栽培技术1. 棚架培养:搭建适当的棚架结构,将预先培养好的平菇菌种放在培养基上,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每隔一段时间喷水保持湿润,待平菇菌丝生长完整后,开始移动菌棒,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菌棒培养:将平菇菌种接种在菌棒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黑暗环境中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子实体成熟后,用清洁的工具将菌棒剪断,将平菇采摘。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基质和菌种接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光照条件等。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消毒处理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选择。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00a624cc7931b765ce15ab.png)
2.湿度 菌丝生长期要求的空气湿度是60%- 70%;子实体生长期需要的空气湿度是80%-95%。
三、酸碱度
种类 双孢菇 鸡腿菇 香菇 平菇 金针菇 灵芝
几种食用菌对酸碱度的要求
适宜生长pH
最适生长pH
6.0-8.0
6.8-7.2
6.0-8.0
6.8-7.2
4.0-7.5
4.0-6.5
5.0-6.5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属于异养型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中 的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可被直接吸 收,淀粉、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经菌丝分 泌的胞外酶作用下,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在食用菌生产中常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豆芽、 马铃薯等简单糖类;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等农 林产品下脚料。
少数食用菌属于子囊菌,分别属于6个科。 绝大多数食用菌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都是担子菌
纲,在我国的40个科,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群,即 耳类、非褶菌类、伞菌类和腹菌类。
第四节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一、食用菌的营养 1.碳源
碳源:凡用于构成细胞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 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 发育所需的能量。碳源是食用菌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野生菇 0.6吨
其它菇类 13.7吨
出口鲜品1.5万吨, 干品1500吨,
罐头和盐渍品1.2万吨。
生产现状
菌种优化、专业化生产 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 人工控制光、温、湿等因子 代用料栽培为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 1.食用价值 2.药用价值 3.经济价值
初生菌丝(单核菌丝)生长时期短,纤细,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https://img.taocdn.com/s3/m/4c8018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6.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一直被视为一种健康、富有营养的食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用菌的种植和采摘。
食用菌是仓小宇等的一类真菌,也被称为蘑菇。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普及的需求增加,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也被不断改进和提高。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合种植的菌种首先,选择适合的食用菌菌种对于成功的栽培很重要。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仓小宇、松茸、平菇等各种菌种的特点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每种菌种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都有不同的要求。
在选择菌种时,还要考虑到本地气候和其他条件。
二、预备种植基质和菌种虽然市面上有现成的食用菌培养环境可以购买,但是自己制作培养基是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培养基一般由木屑、麦麸、草粉、大豆粉、玉米面等混合物制成。
基质要注意消毒,可用常见的方法如高温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
也可以选择将培养基与现成的培育材料混合使用。
此外,要选择高质量的菌种,例如用于种植的孢子、菌丝和母菌等。
一般来说,菌种可以在稻壳、玉米培养基、蛋白胨等中培养,培育的菌丝形成后可用来接种种植基质。
三、制作种植环境接下来,制作种植环境,显示出种植基质制成的菌丝。
种植环境需要注意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要素。
在制作种植环境时,应注意环境的相对湿度和基质的温度。
在种植盒、棚屋或其他种植措施中播种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
四、种植除了正确地准备环境和材料之外,种植方法也至关重要。
在种植过程中,应确保环境稳定,防止杂菌、过度干燥和过度湿润等。
种植时要遵循严格的卫生标准,以防止污染。
五、管理和维护种植后,要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和维护。
