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讲座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专题十二:乳化现象(共12张PPT)

中考化学专题十二:乳化现象(共12张PPT)

专题讲座:乳化现象
活动一:乳化现象
交流讨论
生活中哪些液体属于乳浊液呢?用汽油清洗 油污和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它们的原理相同 吗?若不同,原理分别是什么?
专题讲座:乳化现象
活动一:乳化现象
交流讨论
生活中哪些液体属于乳浊液呢?用汽油清洗 油污和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它们的原理相同 吗?若不同,原理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专题讲座
乳化现象
主讲人:杨老师
专题讲座:乳化现象
一、命题规律 中频考点:乳化作用(10年5考) 二、课标要求: 标准: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胶体:
能说出乳化现象;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活动与探究建议:观察生产、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专题讲座:乳化现象
活动一:乳化现象
振荡
静置
分层
浑浊
我能进入油中
乳 化 剂 分 子
我能进入水中
专题讲座:乳化现象
活动一:乳化现象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必须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相混合而成)。 其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乳化现象:往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中加入乳 化剂后,乳浊液不分层的现象。
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 定乳浊液的物质。
A.蔗糖
B.牛奶
C.酒精
D.白醋
2、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3.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
A.可溶解于水
B. 可以溶解油污
C.有乳化功能
D. 可以稀释油污
专题讲座:乳化现象

2023年化学讲座心得体会

2023年化学讲座心得体会

2023年化学讲座心得体会2023年化学讲座心得体会1今年我担任初三2、3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

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今年我校实行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猜想或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p96实验二p96[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练习]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1)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初中化学教研教师讲座(3篇)

初中化学教研教师讲座(3篇)

第1篇一、讲座背景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讲座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二、讲座内容1. 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1)教学理念滞后: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过于依赖课本,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实验教学不足:部分学校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课程开展困难,影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1)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实验安全,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关注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应关注化学教育研究动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座【共7个专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座【共7个专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座目录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题讲座二元素及化合物专题讲座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专题讲座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专题讲座五化学实验专题讲座六化学与STS(科学、技术、社会问题)专题讲座七中考热点题型分析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回目录考点剖析: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

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

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优秀课件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优秀课件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 优秀课 件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 优秀课 件
专题讲座:复分解反应
活动一:复分解反应定义
思考
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 碱、盐和金属氧化物之间,那么是不是酸、 碱、盐和金属氧化物之间就一定能发生复 分解反应呢?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 优秀课 件
请观察下面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特点,请归纳出它们
的一些规律。
专题讲座:复分解反应 活动一:复分解反应定义
归纳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 两种化 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可表示 为:
专题讲座:复分解反应 活动一:复分解反应定义
归纳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 两种化 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可表示 为:AB+CD ===AD+CB。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 优秀课 件
专题讲座:复分解反应
活动四:探究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实质: (1)可溶性的酸碱之间反应:氢离子和氢 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2)可溶性的碳酸盐与酸反应:碳酸根离 子与氢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 优秀课 件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 优秀课 件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 优秀课 件
专题讲座:复分解反应
活动三:复分解反应常见的类型
复分解反应常见的类型:
类型二:酸+盐——新酸+新盐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 优秀课 件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复分解反应PPT 优秀课 件
专题讲座:复分解反应
或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

九年级化学专题讲座

九年级化学专题讲座

九年级化学专题讲座一、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基础知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包括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化学计量等。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表格,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了解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性质。

三、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之一。

化合价是原子间形成化合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价态,是确定化学式的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能量转化方式以及反应速率等知识。

五、物质分类与性质物质分类是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通过学习物质分类与性质,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别的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从而更好地应用和掌握这些物质。

六、酸碱盐反应酸碱盐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涉及到酸、碱、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通过学习酸碱盐反应,可以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七、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验设计与操作涉及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八、生活中的化学应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清洁剂的成分、化妆品的成分等等。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环境保护与化学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化学在环境保护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环境保护与化学,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物及其危害、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初三化学中考交流讲座

初三化学中考交流讲座

初三化学中考交流讲座一、开场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初三化学中考交流讲座。

我是XXX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初三化学中考的备考策略和知识点解析。

二、中考化学考试形式与内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考化学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中考化学考试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题型,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各个知识点。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溶液与酸碱盐等。

三、备考策略1.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按照计划逐步推进,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复习。

2. 注重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基础知识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3. 练习做题: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可以选择一些中考模拟题和历年真题进行练习。

4. 重视实验操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实验操作的学习和掌握,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四、知识点解析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如原子的构成、分子的性质等。

