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上课用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2、会判断物体的浮沉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课前复习: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______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

表达式:____________。

推导式:F浮= ______它表明浮力的大小只跟______和______有关,跟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其它因素______关。

自主学习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阅读课本57页)1、实验现象:将木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木块会______。

将铁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铁块会______。

2、现象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两个力,一个是竖直向下的______;一个是竖直向上的______。

这两个力的大小不同,导致了物体的浮沉情况不同。

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三种状况下受力示意图吗?(请你在黑板上展示一下)悬浮上浮v下沉v 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1)当F浮 G物时,物体上浮(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漂浮时:F浮_____G物) (3)当F浮 G 物时,物体悬浮或漂浮(两种都有可能)(2)当F浮 G 物时,物体下沉;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和______,此时重力和浮力是一对______力,它们的大小______。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和______。

此时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反馈练习:1、如图所示,将重力为2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N,因为静止时木块处于______状态,木块受到的浮力木块的重力。

此时木块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N 、因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______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把重为I0N的物体缓慢放人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后,测得溢出的水重为8N,则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A、漂浮 F浮=8NB、悬浮F浮=10NC、沉底 F浮=8ND、沉底 F浮=10N请继续往下阅读,坚持一下,我能行!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______V物,所以:当F浮>G物时,可得出ρ物______ρ液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导入新课。我会准备一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石子和一块木块,并提问:“为什么石子会沉入水底,而木块却能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浮沉现象背后的原因。
接着,我会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一个小游戏,通过放置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橡皮泥、塑料玩具、硬币等)到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状态,并记录下来。这个活动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浮沉现象的多样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密度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在浮沉条件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困难。他们对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充满好奇,但往往难以将现象与物理原理相结合。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浮沉条件的物理模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橡皮泥等,让学生感知浮沉条件的实际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设想活动:课堂开始时,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水底?”
2.实践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理解浮沉现象背后的原理。
此外,我还会安排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他们在练习中提出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实验条件来实现特定的浮沉状态。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实验操作要点。然后,我会提问:“我们如何将浮沉条件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将分享他们在实验和练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导学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导学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习目标: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浮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难点: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分析物体浮沉原因(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2、几点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 浮 = G不同:悬浮ρ液 =ρ物 ;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③ 浸在与浸没的比较:浸在 V 排=V 物不一定等于;而浸没 V 排=V 物一定等于。

例题讲解:例1、将重4N ,体积为6×10-4m 3的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300 g ,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上浮,F 浮=6NB 、物体悬浮,F 浮=4NC 、物体漂浮,F 浮=4ND 、物体沉底,F 浮=3N解析: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最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F 浮 =G 排=ρ液V 排g =1.0×103kg/m 3×10N/kg ×6×10-4m 3=6N >4N ,所以物体放入水中后,物体上浮,最终是漂浮在水面上。

即F 浮=G答案:C例2、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 球静止时,液面向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 它们的关系是( )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D 、无法确定解析:甲漂浮,ρ甲<ρ球,乙悬浮,ρ乙=ρ球,所以ρ甲>ρ乙。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预习范围教材第10章3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决定于所受的的合力的情况。

还可以通过改变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2、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 F浮 >G;ρ物< ρ液漂浮 F浮= G;ρ物< ρ液悬浮 F浮= G ;ρ物= ρ液下沉 F浮< G;ρ物> ρ液三、预习检测1、一个鸡蛋悬浮在配制好的盐水中,要想使它浮到水面上来,可以()A、往盐水里加些水;B、往盐水里加些盐;C、将盐水倒掉一些;D、以上方法都不行、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3、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木=F铝B、F木<F铝C、F木>F铝D、无法确定探究案一、合作探究(一)轮船:1、怎样能让铝箔漂浮在水面上?2、铝箔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3、轮船原理: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4、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____________。

(二)潜水艇:1、潜在水下的潜水艇受_____力和______力作用。

潜水艇原理: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2、画出潜水艇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受力示意图。

上浮下沉悬浮漂浮 F浮______G F浮______G F浮______G F浮______G(三)气球和飞艇①热气球原理。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该章节主要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物体的沉浮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漂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悬浮。

3. 物体的浮沉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液体比重计、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船舶、救生圈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原理。