为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产量,要在种植过程中掌握监测和控制基质水分、酸碱度和温度的相关技术。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空气流通和干湿度调节等管理措施,以保证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和卫生清洁性。
六、收获和后处理食用菌的收获和后处理非常重要。
通常在适当的时候采摘食用菌,并立即对其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洗涤、烤干、腌制和炒制等,以确保蘑菇的质地、美味和营养成分的原汁原味。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3d6d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1.png)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一、栽培技术1. 准备原料:栽培食用菌需要准备充足的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木屑、麸皮、玉米粉等。
这些原料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如消毒、拌料、发酵等,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2. 灭菌:原料处理完毕后,需要进行高温灭菌,以杀死其中的杂菌和虫卵,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3. 接种:灭菌后的原料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接种,一般采用固体接种法或液体接种法。
接种时要保证菌种的纯度和数量,以获得较高的出菇率。
4. 发菌:接种后的原料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发菌,一般需要2-3周时间。
发菌期间要注意通风、保湿、防虫等管理措施,以保证菌丝的健康生长。
5. 出菇:发菌后的原料需要进行出菇管理,通过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促使食用菌形成子实体。
出菇期间要注意及时采收和保持环境的卫生。
二、管理要点1. 温度控制:食用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因此要合理控制温度。
一般来说,在发菌阶段温度要控制在20-30℃,出菇阶段温度要控制在15-25℃。
2. 湿度控制:湿度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发菌阶段湿度要控制在60%-70%,在出菇阶段湿度要控制在80%-90%。
同时要注意防止湿度过大导致霉菌滋生。
3. 通风管理:在发菌和出菇期间都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持空气的新鲜和避免二氧化碳积累。
一般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4. 光照控制:光照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影响。
在发菌阶段需要保持黑暗环境,以避免光线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在出菇阶段需要适当的光照,以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
一般需要提供散射光或弱光环境。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c4727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a.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健康的食用菌产品。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栽培方式、菌棒制作、培养基的制备、环境调节以及病虫害的预防等方面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食用菌的栽培方式1. 菌种培养法菌种培养法是指将选好的食用菌菌种在试管或各种培养瓶中培养、增殖,然后通过接种固体或液体基质进行培养。
2. 菌粒种培养法菌粒种培养法是将菌种接种到菌粒中,使其在稻壳、麦麸等物质上生长,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3. 菌棒种植法菌棒种植法是将菌株培养好后,包裹在纸屑或木屑中,制成压缩成型的菌棒,再将菌棒悬挂在菌房内进行培养。
二、菌棒制作菌棒制作是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以野生银耳为例,采取木芹皮、沙土、水洒、砖头、石灰等基质材料,经过高温蒸煮、喷水、冷却,制成菌棒。
其中,木芹皮以其不易被打垮、有机质适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在制作木芹皮菌棒时,首先将木芹皮手工粉碎成一定大小的茎节,在专用菌棒成型机上逐层压缩,制成直径为6cm,长度为65cm,重量为750g的木芹皮菌棒。
最后将菌棒用真菌接种液接种后,悬挂于菌房内进行培养。
三、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基质,基质的配比受到地区、季节、食用菌种类和诸多因素的影响。
精细、科学的配方是菌棒成长的重要保证。
一般采用玉米粉、黑豆粉、黄豆粉、大豆饼粉等碳源和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铵等氮、磷、钾肥来配制基质。
基质配比得当,可提高菌棒成长速度,并产生丰富的香味和口感。
四、环境调节环境调节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1. 调节温度食用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因菌种不同而异。
以金针菇为例,其适宜温度为20-28℃,白灵菇适宜温度为5-20℃,香菇适宜温度为15-25℃。
在紫菇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按照孟诚和张芳树所提出的温度调控法,将温度从最初的15-18℃逐步升至22-25℃,使菌棒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状态。
优质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优质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3eafa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9.png)