2. 化学反应与能量: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类型的理解,如燃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溶液与酸碱盐: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的基本概念和酸碱盐的性质的理解,如溶液的组成、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等。

4. 有机化学: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如有机物的分类、官能团等。

5. 化学计算: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实验数据的计算等。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了解了中考化学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也探讨了备考策略和知识点解析。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制定合理的计划,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同时重视实验操作的学习和掌握。

中考化学-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中考化学-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来判断元素。
答案:B
浙江三年中考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浙江名师预测 跟踪训练
首页
按ESC退出
浙江三年中考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浙江名师预测 跟踪训练
首页
1.原子的构成
知识点一
原子
按ESC退出
2.注意事项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质子(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5)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原子的性质:质量、体积都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 10-10 米数量级,多数分子和原子 的质量在 10-26 千克数量级);不断运动,有空隙。
浙江三年中考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浙江名师预测 跟踪训练
首页
按ESC退出
4.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2)会识读简单模型。 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道尔顿(1803 年)——提出原子概念 汤姆生(1897 年)——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 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 卢瑟福(1911 年)——核式结构模型(α 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波尔(1913 年)——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联系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浙江三年中考 基础知识梳理 要点各个击破 浙江名师预测 跟踪训练
首页
知识点三
离子
1.定义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中考化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中考化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中考化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中考化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10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总不得不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

你写发言稿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化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化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近几年的化学试题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临近中考,面临全面复习,教师和学生都在想办法,寻找有效途径,力求快速有效复习,提高学生成绩,下面就近年来中考试题特点和复习方法谈谈我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20xx年中考复习方法探讨1、注重双基、回归教材、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不难看出,中考试题没有一道是练习册上的原题,所以复习时应避免题海战术,虽然题在书外,但知识在书内。

无论怎样复习,都应以书本为主,使学生清晰、准确、扎实掌握课本知识。

每一节都有哪些知识点,知识点间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实验,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铁生锈的试验中,有一支试管要用蒸馏水,有关该试管的问题是:1)为什么用蒸馏水?2)为什么需刚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3)试管中蒸馏水上面为什么要放一层植物油?通过回答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还应掌握每一节有哪些图,图提供的信息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有条有理。

扎实牢固,做题时不会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叫不准的情况。

2、挖掘教材,拓宽知识面。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学生获取的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但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CO还原Fe2O3试验中,学生在掌握了现象及相关的反应外还应想一想,点燃尾气说明CO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分析是能够做出正确答案的。

课本中类似的问题很多,如果能适当深化知识,学生会感到这样的复习很有趣。

初中化学教学讲座

初中化学教学讲座

遵循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的规律
基于热点的专题复习
省考
——有的放矢
复习
教学
设计
及时 归纳 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的探究内容
• 1、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探究 • 2、混合气体中某气体(及含量)的探究 • 3、固体混合物中所含成分及除杂问题的探究 • 4、燃烧(爆炸)和灭火条件的有关探究 • 5、金属氧化或锈蚀条件的探究 • 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 7、溶解或反应时热效应的有关探究 • 8、某物质因长期存放是否变质的相关探究 • 9、反应能否发生的有关探究 • 10、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相关探究 • 11、溶液或废液中成份及回收的相关探究 • 12、数字化实验图像的识别及数据简单处理的相关探究 • ……
1 •化学很美也有趣,有多少老师在钻研实验? 2 •视频清晰也生动,有多少老师替代了实验? 3 •实验员不专业不勤快,有多少老师简化实验? 4 •化学源于生活,有多少老师拓展了生活实验? 5 •创新是家国的希望,有多少老师改进了实验?
可探 —— 本质
2019年7月15日,2019马云乡村人 才计划启航典礼!
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
物质性质
物质存在
实验 事实
探究变化
物质用途
生活生产实例
中和反应
实验 探究
自主 建构
问题 展开
起点 入手
概念教学 形成过程
挖掘 本质
认识 发展
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体积测定的一般思路:
溶解
消耗
化学反应 气体
产生 压强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取可视化 的体积差
历史的启迪
实践 发现
实验
个性 共性

中考化学研讨会专题讲座

中考化学研讨会专题讲座

中考化学研讨会专题讲座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仁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中考化学的一些理解和洞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围绕“中考化学考试趋势及备考策略”这一主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考化学的考试范围和重点。

考试范围通常涵盖初中化学的全部重要知识点,包括基础化学概念、实验操作、物质性质、反应原理等。

而考试重点则更加侧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对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考试趋势进行分析。

总体来说,中考化学的考试形式和题型都保持相对稳定,但也在逐渐进行改革和创新。

其中,主观题的比例逐渐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过程。

同时,考试内容也更加联系实际,尤其是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相联系,强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当然,我们还需要针对这些趋势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首先,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这是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

