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精美 复习共35页文档
赤壁赋复习
![赤壁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fbb560afad6195f312ba666.png)
7、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凌茫然之万顷)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即“予怀渺渺兮”
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知其所止 (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修饰)
(4)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连词,表修饰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 上
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取独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 (6)耳得之而为声
(助词,取独
(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代词,它们)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小岛沙上捕 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 为友,
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 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假 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 不拿取。
【走近作者】
无法想象在两千多年的文学史册上缺少了他会 是怎样一番情景:黯然失色,严重缺失,深深遗 1、背诵名句,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憾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 对排第一。陶渊明太淡泊了,他的那份心境一般 人难以体验;李白太飘逸了,让人有一种可望而 2、积累写作素材 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人不敢和他并 肩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欧阳修 太高贵了,连苏舜卿、梅尧臣、王安石都是他的 晚辈后学,还敢有几个人忝列其中?所以我们喜 欢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 而他又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让我们喜 欢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心甘情愿。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K12教育文档)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bc4f579f524ccbff02184b9.png)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赤壁赋》知识点归纳(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赤壁赋》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赤壁赋》即是他此时所作。
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
赤壁赋(复习课)
![赤壁赋(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8cafd498c1c708a1294a441d.png)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 郁乎苍苍 知不可乎骤得
三、句式
l.判断句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
(“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
(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乎”表反问语气)
舞舞幽壑之潜蛟,泣泣 孤舟之嫠妇 (使……起舞) (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正襟危坐 (整理,使……端正)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 (显出白色) 渺渺 沧海之一粟 (渺小得像……)
4、一词多义 ①望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动词,眺望,远看)
②如 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③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④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5.被动句: 此非德之困于周郎乎?
重要词语: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享有)
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
(适,依照)
适得府吏书:
(适,刚才)
彼且奚适也:
(适,往、到)
《赤壁赋》复习课件 学考复习
![《赤壁赋》复习课件 学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ecd8f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f.png)
一、理解性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的流去,“而未尝往也”;月亮时圆时缺, “而卒莫消长也”。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 声之美。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 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五、翻译句子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 方。 3、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4、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21. 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 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月 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2. 苏轼《赤壁赋》写出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 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 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3. 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哀吾生之须 臾”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于: 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出于东山之上 臣诚恐见欺于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虽然,每至于族 贪于财货
《赤壁赋》复习
![《赤壁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216be6a1ed9ad51f01df228.png)
《赤壁赋》复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2、举酒属.客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纵.一苇之所如.5、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6、渺渺..兮予怀7、倚.歌而和之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9、苏子愀.然10、山川相缪.,郁乎苍苍1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1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3、況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4、侣.鱼虾而友.麋鹿15、渺.沧海之一粟16、盈虚..也..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7、则物与我皆无尽18、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9、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2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1、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3、其.声呜呜然4、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5、此非曹猛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举匏尊以.相属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8、耳得之而.为声9、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三、翻译下列句子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四、概括课文每一段的意思,并说说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变化轨迹。
五、摘出文中你感触最深的三五个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醉书斋记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莆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赤壁赋复习
![赤壁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6571cf1b8f67c1cfad6b8d0.png)
C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C
4、下列加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②渺沧海之一粟 B.①其声呜呜然 ②何为其然也 C.①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②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句
•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徘徊于斗牛之间