优质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一、导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优质食物需求的增加,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的食材,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产量,科学家们不断在食用菌的培育领域进行研究,以开发出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热门的优质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
二、优质食用菌栽培技术之一: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在不使用传统土壤的情况下,将食用菌生长基质替换为其他材料进行栽培的方法。
常用的无土栽培基质包括木屑、秸秆、麦麸等。
这种栽培方法的优点在于可有效减少病菌和杂草的侵害,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无土栽培技术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土地资源的利用。
三、优质食用菌栽培技术之二:循环水培技术循环水培技术是指将培养液通过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利用的栽培方法。
在传统栽培技术中,培养液往往被浪费掉,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
而循环水培技术通过收集和处理废水,重新利用于菌棒培养液的配制。
这种栽培方法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在循环水培技术下,食用菌生长环境更加稳定,有利于防止病菌的感染。
四、优质食用菌栽培技术之三: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食用菌生长环境进行智能化监控和控制的技术。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的精确控制。
这种栽培技术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生长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自动化控制技术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五、优质食用菌栽培技术之四:菌种繁育技术菌种繁育技术是指通过培养室外条件下的菌丝或菌种,获得大量生长良好的新菌种的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确保优质菌株的延续性,提高菌种的活力和繁殖力。
同时,通过菌种繁育技术,可以对菌株进行增殖和检测,以确保生长过程中不受到病害和杂质的侵害。
这种技术对于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六、总结优质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于满足人们对优质食材的需求、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bd499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a.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丰富营养的食品,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满足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人们开始探索菌类的栽培技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蘑菇的栽培技术蘑菇是最常见、最受欢迎的食用菌之一。
其栽培技术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菌棒栽培法。
菌棒栽培法是利用蘑菇菌种种在菌棒上,培育出的菌棒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最终形成蘑菇。
这种栽培技术可以减少病菌的感染,提高菌棒的出菇率。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香菇的栽培主要有三个步骤:制菇原料、发菌和栽培。
制菇原料是指香菇的培养基,一般是由秸秆、麸皮、玉米秸秆等混合而成。
发菌是将香菇的菌种培养在制菇原料上,培育出菇种。
而栽培则是将培育好的菇种放入适宜的环境中,控制温度和湿度,促使香菇生长发育。
三、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也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和香菇相似。
平菇的培养基一般是由秸秆、麸皮、玉米秸秆等混合而成。
菌种培育好后,需要将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控制温度和湿度,促使平菇发育。
平菇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两到三周左右就可以收获。
四、牛肝菌的栽培技术牛肝菌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相对复杂。
牛肝菌的栽培需要合适的培养基,并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精确地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
牛肝菌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四到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
总结: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门专业领域,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和技术较为复杂。