其次,学生需要提高解题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此外,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过程,这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进行实验探究等活动来实现。

最后,学生还需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除了以上提到的备考策略,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问题。

例如,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在总结我的讲座之前,我想强调一点:中考化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化学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和讨论,发现化学的乐趣和价值,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和支持。

我相信,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化学教育,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谢谢大家!。

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 经验交流讲座课件

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 经验交流讲座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间
3.7-3.11 3.14-3.18 3.21-3.25 3.28-4.1
4.5-4.8 4.11-4.15 4.18-4.22 4.25-4.29
5.2-5.6 5.9-5.13 5.16-5.20 5.23-5.27 5.30-6.3 6.6-6.10 6.13-6.17 6.20-中考
复习内容
5.关爱学生,多鼓励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错 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他们心灵 的窗户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人敞开的,如果我们只是单纯 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去深入了解、关心学生,即使课堂上讲得 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一定会十分的好。通过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才会使他们“亲其师,信其 道”,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情感迁移到化学科的学习之中,会 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会特别爱学习化学,不用老师多 说,会非常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是“死心踏地”的“ 帮”我们学好化学。
2016年中考复习经验交流
“切实抓好化学教学,努力提 高 中考复习效率。
初中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其特殊性之一在于开设时 间晚,学生学习时间较短,要在38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新学科的 学习并进行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使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不减,把化学学好,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最终获得 成功,这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探讨和思索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是要 做好两大工作,一是做好在讲授新课教学中打好基础的工作,学 生基础知识牢固,在中考复习就不会感到很吃力;二是做好中考 复习工作,提高复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在中考取得好成绩。下面 谈谈我们在做好这两大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 、做好在讲授新课教学中打好基础的工作

2019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讲座 对初三化学教学的思考 课件(共86张PPT)(共86张PPT)

2019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讲座 对初三化学教学的思考 课件(共86张PPT)(共86张PPT)

• 证据推理12分(0.67):析原因、找证据、得结论、思目 的、做判断 • 15-2-0.52; 16-1-0.82; 18-1-0.72; • 22-0.65/0.87/0.88; • 23-0.71/0.73/0.62; • 24-3-0.52;24-4-0.35 ;24-5-0.69
17年:13分 0.77
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一是复习不就题讲题,如何拆解,为学生的学设计复习策 略。 一是实验题,现在中考题是将教材中的简单、重要实验进 行组合,面对这种考查思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怎么做? 三是基础知识考查不再是简单重复,在新授、单元复习和 后期总复习中该如何处理三个阶段的关系,怎样变式?策 略? 四是科学素养培养的策略、思考。
• 任务2:配制25%的葡萄糖溶液(定溶质、定溶剂) • 任务3:改变溶液的浓度的方法?25%→10%;25%→50%
考试评价转型
知识 解题
能力 解决问题
做题
做事
向核心素养转型的考试评价
情境
知识
核心素养
价值观念、必备知识、关 键能力
评价任务
解决什么问题 做什么事
知识有用、为解决实际问题了
情境有用、为做事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其他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度越高对铜的腐蚀性越强
基于概念原理解释 燃烧原因: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不燃烧原因:只要缺少一个条件
步骤①中气球 鼓起的原因可 能是 。
加入泡腾片(主 要成分含柠檬酸、 碳酸氢钠等), 观察到水中产生 大量气泡、蜡烛 逐渐熄灭。产生 上述现象的原因 是 。
基于反应原理 基于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基于概念解释(倾向于做判断)
在一房间里有四个小孩,两个戴黑帽,两个戴白帽, 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与B、C、D 之间隔一堵墙,所以看不到他们。同时A、B、C、D谁都不 能摘下帽子看,也不能回头看。片刻后,4个孩子中有人 猜中自己帽子的颜色。请问: A、B、C、D究竟是谁猜中 了?理由是什么?

初 中 化 学 专 题 复 习 讲 座

初 中 化 学 专 题 复 习 讲 座
(提出猜想)除Mn02、CuO外,Fe203也可以作KCl0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KClO3
580

KClO3、MnO2(质量比1:1)
350
③lO3、Fe2O3(质量比1:1)
推敲。
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解答。
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进行检验,
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说明答案有误,需另行思考,推出正确
检查气体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型:
例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BG

A③高温
高温
C②
EF
D高温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G______。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田入欣2013中考化学备考讲座3

田入欣2013中考化学备考讲座3

解 决 问 题
承德市第四中学

识真假 1
创 设 情 境——“大仙”驱妖
创设情境
生病的奶奶

“大仙”驱妖
承德市第四中学
识真假 1
提 出 问 题:
纸上出现“血手印”是怎么回事? “血手印”又为什么会消失?

