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用消毒剂的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操作规程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f7f51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b.png)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操作规程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操作规程目的:安全、正确使用和配置消毒药液一、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优氯净)属高效消毒剂1、作用:主要用于环境、物体表面和诊疗用品的消毒,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细菌芽孢有较强杀灭效果。
2、配置、使用:⑴配置时按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进行核对。
⑵现用现配,每天测试有效浓度并记录。
⑶做好自身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不可直接接触皮肤、黏膜。
⑷容器专用、加盖,有清晰刻度线。
⑸必须待制剂完全溶解,搅拌均匀方可使用。
⑹根据消毒对象可配置不同浓度以及不同的使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加入)⑺作用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常用有效浓度为0.05%。
⑻对某些金属物品有腐蚀性,使用消毒剂前必须先清洁去污,以确保消毒效果。
二、乙醇消毒剂(酒精)属中效消毒剂。
1、作用: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用于器械。
一般诊疗用品的擦拭消毒,属中效消毒剂。
2、使用:⑴用于消毒的浓度为70~80%。
⑵易挥发,不稳定,用后立即盖严,需密闭保存,如反复使用须避免污染。
⑶对黏膜有刺激性,一般不用于黏膜消毒。
⑷橡胶制品长期接触乙醇会老化变硬,对纤维内窥镜用乙醇消毒可使其胶合处变软。
⑸消毒浓度的乙醇消毒剂外用对人体无害。
三、碘伏消毒剂,属中效消毒剂。
1、作用:用于皮肤黏膜消毒、伤口创面清洗消毒、外科手消毒。
2、使用:⑴使用碘伏消毒剂必须先清洁,以确保消毒效果。
⑵碘伏应置于清洁、阴凉、避光、防潮、密闭保存,如反复使用须避免污染。
⑶对银、钢、铝和碳钢等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消毒时间不宜过久,应及时用水冲净。
⑷若存在有机物,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四、过氧化氢消毒剂(双氧水)属高效消毒剂1、作用:主要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诊疗器材消毒等,其3%以下浓度用于消毒,6%以上浓度用于灭菌。
2、使用:⑴本品为无色无味透明液体,容器需标识清楚,如反复使用须避免污染。
⑵消毒效果受浓度、温度、作用时间影响较大。
医院的常用消毒剂地的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的常用消毒剂地的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a63ef3fba1aa8114431d9ef.png)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应用指导原则为加强常用消毒剂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常用消毒剂的应用原则1、加强管理,使用合格的消毒剂:采购、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具有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批件,从正规途径采购,并按批准的使用范围和方法使用。
2、选择消毒剂的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血流或血液从中流过的医疗用品为高危险性物品,必须选择灭菌剂;接触人体黏膜或破损皮肤的医疗用品中为中度危险性物品,选择高-中效消毒剂;仅和人体完整皮肤接触的物品为低度危险性物品,选择去污清洁剂或低效消毒剂(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和场所不须每天使用消毒剂消毒)。
(2)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剂的种类繁多,用途和用法各不相同,杀菌能力和对物品的损坏也有所不同。
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效果好,对物品损伤小的消毒剂。
3、根据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仔细阅读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有疑问时可咨询医院感染控制科和器械科。
通常情况下需结合消毒对象、污染后危害性及物品性质选择:高危险性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不能压力蒸汽时可以选择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化学消毒剂或灭菌剂消毒灭菌是最后的选择。
化学消毒与灭菌时,一般情况下,消毒剂浓度高、作用时间短,消毒效果下降,对物品的损坏也较轻。
4、加强监测,防止消毒剂及灭菌剂的再污染:包括有效期监测、浓度监测、生物监测等。
生物监测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按卫生部要求执行,用于消毒的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用于灭菌的灭菌剂每月一次。
5、充分考虑对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其他影响因素: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除浓度和作用时间外,如温度、消毒湿度、酸碱度、有机物、化学拮抗物、微生物污染程度、消毒剂的种类与穿透力等均影响消毒剂的消毒灭菌效果;尤其要重视物品清洁程度对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确保物品在消毒灭菌前清洗符合要求。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310846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a.png)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是指组织、规范和管理消毒剂的使用,以确保其正确使用、安全使用和有效使用,同时保护人员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一种制度。
一、消毒剂使用管理的基本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消毒剂使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安全可靠原则:确保消毒剂使用过程中没有人员受伤和环境受到污染。
3. 效果可行原则:确保消毒剂使用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二、消毒剂使用管理的内容:1. 消毒剂选择: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 消毒剂配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正确配制消毒剂。
3. 消毒剂使用: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确使用消毒剂,注意使用的时间、剂量和频率。
4. 消毒剂储存:确保消毒剂存放于适当的环境中,防止受潮、曝光和污染。
5. 消毒剂废弃物处理:对消毒剂使用后的废弃物进行正确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6. 消毒剂使用记录:做好消毒剂使用的记录,包括消毒剂使用日期、剂量、消毒对象等信息。
三、消毒剂使用管理的责任分工:1. 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完善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指导使用人员。
2. 使用人员负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消毒剂,并做好消毒剂使用记录。
3. 监督人员负责对消毒剂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四、消毒剂使用管理的培训和宣传:1. 组织使用人员进行消毒剂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的培训,提高其使用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2. 定期开展消毒剂使用管理的宣传活动,加强对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的宣传,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以上是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通过合理制定和遵守这样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消毒剂的安全使用,保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医院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cefb3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6.png)