文言句式
• 宾语前置句 • 何为其然也? •来自而今安在哉? • 而又何羡乎!
文言句式
• 定语后置句 •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 被动句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 “于”表被动)
• ⑶下 •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动词,攻占) •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名词,下面)
一词多义(实词)
• (4)如 • ①纵一苇之所如
•
(动词,往) • ②如诉如泣 • (副词,像)
一词多义(实词)
• (5)歌 • ①歌窈窕之章 ① ②有别 • (唱,动词) ,不可大 • ②歌曰:“……” 意呀! • (歌词,名词) • ③倚歌而和之 • (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 (4)代词,他,指曹孟德
• 方其破荆州
• 5.乎
•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 而又何羡乎
• (2)语气词,表反问,吗。
•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3)语气词,表疑问,吗。
•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4) 介词,在。
• 相与枕藉乎舟中
• (5) 形容词词尾。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赤壁赋》复习
![《赤壁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2091dcdf78a6529657d53bd.png)
记叙、抒情和议论的综合运用 《赤壁赋》全文不论是记叙、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 和赤壁故事。这就营造出一种情、景、理相互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 又包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技巧点拨
如何把记叙、抒情、议论很好地综合运用起来呢?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 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其次是抒情、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 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议论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余__音__,__尾__声__;__袅__袅__,__婉__转__悠__长__。_
(7)泣孤舟之嫠妇:_寡__妇__。__ (8)苏子愀然:_忧__愁__凄__怆_的__样__子__。__ (9)舳舻千里: 首尾衔接的船只。文中指战船。 (10)酾酒临江: 滤酒。文中指斟酒。 (11)横槊赋诗: 横执着长矛。槊,长矛。 (12)举匏尊以相属:_用__葫__芦__做__的__酒__器__。__匏__,__葫__芦__的__一__种__;__尊__,__同__“__樽__”__,_ 酒杯。 (13)寄蜉蝣于天地: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促,仅数小时。 (14)渺沧海之一粟: 渺,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得像;沧海,大海。
的
,
;
,
。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樽以相属。
1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理解性默写
(16)“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赤壁赋》用
《赤壁赋》复习课件
![《赤壁赋》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bca48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79.png)
撰写,写作
请,劝
委托,交付 “嘱”,嘱托
副词,适逢
第十页,共39页。
2、少(P200)
会意。小篆从小,丿( piě)声。本义:不多
“少”的本义是“多的反面”。“稍,略 微”指程度轻:“时间短暂”就是时间少, 进一步引申出年龄少的“少年,青年”的 意义;把人看“小”了,就是“轻视,瞧 不起。”
成语助记:少不更事 悔其少作 安老
(方位(fāngwèi)名词“西”“东
✓”舞作幽状壑语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yú xiā)而友麋鹿
(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友,名词的意动第二十五页用,共39页法。 :以……为朋友)
词类(cílèi)活用
第十九页,共39页。
断绝 绝交 隔绝(géjué), 很,非常 完全 横渡 停,止 绝命 达到极点 陡峭的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像细线
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 了。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wēijí), 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
有些时候也可以用于形容某 种技艺即将失传。
第二十页,共39页。
5、适(P200)
(介宾短语后置 于斗牛之间徘徊)
3、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qián zhì)
为何其然
也)
4、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qián zhì)
而今在安
哉)
5、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qián zhì)
又羡何乎
第二十九页,共39页。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于表被动 )
7、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dìngyǔ)后置 凌茫然 万顷)
《赤壁赋》会考复习
![《赤壁赋》会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6b2ac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1.png)
选择题
C. 白居易 D. 李清照
答案:A
选择题
• 选择题2:下列哪个词是《赤壁赋》中出现的?
选择题
A. 明月 B. 秋水
C. 春风
选择题
D. 桃花 答案:B
填空题
01
填空题1:《赤壁赋》中描述 曹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而
东望”。
02
答案:酾酒
03
填空题2:在《赤壁赋》中, 苏轼用“__________”来形容
07
结语
总结复习要点
理解作者苏轼的思想情感
深入理解《赤壁赋》中苏轼表达的思想情感,包 括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理解文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掌握《赤壁赋》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如排比、对偶、借景抒情等,理解它们在文中的 作用。
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复习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包括它们的含义、用 法和与其他字词的辨析。
形式
《念奴娇·赤壁怀古》采用了词牌的形式,语言优美、婉约;而《赤壁 赋》则采用了赋文的形式,语言华丽、工整。
03
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
仰,情感深沉;而《赤壁赋》则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情感豁达
。
与《后赤壁赋》的比较
80%
创作时间
《后赤壁赋》创作于《赤壁赋》 之后,是苏轼在被贬官之后所写 。
《赤壁赋》会考复习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赤壁赋》背景介绍 • 《赤壁赋》内容解析 • 《赤壁赋》主题思想 • 《赤壁赋》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 复习题与答案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时代背景
《赤壁赋》复习资料
![《赤壁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d6d6944e45c3b3567ec8b14.png)
《赤壁赋》复习资料北宋.苏轼(全文背诵、默写)一、易错字:壬戌、酾、棹、槊、袅、樵、壑、扁、嫠、匏、愀、蜉蝣、缪、藏、舳舻、狼籍、旌旗、枕藉二、文学、文化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伟大的书画家(“宋四家”:蔡襄、黄庭坚、米芾)。
(1)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名篇有《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2)诗歌:代表北宋诗歌的最高成就,与“苏门四学士”(了解:秦观、晁补之、张耒)之首黄庭坚并称“苏黄”,名篇有《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3)词:开词中“豪放派”的先河,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名篇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他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继司马迁后中国最伟大的散文家”。
2、文体“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
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3、文化常识:苏轼,字子瞻,号号东坡居士。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古代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最后一天称“晦”。