3. 知识讲解:讲解物体的沉浮条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沉浮条件的判断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浮力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2. 物体的沉浮条件:F浮≥ G:漂浮F浮 < G:下沉F浮 = G:悬浮3.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

七、作业设计(1)一个铁块放入水中。

(下沉)(2)一个木块放入水中。

(漂浮)(3)一个塑料球放入水中。

(悬浮)2. 答案:(1)下沉(2)漂浮(3)悬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沉浮条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人教版预习案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教材中鸡蛋的浮沉思考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勾画出来,然后理清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者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独立完成,限时15分钟。

知识准备:1力和运动的正确观点是什么?2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G教材助读:1物体的浮沉条件:(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和向下的的作用。

(2)结合物体的浮沉条件中的表述,例举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或者漂浮时的条件。

2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借助于浮力在液面上工作的,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叫轮船的排水量。

(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来实现上浮、悬浮和下沉的(3)气球和飞艇是借助于密度比空气的气体来实现浮沉的。

(4)查阅相关书籍,收集与浮力的应用相关的实例,以备上课交流。

预习自测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F﹥G时,物体(2)当F﹤G时,物体(3)当F=G时,物体2、把重为10N的物体缓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后,测得溢出的水重8N,则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受到浮力的大小为()A、漂浮F=8NB、悬浮F=10NC、沉底F=8ND、沉底F=10N4、飞艇悬浮于蓝天之上,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艇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B飞艇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C飞艇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D飞艇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5远洋巨轮漂浮在海面上,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它的重力,否则就会下沉,你赞同这个说法吗?我的困惑:探究案I、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物体浸在液体中,即受到重力又受到浮力的作用,如何判断其浮沉状况呢?2、用钢铁制造的轮船是如何实现漂浮在水面上的呢?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的过程中是浮在一起还是沉下一些呢?探究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点)问题1:从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物体为什么有的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请大家思考讨论,讨论后完成下表。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探究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

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
练习1.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g 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90g 水溢出,则( )
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
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
C.物块会沉入盆底
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 学点2. 浮力的应用: 浮力应用一:轮船
1. 原理:由上述浮沉条件可知:要使沉在水底的铁块能浮在水面上,可以增大它所受的 ,即把它做成 ,使它能够 ,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 。

轮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 注释:实心钢铁密度大于水,它比同体积的水重,放入水中时受到的重力 浮力,所以 。

做成空心,重力 ,但
排V 增大,所以受到浮力增大,浮在水面。

3. 说明:轮船总是漂浮在液面的,所以浮F 船G ,船的重力
不变,所以无论船在海里还是河里,它所受的浮力 。

轮船的大小用 表示,指的是 。

练习2. 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船的重力
B. 船受到的浮力
C. 船排开液体的重力
D. 船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应用二:潜水艇
1. 原理:由浮沉条件可知,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物体自身的 来改变物体的浮沉。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1、2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2、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学习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学法指导:1、悬浮和漂浮有相似之处,也有重要区别。

相似之处是: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各自所受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重要区别是:A、它们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悬浮是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上;B、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其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处于漂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其体积大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漂浮是上浮的最终结果。

2、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3、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靠充放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4、密度计的用途是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

它是根据漂浮时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知识链接我国古代对浮力的应用早在殷商之前,我国古代人民对浮力就有深入的观察,到殷商时已由制独木船发展到用木板组成大的船体,这是我国最早的木船。

明代郑和下西洋造船技术举世公认。

周朝以后不仅在小河上能架设浮桥,在黄河、长江这样的大河流上也多次架设过浮桥。

我国汉代曾发明过一种做军事信号用的灯笼孔明灯。

之所以叫孔明灯,一来是做出来后的天灯有点像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二来民间传说是孔明发明的。

它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

八下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下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新人教版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分析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3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明确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难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能力立意:培养用浮沉条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57—59页,疑问之处用红笔标记2、用10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堂交流学法指导:通过实例分析上升到理论,再回到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二 . 自主学习:1.实验引入:将牙膏皮压实后放入水中下沉,用小棒让它鼓起来,能浮在水面上,同一物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这说明了什么?2.知识点一: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物体受到的和的大小判断方法(1)受力比较:①当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②当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③当时,物体下沉(2)密度比较:①当,物体上浮,最终漂浮②当,物体悬浮③当物体下沉3、知识点二:轮船排水量: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