医院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消毒剂的使用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消毒剂的采购、储存、分发、使用和监测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医院消毒剂的使用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的原则,确保消毒效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消毒剂管理组织,负责消毒剂的采购、储存、分发、使用和监测等工作。
第二章采购与储存第五条医院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用途、用量等因素,制定消毒剂采购计划,并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六条医院应选择具有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供应商,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消毒剂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对采购的消毒剂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八条医院应设有专门的消毒剂储存设施,储存条件应符合消毒剂的保存要求,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高温等不利因素。
第九条医院应定期对储存的消毒剂进行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章分发与使用第十条医院应设立消毒剂分发部门,负责消毒剂的统一分发和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院应根据各部门的消毒剂需求,制定分发计划,确保消毒剂的供应。
第十二条医院应定期对使用消毒剂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消毒效果监测知识。
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在使用消毒剂时,应遵循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消毒剂使用记录制度,记录消毒剂的名称、规格、批号、使用日期、使用部门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第十五条医院应定期对使用消毒剂的部门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确保消毒剂的使用效果。
第四章监测与评价第十六条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院消毒剂的使用进行监测和评价。
第十七条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消毒剂的质量、储存条件、分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消毒剂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消毒剂的使用计划和管理措施。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370e1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0.png)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含氯消毒剂使用方法:物体表面消毒时,使用浓度500mg/L;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使用浓度1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10000mg/L;室内空气和水等其他消毒时,依据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配制和分装高浓度消毒液时,应当戴口罩和手套;使用时应当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如不慎溅入眼睛,应当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当及时就医3.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
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
4.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当远离火源。
5.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不得与还原物质共储共运。
6.包装应当标示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7.依照具体产品说明书注明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有效期和安全性检测结果使用。
二、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用方法:物体表面消毒时,使用浓度50mg/L-100mg/L ,作用10min-15min;生活饮用水消毒时,使用浓度1mg/L-2mg/L,作用15min-30min;医院污水消毒时,使用浓度20mg/L-40mg/L,作用30min-60min;室内空气消毒时,依据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不宜与其他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用。
3.本品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
4.使用时应当戴手套,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
如不慎溅入眼睛,应当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当及时就医。
三、含溴消毒剂使用方法:采用喷洒、擦拭、浸泡、冲洗、直接投加等消毒方法。
注意事项:1.含溴消毒剂为外用品,不得口服。
2.本品属强氧化剂,与易燃物接触可引发无明火自燃,应当远离易燃物及火源。
3.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
4.本品有刺激性气味,对眼睛、黏膜、皮肤有灼伤危险,避免与人体直接接触。
5.操作人员应当佩戴防护眼镜、口罩、工作服、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消毒剂使用规范:医院消毒工作指导
![消毒剂使用规范:医院消毒工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33121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7.png)
消毒剂使用规范:医院消毒工作指导2023年,消毒剂是医院消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它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保障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但是,如果消毒剂使用不当,反而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险。
因此,正确的消毒剂使用规范非常重要。
一、摆放消毒剂的位置医院的消毒剂应该摆放在专门的储存间中,以免消毒剂被放置在政策所禁止的场所中,造成人身伤害。
此外,在消毒储房中,所有的消毒剂应该按照规定的标准分类、容积,标注清楚名称、成分、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以免出现因消毒剂类型和性质不同而造成混淆或交叉使用的情况。
二、消毒剂使用顺序消毒工作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清洗、消毒、灭菌、干燥。
其中,消毒杀菌是重点,也是核心工作,是首先要保证的一项内容。
三、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1、掌握消毒剂的知识医护人员在消毒工作中,不仅需要对消毒剂的性质、种类、优缺点有一定了解,而且还需要熟知消毒剂的活性成分、浓度、PH值等指标,以便消毒过程中对不同细菌、病毒制定科学合理的杀菌方案。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除了掌握消毒剂的基本知识以外,医护人员还需要科学选择适合不同消毒对象、不同杀菌需求的消毒剂。
比如,对于血液污染的物品,常用的消毒剂是含氯杀菌剂或其他强效消毒剂。
而对于非常规污染,例如肝炎和艾滋病病毒等传染病的感染源,需要使用消毒力更强的消毒剂。
