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彩色版七年级下册(2014年1月修订)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教学目标
1、感受人物崇高精神品质;
2、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多角度、多层次生动的细节描述。
难点:感受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由学生对南极的了解及阿蒙森-斯科特科学实验站的命名导入。
二、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精神疗法》等。
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等,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三、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表复述故事。
本环节的设计是出于想让学生先通过自行阅读,对课文内容有大略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讲解会容易一些。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12.1.18 南极点斯科特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12.2.17 屠宰场地埃文斯死去
12.3.21 帐篷里无法离开帐篷
12.3.29 帐篷里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2.10.29 营地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12.11.12 帐篷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通过复述课文故事的方式,相信大家对本文有一定的理解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篇文章。
二、课文探究:
①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悲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束的故事,既然是“悲剧”的故事,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②你认为“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哪几个方面?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
[他们认为:“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什么也不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或者:假如你是斯科特探险队中的一员,当你发现失败已经成为事实的时候,你的心情会如何?
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失败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
——作证之悲
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死亡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世人之悲]
③你认为斯科特他们伟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1、诚信,具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的爱。
④根据以上认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伟大的悲剧》的?
用“悲在,而伟大”的句式表述。
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
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伟大
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
悲在世人悼念,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伟大
⑤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给后人以精神鼓舞;认识自然;实现生命价值;挑战人类自己
⑥同样是南极探险,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
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的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谈你的看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⑦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三、延伸训练:
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 整理你所知道的其他探险家的故事,向同学们讲讲。
例如张骞、玄奘、麦哲伦、阿蒙森、马可·波罗、克里斯托弗·哥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