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5000t,在密度为1.0×103 kg/m3的河水中,排开河水的体积为,它若在密度为1.03×103 kg/m3 的海水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为,这样它从河中驶入海里,轮船将一些(填“上浮”或“下沉”)4.知识点三:潜水艇其构造特点是两侧有水舱,向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重力加大,就逐渐潜入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重力变小,从而实现。

5.知识点四:气球和飞艇原理:气球里充的气体密度空气的密度,所受的浮力它的重力,实现上浮。

三、合作探究:1.将重为10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水足够深)有90g水溢出,则()A、物体不会浮在水面上B、物体会浮于水中C、物体会沉入盆底D、不能据此断物体的浮沉2、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静止在水中,所处状态如图,A、B两球的密度ρA ρB,A、B两球受到的浮力FA FB3、一艘排水量为1000t的货轮在海上航行,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 N,由海上驶入长江中,排开水的体积将(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在长江中受到的浮力 N (g==10N/kg)四.达标测评1、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再把这两部分放入该液体中,则()A、两部分都上浮B、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C、两部分都悬浮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2、将一方形木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木块1/3的浸没在水中,此时木块排开水的重为3N,则木块受到的浮力是N,木块的密度是,在木块上放入一铁块,木块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则铁块质量。

人教版10.3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10.3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十章浮力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第9周课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理解上浮、悬浮、下沉的概念。

3、知道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有关浮力的应用,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能结合实例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

2、理解上浮、悬浮、下沉的概念,会从比较浮力与重力大小、物体与液体密度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

3、理解轮船、潜水艇原理及热气球原理。

【教学难点】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读中初悟1、导入部分(情景导入)情景引入:我们经常说:“瓜浮李沉”,西瓜和李子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为什么西瓜浮在水与重力G。

面上,李子沉入水底?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浮力F浮2、自主探究展示让我们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完成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并选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为大家展示一下本小组的讨论和学习成果。

二、思中生成1、合作交流(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部分)各小组讨论完成合作探究的相关内容,老师深入到小组中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内容2、小组展示(小组推荐同学展示,教师适时点评)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加分,对合作探究中的部分难点、疑惑点,老师可以高分悬赏来激励学有余力的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学习。

三、练中拓延1、独立或合作完成拓展延伸部分采用学生回答,学生解答的练习方式,对在自主学习练习中能够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2、组间展示(学生个性独立展示,教师补充、总结)请部分小组来展示这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对展示的的小组进行分类式的点评加分。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理解上浮、悬浮、下沉的概念。

3、知道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下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八下物理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过程设计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下列物体中物重接近1N的是()A.一袋方便面B.一张学生桌C.一枚大头针D.一块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一袋方便面的质量在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为G=mg=0.1kg×10N/kg=1N故A符合题意;B.一张书桌的质量在15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为G=mg=15kg×10N/kg=150N故B不符合题意;C.一枚大头针的质量非常小,受到的重力也非常小,一般不超过0.01N,故C不符合题意;D.一块砖的质量在3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为G=mg=3kg×10N/kg=30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答案】B【解析】【详解】在大气压未发生变化时,实验中用的玻璃管的粗细、水银槽内的水银多少均不会影响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玻璃管放得不竖直时,虽然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以上原因均不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当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时,水银柱的上方已不再是真空,存在一定的气压,作用在管内水银面的上方,使水银柱高度变小,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符合题意..3.下列情景中,重力对物体有做功的是()A.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B.篮球由高处落下C.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D.小车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高度不变,重力未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B.篮球由高处落下,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功,故B符合题意;C.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高度不变,重力未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D.小车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高度不变,重力未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N和6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计数为A.4N B.6N C.10N D.16N【答案】B【解析】【分析】弹簧秤在一对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合力为零,弹簧秤读数等于其中的一个拉力的大小。

人教版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第3 节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轮船、气球、潜水艇,海底打捞的浮沉条件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轮船,气球,潜水艇,海底打捞的学习,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其它有关浮力利用的问题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受力分析,让学生总结规律,得出浮沉条件,会从力和密度两个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并能自觉地将其迁移到其它有关浮力利用的问题的学习和解释有关现象上。