3、保证消毒剂的浓度使用高浓度的消毒剂容易造成化学灼伤,而低浓度的消毒剂容易产生残留,对人体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保证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达到标准,能够消除有害细菌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4、合理避免暴露消毒剂是有毒的,常见的氯制品、酒精、氢过氧化物等化学物品暴露于人体后会引起皮肤过敏、嗅觉障碍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时应随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特别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消毒剂的合理避免暴露。
四、消毒剂的存储管理消毒剂的存储应该放置在通风、干燥、防潮、不受阳光、高温等因素影响的地方存放,以防止剂如果直接暴露在光线下或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会影响消毒剂质量和有效期。
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59451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b.png)
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规范1. 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医疗机构中消毒剂的使用,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的准则。
2. 消毒剂选择- 在选择消毒剂时,应优先考虑对目标病原体具有杀灭作用的产品。
- 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产品的有效期限,确保使用的消毒剂处于有效期内。
- 在选择消毒剂时,应遵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确保选用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3. 使用方法- 在使用消毒剂前,应先准备好所需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 根据消毒剂的要求,正确稀释消毒剂,避免过量或不足。
- 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并避免吸入或误食。
-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指定的浸泡时间进行,确保消毒效果的充分。
- 使用消毒剂后,应进行适当的清洗和通风,确保无害残留物的排除。
4. 存储和处理- 消毒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 消毒剂的存储区域应标明清晰的标签,以便识别和防止混淆。
- 消毒剂用完后的应妥善处理,避免破损或再次使用。
5. 安全措施-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防护用品的佩戴,并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 若不慎接触消毒剂,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协助。
- 如有呼吸困难、过敏反应等不良症状出现,应立即停止使用消毒剂,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6. 培训和监督- 医疗机构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培训,包括选择、使用方法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 监督人员应定期检查医疗机构的消毒剂存储和使用情况,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7. 总结本文档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消毒剂使用的规范,帮助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准则,有效使用和管理消毒剂,保障医疗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请注意:以上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时应遵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
医院消毒剂的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剂的使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1de6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9.png)
医院消毒剂的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的环境卫生和患者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病区等使用消毒剂的部门。
三、消毒剂的种类和使用规范1. 医院内常用的消毒剂主要包括漂白粉、双氧水、酒精、紫外线灯等,使用前必须了解其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按照医院规定配制消毒剂,不得私自调配或更改配比。
3. 使用消毒剂时必须佩戴专用手套,并注意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4. 使用消毒剂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了解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置措施。
5. 消毒剂使用的场所必须通风良好,防止气体积聚造成危险。
四、存放管理1. 消毒剂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库房或储藏室内,禁止存放在食品、药品或易燃物品的附近;2. 消毒剂的存放地点必须分开放置,严禁混放,定期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并及时清理过期或破损的产品;3. 对存放消毒剂的库房或储藏室必须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并保持整洁。
五、消毒剂的使用记录1. 每位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消毒剂的使用记录,包括消毒剂的种类、用量、使用日期、操作人员姓名等信息;2. 每位操作人员必须在使用完毕后将使用记录及时上交给相关主管人员;3. 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剂使用档案,定期对消毒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复核。
六、废弃物的处理1. 使用完毕的消毒剂包装物必须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禁止乱扔或随意丢弃;2. 废弃的消毒剂必须交由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禁止随意倒入下水道或排入垃圾场。
七、事故应急处理1. 如在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发生事故,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主管人员报告;2. 对于消毒剂的泼溅、误震、误吸等情况,操作人员必须迅速脱离现场,并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3. 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消毒剂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
八、安全培训和教育1.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消毒剂安全使用和操作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2. 对于老员工,医院必须定期组织消毒剂安全使用和操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进行考核。
医院消毒剂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剂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06c1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b.png)
医院消毒剂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1. 前言医院是治疗疾病、救治生命的重要场所,各种疾病的病原体在医院内易于传播。
医院消毒工作是保护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消毒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医院内部感染的风险。
医院消毒剂是常用的医院消毒方式之一,正确的使用和管理医院消毒剂是医院消毒工作的重要内容。
2. 用途医院消毒剂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病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医疗场所的环境、表面消毒、手部消毒等方面。
医院消毒剂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医护人员与患者免受病原体的感染,同时也能够保证医疗设施的清洁与卫生。