三、通假字:“属”通“嘱”“冯”通“凭”“尊”通“樽”“缪”通“缭”四、词类活用1、方位名词作方位副词(状语):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名词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4、名词作动词: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五、古今异义1、于是:古(两个词:于、是,在这样的时候)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成色:古(两个词,成为美丽的景色,是美丽的景色)今(物品的质量)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以判断词“固”和句末的语气词“也”为标志,“固”为“本来是”的意思,表判断)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此两句都以判断词“则”为标志,其中“皆”也是判断词,意为“都是”)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为判断词,意为“这是”;句末的语气词“也”也是标志)2、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4、省略句:于是(我们)饮酒乐甚,(我)扣舷而歌之击空明兮溯(于)流光白露横(于)江(我们)相与枕藉乎舟中5、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相与枕藉乎舟中6、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万顷就是指广阔无边的江面)客有吹洞箫者7、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七、而1、承接:羽化而登仙(然后登入仙境)正襟危坐,而问客曰2、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转折:而不知其所止而今安在哉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虽一毫而莫取4、修饰: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顺流而东也抱明月而长终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客喜而笑(地)5、因果、结果,可译为“所以”“那么”:而又何羡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八、何疑问代词,什么,引导一个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九、其1、指示代词,这、那(些):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第三人称代词,他、他(它)们(的):而不知其所止方其破荆州十、且并且,表示递进或并列:且夫天地之间(再说)十一、所助词,用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结构短语”,为名词性结构短语:纵一苇之所如而不知其所止苟非吾之所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十二、为1、介词,因为、由于:何为其然也2、动词,成为:耳得之而为声十三、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少焉十四、以1、连词,来,表目的:举匏樽以相属2、连词,表修饰:挟飞仙以遨游(“挟飞仙”可理解为“遨游”的方式和条件,因此将这里的“以”释为“修饰”)3、介词,连:曾不能以一瞬(连一眨眼的功夫)十五、于1、介词,在,引导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托遗响于悲风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2、介词,在:于是饮酒乐甚3、介词,从,引导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月出于东山之上4、介词,被,引导一个被动句,同时也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十六、与1、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与客泛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和“相”组词,意为“相互”,音yǔ:相与枕藉乎舟中十七、则连词,那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十八、之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知东方(之)既白2、结构助词,的:壬戌之秋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注:所字结构为名词性结构短语,即相当于一个名词,以此可判断它们前面的“之”为结构助词“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定于后置的标志,无义:凌万顷之茫然4、第三人称代词,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指示代词,这、那(些):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倚歌而和之6、句末凑足音节,无义:扣舷而歌之7、定语后置句标志,无义:凌万顷之茫然十九、一词多义1、乎(1)形容词尾,……的样子:浩浩乎飘飘乎郁乎苍苍(2)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等: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又何羡乎(3)句中语气助词,无义:知不可乎骤得(4)介词,在,相当于“于”:相与枕藉乎舟中2、然(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凌万顷之茫然其声呜呜然苏子愀然(2)指示代词,这样:何为其然也3、莫(1)没有:而卒莫消长也(2)不,不能:虽一毫而莫取4、夫(1)指示代词,fú,那,其特点是后面紧跟名词: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且夫天地之间(2)句末语气词,fú:逝者如斯夫二十、译文1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玩。
《赤壁赋》精美 复习
![《赤壁赋》精美 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58b0aea524de518964b7d5c.png)
【三】默写——高考经典题 12、(09高考山东卷)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_____。 13、(09高考福建卷)月出于东山之上, ________________。 14、(09高考江苏卷)综一苇之所 知, 。 15、(08高考安徽卷)寄蜉蝣于天 地, 。 16、(08高考北京卷)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
河北围场一中语文组
黄瑞坡
【一】苏轼其人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 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书、文、诗、词、画, 俱成大家。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欧阳修
柳宗元
苏洵 曾巩 苏辛(词) 苏黄米蔡 (书法)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辙 王安石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蒂 蔡襄
“颜、柳、欧、苏” 古楷书四大流派
一、写夜游露
游
遗世独立 月出 水光 羽化登仙 水波不兴
事
景
情
二、先写歌声,后写箫声
——由乐转悲
乐 歌 箫声
怨 泣
慕 诉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的? 议论 写景 抒情 孟德遗诗 安在哉 主 古人事迹 第 问 孟德遗迹 悲之 三 段 客 缘由 渔樵江渚 平凡渺小 答 现实人生
。
【三】默写——高考经典题
17、(08高考福建卷) ,抱明 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18、(08高考广东卷)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 。(苏轼《赤壁赋》) 19、(08高考湖北卷)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 臾, ”。 20、(08高考江苏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 壁赋》) 21、(08高考全国Ⅰ卷)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 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赤壁赋》复习
![《赤壁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b411dd3eefdc8d377ee324f.png)
《赤壁赋》复习一、重点实词释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二、易写错的字填空1.壬()之秋,七月()望。
赤壁赋》复习
![赤壁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7f35d207375a417866f8fd6.png)
名词作状语,向南
形作名,明澈如空的清波
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状语后置 ) 2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上 (状语后置)
3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 ( 主谓倒装) 5夫水,智者乐也。 ( 判断句 ) 6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被动句,见)
一词多义
1.歌 A.扣舷而歌之 (动词 唱) B.倚歌而和之 (名词 歌声) 2.望 A.七月既望 (名词 农历每月十五日) B.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 眺望)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动词 攻克 打下)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4.如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动词 像) B.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 往)
江边
举酒属客 通“嘱”,劝酒 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指江水。 倚歌而和之 循、依 苏子愀然 忧愁凄怆的样子 山川相缪 缠绕,通“缭” 卒莫消长 到底,终究 舞幽壑之潜蛟 深
一、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嘱 凭 缭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籍
3、山川相缪-- 4、相与枕藉乎舟中 --
借代修辞手法。以“蜉蝣”代短暂的人生,“把蜉蝣一样短暂的生 命寄托在天地间。”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 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 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 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 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 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 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 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 奋勇向前的心……
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 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 诗,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