【教学难点】(1)将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力的关系转化成密度的关系,(2)能分析物体在上浮和下沉过程中,重力和浮力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烧杯、清水、盐水、橡皮泥、密度计、潜水艇模型、乒乓球。

教学过程:一、物体的沉浮条件1、新课引入:播放“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视频,以世界第一的荣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同时利用蛟龙号的沉浮引入新课-物体的沉浮条件。

2、新课教学(1)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与重力的关系教师: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话对吗?教师:受到浮力大的物体上浮,受到浮力小的物体下沉,这话对吗?教师:物体的浮沉应该由该物体自身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共同确定。

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运用二力平衡,二力合成知识进行受力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物体沉浮的条件:A、F 浮<G 时,物体下沉B、F 浮>G 时,物体上浮C、F 浮=G 时,物体悬浮。

(2)讨论物体的浮沉与密度的关系教师:那物体的沉浮与密度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教师:如果把阿基米德公式两端都换成密度表达式的话,会有怎样的表达方式?学生:G 物=ρ 物gV 物F 浮=ρ 液gV 排教师: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物= V 排= V,那么物体上浮时有什么结论呢?学生:上浮时G 物< F 浮,ρ 物<ρ 液物体最终会漂浮。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号等级【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57—59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

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

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和。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和。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下沉: ρ物_______ρ液物体悬浮: 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浮(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

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针对训练:1。

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2。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学习过程】一、学生展示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2.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即V排=V物。

3.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密度为0。

6克/厘米3的实心木块分别投入水和酒精中,则木块在两种液体中的状态是(ρ酒精=0.8克/厘米3)()A.都悬浮B.都漂浮C.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悬浮D.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5.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个因素有关?( )A.物体的形状B.物体的密度C.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D.物体在液体中所在的深度6.潜水艇由海面下10米深处潜至20米深处的过程中()A.它受到的压强增大,浮力不变B.它受到的压强、浮力都不变C.它受到的压强浮力都增大D.它受到的压强不变,浮力减小二、目标定向演示:出示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导学案自主学习目标:1、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2、会判断物体的浮沉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课前复习: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 。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推导式:F 浮=G 排=它表明浮力的大小只跟 和 有关,跟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其它因素 关。

自主学习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阅读课本57页)1.实验现象:将木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木块会 。

将铁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铁块会 。

2.现象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两个力,一个是竖直向下的 ;一个是竖直向上的 。

这两个力的大小不同,导致了物体的浮沉情况不同。

你能画出图中物体所处三种状况下受力示意图吗?( 请你在黑板上展示一下)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1)当F 浮 G 物 时,物体上浮(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漂浮时:F 浮 G 物)(3)当F 浮 G 物 时,物体悬浮或漂浮(两种都有可能)(2)当F 浮 G 物 时,物体下沉;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和 ,此时重力和浮力是一对 力 ,它们的大小 。

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 和 。

此时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反馈练习:1、如图所示,将重力为2N 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 ,因为静止时木块处于 状态,木块受到的浮力 木块的重力。

此时木块排开水的重力为 N .因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把重为I0N 的物体缓慢放人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后,测得溢出的水重为8N ,则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 .漂浮 F 浮=8NB .悬浮 F 浮=10NC .沉底 F 浮=8ND .沉底 F 浮=10N请继续往下阅读,坚持一下,我能行!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排 V 物,所以:当F 浮>G 物时,即ρ液gV 排>ρ物gV 物,可得出ρ物 ρ液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

阅读想想做做----盐水浮鸡蛋。

(请在家做此实验,但不要心疼盐哦。

)1.将新鲜鸡蛋放入盛水容器中,会看到鸡蛋在水中会,(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因为此时鸡蛋的密度水的密度.向水中加盐,并搅拌,不断增加盐水的浓度,当盐水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会(选填悬浮或漂浮)在盐水中,当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会(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并最终会(选填悬浮或漂浮)在液面上。

反馈练习:1.已知苹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将苹果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苹果静止时将处于(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