3. 常见的消毒剂(1)乙醇: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手部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易于使用、价格低廉等优点。
但是乙醇只能在实验室中使用,不适用于吸入或口服,同时密闭的环境下不宜使用乙醇进行消毒。
(2)稀氯:稀氯具有广泛杀菌作用,广泛应用于医院消毒。
稀氯通过氯电极产生一定量的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杀灭常见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但是次氯酸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一定毒性、易挥发等缺点,需要注意使用。
(3)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效果好、安全、无毒、无残留的环保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过氧化氢在消毒过程中只产生水和氧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因此适用于医院内部各种环境和物体的消毒,唯一的缺点是价格昂贵。
(4)紫外线:紫外线消毒是一项免化学消毒剂技术,适用于空气、液态和固态表面的消毒。
利用紫外线能够杀死病原体和细菌的特性,使其失去生长繁殖的能力。
但是,紫外线消毒剂的使用需要时间长、设备昂贵等因素的制约,使用时需注意安全。
4. 操作规程(1)消毒剂选择: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是消毒工作的第一步,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面积、消毒目的等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消毒剂稀释:可根据消毒剂使用说明或专业人员指导进行消毒剂的稀释。
同时应注意在稀释消毒剂时,应避免热水使用,否则会降低消毒剂效果。
(3)消毒剂使用:在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应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防护措施。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b0818e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2.png)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含氯消毒剂(一)属高效消毒剂,广谱、高效、低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
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漂白粉、次氯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适用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
(二)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
1、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液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
2、擦拭法: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3、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400mg/L—7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1min—3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
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4、干粉消毒:对排泄物的消毒,加入干粉,使有效氯达10000mg/L,作用2h以上;对污水的消毒,加入干粉,使有效氯达500mg/L,作用2h后排放。
(三)使用注意事项1、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闭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置有盖容器中保存,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h。
2、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液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3、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4、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
二、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一)使用方法1、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中完全浸没,容器加盖温度20℃—25℃,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灭菌作用10h。
2、用于内镜的消毒或灭菌应遵循国家有关要求。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指导书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a49fb9a76eeaeaad1f330f8.png)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指导书
一、基本要求
1、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2、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3、按产品说明根据有效成分配制所需浓度。
4、消毒剂应现用现配,使用前监测浓度。
5、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6、消毒剂均有一定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品表面,作用时间达到后取出或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残留消毒剂。
7、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二、常用消毒剂。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4a070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9.png)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一.基本要求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2.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3.按产品说明,根据有效成分含量按稀释定律配制所需浓度。
4.多数消毒剂配制后稳定性下降,应现用现配、使用前监测浓度。
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或每次使用前监测浓度。
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
6.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7.消毒剂均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品表面,作用时间达到后应取出或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残留消毒剂。
8.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二.常用消毒剂(一)戊二醛1.属灭菌剂,广谱、高效、毒副作用大、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
常用浓度2%,增效的复方戊二醛可按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浓度使用。
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浸泡消毒与灭菌。
2.浸泡法:10h达到灭菌水平;10-45min达到消毒水平。
3.用于碳钢制品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碱性戊二醛使用前应按照使用说明加入适量碳酸氢钠调节pH值,此时稳定性明显降低,使用时应注意。
(二)过氧乙酸1.属灭菌剂,广谱、高效、低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
原液浓度为16%-20%(W/V),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
适用于物品的消毒、环境与灭菌。
2.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浸泡法:一般污染用0.05%,细菌芽孢污染用1%。
消毒作用5min,灭菌作用30min。
擦拭法: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喷洒法:一般污染表面用0.2%-0.4%作用30-60min。