本文只是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食用菌栽培技术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栽培技术,从而创造更多美味可口的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a401a0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8.png)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基于科学和技术的生产过程,旨在有效地生产食用菌,并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数量。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环境下进行,包括室内栽培、室外栽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它包括种菌、培养、收割和加工等一系列过程。
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
合适的种子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高产的菌菇。
选择品种、种植培训、车间管理等环节都需要精确地控制,才能确保高质量和高产量。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1. 室内栽培在室内栽培食用菌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因素。
首先,根据所选菇种查找最适合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气象控制技术控制温度、湿度和风速,以保持最合适的菌菇生长环境。
其次,在室内进行栽培需要使用特定的培养土和培养基,以保证菌菇得到优质的营养基础。
同时,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灌溉,确定适当的营养强度等信息,提高菌菇产量和质量。
2. 室外栽培室外菌棚是常见的栽培环境之一,应具备保温、通风、排水等设施,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来为菌菇提供一个最好的生长环境。
在室外栽培食用菇时,最重要的是控制蘑菇果实体内含水量,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
这些因素都能影响产量和质量。
3. 自然环境自然生长环境也是种植食用菌的一种方式。
峨眉山和张家界都是有名的自然食用菌种植基地。
这种方法虽然低成本,但由于通常是不集中管理,因此产量和品质无法被有效地控制,所以需要进行更严格的监控和控制。
食用菌栽培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效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也有助于商业的成功和客户的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属鬼笔科竹荪属真菌[2]。
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享有“菌中皇后”之美称[9]。
共12 个种。
我国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黄裙竹荪、朱红竹荪、红托竹荪、皱盖竹荪和棘托竹荪7 个种川。
食用珍品的竹荪有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2 个种。
其形态优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含19种氨基酸占总重量的4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1、B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滋补保健作用[3]。
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2.生态习性竹荪适于生长在有大量竹子残体和腐殖质的竹林地里。
野生竹荪自然生长季为初夏到中秋, 多生于老竹和腐竹的根部以及腐竹叶上, 多数单生, 也有少量为群生。
完整的竹荪子实体由菌盖、菌裙、菌柄、菌托4 部分组成, 一般高10 一20 c m , 最高的可达3 0 c m 以上。
菌盖形如吊钟, 高3 c m 左右, 下端宽5c m 左右, 具有明显的网状结构, 上面一般生有青褐色的袍体, 抱体味道微臭, 用手触摸, 有粘滑感。
菌盖顶端较平, 并有穿孔。
菌裙大多为黄白色, 菌裙的长度是分类学上区别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的重要标志, 长裙竹荪的裙长一般为8.0 一12 c m , 短裙竹荪的裙长一般为3 一6 c m 。
菌裙为疏松的格孔状网条, 格孔呈椭圆形或多边形, 格孔长径0.5 一1 c m , 短径0.1 一0.5 。
m , 网条偏圆形, 直径0.1 一0.5 c m 。
菌柄乳白色, 中空, 纺睡或圆筒状, 中部粗约3 Cm , 壁海绵状。
菌托呈碗形, 包在菌柄的基部, 上面带有灰白色或粉红色的斑块, 高4.0 一5.0 c m , 直径3.0 一5.0c m , 由内膜、外膜以及膜间胶状物质组成.。
3.生活条件(第三篇文献)1 碳氮源。
竹荪较好碳源为葡萄糖、甘露醇和麦芽搪, 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半乳糖也能被竹荪利用; 乳搪、鼠李搪的被利用能力较弱。
较好的氮源为蛋白膝和硝酸按, 牛肉膏和尿素等不能被竹荪利用, 因此竹荪对氮的要求比较严格[8] 。
2 矿质元素。
M g S O ‘能促进菌丝的生长, 磷酸盐可有效地满足竹荪菌丝的营养要求。
3 维生素与激素维生素B : 和维生素B, : 以及生物素对竹荪生长没有促进效应, 而激素A (成分未公开)能促进菌丝的生长[8] 。
2 生长发育的p H 值竹荪在微酸性条件下适宜生长, p H 值一般为5.6 一6.5 , 超过6.5 生长减缓。
.3 生长发育的温度竹荪中的大多数种类, 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 一30 ℃之间, 16 一18 ℃生长显著加快,以23 ℃为最佳, 超过26 ℃长速明显下降。
子实体形成适宜温度在16 一27 ℃之间, 最适2 ℃。
竹荪属中的棘托竹荪属高温型食用菌类, 菌丝在30 一35 ℃生长最快, 子实体形成23 ~ 26 ℃, 最适2 5 ℃。
4 菌丝形态特征菌丝呈菌索状, 近白色, 较纤细, 有锁状联合现象。
5 子实体形态特征子实体形成可分为6 个时期: ¹原基分化期; º球形期; »卵形期; ¼破口期; ½菌柄伸长期; ¾成熟自溶期。
在环境条件合适状态下, 经过6h 子实体即可长成。
主要品种栽培技术季节场所目前,人工栽培竹荪普遍以大田棚栽为主,这种栽培方式需要搭建荫棚[4-6],而林下套种竹荪,可以充分利用林间的郁闭条件,除去了搭建荫棚的工作,减少了劳动量,节约了成本。
另外,竹荪不能连作,一般种植过竹荪的田块要轮种其它作物3a以上才能再次种植竹荪,否则产量低下,甚至绝收。