承德市第四中学
识真假 1 3
分 析 推 理 揭 穿 骗 术
酚酞
碱性 物质
酸性 物质
碱性溶液使酚 酞变红
酸性溶液与碱性溶 液反应使红色消失
承德市第四中学

识真假 1
识真假 2
识真假 3
教 学 流 程
1


情 境
2 3 4
提 出 问 题 推 理 探 究
解 决 问 题
承德市第四中学

m 承德市第四中学
慧眼是什么?
知识和方法

承德市第四中学
怎样才能具有慧眼?
学会知识 掌握方法

承德市第四中学
布 置 作 业:
给小玉的奶奶写封信, 把这些识别真假的方法告诉 她。劝老人家相信科学,避免 上当。

承德市第四中学
4、训练能力
现在的中考是以知识为载体的 对多种能力的考查为目标的综合测试。 因此,无论平时的上课还是复习,都 必须注重学法的养成,着重训练学生 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归纳综合 能力等。
5、目标定位
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准确定 位,对每个知识点在中考中的出现几 率即中考命题的“必考点”和“高频 点”要心中有数,并能够设置合理的 教学环节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 学中有效地实施。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 在具体的问题中复习所学知 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 挖掘生活中与课本知识相关 的信息,努力做到“从生活 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碱的性质:

指示剂
重点掌握的物质: 碱:NaOH、Ca(OH)2 非金属氧化物:CO2 盐:Na2CO3、CuSO4
指示剂


非金属 氧化物
示例:
HCl
Ca(OH) NaOH 2
CO2
CuSO Na 43 2CO

(3)“盐的性质: 酸


金属
盐:Na2CO3、CuSO4
Ca(OH)2
HCl
三、例话科学探究
• 实验基本操作综合题
• 气体的制取、检验、收集与性质
• 物质的成分、检验、除杂与推理
1、考情回顾:
(2009年中考第21题)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时,要溶解已称好的NaCl固体,所选择的仪 器有 ②⑤ (填序号)。 滤纸 ,仪 (2)进行过滤操作时,除选用上述有关仪器外,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
为了测定如右图所示的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小明进 行了如下实验:先在烧杯中加入40g20%的氢氧化钠溶 液,然后再逐滴加入该盐酸。加入盐酸质量与烧杯中 溶液的PH关系如下图所示:
加入盐酸质量 15g
溶液的PH 4
25g
7
40g
10
(1)请计算该盐酸实际的质量分数. (2)分析你的计算结果与标签标示的溶质质量 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二)实验基本操作图
1、考察的实验基本操作图
2、考情回顾:
(2011年中考第9题)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操
作有错误的是【 C 】
3、例题分析:
(1)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C 】
4、解答要点:
仪器规范要注意(如天平、量筒、滴管的使用规范) 观察细致又入微 留意细节多角度 特殊物质了于心(如浓硫酸、氢氧化钠)

知识网络构建


图形图表牵线
例话科学探究 综合计算分析
一、知识网络构建 1、陕西中考重点考查的几种物质:
两酸:HCl、H2SO4 两碱:NaOH、Ca(OH)2(也要注意Cu(OH)2) 四种盐:NaCl、CaCO3、Na2CO3、NaHCO3(也要注意CuSO4) 两大气:CO2、O2
“两酸两碱四种盐;两大气,三小气;两种金属两液体”。
集气: (1)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应 > 空气密度,气体从 a 端进入。 (2)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应 < 空气密度,气体从 b 端进入。 (3)排水集气法:气体应难溶于水 ,气体从 b 端进入(先在瓶内装 满水)。 洗气:用浓H2SO4 干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a 端通入。(瓶内 装一定量的溶液)
2012中考化学考前辅导
2012陕西中考化学备考总体要点:
1、牢固双基、熟练运用,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2、善于归纳、学会推理,能够梳理知识体系;
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4、善于比较、学会模仿,能够做到迁移运用;
5、动手实验、规范操作,能够描述实验现象;
6、加强计算、注重基本、能够规范熟练运算。
D、t2℃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物质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相等。
2、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NaCl 溶解度/g KNO3 0 10 20 30 40 50 60
35.7 13.3
35.8 20.9
36.0 31.6
36.3 45.8
36.6 63.9
气体的制备在二大气(O2,CO2)的基础上,也
有可能扩展到四小气(H2、CO、CH4、NH3)的气体
制备。
考查基础的同时兼顾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
仪器的选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将会出现新的考查形 式。
(2)试分析下图装置的用途和用法:
该装置主要用于气体的检验、除杂、干燥、收 集及测量体积等,总体概括为两大类:
器⑤所起的作用是 引流 。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能直接用过滤的方法完成的是 B (填序号)。 A.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 B.从浑浊的河水中分离出泥沙 C.从海水中分离出氯化镁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实验仪器是有 ①③⑥⑦(填序号)。
2、例题分析
(1)气体的制取:
气体制取五种常用装臵
H2O。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
3、主干知识“网络化”
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复习初中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物质”时 构建的部分知识网络,请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图中“→”表示生
成,“—”表示能相互反应)
(一)有“氧” 一族
(二)碳的“大家庭”
(7)知识网络图
(8)函数曲线图(如PH图像,产物量与反应物量、时间关系图像) (9)卡通漫画图(化抽象为直观,如原子的得失电子) (10)实验改进图(实验装臵和原理的分析) 二表: (1)元素周期表(包括周期表中元素的截取图) (2)溶解度表
(一)溶解度表格及曲线
1、考情回顾:
(2011年中考第19题)
Fe2O3
高 温
点燃 高温
Fe3O4
Fe H2
Cu
2、铜的性质及变化:
Fe
H2SO4
Cu
CO