(三)过氧化氢1.属高效消毒剂,广谱、速效、无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规范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1495b27ad51f01dc381f12b.png)
高效
灭菌: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消毒:一般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①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②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
③配制后溶液可保存14天
④污染严重或浓度下降时及时更换。
过氧化氢
高效
消毒:浸泡3Omin。
用1%~1.5%过氧化氢漱口;
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
稀释液不稳定,临用前配制,现配现用。
过氧乙酸
配制:按说明书要求将A、B两液混合24h后作用,存放在塑料桶内。0.2%物体表面消毒;0.5%口表消毒。
稀释后的过氧乙酸溶液分解较快,必须临用前配制,稀释液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2天。每日监测。
乙醇
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
碘伏
消毒:用含有效碘500nlg/L的消毒。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规范
药名
性质
配制方法
注意事项
康威达(含氯消毒剂)
高效
配制:用清洁水将含氯消毒剂配制成所需浓度溶液,常用浓度500mg/L;用于传染性物品消毒适当提高浓度1000mg/-2000mgL
放置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现用现配,加盖保存。每天更换。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品表面,物品置于液面下。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碘酊
消毒:2%用于皮肤消毒。
皮肤消毒后再用70~75%乙醇脱碘。
消毒液配制方法:50Omg/L含氯消毒剂―康威达泡腾片1片加水至1000ml
1000mg/L含氯消毒剂―康威达泡腾片2片加水至l000ml
2%过氧乙酸―20%过氧乙酸原液10ml加水至l000ml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消剂的选择与使用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消剂的选择与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c807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b.png)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消剂的选择与使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院感染的关注增加,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议题。
而对于医院感染防控来说,消杀剂的选择与使用极为关键。
本文将就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中消杀剂的选择与使用进行探讨。
一、消杀剂的选择原则医院感染防控中,选择合适的消杀剂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一环。
在选择消杀剂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安全性原则:消杀剂必须具备低毒、无致癌、无致畸等基本要求,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及环境的安全。
2. 杀菌效果原则:消杀剂必须能有效杀死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确保感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3. 抗菌谱宽原则:消杀剂应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有较广的杀灭作用,以应对不同种类的感染。
4. 环境适应性原则:消杀剂应适应不同场所的环境要求,如手术室、病房、门诊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消杀效果。
二、常用消杀剂的选择医院感染防控中,常用的消杀剂种类繁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消杀剂及其适用范围。
1. 高效氯制剂:高效氯制剂是常用的消杀剂,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广泛应用于手术室、病房等场所的消毒。
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的配比要求使用,避免使用过量导致环境污染。
2.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并且易于降解,对环境污染较小。
它可以用于器械的消毒灭菌,也可以作为空气消毒剂来使用。
3. 酒精类消毒液:酒精类消毒液对细菌和病毒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并不适用于孢子、病毒囊膜等难以杀灭的微生物。
常用于表面和皮肤的消毒,如医护人员的手消毒等。
4. 氯己定:氯己定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几乎对所有细菌和真菌都具有杀灭作用。
它常用于器械、病房、门诊等地的消毒,但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三、消杀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医院感染防控中,除了选择合适的消杀剂外,正确的使用方法也至关重要。
1. 配置浓度:消杀剂的配置浓度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避免过浓或过稀,以确保消杀效果。
2. 使用时间:消杀剂的使用时间要适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临床合理使用消毒剂的要点
![临床合理使用消毒剂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f8880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4.png)
临床合理使用消毒剂的要点消毒剂是一种起杀菌或灭菌作用的化学品,经常被应用于医疗领域,旨在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但是,由于消毒剂的误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影响,因此在应用消毒剂时应特别注意。
以下是临床合理使用消毒剂的要点:1.选择正确的消毒剂: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可能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杀菌效果。
在使用消毒剂之前,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要求选择正确的消毒剂。
2.确保消毒剂配制正确:使用消毒剂时需确保按照生产商的建议稀释。
浓度过高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过低的浓度则可能影响杀菌效果。
3.选择适当的消毒方式:常见的消毒方式包括喷雾、擦拭、浸泡等。
选择适当的消毒方式可以确保消毒效果,并减少消毒剂对设备或表面的损坏。
4.注意消毒剂与其他化学品的相互作用:消毒剂可能与其他化学品相互作用,产生有毒或易爆的物质。
在应用消毒剂时,需要确保消毒剂与其他化学品无反应。
5.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应用消毒剂需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例如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通风等。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安全。
6.避免消毒剂残留:消毒剂可能对环境和人员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确保消毒剂残留的最小化。
在使用消毒剂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除臭。
7.监测消毒效果:监测消毒效果可以确保消毒剂已经起到了预期的杀菌作用。
在使用消毒剂后,需要对消毒的表面、设备等进行适当的监测,确保消毒效果。
总之,临床合理使用消毒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消毒效果和避免不良影响。
在使用消毒剂之前,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要求选择、配制和应用消毒剂。
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规程,并监测消毒效果。
通过正确使用消毒剂,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病原体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安全。
院感办检查常见问题解答如何正确使用消剂
![院感办检查常见问题解答如何正确使用消剂](https://img.taocdn.com/s3/m/93e8a74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9.png)