因此,大田棚栽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田地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栽培成本。
利用各地丰富的野草资源[7],在林下套种竹荪,不仅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空间,而且节约了耕地和竹荪的栽培成本,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在竹林地中挖宽40~50cm,高15~25cm的畦。
最好沿坡地走向建畦,防止雨季林中积水冲毁畦床。
畦建好后,铺1层10~12cm发酵好的料,接1层种(栽培种以块状播下为好),再铺1层发酵料,接1层种,重复3次。
用脚踏实,覆2~3cm的碎土层,再盖1层竹叶或稻草、松针。
培养料3.1 备料竹屑、木屑、玉米秸芯、豆秸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有机物质均可作为栽培竹荪的主要原料。
在选择栽培原料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择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来源方便的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每667 m2 应备干料4 000~5 000 kg。
每100 kg 的干培养料还需添加1 000 kg 的石膏粉和1kg 的添加物(尿素或进口三元复合肥)。
铺料在栽培场地先铺一层宽80~100 cm、厚20 cm、长度不限的培养料,若培养料水分不够,可用清水将料淋湿,然后在铺好的料面上洒上一层石膏粉和添加物,再铺上一层培养料、淋湿后洒上一层石膏粉和添加物,如此交替直至料堆高为1.5 m 为止。
堆料过程中,在堆中间每隔80~100 cm 垂直立一根8~10 cm 粗的木桩或毛竹筒,堆料结束后抽出,使料堆中留下通气孔。
堆顶盖人字形草帘,用于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雨水渗入。
7~10 d 后,当堆内温度上升至65 ℃时进行翻堆,用铁锹等工具将料充分搅拌均匀后再次堆好,培养料含水量不足时应在翻堆过程进行补充。
整个发酵过程历时20~30 d,共翻堆3 次。
最后1 次翻堆后,培养料含水量适中、pH 值适当、无刺鼻氨味时即可下料播种。
发酵应在播种前30~40 d 开始进行,以确保发酵完成时间与播种时间衔接。
播种竹荪播种一般3月上旬即可开始,应选阴到多云天气为好。
大田栽培有台式畦与龟背式畦,采用龟背式由于增加了出菇表面积,因而可提高产量。
每畦1.25m(连沟)放样划线,把经过发酵的培养料,铺到按畦宽比例分好的畦面上,厚度10 ~12cm,宽度65 ~70cm;铺料时要按粗细结合,底粗顶细的原则,顺畦铺平压实,如用腐熟稻草作配料的,可以先铺稻草,再铺竹屑原料;谷糠粉、熟猪粪、磷肥、复合肥等配料事前未拌入竹屑原料的,可撒在竹屑表层,手工拌均。
原料压实后再播种菌种,菌种以掰开3 ~4cm见方为宜,双行品字型排列下播,密度16cm×16cm。
播后再铺一层2cm厚的培养料盖面,然后覆土[2]。
菌种要边播种边覆土(清理畦沟土复盖畦面),厚度3 ~5cm,然后盖上稻草,茅草等作遮盖物,以后及时播种遮阴作物。
套种套种农作物一可为竹荪遮阴,二可增加收入。
一般采用套种大豆替代阴棚,即免棚栽培方式,既节省成本,又增加效益。
竹荪播种覆土后15 ~20d(清明前后),选江山当地的田塍黄皮豆品种,在畦边半腰打孔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每畦两边都种,“品”字型排列,以利通风透光。
发菌管理播种后控制培养料含水量为65 % 一75 % , 空气相对湿度为85 % "前15 天不必喷水, 7天后每3天揭膜通风30分钟"温度超过30 e 时也应揭膜, 夜间盖上"在正常气温下播种50 天后, 菌种长出土面, 应加大湿度不使畦面遮盖物干燥"待菌丝布满畦面后, 降低畦面湿度使菌丝缺水倒伏, 转人培养料继续吸取营养, 70一80 天后菌丝布满整个料面"这时再喷一次重水, 以水不漏人培养料为准"夜间掀开膜, 次日早上盖膜, 使昼夜温差达10 e 以上" 待表土稍干后再喷水"第一潮菇每平方米可长成熟菌蛋60 一80个" 出菇后, 膜内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 % , 温度不超过34 e , 有利于菌蛋发育"每日通风l一2小时, 温度偏高及时揭膜"3 0一35 天后菌蛋进人成熟期, 横端桃尖形凸起"此时期多喷水, 水量以不漏料为准, 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 % 一95 % "红托竹荪破蛋撒裙在夜间9时开始, 次日清晨3一4时撒裙完毕, 少量在白天撒裙"应及时采收, 脱水烘干后, 包装出售"第一潮菇收完后补足培养料和水分, 继续管理出菇"水的管理原则是多菇多喷, 少菇少喷, 高温干燥多喷, 低温湿度大时少喷, 雨天可少喷或不喷"出菇出菇前管理接种后每天向菇床喷雾水,保持覆土层含水量15%~20%、基质含水量60%~65%。
基质和土层太湿,通气不良,菌丝大量爬到表土,造成徒长;太干则菌丝长不到土层表面,在土层中分化,菌蕾也少。
菇房空气湿度最好保持在75%~85%,不宜过低或过高。
菇房还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出菇后管理出菇后喷雾水要远离菇床,以防雾点落下冲伤小蕾。
菇房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
气温低时要加温,可利用中午气温高时适当开窗通气;气温高时可通风降温。
原基形成后,每隔10d喷1次营养液(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1g,维生素B110mg,葡萄糖或蔗糖5g,水1L),共喷3~4次,用量为0.5~1L/m2,喷后轻喷l次清水,可提高产量和质量。
上半年种植因气温较低(14~20℃),50~60d才现原基,整个生育期为110~130d;下半年种植气温高(23~30℃),30~40d便可现原基,周期仅100~110d。
采收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棘托竹荪在覆土10d后就可形成菌索,菌索进一步发展成原基。
当菌丝扭结形成大量的原基时,应加大覆土层湿度;当菌蕾形成并开始膨大时,应往空气中适量喷洒清水以加大空间相对湿度。
棘托竹荪在适宜的条件下,从菌球破口到撒裙约3h,高温季节一般在上午的8:00~10:00撒裙。
如遇气温较低,棘托竹荪的撒裙时间就会往后推迟,一般在上午11:00到下午3:00撒裙。
竹荪菌裙开始撒裙后应及时进行采收。
采收时先将菌盖摘除,一手握住菌柄,一手抓住菌托底部,轻轻旋转,把竹荪子实体提起,然后将菌托摘除。
在采收过程一要注意保持菌裙的完整,二要要保护菌体的洁净。
为了避免因采摘过程中菌裙被撕裂而造成经济损失,也可用采摘菌球,即清晨选取菌球已破口并且当天就会撒裙的菌球采摘回来,将其放置在洁净的地方撒裙,撒裙结束,把菌托和菌盖除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