Cu(OH)2
(1)写出上图中符合反应①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Na2SO4+Cu(OH)2 。
(2)写出上图中属于臵换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Fe
H2SO4

Cu
CO
CuO
CuSO4
Cu(OH)2
(四)“牵手”酸、碱、 盐
(“主演 ”复分解) 金属氧化物 1、“演员”之间的关系 :
(一 “客串”)
酸 盐
碱 盐
(三“主角”)
(五类复分解反应)
重点掌握以下物质: 一 “客串”: Fe2O3是“常客”,经常也有CuO。 两酸: HCl 、H2SO4
[猜想] 小明认为可能是CuO;小赵认为可能是Cu2(OH)2C03;小花认 为可能是Cu(OH)2。 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小赵按右图所示装臵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分析] 实验后,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测也是错误的,从物质组成
角度分析,其理由是

[得出结论] 查阅资料:Cu2(OH)2C03加热可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 此请你写出Cu2(OH)2C0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 解题要点 : (1)看懂题意 (2)回归课本知识 (3)用化学思维思维思考,用化学语言回答 (4)表达准确完善,但不要画蛇添足
四、综合计算分析
CH4
C
CO
CO2
HCl ①
CaCO3

Na2CO3
H2CO3
(三)铜铁变:
(重臵换) 1、铁的性质及变化:
A
点燃 高温
Fe C
B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Fe3O4 ,写出能与A反应生成Fe的一个化合物 的化学式 CO 。
(2)若C为气体,B为红色固体,写出由Fe生成B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由C生成B的基本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 。
解题要点:
1、认真审题,挖掘题给信息,明确试题的已知条件是什 么,要求是什么。 2、在审题的基础上,运用化学的概念对题目进行分析和 解剖。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量的关系,探求解题的突破
2、知此知彼,合理迁移; 3、切合情景,侧重热点。
二、图表、图形牵线
十图: (1)实验基本操作图(药品的取用,加热,溶解,蒸发,过滤等) (2)综合实验装置图(气体的制取,收集,检验,性质等) (3)微观示意图(反映物质的构成及变化等) (4)原子结构示意图 (5)知识背景、资料图(实物照片,科学家肖像,材料的使用等) (6)溶解度曲线图
下表是KNO3在Biblioteka 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 律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20℃时,在装有5g 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 时所得溶液为 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 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 溶剂的质量比为 1:2 。
2、考点解读:
该知识点是必考内容,题型主要是选择和填空。认真分析溶解度表格和曲线是 解题的关键,所给信息形式主要有: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数据表格 •实验操作图
在审题时注意细心寻找以下关键词语,恰当分析和推理,突破考点。 (1)“温”与“饱”:温度——第一关键词
饱和——第二关键词
(2)“总”与“分”: 切勿将固体量当成溶质量、溶剂量当成溶液量

(2)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必须清楚常见气体、固体及酸碱盐溶 液的检验方法。 熟记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和物质的特殊性质。 能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前述的十几种主干物质进行 检验。
例题 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中,常用铁丝和铜片进行实 验。小明在实验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请你帮他分析:
铜在空气中锈蚀后表面会有绿色斑点, 这层绿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下图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干燥氨气 将水 挤入 红色喷泉 水+酚酞

A
B
C
D
(1)A操作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