院感办检查常见问题解答如何正确使用消剂院感办检查常见问题解答: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剂在医疗机构的院感办检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正确使用消毒剂不仅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降低院内感染风险,还能保障医疗机构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然而,许多人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存在一些疑问。
本文将解答院感办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帮助读者正确使用消毒剂。
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在选择消毒剂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消毒对象和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医疗机构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酒精类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等。
适用于一般表面、器械、皮肤的消毒。
2. 氯类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氯己定等。
适用于血液、体液、污染较重的物体的消毒。
3. 醛类消毒剂:如戊二醛、乙醛等。
适用于器械、表面的高级消毒。
4. 双氧水类消毒剂:适用于消毒器械和空气消毒。
在选择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厂家说明书和相关标准正确使用。
二、正确稀释消毒剂很多消毒剂需要稀释后使用。
稀释消毒剂时,应当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按照比例稀释:不要盲目增加或减少消毒剂的用量,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2. 使用净水:在稀释过程中,使用纯净水能够避免杂质的影响,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性。
3. 使用容器:选择符合要求的容器进行稀释,以免对消毒剂产生不利影响。
4. 注意稀释顺序:如果有特殊要求,如需按照顺序将浓度不同的消毒剂进行稀释,一定要按顺序进行。
三、正确使用消毒剂正确使用消毒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循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包含了使用方法、浸泡时间、用量等信息,我们应当仔细阅读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2. 保持清洁:在使用消毒剂之前,需要先将物体表面清洁干净,去除污垢和有机物。
3. 注意暴露时间:消毒剂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我们要根据消毒剂的要求,保持正确的暴露时间。
4. 保护自身安全:在使用消毒剂时,应当戴上防护手套、口罩等,避免接触消毒剂导致伤害。
医院感染消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医院感染消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10e8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2.png)
医院感染消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医院感染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导言: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选择与正确使用合适的感染消毒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具体的指导。
一、医院感染消毒剂的选择原则医院感染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 高效杀菌能力:感染消毒剂的首要目标是有效地杀灭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因此,选择的消毒剂应具备高效的杀菌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
2. 安全可靠:医疗机构环境与人员密集,因此感染消毒剂的选择应具备安全可靠的特点,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消毒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应得到重视,保证其长期有效性。
3. 环境友好:在当前追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选择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型消毒剂至关重要。
这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常见医院感染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1. 高效氧化剂类消毒剂高效氧化剂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这类消毒剂具有强氧化作用,能够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并可通过分解分子氧产生杀菌效果。
使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将高效氧化剂稀释到指定浓度,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目标物表面,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再用清水进行彻底冲洗。
2. 醇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如酒精、苯酚等,具有良好的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效果。
在使用时,应借助棉球或湿纱布蘸取醇类消毒剂,对要消毒的部位进行擦拭,保持一定的湿润时间,达到消毒的效果。
3. 碘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和病毒均有较好的抑制和消灭效果。
在使用碘类消毒剂时,可先用清水洗净手部或消毒目标部位,再涂抹碘类消毒剂,保持一定时间后再用清水冲洗。
需要注意的是,碘类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对碘过敏者谨慎使用。
4. 清洁剂清洁剂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清洁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有害微生物。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209141a770bf78a6429540b.png)
的消毒 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
密仪器的消毒
用于手术部位皮肤及注射部 位皮肤、手、口腔粘膜的消
毒
用于皮肤消毒
10分钟
60分钟 一般10-30分钟(结核杆菌 、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 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
于45分钟)
作用时间至少3分钟
作用时间至少3分钟
每天更换并检测
有效含氯 消毒液容 器应加盖
每周监测浓度一 次
现配现用(不超过一 天)
不超过7天
开瓶后使用不超过1个 月,倒入磨口瓶的碘伏 使用不超过3天,小包装 开启后不超过一周。 开瓶后使用不超过1个 月,倒入磨口瓶的碘伏 使用不超过3天,小包装 开启后不超过一周。
有效含氯 消毒液容 器应加盖
内窥镜灭 菌需浸泡 10小时以
上
快速手消毒
待干
开瓶后使用不超过1个月
外科伤口消毒
3分钟
开瓶后使用不超过1个月
1ml原液:100ml水(0.05%) 用于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
8-4消毒 液
2ml原液:100ml水(0.1%)
1 用于细菌芽孢、肝炎病毒 、传染性疾病污染消毒
2 浸泡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
的消毒
10分钟 60分钟
每天更换并检测
现配现用(不超过一 天)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应用指导原则
消毒液名 称
含氯消毒 制剂
浓度 0.05%(500mg/L) 0.1%(100-2000mg/L)
戊二醛
2%
碘伏
5%
酒精
3M免洗手 消毒液 过氧化氢
75% 5g/L(0.5%w/v)
3%
使用方法