若苹果的重力为 1.5N,则苹果所受浮力为 N,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受到的重力为 N.2.一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悬浮,若把它浸没在酒精中(已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物体将,投入盐水中,则物体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3.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60g的新鲜鸡蛋,鸡蛋下沉到容器底部,此时浮力重力;当向水中慢慢加盐并轻轻搅拌,鸡蛋会上浮并静止液面上,此时它所受的浮力是 N。

(g 取10N/kg)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1. 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大小关系.2.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当F浮______G时,物体上浮,ρ物_______ρ液上浮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此时F浮______G. 当F浮______G时,物体下沉,ρ物_______ρ液当F浮______G时,物体悬浮,ρ物_______ρ液自主学习二:浮力的应用(阅读课本58—59页)。

(1)阅读想想做做----能承载重物的橡皮泥船1.拿出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松手,发现下沉。

因为橡皮泥的密度比水。

2.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 :我们可以把橡皮泥做成小船,它就能漂浮在水面上,并能承载重物了。

3.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增大了,受到的浮力了,大到与它的重力相等,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所以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2)阅读——轮船:1轮船是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轮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

)的问题。

讨论学习一:关于轮船排水量(m排1.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时排开水的。

解析:∵轮船漂浮在水面上时,∴ F浮 G船+G货,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 G排∴G排 G船+G货,∴m排 m船+m货(m排为轮船的排水量)由此可知,轮船的排水量就等于轮船满载时轮船自身质量和货物质量之和。

反馈练习:1.如果一艘轮船的排水量是1x104t,那么轮船满载时货物质量和船身质量的和为 t。

这时,货物和船身的总重力为 N,所受的浮力为 N.2.一艘轮船空载时排开水的质量为2600t,满载时排水量为5800t,则轮船自身的质量为______,它最多可以装_________t的货物。

讨论学习二:关于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的问题。

1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它受到的浮力;它排开河水的体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轮船漂浮在海面上,∴F浮G ;又∵它驶入河里也漂浮在河面上:F′浮G 。

而轮船的重力G,∴所以轮船所受的浮力F浮也。

∵F浮 = F′浮∴ρ海水g V排= ρ河水g V′排,∵ρ海水> ρ河水,∴V排 < V′排反馈练习:1.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后, 轮船要_________一些(填“沉下”或“浮起”)。

如果从河里驶入海里后,轮船要一些(填“沉下”或“浮起”)。

(3)阅读——潜水艇1.在水面下的潜水艇无论上浮还是下潜多深,它所受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因为潜水艇的体积。

若要下沉,可向水舱(填“充”或“排”)水,潜水艇就变重,这时F浮 G;若要上浮,可从水舱中(填“充”或“排”)水,潜水艇就变轻,这时F浮 G。

总结: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_____________的大小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反馈练习:1.如图所示,在潜艇逐渐下潜的过程中,潜艇所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先后(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阅读----气球和飞艇1、气球里充的是密度______空气密度的气体来实现上升的。

(5) 密度计(阅读课本6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题)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个密封的玻璃管,下端装有铅粒,上端有刻度。

把它放在待测的液体中时,它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所对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值。

原理:当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______,密度计的重力不变,则ρ液×g×V排也不变,当ρ液越大,则V排就越小,所以它的刻度值越靠下越大。

反馈练习:1、把一根密度计先后放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时如图8-23所示,那么密度计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A.甲最大 B.乙最大C.丙最大 D.甲、乙、丙一样大图8-23当堂训练:1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所受的重力.物体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的与的大小关系。

2.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g=10N/kg)3.(2012•江苏南京)用手将一重为5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放手后物体将(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N,排开水的体积是m3。

4.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浮的物体一定比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 沉在容器底部的物体一定不受浮力C. 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在煤油中可能悬浮D. 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5.重为15 N的物体,浸没于装满水的容器中后,溢出了1kg的水。

则此物体是()A.浮在水面上 B.沉到水底C.悬浮在水中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6.(2012•江苏常州)2012年3月25日,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潜人马里亚纳海沟11000m 深处.下潜过程中,卡梅隆发现深潜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收缩,则深潜器受到的海水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设海水密度不变)()AA.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小 B.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大C.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小 D.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大7.将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铝块、铜块放入水中,木块漂浮,铝块、铜块下沉,则它们受到的浮力()A 铝块最大B 木块最大C 铜块最大D 一样大8.(2012•山西省)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g取10N/kg)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 N B.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