消毒时间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应用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90a5ada102de2bd96058870.png)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应用指导原则为加强常用消毒剂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常用消毒剂的应用原则1、加强管理,使用合格的消毒剂:采购、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具有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批件,从正规途径采购,并按批准的使用范围和方法使用。
2、选择消毒剂的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血流或血液从中流过的医疗用品为高危险性物品,必须选择灭菌剂;接触人体黏膜或破损皮肤的医疗用品中为中度危险性物品,选择高-中效消毒剂;仅和人体完整皮肤接触的物品为低度危险性物品,选择去污清洁剂或低效消毒剂(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和场所不须每天使用消毒剂消毒)。
(2)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剂的种类繁多,用途和用法各不相同,杀菌能力和对物品的损坏也有所不同。
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效果好,对物品损伤小的消毒剂。
3、根据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仔细阅读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有疑问时可咨询医院感染控制科和器械科。
通常情况下需结合消毒对象、污染后危害性及物品性质选择:高危险性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不能压力蒸汽时可以选择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化学消毒剂或灭菌剂消毒灭菌是最后的选择。
化学消毒与灭菌时,一般情况下,消毒剂浓度高、作用时间短,消毒效果下降,对物品的损坏也较轻。
4、加强监测,防止消毒剂及灭菌剂的再污染:包括有效期监测、浓度监测、生物监测等。
生物监测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按卫生部要求执行,用于消毒的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用于灭菌的灭菌剂每月一次。
5、充分考虑对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其他影响因素: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除浓度和作用时间外,如温度、消毒湿度、酸碱度、有机物、化学拮抗物、微生物污染程度、消毒剂的种类与穿透力等均影响消毒剂的消毒灭菌效果;尤其要重视物品清洁程度对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确保物品在消毒灭菌前清洗符合要求。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规定(JCI评审版本)
![医院常用消毒剂使用规定(JCI评审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ed8f583ab52acfc789ebc986.png)
制定部门:感控办修订年限:三年一次版本号:1.0 页数:1/4发行日期:2019-04-01 修订日期:__/__/__ 已修订次数:0次1.目的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标准,规范消毒剂使用原则,严格消毒灭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2.范围全院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灭菌的部门,均应遵守此规定。
3.定义3.1 消毒剂: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3.2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
高浓度的碘、含氯消毒制剂属高效消毒剂。
3.3 中效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病毒,不能杀灭芽孢。
低浓度的碘、含氯消毒制剂属中效消毒剂。
3.4 低效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芽孢。
4.职责(无)5.标准5.1 基本要求5.1.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使用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5.1.2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闭保存,开盖后注明开盖时间。
5.1.3按产品说明,根据有效成分含量按稀释定律配置所需浓度。
5.1.4多数消毒剂配制后稳定性下降,应现用现配、使用前监测浓度。
5.1.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后再消毒。
5.1.6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5.1.7消毒剂均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品表面,作用时间达到后应取出或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残留消毒剂。
5.1.8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5.2 常用消毒剂5.2.1含氯消毒剂: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
5.2.1.1 属高效消毒剂,有效含氯量高时为高效,对细菌芽孢、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受有机物影响大,片剂稳定而水剂不稳定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常用消毒剂的应用指导原则为加强常用消毒剂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常用消毒剂的应用原则1、加强管理,使用合格的消毒剂:采购、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具有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批件,从正规途径采购,并按批准的使用范围和方法使用。
2、选择消毒剂的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血流或血液从中流过的医疗用品为高危险性物品,必须选择灭菌剂;接触人体黏膜或破损皮肤的医疗用品中为中度危险性物品,选择高-中效消毒剂;仅和人体完整皮肤接触的物品为低度危险性物品,选择去污清洁剂或低效消毒剂(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和场所不须每天使用消毒剂消毒)。
(2)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剂的种类繁多,用途和用法各不相同,杀菌能力和对物品的损坏也有所不同。
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效果好,对物品损伤小的消毒剂。
3、根据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仔细阅读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有疑问时可咨询医院感染控制科和器械科。
通常情况下需结合消毒对象、污染后危害性及物品性质选择:高危险性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不能压力蒸汽时可以选择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法,化学消毒剂或灭菌剂消毒灭菌是最后的选择。
化学消毒与灭菌时,一般情况下,消毒剂浓度高、作用时间短,消毒效果下降,对物品的损坏也较轻。
4、加强监测,防止消毒剂及灭菌剂的再污染:包括有效期监测、浓度监测、生物监测等。
生物监测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按卫生部要求执行,用于消毒的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用于灭菌的灭菌剂每月一次。
5、充分考虑对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其他影响因素: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除浓度和作用时间外,如温度、消毒湿度、酸碱度、有机物、化学拮抗物、微生物污染程度、消毒剂的种类与穿透力等均影响消毒剂的消毒灭菌效果;尤其要重视物品清洁程度对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确保物品在消毒灭菌前清洗符合要求。
7、配置消毒液应使用量杯定量,不得随意配置。
二、常用消毒剂应用中注意事项:1、消毒剂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和刺激性,对物品有损伤作用,大量频繁使用可污染环境,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
2、正确掌握消毒剂使用浓度计算方法,加强配置的准确性:消毒剂的配置和使用均以其有效成分含量计算,因此稀释时不能将其有效成分按100%计算,而应按其实际含量计算。
3、注意消毒剂使用有效期,使用单位及器械科(消毒剂采购部门)严禁存放和使用过期产品。
4、消毒剂应置阴凉避光处保存,并离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更不能存放于冰箱内,以免腐蚀冰箱。
部分消毒剂易燃易爆,保存时应远离火源和热源。
5、对易分解、易挥发的消毒剂,应控制购入及贮存量,以防购入过多、贮存过久而失效;6、配置和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必要时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
7、消毒剂仅用于物体及外环境的消毒处理,切忌内服,不能与口服药品混合摆放。
消毒剂与药品应分开存放。
三、常用消毒剂的配置使用及注意事项(一)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延长作用时间(10小时)时为灭菌剂。
(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其灭菌浓度为≥2%)。
1、常用剂型有:(1)2%碱性戊二醛;(2)2%酸性戊二醛;(3)2%强化中性戊二醛或%强化酸性戊二醛。
2、使用方法:医疗器械灭菌:2%戊二醛加盖浸泡10h;医疗器械消毒:2%戊二醛加盖浸泡一般10~45min;3、注意事项(1)杀菌效果受PH影响,pH7.5~8.5时杀菌作用强;(2)对碳钢制品有腐蚀性,金属器械及内镜消毒灭菌时,应加防锈剂;(3)对皮肤黏膜有轻度刺激,可引起过敏性皮炎;(4)医疗器械浸泡消毒或灭菌时必须加盖,使用前须用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残留物,并每周同时灭菌容器和更换消毒液1次;(5)开启2%戊二醛溶液时,必须注明开瓶日期;(6)器械消毒灭菌处理前必须用含酶清洗剂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后再浸没于消毒液中,以免导致消毒剂稀释失效并减少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7)保证足够的浓度和消毒灭菌时间;(8)配制及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消毒剂浓度检测,如:用于内镜消毒灭菌时,必须使用戊二醛浓度测试卡每天检测消毒剂浓度1次;用于器械浸泡灭菌时,必须每周检测浓度1次,若检测浓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随时更换;(9)戊二醛浓度测试卡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有效期120天);(10)不能用于空气、皮肤和手的消毒。
(二)“84”消毒液或其他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原液有效含氯量不少于5%,为中效消毒液,高浓度(≧667mg/L)时为高消毒剂。
1、使用方法;(1)浸泡法;对一般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用含有效氯500mg/L作用10min以上,对分枝杆菌和致病性芽孢菌污染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作用30min以上。
(2)擦拭法;对大件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看,可用擦拭法。
消毒液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3)喷洒发;对一般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均匀喷洒,作用30min 以上;对芽孢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mg/L均匀喷洒,作用60min以上。
2、注意事项:(1)“84”消毒液不稳定,易挥发,应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2)配置使用时应测定有效含氯量,并现用现配;(3)浸泡消毒物品时应将待消毒物品浸没于消毒液内,加盖,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有效期为3个月);(4)消毒剂有腐蚀和漂白脱色、损坏的作用,不应作有色织物的消毒;(5)浓度高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和氯臭味,配制时应戴口罩和手套;(6)有机物可消耗消毒剂中有效氯,降低其杀菌作用,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3、其他含氯消毒剂按说明使用。
(三)过氧乙酸属高效消毒剂,要求原液浓度为16%-20%1、使用方法;(1)喷洒发;对一般污染表面用0.2%-0.4%(2000-4000mg/L),作用30min-60min;(2)熏蒸法;将过氧乙酸置耐腐蚀容器内加热熏蒸消毒。
用量可按1-3g/m3计算,当室温在20℃,相对湿度70%-90%时,对细菌繁殖用过氧乙酸1g/ m3熏蒸60min,对细菌芽孢用量为3g/m3,熏蒸90min。
(3)空气消毒;房屋密闭后,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 m3或1g/ 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消毒2h,即可开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 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2、注意事项:(1)原液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2)易挥发,注意阴凉保存(原液开瓶后,每放置保存1个月,浓度减少3%);(3)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立即用清水清洗;(4)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5)配置溶液时看,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6)注意有效期(本院药剂科自配原液有效期为3个月),稀释液现用现配,无有效期。
(四)、络合碘(碘伏)属中效消毒剂,其有效碘含量为5000-5500mg/L。
主要使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
1、使用方法:(1)外科手术及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为原液,涂擦2次,作用5min,待干后才能操作;(2)口腔黏膜消毒为500mg/L涂擦,作用5min;(3)阴道黏膜消毒250mg/L涂擦,作用5min;(4)烧伤创伤消毒为250-500mg/L涂擦,作用5min。
2、注意事项:(1)应避光、阴凉、防潮、密封保存、若受热高于40℃时即分解碘蒸汽而使之失效;(2)络合碘(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作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3)碘过敏者慎用;(4)有效期24个月(或按说明书使用)(五)、乙醇属中效消毒剂,用于消毒其含量为75%(V/V)。
主要用于皮肤消毒。
1、注意事项:(1)乙醇易燃,忌明火;(2)必须使用医用乙醇,严禁使用工业乙醇消毒和作为原材料配制消毒剂;(3)注意有效期(本院药剂科自配75%乙醇有效期为6个月)。
(六)、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吗,临床常用消毒浓度为3%。
主要用于外科伤口清洗消毒、口腔含漱及空气消毒。
1、使用方法:(1)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3%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min。
(2)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
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3)其他方法:用1%-1.5%过氧化氢漱口,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复方过氧化氢空气喷雾消毒。
2、注意事项:(1)应通风阴凉保存,用前应测有效含量;(2)稀释液不稳定,临用前配制;(3)配制稀释液时,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4)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5)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立即用清水冲洗。
(6)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七)、速干手消毒剂0.5%-4%洗必泰乙醇,用于外科手消毒、工作和生活中的卫生手消毒。
1、使用方法:(1)接连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用本品原液3毫升置于掌心,两手涂擦1分钟晾干。
(2)手术前的手消毒液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双手和前臂3分钟,晾干后戴上无菌手套。
(3)日常工作后的手消毒:先用皂液揉擦双手,然后用自来水将双手冲洗干净,将3毫升原液置于掌心,两手揉擦1分钟。
2、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入眼;(2)本品含乙醇吗,对伤口、黏膜有一定刺激性;(3)用皂液洗手后,必须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本品消毒;(4)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5)有效期12-24个月,见产品说明书。
(八)、其他消毒剂:按卫生部批准的说明使用。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